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4-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百劳难行积众善,大劫久时尽众障,
摧毁地属细障佛,如开大力珍宝器。
前面的偈颂讲了这样的道理,后面的这个偈颂,实际上是对前面偈颂的归纳,或者说是对前面内容的进一步解释和宣说。一般论典有这样的特点,在座的各位,应该清楚吧。
比如说《大藏经》里面的《华严经》中,前面有一个颂词,后面有一些长行文;或者前面有个长行文,后面有偈颂。而且一个偈颂,可能出现两次。每次出现,都有不同的意义和必要。这是论典当中,经常会有的现象。
我们说话的时候,也可能会这样。先说一次这件事情,好像表达得不清楚,或者有必要让有些众生再次听受,于是就用另一种方式再宣说一次。在有些论典当中,只要有必要,说两遍、三遍,都没有重复的过失。
我们在平时的语言、平时的沟通中,没有必要的时候,尽量去掉重复;有必要的时候,应该再次强调。
在论典当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里弥勒菩萨的论典中,前面已经讲过的功德,下面会再进行广说,或者再进行细说。
“百劳难行”,百般艰难困苦地修行,应该是重复前面的“无量百难行”,无量劫当中的无量苦行,这是什么样的无量苦行呢?
比如说在布施的过程当中,一般人可能布施一些财物、钱。
我以前讲过[注2],有一次我给乞丐钱,在钱包里摸出十元,我有点舍不得,装了回去;然后再去摸的时候,结果拿出来一百元,更吝啬了。但是有点不好意思,心想已经换了一次了,对乞丐来讲这是很大的事情,我就闭着眼睛给他了。(众笑)
那天在一个饭店里面,我跟两个堪布一起吃饭。来了一个乞丐,一个堪布拿出几块钱,然后另外一个堪布从这几块钱里面,拿出一块钱给乞丐。那个乞丐好像很会说,特别狠狠地痛骂他一顿说:“你穿着袈裟,几块钱都舍不得布施。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应该要布施头目脑髓的,你却在几块钱里面只给我一块钱。”(众笑)
因为餐厅比较大,很多人都看着他们,那个堪布就不好意思了“嗯嗯嗯!”“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布施头目脑髓,你穿着袈裟有什么用?阿可(音,藏语,意思可能是叔叔)!”(众笑)
佛陀在因地的时候,把自己的身体,还有自己的家人等等,都一一布施了,这是百般地难行。
“积众善”,积累了众多的善。
《贤愚经》[注3]里面,佛陀为了一个偈颂、为了得法,付出了无数次的身体等等。
佛陀积累的善法,不光是做一次、两次,以布施、持戒、安忍等六波罗蜜多为主的所有善法,他都会做的。
“大劫久时”,不是几千年、几万年、一个小劫、一个中劫,不是这样的,是大劫,大劫也是通过阿僧祇劫来计算的。
有时候佛教的时间观念、世界观念等术语,好像不可想象。有些智者分析,印度人喜欢夸张,佛陀随顺着当时的传统。比如说本来是几万年,印度人把它说成无数劫;印度人认为印度是整个世界的中心,佛陀就把印度周围的地方安立为南赡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和北俱芦洲四大洲。佛陀在佛经当中讲了,世间当中所承认的,我也承认;世间当中不承认的,我也不承认。这样的话,在当时需要随顺世间的一些经论中,所谓的阿僧祇劫、无数劫的时间概念,就是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等等,这样来理解也未尝不可。
后来的一些大德们在解释的时候讲,所谓的成佛需要三个阿僧祇劫,可以浓缩到非常短的时间当中获得成佛。所以这个方面,有些人可能特别害怕,“一个大劫,要那么长的时间,我可能没有什么希望成佛了。你看,这一辈子苦行都够长的了,那我是没有希望了。”不能这样,心不能畏缩。
这是时间久劫。
“尽众障”,尽除所有的障碍。同我刚才讲的一样,尽除相续当中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障碍、尽除无始以来的烦恼障和所知障。每个众生都有无数无边的障碍,这些障碍全部一一断除。
“摧毁地属细障佛”,是所有地、彻底地断除、摧毁,而不是暂时压服,暂时让它不能明现,不是这样的,细微的部分全部摧毁。
“如开大力珍宝器”,最后佛陀成为了真正的大力珍宝器。
这里为什么讲大力呢?我们前面的《威力品》讲,有了出世间的威力,才可以弘法利生、才可以真正趋入佛道,所以佛陀功德的力量,跟世间人功德的力量,是完全无法相比的,他的吸引力、身力是非常大的。
像开启的大珍宝,佛陀具有真正的大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叫做加持力。
为什么佛陀能吸引很多人呢?很多人被吸引的时候,并不是盲目的,不像一些气功师用的方法,不是这样的。应该是心向往真理、心对众生有利益,从智慧和慈悲这两个方面来认可的。佛陀的教育、佛陀的生平,是非常伟大的,我们应该知道,他有不同的、特别的一种力量,这跟他积累资粮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杂宝藏经》[注4]里面,有这样短短的公案。佛陀在菩提树下正要现前正等觉的时候,魔王波旬给他制造各种各样的扰乱。波旬说:“我能拎起你的脚,把你扔到大海的彼岸去”。
当时佛陀说:“魔王波旬,你想这样对我,是根本不可能的。现在你有震动世界的威力,是因为你以前在一个寺院里面,修过一日八关斋戒,供养过一个独觉;而我是在无数的佛面前、三个阿僧祇劫当中做过供养,在无数的劫当中守持过清净的戒律、布施等等,我做这些善法而招引的威力,你是没办法把我一下就扔出去的,你做不到的。”
魔王说:“我过去一日持戒和布施独觉,确实是这样的,我自己能知道,你也可以作证。但是你在无数劫当中做的这些功德,谁来证明呢?没有人证明。”
佛陀以手指地说:“地神可以证明。”
这个时候,地神从大地里面出现,说:“在大地存在的几万年、无数劫当中,我一直在这里。我可以作证,佛陀在无数劫当中,确实在这个大地上,做过这样的供养、布施......”
这个时候,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震动。
有很多这种公案,以前对佛教有些道理不是很明白的人,对佛教特殊甚深的教义,会有一些想法、疑惑;后来他们真正懂得佛理的时候,完全相信佛陀的力量确实是不可思议的。
在《不退转法轮经》里面讲过,“于百千万亿,无量无数劫,尔乃成菩提,佛道难思议”,在百千万亿、无数无量劫当中,在这么长的时间当中,通过积累资粮而成菩提,所以说佛道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凡夫人,确实有时候会想......那天有一个老师,她刚刚幼师毕业,分配的工作不是教幼儿园,而是教小学五年级。现在我们藏地的很多老师,本来应该给幼儿园教的,结果去给小学五年级教书。当然她有点困难,说:“我不太会教。”我说:“你读了多少年书?”她说:“读的还是蛮多的,读幼儿园两年、小学六年、初中、高中、专科幼师读了三年,现在毕业出来了。”我说:“按照你读书的时间来讲,应该可以讲吧?”
以前我们学院不像现在这样正规,当时法王有时候直接对成绩比较好一点的人说,“这个人可以当堪布,那个人可以当辅导员。”我是八五年来学院的,八六年我去马尔康的温古寺安居,就当堪布讲课了。我说:“我学了一年就开始给别人上课了,你现在学了这么多年,应该可以讲吧?”她说:“哎哟,看到孩子们比较厉害,我自己好像没有信心,我看到学生有点怕。”我说:“我当时有点,自己比较狂妄吧,我觉得充满信心,我给寺院讲课的时候,自己觉得讲的还比较不错。”
八七年我跟法王去了五台山,八八年我又去那个寺院讲课的时候,有一个老堪布跟我说:“堪布,你现在还是可以的,比前年成熟多了。”(众笑)
当时我想,我前年的讲课可能有点幼稚,我讲的肯定不是很好的,不然他不会这么说。这个老堪布说话还是很婉转的:“你今年你讲得很不错的。”我说:“怎么样?”他说:“可以、可以,现在比前年还是成熟多了。”对我来,这个打击比较大。(众笑)
虽然他没有直接说我讲得不好,说了“但你现在成熟多了”的话,说明我当时可能很不成熟。因为我刚刚学了一年,就去讲课,是很不成熟的。马尔康的温古寺,是很高山上的一个小寺院,是我们多芒寺的一个分寺。那个老堪布现在还在,每次提起他的时候,我就想起来“你今年成熟多了”。(众笑)
我刚才讲什么呢?就是说我们讲个课,也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否则,你自己认为可以的话,可能还没有成熟。
佛陀略说的功德就讲到这里,下面讲广说,具有十个功德。
师念藏语传承。
丁二(广说彼之自性)分二:一、以十功德差别总说;二、以具彼功德之菩提体因果等六安立而宣说。
戊一(以十功德差别总说)分十:一、不可思议之功德;二、二利圆满之功德;三、成第一皈依处之功德;四、转依之功德;五、周遍之功德;六、事业无分别任运自成之功德;七、甚深难测之功德;八、法界真如无迁变之功德;九、无量自在之功德;十、成熟有情之功德。
己一、不可思议之功德:
诸法本正觉,法者皆非有,
彼虽白法性,依彼非诠彼。
首先讲不可思议的功德,其实所谓的佛陀,是远离能取和所取这二取的,所以可以叫不可思议。
在《杂阿含经》里面说,“明智所了知,所应修已修,应断悉已断,是故名为佛”,应修的已经修了,应断的已经断了,所以叫佛陀。
“诸法本正觉”,诸法的本来面目真实现前,叫做正觉。
诸法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呢?就是苦、空、无我的道理,或者是无生无灭的道理。任何一个法的本体,不管是有情法也好、无情法也好,它的真正本体,就是苦、空、无我,就是人无我和法无我,还有无生无灭,这就是诸法的本体。
“法者皆非有”,诸法的本体,是不是真实存在呢?实际上不是真正存在的。
要真正了解佛陀的话,实际上佛陀并不是行相的东西,应该是万法的实相。
佛陀在《金刚经》里面说了,“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是《金刚经》当中,大家口口声声、家喻户晓的道理。就是说,真正的佛陀,不是用色法来见他的,也不是用声音来听他的,那他是什么呢?他是真正的诸法本性,无生无灭。那他是不是存在呢?他在本体当中,并不是有二取的现相,并不是凡夫人面前存在的如来,不是这样的,他的本体不能称为有,也不能称为无。
佛陀在《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注5]里面讲了很多实相,当时波斯匿王讲佛陀的实相是:不是有的、不是无的、不是存在的、不是不存在的,等等讲了很多很多。“心行处灭,言语道断”,禅宗当中也是经常这样讲的。最后佛陀给予赞叹:“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说……”等等来赞叹波斯匿王。
诸法的本体,并不是有的,就是如来的本性。“恒无生法即如来,一切诸法如善逝”,在佛经《智光庄严经》当中,也是这样讲的。
在这里讲到了,诸法的本体不是有的。
“彼虽白法性”,虽然六波罗蜜多的白法是存在的,在最开始的时候,善法是真实存在的。
“依彼非诠彼”,但是也不能代表万法的存在。
如来的十八不共法、十力等等这些功德,我们可以承认它是存在的,但这也不能代表,一切万法是真实存在的。白法毕竟是世俗法,毕竟是有二取的。
建立万法实相正见的时候,比如以布施而言,布施者和被布施者和布施的物品,全部都是没有的。凡夫人遍计的任何法,都是不存在的。因此说,真正的万法的本性,实际上是不可思议的。
真正的佛陀是什么呢?真正的佛陀,无生无灭、苦、空、无我的境界,就是佛陀的本性。这是可以通过量来证明的,三世一切如来的法性身,也是这样的;如来的不可思议,也是这样的。我们要知道,这个可能比较深,一下子要了解的话,有点困难。
佛陀在《大宝积经》里面说过,“三世无量佛,同处法性身,无等等虚空,极清净法界”,未来、现在、过去三世的无量佛,全部共同安住于什么呢?苦、空、无我的法性当中,他们是无与伦比的,就像虚空一样,这就是清净的法性。
这个说起来的时候,有些人可能有一种感受吧?在密法里面也经常讲,如来就是自己的心,心的本体不可思议,如同虚空一样,与这里的境界基本上是相同的。
什么是佛陀呢?佛陀有两种,一个是在印度金刚座显现证悟的、然后给众生转三次FA轮的、这么一个觉悟者;一个是觉悟者所觉悟的境界。当下关注自己心的时候,有一种无生无灭不可思议光明广大的境界,这就是真正佛陀的本来面目,这就是密宗当中直指的心性,这就是禅宗当中指点的见性。
我们一旦通达本来面目的时候,就知道,把所谓的佛陀执著为有相,不一定很合理;而通过认识自性来了解佛陀的真相,这才是最上等的认识方法,当然这是依靠一些比较深的窍诀才能明白的。
这就是前面讲的佛陀不可思议的功德,可以这么讲;或者说佛陀是远离二取者,也可以这么说。
下面讲第二个二利圆满的功德。
师念藏语传承。
己二、二利圆满之功德:
珍宝法因故,犹如珍宝源,
善庄稼因故,许彼如雨云。
佛具一切法,亦离一切法,
生广大法宝,故如宝法源,
于众降善说,无尽大法雨,
极增白稼因,故彼如雨云。
这个颂词比较多,先通过比喻来说明佛陀的功德。
第一个比喻“珍宝法因故,犹如珍宝源”,佛陀的威力、二利的功德是什么呢?是一切功德的根源,就像是金银财宝的来源、产金银财宝的矿藏。
能现前许多不共出世间的威力和功德的根源是什么呢?就是佛陀,这是第一个比喻。
第二个比喻“善庄稼因故,许彼如雨云”,善妙庄稼的因是什么呢?天上能降雨水的妙云,有了妙云,就会降下雨水。
你看,现在外面正在下雨,已经是秋天,不是庄稼的因了。不过现在种下去了,还是好的,是吧?
用这个庄稼比喻说明,世间当中的众生,要想获得解脱,就需要佛法,佛法的来源就是佛陀。依靠雨水,庄稼可以成熟;依靠佛陀的法语善说,众生可以成熟。众生成熟的主要来源,是佛陀对众生所讲的法要。
下面把这两个比喻与意义相结合而宣说。
“佛具一切法”,佛陀是具一切法的。一切世间法都具有无生无灭,和苦、空、无我的本性,佛陀也就是这样的真相。所以一方面讲,佛陀具有一切万法的苦、空、无我、无生无灭的本体。
“亦离一切法”,另一方面讲,佛陀也离开一切法。佛陀这样的苦、空、无我、无生无灭,远离了二取、远离了一切有相的法。
在胜义当中,佛陀是没有的;世俗当中,佛陀具有一切法的本体。
“生广大法宝,故如宝法源”,佛陀是所有法宝的来源,就像宝地是宝藏的来源一样。
“于众降善说,无尽大法雨”,佛陀给众生宣说善说,相当于是无尽雨水的来源是云一样。
“极增白稼因,故彼如雨云”,庄稼得以生长的因是雨水,这是不可缺少的;同样的道理,这里讲到的主要意思是,我们要现前如来正等觉果位的话,佛陀的妙法是不可缺少的。
三十七道品的功德,还有六波罗蜜多的功德、十八不共法和十力等等,这些出世间所有功德宝藏的根源,就是佛陀、就是佛法。让世界当中无量无边的众生得以成熟,需要什么呢?需要佛法。
在《华严经》里面讲过,“譬如无目人,不睹内外色,如来不出世,不见一切法”,比如没有眼目的人,不能见内外的色法;如果如来没有出世的话,那不能见一切法的真相。
我们在座的人真的特别幸运,因为遇到了佛法。如果如来没有出世、善知识没有出世的话,我们在座的人可能会一直处在盲目的状态当中。在我们的相续当中,虽然有像庄稼种子一样的佛性,但是如果没有如来善说的雨水,那么什么时候也不会成熟的,非常困难。
我们在座的道友,应该依靠如来的善法,尽量对身边有缘的人,以善心讲经说法,这个很重要。
在佛经《华严经》[注6]里面讲过,怎么度众生呢?以善巧方便度众生。首先对还没有种下善根的众生,给他种下善根;对已经种下善根的众生,令他增长善根;对还没有成熟的众生,让他成熟;对已成熟的众生,令他解脱。在善根未成熟的人面前,让他的善根成熟;对善根已成熟的人,让他解脱,这就是善巧方便的方法。
在不同的时代,给不同的众生,通过讲经说法、通过很多方法来宣讲佛法,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看到一个众生烦恼重的时候,可以直接讲他的过失。
我以前看过《佛说阿难同学经》[注7],其实“同学”这个词,在古代就有了,我们现在也说“同班同学”。
阿难有一个小时候的同学,名叫掘多,他也是个比丘。后来他有一次出现违缘、接近还俗的时候,阿难很伤心,就告诉佛陀。佛陀说“叫他到我这里来。”
然后掘多到了佛面前,他可能有异性方面的一些问题,佛陀就给他讲了很多女人的过失。说是:“你不要贪执,女人像毒蛇一样,会发毒气的。”你们不要不高兴啊,说是“女人像监狱一样,你一旦进入就没有自由了;女人说话粗狂,心也变来变去;女人不可观察,像粪土一样……”还讲了很多的过失。
掘多马上看到了真相,后来他获得了阿罗汉果位。
你们会发现,有些论典和经典当中,也讲一些女人的过失、也讲一些男人的过失、也讲一些个别人的过失。佛陀当时善巧方便,对哪些众生起作用,就会对机而讲。
有时候佛陀在佛经里面讲女人的过失,女人确实有些小毛病,比如说心比较狭窄、心变来变去。但是我觉得,女人在小的毛病上面多一点,大的毛病上面少一点。
从历史上看,世界上很多的大坏人是在男人当中。比如说一个省里面大概有五千个男人犯罪的话,那么女子监狱接近一千个人左右。我去过一些监狱,专门了解过好几个省的情况。我问省监狱官:“你们这里有多少个女子监狱?”“我们这里只有一个女子监狱。”“男子监狱有多少?”“这里的男子监狱有八个,每一个监狱里面的人数,有三四千、四五千。”
我没有去过女子监狱,有一个监狱官说:“你要去女子监狱的话,你的肩膀不能露出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能监狱里面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规定吧。
如果要去一些男子监狱的话,那么一般女众是不能去的。即使有些特殊的领导和特殊的慈善家必须要去,那一定不能穿没有袖子的衣服、不能穿裙子,威仪要很庄严、很严肃等等。首先要给这些人有一个专门的培训,经培训以后,她们才可以进去的。
我可能以后去女子监狱讲课的话,他们也会给我培训很长时间。我跟他们说:“要肩膀不露的话,我可以用皮单盖着,可不可以?”他们说“再看看情况吧。”(众笑)
不管怎么样,地狱里面是男人多一点,还是女人多一点?反正现在世间监狱里面,男人多一点,中国就是这样的,听说国外也是这样的。犯大的一些错误,比如说杀人、偷盗,男人是比较坏的。不然的话,如果女人也犯了同量的罪,那监狱里面的女人不会那么少。
女人是不是坏?值得考虑,也不好说。女众也有一些过失,男众也有一些过失。我提倡男女平等,不然到时候就不好说了。(众笑)
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