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经庄严

NO.2-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创建日期:2023-06-09

  NO.2-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注1]1、《入菩萨行论》讲解134-201

  鸠摩罗什的传记中记载,鸠摩罗什有一个小乘师父,叫盘头达多,对他的恩德比较大。后来鸠摩罗什在龟兹国翻阅大乘经论,因为智慧非凡,完全通达了大乘的殊胜教义,很想能为自己的师父解说。不久,盘头达多正好来到龟兹国,鸠摩罗什就为他讲说《德女问经》,首先师父不同意人无我和法无我的观点,鸠摩罗什便运用种种比喻,深入浅出地进行剖析,终于说服了盘头达多。最后盘头达多赞叹道:“和尚是我大乘的师父,我是和尚小乘的师父。”两人大小乘互为师徒,这一佳话流传至今。

  2、《鸠摩罗什传》龚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

  (20):和尚是我大乘师,我是和尚小乘师

  达多的龟兹之行,出于三个目的。一是与佛图舌弥的同窗情谊。二是传闻罗什在疏勒、温宿、龟兹诸国广说大乘经典,神悟非凡,故来看个究竟。三是听说龟兹大力弘赞佛道,葱岭左右诸国僧徒多往彼国。达多想亲自了解传闻是否属实,所以不顾道路险阻而往龟兹。

  王新寺里,师徒一起诵经论经。

  小乘与大乘之间的理论分歧即将展开。

  说一切有部与“性空”之间的争论何者占上风?究竟何谓第一义谛?

  罗什与达多先读《德女问经》。以前罗什在罽宾时,曾与达多读过这部经。经说:“佛言:有德女,一切诸法皆毕竟空,凡愚迷倒不闻空义……第一义谛无有诸业,亦无诸有而从业生及以种种苦恼事……第一义者,亦随世间而立名字。何以故?实义之中能觉所觉,一切皆悉不可得故。有德女,譬如诸佛化作于人。此所化人,复更化作种种诸物。其所化人虚诳不实,所化之物亦无实事。此亦如是。所造诸业虚诳不实,从业有生亦无实事。”说一切有部以缘起法为理论基础,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肯定有无的各自存在,以为缘起基于有,此有生彼有,此无生彼无。生灭缘于业力,业力是轮回之因,是有。小乘佛教肯定客观世界的物质性。可是,《德女问经》标举“一切法皆毕竟空”,诸业不存在,是虚诳不实,从业有生也是无实事。这等于摧毁了缘起法,摧毁了因果律和轮回说。因此,当时罗什、达多都不信从。

  罗什先说《德女问经》,因为达多也读过此经,可作一个铺垫,以便再说其他大乘经典。然而当罗什解释经中“一切诸法皆毕竟空”时,达多即以《发智论》、“六足”等为依据提出质疑,并反问罗什:“有为法讲生、住、异、灭,大乘有何异相,而汝归依之、推崇之?”罗什回答:“有为法之四相,不过是假法,非实法。生、住、异、灭,时时变异,无有自性,即《德女经》所说因缘空假是也。大乘义理渊深,显明有法皆空,而小乘拘执于有,多漏失,故大乘可尚。”

  达多则不以为然,“汝说一切法皆空,甚是可畏。何有抛弃有法而爱空乎?正如从前有狂人令纺绩之师绩线极好极细,绩师用心绩,绩成若微尘。狂人犹不满意,以为还是粗。绩师大怒,指着虚空说:‘此是细线。’狂人问:‘何以不见?’绩师答:‘此线极细,我绩工技艺这么好,尚且看不见,何况他人?’狂人大喜,把绩师所称的细线转交织布人,织布人煞有介事地织布。于是绩师和织布人皆获厚赏。其实空无一物。罗什啊,汝之空法,亦犹此也!”

  罗什申辩:“师之譬喻谬矣!佛说‘一切诸法毕竟空’,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指诸法无自性。法相之相乃因缘和合而生,非有实体。大乘以有证空,但有为非有,为空相,为假名。有为俗谛,大乘以俗谛证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即是空。譬如麻析为细线,细线由麻和绩师和合而生。细线为假名,为空……”

  要槃头达多放弃一切有部而信从大乘学,绝非易事。罗什连用譬喻,广引大乘经典,阐述“一切法皆空”的玄旨。师徒之间常发生激烈的争辩,犹如围城之战,攻防双方皆竭尽全力,使出浑身解数。经过一个多月的理论苦斗,最终达多落了下风,渐渐觉得大乘“性空”之说,确实比一切有部胜出一筹——大乘无执著之弊,有圆融之妙;小乘粗糙,大乘则精致多了。达多曾表示,唯第一义谛是从,又欣喜罗什智悟非凡,于是感叹:“师不逮弟子,反启悟师之志,此言验于今矣!”达多向罗什施以师礼:“和尚是我大乘师,我是和尚小乘师。”“岂敢,岂敢。罗什永远是老师的弟子。”罗什连忙回礼。

  [注2]2015年3月24日上午10点,“德国之翼”航空公司一架从西班牙巴塞罗那飞往德国杜塞尔多夫的客机在法国南部坠毁,机上150人全部遇难。调查显示,患有精神疾病的副驾驶安德烈亚斯·卢比茨故意将上厕所的机长锁在驾驶舱门外并驾机撞山。

  法国当地时间2016年3月13日,在德国之翼航空公司客机发生空难近一年后,法国航空事故调查局(BEA)公布一份长达87页的空难调查结果,发现蓄意制造空难的副驾驶员安德烈亚斯·卢比茨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在空难前还被医生要求去精神病院治疗。卢比茨早在2008年就已患抑郁症,五年内看了41名医生。

  BEA的报告说,在空难发生当天,卢比茨“精神病发作,可能是精神性抑郁症发作,正在服用抗抑郁的药。因此他根本不适合飞行”。BEA的报告证实卢比茨故意把驾驶舱反锁让机长无法进入,最后降低飞行高度让飞机撞山坠毁。黑匣子记录的最后几分钟里显示有人试图想要撞开门进入驾驶舱。

  信息来源于网络。

  [注3]《大智度论》,龙树菩萨造,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奉诏译,卷第十一释初品中舍利弗因缘第十六:

  佛在祇洹住晡时经行。舍利弗从佛经行。是时有鹰逐鸽。鸽飞来佛边住。佛经行过之影覆鸽上。鸽身安隐怖畏即除不复作声。后舍利弗影到鸽。便作声战怖如初。舍利弗白佛言。佛及我身俱无三毒。以何因缘佛影覆鸽。鸽便无声不复恐怖。我影覆上鸽便作声战栗如故。佛言。汝三毒习气未尽。以是故汝影覆时恐怖不除。

  汝观此鸽宿世因缘几世作鸽。舍利弗即时入宿命智三昧。观见此鸽从鸽中来。如是一二三世乃至八万大劫常作鸽身。过是已往不能复见。舍利弗从三昧起白佛言。是鸽八万大劫中常作鸽身。过是已前不能复知。佛言。汝若不能尽知过去世。试观未来世此鸽何时当脱。舍利弗即入愿智三昧。观见此鸽一二三世乃至八万大劫未脱鸽身。过是已往亦不能知。从三昧起白佛言。我见此鸽从一世二世乃至八万大劫未免鸽身。过此已往不复能知。我不知过去未来齐限。不审此鸽何时当脱。佛告舍利弗。此鸽除诸声闻辟支佛所知齐限。复于恒河沙等大劫中常作鸽身。罪讫得出。轮转五道中后得为人。经五百世中乃得利根。是时有佛度无量阿僧祇众生。然后入无余涅槃。遗法在世是人作五戒优婆塞。从比丘闻赞佛功德。于是初发心愿欲作佛。然后于三阿僧祇劫。行六波罗蜜。十地具足得作佛。度无量众生已而入无余涅槃。

  是时舍利弗向佛忏悔白佛言。我于一鸟尚不能知其本末。何况诸法。我若知佛智慧如是者。为佛智慧故。宁入阿鼻地狱。受无量劫苦不以为难。如是等于诸法中不了故问。

  [注4]《佛说般舟三昧经》,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譬喻品第四:

  佛告颰陀和。譬如贾客持摩尼珠示田家痴子。曰评此直几钱。贾客言。持是珠置冥中。其光所照直满中宝。佛言。其人不知是珠而言。其价能与一头牛等不。宁可贸一头牛与我者善。不肯者休。如是颰陀和。菩萨闻是三昧不信。反形相者。如彼痴子。

  [注5]《阿难七梦经》,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佛告阿难。汝於梦者,皆为当来五浊恶世。不损汝也。何为忧色。第一梦陂池火炎滔天者,当来比丘。善心转少。恶逆炽盛。共相杀害。不可称计。第二梦者日月没星宿亦没。佛泥洹後。一切声闻。随佛泥洹不在世。众生眼灭。第三梦出家比丘。转在於不净坑堑之中。在家白衣。登头出者,当来比丘怀毒嫉妒。至相杀害。道士斩头。白衣视之。谏诃不从。死入地狱。白衣精进。死生天上。第四梦者,群猪来牴揬栴檀林怪之者,当来白衣。来入塔寺。诽谤众僧。求其长短。破塔害僧。

  ****************************************************************************

  附:《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胜乘甘露喜宴》麦彭Rinpoche著Khenpo Sodargye 译

  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分五:一、所建立;二、分别所了知;三、所思维;四、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五、解说菩提分法。

  丙一(所建立——证成大乘是佛语)分二:一、总说;二、别说。

  丁一、总说:

  如药嗅极臭,品尝则香醇,

  法亦住二种,当知义与文。

  比如,有的妙药,鼻子闻时气味极其臭恶刺鼻,当用舌头品尝时味道极其香醇,并且能袪病等对身体大有裨益。大乘法也有两种,是哪两种呢?即意义自性与文句自性两种。仅从词句而言,听到大乘教中所说“诸法无本性”等、在三大阿僧祇劫中布施头、肢体等行持大苦行、住于轮回等,如同因为气味恶臭难闻而放弃具有香醇营养的妙药般,信解下等的浅慧凡愚们由于害怕而舍弃,那是人的过失而并非大乘法的过失。如果依靠正理如理确定其义,则虽然诸法以自本体而空,但名言的安立极为合理,而在名言中并非说无有。或者,诸如异生凡夫遍计所执法是无有之义,依他起在名言中有,圆满实是胜义,因此并非说它不存在。虽然住于轮回难行,但具有殊胜方便智慧而无有困难修行。如果了知法义,就会对大乘更加信解,因此教诫不可仅仅耽著词句不证悟堂奥而舍弃。

  再者,虽然大乘道要安忍广大苦行、积累广大资粮、长久修行,但那也是大乘的功德而非过患。为什么呢?

  广深此难法,如王难欢喜,

  若行令喜事,能赐胜德财。

  大乘法极难获得,非正士也是难以趋入,(十)地、(十)波罗蜜多等无量法为广大,甚深难以领悟,比如,世间中的大国王,以小事难以欢喜,假设如理做出令其欢喜的大事,使国王喜悦,就能得到珍宝等广大财富的奖赏。同样,此大乘,下劣的行人难以修成,但如果以方便智慧圆融来修行,则能赐予十力、四无畏等永不穷尽的殊胜功德之财。

  再者,虽然大乘法具足殊胜功德,但智慧信解下劣之人不知它的比喻:

  具种无价宝,不识人不悦,

  如是于此法,愚非智者悦。

  虽然是具足至上珍宝种类的无价之宝,但到了不熟悉它的下等人手里,由于不识它性质的缘故,牧民等下层人们不会欢悦,心想“这有什么用”而扔掉。同样,对于此法,愚人不会欢悦,不执为稀有,相反,具有广大信解的智者,则如同熟知珍宝之人喜欢至宝一样,会对此大乘极其喜悦并希求。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一品释终

  第二证成大乘品

  丁二(别说证成大乘是佛语)分二:一、宣说能遣邪分别之正理差别;二、教诫断除于大乘邪执。

  戊一、宣说能遣邪分别之正理差别:

  未授记俱出,非行境成立,

  有无同有无,对治别文故。

  声闻宗说:“声闻三藏是佛语,而大乘不是佛语,是佛入灭后诸魔为了摧毁佛教而使外道与寻思者所造。”

  驳:佛陀亲口说过:“需要辨别是不是佛语,黑教与大教的差别。契入经藏、律藏可见、不违论藏,是大教,如此是佛语。相反则是黑教邪魔外道之法。”

  对方说:“大乘中宣说蕴界处法无本体,这与声闻教义中说蕴界存在的经藏不符,声闻戒律中讲到若说佛法僧无有则犯堕罪。大乘说无有,因此在戒律中不见,声闻教义中说缘起生灭有法流转则为轮回、缘起还灭则为涅槃。大乘中说“诸法不生不灭”。再者,声闻教中说依靠见修断除所断实法后获得涅槃,大乘中说所断能断本性不存在,诸法自性涅槃等,与论藏法性相违,因此大乘不是佛语。”

  “再者,声闻乘下根者为自利修行,得声闻果,中根者于百劫修习,则得麟角喻独觉果,能耐受轮回痛苦的上等行人,于三大阿僧祇劫修习,则成佛,而并没有声闻乘以外的大乘。”

  答复:1、2、假设大乘不是佛语,有害佛教,那么佛陀先前就应当授记“未来这般出现”,由于先前没有授记的缘故,大小乘二者于佛在世时一同出现,你们说“大乘是后来出现”不合理。3、(十)地、(十)波罗蜜多、空性等这样的深广法,并不是寻思者与外道的行境,他们没有能力造。4、假设是自己如实证悟(十)地、(十)波罗蜜多等的其他佛陀所造,那么由此也成立是佛语。此外,释迦牟尼佛为声闻说法时宣说了三乘,这是众所共称无有诤议的,佛陀是三乘的宣说者,成立是遍知三种姓之道的本师。5、6、所谓“有无同有无”,如果除了声闻乘以外另有所谓的大乘,则声闻乘也有,也就是说不依于大乘佛道追求自利寂灭的声闻乘也成立有。如果除了声闻乘以外无有大乘,那么声闻乘也成无有,因为一乘中不可能有大小两个。遍知佛陀成就之道另行无有,结果不可能有佛陀,为此他成佛宣说声闻乘也就不可能有。或者,声闻也理应成佛,那是不可能的,为此声闻乘也同等成为无有。假设有大乘,它理当是佛陀出世时为所化大乘种姓者宣说的,因为佛陀是遍知,具有摄受三种姓者的大悲。为此,出有坏理应宣说了大乘,因此大乘必然有,如果有大乘,则无误宣说十地、十波罗蜜多、空性等的此法以外其余的大乘不可得,所以大乘是佛语,并非寻思者所造。7、此外,大乘法是二障的对治,假设它不存在,那么只是证悟声闻乘中所说的人无我,再如何修习也不能断除所知障,结果就成了无有成就遍知佛果之道。8、所说“无佛无道无果无生无灭”等并不是依文解义世俗中遮破为无有,是别有词义或有其他意趣的缘故,大乘与法性不相违。

  以上宣说了八种正理。

  若认为:仅以佛陀于先前未授记并不能决定大乘不是邪法。

  诸佛现量眼,亦护诸佛法,

  诸时智无碍,是故不应舍。

  诸佛对一切所知无碍的缘故具有现量照见诸法的智慧眼,不可能不知。为利有情护持佛法的悲心不越时,所以见到有害佛教之法出现不可能不授记而漠然置之。对于三时,也是智慧无有所见障碍而趋入。以这三种原因,佛陀不可能不授记而不置可否。

  不全及相违,非方便未说,

  故此声闻乘,非谓大乘法。

  此外,只是长久修习声闻乘不会成佛,大乘道是能成办自他二利,声闻乘不具全成办他利之所为,自己畏惧轮回而厌离,离贪,寻求寂乐,因此相违成办他利。获得无上菩提的方便主要是证悟二无我的智慧与想救度一切有情离苦的大悲二者,那么入了声闻乘,并不是这样的方便,没有宣说如是方便的缘故,此声闻乘不是所谓大乘法,因为与大乘相违。

上一篇:NO.2-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