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经庄严

NO.61-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创建日期:2024-08-12

  NO.61-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师念藏语传承。

  己四、宣说教授随教之殊胜功德:

  恒见难见佛,无等闻生信,

  内心恒满足,无此更大义。

  “恒见难见佛”,按照教授品中所说这般积累资粮,能恒常得见相续不清净众生极难见的能仁佛陀。

  大资粮道的菩萨、具有法相续等持的菩萨,经过长期修行,积累二种资粮,就能恒时见到凡夫众生特别难见到的佛。

  “无等闻生信”,于佛前听闻无等法也就是如理听闻无比大乘教授所生极其清净信心力。

  大资粮道的菩萨能见到无数个如来,到他们面前听闻无与伦比的大乘佛法,在其他地方根本听不到这些。菩萨听到之后,对大乘法门、对善知识,生起不可退转的信心。

  “内心恒满足,无此更大义”,对心相续恒时满足的菩萨来说教授随教无疑是最大利益,因为能不费艰辛获得大菩提的缘故没有比它更有意义的。

  由于菩萨获得了教授,所以内心特别满足。就像有些求法者,不远而来,得到了最殊胜的教言,回去的时候,内心很满足,“我已经听了多少多少法,很值得”。

  有个人跟我讲,“我已经待了三年了、我已经待了十年了,现在回去很满足了。我高高兴兴回去弘扬佛法,你要多加持我。我已经有了度化众生的能力、智慧、悲心,我要建立道场,利益好多众生”,发心还是很不错的。不管自己有没有能力,发这样的大愿,都是很有必要的。

  大资粮道的菩萨恒时见到难以见到的佛,听到难以听到的佛陀教言,内心充满了欢喜和满足。没有比这个更重要、更有意义的事情了。闻法和利益众生,在这个世界当中,应该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世间人不会这么想,很多人的生活目标是,“我要发大财”,“我要长得非常庄严美妙”,或者“我要过特别幸福的生活,不需做任何事情,整天都有许许多多的财富滚滚而来”等等,有特别多的梦想。

  我去德国的时候,遇到一个专门研究老鼠的专家。他的发愿是什么呢?解剖老鼠,发现医学新知识。感觉真是可悲、可怜、可惜,他每天都要杀死、解剖好多老鼠。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追求是很大的事情。

  对我来讲,享受大乘佛法,不管是自己学习也好,还是给别人传授也好,还是跟有缘的人分享也好,就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我去英国的时候,主办方非要我讲一下我的人生经历。我说:“没有什么可讲的。”他们说:“一定要讲你的人生经历,必须讲,不讲不行。”有一个教授是很厉害的。我说:“我小的时候,想当放牛最成功的人;后来我上学读书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是亲戚的医生,我就发愿将来当一个很好的医生;后来我读师范的时候,遇到了很好的老师,我就发愿将来当一个老师;后来遇到大乘佛法,就不变了,我要学习大乘佛法。”

  其实人生是很奇妙的,心态会随着环境和身边人给你传递的观念而变化。我以前讲过,我有一个同学,他小时候的理想是开飞机。后来我在山上遇到他,他正骑着牦牛。我说:“我记得你在《我的理想》里面说,你要开飞机,这个牦牛是不是你的飞机啊?”(众笑)

  每个人都有理想,不管怎么样......我刚才讲到什么地方去了。(众笑)

  这里的意思是,大乘佛法的闻思修是最有意义的。

  安住法门中,如来常亲传,

  如由罪林中,牵头引菩提。

  “安住法门中,如来常亲传”,安住于法门等持中,如来恒常亲自传授教言。

  获得大资粮道的菩萨,安住在法门等持的境界当中,恒常有十方的如来亲自给他传授大乘的妙法。

  “如由罪林中,牵头引菩提”,好比陷在淤泥里或沉在水中依靠自力不能逾越,依靠其他大力之人抓着他的发或头能轻易牵到干地,同样,依靠如来的加持、教授及大悲力量将某行者从轮回过患的稠林中引领安置于无上菩提。

  就像是一个人已经沉在淤泥当中了,依靠他自己的能力没办法出来。有一个引导者、向导,拉着他的手或者头发,把他拽出来,他就有希望解脱了。同样的道理,众生沉溺在轮回的泥泞当中,依靠大乘佛法的指引,可以安置于菩提之路、解脱之道。

  关于解脱的方法,前面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过,要让众生获得解脱,依靠财布施是不行的,依靠其他世间知识,也是解决不了的,只有依靠出世间的大乘佛法,才可以获得解脱。

  《佛说华手经》中讲,“于苦恼众生,而起大慈悲,当一心说法,为利众生故”,对苦恼的众生,起大悲心,为他们一心一意说法,他们才能真正得到利益。

  在座的人以后有机会的时候,要用佛法利益众生。众生需要地位的话,给他安排一个什么副科长,或者副局长。这个你不一定能办到,况且赐他一些地位,不一定是有用的;众生长相难看的话,你就出钱,让他到韩国去做美容手术。他回来的时候,很好看,这也不一定有意义。过一段时间,又过敏又生病,费用更高了,不一定有利的。真正最有利益的是什么呢?他以前不明白取舍,后来通过学习大乘佛法,慢慢明白了取舍。

  如果找不到所化众生,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同事、员工,就是所化众生。可以带他们去一些与佛结缘的圣地,比如五台山;可以让他们供灯,“你过来供个灯,今天所有员工不要上班,工资照发,每个人供三盏灯”,很多不信佛的人觉得这很划算,可以供三盏灯,反正能拿到工资就行。依靠各种不同的方便方法,在众生的相续当中种下善根。

  有时候不一定要大张旗鼓,“今天开法会了”,敲打各种法器,不需要太高调。从长远来讲,以很微妙的行为度化众生,让众生的相续慢慢转变,是非常有意义的。

  听法的人数比较稳定,你看这里,(师展示一张A4纸上的统计图;然后换了一张统计图展示),这是《妙法莲华经》的。看起来,大多数人还算是可以的。也不能讲是最好的,不然你们会产生傲慢心。(众笑)

  师念藏语传承。

  这一品快圆满了。这个偈颂是藏文当中很长的一个偈颂,可能稍微难懂一点,但也可以吧。

  首先讲到教授和随教的差别。

  新宣说断除所断获得所得的殊胜方便要点,为教授,即佛陀了知所化众生的界性、根基、意乐而相应宣说,因此决定有利。

  所谓的教授,就是创造性地宣说断除障碍和获得智慧的殊胜方便的要点。这就相当于我们经常讲,怎么样断过失、怎么样证智慧,最有效的最好的一种教言、窍诀,这叫做教授。

  佛陀了解不同众生的根机、意乐,对众生宣说了相应的法。每一个法都是窍诀,每一个法都是教授。藏文当中的“旦厄”,意思就是教言。上师们所讲的法,也可以叫教言。根据每个众生不同的根机,对症下药的语言,叫教授。

  随教是指已经得到教言,为了再三决定而再度细致随后传授其义。

  所谓的随教,就是得到教言以后,再三串习,随后给别人宣讲、给别人分享,就这个过程。

  这个道理,大家应该都明白,在《现观庄严论注疏·白莲花之璎珞》[注3]当中,也讲了教授和随教的差别。

  佛陀恒赞叹,真行己事善,

  谴责颠倒行,最胜勤安住,

  辨别之众生,断依善逝教,

  广修违顺法,如理此宣说。

  “佛陀恒赞叹”,佛陀经常赞叹什么呢?

  “真行己事善”,诸佛对菩萨恒常真实行持自利的所为或所行的严禁恶行、摄集善法、饶益有情所摄的增上戒学宣说功德:“善男子如此善哉”而高度赞叹。

  对修行人当中行持自利所为、受持戒律的这些人,进行赞叹。所谓的戒,是指菩萨戒当中的严禁恶行戒、摄受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善男子,你受戒很好,你闻思很好,你行为很如法,你很不错”等等,佛陀在不同的经典当中,给予了高度的赞叹。

  “谴责颠倒行”,对于破戒颠倒行,则指出其过患,予以谴责。

  同时,佛陀对破戒者、行为不如法的人,一一呵斥。对破戒的过失、不如法的行为予以呵斥。

  以上是从戒学方面讲的。

  “最胜勤安住”,勤行心不动安住增上定学。从定学上面讲,安住在殊胜的三摩地当中。

  “辨别”,辨别法的增上慧学。从慧学上面讲,能辨别一切法的实相和现相。

  “之众生,断依”,对于勤行定学、慧学的胜解行众生,宣说能断除定慧违品的过患及依止成为同品的功德。

  戒定慧三学,每一个都有违品和同品,要断除违品,依止同品。

  戒学的违品是什么呢?不好好守戒律,破戒,损害有情,不摄受善法,摄集恶法等等;同品是什么呢?守三种戒律等等。

  定学的违品是什么呢?心散乱,做很多琐事;同品是什么呢?如理如法入于禅定当中,行持止观。

  慧学的违品是什么呢?不知道事物的真相,很愚昧的心态;同品是什么呢?取舍一切的智慧。

  “善逝教,广修违顺法”,善逝教法此教义中广大止观瑜伽的违缘法与顺缘法是如此这般。

  广修指的是寂止和胜观,广修瑜伽的违品法和顺缘法。

  “如理此宣说”,一切时处佛陀如理传授的教言在此作了宣说。佛陀已经如理宣讲了这个法门。

  在《本事经》里面讲,“三学不唐捐,必证第一义”,三学如果没有唐捐、没有颠倒的话,修行人证得胜义谛是不会有困难的。

  师念藏语传承。

  彼见极清净,菩提无分别,

  胜世除重暗,如大日普照。

  前面已经讲了,戒定慧三学每一个都有违品和同品,戒学有违品和同品、定学有违品和同品、慧学有违品和同品。按照如来的教法,应该把同品要全部行持。比如说好好地守戒、好好地禅定、好好地取舍、好好地行持善法;把违品要全部断掉,尽量遣除一切破戒的因、遣除一切破定的因、遣除一切破慧的因,把产生邪见的因缘全部排除。

  “彼见极清净”,依靠如来的教法,行持三学的同品、断除三学的违品之后,菩萨得到的见是非常清净的。断除了烦恼和障碍之后,得到了清净的见。就像眼睛睁开以后,看见了色法;或者镜子擦净以后,显现出色法一样。

  “菩提无分别”,证悟无分别本性成为分别三轮之所知障的对治出世间殊胜菩提道。

  证悟了一切万法无分别的本性,世间和出世间一切菩提功德都得以圆满,三十七道品为主的菩提分和无分别的智慧都得以圆满。

  “胜世除重暗”,胜伏声闻、缘觉在内的一切世间,获得普遍驱除烦恼障所知障大黑暗的威力,

  这个时候,超越了世间人、声闻、缘觉,遣除了无量众生的重重黑暗。

  “如大日普照”,如同大日升起一般照耀众生。世间的太阳不能照亮由其他有实法所遮障的孔穴,但以此说法能遣除任何人的无明黑暗,因此如同前所未有的大日或能普照十方世界的大日升起般,朗然昭然照亮世间。

  依靠大智慧日轮的阳光,排除了无量众生的重重黑暗,非常有必要获得这个大慧日。在座人的智慧,不算是大慧日,如果通过很多方法修行,也可以获得这种智慧。

  《法苑珠林》里面讲的,“比丘若修集,戒定及智慧,当知则不久,亲近大涅槃”,比丘如果好好修行戒定慧三学,我们应该知道,不久的将来,获得清净的大涅槃,一点困难都是没有的。

  依靠慧学的大日轮,在很快的时间当中,可以遣除众生相续当中的黑暗。

  戒定慧三学是很重要的,现在的世间人也需要这样的三学。

  第一个是戒,出家人、居士、企业老板、领导、家庭主妇,不管是谁,首先要有戒律约束,行为要清净。如果行为不清净、特别糟糕的话,戒律就是不圆满的。

  第二个是定,不说出世间止观的定学圆满,对于一般人来讲,心态稳重是很重要的。心态不稳重的人,在一个公司里面打工,一个月做不完就跑了;到一个寺院里面去学习,一年不到就跑了。

  昨前天慈诚罗珠堪布和我聊起来,我们算是在学院待的时间比较长的人,是不是我们的定学还可以?自己给自己一点赞叹。特别累的时候,没有人夸奖自己,如果自己夸奖自己的话,能够稍微轻松一点。学院里面有些人待了十年、二十年,自己可以赞一赞。

  有些人这里待了一个月,就跑到那里待一个月,又跑到那里待一个月,像棋子一样到处都去,这样也不是很成功的。一个发心部门当中,人全部走光了,也不一定是很好的。如果修行不好的话,在任何发心部门,都会觉得因缘不殊胜,或者看不惯、合不拢;如果修行比较好,能够把任何环境都当做修行的顺缘,把自己身上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当做修行的顺缘,这才是最成功的修行人。

  我以前讲过的《开启修心门扉》里面,有很多好的比喻。当时讲的时候,很多人好像有感受,我也有一点感受。每次讲特别好的法时,在一段时间当中,一直有热气在心里荡漾;时间长了以后,可能就没有什么感觉了,但还是会留下一些印象的。

  修行需要定力,禅定还是很重要的。很多人认为,闭着眼睛坐很长时间,这叫禅定。其实在生活当中,定力也很重要。如果定力很不错的话,任何事情都能稳得住。当别人骂你、说你的坏话时,你特别宽容,心里也许有一点难受,但是外面不表现出来;如果定力很不好的话,可能特别冲动,别人还没有说话,“你是不是想骂我、想说我的坏话啊?我受不了、受不了,太伤人了。如果这样下去的话,我就没办法活下去了”。

  定力是很重要的,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是慧,慧学就更不用说了,有了清净的行为,有了禅定,智慧也是需要的。

  就像考核一个学生,他的德行怎么样?这叫做戒;他稳重不稳重?这叫做定;他的成绩怎么样?这叫做慧。小学生、幼儿园的学生也需要具足戒定慧三学,其他世间人也是一样的。公司、部门招工的时候,也要看应聘者具足不具足戒定慧三学。

  戒定慧三学有很广的意义,比如这个人看上去,戒学还可以,文质彬彬的;但是定学不行,眼睛动得太快了;慧学还可以,只不过反应慢一点。如果给他特殊加持,也许他能反应过来,可以从戒定慧三方面观察。

  恒积善充满,佛前得大教,

  菩萨得广定,趋至德海岸。

  “恒积善充满”,如此恒常积累二资善法如同百川盈满大海一样充满自相续。

  当太阳照耀的时候,山洞、隐蔽的地方照不到。但佛菩萨的智慧,比太阳还要超胜,为什么呢?因为它能平等照耀所有的众生。虽然佛菩萨平等给众生传授妙法和慈悲摄受众生,但是由于众生的因缘不同,《大圆满前行》里面讲,无缘者在朝北方的山洞里,始终得不到善知识的太阳光芒。

  建房子的时候,门窗为什么要朝南、朝东呢?房地产公司卖房子的时候,一般晒台卧室朝北方、西方就比较便宜,而朝南和朝东就比较贵。这是因为,当加持的阳光从空中显现的时候,朝南、朝东能接受到更多的阳光。

  同样的道理,佛陀和善知识平等传授妙法的时候,有些人像是朝北的小黑洞,根本不愿意接受阳光,“传什么法,我才不想听;这个课,我才不去听。我有自己的重要事情”。佛法的阳光,是他自己阻挡的,并不是别人阻挡的,这就是众生当中与太阳光芒无缘的人。

  不管怎么样,恒常要积累善法,让自己的相续充满善意,这是很重要的。

  那天也讲了,我们要方方面面地修,有时候修加行,有时候修七支供,有时候念咒语,有时候磕大头,有时候修空性、禅定,各种方法都要用上。如果一个方面没有成功,另一些方面就可以弥补。这不叫杂修,这叫广泛修行。就像吃饭的时候,要吃各种菜,这不叫杂吃,只为了吃饱。如果有两个菜,就有选择性;不然只有一个菜,对它没有兴趣、不想吃的话,那就没办法了,只能吃一点白米饭,会营养不良的。

  要积累多种善法,即使一种资粮不到位,另外的资粮还是有希望的,因此应该广积善法。

  “佛前得大教”,这种菩萨在佛和善知识面前,得到大的教授。

  “菩萨得广定,趋至德海岸”,殊胜菩萨获得具足胜观极其广大的禅定等持,趋至一地至佛地之间无量功德海岸。

  菩萨具有寂止和胜观的禅定,依靠它一定会到达彼岸,趋向佛果。

  《经庄严论》当中第十五品《教授和随教品》已经圆满了。

  下面有一个总结,也是我们今年所讲内容的一个总结。弥勒菩萨也知道我们今年讲了这些内容,早有授记,是吧?

  (师接弟子上传的纸条)断了一个传承。

  师念藏语传承。
       总结:

  众多之信解,求法与说法,

  以及修行法,教授与随教。

  “众多之信解”,首先是第十一品《信解品》。对法要有众多的信心,对大乘法的意义、词句有信心,这是很重要的。如果对法没有什么信心,大家也不会皈依、不会发菩提心,这讲的是信心。

  “求法与说法”,然后是第十二品《求法品》和第十三品《说法品》。有了信心之后,会在善知识面前求法;自己获得法以后,可以说法。

  “以及修行法”,以及第十四品《修法品》。在说法的过程当中,自己要修行。

  “教授与随教”,以及第十五品《教授随教品》。修行的因,需要窍诀,这品当中讲了,世间和出世间的五道十地、从资粮道到最后佛地的全部窍诀。大乘佛教真正的意义,就是让每个众生都超离轮回,获得解脱,这是真正的目标。趋入真正的圣者果位,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

  前面第十品《菩提品》后有一个总结;今年第十五品《教授随教品》后有一个今年的总结;但愿明年的时候,也有一个总结偈来总结明年的内容。

  就这样吧,我们明年什么时候见呢?现在说不定,应该是明年年初吧,大概是三月份左右(实际开课日:2017年03月23日)。通过网络听课的人,明年的这个时候,看网络通知;我们学院当中也要看情况,明年什么时候讲,我现在定不下来。

  明年讲《经庄严论》的时候,我希望今天在座的人,都能见到面、都能共同学习。因为我们在开始的时候,发过愿:共同圆满《经庄严论》。麦彭仁波切说过,“累劫难得大乘法理集,讲闻补处尊者此论义,获得讲闻大乘诸法德,大师菩萨地论所说同”,学习和传讲《经庄严论》,能获得全部大乘佛法的功德,这句话我已经反反复复地给你们讲过很多次了。在末法时代,你们要学习所有的大乘佛法,短暂的人生不一定能实现,我也不一定能实现,所以我们要依靠这个圆满的窍诀来实现梦想,每个人都应该发这个愿。

  对人生来讲,四年并不是很长久的,况且四年的课程安排,也不是四个三百六十天。去年讲了二十六堂课,今年讲了三十五堂课,明年大概也讲这么多,后年大概也讲这么多,我以前估计过,可能有一百多堂课吧,现在看来也许就是这样的。(实际讲了一百一十一堂课)

  如果没有出现什么其他的事情,我们希望有生之年圆满《经庄严论》,这样的话,我们来到这个人间,就应该是有意义的。

  谢谢你们,其他没有什么了。(众鼓掌)

上一篇:NO.61-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