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定解宝灯

定解宝灯论(三问入定相114-127)笔记

创建日期:2021-10-29

  定解宝灯论(三问入定相114-127)笔记

  1、《定解宝灯论》=甲一、初善首义+甲二、中善论义+甲三、后善末义

  甲二、中善论义=乙一、依教理广说+乙二、以殊胜窍诀略说+乙三、宣说造论方式。

  乙一、依教理广说=丙一、见解无遮或非遮+丙二、声缘证二无我耶+丙三、入定有无执著相+丙四、观察修或安置修+丙五、二谛何者为主要+丙六、异境何为共所见+丙七、中观有无承认否。

  丙三、入定有无执著相=丁一、遮除不合理之观点+丁二、建立自宗+三、丁以承上启下而结尾。

  丁二、建立自宗=戊一、加行+戊二、正行+戊三、辨别正修与盲修。

  戊一、加行=己一、辨别歧途+己二、真实抉择

  己一、辨别歧途=庚一、宣说歧途(117)+庚二、分析此理(118)

  己二、真实抉择=庚一、自宗如何抉择+庚二、观察他宗所许(123)

  庚一、自宗如何抉择=辛一、说真实义(121)+辛二、以喻说明(122)

  戊二、正行=己一、说彼殊胜境界+己二、真实抉择+己三、彼之必要+己四、如何趋入。

  己一、说彼殊胜境界=庚一、真实宣说(126)+庚二、通过对比远离歧途(127)

  117、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一己一庚一、宣说歧途;

  假使观察心形色,生处住处与去处,尔时若因皆未见,认为已经证空性,

  法理极为甚深故,此乃歧途危险大。

  118、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一己一庚二、分析此理。

  心本不是色法故,谁亦无法见色等,仅仅未见若认为,已证空性极荒谬。

  百般观察人头上,不可能见畜生角,若说未见彼者故,已证空性人皆证。

  121、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一己二庚一辛一、说真实义;

  是故以理而分析,若见真正之实相,彻底了达自之心,如幻本体无实有。

  122、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一己二庚一辛二、以喻说明。(第12-42课)

  尔时如视前虚空,自心正在动念时,亦为空性之定解,必须深深而生起。

  123、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一己二庚二、观察他宗所许。

  若问所谓汝之心,一无所有如虚空?抑或了知种种相?究竟是为何者耶?

  谁人悉皆必定说,刹那不住动摇心,凡为人者均具故,即是所谓之心识。

  有说非有非无心,即是光明之法身。彼亦自诩已证悟,声称虽然未多闻,

  了知其一解一切,如是说法真可笑!

  126、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二己一庚一、真实宣说;

  非有非无大圆满,远离一切四边戏。

  127、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二己一庚二、通过对比远离歧途。

  若详观察汝观点,既不敢说存在有,亦不能说不存在,实则有无此二边,

  抑或非有非无边,无论如何不超此。彼心非有非无者,心中常存此念头,

  彼与不可思议我,仅名不同义无别。通达心与心外法,均为无实基础上,

  显现缘起而现故,超越是非离言思,远离四边戏论要,无有所缘通彻性。

  汝者所谓离是非,如同靶子住心前。

  2、庚一、宣说歧途:假使观察心形色,生处住处与去处,尔时若因皆未见,认为已经证空性,法理极为甚深故,此乃歧途危险大。

  2、1假使观察心形色,生处住处与去处,

  在观察自心的过程中,发现心既没有白、红等五彩缤纷的颜色,也无有四方形、长方形等各式各样的形状,对于心之最初生、中间住、最后去等一一辨别分析时,何者也未能见到、了不可得。

  2、2尔时若因皆未见,认为已经证空性,

  此时,个别人认为自己已经证悟了心的空性。他们以为如此即已认识心之本性,之后再不必千辛万苦地积累资粮,努力精进地修持佛法;或者认为已经了知心的来龙去脉,成了众人皆应敬仰的大成就者,于是开始弘法利生的“事业”——给别人广传大圆满。

  2、3法理极为甚深故,此乃歧途危险大。

  实际并非如此,佛法的道理极其甚深,对心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认就认为已经证悟大圆满,但这是非常危险的。

  3、前世具足殊胜善缘者通过上师教言精进观察心之生、住、去处,何者也不得时可以证悟心之本性,这一点对利根者来说毋庸置疑。

  大圆满不共加行中有身加行、语加行、心加行,真正观察后了知其颜色、形状等均无有所得,这是认识自心本性最好的前提条件。但若未能善加抉择而盲目断定为已经“证悟”的话,绝对不能如此承许。

  4、庚二、分析此理:心本不是色法故,谁亦无法见色等,仅仅未见若认为,已证空性极荒谬。百般观察人头上,不可能见畜生角,若说未见彼者故,已证空性人皆证。

  4、1心本不是色法故,谁亦无法见色等,仅仅未见若认为,已证空性极荒谬。

  心本来就不是瓶子、柱子等色法的缘故,谁也无法见到其颜色、形状。若以“未见到心之颜色形状”为理由而自认为证悟心之空性,那实在是太荒唐可笑了!不要说学修宗派的你们,即使未皈依佛门、山上放牛的牧童也不会见到心的颜色形状。

  4、2百般观察人头上,不可能见畜生角,若说未见彼者故,已证空性人皆证。

  就好像通过百般观察后发现人的头上根本没有牛等畜生的角一样,若对心性再三观察而未能发现其颜色形状,就认为自己的修行非常了不起,已经证悟心之本来面目,那这样的“本来面目”、“心之空性”人人都可以证悟了。

  虽说大圆满将自心抉择为空性,但仅仅了知心无有颜色、形状并不是真正的证悟,这仅仅是前行之法而已。

  5、庚一(自宗如何抉择)辛一、说真实义:是故以理而分析,若见真正之实相,彻底了达自之心,如幻本体无实有。

  对于心的本性进行理证细致的分析之后,若能真正见到心之实相,彻底了达所谓心者从空性方面丝毫也不成立,从显现来说却如幻如梦、自相不灭。也就是说,真正照见自心的本来面目时,了知其虽可如幻如梦地显现,实际却无有一点实质,完全是无来无去、无离无合之本体。

  6、辛二、以喻说明:尔时如视前虚空,自心正在动念时,亦为空性之定解,必须深深而生起。

  法王如意宝每次讲《定解宝灯论》时,都要求四众弟子一定要记住这个偈颂。

  自心正在起心动念之时,其本体即是空性,就好像直视前方虚空时何者也不存在,但虽是空之本体仍可以显现,如同大海正起现波浪之时,波浪的本体也根本未曾远离大海一样。

  对正在起心动念之心,认识其本性就是空性、智慧,这种定解必须从内心当中深深生起。所谓的“深深”是指并非停留在语言文字上,而是从内心深处生起真正决定性的定解。

  7、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第十三品中说:“转依也只是以因烦恼清净而显现功德,并非承认从烦恼之因,转依成功德之果即由不清净变为清净,因为所有罪业烦恼均不是清净之因或本体,也就不可能转依为功德。”烦恼与智慧二者并非因果关系,烦恼本来是忽然的客尘,客尘消尽,智慧的本来面目自然而然现前,此即分别念或烦恼转依为智慧。因此,嗔心、贪心的本体即是智慧,只是在认识和不认识的两个阶段出现了不同,如同王子虽然沦为乞丐,但仍然是国王的种姓,只是人们不认识而已,了知真相后,他终究会成为具大权威之国王。

  8、庚二、观察他宗所许:若问所谓汝之心,一无所有如虚空?抑或了知种种相?究竟是为何者耶?谁人悉皆必定说,刹那不住动摇心,凡为人者均具故,即是所谓之心识。有说非有非无心,即是光明之法身。彼亦自诩已证悟,声称虽然未多闻,了知其一解一切,如是说法真可笑!

  8、1若问所谓汝之心,一无所有如虚空?抑或了知种种相?究竟是为何者耶?

  对这一颂词有两种解释方法。

  堪布根华及其他上师的讲义中这样讲的,如果有上师或其他人问你:“你的心是像虚空一样一无所得,还是能够了知各种各样的相,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或者这样解释,上师对弟子进行大圆满或其他密法方面的引导,首先上师说:“我今天要给你们传授一些殊胜教言,这之前需要破心房,了知心的本体,因此,希望你们先对自心作一番观察,它是像虚空一样何者也不存在,还是具有起心动念,可以了知形形色色之相?过几天来回答我。”

  8、2谁人悉皆必定说,刹那不住动摇心,凡为人者均具故,即是所谓之心识。

  观察了两三天之后,一般人都会对上师这样说:“所谓的心识具足起心动念,它是刹那不住、明明清清的,此心识人人皆自具足。”

  8、3有说非有非无心,即是光明之法身。

  这里也可以有两种解释。

  还有些人说:“对于这样的心,虽然无有颜色形状,却是刹那不住,具足起心动念的。”他认为心性是非有非无的,这就是所谓的自性大圆满。

  或者如此解释,弟子如是对上师说:“心识是刹那不住的,非有非无的。”之后,上师非常认可弟子的这种说法:“非有非无的心刹那不停,每个众生都具足这样的心,其空性的侧面即是法身,显现的侧面就称之为报身,显现与空性无别就是大悲周遍,此即所谓的化身,这是莲花生大士所亲传。你现在已经认识了心的本面,这就是大圆满的自性光明法身。”上师如是对自己的弟子大加赞叹。

  8、4彼亦自诩已证悟,声称虽然未多闻,了知其一解一切,如是说法真可笑!

  弟子也自认为已经证悟了光明大圆满的法身,并且对别人口口声声地宣称:“广闻多学只是增加分别念,只要了达其中一者即可通达一切。”他认为:心的本体是空性的,自性是光明的,大悲是周遍的,如此了知一法之后,对一切法皆可无碍通达。但麦彭仁波切说:如是说法真可笑!

  有人认为不必广闻博学,只需认识心的本性,即可对一切都通达无碍、圆融一味,但麦彭仁波切说:你们所说非有非无的光明法身距离真正的自性大圆满还有千里之遥,因此千万不要说已经证悟大圆满,这实在太可笑了!

  9、庚一、真实宣说:非有非无大圆满,远离一切四边戏。

  从持明者嘎绕多吉、西日桑哈,一直传到无垢光尊者、麦彭仁波切的无上殊胜大圆满,文字上虽然可以说为非有非无,但真正从内心修证来讲,并非不是有也不是无。

  中观认为一切法远离四边戏论,大圆满所抉择之见解与此说法可谓异曲同工。

  真正的无上大圆满,是指法身远离一切戏论,无有任何执著之相,具有无而光明之自性,它并不是“有”或者“无”的一种境界,心之本性不能说为有也不能说为无。

  真正的大圆满,其空分是法身,明分为报身,二者圆融一味即是大悲周遍,也即化身,如此三身无二无别之本性承许为大圆满的殊胜境界,于此境界中没有有、无、二俱、二俱非,远离四边之一切戏论。

  10、庚二、通过对比远离歧途:若详观察汝观点,既不敢说存在有,亦不能说不存在,实则有无此二边,抑或非有非无边,无论如何不超此。彼心非有非无者,心中常存此念头,彼与不可思议我,仅名不同义无别。通达心与心外法,均为无实基础上,显现缘起而现故,超越是非离言思,远离四边戏论要,无有所缘通彻性。汝者所谓离是非,如同靶子住心前。

  10、1若详观察汝观点,既不敢说存在有,亦不能说不存在,实则有无此二边,抑或非有非无边,无论如何不超此。

  但是,若对你等师徒二人所说的见解详加观察就会发现,你们所谓的光明法身大圆满,对于心之本性既不敢说为有,因其没有任何颜色、形状等等;也不能说没有,因为具足起心动念,恍恍然似乎又有某种东西存在。在如是一种说法当中,对于有、无二边仍未远离,但以有、无中的任一者也无法诠释,因此认为可能是“非有非无”,即有、无二者皆不存在的一个法应该存在。

  对中观教义浑然无知者,某上师对他说:“心不是有也不是无。”之后他便懵懵懂懂地认为:“心非有非无,有无二者也不是心,因此所谓的心应该既不是有也不是无。”就如同咽下了一个无法消化的食物一般,虽然口中既不说有也不说无,但非有非无的第三品物体始终在心中若隐若现,无法割舍。实际此种说法根本无法与真正的大圆满境界相提并论。

  10、2彼心非有非无者,心中常存此念头,彼与不可思议我,仅名不同义无别。

  他们表面虽然说没有任何执著,但对真正心的本性既不能说无也不敢说有,于是对于非有非无二者聚合的第三品物体一直拳拳在念、耿耿于怀。

  这种说法实际与外道观点毫无二致。外道执著有一个常有自在的不可思议我,此我虽无法以语言表达,却是一切轮涅的造作者,而你们对于心的自性虽无法言说,实际却执著一个存在的法,只是为其取了觉性、明心见性等动听悦耳的名称,真正来讲与外道所谓不可思议的常我无有任何差别。

  10、3通达心与心外法,均为无实基础上,显现缘起而现故,超越是非离言思,远离四边戏论要,无有所缘通彻性。

  真正的修行境界是怎样的呢?心与外境一切都是通彻无碍的,对此真正依靠上师的窍诀如实了达时,即已通彻心之觉性,也就是真正的修行。

  真正的修行,应该依靠上师窍诀和教证理证通达心之本体,了知心及心外的一切法——山河大地等均为无实空性,对此并非口头所说而是于内心真正通达。

  对自心详详细细地观察,其自性于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丝毫也不存在,它的最初生处、中间住入、最后去处也遍寻不得,同样,对于一切器情世界乃至微尘以上均作如是观察时,根本找不到点滴自性的存在

  之后,依靠上师窍诀或自己的智慧,真实通达心及心外的一切法皆为空性。

  在这一基础上继续修持,了知虽是空性却可以显现,如同水月,对此理通彻无碍,这样的境界以语言无法表达,以凡夫分别念无法衡量。

  虽然不是语言、思维之行境,但正如哑巴品尝糖味一般,于内心中可以生起真实定解,可以说这就是大圆满中最高的境界,如此殊胜的境界中,已经远离有无是非等一切戏论,其究竟密要即是无有任何所缘的通彻觉性,大圆满所谓赤裸裸的觉性也即如此。

  10、4汝者所谓离是非,如同靶子住心前。

  但你们其他宗派所谓远离有无是非的境界,语言宣说时确是远离一切戏论,而实际就像射箭时靶子放于前方,仍然存在一个目标作为对境一般,一方面说不执著,另一方面却在心中存着一个念头去深深地执著,这并非真正的修行,而是一种执著邪见。

  11、修行时需要善加抉择,不要对如同外道的我一样非有非无的修法尽心修持,也不要将如靶子一般的对境始终置于心前深深执著,真正的入定境界中根本不会有任何执著之相。对于中观应成派所说远离一切戏论的究竟见解,或大圆满中自然通彻的觉性均应如此解释。

  在最后的究竟境界中,一切有我、无我等执著都不存在,但以凡夫的境界对此根本无法领会,所以初学者首先应断除我的执著,修习无我。应以何种次第趋入呢?最初应对所谓的“我”详细观察,了知其并不存在之理后,再继续修持即可灭除“有”的执著相,之后“无”的执著也会渐渐断除,如同燧木与燧垫,二者摩擦后均会焚烧无余。

  定解宝灯科判

  114、甲二乙一丙三丁二(建立自宗)分三:

  115、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一(加行)分二:

  116、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一己一(辨别歧途)分二:

  117、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一己一庚一、宣说歧途;

  假使观察心形色,生处住处与去处,

  尔时若因皆未见,认为已经证空性,

  法理极为甚深故,此乃歧途危险大。

  118、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一己一庚二、分析此理。

  心本不是色法故,谁亦无法见色等,

  仅仅未见若认为,已证空性极荒谬。

  百般观察人头上,不可能见畜生角,

  若说未见彼者故,已证空性人皆证。

  119、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一己二(真实抉择)分二:

  120、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一己二庚一(自宗如何抉择)分二:

  121、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一己二庚一辛一、说真实义;

  是故以理而分析,若见真正之实相,

  彻底了达自之心,如幻本体无实有。

  122、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一己二庚一辛二、以喻说明。

  尔时如视前虚空,自心正在动念时,

  亦为空性之定解,必须深深而生起。

  123、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一己二庚二、观察他宗所许。

  若问所谓汝之心,一无所有如虚空?

  抑或了知种种相?究竟是为何者耶?

  谁人悉皆必定说,刹那不住动摇心,

  凡为人者均具故,即是所谓之心识。

  有说非有非无心,即是光明之法身。

  彼亦自诩已证悟,声称虽然未多闻,

  了知其一解一切,如是说法真可笑!

  124、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二(正行)分四:

  125、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二己一(说彼殊胜境界)分二:

  126、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二己一庚一、真实宣说;

  非有非无大圆满,远离一切四边戏。

  127、甲二乙一丙三丁二戊二己一庚二、通过对比远离歧途。

  若详观察汝观点,既不敢说存在有,

  亦不能说不存在,实则有无此二边,

  抑或非有非无边,无论如何不超此。

  彼心非有非无者,心中常存此念头,

  彼与不可思议我,仅名不同义无别。

  通达心与心外法,均为无实基础上,

  显现缘起而现故,超越是非离言思,

  远离四边戏论要,无有所缘通彻性。

  汝者所谓离是非,如同靶子住心前。

上一篇:定解宝灯论(三问入定相102-113)笔记

下一篇:定解宝灯论(三问入定相128-134)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