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88-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下面讲五根,刚刚来的人可能没有听过,其实我们讲过很多次五根了。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信根实际上是信心,对业与业果、无欺因果产生信心;对三宝的功德产生信心;对涅槃和修行圣道产生信心,分别叫做诚挚信;清净信;欲乐信。《大圆满前行》当中也有三种信心,可以这么讲。
按照安慧论师的讲义,对法有四种信心,哪四种信心呢?
第一个是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坚定不移的信心,自己纵遇命难,也不会造恶业,这是对因果的信心。
第二个对菩萨道有信心,不求小乘的、其他的道,对大乘有信心,这是第二个信心。
第三个诚信缘起法无我三解脱门自性甚深空性而摧毁一切见解的随眠。
对法无我和人无我的空性法门,三解脱法门,一切万法在实相当中不成立、名言当中无欺存在,对这些有信心。
第四个对十力、四无畏等佛陀广大法,有绝对的信心,不是三心二意的。
这四种信心,希望大家记住,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表面的是对三宝的信心,实际上是对因果、对大乘道、对空性、对佛不共功德的信心,这四种信心是很重要的。对三宝有信心,有很大的功德。
《大庄严论经》里面讲过,“虽无诸珍宝,及以资生具,能信三宝者,是名第一富”,虽然没有什么珍宝,没有什么资具,但是如果对三宝有信仰,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富翁。比比尔盖茨还要富裕,比巴菲特还要富裕,比扎克伯克还要富裕,比马云还要富裕。
什么意思呢?虽然身无分文,珍宝也没有,装饰品也没有什么,资具也没有的,什么都没有,但是对三宝有不共的信心,就具足了心里的财富。
《大庄严论经》里面讲得很好的,世间当中的,有物质的富豪。而按照佛教的观点来讲,对三宝有不共的信心,就是精神的富豪,也可以叫做第一富人、非常富裕的人,可以这么说。
当然非佛教徒不一定承认,不过他们也有精神上的需求。有些人精神非常富裕,有些人精神很贫乏。如果精神特别疲乏,即使有很多的财物,也不一定非常快乐。有时候所谓的快乐,不是建立在金钱上的。
一九九五年的时候,法王如意宝去南方的一座城市,在一位施主家里住了三天。那个施主在当地来讲,算是比较有钱的,但是每天都哭诉,“虽然我有钱,但我很痛苦”。有一天法王说,“他真的很可怜”。
那个时候有手机的话,大家都觉得很了不起。我还是借了居士的手机,用于联系法王去鸡足山的事情。那个施主的车、房子都是很不错的,可是人特别痛苦。当时法王很感慨地说,“所有的财富和所有的快乐,并不是建立在外界的,内心是很重要的”。他哭诉半天,我当翻译;第二天他又来了,法王说,“是不是又要哭诉了”。我们住在他家里,不听也不好,不得不应付。
法王如意宝出去的时候,经常住在私人家里、小的道场当中。我们去过很多地方,当时的条件都不太好。记得在有些道场,法王如意宝和道场的人睡在一间屋里,而我们是在楼梯肚里睡觉。一直到去美国的时候,也经常会这样的。
现在有些堪布堪姆出去,住的一定要比较好,也不一定的。在弘法利生的过程当中,希望法师们不要要求太高,这个不满意,那个不满意。这不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么?随缘随和,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不是为了享受、过奢侈的生活。法师也好,辅导员也好,以后在弘法过程当中,不要以自己为主,提很多要求。以上师如意宝为主的高僧大德们,建立了很多弘法的示范,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的因缘,让我想起了这么一段经历。
下面讲什么?在哪里,刚才讲到哪里去了?讲到四种信心,这是信根。
以精进根能修行所诚信之法,具足四正断自性,即是精进根。
对精进修行的法念念不忘,即获得四念住就是念根。
获得四禅四无色定,于念根不失的法中持续一缘安住即是定根。
了知以定根一缘修行之法的自相与共相,或者了知四圣谛,即是慧根。
师念藏语传承。
辛四、五根:
菩提及行为,闻胜与止观,
当知信等基,能成利益时。
这个颂词,主要是讲五根之基或处或所缘。
“菩提”,信根所缘境或基是菩提,即缘于大乘果无尽智或一地无二智菩提,对其起信,想要获得它,即是所缘。
我们对三宝和因果起信心,所缘的对境是什么?将来获得菩提,并不是找一个好工作,不是这样的。将来自他一切众生获得菩提,这是信根的所缘。
“行为”,精进根缘于地、波罗蜜多法相增上戒学、增上慧学所摄的菩萨行而精进行持那些行为。
要获得菩提,就一定要六度万行,这些行为是精进根的所缘。
“闻胜”,念根缘于如何听闻最殊胜的大乘法,如何受持,如是以词句详细抉择不忘而受持。
忆念“一定要得到佛法”,听闻佛法;对听闻到的佛法,念念不忘。对听到的法、得到的法,不断忆念,用正知正念经常想它、经常念念不忘,这叫念根的所缘。
“止”,信解行地的定根缘于如何获得一地殊胜寂止。
寂止是定根的所缘,心一定要安住下来,远离一切过患。
“观”,慧根缘于如何获得一地胜观无分别智慧。
胜观是慧根的所缘,大乘的胜观是完全明白万法的本体。
“当知信等基,能成利益时”,由此可知菩提等那些就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五根之基或所缘境。依靠它们,能成办利益。
五个根是有延续性的,首先有信心,然后要精进,然后一直不能忘,安住在禅定当中,用智慧来摄持。
这五种为何叫“根”呢?因为对成办一切清净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安立为根,因为信心对菩提起决定性作用,精进对菩萨行起决定性作用,正念对大乘法起决定性作用,等持对寂止起决定性作用,智慧对修胜观义起决定性作用。或者五根都对成办自他利起到决定性作用。
每一个根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修行非常有利,所以叫做根。根的话,一般是根本、基础的意思,在修行过程当中,这五个确实是根本。
在《杰珍大圆满》和有些大圆满当中,经常会说到根机好不好。有时候指的是信根,“他信心很好,根机很好”;有时候指的是精进根,“他特别精进,根机很好”;有时候指的是念根,“这个人根机很好,念念不忘,对任何善法,不断串习,一直忆念”;有时候指的是定根,“他经常安住在禅定当中,根机很好”;有时候指的是慧根,“他背诵很不错,短短的时间当中,把这部论全部背下来了,有胜观智慧,这个人根机是很不错的”。
在密法当中,信根是很重要的,即使智慧不是那么好,禅定不是那么好,但是对这个法、对这个上师有特别大的信心、有坚定不移的永远不会改变的信心,依靠这种信心,也能成就。就像依狗牙成佛的故事[注6],华智仁波切讲,并不是狗牙有加持力,而是因为老妇人特别好的信心感动了佛陀,使佛陀的加持融入了狗牙,通过这种缘起、因缘,成佛的功德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五根是菩萨得地之前,加行道前两位时候的功德;加行道后两位时候的功德,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叫做五力,当各自违品无法侵害时就名为力。
辛五、五力:
信等趋入地,许为有染污,
违品薄弱故,彼等称为力。
“信等趋入地”,依靠信解行阶段信等五力的威力趋入圣者一地。
“许为有染污”,这些越来越向上增长真实能引至圣地,但由于没有解脱见断的缘故是有染污异生凡夫所摄。加行道的时候,还是会有凡夫地贪嗔痴的染污。
“违品薄弱故,彼等称为力”,若问:根与力的差别是什么?五力,即便世间人,也是在被没有起信、忘失、散乱、邪慧的愚昧所侵害及阻碍期间,称为根;那些违品微弱,不能反过来破坏、摧毁信心等五种对治时,信等五种就称为力。
五根的时候,违品还是比较强大的;到了五力的时候,违品就非常薄弱。比如信根的话,没有信心的邪见;精进根的话,没有懒惰懈怠;念根的话,没有各种散乱分别念;定根和慧根,也没有违品了。违品不会特别强盛,被打败了。
《旧杂譬喻经》[注7]当中讲,有一个国王正在转塔一百圈,还没转完的时候,他的大臣说,“敌国的军队马上要来了,你要做好准备。不然,肯定会很危险的”。国王说,“我要转完一百圈,敌军来就来吧,我还是要转完我的坛城”。他一直转一直转,还没转完的时候,敌军自然而然退走了。
学院的坛城,转的人是很多的。上等一万圈、中等一千圈、下等一百圈。法王如意宝伏藏了很多高僧大德的伏藏品在墙壁里面[注8],做了很多特殊的加持,一般人根本没办法找到。如果直接放在外面的话,害怕有盗贼。法王如意宝的发愿力是很大的,利益未来有心病的、有身病的、有违缘的,各种各样的众生。很多病人转了多少圈以后,很多病就有好转了、彻底好了,有各种各样的传说。有些是真的,有些可能是从清净观当中产生的。
心不散乱、专注的话,违品的魔力就越来越小。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当中讲,“若心有间隙,心则摇动,以摇动故,魔则得便”,菩萨要护自己的心,就应该做到心无间隙;如果心越来越动摇的话,魔就找到了机会。
转坛城也好,转塔也好,做任何事情,只要心很坚定,“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事情我都不管了,我还是做我的善事”,这个时候所有的魔王和他的眷属,就羞耻而离,都逃离了,这是一种规律。
身体不好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大家也不要被魔缘、违缘侵害。侵害的重要原因,是心动摇。心一旦动摇,心动摇的原因,“魔则得便”。如果心不动摇,成千上万的魔众也无机可乘,这很重要的。
我传法三十年,能做到今天,有时候觉得,确实很不容易。中间并不是没有出现过违缘,不是这样的。但是自己,一方面祈祷上师三宝和护法神,另一方面遇到任何事情,尽量不要低头。不然,现在末法时代的时候,有时候身体不行,有时候心力不够,有时候外在的条件不够,很难坚持的。
在座的很多法师,我觉得你们还是很有福报的。有些人是二十年,有些人是十多年,讲经说法没有间断过的,这是很了不起的。不然,发过初心后,坚持是不容易的。心力不足的话,哪怕是讲一个礼拜的课,也是很难的。
我们去西方的时候,感觉那边的人活得比较放松,但是没有钱的人,听不到课。在华盛顿旁边的阿贡喇嘛中心,法王讲了七天很深的法。在第四天的时候,有一个中国女孩说,“我的钱用完了”。因为中心要求,一堂课的学费是七十美金。她是留学生,我看她真的很可怜,特别想听那个法,就对她说,“我借给你”。我只说借,如果说给的话,别人会说闲话。
任何一个法师,讲经说法也好,修行也好,资源、因缘长年累月一直延续下去的话,并不是很容易的,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就像世间进口车,用了十年、二十年的时候,要么大修,要么报废,只有这两种情况,除此之外也没有的。
世间的一切法都是无常的,大家应该知道很多事情。既要看前辈的历史,也要看我们当前的形势。听法也好,闻法也好,修行也好,无常迟早会有的,看我们怎么样应对。
对治违品,依靠信心的坚定力量,精进的坚定力量,还有念力、定力、慧力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些力量,违品就很难摧毁你了。
七觉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比较简单,我就不特别细致地讲。
念觉支是寂止分,对修行、领受而现行三十七道品不忘失明了在心。
择法觉支是智慧,因此是胜观分,见道时不混杂了知所断法染品与所取法净品的法相。
精进觉支,能断除对取受上面殊胜功德及获得这种功德作障的过失。
喜觉支,一地现量证悟法界遍行义而远离见断的障碍,身心生起殊胜欢喜,为此一地命名为极喜。
轻安觉支:身心远离不堪能的粗重,身体堪能而轻快,心堪能而无阻碍趋入所缘。
定觉支:缘于法界真如的一缘心。
舍觉支:断除一切沉掉过患如澄清大海无有波浪与混浊般自然如如不动安住。
这七种中,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三者属于胜观方面,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三者属于寂止方面,念觉支属于止观两方面,因为它遍行止观的缘故。
辛六(七觉支)分四:一、何时安立;二、以何安立;三、为何安立为七;四、七支归为五支。
壬一、何时安立:
承许入地者,安立为觉支。
先前信解行地虽有念及慧等,但没有得名觉支,承许趋入圣地无有过患之地得到一地者的相续中具有的念等安立为觉支。
相似的七觉支,凡夫地的时候就有;但是真正的七觉支,要到第一地时才有。七觉支是一地菩萨开始安立的,八圣道是在修道二地以后安立的。
壬二、以何安立:
证悟一切法,众生等性故。
这些称为觉支之义:得以现量了知有支等性菩提自性的缘故念等也安立为它的分支,证悟集谛之法与一切众生原本自性无生的法性清净本来菩提中等性的缘故,当时真实生起出世间胜义菩提心。
也就是由于证悟诸法无我而现证法平等,由证悟人无我而现证众生平等性。
或者入定中通达法无我与人无我如虚空般,因此了知诸法平等性;后得通达我是如何众生也是如此、众生如何我也是如此,如同要寂灭我的痛苦一样我也要寂灭一切众生的痛苦,自他无有差别,因此了知一切众生平等性。
到了一地菩萨的时候,现量证悟自他一切万法是空性的、平等的。也就是说,证悟了人无我,没有了人我执;证悟了法无我,我所法也不存在了。在菩萨的境界当中,自己跟众生一样的,众生跟自己一样的,众生的苦乐跟自己的苦乐,完全一样对待。
在修行的书里面经常讲,到了一地菩萨的时候,可以无勤地自然而然地直接自他交换。在凡夫地的时候,我们说是这样说,“你要换位思考”,但我们的相续当中有我执,所以不能完全交换。把自己放在众生的位置,众生放在自己的位置,完全自他交换,我们是不行的。
到了一地菩萨的时候,菩萨已经证悟了人法无我,可以完全自他交换。
佛经《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当中讲了,“菩萨知诸法,因缘所生空,我法及众生,彼皆无所得”,菩萨知道一切万法是因缘所生的,全部是空性的。
《中观根本慧论》第十八品当中也是这样讲的,一切万法实际上是因缘而产生的,只要是因缘而产生,那绝对是空的。“不一亦不异,不常亦不断,是名诸世尊,教化甘露味”。我引用过三次,你们要记住。我再也不引用了,这个很珍贵的。《中观根本慧论》的第十八观我法品,是很重要的。
下面讲为何安立为七,这个比较简单,我只在字面上简单过一下就可以了。
转轮王依靠福德力,现前七宝,轮宝、大象宝、骏马宝、神珠宝、玉女宝、施主宝、大臣宝,总共有七宝,每个宝有不同的作用,讲义里面讲得比较清楚。
犹如转轮王具有七轮宝一样,现证本来无生菩提的菩萨,也安立七觉支。
(师念藏语传承)
壬三、为何安立为七:
了知克胜故,正念即普行,
此之择法慧,能摧分别相。
“了知克胜故,正念即普行”,第一念觉支像轮宝一样的。
菩萨得一地时,以前在信解行地没有了知的所知或者没有战胜现量了知之障,在一地时都现量了知并克胜其障见断的缘故。对以前在信解行地修行的法不忘失的正念,如同遍行转轮王克胜诸地的轮宝般。
转轮王何时出世,以他的福德力出现天界工巧所造天物形成点缀外围的千辐轮宝,它于第二日飞腾空中,转轮王及军队随行也飞到空中,一到各方城堡的诸小国境,便受到迎接,以前没有收服没有战胜的诸地予以克胜,这称为轮宝。
在信解地的时候,经常有念念所忘的现象;到了第一地的时候,修行念念不忘,相当于是轮宝一样的。国王坐在轮宝上,可以到任何地方,就像飞机。有了正念也好,有了信念也好,什么功德都可以具足。
“此之择法慧,能摧分别相”,第二执法觉支像大象宝一样的。
一地者抉择法的智慧能摧分别人与法二我的一切相,因此如同大象宝能摧毁反方的一切军队。
大象宝:好似雪山行空般,身相庄严、力大无比,肢体美观、相应大王、完全调顺的大象能摧毁反方的一切军队。
获得一地菩萨的时候,有证悟人无我和法无我的择法智慧,相当于是大象宝一样的。大象宝能摧毁反方所有的地方,像现在的坦克导弹,能把对方的防御系统、军事基地全部炸完。证悟人无我和法无我,可以摧毁一切违品。
此之精进支,为速证悟入,
正法光明增,欢喜恒长养。
“此之精进支,为速证悟入”,第三精进觉支像骏马宝一样的。
一地者的精进觉支,无余迅速证悟成就神通等殊胜功德而趋入的缘故,如同骏马宝疾速到达目的地。
骏马宝:有如蓝色孔雀颈羽般悦意的颜色及庄严的身相,聪慧的骏马,在拂晓童子进食的时间就能顺利转行直至大海边际的所有地方返回,具有乘骑的圆满功德。
精进的人,对世间出世间的功德,在很快的时间当中,就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就像是骏马宝一样的。海边也好,南瞻部洲也好,任何目标地,骏马宝都能到达,就像私家车、私家飞机一样的。
美国很多人有私家飞机,以前法王去的时候,坐过,还留下录像。当时我们都觉得很惊讶,现在好像也没有什么,中国也有很多的私家飞机。昨天新闻里面说,将来到一定的时候,私人飞机和无人飞机,像雪花一样漫天飞。现在我们喇荣的天空,就有好多无人机在转转转。
这是像骏马宝一样的精进觉支。
“正法光明增,欢喜恒长养”,第四喜觉支像神珠宝一样的。
得一地时,现量证悟真如而以出世间法大光明增上的欢喜恒常长养身心,所以欢喜如同神珠宝光驱散黑暗。
神珠宝:出生一切所需,由琉璃所成,颜色深蓝,形状美观,夜晚也如白昼般能照亮由旬距离,热时散发清凉的光,冷时散发温暖的光,仅仅接触能除百病,在干燥与荒芜的平原也会涌出纯净的河流等能成办一切事的威德力圆满。
有了欢喜能长养自己的身心,遣除一切黑暗和无明,就像有了神珠宝,能驱除一切黑暗。
脱离一切障,轻安获得乐,
由定自在得,心中所想事。
“脱离一切障,轻安获得乐”,第五轻安觉支像玉女宝一样的。
一地的解脱道,解脱或摆脱一切见断之障的缘故根本无有身心不堪能,以轻安获得快乐,如同玉女宝的所触使转轮王生起欢喜一般。
玉女宝:美貌第一,令人见而生喜,不乱淫其他男人等,烦恼微薄,对主人至上恭敬,情真意切,以贤良的行为打动所有人的心,身口散发出天人的芳香,具有清凉、温暖等合意的殊胜所触等,具足一切功德。
身心很快乐,就像是国王的玉女宝一样的。玉女宝在其他书当中也有讲,比如说国王在天气热的时候,玉女宝能带来清爽和凉快的所触感觉;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玉女宝能带来温暖的所触。
获得轻安的话,身心都很快乐的。不是今天这个不行,明天那个不行。其实人乐呵呵的,还是很好的。轻安的人,不管到哪个道场,不管在什么场合,都能让大家很开心。“今天特别累吧?”“没事,挺好的”;“你吃的不好吧?”“没事,吃一点就可以了。你看,释迦牟尼佛在苦行的时候吃的是什么?所以我没有什么的,我以前苦的时候怎么怎么......”
但有些人,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对人也看不惯,住的地方也不舒服。我们经常说,一切显现成为怨敌的时候,这个修行人就糟糕了。一切显现,环境也看不惯,人也看不惯,事情也看不惯,什么事情都不行。
获得轻安后,什么都可以。我遇到过一些修行人,身心很快乐,什么都能过得去,没有什么大的事情。即使自己最亲的人死了,最好的人离开了,最珍贵的东西丢了,心还是很淡定的。
得到轻安多么好,就像获得玉女宝一样的。
“由定自在得,心中所想事”,第六定觉支像施主宝一样的。
由定觉支中,如意自在得到神通等功德及一切所想之事,因此如同施主宝能成办国王所想的一切圆满财富。
施主宝:只要伸手就能出现一切所需财物,财富如多闻天子,国王如何吩咐都能善加成办,具有一切掌财之最的卓越功德。
有了禅定,能随心所欲得到一切功德,就像是获得施主宝一样。国王到哪里去,施主宝为他承办一切事情。
现在有些上师,也有施主宝,到哪里去都要带着,“我要做这个事情,你给我做了”,有了施主宝,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如果没有以法为主,而以财为主的话,到一定的时候,会产生很多障碍。
我们学院和学会的理念和方法,我觉得特别好,就是单纯的闻思修行。供养也好,随喜也好,都随缘吧。有的话,尽量帮别人承办;没有的话,也无贪无恚,这样还是很好的。
等舍于一切,随意而安住,
后得无分别,安住恒住胜。
第七舍觉支像大臣宝一样的。
“等舍于一切,随意而安住”,舍觉支,使一地菩萨于一切时处心无沉掉、贪嗔等烦恼及随烦恼的本体随意安住于本位。
“后得”,以后得世间智慧利益有情,自己获得上地未得的功德,没有断的过失予以断除,舍弃下地。
“无分别,安住”,以入定无分别智慧不住一切而安住。
“恒住胜”,使菩萨尊者能恒常安住。或者说,恒常安住于圣者殊胜之处。安慧论师的《注释》中说“以安住恒常最胜。”
如此等舍如同将军宝统摄四大军队,能驱逐所要摧毁所要驱逐的,能摄集所要维护所要摄集的,安住于无有损害之处,就像能摄集、驱逐对方军队一样以清净世间智慧能取所取,能舍所舍,如同无有损恼而悠然安住般,无分别智慧,安住于寂灭一切所缘中。
大臣宝或将军宝:以英勇、坚定、力量圆满而胜伏他方,精通作战时军队进退,摄受善行、惩治恶行、辅佐国王、镇压反方,无碍成办这一切,依令而行。
心没有沉掉,没有贪嗔,没有分别,处于安住的状态,安住在自己的禅定当中,相当于是大臣宝、将军宝。
将军在国家很有威望,掌握着军事权力。如果好的话,对老百姓、国家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不好的话,比如说贪婪、腐败,谁都不敢惹他,国家就很危险了。他有摧毁区域、人的权利,也有摄受的权利。他按照国王的教诲,可以传达各种各样的知识。所以在一个国家当中,对转轮王来讲,将军是非常重要的。
同样的道理,有等舍的等持,也是很重要的。依靠等持,可以得到上上的功德,可以遣除烦恼的过患。在无分别的禅定当中安住,能得到世间和出世间很多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无量的众生。
有了舍觉支,就像转轮王有将军宝一样,能承办一切事的意思。
这以上讲完了七觉支跟七宝的对应,下面讲一个结尾。
此德之菩萨,安立如轮王,
常以如七宝,觉支所围绕。
“此德之菩萨,安立如轮王”,具有七觉支的菩萨,可以等同于转轮王一样的。
“常以如七宝,觉支所围绕”,转轮王常常以七宝来治理他的国家和利益他的民众,作为一地菩萨,他也是为七觉支的功德所围绕,或者以七觉支的功德来饶益有情和庄严自己。
今天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