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经庄严

NO.79-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4

创建日期:2024-11-21

  NO.79-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4

  附:《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胜乘甘露喜宴》麦彭Rinpoche著Khenpo Sodargye 译

  坚稳悲布施,布施令安乐,

  享用三界乐,不及彼一分。

  坚稳菩萨具有慈悯他众的舍施,不求异熟果报,唯一为了利他而施授,不为实质束缚,施舍或授予对方,如此是圆满利他布施之事所生的安乐,享受三界的快乐所生的安乐比不上菩萨心相续施舍生起之安乐的百千分之一等。

  利生以悲悯,不舍苦轮回,

  悲尊为利他,何不甘受苦?

  如此一来,菩萨为利他表面显得痛苦,但他的心相续不仅无有痛苦,而由舍施身体受用等生起的欢喜,世间的任何安乐也不能诠表,为此应当了知,菩萨甘愿承受轮回的痛苦,又怎会有痛苦呢?一切情况下都无有痛苦。为利众生而以悲悯尚且不舍弃痛苦自性的轮回,大悲尊者为了利益其他众生,又怎会不甘愿承受或承担他们的痛苦呢?会甘受他众的所有痛苦。

  悲尊悲布施,受用彼生慈,

  摄受生彼力,成乐恒增长。

  慈悲的尊者菩萨“悲心”、“布施”、“受用”,下文中的“增长”是它们的边际修饰,因此这三者每一个后面都加“增长”,由仁慈作布施中使悲心增长、布施增长、受用增长——三种因增长:1、由悲悯心布施,生生世世悲心越来越向上增长。2、以悲心驱使,生生世世不间断布施越来越增长。3、由布施力生生世世受用越来越增长。从中三种乐果增长:1、由想遣除众生之苦的悲心意乐中生起欲求将众生安置于快乐的慈心而作布施时,菩萨由慈悲心意乐所生的快乐增长,比如,母亲给儿子财物时,以慈爱驱使那位母亲会心生欢喜。2、随后以布施摄受众生所生起的快乐增长,见到以布施饶益了众生,菩萨心相续更增长快乐,以布施的威力所形成的安乐是由布施所感。3、菩萨无有贫困具足受用,就具有利益有情的威力,以其威力形成的安乐增长,如果无有受用,那么即使想布施也无法满足对方的所求,因为有受用才能满足他众的愿望,见此而增长殊胜欢喜。如此菩萨利益他众有多少,就有同样多的喜乐,因此甘愿遣除他众的痛苦,自己才会安乐,所以布施身体、受用也不痛苦,而感到安乐。

  以悲广行增,以施成熟乐,

  一切普引领,如教懦弱者。

  菩萨发放布施之理:犹如一位大亲友教导一个懈怠的人说“你不要这样懈怠”一样,菩萨以悲心作布施时,以这种悲心能广行种种布施,它的异熟果受用也如此增长。以布施成熟众生,受者也有心满意足的安乐,施者也以圆满布施而安乐,所以自他二者均安乐。引导其他众生行持福慧资粮,逐渐将他们引领或带到无上菩提果位,对布施众生就如同劝勉教诫串习力薄弱者一样。

  悲苦成痛苦,苦者未得乐,

  悲尊何能乐?他乐自方乐。

  有嫉妒心的众生如果见到他人安乐就会不悦,如果见到别人痛苦就会欢喜。而菩萨与之相反,由于具有悲心,自己会因他众痛苦而痛苦,在没有遣除痛苦者的痛苦使之得到安乐前自己如何能安乐呢?就像遭受严重疾病折磨的心爱儿子的母亲一样。所以,慈悲尊者自己令其他众生得到安乐,他众得安乐,自己才会安乐,如同母亲为子求医授药,儿子病愈安康,母亲才会心安。这也就如无垢称菩萨所说“乃至一切众生有病期间,我的病也不会治愈。”

  悲尊教自施,不求自安乐,

  受用令他乐,不异自非乐。

  彼乐乐己施,及果施众生,

  汝于我有作,果皆予彼等。

  上文中所说“无贪”的广解:菩萨们恒时对自己所作的某某布施教诲“如此这般而行”,就像慈悲的上师教诫弟子一样。如何教诫的呢?“如此之物不要求自我安乐,要以自己受用令他众安乐”。

  对此,虽然《注释》中宣说了如商主般的慈悲心教授弟子般的布施的道理,但相同意义,为了易懂这般解释也可以。假设以受用令他安乐,但求独自获得其果而布施,那并不是菩萨的风范,因为菩萨们不承许自利与他利是分开的异体,而是以他苦即自苦、他乐即自乐而布施受用,也愿“其果成熟于众生得安乐”而施舍他众。假设没有成熟他众,那自己与众生无别,所以也不求我自己获得乐果。那些众生安乐,自己才安乐,因此我是断除了如毒般的爱执自己而爱执他众的菩萨的随行者,我作布施,有布施的果也愿布施给一切众生。为此,假设布施你有让我获得受用等的作用,那么愿将果报均转移给其他那些众生,那才是有利于我。悲心教授布施的道理,布施连同果报均舍施他众。

上一篇:NO.79-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