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法华

民俗学-法华2方便品8笔记

创建日期:2023-04-04

  民俗学-法华2方便品8笔记

  1、【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

  【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2、【“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开+示+悟+入

  开:破开无明,原来是你就在包在无明当中,就破开无明。

  示:指示心性,你原有的这种心性,给你指点出来。

  比如说这个箱子里面有一块金子,打开这个箱子就叫开,然后示就是原有的这个金子。

  悟:证悟这种心性。

  入:入于佛道、佛果,就才是最究竟的。

  3、《坛经》法达即高声念经,至譬喻品。师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世人外迷着相,内迷着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

  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嗔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

  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

  4、初泉大师问“开示悟入”是什么样的?

  “开出本有”+“示出本无”+“悟无有无”+“入出无碍”

  5、佛出世,常为一事:

  【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

  6、【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劫浊、就是这个劫很恶劣,刀兵、饥荒啊等等。

  烦恼浊,众生贪嗔痴的烦恼很强盛的。

  众生浊,众生本身都是非常低劣的。

  见浊,像空性见、慈悲见的见解几乎很难得到。

  命浊,众生的生命是比较短的,不像初劫的时候那样长。

  五浊恶世的众生,是很难调化的。

  7、【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

  增上慢是有两种的,有一种增上慢,他自己没有得果,认为我已经得果了,这种人也可以叫增上慢;还有一种呢,他自己已经获得了小乘的果位,但是他不愿意再求佛果的话,这个也叫做增上慢人。

上一篇:民俗学-法华2方便品7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