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经庄严

NO.1-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创建日期:2023-06-02

  NO.1-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一、自作自化,思思写写

  经庄严=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造论之理(4)+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

  第一品

  1、甲一、论名

  梵语:玛哈雅那色札阿朗嘎绕那玛嘎热嘎

  藏语:特巴钦波多地坚意夏瓦策里哦雪巴

  汉语:大乘经庄严论颂

  2、甲二、译礼

  顶礼一切佛菩萨!

  3、甲三(论义)分二:

  4、甲三乙一、造论之理;

  知义讲义语句净,为救苦性悯苦情,

  示胜乘法宣行众,圆五义理无上性。

  如金打造莲花开,如饥饿人享美食,

  如闻佳音启宝箧,彼法此说亦最喜。

  如自具德貌美人,佩饰临镜见最喜,

  佛法恒具自性德,释义智者此最喜。

  二、自主研发,讲讲记记

  《大乘经庄严论》NO.1-111 2015年03月24日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给大家讲《经庄严论》,本来计划通过网络给大家直播,但是今天没有网,是通过音频给大家传递,只有在学院当中的道友可以现场听受。

  不管怎么样,今天的听法者,大家都有信心和热情,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我们的人身非常难得,这样难得的人身,实际上是不会久住的。到一定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出现生命无常。在没有到达离开人间之际,我们遇到大乘佛教、遇到真正的如来教法,对于有信仰的人、承认前世后世的人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今天也再次跟大家讲。

  在某种意义上,今天听课的人非常重视。我知道,我们学院当中很多出家人和在家人,可能稍微轻松一点。尤其是出家人,因为毕竟离开了很多世间的琐事。

  作为在家人,尤其是在城市里面的人,的确空出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听课,是非常不容易的。为了听一堂课,他们可能得罪了很多人;为了听一堂课,要加班很长时间;为了听一堂课,减少了很多美食等等,有许许多多的压力和困难。

  但是大家都觉得,大乘佛法非常难得。因此不仅对《大圆满心性休息》听着的人,我是比较满意的,对这次讲《经庄严论》,没有想到也有很多人在听受。当然这个过程当中,第一天很多人来听,这是一个规律;最后一天也有很多人来听,这也是一个规律;中间就像是蚂蚁身体的中间特别细一样,有时候听的人比较少,这也是一个规律。我经过了很多年的讲经说法,在这个过程当中,对很多人的心态是比较了解的。中间,很多人可能比较忙,会以各种借口、各种因缘而断听受。不管怎么样,总体上,我希望,你们只要有时间、各方面能力具足的话,大家就尽心尽力地听。

  虽然我作为讲者,确实不是什么圣者,但是我在传承上师如意宝面前,二十多年前非常圆满、一个字都不落地听受过《经庄严论》。这个传承非常清净和圆满,而且当时听受的时候,每天都在一种法喜充满、欢喜无比的状态当中,从开始到结尾,一直是善始善终的。这在我的记忆当中非常清楚,所以我在传承上面,应该是圆满的。

  再加上,我自己是这样认为的,我今天坐在这里,跟大家共同学习《经庄严论》,我心里确实无比欢喜,我觉得我来到人间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以前也讲过,一个原因是,以前我们上师如意宝讲这部论典的时候,是非常重视的,说:“只要把《经庄严论》,还有《般若摄颂》,这两个讲完的话,人生就有意义”。法王说过很多次,我们每一个法王的弟子,都是非常清楚的。这是一个原因,法王当时非常重视。

  还有一个原因,我前面也讲过几次,全知麦彭仁波切在《经庄严论》注释的最后,接近结尾的时候,非常明确地、很清楚地说了什么呢?“累劫难得大乘法理集,讲闻补处尊者此论义,获得讲闻大乘诸法德,大师菩萨地论所说同”,这部论典,谁去讲述、听闻的话,能获得一切大乘佛法的功德。

  前一段时间,我们《法讯》当中提到了这句话,我看到这句话,就觉得自己在有生之年,对于这部论典,以前在上师面前圆满听受过,而且当时我也给我的班圆满辅导过。当时我的班的人数不是很多,我记得有三十来个人吧。对这三十来个人,我是用藏语来辅导的,这次用汉语来给大家讲一遍,我觉得死也无憾了。

  什么时候死了也是不遗憾了,我觉得,我人生当中听过大乘佛法,讲过大乘佛法。所以你们在座的人也是,最好全部听完。如果实在中间有一些情况断了听受,那不管怎么样,后面尽量把它补完整,这是我唯一对大家的希望。其他方面,你们人多也好,人少也好,对我来讲没有什么感觉。

  确实,在我们人生当中,遇到大乘佛法是非常难得的;的确,作为一个凡夫人来到这个世界,遇到这个微妙不可思议的法门,是非常难得的。

  有一部经典叫做《大乘密严经》,里面怎么讲的呢?有这么一句话:“呜呼大乘法,微妙不思议,如来之境界,佛子应顶礼”。

  “呜呼大乘法”,“呜呼”是奇哉的意思,非常稀有的大乘佛法。

  “微妙不思议”,大乘佛法的加持、微妙、力量,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确实,你听了一句的这种力量,也不可思议的;你思维一句的力量,也是不可思议的;而且见到大乘佛法一个法本的力量,也是不可思议的。

  “如来之境界”,为什么呢?因为它是如来的境界,真正的大乘佛法是诸佛菩萨的境界。

  “佛子应顶礼”,所以作为发了大乘菩提心的每一位学子来讲,理应身口意恭敬顶礼,理应以恭敬心和欢喜心来学习这样的大乘经典论典。

  当然我们要学习所有大乘经典的话,恐怕短暂的人生当中,的确也是没办法的。你看《大藏经》当中,有这么多的大乘经典;然后论典当中,维识宗的论典、中观宗的论典、还有密续部的论典等等。在短暂的人生当中,要听一遍的话,你们不一定有这个缘分,我也没有这个缘分。

  原来我想,把所有《大藏经》的传承听一遍。我们那边有一个上师,他传过三遍《大藏经》,但示现圆寂了。现在传《大藏经》的传承很少,所以我们耳边听一遍《大藏经》,这都有点困难,更何况学习世界上所有的大乘佛教。

  因此我们这次传讲,我自己并不是特意给大家打广告,但是从发自内心来讲,大乘佛法微妙不可思议,我们作为佛子,理应恭敬、理应顶礼、理应学习,这是前面简单讲一下这样的道理。

  师念藏语传承。

  今天我们讲《经庄严论》,我们这次给大家发的,是麦彭仁波切造的《经庄严论》的注疏,叫做《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胜乘甘露喜宴》。这部论典,大家可以作参考。我讲《经庄严论》的颂词,每天讲到哪里的颂词,希望你们把注疏部分尽量看几遍。我在这里没有特意规定,但学习这部论典的话,注疏一定要看完。我们学院当中发了一些书,在网上有电子版,其他道友可以自己下载,前一段时间也给大家讲过了。

  本来我想再找一些参考资料的,比如说,唐译《经庄严论》的颂词,还有后来其他人写的、讲的东西。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后来都忘了。反正你们有必要的时候,自己找一些其他的参考资料,也是非常好的。

  我这次主要讲《经庄严论》的颂词,在颂词上做简单的介绍,之后希望你们以自己的智慧去观察。

  《经庄严论》前面部分可能稍微难懂一点,但实际上,与《俱舍论》、《现观庄严论》和因明等等这些论典比较起来的时候,应该不难懂,比较简单。

  《经庄严论》实际上是,把大乘各种不同的教义,以窍诀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来宣说的,如果没有很认真地去学习,就很难通达其中的意义,这与在其他一些论典当中所讲到的方法,不一定很相同。也就是说,《经庄严论》是把广大的大乘各种窍诀,整合一起、积聚一起而宣说的,在这种情况下,希望我们学习者,应该用一种公正的智慧、一种细微的智慧去探索。

  在我们今天的听众当中,有个别人是多年以来非常精通五部大论的智者,也有些人从来没有听过一句佛法,只是今天以好奇心来到这里“坐飞机”,只买飞机票,一点佛法知识都没有(众笑)。不管怎么样,我们不管传什么法,不可能完全适合你的根机,这有一定的困难。

  我们在这里讲的是《大乘经庄严论》,实际上《大乘庄严经论》也可以这么说,因为它是所有大乘经典的一种庄严,下面我们也会讲的。

  比如说《中观庄严论》、《现观庄严论》、《大乘经庄严论》三部庄严论,《中观庄严论》的话,是所有中观应成派和中观自续派这些论典的庄严,是中观法的一个庄严;《现观庄严论》的话,是现观法的庄严,很多道友已经学过;那么这个《大乘经庄严论》,是大乘经的庄严。

  庄严的方式有几种,有些为了修饰而庄严;有些为了开显而庄严,也就是说,以前你根本不懂,通过学习,后来就完全明白了,这叫做开显庄严、通达庄严,等等有很多庄严方法。

  我首先讲一下,《经庄严论》的作者是弥勒菩萨,开取者或者整理者是无著菩萨。以前在其他论典当中讲过,麦彭仁波切说,《经庄严论》实际上是所有大乘法的总义,更是大乘发菩提心最甚深的窍诀。

  这部论典开始是怎么样来到人间的呢?是无著菩萨迎请到人间的,也就是我们经常讲到的印度的无著菩萨,在座的各位应该很清楚。按照多罗那他著的《印度佛教史》[注1],无著菩萨的故事稍微有点差别,我想在这里跟大家讲一下。

  无著菩萨的母亲是明戒比丘尼,原来是个比丘尼,她是在很多生世当中,被本尊观音菩萨已经摄受的这么一个人。她能回忆自己的前世,在很早以前,她本来是精通三藏的一个法师,但是因为在辩论过程当中,诋毁别人,说你的见解是妇女之见,以这样的一句话,在后来很多世都变成女众。当时观音菩萨也说,虽然你在这次辩论过程当中说的话,造了很大的业,但是不管怎么样,我还是生生世世可以当你的本尊。

  她从小想起了自己的前世之后,对佛法生起极大的信心,精通各种显密经论、世间学问。她长大之后,先受比丘尼戒。后来她觉得,光自己求解脱恐怕不行,后来她发了大乘菩提心,舍戒跟一个刹帝利种姓,就是国王种姓的人,一起生了无著菩萨;后来跟一个婆罗门吧,一起生了世亲论师。

  无著和世亲小的时候,她教他们世间的一切学问以及佛法。他们稍微长大的时候,就告诉他们,你们不是为了护持种姓,而是为了弘扬佛法,应该学习大小乘佛法。

  长大之后,无著菩萨就出家了。历史当中说,他出家以后一年当中,还继续为僧众做扫地等一些仆人的事,就是发心。后来又在五年当中不断地闻思和学习,他的记忆力非常好,每一年都能背诵十万颂。我们能背多少?500颂,是吧?(众笑)所以现在我们的记忆跟那个时候无著菩萨的记忆,还是有点差别的。

  后来他学密宗,在灌顶的时候,他的本尊,掷花投中弥勒菩萨,于是他的上师让他修弥勒菩萨。然后,无著到鸡足山去修了十二年,这个过程,与《大圆满前行》当中基本上是相同的,中间他离开过几次,因为几种原因又不断地修。

  整个十二年当中,他没有任何验相。他每天都祈祷弥勒菩萨,一直要想见到本尊,但是一直没有见到。所以我们有时候,修了两三天、一两个月、一两年之后,哎呦,我怎么一点感应都没有啊?心灰意冷,马上舍弃自己的修行了,不能长久。像无著菩萨这样的人,十二年当中也一点验相都没有。

  后来他觉得,修行确实没有用了,就离开了。在离开的路上,与《大圆满前行》当中讲的有点不同,《印度佛教史》里面说:他看到了,下身全部被虫撕烂、特别可怜的母狗,还在咬人。无著看见它的时候,特别可怜它。在狗的身体上面,有好多好多的蛆虫,他如果把蛆虫全部从狗身上拿下来的话,那蛆虫可能全部会死的。当时无著想把自己的肉割下来,用来放养蛆虫,让狗的身体恢复健康。于是他借刀割自己的肉,割完了之后,准备把母狗身上的蛆虫拿出来的时候,突然不见母狗了,见到了弥勒菩萨。

  见到弥勒菩萨的时候,无著非常伤心,说:我已经舍弃闭关的时候才见到你,我在山洞里面一心一意祈祷的时候,怎么见不到你啊?本尊啊,你这么没有慈悲心啊?

  当时弥勒菩萨讲了《现观庄严论》里面的这个偈颂:“如天虽降雨,种坏不发芽,诸佛虽出世,无缘不获善”。还说:我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你,但是因缘没有成熟。通过你在闭关当中的修行,和现在具足大悲心的因缘,才使我现在见到你。如果大悲心没有成熟的话,现在也是见不到我的。

  然后弥勒菩萨让无著把自己扛在无著的肩上,走到城市中,有一个卖酒女,看到无著肩上有一条小狗,还有一个贫贱者也看到了脚尖,除此之外,再没有人见到什么。所以有时候,看似比较低劣的种性或者行为不是很如法的人,他的业力减少的时候,也会见到一些本尊的清净显相。

  然后弥勒菩萨拉着无著的衣肘到兜率天,无著开始学法。在兜率天待多长时间呢?《印度佛教史》里面讲,按照《瑜伽师地论》古注,在兜率天住了六个月,还有一些论典说住了人间十五年。不管怎么样,无著回到人间的时候,已经过了五十三年。无著菩萨的整个身体,跟五十三年前的身体是一样的,当时虽然已经九十多岁的高龄,但是在显现上非常庄严年轻。

  无著菩萨当时把在弥勒兜率天得的两个庄严,即《现观庄严论》和《经庄严论》;然后两个辨论,即《辨中边论》和《辨法法性论》;然后《宝性论》,这五论,就是我们所谓的弥勒五论,弘扬到人间。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人间就有了弥勒菩萨造的非常著名的弥勒五论。印度和藏地,包括汉地以及世界各个地方,大家都公认弥勒五论。

  在释迦佛的教法下,对弥勒五论结上善缘的人、行持的人,即使在释迦佛的教法下没有得到成就,那么当弥勒出世转FA轮的时候,一定会成为他的首座眷属,在相关论典当中,很多大德异口同声这样讲过。

  我们在座的道友们,特别希望尽快获得解脱,即使万一在短暂的人生当中没有得到解脱,由于轮回是漫长的,我们特别希望,弥勒佛来到人间的时候,都成为他的首座眷属,从那之后,再也不需要流转轮回,而获得真正的解脱,这是我们想创造的弥勒教法的缘起。

  我们今天所讲的法,是弥勒菩萨所造的《经庄严论》,它的传承上师,应该是释迦牟尼佛和弥勒菩萨、无著菩萨、世亲论师,以及安慧论师,一直传到我们的上师如意宝,我是在如意宝那里得到的,整个传承上师就是这样的。

  甲一、论名

  梵语:玛哈雅那色札阿朗嘎绕那玛嘎热嘎

  藏语:特巴钦波多地坚意夏瓦策里哦雪巴

  汉语:大乘经庄严论颂

  下面我们讲论名“梵语:玛哈雅那色札阿朗嘎绕那玛嘎热嘎”,也就是“汉语:大乘经庄严论颂”。

  “大乘”,我们后面也会讲的,“缘行智勤巧,果事皆具足,依此七大义,建立于大乘。”[注2]。我们所谓的大乘,比如说所缘大、修行大、智慧大、精进大、善巧方便大,还有事业大和果位大,总共有七大,有七大的殊胜叫大乘。

  “大乘经”,就是所有释迦牟尼佛所宣说大乘相关的经典。

  “庄严”,下面会以五种无上意义来宣讲,这是所有经典的庄严。意思就是说,我们对大乘所有的教法,通过庄严的方式来通达它的意义。

  比如说一个人虽然整个身上佩戴的装饰品很好,但是没有照镜子的时候,他看不到身相;一旦照镜子的时候,通过镜子,他就能看到庄严的身相。同样的道理,大乘经典零零散散的很多教义,以前我们根本看不到,但是有了这部论典之后,我们依靠它完全能通达,通达就是庄严的方式。我们前面也讲过,庄严有几种不同的意义。

  甲二、译礼

  顶礼一切佛菩萨!

  那么,首先是“顶礼一切佛菩萨!”。藏地非常著名的三大译师之一,嘎瓦拜则翻译的时候,为了区别三藏,本论前面译礼为顶礼诸佛菩萨。

  甲三(论义)分二:一、造论之理;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

  下面说“造论之理”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这两个方面。

  乙一、造论之理

  首先是讲“造论之理”,也就是立誓语。这里用七种意义,还有五种义理来宣讲《经庄严论》。大家都知道,一般来讲,你要认识这部论典所有的内容,通过前面的立誓句基本上能通达一切这部论典的教义。

  知义讲义语句净,为救苦性悯苦情,

  示胜乘法宣行众,圆五义理无上性。

  首先是讲七种意义:

  1“知义”,指的是作者弥勒菩萨,他通达所有大乘经典的教义,这个叫做“知义”,“知义”为作者。

  2“讲义”,弥勒菩萨所讲的法,实际上是大乘的教义,不是什么小乘、其他宗派的教义。宣说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大乘教义,这是第二个。

  3“语句净”,第三个讲方法,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宣讲呢?以无垢的语言,也说是远离一切垢染的语言。下面会讲到具有八种特点,比如说:解脱城、温雅、鲜明、能知、应闻、无依、无不顺、无际等等。有八种特点的语言,而不是像我们说话一样的,粗语、恶语、离间语、奸诈、各种各样谄曲的语言,不是这样的,是用无垢语言来宣讲的。

  4“为救苦”,作者通达这样的教义,所讲的法是大乘法,能讲的语言,是用清净的言辞来宣讲的,为什么要这样讲呢?他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就是为了“救苦”,也就是为了救护天下无边的可怜众生。

  弥勒菩萨造这部论典,不像我们现在打广告为了自己挣钱,现在有些人造论典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不是这样的。弥勒菩萨是为了救护可怜的众生,这是他的目的。

  5“性悯苦情”,引发的因是什么呢?这里所谓的“性”,指的是什么?是心悲悯,也就是大慈大悲心。弥勒菩萨为什么为众生这样宣讲呢?因为他的根源、他的来源,就是大悲心。所以不管是你造论也好,或者是写稿也好,具有大悲心是最好的。

  6“示胜乘法”,以什么样的方便来宣讲呢?与大乘佛法相关联来宣说的。

  7“宣行众”,宣示大乘佛法的话,那专门、特意把哪些众生的相续作为目标呢?对大乘有信心的众生。

  “圆五义理无上性“,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给他们宣说呢?以圆满五种义理的方式来宣说,下面是用五种比喻来宣讲的。

上一篇:哲学-经庄严论21行为究竟品109-111

下一篇:NO.1-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