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解宝灯论(三问入定相128-134)笔记
1、《定解宝灯论》=甲一、初善首义+甲二、中善论义+甲三、后善末义
甲二、中善论义=乙一、依教理广说+乙二、以殊胜窍诀略说+乙三、宣说造论方式。
乙一、依教理广说=丙一、见解无遮或非遮+丙二、声缘证二无我耶+丙三、入定有无执著相+丙四、观察修或安置修+丙五、二谛何者为主要+丙六、异境何为共所见+丙七、中观有无承认否。
丙三、入定有无执著相=丁一、遮除不合理之观点+丁二、建立自宗+三、丁以承上启下而结尾。
丁二、建立自宗=戊一、加行+戊二、正行+戊三、辨别正修与盲修。
戊二、正行=己一、说彼殊胜境界+己二、真实抉择+己三、彼之必要(132)+己四、如何趋入。
己二、真实抉择=庚一、须断我执之理(129)+庚二、以喻说明(130)+庚三、了知后应实地修持(131)
己四、如何趋入=庚一、真实修行之次第(134)+庚二、分别宣说+庚三、闻思正见派之修法。
129、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一、须断我执之理;
自他依靠此实执,周而复始入有海,遣除此等之对治,即是无我执著相。
未知无有之道理,仅信无有无利益,
130、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以喻说明;
如同对于花色绳,迷乱执著其为蛇,观想无蛇无有利,若知无理断蛇执。
131、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三、了知后应实地修持。
是故分析而了达,不应停留观察上,无始实执久串习,务必再三修无我。
132、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二己三、彼之必要;
照见本义诸大德,极其郑重而宣说,必须通过修无我,方可根除我执见。
此乃一切初学者,无有错谬之入门,口说最初即断此,乃是散布魔密语。
134、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二己四庚一、真实修行之次第;
无我执相所引发,实空胜解已生起,尔时无有执著相,非为究竟实相故,
修离三十二增益,远离戏论大空性。彻底了悟实空后,空性显现缘起性,
现空何者皆不执,如同火中炼纯金,于此必能起诚信,
否则极为甚深要,印藏诸大成就者,长久精勤所证义,奇哉愚者于瞬间,
说是证悟起怀疑。
2、庚一、须断除我执之理:自他依靠此实执,周而复始入有海,遣除此等之对治,即是无我执著相。未知无有之道理,仅信无有无利益,
无始以来,自他等无量众生依靠这种实有的执著,周而复始不断地沉入三有轮回的大海之中,如果想从中获得真实解脱,必须依靠无我的对治,遣除一切实有执著。对于“无我”应从道理上通达,否则,仅仅依靠信解而如此言说无有丝毫利益。
3、遣除实执的对治方法就是无我的执著相。通常于世俗中修持慈悲心的功德非常大,但相对无我而言却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慈悲心等与无我可以说是间接相违,但若不是直接相违能否断除我执呢?不能。必须修持无我的智慧才能断除轮回的根本,因此,了知无我的重要性后,应首先以理抉择无我。
众生依此实执在轮回中不断流转,而其根本因即是无明,欲断除无明就必须修持无我的执著相,无我虽也属于一种执著,但针对初学者却不能首先断除,否则很难从轮回中获得解脱。
随法行者通过认真的闻思,依靠中观各种推理抉择之后,对“我不存在”这一结论生起相当稳固的定解,这种见解不会随他而转。而随信行者听到别人讲“我不存在”,出于对他的信仰,于是自己也认为“我并不存在”,但这样的见解很容易随境而转,对于无始以来漂泊轮回之因——实执的断除没有任何利益。
4、庚二、以喻说明:如同对于花色绳,迷乱执著其为蛇,观想无蛇无有利,若知无理断蛇执。
比如黄昏时见到一条花绳,误以为是毒蛇,心中开始惶惑不安。这时即使别人说“根本没有毒蛇,不用害怕”,但对于自己亲眼所见仍无法遣除疑虑,内心的恐惧根本不能消除。后来依靠明灯等助缘,对此“毒蛇”反复观察后,发现其实只是一条花绳,于是长舒一口气,内心的恐惧感也涣然冰释。
5、从密法角度而言,无始以来的实执从众生迷乱现象中起现,通过上师窍诀认知自心本性后,一切迷乱显现自然而然消于法界,这时不会再于轮回中辗转感受痛苦。这一点,若依大圆满等密法方式解释则有很多殊胜窍诀。
因此,通过各种中观方法观察自心本性,对断除我执有很大利益。如此分析抉择时,会发觉世间的种种行为无有任何利益,根本不可靠,只有断除我执才能脱离轮回、获得寂灭解脱的安乐,这才是真实正道,由此必定会对佛教生起坚定不退的信心。
6、庚三、了知后应实地修持:是故分析而了达,不应停留观察上,无始实执久串习,务必再三修无我。
经过多年闻思、依中观推理反复思维观察之后,自然而然会认识到所谓的我根本不存在。但仅仅认识无我是不足够的,由于无始以来串习的恶劣习气非常严重,仅以理论了知根本不能断除我执。所以诸位修行人不应停留在表面观察或口头言说上,自己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应该继续修持无我空性。
7、己三、彼之必要:照见本义诸大德,极其郑重而宣说,必须通过修无我,方可根除我执见。此乃一切初学者,无有错谬之入门,口说最初即断此,乃是散布魔密语。
7、1照见本义诸大德,极其郑重而宣说,必须通过修无我,方可根除我执见。
高僧大德们,已经通过种种窍诀方法照见心之本义,如实彻见万法之实相,他们郑重其事、异口同声地强调说:“必须精进修持无我,才能断除自相续中无始以来我执邪见的高山。”
7、2此乃一切初学者,无有错谬之入门,
对于初学者而言,首先断除我执,继而抉择一切万法为空性,于此空性境界中自然安住,对空性的执著依靠修行力也可渐渐断除,依照这样的次第进行修行,不会入于任何歧途,没有丝毫危险性,是非常殊胜的正道,对此绝对不应舍弃。
7、3口说最初即断此,乃是散布魔密语。
如果最初就舍弃修持无我,认为没有必要如此劳心费力地一步步抉择,只要直接安住无有任何执著、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即可,这决定是魔王波旬所散发之魔语。
8、入定时是否需要执著呢?最初阶段需要有无我的执著。
最初入定时,对“我如何不存在、柱子如何不存在”的道理应深深生起定解,这种空性的执著非常有必要。首先抉择无我,之后抉择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这是引导众生非常方便稳妥的修行次第。
9、庚一、真实修行之次第:无我执相所引发,实空胜解已生起,尔时无有执著相,非为究竟实相故,修离三十二增益,远离戏论大空性。彻底了悟实空后,空性显现缘起性,现空何者皆不执,如同火中炼纯金,于此必能起诚信,否则极为甚深要,印藏诸大成就者,长久精勤所证义,奇哉愚者于瞬间,说是证悟起怀疑。
9、1无我执相所引发,实空胜解已生起,
由无我之执著引发,实空的殊胜定解会于相续中自然生起,若能不断修习无我空性,实有执著的习气会断除,实空的境界会无碍现前。
9、2尔时无有执著相,非为究竟实相故,
但此无有的执著相并非究竟之实相,如同我不存在那样,彼之对治的无我同样不存在。因此,对于无我的执著相亦应灭尽。
9、3修离三十二增益,远离戏论大空性。
也即修持断除三十二增益,对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境界生起殊胜定解。
三十二增益:对十六行相以有、无二边进行执著,即为三十二增益。
所谓十六行相,有缘苦谛四行相——苦、空、无常、无我;缘集谛四行相——因、集、生、缘;缘灭谛四行相——灭、静、妙、离;缘道谛四行相——道、如、行、出。
32=16*2=(缘苦4+缘集4+缘灭4+缘道4)*有无2
9、4彻底了悟实空后,空性显现缘起性,
首先对人无我进行修持,此后无我空性之执著也会自然灭尽,此时,虽是空性却可无碍显现,显现之时本体即是空性,空性与显现无离无合。
9、5现空何者皆不执,如同火中炼纯金,
如此殊胜的境界,就如同于火中提炼过十六次的纯金般清净无染,对显现与空性何者也不执著。此时已经获得了最高的境界。
9、6于此必能起诚信,
首先观空性,逐渐空性执著也会灭掉,此时对于缘起显现何者也不执著,如同经过十六次提炼的纯金一般,无有丝毫杂质、清净无垢的境界会于自相续中自然生起,此时对缘起空性之理也会生起殊胜诚信,这是无有任何错谬、异常殊胜之道。
9、7否则极为甚深要,印藏诸大成就者,长久精勤所证义,奇哉愚者于瞬间,说是证悟起怀疑。
应依照道次第逐步起修,渐渐悟入万法的究竟实义,否则佛法奥义非常甚深,自古以来印藏的高僧大德、大成就者们,都是经过漫长时间精进不懈的苦修才得以真正证悟其甚深实相义,而末法时代的愚昧无知者,于瞬间即已完全证悟,麦彭仁波切说:如此证悟实在令人心生疑惑。
10、中观四步境界:1先观空性;2于此空性境界中依缘起可以显现,此显现与空性双运;3将双运抉择为离戏;4离戏也是一味等性。针对中观自续派根基而言,上述四种境界是以次第方式逐次显现的。
定解宝灯科判
128、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二己二(真实抉择)分三:
129、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一、须断我执之理;
自他依靠此实执,周而复始入有海,
遣除此等之对治,即是无我执著相。
未知无有之道理,仅信无有无利益,
130、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二、以喻说明;
如同对于花色绳,迷乱执著其为蛇,
观想无蛇无有利,若知无理断蛇执。
131、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二己二庚三、了知后应实地修持。
是故分析而了达,不应停留观察上,
无始实执久串习,务必再三修无我。
132、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二己三、彼之必要;
照见本义诸大德,极其郑重而宣说,
必须通过修无我,方可根除我执见。
此乃一切初学者,无有错谬之入门,
口说最初即断此,乃是散布魔密语。
133、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二己四(如何趋入)分三:
134、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二己四庚一、真实修行之次第;
无我执相所引发,实空胜解已生起,
尔时无有执著相,非为究竟实相故,
修离三十二增益,远离戏论大空性。
彻底了悟实空后,空性显现缘起性,
现空何者皆不执,如同火中炼纯金,
于此必能起诚信,
否则极为甚深要,印藏诸大成就者,
长久精勤所证义,奇哉愚者于瞬间,
说是证悟起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