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8-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注1]《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大正藏No. 0159,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卷第四/厌舍品第三:
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观于世间一切舍宅。犹如大梦。譬如长者有一童女。年始十五。端正殊妙。尔时父母处三层楼。将其爱女受诸欢乐。于夜分中母女同宿。在一宝床而共安寝。于是童女梦见。父母娉与夫家经历多年。遂生一子端正殊妙。有聪慧相日渐恩养。能自行步处在高楼。因危堕落未至于地。见有饿虎接而食之。是时童女倍复惊怖。举声号哭。遂便梦觉。尔时父母问其女言。以何因缘忽然惊怖。时女羞耻不肯说之。其母殷勤窃问其故。时女为母密说如上所梦之事。善男子。世间生死有为舍宅。长处轮回未得真觉。尔所分位恒处梦中。生老病死三界舍宅。如彼童女处于梦中。虚妄分别亦复如是。琰魔鬼使忽然而至。如彼饿虎于虚空中接彼婴孩而啖食之。一切众生念念无常老病死苦。亦复如是。谁有智者爱乐此身。以是因缘。观于生死长夜梦中。发菩提心厌离世间。当得如来常住妙果。尔时如来。重说偈言。
佛子至求无上道 当观舍宅如梦中
譬如富贵大长者 有一童女妙端严
随其父母上高楼 观视游从甚欢乐
女向楼中作是梦 分明梦见适他人
后于夫家诞一子 其母爱念心怜愍
子上楼台耽喜乐 因危坠堕于虎口
遂乃失声从梦觉 方知梦想本非真
无明闇障如长夜 未成正觉如梦中
生死世间常不实 妄想分别亦如是
唯有四智大圆明 破闇称为真妙觉
无常念念如饿虎 有为虚假难久停
宿鸟平旦各分飞 命尽别离亦如是
往来住业受诸报 父母恩情不相识
哀哉凡夫生死身 轮转三涂长受苦
若知善恶随业感 应当忏悔令消灭
一切人天妙乐果 惭愧正见为所因
应发坚固菩提心 被精进甲勤修学
[注2]《胜出天神赞》,印度论师德雪达波作,万德拜则绕杰达等数人由梵译藏,索达吉堪布由藏译汉并传讲:
梵语:得瓦阿德夏雅多札
藏语:拉列坡德雄瓦多巴
汉语:胜出天神赞
顶礼一切如来!
如来遍入非现量,梵天大天亦不见,
思闻彼等色力行,观谁有抑无功德。
遍入勤持兵刃杵,大天佩饰人头鬘,
佛一装束最寂静,当供寂静不静谁?
遍入摧毁塔嘎等,大天毁灭三层城,
能瘦挥矛杀自舅,唯佛诸行利众生。
言我护此杀害此,是天神最之宗旨,
佛陀无怨亦无亲,增生定胜行饶益。
遍入语生贪等患,大天所行如疯人,
如来过咎无余遣,孰堪大师当分析!
谁无慈悲勤伤他?谁成众生皈依处?
谁具贪兮谁离贪?深思此中应供谁?
帝持金刚力犁遍入轮,瘦矛大天三尖住寒林,
愚无悲持殊刃苦畏逼,恒勤杀生智者谁礼敬?
不持三尖亦无贪怀女,不握锋轮短矛犁之刃,
解脱烦恼智者勤利他,世间皈处大仙我皈依。
大天随爱无耻娶害妻,遍入过凶作废瘦灭亲,
母食人肉俄玛杀非天,邪师贪酒而佛无少过。
有坏非亲外道非我怨,彼等余行亦非现量见,
耳闻言行各自之差异,信佛功德超群我依止。
善逝非父外道非我敌,如来未予我财外未掠,
然佛世尊说唯利众生,无垢除一切染我诚信。
恒喜利他常时益群生,苦难重重有情令安乐,
如手掌物洞彻诸所知,无与伦比仙人我挚信。
诚心信奉或欢喜,怀疑抑或顾他面,
何者作礼能仁王,彼得天界圆满乐。
相传古昔遍入天,闻世生老病死转,
为救众人发胜心,慈悲勤生释迦族,
名曰瞿昙于人间,得以成佛乃传言,
烦恼蠢人由愚痴,不知大师行饶益!
何时以贪嗔,非天家夺宝,
贪慧行奸计,夺取一切地。
遍入未解脱,痴人皆供礼,
佛陀定解脱,凡愚不敬礼。
大地系四洋,腰带沉甸甸,
似重予遍入,大力成痛苦;
以尘供能仁,获成无忧王,
披满月光衣,地上得统治。
我不执佛方,不嗔淡黄等,
谁具正理语,认彼为本师。
深慧眼寻觅,依谁具遍知,
利生大教义,智者何需余?
孰若无诸过,普具众功德,
梵遍入自在,彼是我本师。
孰若无过失,且有无量德,
具悲一切智,我即皈依彼。
具如莲目之佛尊,赞美千江源大海,
我语所生少分善,愿诸众生具安乐!
《胜出天神赞》,德雪达波论师造圆满。印度堪布萨瓦匝得瓦、主校译师万德仁钦由梵译藏,后由万德拜则绕杰达校正而抉择。
[注3]1、《物理学十大著名经典实验!你知道几个?》环球物理2023-05-10 21:30来源:it.sohu.com:
排名第四:牛顿的棱镜分解太阳光
对光学问题的研究是牛顿(1642—1727)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亦是他最后未完成的课题。牛顿1665 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当时大家都认为白光是一种纯的没有其他颜色的光;而有色光是一种不知何故发生变化的光(亚里斯多德的理论)。1665—1667 年间,年轻的牛顿独自做了一系列实验来研究各种光现象。他把一块三棱镜放在阳光下,透过三棱镜,光在墙上被分解为不同颜色,后来我们将其称作光谱。在他的手里首次使三棱镜变成了光谱仪,真正揭示了颜色起源的本质。1672 年2 月,牛顿怀着揭露大自然奥秘的兴奋和喜悦,在第一篇正式的科学论文《白光的结构》中,阐述了他的颜色起源学说,“颜色不像一般所认为的那样是从自然物体的折射或反射中所导出的光的性能,而是一种原始的、天生的性质”。“通常的白光确实是每一种不同颜色的光线的混合,光谱的伸长是由于玻璃对这些不同的光线折射本领不同”。
牛顿《光学》著作于1704 年问世,其中第一节专门描述了关于颜色起源的棱镜分光实验和讨论,肯定了白光由七种颜色组成。他还给这七种颜色进行了命名,直到现在,全世界的人都在使用牛顿命名的颜色。牛顿指出,“光带被染成这样的彩条:紫色、蓝色、青色、绿色、黄色、橙色、红色,还有所有的中间颜色,连续变化,顺序连接”。正是这些红、橙、黄、绿、青、蓝、紫基础色不同的色谱才形成了表面上颜色单一的白色光,如果你深入地看看,会发现白光是非常美丽的。
这一实验后人可以不断地重复进行,并得到与牛顿相同的实验结果。自此以后七种颜色的理论就被人们普遍接受了。通过这一实验,牛顿为光的色散理论奠定了基础,并使人们对颜色的解释摆脱了主观视觉印象,从而走上了与客观量度相联系的科学轨道。同时,这一实验开创了光谱学研究,不久,光谱分析就成为光学和物质结构研究的主要手段。
2、《最早通过实验看到太阳光可分的科学家是谁?》,来源:百度知道: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做了一次非常著名的实验,他用三棱镜将太阳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色带。
*1666年,牛顿用三棱镜研究日光,得出结论:白光是由不同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混合而成的,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在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折射率最小;紫光波长最短,折射率最大。牛顿的这一重要发现成为光谱分析的基础,揭示了光色的秘密。
*英国科学家(牛顿)1696年揭示了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艾萨克·牛顿(1643年(格里历)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
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
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
[注4]《法王晋美彭措传》,索达吉作:
放生与降伏
在多数人眼中,放生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善事,而对于降伏,却投以怀疑的目光,甚至视其为杀生。实际上,真正的降伏事业,是最究竟的放生。关于其中的奥秘,在此讲述法王的一个梦境,也许您从中会有所领悟:
1997年4月8日黎明,法王进入梦境之中,与以往光明梦境不同的是,这次与一般人的梦境极为相似。并且当时不知身处梦中,一切显得十分清晰、明了。
梦中,来到一个陌生的清净地方,一抬头,突然看到根本上师托嘎如意宝端坐在妙高法座上,为成千上万的僧众传法,身相极其庄严,音容笑貌与42年前未圆寂时一模一样。
法王无比欢喜,心想:这几天我佛学院全体僧众共修大威德法,由于僧众共诵降伏咒,很可能使邪魔外道的身心受损,城市被毁。可是我们虽有摧毁的能力,却难以令他们解脱,心中未免有些疑虑,这次正好借机在上师前请教。
想到这里,便来到法座前。托嘎如意宝见到自己的心子,满心喜悦,目光更加慈祥。法王呈白了心中的疑问,上师以和蔼的语气说:“你们此次修法极为殊胜,对众生有很大的利益,真正是做了一次大放生。如果彻底降伏了魔众,则会使众生的寿命永远延长,所以说,降伏是最究竟的放生。”
法王说:“对于真正具有能力的瑜伽士来说,降伏的确是大放生。但如果没有能力使其解脱,这样做降伏该有过患吧?”“不管能否使他们解脱,凡是念诵降伏仪轨,以等持、咒语、手印、清净的发心等印持进行降伏,功德都是不可思议的。”随后,根本上师又讲述了放生的种种功德。
法王知道放生能令上师欢喜,很是高兴,又趋近法座一些说:“我前年从新加坡回来后,至少已在汉地放了一亿个生命。”托嘎如意宝听后极为欢喜,双手合掌,连连赞叹:“善男子!善男子!你真正是末法时代的如意宝,你真正是末法时代的红太阳。”如此说了三遍,又以金刚歌的方式赐予四句教言:
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证悟犹如甘露法性义,
随顺所化善巧方便行,愿得度化无边众生力。
随后,作了一些关于注意三宝财产方面的开示,又以很清晰的声音说:“在末法时代,降伏法很重要。如不夹杂自私嗔恨之心,真正以利益众生为出发,那么仅仅做个降伏的形象也有无量功德。如今时值五浊恶世,很多人不相信降伏事业而且妄加诽谤,更有甚者不具大慈大悲心,反而以嗔恨心行使降伏,这些都是极不应理的。”说完,根本上师赐给法王一尊大威德像,并高兴地说:“你们这次修大威德法对众生利益极大,为此送你一尊大威德金刚像。”此大威德像眼射火光,具足忿怒姿态,庄严威猛。
这时根本上师将法王唤至近前,给予碰头加持,法王悲喜交集,正如根本上师在圆寂前一天也曾给他碰头加持时的感觉一样。梦就在这个时候醒了,表上的时针正好指到凌晨5点钟。
清晨,法王在房中发现了一尊从未有过的大威德像,只是梦境中的双身像变成了单身,一面二臂成了三面六臂,颜色也已不同。
以此为缘,法王开示,在末法时代,放生是诸善事中能让诸佛菩萨、根本上师生起欢喜的唯一因,并劝请汉地寺院、居士林等佛教团体及各位信士,广行放生。从此,在法王的大力倡导下,诸方信众积极回应,在世界各地开展放生活动,成果喜人。
[注5]《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大正藏No. 2053 ,唐沙门慧立本 释彦悰笺,卷第二/起阿耆尼国终羯若鞠阇国:
又闻灯光城西南二十余里有瞿波罗龙王所住之窟。如来昔日降伏此龙。因留影在中。法师欲往礼拜。承其道路荒阻又多盗贼。二三年已来人往多不得见。以故去者稀疏。
法师欲往礼拜。时迦毕试国所送使人贪其速还。不愿淹留。劝不令去。法师报曰。如来真身之影亿劫难逢。宁有至此不往礼拜。汝等且渐进。奘暂到即来。于是独去至灯光城。
入一伽蓝问访途路。觅人相引无一肯者。后见一小儿云。寺庄近彼。今送师到庄。即与同去到庄宿。得一老人知其处所。相引而发。行数里有五贼人拔刃而至。法师即去帽现其法服。贼云。师欲何去。答欲礼拜佛影。贼云。师不闻此有贼耶。答云。贼者人也。今为礼佛。虽猛兽盈衢奘犹不惧。况檀越之辈是人乎。贼遂发心随往礼拜。
既至窟所。窟在石涧东壁。门向西。开窥之窈冥一无所睹。老人云。师直入触东壁讫却行五十步许。正东而观影在其处。法师入信足而前可五十步。果触东壁讫却立。至诚而礼百余拜。一无所见。
自责障累悲号懊惚。更至心礼诵胜鬘等诸经赞佛偈颂。随赞随礼。复百余拜。见东壁现如钵许大光。倏而还灭。悲喜更礼。复有槃许大光现。现已还灭。
益增感慕。自誓若不见世尊影终不移此地。如是更二百余拜。遂一窟大明见如来影皎然在壁。如开云雾。忽睹金山。妙相熙融神姿晃昱。瞻仰庆跃不知所譬。佛身及袈裟并赤黄色。自膝已上相好极明。华座已下稍似微昧。膝左右及背后菩萨圣僧等影亦皆具有。见已遥命门外六人将火入烧香。比火至歘然佛影还隐。急令绝火更请方乃重现。六人中五人得见。一人竟无所睹。如是可半食顷了了明见。得申礼赞供散华香讫光灭。尔乃辞出。所送婆罗门欢喜叹未曾有。云非师志诚愿力之厚无致此也。窟门外更有众多圣迹。说如别传。相与归还。彼五贼皆毁刀杖受戒而别。
****************************************************************************
附:《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胜乘甘露喜宴》麦彭Rinpoche著Khenpo Sodargye 译
辛四、解脱之法相:
譬如铁热息,眼翳已消除,
佛陀心与智,不说有与无。
以真如本体安住,解脱也与之相同甚深,如同火烧之铁的热性消失、眼翳消除一样,不会说凉铁有要消的热性,铁凉的同时,如果当时热性先前已灭而无有,那又怎会有它消失呢?如同石女儿一样,不会说热性无有消失,因为如果当时热性没有消失,那就成了有热性。再者,有无眼翳也与之相同。与比喻类似,佛陀之解脱的心如铁,贪欲之火如热性般寂灭,佛陀慧解脱之智如眼,无明如翳般寂灭,既不说有也不说无。何时,心解脱、慧解脱,则贪欲之热与无明之翳先前已灭现今无有的缘故不说有寂灭,也不说无,因为心解脱与慧解脱随前而有。从不清净清净阶段心相续的角度而称为断除、解脱,但以真如本体衡量,本来解脱在佛地现前时,无有重新解脱的。以见修远离了所断烦恼,称为心解脱,对解脱真正了知是解脱,称为慧解脱。这是《注释》中宣说的。也可说断除所知障名慧解脱,实际就是解脱二障的本智。
庚二、处甚深:
无漏界中佛,无身如虚空,
随从前身故,非一亦非多。
安住于无漏界中的佛陀如虚空般唯是真如法身,无有偏颇各自的身体,也无有我所执的缘故佛陀并不是不同多体。随从先前信解行至十地之间行持菩萨行时有的各自不同多种身体而安立得果的佛陀名言,为此佛陀也不是一体。由于佛陀安住于无有一多漏法的法界中的道理难以证悟,因此是甚深。
庚三(事业甚深)分十一:一、菩提分法如宝源事业;二、成熟众生事业;三、趋于究竟事业;四、说法事业;五、幻化等事业;六、智入事业;七、无分别事业;八、顿见种种事业;九、智不入事业;十、相应解脱也属智慧事业;十一、摄义。
辛一、菩提分法如宝源事业:
力等佛陀法,菩提如宝源。
起到十力、四无畏等佛陀之法其源泉的作用,因此大菩提如同种种珍宝之源泉。
辛二、成熟众生事业:
于众善庄稼,亦许如密云。
能使众生相续中成熟六度善法的庄稼,也说如同从密云中降雨一样。
辛三、趋于究竟事业:
福智圆满故,承许如满月。
佛地福德与智慧资粮圆满究竟的缘故承许如同满月,就像满月无有丝毫不圆满的部分而完全圆满一样趋至究竟的事业。
辛四、说法事业:
智慧放光故,承许如大日。
佛陀遍知一切所知的智慧放射说法的光芒,照耀十方众生心相续见真实义的缘故承许如同大日,一个四洲世界中只有一个太阳,它无有大小,但佛陀的日轮能普照十方无量世间界,因此说这样的大日是前所未有的比喻。
辛五、幻化等事业:
犹如日轮中,无量光融合,
恒常行一事,亦能照世界。
如是无漏界,无量佛融合,
同行一事业,显现智慧光。
犹如日轮中出现的无量光辉无二无别而融合为一,恒时无二无别而行成熟庄稼、干燥淤泥等同一事,那光芒也能照耀世间界。同样,安住于无漏法界清净随顺前身说法的无量佛陀于真如法身本体中无别一味而相融合,行持调化所化的同一事业,作为显现十方一切众生智慧的光明。一位佛陀幻化并行持成熟有情的事业等时,因为于法身中无别的缘故,就是无量诸佛行持同样的事业,这就是融合,能作所作智慧一切是一体无别的缘故,依此说明幻化、说法成熟所化、示现神通等佛陀的一切事业也是一切佛总集的事业。
辛六、智入事业:
如出一日光,是集诸光辉,
当知诸佛智,出生亦如是。
犹如出现一束阳光时,照亮其他方向的一切光辉无有前后同时出现。应当了知,一切佛陀中,一位佛陀起现随应利益所化所问而授记的智慧时,其余无量佛陀的一切智慧同以那一智慧无有前后同时趋入、出现为同一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