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极乐愿文26-30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30笔记
1、不是特意去行持善法,而是将行持善法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积累资粮。
2、己二、意幻供养:
所谓意幻供养,是将非真实拥有而是意识幻化的供品供养三宝。这些供品包括八瑞物、八瑞相、轮王七宝等有寂所摄的一切圆满。也就是说,要观想世出世间一切美好悦意的物品,并将其供养阿弥陀佛为主的功德田。
如果有轮王七宝、八瑞物、八瑞相的模型和画像,可将它们观想为真实供品来供养,如果连模型和画像都没有,可以就地取材,将七八粒青稞、大米、奶渣等观想成真实供品作供养,这也能获得巨大的功德。
藏地的许多寺院中都绘有彩色的轮王七宝、八瑞物、八瑞相,这些供品出自佛经,其中一些与佛陀的成道有甚深因缘,如果能供养这些供品,一方面功德很大,一方面自己也会有成就的殊胜缘起。
3、八种瑞物。
一、明镜。从前,色界天女持光母供养佛陀明镜,世尊将其加持成吉祥物。供养明镜可以获得善妙色相和聪明智慧,所以我们应当供养清澈、明亮的白银镜,愿自他一切众生证悟佛法实义,获得照见万法实相的智慧。
古代的镜子是用白银、铜等金属磨制的,所以比较昂贵,当年文成公主入藏时,母亲送给她的宝物中就有一面镜子。现在镜子不是稀罕物,除非供养真正的白银镜,平时要供养镜子就供养真实的镜子,也不一定非要用幻想的镜子作供养。
发愿:以此供养功德,愿佛法融入我心,愿通达诸法实相。缘起力不可思议,供养明镜后再这样发愿,以后一定能获得殊胜的智慧。
二、奶酪。从前,佛陀在尼连禅河边苦行六年,身体变得干枯消瘦,后来村姑妙生女供养世尊奶酪,佛陀享用之后恢复了体力,身体也具有光泽。以此缘起,任何众生享用奶酪后,身体会具有妙色,内心会增长禅定。我们也可在殊胜的对境前供养奶酪,并发愿令一切众生获得禅定妙食。藏地有这样的传统,人们在拜见高僧大德时都喜欢供养牛奶。
三、牛黄。从前佛陀示现生病时,护地大象之子供养世尊牛黄,以此因缘,佛陀的病痊愈了,后来佛陀将牛黄加持成吉祥物。我们也应在诸佛菩萨前供养牛黄,并发愿遣除自他一切众生相续中的烦恼和痛苦,获得吉祥圆满。
四、吉祥茅草。当年,佛陀在前往金刚座的路上,卖草童子(也叫草商吉祥)供养世尊吉祥茅草,佛陀将吉祥茅草铺在菩提树下,立下誓愿:“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修行,在十二月初八凌晨终于大彻大悟。从前佛陀在吉祥草垫上精进修持后,获得了无生无死的果位,以此缘起,我们也要供养诸佛菩萨吉祥茅草,并发愿令一切众生获得无有生死衰老的金刚身。
五、木瓜。如同木天女供养佛陀木瓜一样,我们也应供养诸佛菩萨木瓜,以此愿逆次清净十二缘起而获得涅槃果位。
六、右旋海螺。佛陀刚成道时,因为自己所证之法极为深奥,即使向众生宣讲,他们也很难理解,所以最初不欲转F轮。见到佛陀不欲转F轮,大梵天亲自来到人间请佛转F轮,但世尊没有答应。第一次请法不成功,大梵天没有气馁,第二次他约了帝释天一起请佛陀转F轮。当时大梵天供养世尊千辐金轮,帝释天供养右旋海螺,经过他们的再三劝请,佛陀终于同意转F轮,之后世尊以三乘妙法利益了无量众生。因此,就像帝释天供养右旋海螺一样,我们也应供养右旋海螺,以此愿能发出法语的妙音。
七、黄丹。以前星王婆罗门向佛陀供养黄丹,我们也应供养黄丹,以此愿慑伏三界众生、超胜一切世间。
八、白芥子。从前金刚手菩萨在佛陀前供养白芥子,我们也要供养白芥子,以此愿获得胜伏一切邪魔外道的圆满能力。
白芥子不仅是供品,也是殊胜的密宗修法物品。《大日经》和《苏悉地经》中,都将白芥子作为修持密法的法物。在遣除魔障方面,白芥子有不共的缘起,藏地的密咒师经常用白芥子对精神癫狂者或者着魔的人作驱魔仪式。此外,据历史记载,当年龙树菩萨用七颗白芥子打开南天铁塔,取出密宗的续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清辩论师为了面见弥勒佛,以密咒加持白芥子打开南印度的一处山岩,进入山岩内的阿修罗宫,等待弥勒佛出世。
供养八种瑞物可获得相应其因的果报,今后大家应当经常供养这八种瑞物。
4、八种瑞相。八种瑞相又叫八吉祥,这些瑞相是梵天等供养佛陀的,并且佛自身也具有由福德、智慧力而形成的这些妙相,比如佛的头部如同伞盖、舌如莲花,等等。
一、伞。伞能遣除酷热、带来清凉,因此以飘曳的绸缎、宝顶严饰的金柄白伞供养阿弥陀佛头部,以此愿解除自他一切众生烦恼的酷热。
八瑞相中的伞有特定的要求:伞应具有金柄和飘曳的绸缎,顶部还要有宝顶,伞面的颜色必须是白色。
二、金鱼。以具有璁玉(松耳石)鳍、纤细柔软的金鱼供养佛眼,以此愿自他一切众生获得智慧眼。
三、莲花。莲花虽生长在水中,但它不著于水,这象征着虽在轮回大海中度化众生,却不被轮回的过患所染。莲花鲜艳夺目、芳香四溢,象征着永远抛弃妄语,并且宣讲清净的正法。我们要以鲜艳夺目、妙香芬芳的千瓣莲花供养佛舌,以此愿虽住于轮回度化众生,却不为轮回过患所染,并获得断除妄语、宛如莲花的舌根。
四、右旋海螺。前面的八瑞物中也有右旋海螺,但八瑞相中的右旋海螺有特定的意义,它代表佛的牙齿。为什么以右旋海螺配佛牙呢?因为右旋海螺上的花纹与佛牙上的花纹相似;而且海螺能发出妙音,佛齿间也能发出正法的妙音。因此我们要供养右旋海螺,愿获得能享用殊胜美味的四十颗佛牙以及宣说妙法的能力,并从牙齿间发出圣法妙音。
五、宝瓶。宝瓶以如意树严饰瓶口,瓶内充满无死甘露。凡夫的内心没有正法,只有各种各样的烦恼,这样的相续就像装满不净粪的容器。因此,我们要以充满甘露的宝瓶供养佛颈,发愿让自他一切众生的相续中遍满正法的甘露,并能满足所化众生的心愿。
六、吉祥结。以虹光自性的珍宝吉祥结供养佛的智慧,以此愿自他获得佛的无始无终、不可思议的智慧。
七、胜幢。胜幢是用天界的珍宝做的,上面饰以飘曳的绫罗绸缎,它代表佛法永不隐没,也代表佛陀的身体。我们应以胜幢供养佛身,从而愿击败异方的一切辩论,并获得相当于普通人身量三倍的佛身。
胜幢是胜伏烦恼和邪魔的象征,因此树立胜幢对弘扬佛法有殊胜的缘起。藏地许多寺院的屋顶上都有胜幢,许多上师的伞盖顶部也有胜幢,这有非常殊胜的缘起。
八、F轮。以表示斩断三有烦恼网的F轮供养佛足,从而愿慑伏一切外道,并以三乘妙法调伏众生的相续,藏地许多寺院的屋顶都有金色的F轮。
5、以上介绍了八瑞物和八瑞相。有些人认为这些都是藏地推崇的吉祥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些供品都出自佛经,因此任何地方的佛教徒都可以供养这些供品。
在供养完这些吉祥的供品后,应当发愿:以此供养的功德,愿一切众生享受吉祥圆满、如海般的无量安乐。
在没有供品或者暂时找不到供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进行意幻供养,但如果能得到真实的供品,就不要总是通过意幻来供养,应当尽量作真实供养。
民俗学-极乐愿文29笔记
1、下面讲对治吝啬或贪心之供养支。
戊二(对治吝啬或贪心之供养支)分三:一、真实供养;二、意幻供养;三、自成供养。
2、吾身受用及善根,一切真实之供品,意幻七宝瑞相物,本成三千世界中,十亿日月洲须弥,天人龙之诸受用,意幻供养无量光,为利我故悲纳受。
自己的身体、受用、善根以及花、香、水、灯、食子等一切真实供品,意幻观想的轮王七宝、八瑞相、八瑞物等供品,由众生共同业力形成的三千大千世界的十亿四大部洲、须弥山、日、月以及天人龙的一切受用等自成供品,将这三类供品供养怙主无量光佛,为了利益我等众生,希望佛陀以大悲心接纳我的供养。
3、己一、真实供养:真实供养是供养自己真实拥有的供品。
关于真实供养,有“以净饮食作供养,以善意乐而印持”的说法,意思是在供养三宝时,必须具足两种清净:意乐清净和供物清净。
一、意乐要清净。如果发心不清净,这样的供养是不如法的。
二、供物要清净。既不能供养污秽的饮食、陈旧的衣服等低劣物品,也不能供养通过盗窃、掠夺或者以谄诳手段得来的邪物。我们应当供养以往昔福德所感而无勤现前,以及通过辛勤劳作获得的清净财物。
4、一般来说,供养僧众是比较保险的,在僧众里肯定有戒律清净者,也肯定有出世间的圣者,所以对僧宝福田作供养是非常保险的,施主的钱财肯定不会空耗。
5、可以首先将物品陈设于三宝前作供养,请三宝享用之后,再观想三宝将供品转变成悉地并赐予自己,然后自己再享用这些物品。这样作供养也能积累许多资粮。根据喇拉曲智仁波切的观点,供品在供养三宝之后,只要观想三宝赐予我悉地,自己也可以享用供品。
6、在作真实供养时,我们应当供养四种供物,即我执的三种事物和五供等特殊供品。我执的三种事物即自己所珍爱的身体,饮食、牲畜、住宅等一切受用,以及三世所积累的一切善根。
法王如意宝曾经开示道:“为什么要供养我执的三种事物呢?因为人们很执著这三种事物,没有入佛门的人很执著自己的身体和受用,入了佛门后,由于积累善根很不容易,在没有发起真正的菩提心前,人们对自己的善根也很执著。如果能将这三种事物供养诸佛菩萨,一方面可以积累许多资粮,一方面也能打破我执。”寂天菩萨也曾说:“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所以今后大家要将这三种事物供养诸佛菩萨,这既是积累资粮,也是一种修心的方便。
7、具体而言,我们应如何供养身体呢?
观想以承事阿弥陀佛的方式供养身体,之后精勤行持令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之事业,从而断除所谓“我的身体”的执著。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令众生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对阿弥陀佛供养身体,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向阿弥陀佛供养身体的方式了,阿弥陀佛也不需要我们的鼻子、耳朵、大腿、小腿。如果要供养上师三宝身体,就要为上师三宝做事情。
8、我们应如何供养受用呢?
尽管我们现在还做不到真实供养一切受用,但为了在临终时不贪执受用,现在就应逐步供养自己的财物。如果临终时执著财物,这是往生净土的一大障碍,因此在生前身心自在时就要学会逐步放下,即使在行为上一时还不能全部放下,也要观想:我把一切财物都供养阿弥陀佛您。如果能这样观想,即使并没有把财物拿出去,但内心已经把它们舍弃了,临死时就不会再牵挂这些财物。
9、我们应如何供养善根呢?
应将一切善根观为普贤供云而作供养。也就是说,乃至念一句观音心咒以上的善根都供养阿弥陀佛,愿自他一切众生都能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打破贪执善根的方法。
10、我们应如何供养特殊供品呢?
特殊供品包括供水、净足水、鲜花、熏香、涂香、酥油灯、香水、神馐、乐器等,这些也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而作供养。
在不同的佛经中,对特殊供品的要求有所不同。《苏悉地经》中讲了五供:涂香、花、烧香、饮食、燃灯。《大日经》中讲了六供,即这五种供品再加上净水。
民俗学-极乐愿文28笔记
1、戒律是一切安乐与功德的根本。从总体而言,佛教的基础就是戒律,如果戒律存在,佛教就存在,戒律隐没,佛教就隐没;从个人而言,如果有了戒律,其他功德会自然而然生起。
2、大慈大悲的佛陀曾说:“边地魔军蜂拥而至之时,首先律藏如意宝会隐没。灵器和禳解术等不会隐没,即使隐没也无所谓。”为什么这么说呢?本来,灵器、禳解术非常灵验,对病人、着魔者有很大的加持,但这些并不能代表佛教,真正能代表佛教的就是戒定慧三学,尤其戒律是佛教的根本,如果这些隐没了,佛教就隐没了。真正的佛教就是清净戒律和闻思修行。如果一个地方的佛教徒具足清净戒律和闻思修行,这就说明那里存在佛教。
3、在这几堂课里,我们依次从具有广大福德、不退转菩提道、转为男身、出身高贵、具有净戒等方面宣讲了受持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在修持对治我慢之顶礼支时,大家应当一边思维佛号的这些功德一边顶礼。
4、顶礼时,应观想:在前方的虚空中安住着本体为根本上师的怙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被十方三世的一切佛菩萨等皈依处围绕。再观想:自己的右侧是现世的父亲,左侧是现世的母亲,前面是一切怨亲债主,周围是六道众生,这些众生就像被宴请的宾客一样聚集在一处,他们跟随自己一起顶礼,发出嗡嗡的声音来祈祷。
5、此处的观想有两个要点。
第一,要将阿弥陀佛的本体观为自己的根本上师。不仅在这里需要这样观想,在观想任何本尊时,都需要将其本体观为上师。这样一来,形象是本尊,本体是上师,这就是上师瑜伽的修法,能同时得到本尊与上师的加持。
第二,要将对自己经常制造违缘的人和非人等怨敌观想在自己的前方。
接着观想自己的手掌中有一个如意宝,当合掌于头顶时观想:顶礼诸佛菩萨之身,愿净除自他一切众生的身障,究竟获得佛的无见顶相;合掌于喉间时观想:顶礼诸佛菩萨之语,愿净除自他一切众生的语障,最终获得佛的法语螺音(即佛的金刚语);合掌于胸前时观想:顶礼诸佛菩萨之意,愿净除自他一切众生的意障,最终获得佛的智慧吉祥结(即佛的无二智慧);五体投地时观想:顶礼诸佛菩萨的身、语、意、功德、事业,愿同时净除三门的障碍,究竟获得五身五智。
6、大家最好能按这样的方式严格观想,如果不能这样观想,也可以简略地观想:顶礼怙主阿弥陀佛您,愿净除自他一切众生的罪障、习气而往生极乐世界。可以观想:与上师无二无别的莲花生大士安住在自己面前,从现在乃至菩提果之间,我与一切众生发誓皈依您。
7、在顶礼时不能慌慌张张,也不能散漫放逸,应寂静调柔,具有正知正念。在顶礼的同时要念佛号或者祈祷文,并且要念出声音,这样可以带动内心的信心。
8、在举办极乐法会时,大众念诵《极乐愿文》至“著三法衣黄灿灿”后,应该按上述要求顶礼阿弥陀佛一百零八遍。顶礼完之后念诵:“顶礼供养皈依真实应供、善逝、出有坏、圆满正等觉阿弥陀佛。顶礼供养皈依真实应供、善逝、出有坏、圆满正等觉药师琉璃光如来。顶礼供养皈依真实应供、善逝、出有坏、圆满正等觉释迦牟尼佛。顶礼供养皈依八大随行菩萨。”再念:“顶礼阿弥陀佛尊,加持往生极乐刹。”(这两句颂词在藏地被称为最略的《极乐愿文》,虽然只有短短两句,但意义非常深奥。很多藏族老人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念这两句颂词,如果大家没时间念长的《极乐愿文》,也可以念这两句颂词。)之后念诵《极乐愿文》:“敬礼远近无别故……顶礼善逝无量光。”然后念诵顶礼增补咒:“纳摩玛则西日耶,纳摩色西日耶,纳摩厄达玛西日耶所哈。”
9、这一段讲的是极乐法会的念修次第。在第十八课中,我们讲了明观福田部分的念修,之后就进入积资净障的念修,首先应按今天所讲的要求顶礼阿弥陀佛一百零八遍,接着按照这一段的要求来念诵。这是喇拉曲智仁波切的极乐法会念诵规则,与本学院念诵规则大体相同,仅在个别地方略有不同。
10、《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说礼佛有十种功德:一者得妙色好声。二者有所发言人皆信伏。三者处众无畏。四者天人爱护。五者具足威势。六者威势众生皆来亲附。七者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增壹阿含经》云:“承事礼佛有五事功德。云何为五。一者端正。二者好声。三者多饶财宝。四者生长者家。五者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
民俗学-极乐愿文27笔记
1、藏地和汉地的净土法门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要对阿弥陀佛生信心、积资净障、发菩提心、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但在具体修持方法上,藏传净土法有不共的窍诀。
2、藏地自古以来有人老出家的传统。以前法王如意宝传讲《贤愚经》时说:“今后学院要成立居士林,我们要鼓励居士林的老居士们出家,虽然他们人老了,不一定有闻思修行的能力,但如果能以出家的身份离开人间,这也有无量的功德。”大家也清楚,自从喇荣居士林成立后,许多一辈子埋头造业的在家人有了出家行持善法的机会。在学院的影响下,现在藏地许多地方都成立了居士林,很多居士林的老菩萨在临终前都出家了。
本来我们学院要求对发心出家者观察四个月,但如果是上了年纪的人,看到他满头的白发,我总是想:不知道这个人还能活几天,还是赶紧让他出家吧。不要说观察四个月,有时候我连四天都不观察,马上就给他剃度。虽然这些老人的言行不是很如法,但无论如何,他们的相续中种下了解脱的种子,这是毫无疑问的。
出家后最好住在清净的寺院里,但现在许多寺院不愿意收留老年人,这些老年人想住山也不一定能住得下去,如果实在没地方,住在自己家里也是可以的。
3、由于所依的身份不同,即使是做同样的善法,在家人的功德根本比不上出家人。一个清贫的出家人花五毛钱供一盏灯,一个富裕的在家人花五万块钱供成千上万盏灯,前者的功德远远超过后者。
在家人虽然能作广大的财施,但这远远比不上出家人修持清净妙法的功德。于无量漫长的时间中,以种种上妙资具供养无量如来,这个功德远远不如末法时代一天出家受持一分戒律的功德。
民俗学-极乐愿文26笔记
1、在一切种姓中,居于首位的是皈依、出家的三宝种姓。与世俗的种姓、门第相比,修持佛法更为重要,而在修行所依的身份中,最好的是出家身份,这是一切身份之王。如果想获得出家身份,并且出家后能守持清净的戒律,就应当经常祈祷阿弥陀佛,这样生生世世都会拥有不染任何细微过患、犹如莲花般清净的出家具戒之身。
2、所谓“善逝无量光佛”,意思是阿弥陀佛能发出无量的佛光。大家不要把佛光简单地理解为白、红、黄、绿等色法的光线,其实佛光是佛陀的智悲之光。佛光具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佛光照触到任何有情,这个有情相续中的一切烦恼和痛苦就会顿然消失。
3、现在“戏里披衣”的情况很多,有许多演员披上袈裟扮演出家人,我觉得这些演员很有福气,虽然他们没有求解脱的心,只是为了演戏而暂时穿上法衣,但也种下了解脱的因。
4、太子发愿说:“不生过富家,不转贫穷家,唯生中等家,恒常得出家。”这位太子就是后来的舍利子尊者。
为了避免过富与过穷这两种违缘,我们要经常祈祷阿弥陀佛,这样来世既不会生于难以抛下财富的过于富贵之家,也不会转生到无有资具顺缘的过于贫穷之家,而是出生在容易出家的中等之家。
以前法王如意宝去朝圣时,经常念这个偈颂发愿,以后大家也要经常念这个偈颂发愿。记得小时候,邻居家有一位老出家人,每个月的初十、十五等吉日,他都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并且自言自语地说:“诸大菩萨本来没有贪执,但为了供养诸佛,他们也穿着漂亮的衣服。这是麦彭仁波切说的。”他也常念刚才那个偈颂,并常教诫我:“以后你要发愿,不要转生在特别贫穷的家庭,也不要转生在特别富贵的家庭,要像我一样,我因为生在中等的家庭,所以有机会出家。”
5、如果是老年人,应当争取在死亡来临之前就出家。佛陀曾说:“老时具戒得安乐。”老年人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容易产生出离心,比较容易受持出家的戒律,所以老年人出家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以前印度的国王、施主们到了白发苍苍的时候便会说:“现在已经出现死相了。”于是舍俗出家。藏地也是这样,许多人头发一点点变白、牙齿一颗颗脱落时,都会到寺院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