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83-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4
[注3]《米拉日巴尊者传》,张澄基译,度化有缘众生:
这时琵达已经弄到了些羊毛,织成了一卷毛尼,她带着毛尼跑到护马白崖窟去找我,可是我已经离开了,她就四处打听我的下落。有人告诉她说:‘在上方贡通有一个瑜珈行者长得像个麻草虫一样,从巴库过了那托向南方走了。’她一听知道是我,就跟踪到南方来找。
走到布林,恰巧遇见大译师巴日正在大开法会。巴日译师的法座上,铺放着的垫子有几层高,堂皇的胜幢大伞,高高的悬在头顶上,五色绸缎的飘带,向四方飘荡。小喇嘛徒弟们吹着法螺,喝酒饮茶,忙做一团,到会的人们非常拥挤,真是一场热闹的盛会。琵达看见这种盛况,心中就想到:‘别人学佛,有这样的场面和享受。我的哥哥学的那个佛真特别!除了自找苦吃之外,毫无好处,还要受人们的耻笑,亲戚们也跟着丢脸。这一次遇见哥哥,一定要与他好好的商量一下,想法子来给这位巴日大喇嘛做徒弟才是好。’
琵达向会上的人打听我的下落,有人告诉她说我在寄普,于是琵达经过布林来到寄普,找到了我。一见面就对我说:‘哥哥啊!你所修的这个法是一个教人口无吃、身无穿的法,实在可耻,使得我实在无颜见人。别的不说,你的下身都没有一点东西遮住,多难看啊!现在请你拿这毛布做一个围裙吧!唉,你看看别的学佛的人!看看巴日大译师那位老人家,下面坐的是几层厚的垫子;上面张的是大宝伞盖;身上穿的是绫罗绸缎,又喝茶,又饮酒;他的学徒弟子口吹法螺。集会的大众围绕着他,献上的供养不计其数。这样才对大众和亲戚朋友都有利益,大家自能心满意足。所以,我看他是修法人当中最好的修法者。你看看有没有办法在他手下做个学徒,就是做一个最小的喇嘛,也可以过得舒舒服服的。否则,哥哥啊!你这个法和我这个命啊!我们兄妹二人怕活不长了!’说着就放声大哭起来。
我对琵达说道:‘你不要这样说,你们以我赤身裸体为可羞,我以为这是人人本有的身体,露出来没有什么可耻。父母生下我来时就是这样,那又有什么可耻?那些明知罪业不可造作的人却偏偏不顾羞耻地去造作罪业,令父母忧心,偷盗上师三宝的财产;又为了要满足自己的私欲,想尽方法欺骗众生,害自己,害别人。这种人,是为神人所不齿的。这种人的行为,才叫可耻,他们不仅是今生可耻,将来也可耻。再者,如果你说父母所生的身体是可耻的话,那么父母初生你的时候,你的胸部并没有两个大乳房,为什么你对于这个乳房现在也感到羞耻呢?你以为我没有吃的,没有穿的,那样勤苦修行,是因为我找不到吃的,找不到穿的缘故,那就错了。我所以那样苦修的缘故,一来是因为我害怕三恶道的痛苦;二来是因为我看轮回就象投活人入火坑一样的可怕。俗世的散乱纷杂,世人的争名夺利,一切世间八法,对于我就象病人呕吐出来的臭食一样令我恶心,我一见这些,就象看见被杀死的亲生父母的血肉一样,心中说不出的难过。三来是因为玛尔巴上师对我的训示:是舍弃世间八法和散乱,不顾衣食与别人的议论,要住在无人的深山中,弃绝一切今生的希望和念头,专心精进修行。所以我之想要勤苦修行,也是为了遵守上师教训的缘故。我遵守上师的训示而修行,不但对己有益,而且对一切众生都有究竟的利益。人生在世,随时可死,与其为世间八法缠扰烦恼,不如寻求究竟的解脱。至于你说叫我去做巴日喇嘛的学徒,这话实在可笑!如果我想要在世间出头,至少也不会比巴日喇嘛差。我因为要即生成佛,所以才修苦行。琵达妹妹!你也应该舍弃世间八法,好好的学佛,跟随你的哥哥到雪山中去修行,将来对自他一切的利益,会同太阳的光辉一样灿然照遍大地的,你且听我唱一支歌吧!
三世佛陀众生依,不为八法所染污;
恒常加持弟子者,玛尔巴译师前顶礼
琵达我妹恋世法,且听阿兄为汝歌:
宝伞盖上有金顶,五色绫罗饰奇殊;
伞面孔雀绣庄严,檀木为柄光炎炎;
阿兄于此若有意,得之有如反掌易。
舍弃世间八法故,我视此物如敝屣;
遗忘世间八法故,快乐阳光照大地;
琵达我妹不须怯,亟应断舍彼八法;
随我前往那其贡,勤修苦行雪山中。
白色海螺声远振,吹螺善巧自可信;
海螺尾飘五色带,螺音召开此法会;
阿兄于此若有意,得之有如反掌易,
舍弃世间八法故,我视此等如敝屣。
遗忘世间八法故,快乐阳光照大地;
琵达我妹不须怯,应舍亟断彼八法;
随我前往那其贡,勤修苦行雪山中。
村里山头有寺庙,小僧唱赞声音妙;
细心斟上茶一钟,侍众献尽殷勤貌;
阿兄于此若有意,得之有如反掌易;
舍弃世间八法故,我视此等如敝屣。
遗忘世间八法故,阳光快乐照大地;
琵达我妹不须怯,亟应断舍彼八法;
随我前往那其贡,勤修苦行雪山中。
巫咒卜卦与算命,惑众巧言常动听;
贪心大众群赴召,欺骗愚民歌小调;
阿兄于此若有意,行之有如反掌易;
舍弃世间八法故,我视此等如敝屣。
遗忘世间八法故,阳光快乐照大地;
琵达我妹不须怯,亟应断舍彼八法;
随我前往那其贡,勤修苦行雪山中。
高楼大厦仑奂居,肥田沃土营稼穑;
悭心深重财宝聚,仆从眷属竞趋奉;
阿兄于此若有意,得之有若反掌易;
舍弃世间八法故,我视此等如敝屣。
遗忘世间八法故,阳光快乐照大地;
琵达我妹不须怯,亟应断舍彼八法;
随我前往那其贡,勤修苦行雪山中。
轻骑骏马昂头嘶,银鞍宝蹬饰金辔;
怨亲是非纠葛里,从人眷属竞围绕;
阿兄于此若有意,得之有如反掌易;
舍弃世间八法故,我视此等如敝屣。
遗忘世间八法故,阳光快乐照大地;
琵达我妹舍八法,随兄雪山修净行;
若不舍弃彼八法,不往雪山习禅定;
亲怨是非常扰心,恋此生乐难修行。
何时命尽不可知,谁教尔曹修法迟;
心不散乱常精进,依上师教益我思;
恪遵口诀修观利,大乐解脱有证时;
是故应往那其贡,琵达妹兮舍八法。
雪山崖洞是吾家,崖深无人静不哗;
造业作恶徒害己,沉溺轮回悔无已;
三恶道苦莫更深,千万须怀畏惧心;
断除八法免世恋,随兄修行绝挂牵。
琵达听完了我的歌马上便说道:‘你所说的世间八法就是人间的幸福啊!我们兄妹用不着舍弃它们吧!你明知道自己不能够做到像巴日大喇嘛一样,为了遮羞,故意说了许多像是真有道理的话。你让我嘴里没有吃的,身上没有穿的,跑到那其贡雪峰去受冻捱饿,我不干!从今以后,我到哪里去自己也不晓得。哥哥啊!请你不要像被狗赶慌了到处乱跑的野鹿一样。住定在这里好不好?你也可以修行,我也容易找你,这里的人好象对你都还相信似的,所以顶好常住在这。不然请你小住几天,先把这一卷毛布作个围腰,把下身遮住。我去一下,几天就会再回来。’于是我答应了琵达在此再住几天,她就到布林村去讨饭去了。
[注4]《米拉日巴尊者传》,张澄基译,返乡悟无常:
我就把最初依红教喇嘛得大圆满法,后来遇见玛尔巴上师等情形详详细细的告诉了他。他听了之后说:‘真是稀有难得啊!如此说来,你可以学玛尔巴上师的榜样,自己弄一所房子,把你的未婚妻结赛娶过来作太太,承继上师的宗风不是很好吗?’
我说:‘玛尔巴上师为了利益众生的原故,才娶太太,我没有这样的力量。俗话说:‘狮子跳跃的地方,兔子不自量力跟着去跳的话,一定会摔死的。’何况,我对轮回世间,又是极端的厌恶呢!在世上,除了上师的口诀和修行之外,其他的一切我都不要。我到崖洞里去修行,就是对上师的最好供养;就是承继上师的宗风;也就是令上师欢喜的最好方法。利益众生,弘扬佛法,也只有修行才能办到;超度父母也只有修行才能办到;自利也必须有赖于修行。舍修行之外,别的事我一概不知,也不愿管,更不感兴趣。’
这一次我回到家乡,看见家园破毁,亲人亡散,使我深深地觉悟到人生空幻无常。人们拼命赚钱,千辛万苦成家置业的结果,亦只不过是一个幻梦;使我更生出了无比的出离之心。
‘房屋就象火宅一样,许多没有受到人生痛苦的人,和那些忘掉人生终要一死以及死后轮回恶趣之苦的人,才会要寻求世间的快乐。但是看透了人生的我,将不顾贫穷饥饿和他人的讥笑,决心是要尽我的寿命,为自己众生的一切利益去修行的。’我流着泪向他唱了一支歌:
敬礼胜士玛尔巴足,加持穷子生厌离;
贪恋执着世间众,可悲可叹亦可悯。
每念众生我心悲,作兮为兮徒苦恼;
流兮转兮堕轮回。业力所转可怜众,
欲超度之惟勤修;圣不动自性金刚持,
加持穷子得山居。幻化无常世间域,
过客空留野遗冢;昔日可爱草原上,
牛羊野马逐鹿处;而今唯闻鬼啾啾。
此即无常幻化证,我今依此而修行。
昔日四柱八梁家,而今一如破狮爪;
房柱屋梁与四壁,而今一似死驴耳;
此即无常幻化证,行者依此而修行。
昔日俄马三角田,而今野草四处生;
昔日亲友与乡里,今已大部成仇人;
此即无常幻化证,我今依此而修行。
我父米勒喜惹蒋,而今生死两隔绝;
我母抑察葛锦母,而今唯留枯骨具;
此即无常幻化证,我今依此而修行。
贡确纳崩我塾师,而今亦已离人世;
《大宝积经》藏妙法,而今鸟雀栖巢处;
此即无常幻化证,我今依此而修行。
阿库勇加我伯父,而今已成死仇敌;
琵达贡加我爱妹,而今流落在何方?
此即无常幻化证,我今依此而修行。
圣不动自性大悲者,加持令我得山居。
我唱完了之后,他很感慨地说:‘你的话真是不错啊!’他和他的太太听了我的歌之后,都感动得流下泪来。
家园的颓败,母亡妹离的事实,给予我刻骨铭心的教训,深深体验到无常的真谛。我禁不住嘴里屡次发出‘到深山修行去’的呼声来。我内心的深处,也再三的下了最大的决心,决计抛弃世间的一切享受,尽我的形寿,终生去修行。”
[注5]《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大正藏 No. 0352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卷第一:
佛告迦叶波。有四种法。集菩萨一切善根。迦叶白言。四法云何。一者乐住林间寂静宴默。二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摄诸众生。三者乐求妙法弃舍身命。四者闻义不足集诸善根勤行精进。迦叶。如是四法。能集菩萨一切善根。我今于此。重说颂曰。
乐住闲寂处 宴默离喧烦
四摄御众生 令登于觉路
勤求于妙法 弃舍于身命
精进集善根 闻法心无足
佛说此四行 出生无边善
***************************************************************************
附:《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胜乘甘露喜宴》麦彭Rinpoche著Khenpo Sodargye 译
辛五、有惭有愧之功德:
有惭诸佛子,不生此诸过,
智者常真实,受生人天界。
有惭有愧的诸位佛子,根本不会产生刚刚所说的这所有过患,智者恒常真正受生到天趣、人间,是异熟果。
具慧以有惭,速圆正觉资,
佛子不厌倦,成熟众有情。
具慧者以有惭有愧能迅速圆满无上正等正觉的资粮,是增上果。有惭有愧的菩萨不厌其烦成熟众生,是士用果。
彼恒离违品,不离对治法,
有惭之佛子,得彼等功德。
他恒常远离违品无惭无愧,是离系果。不离对治法有惭有愧,是等流果。如此有惭有愧的佛子将获得这些功德。
辛六、赞叹有惭有愧:
凡愚著妙衣,离愧有罪垢,
佛子知惭衣,无遮离罪垢。
佛子具惭愧,如空法不染,
佛子内集聚,知惭妙庄严。
异生凡愚沐浴身体,穿上质量上等、色形精美的漂亮衣裳,但心却离开了有惭有愧,因此是有贪等罪业垢染的自性,以衣服无法掩盖。佛子具有知惭有愧的衣装,即便外面没有衣服等遮蔽,自然离开了罪过的垢染。以此说明安住于内在入定瑜伽时以有惭有愧作为生烦恼的对治。佛子们有惭有愧,如同虚空不被云雾所染一样,到城中等时以有惭有愧的自性不被世间八法所染。在自己同见行的道友佛子中集聚,也以知惭有愧的饰品庄严,那是随应行为极其美妙的庄严,珍宝等任何饰品也不可相比。
菩萨以惭愧,如母慈所化,
惭愧于轮回,能防一切罪。
菩萨以有惭有愧如母般慈爱所化,令众生成熟,如母爱子般慈爱一切众生的他们不救护众生、舍弃利他是惭愧之处。有惭有愧就好比马队、象队、车队、步兵四大军队保护国政与领域一样,菩萨在此轮回利益众生时也是能完全防护贪等一切罪过的敌军,因为以有惭有愧能做到不造烦恼的罪业。
辛七、有惭有愧之验相:
能受于一切,亦不受一切,
不行行一切,愧者愧成相。
有惭有愧的验相有四种:从意乐方面,能接受布施、持戒等所有任何功德品,不接受无惭无愧、贪嗔等一切烦恼及所有过失品。从加行来讲,不造一切罪过,行持一切功德,显现出来的这四种相就是有惭有愧行人相续知惭有愧所形成的验相。
辛八、殊胜有惭有愧:
自心修惭愧,信解法思维,
自在无分别,合一堪首位。
自心修行知惭有愧,不是想到假设别人知道这种过失那多惭愧。他人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自己本身自然修行有愧于造罪,那称为殊胜,这是《注释》中宣说的。应当了悟有愧也以五法为殊胜:信解宣说有惭有愧的大乘法;上述的九种思维;拥有等持的自在;从八地起无勤任运、不分别自他惭愧法三轮;清净地菩萨的所为融合一义是堪为首位或最胜。
庚二(坚稳)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辛一、略说:
菩萨之坚稳,较彼其余众,
以法相分类,不变而超胜。
菩萨的心力坚稳,与菩萨以外其余一切世间人与声闻、缘觉相比,以法相、分类及不变而超胜。
辛二(广说)分三:一、坚稳之法相;二、坚稳之分类;三、不变。
壬一、坚稳之法相:
精进定与慧,许为勇耐稳,
菩萨以此三,无惧尽趋入。
按精进、禅定与智慧的次第,分别承许是心不怯懦的勇气、不动摇别处的耐受及真实了知意义而从中不变异的坚稳,原因是,菩萨以这三种法无所畏惧完全趋入修道。
怯懦动摇痴,诸事生畏惧,
故知三本性,是为坚稳名。
如何生畏惧呢?无有精进者认为我不能修行菩萨行,生起怯懦的畏惧;无有禅定者心不能一缘安住,所以生起分别念动摇的畏惧;无有智慧者不知菩萨行到底是怎样而以愚痴对于一切事无所适从,生起畏惧。以怯懦等这三者,认为菩萨的所修摄集诸多自在功德,因此无法修行,从而生起畏惧。为此,应当了知这三种畏惧的对治——精进、等持与智慧自性或自成的三种本性,不被违品所夺,才具有坚稳的名称。不需要分别抉择与勤奋而任运自成精进、禅定、智慧本有或常有、无有怯懦等三种最为坚固就是坚稳的法相。初学者心的本性具有不怯懦也就能趋入所为,应当了知观待这一点安立的角度取名为本性精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