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坛经

民俗学-坛经(索)2般若品16笔记

创建日期:2023-01-16

  民俗学-坛经(索)2般若品16笔记

  1、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菩提自性本来没有任何能取、所取的分别念,就像清净的虚空,但我们众生的分别妄念是忽然、暂时而产生的,就像空中自然而然产生云雾一样。然而这种妄心并不是真正的本性,它可以消失。

  当我们正在起念头、起烦恼、起分别时,真心、清净心从未离开过。我们这颗清净的心、菩提的本来自性,永远清净。比如说正在三界轮回中流转的我们,于烦恼分别中痛苦挣扎的时候,心的本性仍然如如不动。当我们正在迷乱、迷惑时,清净的心亦在轮回中,行持正行时没有三种障碍。“三障”,是烦恼障、业障和报障。烦恼障指贪心、嗔心、痴心等等,业障是五逆十恶等等,报障是果报已经现前。

  无上密法中说,普贤如来的自性面目无改无动,但后来因为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产生,众生的妄念分别便层出不穷地起现,从此之后,众生在三界轮回中煎熬受苦。这个道理与此处不谋而合。

  2、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

  如果世间人去修行正道,一切时间、地点、行为都没有任何妨碍,关键看你自己能不能用心来观自心。实际上修行是一种心法,你若真正想修行,在行住坐卧中,随时随地都可以修行,修心没有障碍。

  3、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在这些无相颂里讲了很多要断除的过失,此处的过失是指三界中最大的过患——妄想分别,也就是贪嗔痴。在《释量论》中也把贪嗔痴叫做过失,经常要观自己与真相完全违背的烦恼分别、妄想执著。就是说,如果你真正想修行,随时随地都可以观心,观心的过程中唯一不要去执著相,内观自己,认识自己心的本性,这就是修行人最主要、最正确的方法。

  因为我们不该在其他地方寻找这颗心,而应该从内在寻找,我们最大的过失是不认识自己的心。本来外境的万事万物都是虚妄、虚假的,是心的幻相,但是我们不认识这一点。知道这个过失后,才会变成真正的修行人。

  4、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如果你真想变成一个修行人,那就不要以世间的过失来摄持,如果有相,都是邪见。就像《入中论》中讲,“施者受者施物空,施名出世波罗密,由于三轮生执著,名世间波罗密多。”受布施者、能布施者、财物,只要具有这三种执著,就叫做世间有染污的布施,没有这三种执著,才是出世间无染污的布施。

  5、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但按照禅宗的意思,是指见到世间上任何的非真相。如前所说,“凡夫执迷谓非无”,凡夫人的迷乱执著并非是真实的,而是本来没有的东西,反而认为有,有的东西认为没有。所以,整个世界、世人和见解都不是真相,如果认为世间上所有虚假的东西都是真实,这是自己的过失。实际上世间万物本来清净,我们的心不清净而已。

  6、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我们所看见的世间万物相、人相,只是一种假相,这种观念并不合理。如果我们一再地认为,整个世界万物有相有执,它是外境中存在的话,说明自己的心不清净,是一种迷乱的现象,这是自己的过失。

  从禅宗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是非有、虚妄的,如果我的心认为它是真实,这是我的过错,并不是外境上真的有是是非非的假相存在。

  7、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只有我们自己去除了不识外界真相的心,所有的烦恼分别才会全部打破。如果我们的妄想、执著、分别一并遣除,那所有因妄想分别引起的贪嗔痴烦恼也会消失,如此,因贪嗔痴而起的对敌人的憎恨心和对亲友的爱心统统也没有,那时才是真正的修行人,坐卧随意,怎样跳金刚舞、唱金刚歌都相宜,很多瑜伽行者都是这样。

  8、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六祖在无相偈里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佛法分教法和证法,在教法和证法中,精髓是证法,我们内在证悟的信心、悲心,以及最根本的空性光明的境界,这些证悟就在我们于世间中所产生的贪嗔分别念中,这才叫做世间觉、世间的妙用。

  禅宗和大圆满中都讲,贪嗔痴是一种觉性的游舞、觉性的庄严、觉性的妙用。也就是说,佛法的证悟,在世间中的行住坐卧、起心动念中,于一切行为和心识中都没有离开过。如果离开,在我们当下的分别念以外寻找一个所谓的佛菩提,那就像寻找龟毛兔角一样,始终得不到。

  六祖的意思是说,表面上看我们的心态是一种世间分别念,世间的贪嗔之心,但实际上它就是真正的觉悟。禅宗里所讲的明心见性,在我们每个人当下的分别念中,只需要认识它。迷是众生,悟就是佛陀,这才是禅宗里真正要表达的。佛法不离世间法,佛法的证悟就在世间中,它没有离开过每个众生的妄想分别。

  现在我在世间中所生的分别念,表面上看来我产生的贪心、嗔心、烦恼分别念很可怕,但如果真正认识了它的本性,这就是五方佛或五智。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应该这样来解释。

  禅宗的佛法不离世间,是说佛法真正的证悟,世间中谁都可以得到。只要你经常内观自己心的本来面目,其实它就是现空无别、不可思议的境界,内观的刹那间,每个人都可以认识它的本性,这就是一种证悟。所谓的证悟,并不是我们每一个人得到不同的如意宝。每一个人都有心的本性,谁具足窍诀认识了心,就会得到。

  9、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

  所谓的正见,是出世间法,是远离四边八戏的智慧,是所谓的空性见。所谓的邪见,是世间中凡所有相的见。恶的方面:十不善业,不信善恶因果;善的方面:信心、悲心、菩提心,统统被称作邪见。

  为什么呢?在观察胜义谛的究竟见解中,这些都一无所得,一切都不存在。就像《中观根本慧论》中所抉择的一样,正见叫做出世间胜义谛的见解,邪见是世间世俗谛的见解,胜义和世俗这两者就像燧木和燧垫摩擦生火,最后两者也不成立一样。开始时燧木和燧垫这两者摩擦,最后它们自己也燃光了。

  10、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就像中观里所讲,先通过世俗谛来进入胜义谛,最后胜义谛和世俗谛的现空见、正邪见全都没有了,那个时候菩提本性自然而然可以完全呈现。

  如果把《坛经》讲得深一点,有很多中观和密法的甚深见解。

上一篇:民俗学-坛经(索)2般若品15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