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经-《六祖坛经》半年一读句(2018-10-31 11:19:08 记录于后半生点滴的新浪博客)
《六祖坛经》半年一读句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
不离自性,即是福田
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萨之自性也。
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求道之人,为法忘躯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
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不是风动,不是旛动,仁者心动。
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
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
迷人口说,智者心行。
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
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
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
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能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
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
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邪来烦恼至 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 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过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迷闻经累劫 悟则刹那间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
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
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
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
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
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着。
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
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
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
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
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
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自佛不归,无所依处。
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归依也。
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
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着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
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归依。
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己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
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来礼祖师,头不至地。师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
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
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
心迷法华转 心悟转法华
无念念即正 有念念成邪
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
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乘是行义,不在口争。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汝云入定,为有心入耶,为无心入耶?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合得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识之流,亦应得定。
不见有有无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
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汝但心如虚空,不着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
一僧问师云:黄梅意旨,甚么人得?师云:会佛法人得。僧云:和尚还得否?师云:我不会佛法。
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心地无非自性戒 心地无痴自性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 不增不减自金刚 身去身来本三昧
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
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我今不施功 佛性而现前 非师相授与 我亦无所得
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
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
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不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即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
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
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
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
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真如自性是真佛 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 正见之时佛在堂
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
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
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
20190331点卯 20190914点卯 20200325点卯 20200916点卯
20210322点卯
乔迁随语
《六祖坛经》是中华文化之基石,精句是第二轮读书所留,需“时时勤拂拭”,以后点卯,乔迁于此。
20210916点卯 20220322点卯 20220912点卯 20230331点卯
20230928点卯 20240410补点卯 20241009补点卯 20250412补点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