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前行备忘

前行备忘录1课3总说要义

创建日期:2021-12-15

  前行备忘录1课3总说要义

  《前行备忘录》【第一课/第三节】总说要义

  【《金刚顶续》中云:“所有的心念归摄起来,怀着极为善妙的意乐而谛听,

  也就是说,我们把心中所有的一切法都聚集在一起,在听的过程当中要专一。这里的善妙指的是,在具有善念发心的基础当中而听闻导师之教言。

  【对于忘失者,金刚萨埵等三世如来不予以加持。”

  就是说,在听闻一切教法的时候,只是坐在这个场面之上,乃至在听的过程当中,听到又搁置一旁,所以并没有把他铭记于心中者,即便是金刚萨埵乃至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都呈现在你的面前,也无法加持到你。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在救度地狱众生的时候,当时善星比丘抱着释迦牟尼佛的足,祈请释迦牟尼佛,说自己现前无法忍受地狱的痛苦,能否让自己获得解脱。当时释迦牟尼佛曰:“我为你指一条解脱之道,当知解脱还是依赖于你自己。”也就是说,导师为你传讲一切佛法,导师为你做加持,这些只能称之为是一种加持的外缘,但是能否真正获得加持,还是取决于你个人。释迦牟尼佛曰:“自己是自己的主宰。”就是说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这就充分地说明了,我们以后在从事善法当中,先要在众多高僧大德面前得到众多教言,这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要知道以后所要从事的善法,应该怎么去做。但知道以后,能否成办解脱完全取决于自己,这时候,即便是你对一位导师有多么大的信心,把自己的身心完全依托于这位导师,但若自己不从事善法,认为导师能像扔石头般,把自己的神识扔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这么容易的事情。若要是这样的话,那后代弟子修学佛法,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不把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扔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呢?这就是说,修学佛法是不可缺少的。

  尤其是不能忘失。刚刚所说的这个忘失,就是讲解要提起正念。不管我们是听法的时候,还是修法的时候,提起正念是不可缺少的。我们把正念总分为两种,改造意念之正念和无造法性之正念。无造法性之正念,指在从事禅定的过程当中,只要对出世间禅定有所认识者,这时候的这种正念称之为无造法性之正念。改造意念之正念,就是我们当听闻佛法的时候,提起精神,专一听闻导师的教言;平常在实修的过程当中,时时不忘失自己的正念,就是说修学着自己的法,当烦恼一生起来的时候,能够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予以对治。比如像我们现前所修学的成熟口诀法,总分为意识转为道用和智慧转为道用,不管按照哪一种方式去调顺,总之时时都在正念当中。按照上师瑜伽导修的话来说,是用剖析,还是粗直视、细直视或者是安住调伏妄念,就要根据当时的这个状态,但是正念决不能忘失,一旦忘失了这个正念,昏沉和散乱时时会侵犯我们的内心。所以,有些居士说,自己平常在打坐的时候,一打坐就会昏沉,要不有时候一打坐就会掉举。当掉举的时候,在心散乱了很长的时间后,才能把这个心收回来。问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忘失正念的原因。一个真正的修行者,若忘失正念,他这个法永远修不起来。为了让我们的见解迅速增长,不能忘失正念,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在听闻佛法和修学佛法之时,都不能忘失正念。刚刚已经说过,忘失正念者,金刚萨埵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都示现在你的面前,也无法给你加持。这就说明,能否获得诸佛菩萨的加持,完全取决于正念,若要是能够提起正念的话,那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加持即在眼前;若忘失正念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虽然具备加持,但对于你来说,已经如同距离八万四千里般,很难获得加持。因此,我们在听闻佛法和实修的过程当中,都要铭记这一点。

  可能你们有时候会觉得,像各式各样的教理,在各个地方都在传讲,同样的一本书,讲解的方式是否一致?从教理本身的立场来说应该是一致的,但是侧重点会不同,主要是看这个地方是偏重于闻思,还是偏重于实修。若要是偏重于闻思者,他可能仅仅按照闻思的理趣去传讲;若要是偏重于实修,像亚青寺这些地方偏重于实修,即便是在闻思的时候,也要把实修的很多经验融汇到闻思当中传讲一遍,这就是由于偏重于实修而具有的一种风格。现前我们为什么在传讲的过程当中,有时候把一些修法都归纳到这上面,原因就在此上。

  【不管是在听闻正法、传讲正法、行持正法还是观修正法的时候,首先都要向内反观自心,观察自相续。

  因为我们知道,心善身语善,心恶身语恶,心乃诸法源,调心佛善说。心支配一切,所以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为妙。在大乘佛法当中,心若为善,即便是身语呈现出一种恶业,也称之为善法。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杀了一个强盗,单从表面上来看,他已经杀了生,但是由于他当时发心清净,所以积累了四十劫的福报。为什么时时都要告诫我们观待自己内心的原因,就在此上。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调伏自己的内心,是佛教的宗旨。那么,我们时时不能离开这个宗旨,时时在调伏内心的基础当中去成办一切善事。刚刚已经说过,无论是在听闻佛法的时候,还是在修学佛法的时候,时时观待于自己的内心。不管你在座上修习三摩地的时候,还是在座下从事各式各样的善法,都要时时观待于自己的内心为妙。因为我们现前所从事的一切善法,是为了成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并不在某一个据点之上,也并不是在一个时间和空间这样的范畴之中。那么在何处呢?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曰:“一心向善者,西方极乐世界即在眼前,若要是一贯做恶业的人,西方极乐世界离他有十万八千里。”这就是说,时时要调伏自己的内心,心一旦变成清净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不需要到何处去寻找,即在眼前。

  去年我们整理了一个既为画册,也是故事集的《普遍胜利》,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做甲琼老和尚,这位老和尚在临终的时候是多么自在,原因是什么?就是心已经趋向清净状态的一种标志,所以既能达到自在,又这么喜悦,即便在面临临终这一时刻,也没有丝毫之痛苦,原因就在此上。所以,我们现前正在修道之中,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刚刚已经说,首先要向内反观自己的内心,观察自相续。

  【只要是人,起心动念无外乎贪嗔痴——恶的分别念、无记的分别念和信心出离心菩提心——善的分别念三种,除此之外不会生起。

  只要是人,起心动念的时候,要不就是在善念之中,要不就是在恶念之中,要不就是在无记之念中,除了这三种念外无有他法。所以,我们平常在行持一切善法,乃至在从事自己什么事业的时候,都要时时反观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当时的发心是恶念、无记之念还是善念。若为恶念的话,必须得断绝,由于恶的力量太强的缘故,它会让我们堕入到三恶趣当中,所以必须得断绝。若为无记之念的话,就要改变成善念的发心,下面也会讲得非常细致。善念发心的区别,在讲暇满难得的时候,我们已经细致讲解了,所以此处我们不再细致传讲了。

  起心动念无外乎贪嗔痴恶的分别念、无记分别念和善的分别念。善的分别念指的是信心、出离心和菩提心三种。除此之外也无有他念好生起,所以要时时观待于自己的内心。我们的心若不是善念,可能就是无记之念和恶念,若为恶念的话,必须得断除。就如同我们平常所传讲般,当下要念诵一些金刚萨埵心咒作忏悔。若是无记之念的话,就要改变这种状态,树立善念。至于这三者的区别,下面会非常细致地解讲。

  【如果萌生不善的念头,就要自我谴责。

  如果生起一个不好念头的时候,就要自我谴责,要骂自己,问自己为什么要起这样的恶念呢?自己现前已经进入佛门,在众多高僧大德面前也听闻了众多的教言,为什么自己还要起这样的恶念呢?因此要谴责自己。

  【正像俗话所说“妄念立即铲除,灯器趁热擦拭,猪鼻用杵撞击”那样,一定要断除不善的心念,改变无记的心念,以善妙的心念来听法、讲法、修法。

  正像俗话所说的,有妄念的时候要立即铲除。为什么要立即铲除呢?比如说,今天自己起了一个嗔恨心,若要是当下消除的话,立即起一个忏悔心,只要念诵一遍金刚萨埵心咒即可消除。若这个嗔恨心等到第二天再做忏悔,由于己经过了夜的缘故,可能就得念诵一千遍或一万遍金刚萨埵咒心才能消除。在《大幻化网》之中(你们好像去年还是前年已经学过《大幻化网》),里面讲得非常细致,密宗为什么要从事会供这样的善法呢?就是为了谴除自己的一切障碍。比如说,犯了一个戒,若不能及时消除的话,过了很多个夜再做忏悔的话,可能就要靠做会供等来遣除这些障碍,光靠念诵几遍金刚萨埵是很难遣除得了的。从刚刚所传讲的这些道理中应该知道,平常凡是起一切恶念时,应该要立即铲除,起忏悔心,念诵金刚萨埵心咒。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解,不管是在听法的时候,还是修法期间,时时不能忘失正念,就是说当一个恶念生起来的时候,要立即铲除,念诵金刚萨埵咒乃至内心要发露忏悔。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大幻化网》中,对忏悔方面讲的非常细致,比如说,当起一个恶念的时候,若要是立即铲除,只要起个忏悔心就能消除掉;若要是过了夜的话,那就得念诵一千遍乃至一万遍的金刚萨埵心咒才能遣除;若要是过了十天、十五天就必须依靠会供来忏悔。过一、两天,可以在一位导们面前亲自忏悔,若要是过了更长的时间,就只能用会供来遣除自己的一切罪业。前面只是一个小小的恶念,但是由于不及时铲除的缘故,它漂泊的时间越长,那么它的对治力也就需要越来越强。因此我们以后时时不能忘失正念,当有恶念的时候,应该要立即铲除,念诵金刚萨埵心咒等。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天天都在传讲,作为密宗的弟子,像根本誓言和支分誓言,时时都会犯戒,所以为了弥补这样的过失,每天不间断地念诵21遍百字明和108遍金刚萨埵心咒,目的就是为了把当天的这些业障都得以遣除,不要让它过夜。第二天又开始如是念诵。因为我们现前虽然从事着密宗这样的善法,但是由于我们的见解还不够的缘故,所以行为当中,还是会犯很多很多誓言,所以为了弥补这样的过失,每天不能间断这些念诵啊。比如说,灯器要趁热擦,等到冷时油己经粘到上面很难擦干净,要是趁热的时候,就擦得非常干净,也非常快。就如同这个比喻,消尽烦恼必须要立即铲除,不要让它过夜。比如说今天早上造了个恶业,等到下午再忏悔,或者是过了夜再忏悔,或者是去年犯的罪过今年再做忏悔等,若要是这样的话,对治力就要更加增长了,就是要用更强大的对治力,才能消除这样的罪过。

  猪鼻用杵撞击,这个指的是什么?因为猪的脂肪非常厚,外表用什么打,它都没有什么感觉,若要是想让它往回走,就用木棍敲它的鼻子,它就会转过去。就是说,要撞击它最主要的部分。刚刚上面所讲解的这些比喻,就是在告诫我们,当起恶念的时候,应该要立即遣除,就要在最根本、最主要的地方下功夫。

  一定要断除不善的心念,改变无记之念。刚刚己经说过,若为恶念的话必须得断除,再来树立另一个善念;若无记之念的话就要改变,改变无记之心念,以善念之心念来听法、讲法、修法。

  【否则,如果只是改造外在的身和语,就成了装腔作势。

  就是表面当中做一个形象,但这个没有丝毫之利益。无垢光尊者在《精要明镜》当中曰:“自心与法不相融契,仅具道貌之形相,则无实义可谈。”就是说,光在表面上做一个修法的形象,但若不能调伏自己的内心,则没有丝毫之利益。

  当今我们所从事的一切善法,是为了成办解脱,解脱并不在于身和语之中,而在于心中。慧能大师在《六祖坛经》当中曰:“凡夫口诵,圣者心行。”像我们平常所从事的一切善法,不管口里念诵《金刚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听起来乃至在念诵过程当中头头是道,但若要是想成办解脱,则不在于口中,而是在于心行之中。因为何时习气烦恼消尽,才称为解脱。那么,口里念诵只是调伏心的一种方便,若要让心改变过来,最重要的就是心行。刚刚所讲解的就是这个。要不仅仅在外表当中做一个修法的形象,没有丝毫之利益。因此时时要告诫自己,在行持善法当中,调伏自己的内心作为根本。

  刚刚已经说过,我们从事善法的时间也并不短,至少也有几年的时间了,那么在这一段时间里,不管你做过多少功德,放过多少条生命,口里念诵过多少部《金刚经》、《阿弥陀经》、《地藏经》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乃至念诵过多少心咒,像高原地区本尊的一些心咒,莲花生大师心咒,观世音菩萨心咒等等各式各样的心咒,乃至身磕过多少个头,乃至用身的方式从事过多少善法,但要记住的是,若要是没有调伏自己的内心,只能说没有功德。

  历代高僧大德曰:“法不依正法而行持,法反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前两天也有一些居士来问我,说他们家乡的一位亡者,生前也是一位居士,死了之后为什么还会堕入到三恶趣之中呢?他们觉得很不解。其实这个也没有什么不解的地方,因为这两年我在汉地看病期间,对此方面有一些了解。当然,汉传佛教历史悠久,功德非常殊胜,但是由于中间出现过几次大曲折的缘故,所以导致成现前这样的现象。当时,我看到很多居士,虽然他们也信仰佛教,但是所从事的善法是属于民间传统信仰,还是其他的宗教信仰,还是纯粹佛教信仰,连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口中所说这些都是居士,那这个人的灵魂堕入到三恶趣当中,也就没有什么可稀奇了。

  说进入佛门者,可能不会堕入三恶趣,但先要知道的是,依止了一位导师,平常做了一、两件善事,这就叫做居士吗?光凭这一点,我想其他教派也能做得到。比如说,我们在有众多宗教场合之中都在说,一切宗教的要义大概是一致的,因为都在从事着善法。但有些宗教所做善法可能有些偏袒,像有些善事需要做,有些善事不能做,佛教更普遍一些,这一点我想大家都知道。但不管怎么说,各个宗教都会从事一些善法,那么光是从事一个善法,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吗?若要是这样的话,不要说是一种宗教,即便就是一个野兽,它也有生起慈悲心的时候,所以要知道这些道理。因此,若是真正从事善法者,堕入三恶趣是不可能的。但若不从事善妙正法者,堕入三恶趣,这都很正常。这都在告诫我们,在修法过程当中时时调伏自己的内心为妙。也就可以这样说,往昔我们所从事的一切善法,有没有功德不需要去问谁,反观自己的内心即知。自己的信心和慈悲心有没有增长?所谓的信心,以前你对某一个导师、两个导师有些信心,对某一些教派有些信心,但随着你修行的进展,你的信心是否越来越普遍?对法的理解乃至对法的信心,有没有更普遍?以前,你的信心是随着自己的情绪在飘动,情绪高涨的时候信心具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信心会堕落。但现前由于长时间修法的缘故,你的信心是否能自在,不需要再随着自己的情绪飘动。若要是如是增上的话,就说明你以上所从事的一切善法,都称之为正法。

  像有些条件允许的一些居士家庭,以前做过很多善事,说哪个寺院是他建的,哪个地方的僧众是他供的,我们从表面上来说,功德不可思议,但对你能够真实产生多大的功德,反观自己的内心就可知道。因为从事这些善法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调伏自己的内心吗?反观自己的内心,你的烦恼有没有减少?信心和慈悲心有没有增长?就像刚刚所说的,信心和慈悲心有没有越来越普遍?当时我在汉地的时候,有些居士说:“我对哪位导师非常有信心,所以就靠这个,决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偏袒的信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历代的高僧大德也没有教授过。所以,我们的信心和慈悲心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坚固,越来越没有间断性的时候,这就叫做增上。若有的话,那你的功德在增长,没说的。若没有,即便你从事过多少件善法,平常你自认为自己的修法有多么了不起,但对你本身来说没有丝毫之利益。无垢光尊者在《精要明镜》中曰:“口头空言之了知境界,故不得菩提胜果。”即便你口中说得有多么好,从事的善法有多么多,但由于当时没有完全获得实践的缘故,仍旧与凡夫同道。所以,即生成办解脱的希望,就不是很大了。

  【《因缘品》中云:“非以发髻非以棍。”

  在《因缘品》当中说:“非以发髻非以棍”,指的是什么?像一些外道的行为般,甚至现前与外道相似的一些人,在内道当中也具有。头上留着长长的头发,手里拿着像手杖一样的法器,说这就叫做修法。这在告诫我们,时时以调伏自己的内心为妙,表面之中的显现并不重要。头上留着长发,并不代表他就是瑜伽士,手里拿着一个手杖,也不代表他就是持戒者。所谓的瑜伽士,是具德和清净的一种含义。具德和清净不在于表面之上,而是在于内心之中。持戒也并不在于表面当中的现象,而在于内心调伏之上。这些都要记住,不管我们现前从事的是哪一种善法,比如像藏传佛教有五大门派,汉传佛教当今最兴盛的是净土宗和禅宗,不管你从事的是哪一个传承,哪一个教派,总的来说,时时以观待自己的内心为妙。因为若不这么去修学,可怕的无常,什么时候降临到我们身边也不知道,等到这一时候再去想好好修法,没有时间,来不及了。所以,现前就必须按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奉行。

  【经中说“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而并没有说“改造身语,是诸佛教”。

  经中说:“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调伏自己的内心是佛教的宗旨,而并没有说,改造身和语是佛教的宗旨。这里头就告诫我们,心是支配一切的根本,所以心善才是身语善,心若为恶,即便身和语从事的就是一种善法,也是一种恶。无垢光尊者的弟子智慧光尊者曰:“播下的种子有毒,上面长出的花即便有多么漂亮,它也是有毒的;播下的种子是药,上面即便是没有开出花,长出来的部分也是药,完全取决于它的根。”也就是说,所谓的善恶并不在于外面,而是在于内心之中。何时自心清净的时候,所成办的一切都称之为善法。以后,要铭记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不然很容易会成为无垢光尊者在《精要明镜》中所传讲般,“自心与法不相融契,仅具道貌之形相,则无实义可谈。”表面上的修法形象,对我们没有丝毫之利益。当今很多人都在说,自己参加过多少个法会,从事过多少件善法,现前念诵了多少心咒,多少部经文,但当时反观自己的内心,还是与庸俗同道的话,那只能说没有丝毫之利益。那这一点是谁说的呢?历代高僧大德所说:“法不依正法而行持,法反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

  以前阿底峡尊者进藏的时候,他的侍者洛钦仁青荣波,就在尊者身边侍候着尊者。有一天早上,洛钦仁青荣波去见尊者时,见到尊者非常伤心,感到非常不解。尊者说,他今早在光明境界当中观察到,在印度他的一个修无上瑜伽部(这个法非常高,密宗最高的法)的弟子,在今早的禅定之中已经堕入小乘之中。当时洛钦仁青荣波非常想不通,一个修无上瑜伽部的弟子,他的见解怎么会堕入到小乘之中呢?当时尊者说,这还是很幸运的事情,若要是再修得不好的话,还会形成堕入三恶趣之因。就是说修无上瑜伽部,还是会堕入三恶趣。这就是我们刚刚所说的,法不以正法而行持,法反而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表面上做个修法的形象,若不按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调伏内心,没有丝毫之利益。即便你从事过多少件善法,都没有丝毫之利益。仅仅改造身口,表面身体的形态,乃至口中的一些言语,当然也非常好,但是光凭这一点想成办解脱,是不可得的。佛教的宗旨,并不是在改造身和语之中,而是调伏自己的内心。

  【诚如经中言:“心清净令身清净,身清净非令心净。”

  心若清净的话,它会让身和语清净。身和语清净,非令心清净。这就是我们刚刚所说的,光在表面上做一个修法的形象,并不代表你心清净;若要是心已经获得了清净,即便是表面做出来的是一种恶事,也是一种功德。就像我们刚才举的例子,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当商主的时候,有一次和五百个罗汉出海去寻找珠宝,回来的时候,有个强盗称为短枪黑人,想把船上的人都杀掉,然后抢他们的珠宝。当时因为释尊有神通,知道这个强盗的恶心,所以为了拯救五百个罗汉(五百罗汉今生对众生的事业非常大),以及拯救这个强盗的灵魂(杀罗汉是无间地狱的果报),因此提前把这个强盗给杀了。表面的外在行为上看,释尊杀了一个人,但是由于发心很正确的缘故,却积累了四十劫的福报。这就是我们刚刚所说的,心善身语善。即便身和语从事的就是一个恶行,也是善法;若心是恶,即便身语行持着一个善,则也会是恶。

  以前有一个罗汉到外面去化缘,到了一家,那天可能是印度的一个节日,家里只有他们家的儿媳妇一人在为全家人准备过节的饭菜。当这个儿媳妇看到罗汉时,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心并做了很多供养,并为此非常高兴,心里想等家里人回来后,把供养罗汉的事告诉他们,他们肯定也会非常非常高兴。但是没想到,当家人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他们时,他们却生起了极大的嗔恨心,而且开始诅咒这个罗汉。有的说,这些不愿意去从事劳动的人,他口里吃的全是铁铊;要不就变成很饿的一些动物等。我们要知道的是,刚才这个儿媳妇供养的物品是全家人的物品,但是由于(其他家人)供养之后发心不正的缘故,最终受恶报而堕入到饿鬼道当中。这就是说,若要是心恶的话,即便是从事一个善法(供养罗汉本身是一个很大的善法),但是由于他们发恶心的缘故,最终都堕落到三恶趣之中。所以,我们以后在行持一切善法当中,一定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

  记得以前我到外面一个地方,看到过一个千佛殿,里面的佛像都是由一些很精致的塑料做成的,非常庄严,非常好看。但是我看到下面留有很多人的名字,甚至当时有的居士说,这里面有多少佛像是他们家供养的。当时在众多人面前,当然我不能说一些不好听的话,就说非常好,随喜他们的功德,但是后面我在讲解法的时候,就开始讲解这个道理,“心善身语善,心恶身语恶”。当时你在供养这些佛像的时候,是带着什么样的发心去做的呢?若要是仅仅为了让后代人知道这个佛像是你供养的,甚至现前很多人也在从事各式各样的善法。藏地也有这样的一些俗话:“在骑马者面前站着说,在步行者面前蹲着说。”凡是在所有人的面前,都在说“这件事情是我做的”,即便你现前从事的是善法,就是修学三摩地,直断与顿超,见到谁都在说“我在修这个法”,当你的禅定还没有圆满之前,你的禅定就会消尽。刚刚已经说过,心善身语善,心恶身语恶。这种发心称之为恶念发心。恶念发心、善念发心和无记发心,下面会细致讲解。

  那恶念发心导致的是什么呢?是三恶趣,即便表面从事的是一种善行,也没有丝毫之利益。塑佛像的功德不可思议,但是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上面目的是为了什么呢?不就是想让众多人知道这个佛像是你供养的吗?若要是仅仅为了这些名和利,则称之为恶念发心。恶念趋向于恶趣,绝不会趋向于善趣。以后我们在从事善法的时候,都要铭记这一点。当然,你刚刚进入佛门,对佛法也不是很有信心,从事这些善法只是想让后一代人知道一些,若要是只以此为目的,那现前已经圆满你的这个愿望了。但你若是一个信仰佛教的人,从事的一切善法都是为了解脱的话,那没有丝毫之利益,这个和解脱没有丝毫关系。这些道理都要懂一些。当然,长时间在高原地区听闻各式各样教言的弟子们,应该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刚从汉地上来,没有在众多导师面前听过教言的人,可能还不知道这些,所以要记住这个。这就是刚刚所说的,仅仅依靠改造,表面上的修法形象,对我们今生成办解脱没有丝毫之利益。

  来源:微信公号囊加花海

上一篇:前行备忘录1课2总说要义

下一篇:前行备忘录1课4总说要义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