《如意宝藏》下部3章共同外前行
第三章 共同外前行
共同外前行=一、人身难得+二、寿命无常+三、业之因果+四、轮回是苦
一、人身难得
若欲远离轮回之苦,唯有依靠暇满人身励力行持解脱之道,故当极其珍惜得之不易之暇满人身。若未思维暇满难得,必不能生起精进修法之心,是故思维暇满难得具真实大利益。诸宗教法以远离八无暇(地狱饿鬼及旁生,边鄙地及长寿天,邪见不遇佛出世,喑哑共为八无暇)同时具足十圆满(得人生中根具足,业际无倒信佛法,如来出世并说法,教法住世入圣教,为利他故心悲愍)如是宣说十八种珍宝人身,其义归摄于密法所宣之内、外、密三相圆满之身中。
十八种珍宝人身=八无暇+十圆满
三相圆满之身=外相圆满+内相圆满+密相圆满
“外相圆满”指获上师圆满摄受。此并非指仅在上师面前获得传承、摸顶、赐法名等等,而是上师已开许传授从因地直到果位圆满修学次第之殊胜法义(如自宗大圆满成熟灌顶及解脱窍诀法),称为外相圆满。
“内相圆满”指圆满五根。若目盲则不见善知识;耳聋则不闻教法;尤其心识狂乱,则不知取舍善恶,不具修法之缘……如是五根无缺,方为“内相圆满”。
“密相圆满”指具出离心与信心。了知三界六趣之痛苦,而欲求解脱之心为出离心,彼乃成办大觉果位之基础。故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为令一切众生对轮回生起厌离心,初转法轮即宣说苦谛。而深信无欺因果及善知识无误之引导,进而趋入修行乃信心,信心为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摄如海善法之精华,易行而不劳者,即以信心专一修持。如华智仁波切曰:“启开一切之法门,寂灭一切修行障,证得一切教言义,彼为敬信之功德。”有者依止导师时间越长,信心越退转、烦恼越沉重,说明法未入心。此等修法无有丝毫实义,故应时时以培养信心为至要。
此自宗方便宣说的三相圆满之身,实已含摄了八闲暇与十圆满,乃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因。如是圆满三相之身者极为希有,为无始来所修福报成熟之善果。如今我等已获暇满人身,若虚掷如此超胜摩尼宝之人身而空手趋入未来,则无有较此更愚痴者!故当殷重珍惜!
二、寿命无常
暇满人身如此难得,此珍宝人身却又极其脆弱无常,无论如何保护珍惜,亦难逃死亡。吾等需知,生者必死、死期不定、死缘不定、命灭无助乃生命颠扑不破之定律。而愚痴的我等,不仅不知何时、何因死亡,甚至妄想死亡遥遥无期而于散逸中虚度光阴。值此末法时代,疾病、天灾、人祸无处不在,脆弱的生命犹如风中之烛,随时都有熄灭之危险。而六道之中,唯人身苦乐参半,乃通过修法可以成佛之最殊胜因缘,此为千万劫修持善法所获之果报,其珍贵早已超胜如意宝,一念及此,当倍加珍惜而精进修法。
1.生者必死
寿命唯减无增,人出生伊始便趋向死亡。有者言:死亡是大自然之规律,何必于活着时担心此等无奈、必然之事,徒添无谓之烦恼?然而,一旦死主降临于自身,谁能坦然承受如此剧苦?即便双手抓胸,亦欲哭无泪!无常并非遥不可及,就在自己呼吸之间。人生如白驹过隙,瞬间即逝。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回忆自己童年和青年时代恍若隔日,仿佛剎那间就走到了今天,而风烛残年的生命又能维持多久?寿命决定是无常法,人们无法把握何时死亡及死于何处,此乃世间任何人都无法逃避之现实。
2.死期不定
无常从未随顺过众生的心愿,噩运往往就在意想不到的时候降临,谁能肯定自己明天、明年还在世间?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唐山大地震,一夜之间就夺走了二十多万人的生命,他们谁曾想到自己次日不再醒来?几年前印尼海啸,在海边游乐的人谁曾想到“死亡”二字?但灾难突然降临在他们身边,无情的海浪瞬间卷走二十多万人的生命。当今世界战争不断,恐怖事件频发,瘟疫肆虐,交通事故随处见闻……层出不穷的天灾人祸虽然令我们叹息不已,但反观自心,是否不止一次地暗暗庆幸“幸亏这些事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虽知无常的存在,但心里仍自欺欺人地认为无常离自己尚远,恬淡的日子过得还行。然而,就在我们满足于“无常”的词句之见时,无常又向我们迈近了一步:2008年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种种触目惊心之场景横陈眼前,难道还不足以让我们切身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吗?不妨试想,当巨大的灾难无情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平静祥和之生活瞬间幻灭,轰然倒塌的砖石堆在我们身上,死魔之主刹那降临,无助的心识随业风漂泊于凄惨之中阴,何时才能像今生一样拥有三相圆满之宝贵人身,承蒙具德上师摄受、听闻直趣解脱之密法?当我们为那只从废墟的缝隙里伸出的求救之手而唏嘘不已时,可曾想过,多生累劫所造恶业正如须弥山一样沉重地堆积在我们的身上,若非以信心之手全力呼救上师三宝,失去法身慧命而沦落痛苦深渊的就是我们!外相之上,汶川地震为我们带来了难以言述的悲壮震慑;内相之上,身陷轮回泥沼中的我们何尝不是如地震中般时时命悬一线?无常原本法尔如是,稍纵即逝的修法顺缘,乃上师三宝慈悲加持与自身多生累劫所积少许福报偶尔因缘和合而得,若不善加珍惜、勤修正法,以宝贵的暇满人身耽著于幻灭之尘世,则当“无量诸佛之手亦无法遮止”之业果现前时,吾等将何以堪?
3.死缘不定
很多人觉得只有年老体衰、罹患绝症才会从人间消失,但只要我们审慎观察、缜密思考就会发现,导致死亡的原因众多,绝不仅仅是衰老和疾病。多少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因为车祸而永远告别了他的亲人;多少豆蔻年华的姑娘在地震中消失,再也回不了家;多少风华正茂的少年,因为饥馑、战争、瘟疫,而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多少刚刚睁开眼睛看到这个世界的婴儿,因为疾病而永远闭上了双眼……诚如圣天论师所说:“死缘极众多,生缘极稀少,彼亦成死缘。”
恶劣之死缘很多,比如内四大紊乱,外水、火、地震等灾祸,逢遇仇敌、强盗、野兽等,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甚至我们自认为完全没有危险的天气变化,都有可能成为致命的死缘。谁能想到生活在基础设施发达的现代城市的人,上午还在和朋友们一起欣赏窗外的大雨,下午就因这场已经预警的大雨而与亲人永别?不仅如此,贤善之缘也可能成为死缘。比如,吃药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病苦,让自己更加长寿、健康,但有时候适得其反,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而死亡的大有人在。美食是一种享受,但每年因饮食不节而导致食物中毒死亡的也屡见不鲜。所以,死缘众多,我们并不知道自己会因为什么死亡。
现前我们虽然得到了暇满人身,但是由于死时及死缘不定,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失去这个宝贵的人身。也就是说,我们谁都无法确定自己什么时候死,以何种方式死,死在哪里。
4.命灭无助
短暂之安乐如梦境般倏然而逝,轮回的苦难却毫不留情地给了我们最残酷之答案。不知何时,我们也会如同往昔逝者般变成一堆白骨。生前纵有贤妻孝子、富甲一方、声名显赫,死时亦无稍许利益,只能顺着业力孤独无助地漂向未来。堪布昂琼曾于教言中曰:“(众生)无我而执我,无我所而执我所。”世人贪求暂时之安乐而懈怠散逸,浅尝世间诸苦即寻庇护,未敢直视无常本面而于自欺欺人中浑噩度日。然而,一旦无常真实现前,“能执”与“所执”毁于刹那,世人又有何能力抵御业力之牵引?生前行持诸多善业者,未来尚能趣入善道;而恶贯满盈者未来感受之痛苦和孤寂则远非常人所能想象。因此为了避免此等怖畏之事,现在起就要精进修法,长时间观修无常。
修行者不具精进而懈怠度日之因,正是被“不可能死”之妄念所蒙骗,终日忙于无义琐事,以致无暇修法。然无常迅猛,人身随时都会失去,若失此身,则万劫不复。大恩上师如意宝妙音龙多加参仁波切于《诸殊胜弟子修行之精要——教言宝藏》之《教言窍诀甘露妙音》中说:“五浊恶世衰败时,长久住世难确定,亲友受用及身体,终将舍弃众皆知。然未修行死无定,临终必要法无成,是故应修死无常。”吾等当以无常为修法助伴,励力修持,如救头燃,方不辜负暇满人身及上师三宝之殷重恩德!诚如历代传承祖师智悲光尊者(持明无畏洲)所言:“越趋近死亡越精进修法,此乃修法者未被违缘所转之标志。”
密勒日巴尊者曰:“吾初畏死入深山,数数修习死无定,已获无死本坚地,此时远离死畏惧。”因此,我等若能时时忆念无常,相续中不离怕死之念,自然能生起趋向佛法之心,精进修法,临终之时无所畏惧,今生、后世必获安乐。帕单巴尊者亦曰:“若于相续中,生起此无常,初为入法因,中为精进鞭,最终能获得,光明法身也。故相续中若未生起真实无常之念,仅仅在表面上求法、修法,终将沦为佛教油子。”如是若不观想无常,则一切修持难免成为表面功夫,欲获解脱如痴人说梦。
智悲光尊者(持明无畏洲)的闭关房前有一片沼泽,弟子要为他修一座桥,而大成就者却说:“一切皆无常,今日纵修桥,焉知明日能于桥上行?”喀喇共穹格西在后藏之觉摩喀喇山修行时,岩洞口有一荆棘丛,常常刮到他的衣服,开始他想砍除,但转念一想:"唉,吾也许会死在此岩洞中,不知能否再有出去之机会,唯有修持妙法为要。"再出洞时又想:"不知道能否再返回此洞。"如是在洞中修行多年,最后格西已经获得成就,荆棘丛依然如故。大恩根本上师如意宝妙音龙多加参仁波切从幼年至今,除了示现病重以外,每天只睡两小时,如是时刻观想无常,故能精进不懈获证大成就。而我等昏沉时即使观想无常,内心亦未能生起精进之力量,此乃无常尚未观修到量所致。妙音龙多加参仁波切曾曰:“实在想不起无常的时候,就到郊区去看看那些坟墓。”亲眼目睹死亡有助于生起对无常真实之恐惧心,进而奋起修持正法。
三、业之因果
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
有者疑问:自己未具神通,如何可知前世或者往昔善恶之因真实存在?诚如《三世因果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有者狂言拨无因果,谓现世福报仅唯今生自己努力之结果。然细致观待,若凭藉自力即可如愿获得福报,为何有人穷极终生心血,仍会一贫如洗?如一位乞丐辗转街头,无论如何努力也只得到一碗饭而已。说明若无福报之因,仅靠努力之缘很难成办幸福。
《俱舍颂》曰:“形形色色世间界,皆由众生业所生。”《入中论》亦云:“有情世间器世界,种种差别由心立。”六道众生由造善恶业因,而感受苦乐果报。因果业力无欺而存,纵使无量诸佛之手亦难遮止,故我等当于行道中真实相信因果法则毫厘不爽。修行者欲断绝轮回痛苦而获得永恒之快乐,首当无误取舍世出世间因果为要。而欲明了无误取舍之理,应多阅读佛教经典中关于因果之论著,如《百业经》《念住经》《富楼那传记》《贤愚经》和《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等。
修行者既已了知因果取舍之理,即应随时随地观察起心动念及身口所造之业与世出世间何法相应,从而弃恶从善,以正知正念勤护三门,清净持戒,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往昔妙音龙多加参仁波切之根本上师昌根阿瑞仁波切午炊时,若划了三根火柴还未能将火燃起,这天即不再生火做饭,因他觉得三根火柴已够浪费了。昌根阿瑞仁波切从不践踏一切文字,因为文字乃诸佛菩萨智慧与事业之显现,纵是日常所用钞票,也不随便乱放。有一次,仁波切搬家时,侍者一时找不到捆绑口袋的绳子,便随手拿了一条旧哈达代替。此哈达乃弟子献予昌根阿瑞仁波切的,因日久变得又短又细,几乎就是几缕破线而已。但当昌根阿瑞仁波切发现后,严厉呵责侍者:“你觉得这不是一条哈达吗?它代表信众之一片诚心,你却随便将其糟蹋。从今以后你不要再当我的侍者了!”妙音龙多加参仁波切六十岁前未曾穿过新衣服,只穿上师昌根阿瑞仁波切之旧衣。此并非经济拮据,乃细致辨别因果、珍惜福报,而于日常行持中谨慎抉择之故。
有者曰:成就者已超越因果,故可任运行持,不必取舍因果等等。然需了知,超越因果绝非拨无因果,任运而行绝非胡作非为。行道中人自应谨慎取舍因果,真正证悟者因通达性空缘起之理趣,取舍因果自然更加细致任运。如莲花生大师曰:“证悟见解广如虚空,取舍因果细于粉末。”现前有者求得灌顶、传承后,就自命不凡,以密宗弟子自居,轻视显教戒律,行持密法中所谓之不共行为。萨迦班智达曰:“然需了知,因果法则无欺存在,唯有真实证悟本体见解者,方为真正之密宗弟子。”《堪布昂琼教言》云:“若瑜伽士贪执妙力幻化而行不善业者,则受业报,故于行为中作信解、取舍微细之因果乃为主要。”故修行人应根据自己修行之见量,谨慎地取舍因果,护持三乘律仪。因平常所修一切善行,均为成就之助伴,绝不能轻视因果。
四、轮回是苦
《念住经》云:“地狱有情受狱火,饿鬼感受饥饿苦,傍生感受互食苦,人间感受短命苦,非天感受争斗苦,天界感受放逸苦。”其中,三恶道之痛苦最为不堪。如地狱道众生,恒时感受无法忍受之严寒酷热,或烈焰焚身,血肉焦烂;或冰天雪地,僵冻无援;或刀劈剑斫,锤打枪刺;或被无量众生啖食血肉,痛苦难忍。如《亲友书》云:“于此一日中感受,三百短矛猛刺苦,彼较地狱最微苦,难忍之分亦不及。”饿鬼道众生,整日饥渴交迫,甚至数百年未闻“水”字。他们长途跋涉遍寻饮食,却往往一无所获。稍有所得,取食之刹那即化为灰烬、脓血;由于喉咙细如针孔,即使点滴食物亦难以下咽,偶有零星入腹,稍感饱足,也因业力感召而化为大火,烤焦五脏六腑。种种痛苦,难以尽言。又畜生道为了生存,一方面追逐吞噬弱小之生灵,还须时刻提防无处不在之天敌;有者虽被人类豢养,饮食无忧,却如身陷牢笼,无有自由;有者进入地狱般之屠宰场,既惊悚地目睹同类血流成河之恐怖场景,又无助地面对自己即刻被宰杀的悲惨命运。千千万万家庭里的菜刀、油锅,就是畜生道之刀剑地狱、炽燃地狱……阿罗汉以神通力观察到自己往昔在三恶道所遭受之痛苦,竟然因恐惧以致浑身出血;若我们能够忆起自己前生曾与地狱、饿鬼、畜生等众生感召相同之苦,厌弃轮回之念必定炽然而勇猛矣!
人、天、阿修罗之三善道,虽因善业、禅定等因缘暂时不受三恶道之痛苦,然其本质仍未离痛苦。人类号称“万物之灵”,乃往昔五戒十善等善因成熟所致。回忆人生,从小至今,总是苦多乐少。即使感受少分所谓的“幸福快乐”,亦恒常被“苦苦” “变苦” “行苦”所逼迫,如烟雾般转瞬即逝。日益发达之物质文明表面上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享受,然“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等等诸苦反不可思议地成倍增长,如影随形充斥着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阿修罗又称“非天”,多福报而少德行,未能调伏自心,故常生苦恼。他们极为嫉妒上界天人之福报受用,于是双方战争不休,无有宁日,常受斗争之苦。天人中以欲界层次最低,其所受用之福报人间根本无法比拟,然天人沉溺享乐而放逸自恣,不知不觉天福享尽,临终之时五衰相现前,即感受极大之痛苦,甚至因烦恼而直趋恶趣。色界和无色界的天人,在数千大劫的禅天定中空耗光阴,仍然无法从坏苦和行苦中解脱,恶业成熟同样坠入三恶道。哪怕是三界中最快乐之三禅天,佛陀视之亦如“饿鬼头燃”般之痛苦。
释迦牟尼佛以无碍慧眼,洞彻三界,初转法轮,即宣苦谛。若人修行不明轮回过患,不知究竟从何处解脱,外相纵然打坐、吃素、念佛,痛苦依然不可避免。故欲求解脱者必于有漏轮回深生厌患。
以上共同外前行之四厌离法,初行者应于座上座下常做思维,观修纯熟且内心已生定解者,于上师瑜伽实修中座上稍作观想即可。总之,观想共同前行绝非悲观厌世、避世遁行,而是为了更豁达地面对现世,珍惜今生,励力断恶修善,精进行持正法,以求今生、临终和未来恒时安乐。诸行者对以上法义须仔细体味,纳入自相续而调伏烦恼。诚如《普贤警众偈》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如今我等已获得暇满人身,听闻诸多正法,身心投入修法之中,此乃千万劫修善所得果报,世间无有较此更胜之善缘。值此修持成就解脱之最捷径道——上师瑜伽之际,我等一定要心生稀有难得之喜悦,相续中生起无常之念,时刻以人身难得和寿命无常为精神支柱,励志精进修持正法为要。因为上师之显现是无常的,上师随时可能与自己分离;自己之寿命是无常的;当下所有修法之顺缘(时间、地处、道友、资粮等)是无常的;利益众生之缘起是无常的。故我等应趁此顺缘具足,尚能自主之际,善用此无常之躯勤修善法,成办解脱大业。
来源:柯日密咒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