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经庄严

NO.94-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创建日期:2025-01-23

  NO.94-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师念藏语传承。

  染污清净位,断定之分别,

  趋入相续别,是以人我说。

  对方是承认实有的人,他们以佛陀的佛经为作为依据。在佛经当中,把有些修行人叫做遍知行者,比如发菩提心的人;有些叫做当知行者,比如具有学术、分别念的行者;有些叫做负荷行者,比如小乘的犊子部,认为我是不可思议的,就像一个补特伽罗背着包一样的;有些叫做随信行者,是非常有信心的、并不是很有智慧的人;有些叫做随法行者,是非常有智慧的、信心不一定那么足的人。总之,讲了很多种补特伽罗。

  我怎么不存在呢?佛经当中有这么多的我,遍知行者、当知行者、负荷行者、随信行者、随法行者等众多行者差别,假设补特伽罗没有实体,那么怎会说众多行者呢?这些难道都不存在吗?

  “染污清净位,断定之分别”,佛经当中确实讲了不同行者的差别,但是这些并不是实有的我,它是什么呢?为了理解、分辨或断定染法位与净法位各异的分别。

  “趋入相续别,是以人我说”,首先趋入染净二法,轻易了知其相续的分别特点,因此是将他们各自以行者的名称或名言宣说,并非补特伽罗另外实有存在。

  补特伽罗如何立名呢?五蕴的相续具有染污法时,以有染补特伽罗的名称能轻易懂得其分位的一切法,仅此而已,并不是说除了具染污之蕴相续的那些法以外另行有烦恼的补特伽罗实体存在。

  同样,具有净法者,就称具净法补特伽罗。

  安住于染污相续也有许多差别,以安住小染污、安住中染污及安住大染污的差别,补特伽罗分别称小贪者、中贪者、大贪者。同样,以嗔等烦恼的差别称某某行者。

  染法当中,这是小贪者,贪心比较少的;这是贪心比较中等者;这是贪心比较上等者,特别贪,是贪污分子等等。或者这个人是小嗔者,嗔恨心不是特别大的;这个人是中等嗔恨者;这个人是大嗔恨者,很多人都不敢靠近他,他来了以后,我一定要给他让路,不然,万一他发脾气打我怎么办?

  如是安住于小中大净法而分别称为得小地道行者等。

  始终行持善法或不善任意一种者,称为偏堕行者。

  前前是染污者、染污法位,后后是清净者、清净法位。一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之间有差别,有学地和无学地之间也有差别,这些补特伽罗的修行是不同的。

  如是趋入染净之行者、具染净行者、不具染净行者,利根行者、非利根行者,苦集负荷行者,以道得灭负荷行者,住资粮道行者等、信解行行者、异生、声闻、缘觉、菩萨、佛陀,他们内部的分类有四向四果及得一地等。

  分别有很多种,比如声闻、缘觉、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或者一地菩萨、二地菩萨等。在世间当中,我们有预科班、正科系、密法班的班级差别。

  进入预科班,可以说是染法位;听密法课的人,就到了净法位、最究竟的净法,已经获得佛果了。开玩笑,密法班不要认为真的获得佛果了。刚开始进入预科班的时候,有些人不听话,是可以理解的;越听越学,密法班里面,也有不太听话的极少数人,我就有点不理解了。

  如果没有宣说种种行者之差别,就不能分辨其法的差别,因此应当了知,是以心识为主的五蕴相续的不同别法作为差别,以与法之名称相关联的人我名称宣说的。

  从证悟层面来讲,有不同的法位,但是每一个位置,并不是有补特伽罗真实存在,每一个人的相续,都不是实有的。比如说我在资粮道的时候,是资粮道的行人,叫做资粮道者,但是这样的资粮道者,并不是实有的。相续的特点是什么?只是名言。这样来理解,就非常容易了。

  佛陀、菩萨;缘觉、声闻,等等,有很多差别,这些差别只是不同位的假立名而已,把这些当做行人、行者而说,并不是在轮回当中,有一个实有的东西,才安立为声闻、安立为菩萨,不是这样的。

  自己不要认为我是实有的,比如我是堪布、我是活佛,我是空行母,实际上不是实有的。如果你真的是实有的,就已经不是一般的人了,就是活佛,就是空行母。

  现在学院里面,希望以后不要有太多的打卦,这个活佛、那个活佛;这个空行母、那个空行母,以前法王在的时候,这些是很少的,现在有点多。

  说得有点多的话,比如说一个人生了病,本来他可以去医院治病。但是因为打了卦,说是不能去医院,结果他就离开人间了。如果打卦真的有把握,不管你是普通人还是圣者,可以给别人讲;如果打得不准,真的可能有杀生的过失,所以我不建议。(众笑)

  很多人吃饭、走路、上去、下去都要去打卦,其实最好是用自己的智慧抉择。以前我做手术的时候,没有去打卦。我并不是不相信,但是万一打得不准,或者是不让我开刀的话,我自己感觉当时的病确实有点危险。

  我以前翻释过这些内容,有些时候还是要相信科学。打卦这些,并不是不科学,也不是这个意思。但在一个地方,佛教徒整天都算命、打卦、看相,特别信这些的话,说明这个地方的佛教,有点形式化。哪里来个瑜伽士,听说他是什么什么的,大家都跟着跑过去。过一段时间,又说他是个假的。这个医生是神医,根本不用把脉,看一眼就治好病了,特别好。过一段时间,这个医生就突然不见了。

  相续的、名称的,到底是不是实有?作为佛教徒,最好还是要看清楚。不然,万一看错了,也许会影响自己的有些行为。

  前一段时间就想说,有些人整天跟着别人跑。我觉得这个世界当中,三界轮回里面,一个众生遇到好的善知识的话,是非常好的,这一点没有任何疑问。如果今天所有人都去追具足法相的善知识,把我一个人留下来,我真的不会有任何遗憾。但是有些人经常,以前也是这样的,“听说某个县、某个地方,有个瑜伽士打卦非常准、看病很厉害。他只要看一下,病马上就没有了。我特别痛,要不要请这位瑜伽士给我看一下”。如果真的有这样的能力,倒是很好的。在现在科学非常发达的时候,佛教有代表性的、非常典型的、不需要任何仪器,就能解除病人的痛苦,当然是很需要的。但有时候依靠咒语和某些能力起作用,可能是偶尔的暂时的因缘巧合,长期能不能起作用,也不知道。

  这是我顺便加的,在这里,稍微讲一下。

  后面不多了,害怕今天讲不完,看来还不错。长寿法会之前,我们把这个讲了,是很好的。昨天想,今天可能很累,不想讲。但是后来有点舍不得,觉得今天没有讲的话,好像没办法念《普贤行愿品》,所以还是勉强讲了。好像问题不是很大,接近尾声了,有希望了。

  师念藏语传承。

  我见无需生,串习无始时,

  人有则一切,无勤解无解。

  “我见无需生”,如果世尊以所说补特伽罗的种种差别名称说明人实有,那么就是依靠那种词句产生我见,而实际我见并不需要产生,因为一切众生本来就具有我见。

  三界轮回的众生,唯一有的东西是什么?非常严重的我见。犊子部也好,外道也好,不用再拼命增加我执,这是不需要的。你们如果想让众生获得解脱,不要用各种言词、各种语句,造一些论典说我是存在的,这样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每个众生都有我见,我见是不用产生的。

  《定解宝灯论》里面是这样讲的,(师背诵藏语)“一切放松真可笑,众生平庸过放松,流转三界轮回中,无需仍旧再三劝”,流转在三界轮回当中的众生,没有必要再去劝他们放松,有些人“你放松、放松”,其实不用放松。三界轮回的众生,放松得已经特别可笑了,一点正知正念都没有,过着平庸的生活。

  这里也是讲,三界轮回的众生,无始以来,一直流转在轮回当中,每一个众生都有俱生的我执、遍计的我执,有很多很多的我执,没有必要、不用再增加我执了。

  “串习无始时”,虽然从无始时以来就有我见,但为了使我清净而缘于所谓我并修行,见到我将解脱,并不是说补特伽罗实有。

  串习我是无始时以来一切流转者尽所有串习,可不仅没有解脱反而一直束缚于无尽轮回的根本就是它,因此世尊以补特伽罗名称宣说,并不应该是因为见我实有及修我,因为理应说补特伽罗实有无有必要。

  “人有则一切,无勤解无解”,我见,如果是佛陀让众生应生起的法,那么依靠我见一切众生都将无勤解脱;或者,如果它是非应生起,是佛陀遮止的法,那么有我见者就无有解脱,不超出这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假设所谓补特伽罗或我是决定实有的一个法,那么有如是见解的一切众生就没有迷乱,从无始以来没有精勤修道也该解脱,可是没有证悟无我之前谁也不会解脱,因此我实有的此见解是颠倒的束缚,是所应遮破而不是所应建立或所应生起的。

  如果实有的我是应该产生的,你们就不用再劝请大家产生我执,因为三界的众生无始以来自已就具足了我执,所以众生应该无勤而解脱了,解脱不需要任何勤作了。

  如果有了我执就能获得解脱的话,今天在座的人,除了装着无我执的菩萨以外,大多数的凡夫人都已经永远获得解脱了。

  一切众生有我执的原因,一切众生都应该获得解脱了,包括人、蚂蚁、蚯蚓、燕子、麻雀。我院子里面有几百只麻雀,有时候它们因我执而吵得特别厉害。当它们打架的时候,猫就准备吃它们,喜鹊和红嘴乌鸦就在旁边笑。相当于拳击比赛一样的,有很多观众。在我执的世界当中,不用给它们超度,也不用关心它们,它们已经解脱了。

  第二种情况,如果我是本性有的一个法,那么谁也无法用理证道遮破它,谁也不可能从将不可颠破的我执著为我中脱离,乃至有我执期间,就无法消除贪爱我与我所执的一方、嗔恨他方等一切烦恼,将以烦恼驱使积业如水车轮般恒常流转三界轮回而永远不会从中解脱。

  为此,如来语永远不可能说补特伽罗实有,佛语是宣说从轮回解脱的方便,所以就是从超胜世间与外道一切见解的根本见来宣说二无我,因此应当了知佛经中一切时处均不会说补特伽罗或我实有。

  佛陀已经遣除了人我,证悟了人无我。如果认为实有的我是存在的,那永远都不可能有解脱的机会。归根结底,一定要通达无我的法相。否则,在轮回当中,一直会流转,也会带来无数的苦楚。

  《大宝积经》里面讲,“空法中无畏,亦无有退没,住我相法相,故生怖畏没”,在空的法当中,不会有畏惧的,如果执著人相、法相,就会产生很多的畏惧、痛苦。

  世间当中最大的恐怖、最大的困难,都来自于我执。一旦把我执断了、减少了,会产生很多快乐。我执特别重的人,越来越执著的人,自己非常不快乐。

  刚才有一个人说,“我感情上出了问题”,发疯了一样,在电话里面大声哭。我说,“不要哭,没事,我是不存在的”,但是真的不起作用,他反而哭得更厉害。(众笑)

  有时候众生对什么方面都去执著,身心完全处于不正常的状态当中,特别可怜。为什么有些人不快乐、很痛苦?主要是由我执引起的。我执越来越重,就会越来越敏感。

  有些修行人,不能说完全从根本上断除了我执,但我执减少了很多,无论住在什么地方,跟什么人打交道,都很舒服、很轻松。修空性、修菩提心,在任何时候都很放松。即使遇到特别大的困难,以自己的坚强、智慧,完全可以应对。这样的话,事业、修行各方面也就越来越有希望了。

  对佛教里面的无我修法,很多人是不了解的。如果跟西方人说,“我不存在”,很多人会跟我吵架的,不是特别认可。“怎么没有我?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给他讲道理,刚开始他根本不听。而有些人真的听进去了,他会思考,原来所谓的我是假立的执著,会有所领悟的。

  最好能证悟无我的空性,即使不能完全通达,也要以总相的方式对无我有所认识。以前上师如意宝讲过,经常看一些中观的书,能够减少很多我执。

  龙猛菩萨的一个教言里面讲,对法性无生的意义生起定解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对众生生起悲心。这个应该是对的,有些法师、修行人,对空性方面越来越越有感受的时候,他的慈悲心就修得越来越好,这两方面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这是龙猛菩萨说的。

  以后我每天给大家提供一些我自己保存的、翻译的教证,取自于很多经论,比较好的、我喜欢的一些教证。

  接下来的本品总结,我就不广说了。

  此品总结:

  如是恒时具,彼德菩萨众,

  不舍自利益,亦能成他利。

  “如是恒时具,彼德菩萨众”,如是恒常具足修行知惭至人无我之间的菩提分法那些功德的菩萨。

  从知惭有愧到无我的菩提分,从去年到今年已经讲完了,中间还休息了一段时间。菩提分法当中,讲了很多功德,总结起来,就是菩萨的功德,菩萨有什么样的功德呢?

  “不舍自利益”,首先是自利圆满,不舍断证圆满的自利。菩萨已经发了菩提心,自己的修证有一定的圆满。

  “亦能成他利”,同时,通过将众生安置于这种断证也成办他利。因为发菩提心,有自利的证悟空性的圆满,所以也能利益他众。

  菩萨有了自己的一些证悟、解脱,利益众生,对他来讲,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我经常想,有些道友非常有爱心,特别有慈悲心,特别爱众生,帮助众生,这样的话,依靠悲心来产生空性智慧,好像也是可以的。

  《中观庄严论释》[注5]当中讲,有两种补特伽罗,一种是依靠空性产生菩提心;另一种是依靠大悲心产生空性智。

  不管怎么样,现在很多人还没有到达这么高的境界,但是每天依靠具有加持力的佛菩萨的经典和论典,要求自己,对照自己,这样以后,相续会变得越来越清净,行为越来越如法,所做的事情越来越能利益众生。

  大乘佛子的利他事业,是非常有意义的。学大乘佛法的人,应该阳光一点、开心一点,不要整天都是愁眉苦脸的。在社会当中,在人群当中,在修行当中,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希望,自己是废品,自己是染污品,自己象炸弹一样,今生没有意义,来世肯定下地狱,这样是没有必要的。

  我经常这样想,有时候觉得修行不好,很惭愧;有时候觉得在自己的一生当中,虽然不能说有什么高的境界,但是一直很努力、一直很认真。尽管有时候烦恼特别重,那也没办法,至少没有因此而倒下,仍然继续努力。

  佛陀在佛经《宝积经》里面讲,“佛陀出世及住世,信仰佛教皆难得,人身亦为难得故,当于佛法倍精进”,在《极乐愿文大疏》[注6]里引用了这个佛告诉弥勒的教证。在现在浊世的黑暗当中,遇到了善知识,遇到的佛法,遇到了如意宝一般的光明佛教,其实还是很有福报的。

  在有生之年当中,尽量去利益众生。如果实在是找不到你的眷属、你的徒弟,也不要特别强迫,因缘会逐渐逐渐实现的。就像《菩提心释》里面讲的一样,只要有利他的这颗心,实际上就已经趋入利他的行业当中了,这样也是很好的。

  今天就讲这么多,《经庄严论》第十九品《菩提分品》终。

  总共有二十一品,最后一品比较简单。今年讲得比较快,还剩多少?不看你的笔记,不用害怕,我只看后面的页数,一百六十页。很多道友不给我看笔记,但是讲考的时候,我偷偷地全部看过了。

  下个星期二有《维摩诘经》,星期三是《孝经》,四和五是《经庄严论》,六是《胜道宝鬘论》。

上一篇:NO.94-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