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经庄严

NO.87-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4

创建日期:2024-12-20

  NO.87-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4

  [注5]1、《妙法莲华经讲解》58-63:

  前一段时间我也说了,找到了一块自然的石头。哇……!自然的哦,这是一些人给我的。

  希望我们通过智慧、通过方便方法、通过大悲心,融入世间的各个地方。

  今天是一个好日子,祈祷护法神、祈祷三世诸佛菩萨,我们弘法利生的因缘,不仅仅是在一个小范围当中,而应该是蓝天所涉及的地方、地球所涉及的地方、日月所涉及的地方,凡是有生命的众生,都带来直接和间接的利益。这是我们的发愿......大家念一遍《自在祈祷文》。

  2、《妙法莲华经讲解》60-63:

  今天我这里给大家看一个东西,这是最近得到的。自然的,整体是如意宝,上面有月亮和太阳、日月。如意宝看过没有?其实如意宝就是石头(众笑)。

  [注6]《大方等大集经》,大正藏 No. 0397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卷第二十五/宝髻菩萨品第十一之一:

  善男子。云何菩萨修四正勤行。菩萨摩诃萨常乐修集一切善法。未生恶法为不生故勤行精进。已生恶法为远离故勤行精进。未生善法为令生故勤行精进。已生善法为住不失故勤行精进。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无量世修集善行。是故性善。不以方便令恶不生。若有菩萨修四正勤心得自在。四正勤者。菩萨尔时心及心数与大慈悲和合共行。故名正勤。菩萨尔时次第修集四如意足。一者欲。二者心。三者进。四者慧。专念至心念于菩提。是名为欲。修大悲故觉心轻便。是名为心。远离恶法是名精进。得方便故名之为慧。

  [注7]《善知识奔公甲略传》,来源:微信公号不离您的法身:

  昔日大盗奔公甲的故事

  据说,西藏地区有一段时间,母亲们如果遇到孩子啼哭不止,怎么哄也没辄时,往往使出一个绝招,包准孩子立刻安静。哪一招呢?就是大喊一声:“奔公甲来了!”

  相传有个喜欢恶作剧的人,有天和一位老婆婆开玩笑,出其不意地在她背后叫声:“奔公甲来了!”那人惊讶老婆婆居然没逃走,以为老婆婆定力够高,没想到向前一看,老婆婆竟被吓死了!

  奔公甲就是这么一个人见人怕的大坏蛋。

  黑圈与白圈

  奔公甲做强盗时,一人能抵四十人;当他亲近佛法之后,那种勇猛心也是相当惊人。奔公甲听见善知识告诉他如何转化烦恼后,就整天关在房内,心中就只想着:“我要和烦恼斗。”如果起了好念头,奔公甲就手舞足蹈;要是起了坏念头,就搥打身体,并用许多恶毒言词呵斥自己。那时候,他为了更清楚地看见自己的起心动念,就在墙上做记号,若是善念,画一个白圈;若起恶念,画个黑圈,几个月下来,他只做这么一件事。有一天,一位大善知识去看奔公甲,问他最近做些什么?奔公甲就将自己用功的情形如实报告,善知识听了,直称道:“对!对!”并对着布满黑圈与白圈的墙壁磕头。

  对于以前引他入山崖的那些村民,奔公甲不仅不记恨,反而礼为善知识。

  ***************************************************************************

  附:《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胜乘甘露喜宴》麦彭Rinpoche著Khenpo Sodargye 译

  己二(修行或道之本体)分二:一、广说三十七道品;二、略说止观。

  庚一(广说三十七道品)分七:一、四念住;二、四正断;三、四神足;四、五根;五、五力;六、七觉支;七、八圣道。

  辛一、四念住:

  具慧修念住,是以十四相,

  无等故胜余,所依对治入,

  所缘与作意,获得观修胜。

  具慧菩萨修行身、受、心、法四念住,以十四种行相,不同于声闻、缘觉的修行。为此,菩萨的修念住超胜他以外其余声闻、缘觉。何为十四相?所依胜、对治胜、趋入胜、所缘胜、作意胜、获得观修胜、随应胜、随行胜、遍知胜、投生胜、量或广大胜、殊妙胜、修行、得果或真实成就胜,以如是十四相超胜。

  若问:它们的意义是什么?

  1、所依胜:声闻修念住,是闻思修声闻三藏。菩萨们修念住是闻思修大乘法藏,为此以所依相超胜。

  2、对治胜:声闻观修身不净、受痛苦、心无常、诸法无人我四种,修行清净等四种颠倒的对治。菩萨证悟身等四法均无法我,因此是修行远离净不净、乐不乐等一切相的真如,如《辨中边论》中所说,如是了知身等四者的自性为空性,次第趋入苦、集、灭、道四谛。

  3、趋入胜:声闻们为自己趋入四谛而观修四念住,菩萨为自他趋入而观修,因此超胜。

  4、所缘胜:声闻们主要缘于自相续的身体等而修,菩萨缘于自己与一切众生的身体等而修,为此超胜。

  5、作意胜:声闻作意身不净等对治相,菩萨不缘断、治相而作意,为此超胜。

  6、获得胜:声闻为了远离身不净、受痛苦等而观修,获得的果也仅是中断蕴,菩萨并不为了离开它与不离二者,由于身体无自性而不缘离不离二者来观修,得果时也是不离普皆清净佛陀的三身,离开不清净业惑身体等,因此以获得超胜。

  随应及随行,遍知与受生,

  广大殊妙性,修行真成就。

  7、随应胜:菩萨修念住,是随同六度,证悟身体等四者如幻现而无自性,与不贪身体受用内外一切事物而施舍相随应。不贪身体受用,就能受戒守护清净戒律,由戒律清净而能安住他打不还打等沙门四法的安忍。通过具足安忍才能有对修行六度与利益众生不厌倦的精进。由于安住精进才能成就心不散乱的禅定。依靠入定能成就证悟诸法共相与自相的胜观智慧。由此随应以上六度,而声闻单单修清净分而不能长久串习这样的六度。

  8、随行胜:尽管单单的身念住等,世间与声闻、缘觉也修,但与之相比,菩萨的修行更为超胜,自己安住,也能顺应其他世间人与声闻、缘觉各自的心宣说他们的念住修法,因此随行一切所化超胜。

  9、遍知胜:菩萨证悟身体如幻相般显现,也并非那样成立;受如感受梦中苦乐般领受,但它也无有任何自相法;了知心的法性圆成实自性光明如虚空般;染污清净的一切法如同骤然出现云雾、消散般,并不是心的本性而是以外缘暂时显现如影像般,因此是遍知身等自性超胜。

  10、受生胜:声闻的修念住是为了避免投生轮回,菩萨虽然不以贪爱轮回的业惑所感投生,但为利益众生故意受生为帝释、梵天、转轮王等身体受用圆满的主尊利益他众而不生贪等烦恼,受生为普通、下等人及旁生等有情也是无有怯懦落魄烦恼,为此受生超胜。

  11、广大胜:菩萨自性利根、修念住也是为自他二利而修,修行人无我与法无我。在异生凡夫位,短时间修行,由于没有获得圣地,修行为小品,但与声闻、缘觉的念住相比要超胜、要广大。

  12、殊妙胜:获得八地后修四念住圆满,无有勤作任运自成,以与其他菩萨融合、近融合而修,堪为最胜。八地的一位菩萨修四念住时,也是其他清净地者修行,其他菩萨修行,也是自己修行,从这一侧面称为融合与近融合,因为融合为一义的缘故。或者,按照《注释》中解释为:从七地最初获得八地的刹那称为融合,第二刹那起至入道九地之间,称为近融合。

  13、修行胜:菩萨修念住也是以不舍众生的大悲心与证悟二无我的大智慧摄持,为此超胜声闻、缘觉的念住。

  14、真实成就果胜:声闻修念住获得预流果等四果,菩萨修四念住获得十地及佛地之果,为此超胜。

  辛二、四正断:

  坚稳之正断,有情无伦与,

  是为修念住,过失之对治。

  坚稳菩萨的四正断,是其他声闻、缘觉有情不可相比的,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而修行,所修的本体超胜念住。四正断:未生不善罪法令不生,已生不善罪法予断除,未生善法令生起、已生善法令增上。

  若问:四正断是修什么的对治?是修念住之违品过失的对治,为了对菩萨的念住断除刚刚所讲的所依等十四相的违品过失,所依,闻思修大乘法的违品——不闻不思不修大乘法是过患。同样,应当了知对治的违品,声闻、缘觉具有常乐我净相,至没有获得十地、佛地真实成就的违品是过失之间。以此简略说明了四正断的意义。

  轮回享受用,为除诸盖障,

  为舍劣作意,为入一地等。

  四正断的分类:菩萨为利有情于此轮回中受生为梵天、帝释、转轮王等身体享用圆满受用时,为了不随贪等烦恼所转,不被它们所染而修四正断。为了断除欲乐、害心、昏睡、掉悔、怀疑五盖障而修四正断;为了舍弃不作意大乘义而作意小乘声闻、缘觉果;为断除障碍从信解行地趋入圣者一地等的法而修四正断。

  为住于无相,为获佛授记,

  为成熟有情,是为得灌顶。

  为断除安住二地至六地以下对获得安住于七地无相作障碍的过患而修四正断。为断除成为获得八地授记之障的过失而修四正断。为断除对获得九地四无碍解为众生说法令其成熟造违缘的障碍而修四正断;为断除对十地得诸佛予以补处灌顶障碍而修四正断。

  为净佛刹土,是为究竟性,

  具慧诸菩萨,修违品对治。

  为断除八、九、十三清净地获得佛土清净阻碍之障而修四正断;为断除获得究竟十一地佛地之违品障碍而修四正断。具慧菩萨从信解行至十地相续末际之间是如此修行道之违品的对治——四正断。

  依于欲乐已,瑜伽有相修,

  一切诸正断,决定称对治。

  修法:依经中说“生起欲乐、勤奋、发起精进、持心、真实安住”五句来修:1、欲乐,是精进之根本,其余四者是精进的自性。也就是说,对于未生起的不善法令其不生、已生起的不善法要予以断除、未生的善法要生起、已生的善法要增长有欲求的信解。2、依靠欲乐而修寂止胜观瑜伽,即是勤奋或勤作。如是修止观时,有时出现寂止的同品粗重沉陷与昏聩,有时出现胜观的同品粗重掉举与散乱,有时无有昏沉、掉举处于平常状态,不管出现什么,要以正念正知认识到,之后如应作意寂止相、高昂相、等舍相三相,称为修有三相。3、行三相是所谓“发起精进”之义。4、以三相而持心,如果无有沉陷、掉举而处于正常状态,就不动摇真实安住在那种境界中。具体而言,如果心向内沉陷或睡眠、昏聩,则作意如来菩萨的功德或等持的功德等,作意高昂相而从沉陷中唤起。如果心散射于欲妙或外界事物而掉举散动,则思维轮回的过患与散乱的过失消除掉举之心,向内作意寂止相能止息心流散于对境。如果心远离了沉掉,则接着作意等舍相,平等安住于那种境界,不要再行其余对治。如此以三相持心,以寂止相从掉举中持心,以高昂或胜观相从昏沉中持心,以等舍相远离沉掉于那种境界中持心。精进是指精勤于三相,三相是持心的方便。5、以这种方便再三持心使之堪能,从而不加勤作自然安住,即是真实住。对于五句经,虽然有其他讲法,但这里是依照安慧论师的《注释》解说的。这五种阶段的一切正断,决定称为能断除违品的对治。

  辛三、四神足:

  坚稳四神足,法相具超胜,

  是为成自他,一切利益生。

  坚稳菩萨的四神足法相,具有超胜声闻、缘觉神足的功德,四神足是指欲定断行具神足、勤定断行具神足、心定断行具神足、观定断行具神足。如果具足这四者,则自在拥有行于空中等神境通,为此得名。这四种为成办自己与其他众生世间出世间一切利益而生起,因此比声闻、缘觉的四神足殊胜。

  所依与分类,方便及修行,

  安立具慧者,神足一切相。

  安立四神足之理:以所依、分类、方便及修行四者,安立为具慧菩萨神足的一切相。

上一篇:NO.87-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