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经庄严

NO.96-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创建日期:2025-02-13

  NO.96-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2

  下面讲菩萨相当于是亲人,亲人不是指父亲、母亲,而是叔叔,舅舅,爷爷,奶奶,这些人。亲人跟其他人还是有点不同的,有些人一点都不关心亲人,如果是看破世间、亲怨平等的话,还可以;如果是人比较差,没啥感觉、特别冷漠,这样可能不是很好的。遇到困难的时候,亲人也不会帮忙。

  前一段时间,我老家同时死了两个人。有一家,帮忙的人特别多,人山人海;而另一家,几乎没有人帮忙。这是因为,前一家人经常帮助亲朋好友,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家人都去帮忙,这次他家人死了,别人都来帮忙;而另一家人从来都不帮任何人,这次他家人死了,亲人都不来帮忙。世间人的行为,可以对照着看。

  师念藏语传承。

  第三、如亲之喻:

  于诸不应说,众前能保密,

  谴责破学处,赞叹圆满者。

  能施授教言,救护离恶魔,

  五事诸佛子,犹如众生亲。

  下面讲一下亲人的比喻,也有五个方面,菩萨也是跟亲人一样的。

  “于诸不应说,众前能保密”,第一个如同亲人会保密。

  如果你有一些事情做得不太好,一旦公开,会对你不好,那么亲人一定会在群体当中,全力以赴地拼命地帮你保密,“我亲戚的这件事情,千万不能给别人说”。一般来讲,世间普通人不会为你保密,而亲人会为你保密。当然有的亲人特别差,一点都不会保密,这就另当别论了。

  同样的道理,菩萨对智慧浅薄的人,包括小乘的,或者世间的,心还没有成熟的人,一定不会宣说大乘、密乘的深广不可思议之处,因为他们会畏惧并舍弃,不会有什么利益。

  保密是很重要的,并不是因为法有什么过失,不是这样的,而是因为对有些众生不利。菩萨能够掌握分寸,该保密的事情,会保密的,不会随便讲。

  我们讲密法、听密法,太公开的话,确实不是很好的。有时候护法神会惩罚,诸佛菩萨也不高兴。因为智慧浅薄的人,根机没有成熟,听一些甚深的道理,接受不了。

  有些佛经当中讲,龙王降雨的时候,会掌握分寸。为了让小草成熟,不会降大雨。如果降下特别大的水,这些花草就接受不了。同样的道理,有智慧的人,对根机还没有成熟的人,不会传授特别甚深的法,这是菩萨的保密行为。

  密法班的人为什么这么少?“佛佗不是慈悲吗?为什么还要保密”,其实保密不是法有什么过失,而是你的根机没有成熟,没有达到上密法班的要求和标准。你自己也接受不了,保护自己也是很有必要的。

  菩萨秘而不宣,就像世间的亲人会保密一样,这是第一个。

  “谴责破学处”,第二个如同亲人会谴责。

  当你犯了一些错误,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世间的亲人公开也好、私下也好,一定会谴责你、呵斥你,“你怎么这样?不应该做这些事情,这是不能做的”。

  同样的道理,菩萨看到有些发了菩提心的人,没有守好戒律,没有修好禅定,没有生起智慧,三学都毁坏了,一定会在不同的场合当中呵斥。

  《菩萨地持经》[注2]中讲过,对应该呵斥者,要用呵斥的方法调伏他。有些众生,如果没有呵斥、遣责的话,就没办法调伏。

  有些菩萨没有度众生,佛陀也会呵斥的。《十住毗婆沙论》里面说了,“菩萨随所住,不开化众生,令堕三恶道,深致诸佛喝”,如果菩萨随便住在一个地方,没有去度化众生,没有讲经说法,让众生堕了地狱,佛陀会呵斥这些菩萨。

  表面上看,菩萨没有害众生,是众生自己造业而堕入地狱的,为什么呵斥菩萨呢?我们可能会想,我也没有害他们,也没有让他们造恶业,为什么呵斥我呢?因为你有能力,而没有去度他们,所以一定会受到呵斥的。

  以前我们去五台山的时候,在一个市场第一次看到宰杀黄鳝,特别残忍。我们的钱很少,只买了一点黄鳝,放在三轮车里,到处找水塘放生。有个老堪布说:“哎呦,还有那么多黄鳝没有放生,我们肯定犯了菩萨戒,诸佛菩萨会呵斥我们的。我们要不要把所有的路费全部买黄鳝放生?”另一个老师父说:“如果钱全买了众生,你怎么回去?不要全部买,只要买这一点就行了。”

  菩萨有能力度化众生,不让他们堕地狱,但是没有去做,这也是犯戒的。该呵斥的时候,应该呵斥。

  菩萨对于失坏三学者谴责指责说“你的此行不对”,如同亲人们谴责遮止自己的亲属不应理之所为一样。

  “赞叹圆满者”,第三个如同亲人会赞叹。

  如果你做得好,世间的亲人会赞叹你的。

  同样的,菩萨见到众生学三学,进入三学,也会赞叹、奖励,“你学得很不错”。使其欢悦而不舍功德,如同亲友对亲人称叹。

  以前比我年龄大的一些亲戚,虽然没有什么智慧,但是经常习惯性地赞叹或者呵斥我。遇到他们的时候,“你要好好做,不要犯错误”。现在呵斥我和赞叹我的亲人,几乎都是老年人,很多人已经无常了。跟我同岁的人和比我小的人,他们都不敢呵斥我,也不太赞叹我。

  这个比喻,我觉得挺好的,这是第三个。

  “能施授教言”,第四个如同亲人会宣讲。

  世间的亲人会讲一些做人的道理,“做事情一定要小心,不要太放逸,不要太大胆,你出家可能不太好”,世间的教言和窍诀,亲人会讲的。有些世间人,真的有很多教言。

  菩萨为使众生通达圣道,对众生也给予各种方便的教言,“你要好好修菩提心,好好修出离心,好好修无二慧,如何如何修禅定”。窍诀性的、教言性的法,菩萨会讲的。如同亲友对自己的亲人宣讲外内议事并相助一样。

  我遇到有人给我讲教言的时候,就聚精会神地听。有些道理,我不接受,但表面上还是“好好好”,这样比较好一点。

  有些人的性格跟别人合不拢,别人好心好意给他教诫,结果别人说一句,他顶一句。如果两个人的性格都不好,就吵起来了,这不太好,没必要的。

  反正亲人毕竟是亲人,应该比外人要亲一点,不要太远了。

  “救护离恶魔”,第五个如同亲人会救护。

  如果一个人出事了入于监狱,亲人还是很注意的,会去找关系救他;一个人生病了、遇到车祸了,亲人会到医院看望他;一个人遇到麻烦的时候,亲人会在身边帮助他。除了亲人来救护以外,其他人只在旁边观看。

  同样的,众生在色声香味触五欲妙当中造恶业,遇到了非常大的危险,菩萨想尽一些办法,告诫救护众生远离障碍正道的欲妙欺惑及不善业的助伴等如此这般的恶魔及魔业。不管是什么众生,只要他遇到修行上的违缘和痛苦,菩萨一定会救他、帮助他。就像是亲人救护免遭怨敌、入狱、盗贼等损害一样。

  “五事诸佛子,犹如众生亲”,由这五种事,佛子犹如众生的亲人。

  下面再讲一个比喻,就算完成今天的课了。

  师念藏语传承。

  第四、如友之喻:

  于诸染净法,自慧不迷乱,

  世间出世间,圆满尽能授。

  无厌无退转,恒常欲利乐,

  五事诸佛子,犹如众生友。

  下面用世间的朋友来比喻,也从五个方面来讲,菩萨就像是朋友一样。

  “于诸染净法,自慧不迷乱”,第一个如同友伴指点明路。

  有智慧的朋友,做生意也好、做事情也好,知道有利和不利的各种情况,一定会给你指明道路,会指点、照顾你。

  同样的道理,菩萨为利乐有情,如理了知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给众生指点明路。

  四谛里面的苦谛和集谛,叫做染法。了知苦谛和集谛后,要获得解脱,就是道谛和灭谛,叫做净法。菩萨以自己无迷乱的智慧了知染污法与清净法,进而如是传授给众生,让众生远离苦集,获得道灭。

  或者从无明到老死之间,叫做染法;从灭无明到灭老死之间,叫做净法。菩萨了知这样的染净法以后,传授给众生,让众生获得解脱。

  在《中论释·显句论》[注3]的第二十六品当中,讲到了十二缘起。十二缘起是很重要的,如果懂得十二缘起的话,就能明白前世后世等很多道理。在本品的最后,引用了《稻秆经》,堪布慈诚罗珠讲过,方便的时候,你们学一下。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注4]是不空翻译的,不是很长。这里面讲,有五种外缘生法,不常、不断、不转移、少因产生多果、相似相续不生异物。这五个法是非常重要的,前世后世之间的流转,不是常有的;也不是断灭的;也不是转移的;但是有一个缘起,前世做的任何小的善和恶的因,将来能够产生很大的果报;而且有一个相似的相续不断流转。这样的缘起法,并不是凡夫人能堪忍的。我觉得这五法,是很重要的。

  月称论师在《中论释·显句论》中引用了《稻秆经》中的这五点,其它部分没有引用。他说,在《稻秆经》中“作了详细宣说。第二十六观十二缘起品释终”。今天时间关系,我不广说。大家有时间的时候,可以从网络找《稻秆经》看看,现在很方便的。

  菩萨为众生传授染污法和清净法,就像世间的朋友经常指点明路,“你这样做,应该是很好的。你这样做生意,可能不是很好的,我给你推荐一个投资项目”等等,这是第一个。

  “世间出世间,圆满尽能授”,第二个如同友伴给予安乐。

  世间真正的好朋友会在生命方面、权力方面、财富方面,给予对你暂时和长远有利的安乐。

  同样的道理,菩萨能给予众生,梵天、帝释天、转轮王等世间暂时的圆满安乐,直至出世间佛果的圆满安乐。暂时和长远的安乐,只要能给予,都一一给予,菩萨是众生的好朋友。

  世间的大多数朋友经常是礼节性的、象征性的、表面上的,心里并不觉得是朋友。“来来来,握握手,好久不见,我很想你”,其实也不一定真的想。菩萨不是这样的,他是真的发自内心地暂时和究竟地都利他,这是第二个方面。

  “无厌”,第三个如同友伴不厌烦。

  世间的朋友在任何时候,不会讨厌你的。朋友之间,有时候发脾气,有时候不高兴,有时候两三天不说话,都会有的。但是从长远来看,自己选择的好朋友是亲密的、不厌烦的、非常好的。

  菩萨也这样的,他对众生恒常无厌倦。不是说,今天开心,明天不开心;今天笑着,明天哭着,后天就不理了,不是这样的。他有时候内心有一些不接受,但长远来看,不会讨厌,不会放弃,不会远离,菩萨是众生的好朋友,原因是这样的。

  “无退转”,第四个如同友伴恒常亲密。

  世间的好朋友,不被他人的离间语、各种是非,破坏亲密的关系。别人再怎么样说当面的离间语和背后的离间语,不会听这些人的,恒常亲密无间。

  有些人特别擅长说离间语,是这方面的专家,好像是到这个世界上来,专门破坏别人关系的。“那个人对你特别不好,你知道吗?他在那个场合当中说你,我亲耳听到的。你好像一点智慧都没有,你跟着他一起去,凭我的感觉,绝对不会有什么好处。你们两个之间,现在最好点到为止,不要再继续下去了”。(众笑)

  有智慧的人会想,语言是由心态加工的。同样说一件事情,如果我对它特别好,就用好的方式来表述;如果我对它特别不好,就用攻击的方式来表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肯定会有坎坷的,不能因此而放弃,继续下去是很好的选择,好朋友不会退转的。

  菩萨在恒常利益众生的过程当中,经常遇到一些坎坷、恶魔,比如说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没有住的,是不会退转的。

  现在有些道友没有住的,我刚才跟他们商量,看看有没有办法解决。哪怕只能帮助一个人,也应该想办法。当年我来学院的时候,没有住房,特别困难。

  现在的很多道友,已经搬了好多次家了。有些人是前世的业力现前,没办法的。但不管怎么样,我们有这方面的发心,还是很重要的。

  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放弃。做任何事情,如果实在是走投无路,那不得不放弃,在这之前,还是要继续下去。

  菩萨利益众生,遇到一些魔缘和一些障碍的时候,永远不因恶魔苦行等而退转、侵害。菩提萨埵很坚强,不会哭,不会闹,不会心情不好。心情不好的时候,跟这个人不好、跟那个人不好,让同一房间里面的人都很苦恼,“今天我们的菩萨心情又不好了”,不像这样子的,对吧。

  “恒常欲利乐”,第五个如同友伴利乐心不动摇。

  这个跟前面第二个有点相同,前面主要是从行为方面讲的,这里主要是从心态、意乐方面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世间当中的好朋友,不管怎么样,对你的爱,帮助你的心态,暂时、长远都不会退转、退失,非常稳固,不会动摇的。

  同样的道理,菩萨从世间和出世间两方面饶益有情,不会退转。就像通过让病人吃药来遣除病人的疾病,菩萨依靠直接或者间接讲经说法,遣除众生的烦恼和痛苦。不管怎么样,只要对众生有利,不会退转的。

  《贤愚经》[注5]里面不是讲了吗?有一个国王利益众生普行十善,魔王特别不高兴,给周围的国家写信说,国王在弘扬魔法,弘扬恶法,使很多国家产生了怀疑。

  国王知道后,躬行诸国。在路上,魔王化成一个人,处在火海里面非常痛苦。国王问:“你是怎么回事?”魔王说:“我因为弘扬十善,所以感受燃烧的痛苦。”国王问:“受劝的人行十善,他们有没有获得快乐?”魔王说:“那些人都获得快乐了,但是我弘扬十善,自己太痛苦了。”国王说:“那没事,只要这些众生得到快乐,我甘心受苦,不以为恨,继续弘扬善法。”

  菩萨真的是,只要利益众生,自己的苦恼都不会放在心上的。暂时也好,长久也好,菩萨恒常想以出世间的功德及世间功德利乐一切众生的心愿永不动摇,如同朋友对其他友人恒时不舍弃欲求长久利益及暂时令其快乐的心态一样。

  “五事诸佛子,犹如众生友”,以上五种比喻说明,佛子犹如一切众生亲密的友伴,就像朋友一样的。

  我觉得,弥勒菩萨把这些比喻讲得很好,确实大乘菩萨还是很了不起的。

  今天讲到这里。

上一篇:NO.96-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1

下一篇:NO.96-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