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经庄严

NO.39-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6

创建日期:2024-03-08

  NO.39-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6

  [注5]《大方等大集经》,大正藏No. 0397,隋僧就合,卷第十/海慧菩萨品第五之三,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

  尔时海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大乘经能多利益无量众生。何以故。一切众生因大乘故。得人天乐及涅槃乐。世尊。夫大乘者。何法摄取。何法利益。何法难得。何法障碍。何因缘故名为大乘。

  [注6]《易时间专访索达吉堪布:面对常人都要经历的事,一位修行人的回答有何不同?》,来源:微信公号静怡苑心灵乐园2017-09-22:

  7

  “我很好奇带给索达吉堪布安全感的小木屋,决定去看看。我带了一份普鲁斯特问卷,这份问卷由一系列固定问题组成,涉及被问者的生活方式、人生经验和价值观,据说,《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曾在13岁和20岁两次作答,答案完全不同,可以见出他的个人成长轨迹,这也是问卷名字的由来。经由美国《名利场》杂志对明星的提问,普鲁斯特问卷已经成为拷问世间人价值观的模板之一,我很好奇,这个模板和一位出家人之间会有什么化学反应。在索达吉堪布人生中这个特殊的时刻,我希望以问卷为刻度记录下更多的东西。”

  易:您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什么?

  索:一般在入禅定,在禅定当中享受一些比较超出于世间的一些境界。这应该是我们所谓的无漏的快乐,应该是最完美的。

  易:您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索:对别人有帮助的吧。因为有些才华虽然让人很羡慕,但是到头来害人害己,这样的才华比较多。所以我们很希望是道德上的才华,尤其是对我们这个人间、整个世界都有帮助的。

  易:您最恐惧的是什么?

  索:我最恐惧的是自私和懒惰。

  易:您是害怕自己有,还是曾经有过。

  索:对,我有过,也害怕有。现在也有时候有,所以我最害怕了。

  易:您认为您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索:一直活到现在。

  易:您不是开玩笑吧?

  索:不是开玩笑。成功活到今天很不容易的。

  易:您自己的哪个特点让您觉得最痛恨?

  索:心有时候比较脆弱。在面对一些事情,面对一些修行的时候,可能并没有坚持下来。

  易:您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特点?

  索:斤斤计较吧。

  易:您有过这样的时候吗?

  索:我也有过,也痛恨自己。

  易:比如什么时候您会斤斤计较?

  索:怎么讲?就我们一起探讨某个事情的时候呢,当时我好像斤斤计较,再过一两天回想起来,好像觉得自己当时的感受是不太合理。

  易:您最珍贵的财产是什么?

  索:我最珍贵的财产是信心,还有智慧和慈悲心。这是我们叫精神财富,也是叫做圣者七财之因。

  易:您最奢侈的是什么?

  索:我最奢侈的,应该是一个人到山洞里面去闭关修行。或者一个人到山上去看蓝天白云,这是最奢侈的。

  易:刚才的场景您是否特别想是一个人,而不是周围围了一堆人?

  索:我最奢侈的好像不是吃火锅。现在对我来讲到山洞里面就是很难得到的,偶尔去一下还是觉得这是很好的。

  易:真的是在山洞里修行吗?

  索:对啊,真的在山洞里面,特别向往,但是也没办法。

  易:您认为程度最浅的痛苦是什么?

  索:我认为程度最浅的痛苦是前一段时间我做了6个小时的手术,比起地狱、饿鬼、旁生的痛苦,这应该算是人间程度最轻的一个痛苦。

  易:您对自己的外部哪一点不满意?

  索:我对自己的外表……也并没有太大的关注,就,还行吧。

  易:都很满意?

  索:还可以吧,还行。

  易:您就这样敷衍我了。

  索:不是敷衍啊,我还是……

  易:您对自己的外表很自信是吧?

  索:对,你觉得特别不行是吧?

  易:没有没有,您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索:我最后悔的事情是以前跟上师一起,应该有很多机会,但是那个时候上师讲过很多有意义的一些,包括我们现在生活上细节的一些教言,还有一些佛教的很多甚深的窍诀,但是这些我没有一个一个地记录下来,当时觉得好像上师在身边永远都会这样,没有想到有一天他离开了。当离开的时候,好像他的教言的这种价值超越一切。

  易:您最喜欢男性身上什么品质?

  索:比较坚强、稳重、勇敢、直接。

  易:您最喜欢女性身上什么品质?

  索:宽容,然后,合群。

  易:您最看重朋友什么品质?

  索:情意深长吧,不是变来变去,应该常年如一日。

  易:您这一生中最爱的人或东西是什么呢?

  索:我这一辈子当中最爱的人应该是上师如意宝,最爱的东西,可能书吧。

  易:看出来了,满屋子的书。

  索:还有好几个屋子全是书。

  易:何时何地让您感到最快乐?

  索:看书。不管车上也好,还是在走路旅行,或者说在自己屋子里面,因为通过看书,很多烦恼自然而然就消除了。

  易:您的座右铭是什么?

  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易:您认为您是一个真诚的人吗?

  索:我还可以吧。因为作为一个凡夫人,百分之百真诚可能不行的,因为凡夫人有凡夫人的特点。但在凡夫人当中,我是中等的真诚。

  易:您害怕误会吗?会经常被误会吗?以您的位置的话,被误会应该是一个常态吧?

  索:我好像没有。因为寂天菩萨的《入行论》当中说,如果自己能改的事,就不要对它不满,改就可以了,对它担忧或者不高兴,也没有什么用的。同样的道理,我如果自己是清净的话,别人对我冤枉也无所谓;如果我自己不是清净的话,别人对我怎样的评估也是理所当然的。

  易:那这种委屈的感觉不是很难受吗?

  索:委屈好像没有吧,偶尔可能会有一点,但是很快时间就消失于虚空当中了。看蓝天的时候,所有的委屈全部融入与它一体。并且那时候很有可能旁边出现一朵朵的白云。

  易:什么东西可以对您构成威胁?

  索:睡懒觉。

  易:浪费生命是吗?

  索:什么东西可以对您构成诱惑?

  易:什么东西可以对您构成诱惑?

  索:天界的快乐。

  易:您对什么东西上瘾过吗?

  索:看中观的书。

  易:都是跟修行有关的。

  索:对,还有喝咖啡。

  易:喝咖啡?

  索:对,还有喝红牛,但现在我不喝了。不敢喝了,喝红牛还是上瘾的。

  易:哦,是医生的警告,不是您自觉断掉的是吗?

  索:对,原来医生的警告我不听的,但是这次做了手术以后,我就觉得自己的想法可能不可靠,虽然想喝。

  易:这是好事。如果让您对无神论者说一句话,您会说什么?

  索:中观的最究竟的思想,也其实是没有神没有鬼,没有任何的外境和形式,就这么一个境界。如果无神论者也是达到真正的(中观)无神论的观点,我觉得挺好的。

  易:如果让您对未来五明佛学院的建设者说一句话,您会说什么?

  索:就是法王在世的时候,这里也是清净戒律、闻思修行、利益他众的这么一个道场,所以我对未来的建设者也会说这句话。

  易:您希望以什么方式死去。

  索:我希望应该比较淡定的,用上自己的修行。更重要的,我很希望像我们上师所说的那样,通过讲经说法的时候在法座上,或是在讲堂上死去。我很喜欢讲经说法这个职业,通过这种方式离开的话,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

  易:如果您能选择的话,希望让什么重现?

  索:还是说实话,上师吧。

  易:您现在还有孤儿的感觉吗?

  索:我现在,还是有孤儿的感觉。有时候自己比如说做一件事情,非常无助的时候,很想请教上师;有些时候修行上没有进步的时候,很想上师亲自拍拍头啊,给我做个加持;有时候自己做事情的过程当中,无法抉择的时候,也很想亲自到上师那里去问一问,这个事情到底怎么好,所以有时候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看看这个世界上,需要有一种怙主来帮助指点我。

  “用索达吉堪布的话来说,201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大手术后身体尚未痊愈,母亲就离开人世,与此同时,他修行学习了30多年的佛学院面临重新规划。我们有机会在这个特殊时段走进他的生活,了解到他所谓的“不平凡”是何其艰难。我对堪布的追问,本意是希望得到一个标尺,为我们的生活探索其他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却意外地看到了更多。堪布同样也有无助、难以抉择的时候,但他说“自己一点也不脆弱,内心非常坦然,而且,仍然在努力。”有些人听到这句话,不免觉得他太天真,我想,那是他看清了生活的实相,和生命的无常后仍然保有的天真,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热爱。”

  [注7]《入大乘论》,大正藏No. 1634 ,坚意菩萨造,北凉三藏法师道泰等译,卷下/顺修诸行品第三:

  是故当知。菩萨于三千大千世界。教化众生故。种种不同。若利根众生。为赞大乘。而无讥嫌。令心易解。若钝根众生。入邪见林。著愚痴网。得见诸佛菩萨因缘故。灭诸邪见。乃入大乘。是故摩诃衍。于诸乘中。最为根本。若有众生。受持信解此大乘者。当知是人业报烦恼皆悉消除如世尊为阿阇世王解诸疑悔经中所说光相。勿作是言。何以故。汝于余佛世界。十劫修诸禅定。不如于此娑婆世界。能一食顷修行慈心。何以故。于余世界。断除烦恼。亦复不如于此娑婆世界。一食顷中修习善业。如与文殊师利授记中说。及余诸经。皆具分别。若有众生诽谤正法。如般若经及法花中广说。其谤法过逆罪。若能受持信解大乘。乃至五无间等。皆悉消尽。如佛所说偈。

  所作重恶业  能深自悔责

  敬信大乘法  拔除诸罪根

  [注8]《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制译,卷第三十五/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二/第三地: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

  。。。。。。

  是故,菩萨于内外财,为求佛法悉能舍施。无有恭敬而不能行,无有憍慢而不能舍,无有承事而不能作,无有勤苦而不能受。若闻一句未曾闻法,生大欢喜,胜得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珍宝;若闻一偈未闻正法,生大欢喜,胜得转轮圣王位;若得一偈未曾闻法,能净菩萨行,胜得帝释梵王位住无量百千劫。若有人言:『我有一句佛所说法,能净菩萨行。汝今若能入大火坑,受极大苦,当以相与。』菩萨尔时作如是念:『我以一句佛所说法,净菩萨行故,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大火满中,尚欲从于梵天之上投身而下,亲自受取,况小火坑而不能入!然我今者为求佛法,应受一切地狱众苦,何况人中诸小苦恼!』菩萨如是发勤精进求于佛法,如其所闻观察修行。

  。。。。。。

  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曰:

  。。。。。。

  头目耳鼻舌牙齿,手足骨髓心血肉,

  此等皆舍未为难,但以闻法为最难。

  设有人来语菩萨:『孰能投身大火聚,

  我当与汝佛法宝!』闻已投之无怯惧。

  假使火满三千界,身从梵世而投入,

  为求法故不为难,况复人间诸小苦!

  从初发意至得佛,其间所有阿鼻苦,

  为闻法故皆能受,何况人中诸苦事!

上一篇:NO.39-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5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