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楞严7卷77上笔记
16安立道场
16、9道场神咒,咒关修法
于初七中,至诚顶礼十方如来诸大菩萨阿罗汉号,恒于六时诵咒围坛,至心行道。一时常行一百八遍。第二七中,一向专心发菩萨愿,心无间断。我毗奈耶先有愿教。第三七中,于十二时,一向持佛般怛啰咒。至第七日,十方如来一时出现镜交光处,承佛摩顶。即于道场,修三摩地。能令如是末世修学,身心明净,犹如琉璃。
阿难,若此比丘,本受戒师,及同会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净者,如是道场多不成就。
从三七后,端坐安居,经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须陀洹。纵其身心圣果未成,决定自知成佛不谬。汝问道场,建立如是。
一、听索先生聊聊:
第77场上部
1、有了楞严坛城以后,如何修行?先闭关修二十一天,然后再修一百天,以这样的方式修法。
2、于初七中,至诚顶礼十方如来诸大菩萨阿罗汉号,
这是第一个七日,总共修三个七日。第一个七日主要是修皈依咒和楞严咒。
第一个七日的时候,非常至心的顶礼,顶礼谁呢?十方如来、诸大菩萨和阿罗汉。十方如来指佛宝,诸大菩萨和阿罗汉是大乘和小乘的僧宝、僧众。
3、恒于六时诵咒围坛,至心行道。
在昼夜六时当中诵咒语,这是法宝。诵什么咒语呢?下面讲的楞严咒,诵一百零八遍楞严咒。同时转绕坛城,一心不乱,心非常至诚、清净的转绕。
4、一时常行一百八遍。
整个七日当中,常行一百八遍。
第一个七日当中以皈依为主,皈依佛、皈依大小乘的僧众、皈依楞严咒为主的一切大乘佛法,一心一意地念诵咒语。昼夜六时念一百零八遍,或者说每天念一百零八遍。
5、一般汉传和藏传都有四种念诵:一出声念,发出声音来念;二金刚诵,可能嘴皮动,但是没有大的声音;三心念、默念,默默的念,在内心当中念;四实相念诵,安住在实相当中,没有真实的念诵。
6、第二七中,一向专心发菩萨愿,心无间断。
第二个七日当中以发心为主,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发菩萨的大愿。发什么愿呢?大乘菩萨的广大愿。中间一直相续不断,心无间断的发愿。
所谓的间断,如果中间产生我不去度众生,或者产生违品的心念,这个叫做间断。可能中间晚上睡一下,或者说是稍微休息一下,这样的不间断可能很难做到。
7、我毗奈耶先有愿教。
佛陀说,“我的毗奈耶当中已经有这方面的教言。”佛陀说如何发菩提心,在他的毗奈耶经当中已经有关于愿的教言。
小乘的毗奈耶,这里面讲到发菩提心,恐怕有点难。这里讲的是大乘的毗奈耶,比如《梵网经》当中有很多菩萨的学处,《普贤行愿品》当中有普贤十愿,尤其是《华严经.净行品》当中讲了一百四十个愿。这些愿归纳起来有“众生无边誓愿度”等汉地早晚课念诵的四种大愿,或者是断恶心、修善法、度众生,这三大愿等等。
8、第三七中,于十二时,一向持佛般怛啰咒。
第三个七日主要是一心念咒语,也就是说在白天六时,晚上六时,一心一意持咒,持什么咒?佛陀的大顶如来楞严咒,也就是大白伞盖咒。“佛般怛罗咒”,就是大白伞盖咒。
9、至第七日,十方如来一时出现镜交光处,承佛摩顶。
白天晚上至心的念,一直到第七日——七天也好,十四天也好,修到最后一天的时候,行者就会求得悉地,十方如来在行者的境界当中出现。
坛城上面和下面都有一些圆镜,镜子的光一直对照,佛陀的映像就在镜子当中出来。在行者的感应当中,通过镜子的缘起力,佛陀直接现前。佛陀通过境的方式,以外境和自己的内心互相照应,然后得到如来不可思议的加持。
这些行者,可能是比较利根的,以前很多大德,他们修法到了后来的时候,真的很多本尊都现前对他进行摩顶、加持,给予灌顶。有些大德是梦里面现前,有些大德是在坛城的缘起物当中现前。
10、即于道场,修三摩地。
下面是一个总结:那么在这样的坛城当中,依靠坛城、依靠上师,依靠自性的念咒、皈依、发心这样来修持三摩定。
11、能令如是末世修学,身心明净,犹如琉璃。
未来末世的这些众生,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光明和清净、圆通的智慧,这种智慧犹如琉璃。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的心性,可以依靠琉璃、明镜、水晶球来比喻、直指。
12、阿难,若此比丘,本受戒师,及同会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净者,如是道场多不成就。
如果在这个坛城当中,这个比丘,传他戒的师父,还有众会当中的十个比丘等等,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等等,这些当中如果有一个戒律不清净,那么在这个道场当中,依靠这个坛城来修行的话,很多都没办法成就。
这个说法跟密宗有点相近。密宗当中依靠一个坛城,依靠一个上师,如果这里面有一位破密宗誓言的人,那整个坛城里面的修行全都毁了,全都不可能获得成就。“一粒老鼠屎毁坏一锅粥”。
13、从三七后,端坐安居,经一百日,
三七二十一天以念咒、转绕的方式修完了以后,现在开始安座,经过100天修行。
14、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须陀洹。
100天以后,修行人当中有利根、钝根和中根者,如果是利根者的话,不离他的座位也很可能获得须陀洹的果位。利根者修持100天楞严咒,当下在他自己的座位上就能获得第四地菩萨的果位。
须陀洹的话,小乘四果当中也有一个须陀洹。在《菩萨璎珞本业经》中说这是大乘的第四果,也就是大乘的第四地。
15、纵其身心圣果未成,决定自知成佛不谬。
有些虽然自己的身心还没有得到真正的圣果,但也决定了知自己成佛没有什么问题,这个道理也会明白的。
16、汝问道场,建立如是。
佛陀说:“阿难,你前面问道场,如何建立,如何修行,如何运用,如何念楞严咒,这些道理我已经讲得很清楚,讲的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