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经庄严

NO.43-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创建日期:2024-04-15

  NO.43-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增益与损减,诸边所破故,

  为遮入下乘,如是而承许。

  这里主要讲的是什么呢?主要讲的是中道法。中道有两种,一种是,名言当中,人们都承认什么呢?不在左、不在右,不堕两边的、在中间的这种东西,经常称为中道;另一种是,在大乘佛法里面,连中间的东西也没有,空性离戏的法,名称上叫中观、中道。

  为了得到中道的境界,就要破除对色法的执著、破除对无色法的执著。一切法现即是空、空即是现,现空二俱的本体,我们怎么通达呢?

  “增益与损减,诸边所破故”,要断除增益、断除损减,这两个边都是要破掉的。

  什么叫增益呢?本来没有的东西,但是我们说有、认为是有的,这就是增益的法,比如名言当中显现存在的法,在唯识宗当中叫做遍计法。

  凡夫人认为“哇,这个很好看啊、这个很好吃啊,这是很美、很棒、很不错的”等等,这些在本质上是没有的,但是凡夫人通过分别念称为有,这叫做增益。

  什么叫损减呢?本来是有的东西,但是我们说是没有的,在唯识宗当中叫做依他起。

  现显的因缘、幻化的因,在名言当中还是存在的,比如幻化的大象是没有的,但是幻化大象的因,木块和石子是有的。同样的道理,所显现的东西是没有的,但显现的因,按照唯识宗的观点是什么呢?是心性,心性应该是存在的,但是很多人把心性损减了。有的东西,说成没有的,这是依他起方面的认识。

  “为遮入下乘”,还有一个所破是什么呢?遮止下乘的道。也就是声闻乘的道,我们也要遮止。小乘众生畏惧在轮回当中度众生,希求非常寂灭的涅槃,这不是究竟的道,所以也要遮止下乘的道。

  “如是而承许”,为了这三个目的,我们承许是中道法。

  什么样的中道法呢?我们在这里可以讲,增益有的假立和损减无的东西,这两者平息了、这两者本体上都不立,这叫做圆成实,这就是所谓的中道。

  现即是空、空即是现,或者如梦如幻的境界,就是诸法是空性的、远离一切戏论的,但在显现当中,是有一些存在的。

  “我常说空法,远离于断常,生死如幻梦,而彼业不失”,佛陀在《入楞伽经》中说,我经常说空性的法,实际上远离了断边和常边,虽然生和死是如梦如幻的,但业力是不坏的。这个教证,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是很重要的。

  有些人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从这个教理讲,名言当中是可以这么说的。万法在胜义当中是空的,但是在世俗幻现当中,因果是不空的。为什么呢?因为生死轮回,就像如梦如幻一样的,业的力量是不坏的。大家都知道,万法本来是空的,但是这个业,有时候确实可以说是不空吧,因为在显现当中,它真的起到作用了。

  受苦的人业力现前的时候,不管到哪里,都经常受苦。虽然是如梦如幻,自己也说(师模仿戏语)“我没有什么苦的,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但是我实在受不了。虽然万法就是空性的、就是空性的,但是我好痛苦啊。”(众笑)

  一切法,“我常说空法”,所有的法是空的;“远离于断常”,远离了断和常的边;“生死如幻梦”,是如梦如幻的;“而彼业不失”,而业是不空的。万法都是远离了断和常的,但是业,它很奇妙的,真的能起到作用。

  众生这一辈子死的时候,所有的衣服、身体都抛弃了,下一辈子随着前世的业力流转。轮回到底是什么样的?虽然万法在本体上是空性的,但是在暂时的名言当中,业因果的相续是存在的。在《入菩萨行论》、《中观根本慧论》、《俱舍论》和大乘唯识宗,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不管怎么样,业在阿赖耶的相续当中,一直是存在的。上一世把所有色蕴全部放弃的时候,心识会不断转到下一世。从这方面讲,不能说一切都是空性的、空性当中什么都没有。

  以前有一个人杀牛的时候说“你也是空性的,我也是空性的,我今天在空性当中把你杀掉。”他口头上这样说空,但实际上根本没有空。他杀牛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吃肉,如果真的是“你也空性,我也空性”的话,那空性当中肉也是空性的,他怎么能吃呢?

  在现在很多人经常说“极乐世界也是空性的,地狱也是空性的。”“那你现在生活的这个世间空不空啊?”“我现在生活的这个世间,是不空的;但清净刹土和恶趣是空的。”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要是空的话,应该全部是空的。

  虽然是空性,但显现当中还是存在的。人间是空性的,但在空性当中,有些人被关在监狱当中,非常痛苦;有没有解脱的时候呢?从监狱当中出来。在空性当中,才会有解脱的机会。如果对一切法全部用“空性”两个字来一网打尽的话,有时候可能过遍了,应该观察空性的真正意义。

  师念藏语传承。

  迷乱因迷乱,承许色之识,

  及非有色识,无故另亦无。

  下面讲一切法显现当中是有的,但是显现也是有差别的,怎么有差别呢?

  “迷乱因迷乱”,一个是迷乱的因,一个是正在迷乱的法。

  “承许色之识,及非有色识”,这两者我们承许是色之识和非有色之识。或者说,迷乱的因是色之识,迷乱是非有色之识。

  意思就是说,所取能取、一切万法在本体当中是不存在的,但是的确有迷乱的因和迷乱两者。

  迷乱的因是什么呢?执著外境所取方面的法。

  色之识的意思就是,当识执著外境的时候,有能取的自身部分,还有所取的外境部分。其中迷乱的因是色之识,也就是具有所取色法部分的心识。比如说我的心识在执著大象的时候,识上面有大象的部分,这叫做所取部分。迷乱的因,属于所取部分、外境的部分。

  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第一品[注2]当中,无垢光尊者引用了很多教证来说明。按照唯识宗的观点,带有色的部分,即色之识,叫做迷乱的因;带有心识能取的部分,即非有色之识,叫做迷乱。

  比如在做梦的时候,你在梦中去了一个非常好的花园,花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这部分叫所取识;梦境是自己心的迷乱现象,从靠近心的角度讲,这叫做能取识。实际上,所取识也好、能取识也好,这两个都是一个心识的本体,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法。

  “无故另亦无”,万事万物,虽然可以分为所取的识和能取的识两种,一个是因,一个是本体,但是这两者,除了明清的心识以外,都不存在。因为一个如果没有的话,另一个也没有。

  如果你睡在一个小小的卧室里面,梦中去了印度的红花花园。我们以前去的时候,感觉它特别美。卧室里面有没有花园?肯定没有的;如果它没有的话,那当时执著它的心识也是没有的。

  同样的道理,现实生活当中,虽然也有迷乱的因,也有迷乱的本体,但是这两者,如果迷乱的因不存在的话,那迷乱自己的本体,也是一无所有的。众生去观察的时候,就会明白,自己到底迷惑在什么地方。

  迷乱法,有迷乱的因和迷乱的本体,但这两者都是假的、不合理的。

  师念藏语传承。

  下面有四个颂词,先用普通人共同承认的幻术做比喻来说明;后用论典当中共同承认的骨锁,也就是不净观做比喻来说明。一切万法的有和无,跟幻术没有什么差别,包括修行的对治法,也是如梦如幻的。

  这里有很深的窍诀,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感觉。我们学空性法门的人,如果懂得如梦如幻的道理,生活当中的很多事情,就不会有那么痛苦。我们如梦如幻地去积累资粮和善法,因为我们需要征服或者超越如梦如幻的烦恼,这是很重要的。当我们产生如梦如幻的烦恼的时候,就用如梦如幻的智慧来对治它。

  首先是幻化的比喻。

  执取幻象色,迷乱故说二,

  如实虽无二,可得二者法。

  “执取幻象色”,执著幻化师幻化出来的大象。印度有很多大象,藏地没有大象,有牦牛。我原来想,“牦牛”是不是藏地的一种共称?后来看到,鸠摩罗什译的《妙法莲华经》[注3]里面也有“牦牛”。

  “迷乱故说二”,作为观众,通过迷乱的原因,对境大象的色法是存在的;执著它的心识、能取也是存在的。大象的显现和执著它的心识,这两者都是存在的。

  “如实虽无二”,虽然这两者在本体上是没有的。有没有真正的大象?肯定是没有的,除了显现,真正的大象是没有的。

  “可得二者法”,但在名言显现当中,完全可以得到这两者法。虽然是幻化,有时在幻化当中,也能得到一些法。

  以前我讲《中观四百论》[注4]的时候,讲过一个故事,这是《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注5]当中的。

  以前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画师,画得特别好。他到另一个国家的朋友家里去,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些复杂,这个朋友故意想整他。

  这个朋友是个工巧师、机关木师,他用一些木块,做成一个非常好的美女,去承侍画师。

  到了晚上,画师准备接触美女的时候,幻术消失了,只有几块木头,除此之外,根本没有美女。当时画师很尴尬,也很不高兴“我一定要对众羞辱他”。

  画师熬夜在卧室的墙壁上画画,他画什么呢?自己吊在墙壁上自尽。他画得与真的一模一样,然后就躺在床下面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很晚了,画师还没有出门。主人从门缝里一看,画师已经吊死了。当地法律规定,如果有人死了,必须要跟国家的最高领导、国王澄清。主人就请示国王,国王就派人到他家。使者来了以后,准备砍断吊死画师的绳索,把尸体放下来。他们想砍的时候,摸到墙壁上没有绳索,发现原来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像。

  这个时候,画师从床底下出来了,他说“哈哈哈......”(众笑)

  当时的画师也好、幻化师也好,他们之间会互相比赛的。在《大宝积经》[注6]里面讲的,有一个画师画夜叉,把他自己吓到了。他画得特别特别好,最后自己都不敢看,被吓到了。《入菩萨行论》[注7]的《智慧品》里面说,幻师对自己幻化的美女,也会生贪心。

  这里讲,虽然是幻化,本体上是没有的,但也可以得到,这是一种比喻。这个比喻很好,我们对万事万物的法,也要这么想,像幻化一样的,现而无自性。我们经常说如梦如幻......

  以前我们去五台山,在五台山住了一百天。我们先在东台顶搭帐篷,法王在那里讲了《七宝藏》等很多法。后来要接近离开的时候,我们住在南山清凉寺那边。我的寺院的一个伽登(音)喇嘛,他现在已经圆寂了,当时我跟他住在一个小帐篷里面。下大雨的时候,我们烧茶,火一直燃不起来。那个喇嘛有点懒,躲在帐篷里面,“没事、没事,一切都是如梦如幻......”我说:“如梦如幻的话,那你不用吃饭了。法王马上要上课了,你怎么如梦如幻?”我有点生气,他也不帮我。

  我们两个一起做饭嘛,做饭其实就是烧个茶,自己吃点东西。但是一下雨的时候,他就闭着眼睛,“没事、没事,如梦如幻......”他有点懒惰。(众笑)

  刚才讲的如梦如幻,是一个世间共称的比喻。

  执著骨锁相,迷乱故说二,

  如实虽无二,可得二者法。

  “执著骨锁相”,修不净观,在南传佛教当中也有,大乘佛教当中也有。

  “迷乱故说二”,修不净观的瑜伽士,在观明相的过程当中,整个世界都变成了骨锁。或者一看到他所贪爱的人的时候,那个人就变成了白骨,特别可怕,不会产生贪心了。这是他通过修行看到的现象,但是实际上,那个人并没有变成真正的骨锁、骨架,所以这是一种迷乱。

  《入中论》当中讲,“见彼三法亦无生,说是颠倒作意故”,充满骨架的心念,是颠倒作意,不是真实的,是迷乱的。

  “如实虽无二,可得二者法”,在迷乱显现面前,骨锁是存在的,执著骨锁的能取的心,也是存在的,在名言当中这两种者都是存在的,但实际上这两者都是不存在的。

  这是以骨锁,或者白骨观、不净观的比喻说明,万法虽然显现,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虽然实际上不存在,但名言当中还是存在的。胜义当中三者都没有,世俗当中三者都是有。

  就像梦一样,作梦的时候,梦境、梦者、梦的现象,这三者都是存在的;但是梦醒了以后,三者都是没有的。《醒梦辩论歌》、幻术的窍诀,都能让我们知道如梦如幻的道理。

  下面讲,通过上面的两个比喻知道,一切万法的有和无是一样的,跟幻术没有差别。

  迷乱法相法,如是有与无,

  有无无别故,有无如幻术。

  “迷乱法相法”,迷乱的这些法,和迷乱的这些法相。

  “如是有与无”,说有,也可以;说没有,也可以。因为说有的话,没有一个真实的本体,显现许而已;说没有的话,也并不是完全没有的,显现还是存在的。

  “有无无别故”,所以说有和说没有,没有什么差别。轮回与涅槃,没有少许的差别;有与无,也没有什么差别。

  “有无如幻术”,这样的有无,跟幻化的法,没有什么差别的。

  我们还是很希望,很多人能真正懂得现而无自性的道理。这样的话,在生活当中、修行当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口头上经常说“没事没事,如梦如幻”。但是有时候,就像跟我一起烧茶的时候,如梦如幻说得太多了,我不高兴一样的,真的要能用得上;如果用不上的话,也不行的。

  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困难的时候,用如梦如幻来对治,是很好的。世间当中,我们所见到的,其实跟做梦也没有差别。

  凡属对治法,如是无与有,

  无故无法相,亦说如幻术。

  “凡属对治法”,凡是能对治烦恼的六波罗蜜多,或者三十七道品,或者四念住等等。

  “如是无与有”,这些法、这些智慧,可以说有,因为依靠它能对治一切烦恼;也可以说没有,因为它的本体也是不存在的。

  “无故无法相”,因为它的本体没有,所以没有法相;没有法相的原因,本体也是没有的。

  “亦说如幻术”,跟幻术一模一样的。

  《诸法无行经》里面讲,“如人于梦中,得道度众生,无道无众生,佛法性亦然”,就像人在梦中得到一切道,也想度众生,但是在真正的本体当中,没有道、没有众生。佛法的本性,也是一样的。这个教证是很好的,梦中道场,或者梦中佛事,很多汉地的高僧大德经常这样讲。

  以前上师如意宝讲《醒梦辩论歌》的时候,在甘多拉经堂,当时我刚来不久。好像讲过两次,最开始的时候,我感受很深。当时油印的书,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法王讲,我们在生活当中,白天在心里面经常要想如梦如幻的、在口头上经常要说如梦如幻的。临睡还没有入梦的时候,也想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希望我在梦中能够认识梦。

  这在藏传佛教的密法里面,尤其在莲花生大士的中阴法门当中,是特别甚深的法。如梦如幻的道理,对修行是非常有帮助的,是很需要的。以前虚云老和尚,以及很多大德,在他们的教言当中,也经常讲这方面的窍诀。

  学《经庄严论》,我们要求法,求什么样的法呢?第一个,认识心的本性,求真如的法;第二个,我们要求如梦如幻的法。

  在生活当中、家庭当中、身体当中,发生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想“这是如梦如幻的”。

  有些人修如梦如幻多了,就不想念经了、就不想闻思了,“啊,如梦如幻,我今天不去听课吧,早上又下雨,我在被窝里面很舒服,不想出来。把闹钟关掉吧,再睡半个小时。”然后睡睡睡,待一会起来的时候,课都已经讲完了。(众笑)

  法师们的班里面,有没有这种情况?有些道友经常迟到,因为他们在修如梦如幻。不仅仅是如梦如幻,而且“是梦是幻”,已经入于“是梦是幻”当中。如梦如幻的课,不想听,他要在梦当中修行,这种人也不太好。(众笑)

  我自己有时候,好的梦呢,比如说我梦到上师,这样的时候,我就想“这是真实的,上师会给我好好加持”;如果做一个不好的梦,“这个没事,是如梦如幻的、空性的”。我有这种毛病,好像好的梦,就是真实的;不好的梦,就是如梦如幻,其实这个不太好,实际上这两者都是有利有害的。(众笑)

  今天就讲到这里吧,我们如梦如幻的课,暂时要如梦如幻地停一段时间。过一段时间,再如梦如幻地与大家共同学习。

  我在这里特别感谢很多发心人员,我们拥有这么好的机会,离不开很多发心人员的工作、技术。每一堂课,他们在背后都付出了很多。课前,他们要准备很长时间,提前做各种各样的准备。现在网络上听课的人比较多,有很多维护网页的发心人员,多年以来一直在默默无闻地付出。我们以如梦如幻的方式,来如梦如幻地感激他们。

  这些发心人员在不同的角落当中,给我们创造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条件,我谨代表所有的听众,特别感谢,他们多年以来默默无闻地奉献、默默无闻地发心、默默无闻地给我们提供很多的方便方法。

  有了这些方便方法、有了这些因缘,我们才有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现在这么多人,在同一个时间当中,共同发心、共同念诵,的确是很难得的。我是这样想的,《经庄严论》也好、《妙法莲华经》也好,在同一个时间当中,有这么多人一起学习的情况,在人类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次,很难吧。藏地有很多高僧大德传讲过《经庄严论》,汉地有很多高僧大德传讲过《妙法莲华经》,但是在同一个时间当中,这么多人共同发愿、共同回向,这样的情况,不是很多的。

  现在这样的因缘,以后能维持多长时间,很难说的。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无常的,所以我特别希望,听课的人要继续下去,不要由于小小的因缘而停止。

  以前听《经庄严论》的人,是比较少的。从我生病以后,增加了很多人。所以我觉得,自己生病还是很有价值的。如果我没有生病,好多人都没有来听课。自从我生病以后,人员突然就猛长了,为什么呢?这个原因,我现在也不知道。尽管以前我声嘶力竭地说:“听大乘佛法功德是很大很大的”,但是人员一直没有增加。开始猛长的时候,我想:他们可能是以好奇心来听两天课。后来看到,好像不是这样的,他们可能会继续听下去。

  《妙法莲华经》也是同样的,我昨天晚上很明确地说,只要我活在世间上,肯定完成这些经论。

  你们听众也要这样,一定要圆满发过的愿。每个人的情况不同、生活不同,有很多的事会发生,但是都要尽心尽力地去完成这些法。这样的话,你们能得到闻思全部大乘佛法的功德。这是我在前面提过很多次的,以后我还会提很多次。

  还有一个事情,明天你们是自由的,我开示时,只念《心经》的传承,再讲一些关于空性方面的简单教言。但是开示的方式有点不同,我用汉语说,并且用英语同步翻译。

  现在藏地也好,汉地也好,懂三种语言的人比较多,有些人懂四种语言、五种语言。但有些人说是“精通五种语言”,可能最多会说“你好”,真正接触的时候,并不精通。以前我们学院有些发心人员,“某个人精通三种语言、四种语言”,实际不是这样的,他只通达了简单的几个词。

  我希望以后,能通过日语、英语、阿拉伯语,还有非洲的一些语言,通过很多不同的语言来弘扬佛法。以前学过外语的人,应该利用外语,对佛教的名词边学习边运用,有缘的时候弘扬佛法。

  我十六岁的时候才开始上小学,学的汉语特别差、特别不成功,但是正因为学了这一点汉语,使我跟很多汉族朋友结上了缘。我现在的年龄,不知道还剩下多少时光,想学其他语言的话,有点困难。但自己一直在发愿,下一辈子以多种语言讲经说法。

  现在全世界有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环境,希望我们学院的法师们,以后能用英语、日语,用多种语言翻译、讲经说法。这次也是为了这个缘起,希望激发很多人的因缘。

  我出去的时候,感觉到,我们这里很多人的智慧,是世界上很多角落都需要的,只不过没有弘法的平台。比如说西方人很想求佛法,但是得不到;很多法师很想给别人分享佛法,但是找不到弟子。中间没有平台,就像企业和大学生之间,很多企业找不到人,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搭建中间的平台,需要因缘,大家要有长远心。虽然人生很短暂,但是如果有长远心的话,在短暂的人生当中,也许能做很多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今天讲到这里了。

上一篇:NO.43-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