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3-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一、自作自化,思思写写
经庄严=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造论之理(4)+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
乙二、宣说所造论之正文=丙一、所建立——证成大乘是佛语(6-10,1+2品)+丙二、分别所了知(11-59,3-6品)+丙三、所思维(60-101,7-9品)+丙四、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丙五、解说菩提分法;
丙四、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丁一、略说(103)+丁二、广说彼之自性+丁三、摄义——缘无上菩提而教诫发心(以赞叹大菩提教诫发心而总结本品)+总结
丁二、广说彼之自性=戊一、以十功德差别总说(105-151)+戊二、以具彼功德之菩提体因果等六安立而宣说
戊二、以具彼功德之菩提体因果等六安立而宣说=己一、真实(153)+己二、别说分类之义
己二、别说分类之义=庚一、解说所依三身+庚二、解说能依四智
庚一、解说所依三身=辛一、略说(156)+辛二、广说
辛二、广说=壬一、分说三身(158)+壬二、宣说归摄平等恒常三者
153、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二己一、真实;
身语意幻化,加行方便事,
等持总持门,具足二无量。
自性法受用,幻化相异入,
此者即名谓,佛陀法界净。
154、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二己二(别说分类之义)分二:
155、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二己二庚一(解说所依三身)分二:
156、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二己二庚一辛一、略说;
佛陀身类别,自性及报身,
别者即化身,初为二所依。
157、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二己二庚一辛二(广说)分二:
158、甲三乙二丙四丁二戊二己二庚一辛二壬一、分说三身;
报身于诸界,摄眷刹名身,
圆满受用法,事业悉相异。
自性身平等。细微与彼系,
随意示受用,许是报身因。
佛无量幻化,承许为化身。
二利圆满者,一切相住二,
恒示工巧生,大菩提涅槃,
佛陀此化身,解脱大方便。
二、自主研发,讲讲记记
《大乘经庄严论》NO.33-111 2016年04月16日
下个礼拜,我前面讲过,讲四堂课,星期一和四讲《大圆满心性休息》,星期二和六讲《经庄严论》。
再下个礼拜,可能有一些安排,时间上还没有明确定下来。如果定下来的话,我很想讲《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简称《药师七佛经》。具体什么时候开讲,再过一段时间可能跟大家说。我现在正在看,大概要多长时间、要上多少堂课,明确了以后,会给你们说清楚的。
我希望这部经,除了我们学会以外的其他人,也能听。比如说我讲六堂课的话,你们劝其他人也来听。听的话,有些人可能听得懂,有些人不一定听得懂;有些人有信心,有些人生邪见。
不管怎么样,我有很好的传承。在法王如意宝面前,我得过两次传承[注1]。而且这部法的加持力是非常大的,一般来讲,如果这次全部圆满听受,以后离开人间时,就不会堕落到三恶趣当中。这是我根据佛经和上师的教言来保证的,所以这对很多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等具体时间和有些条件定下来以后,我就开讲《药师七佛经》。我想,这次用比较开放的方式传讲。如果我讲《药师七佛经》六堂课的话,你的亲朋好友,对法没有信心,什么法都不想听、根本不想听课的话,你可以给他一点钱“你听六堂课就给你一百块钱”,或者一堂课给一百块钱,听六堂课就给六百块钱,通过这种方式,他也有可能听课的。你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我也没有其他的意思,因为这部法的加持和功德相当大。
这一点,学院的很多道友,都是非常清楚的。而且在藏传佛教当中,麦彭仁波切所作的《药师八百颂》里面讲,《药师七佛经》这部经的功德相当大。一般人死的时候,把这本书函放在他的枕头这边,便不会堕落恶趣;不管人到哪里去,有这本书函的地方,就跟经堂没有什么差别。可能现在的年轻人不在乎这些,但是以前真正的修行人,对这本书函是非常重视的。
这是第一个事情。
第二个事情,从今年开始,我想,在自己的身体、生命各方面允许的情况下,慢慢慢在汉地的八宗方面出一点微薄之力。一方面,我确实是很脆弱、很微小的一个人,对这种大的事情,不一定能做到什么;另一方面,有时候看来,不管是汉传佛教的,还是藏传佛教的,以上师如意宝为主的很多上师们,对我有很大的加持。虽然人是凡夫人,但是依靠上师和诸佛菩萨的加持力,会不会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缘起?我想,在各方面因缘具足的情况下,以后为汉地的八宗想做一点点的事。[注2]
现在汉传佛教当中,一方面需要讲经说法,另一方面需要恢复八宗。真宗的八宗恢复是很重要的,有些法师的确说过,我也是非常认可的。
比如说你们每一个汉族学佛的人,要求根据自已的因缘,选择一个宗,你会选择哪一宗?你现在学藏传佛教的宁玛巴、格鲁巴、萨迦派等等学派,都是可以的,这是你求学和学识方面选择的宗派。但你生长在汉地,作为一个汉族学佛的人,在汉地原有的八宗当中,你选择哪一宗?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你心里应该有一个打算。我要选禅宗、我要选天台宗、我要选唯识宗、我要选净土宗、我要选律宗、我要选密宗,这样以后,你可能会有不同的缘起,对各法门有不同的需求。比如说你到天台宗的寺院去,“这就是我教派的寺院”。每个人在这方面的选择,是依靠自己对各宗法和各宗传承上师的信心来确定的。
我们学会的人和到藏地求学的道友,不管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将来每一个人都要在八宗当中选择。最好主要选一个宗,如果选几个宗,也可以。“我对八宗祖师都有信心,我要把八宗全部学完”,如果八宗不分配、要全部学的话,那以后你的宗派就比较多了。“我也是净土宗的人、我也是禅宗的人......”
人是有感情的,每个人如果有了这样的选择,比如说我选了禅宗,那我对禅宗的每一个祖师都觉得“这是我的传承上师,他对我肯定有很大的加持”;我选了净土宗,那净土宗中不管是古代的上师也好,还是现在的上师也好,对我来讲,恩德是很大的。
我的想法,你们每一个人需要选择,自己是哪一个汉地宗派的?我们不说藏传佛教和其他教派。这方面,你们要考虑一下,我也在考虑当中。以后,我们在这方面要做一些事情。
第三个事情,我在这里说一下。现在学会的管理层次,总体上讲是非常不错的,大多数的、百分之八九十都非常圆满。但以后,对高层的、高端的理事会,可能要有一些总体的要求和条件。
比如说在智慧方面,从大专开始,或者说有一定智慧的人。
在年龄方面,如果太小了,那心不一定稳定;如果太老了,身体各方面不一定能做好,所以年龄比如说,25岁到60岁等等。
在人格稳重方面,有些人特别不稳重,今天跑这个宗派、明天跑那个宗派;今天拜见这个上师、明天抛弃这个上师。这样的人,不稳重,可能做不了什么事情。
在学习方面、考勤方面,如果自己特别差,要当领导的话,也是非常困难的。
在平时为人处事方面,进入学会至少也要两三年、三年以上,不然你刚刚来就直接当领导的话,不知道到底可靠不可靠。
以前已经有的人事,那就不动了,除了特殊情况以外。以后在评选上面,要按新的要求。虽然以前也讲过、也理过这些,但是种种原因大家没有搭成共识。
现在从今年开始,对高层领导的评选,要到下面的人群当中去寻找,这是很重要的。有条件的人,希望你站出来;如果你不站出来,我们也没办法,不可能把你的四肢全部捆起来,强迫你当领导,这是不可能的。
挖掘人才是很重要的,有些人虽然有能力、有各方面的才华,但是一直默默无闻地修行。一方面这是很好的,但另一方面,现在的佛教需要一些人才,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如果人才全部都是自己在一个地方修行,那么主要负责人的素质不高,可能做错事情。
比如说一个村有个很好的领导的话,那整个全村都会慢慢慢地提升起来;如果一个村的领导不好的话,那整个全村慢慢慢地没有发展,不但没有发展,而且特别乱。这是一个人管理的能力、经验、智慧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好的领导具有一定的能力,不仅仅光是口头上会说,在做的过程当中,他与差的领导是不同的。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不同的,就像同样型号的两辆车,其中一辆车的材料、配件等各方面是高配,而另一辆车是低配,那开起来的时候,感觉完全是不同的。同样的道理,每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无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会有不同的能力和差别。希望你们各个地方,为了将来佛法在当地的整体发展,要去考虑这些事情。
希望很多人发了心以后去共修,这样你的智慧才能真正增上。有些人想“我默默闻思,只在网上听课,谁都不见”,这样的话,不一定能锻炼自己,而且大多数的这种人,最后都失踪了。
我是这样想的,学佛,共修很重要;学佛,发心很重要。对自己来讲,这是非常好的锻炼方式。人需要不断地锻炼,之后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就会很方便。
有些人的心眼不清净,“这里很复杂、那里也复杂”,其实没有什么复杂的。比如在我们学会,除了闻思修行以外,不涉及经济、也不涉及政治、也不涉及其他事情,只是大家共同学习、闻思修行。除此之外,我们之间没有什么争的、也没有什么分的。有些人一直说“这个人也坏、那个人也坏”,这是他的发心和信心不清净。
按理来讲,这个环境应该是很容易接受的,因为除了要求大家共同学习以外,我没要求很多事情。所有的宗旨,也是这样的。我们的定位,主要是闻思修行,这是很重要的。
一个世间的企业或组织团体,会有它的愿景、目标、策划、发展理念、管理模式等等很多内容。我们虽然不是为了财富的企业,但是作为一个组织,最好有合理合法的团队。
我今年去台湾,他们有很多年的经验,对有些方面,我非常羡慕,觉得是他们的福报,很不错的;对有些方面,我觉得还应该完善、还需要学习。我看别人是这样的,那别人看到我们的话,好的地方,肯定有很多;不好的地方,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包括对我个人,我特别希望,你们能直接批评我,我没有什么不高兴的。一般来讲,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是非常平凡的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也许有一点点提升,也许没有,不管怎么样,我都没有把自己定位很高。
我们这个时代,是很好的时代,很多人可以共同学习、共同享用佛法,这是我最看重的。这个时代当中没有战争,除了个人生病、一些家庭违缘以外,大家可以自由地共同享用佛法资源。这种共享资源对人生来讲,太宝贵了,不知道有多少年的机会,很难说的。自己再累、再怎么样,也想努力传法,我有这颗心。我希望各个地区的人,也应该不断地努力,这样我们能帮助很多众生。
今天是不是说的多了一点?多不多?不多,真的吗?不能太多了,大家时间很珍贵,我尽量不啰嗦了。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师念藏语传承。
念了两个颂词的传承,现在正在讲《经庄严论》当中的菩提。所谓的菩提,从因方面、从果方面,讲到了它的事业、作用等等。
身语意幻化,加行方便事,
等持总持门,具足二无量。
“身语意幻化”,佛陀用不同的方式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主要的方式有几个方面:一个是身体,还有一个是语言,还有一个是智慧,或者心识,来利益众生。
佛陀的身体会变化成,帝释天、自在天等等,天人、龙、夜叉等等,人、非人等等不同的众生。佛陀化身为各种各样的形象来度化众生,身体可以自化和他化成其他众生。众生看到佛陀的身体、接触佛陀的身体,就能种下善根,有非常大的功德。
佛陀的语言,能直接转三转FA轮。还有佛陀能幻化出世间当中的各种声音,比如说虚空传出来的声音、墙壁当中传出来的声音,或者鸟叫、地水火风的声音,甚至世间当中的乐器声音、音乐等等,这些声音也是佛陀度化众生的方法。
在心识方面,佛陀能让愚笨的众生,一下子领悟智慧;或者佛陀用心加持须菩提尊者、舍利子尊者、阿难尊者等等;或者佛陀用心加持魔王波旬,让他说法,就像佛陀的加持让观音菩萨说出《心经》一样。
有些是用语言说出来的,有些是依靠心识加持的,心心相印顿悟甚深法门,不管怎么样,这些都是佛陀的事业和方便方法。
“加行方便事”,加行指的是幻化的身口意的事业,幻化的每一个事业,都是利益众生的。
“等持总持门”,佛陀以等持、总持,比如首楞严等持、虚空藏等持、狮子奋迅等持,很多的禅定法门,度化众生。
佛陀还以一些咒语,包括我们念的嗡嘛呢巴美吽、嗡班匝儿萨埵吽、嗡阿吽班则格日班玛斯德吽等等咒语;以不忘陀罗尼咒、总持陀罗尼咒,各种各样的陀罗尼咒;以其他种种法门,来利益众生。
“具足二无量”,佛陀具足无量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这些全部都具有殊胜的加持和威力。不管怎么样,我们都知道,佛陀一切的所作所为,都是利益众生的。
我们见到佛陀身体的代表——佛像,是非常有缘的。就像《亲友书》[注3]里面讲的一样,智者对木头做的佛像,也会合拿和顶礼的。
佛像有南传式的、藏传式的、汉传式的,由于每个国家传统、历史不同,所以佛陀以各种形式来度化他们。虽然形式上可能不同,但是我们不能认为“这个是对的,那个是错的”,不能这样的。
佛陀的禅定智慧,南传佛教有它的禅定方法、北传有北传的禅定方法、藏传有藏传的禅定方法,各种形式,我们都要弘扬,都是佛陀的意加持、佛陀的禅定智慧。
佛塔一般是佛的意所依,也有南传、北传、藏传的形式。虽然佛塔式样不相同,但是我们都要顶礼和恭敬。
语所依的经文、咒语也不相同,但都是佛陀的所依。这么多的佛语和佛经,对所化众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佛陀每时每刻都在利益众生,除了利益众生以外,没有其他的事情。他的一切因缘,都是利益众生的。
就像《四百论》当中讲的,“诸佛所动作,都非无因缘,乃至出入息,亦为利有情”,一切佛所有的动作,都是具有因缘的,什么样的因缘呢?哪怕是呼吸的声音、气息,也都是为利益众生的。
我以前讲《四百论》的时候,很羡慕这样的,也希望我们都能变成这样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因缘,自己的身体也好、语言也好,所有的这些都能利益众生。哪怕是人死了以后,他的遗塔暂时留在世间当中,至少能让众生种下一个善根。我原来是这么想过的,但不知道因缘怎么样。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因缘,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发愿:像佛陀一样的,“乃至出入息,亦为利有情”。哪怕我们在街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行走的时候,默默念一些咒语,希望让身边的人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快乐。这样来修行,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我们是佛陀的追随者,佛陀的确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完成事业的。
下面对前面的菩提有个总结。
自性法受用,幻化相异入,
此者即名谓,佛陀法界净。
菩提从分类方面来讲,可以分:
“自性法”,从菩提的本体方面来讲,叫自性身,也叫法身,可以这么讲的。
“受用”,从菩提的显现方面来讲,可以叫做受用身、受用圆满身。
“幻化”,从菩提利益所化众生方面来讲,可以叫做幻化身,也叫做化身。
“相异入,此者即名谓,佛陀法界净”,菩提的因通过修行,现前菩提的果,即现前菩提的本体现空无二、获得这三身,还有身语意总合的菩提事业。这里讲到是菩提的果,从空性方面、显现方面,还有利众方面讲的,总共有六种趋入方法。
菩提的本体是什么?我们要知道,所谓的“布达”,就是菩提。它的本体、它的因、它的果、它的作用,是怎么分的?这些方面,作为佛教徒应该要明白。这样的不同异相的趋入,是通过六种安立的。
我翻了一些印度讲义,有些地方有点不同的说法。我的观点是,菩提的本体、菩提的因、菩提的作用,再加上菩提的果,分为法、报、化三身,这样的话,总共有六种安立,通过这六种安立来讲菩提的道理。
别人一说到菩提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菩提有因菩提和果菩提;对果菩提而言,有它的体、因、果、作用四个方面。
一般来讲,我们要认识一个事物,或者知识的时候,知道这四个方面,是很重要的。比如说我们想知道一个药,那么它的本体是什么?它的因是什么?它的果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知道它的体、因、果、作用四个方面是很重要的。在《俱舍论》当中,讲到每一个新的名词或者事物的时候,都是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的,菩提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