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97-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注1]《色拉康卓·德瓦多吉自传》,色拉康卓著,索达吉堪布译:
十六岁
去当仆人
一天,俄白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对我说:“如果你想在这个冬天求法,那我 可以把你安顿在另一家。我已经和那家商量过了,你去他家当仆人,他们答应会提供你求法时的口粮,这样更好一些。等到了传法时,我会去接你。”
我心想:“如果我留在这里,一定会引起阿炯和上师之间的不和、争吵。还是按俄白说的,我去那家住几天吧。”于是我准备照他所说,去东古阿丹家当仆女。
当阿丹来接我时,至尊上师不在家,阿嘉活佛不让我住,所以我怀里揣着碗,腋下挟着靴子,和东古阿丹一起前往多科的蓝穹卡地方。
当时,上师正在晋桑家做招财佛事,茶歇时出去方便,我们路过时恰好看到了。我心里很难过,不禁泪水盈满双眼,都看不到路了。我假装穿鞋,在地上蹲了一会儿。
阿丹说:“你沿着这条路走。我要去请活佛打个卦。”说完,就在我马背上打 了一鞭子。本来我也很想去,但又不敢。
阿丹回来时,我问她:“活佛说了什么?”
她说:“活佛说不该让你受苦,一直在责怪俄白。
凡事开头难
到了阿丹家,他家是属于果洛的一户。我初来乍到,听不懂当地语言,一切事情都没有经验,以此外缘经历了许多艰辛。
渐渐地,我了解了所有的工作,也听懂了他们所说的话。在待了大约一个月之后,我就回去听法,跟他家的觉姆慈卓一起来到寺院。
当时,阿炯空行母已经到了上师宫。我不敢去至尊上师跟前,就让俄白请问上师我需要求什么法。上师回复道:“首先,一切法的源泉是前行,所以先要认真完成五十万加行等,然后次第求得修心法、顿超法等。”我也遵循上师的教导。
那一年,阿嘉活佛传讲风脉引导;至尊上师传讲修心法、顿超法、断法引导; 至尊上师的弟弟拉钦多嘉活佛传讲前行法,多吉札敦活佛作辅导。
修加行,受欺负
在那段时间里,拉钦多嘉活佛传授的引导法,我一五一十记在心里。我对慈卓复述了活佛所讲的内容,她说:“你是大城市的人,记忆力真好。”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睡得很少,除了上午听课,其余时间都用在顶礼上。尽管冰天雪地寒冷刺骨,我仍坚持苦行,在17天内磕了十万个头。
当时,达西的小僧人们都在听前行。他们在我顶礼时说:“这个拉萨女人不 知冷暖等,笨得像头牛。”他们还把鞋子里的草和寺院里的杂草放在我的背上。有些人用脚踩我的头,有些人把草放在我面前说“吃吧”,还有些人恶言恶语说 “她不懂什么干不干净,像狗一样”,然后用小棍子粘上人屎、狗屎,放在我的前面和头上等。我心想:“我如今正在顶礼,不能生嗔恨心。况且,我们是同法道友。”我暗暗发誓,不管他们怎么做,都不能报复。那些听法的大人物并没有制止他们的恶行,每个人都觉得好玩,跟着起哄,把这当成笑料。
有一天,一位名叫益西卓的尼姑看到了,她指责小僧人并警告他们:“如果 你们再这样做,我一定会向上师报告。”他们承诺不再这样做。益西卓有时会请我吃饭,给我暖心安慰。
被撵出去
当传法结束时,大家在上师宫的会供殿里一起做会供。我坐在他们的最后一 排,虽然不懂文字,但在心里发愿。结果,管家说:“你是个乞丐,不能坐在会供殿里。”然后把我赶了出去。
我很难过,心想:“我从十二岁到现在的所作所为,本来都是按照空行授记而行持,但现在看来,只是以痛苦度日,决定不会成就正法。虽然我对别人没有恶意,但大家都把我当成敌人,甚至容不下我在听法与会供的行列中,竟然用棍 棒把我赶出来。那位方便道的伴侣也是受别人控制,我和他都联系不上。不管怎样做,这个身份不要说利益众生,就连自利也无法成办。”
我边想边哭,结果听到空中传来一个不知是谁发出的声音:“嘿嘿,往昔福 德力激发,金刚亥母所摄受,缘起具莲师伏藏,依空行教莫错失,有缘伴侣及缘起,如若未随魔所转,彼此之间互相助,重兴汉藏之幸福。所有法主以愿力,时时远近皆集聚,二伏藏法如朝阳,定兴东方与南方。如若未具此要点,阿匝南酿与朗珠,如化花吾勒名者,方便缘起成熟时,表示大乐源泉母,于虚幻境莫劳神, 修所生慧妙力强,未以智慧分析知,缘起开端为魔蔽,种种逆缘来袭您,今将此义藏心底。”
听到这些,我心想:“到底有什么办法才能让我不错失缘起呀?像如意宝般的这位上师,受着明妃的左右。想到这里,我说道:“不变法界虚空中,不露容颜声提及,未来授记我难成,您于法界不迷乱,如若未为可怜我,示现幻身之游 舞,犹如老牛愚笨我,不知行事巧方便,想必会随恶魔转,请空行众相协助。” 我心里想着能否按空行的授记成事,于是便去了上师那里,结果也没能到上师跟前。最初的缘起就这样不了了之。
想到冬天严寒的痛苦,为了一件皮袍,我不得不去做仆人。
十七岁
未了之缘
当时,嘎绕伏藏大师敦珠旺修朗巴,托东辊上师门蓝嘉措捎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有空行授记我是他的方便伴侣,这和我的伏藏标题中提到的一样。那年11月,当我正准备去嘎绕伏藏大师的住地时,出现了缘起不好的兆。我只能将 此事暂时搁置下来。
我回到阿丹家,补满了做仆人的期限。他家只给了我一件中等的皮袍。
[注2]《自性大圆满支分决定三戒论释》,云丹嘉措尊者著,索达吉堪布译,第二品 别解脱戒:
己二(所护戒条)分三:一、所断;二、所修;三、推断同类。
庚一(所断)分二:一、真实所断;二、旁述。
辛一、真实所断:
比丘二百五十三,戒律根本四他胜。
比丘戒可分为他胜、僧残、堕罪、向彼悔、恶作五堕罪,共有二百五十三条。一般而言,比丘的一切所断学处均可包括在五堕罪的范围内,所有粗堕皆可摄于他胜或僧残其一之中,一切加行恶作都属于各自的堕罪,十七事中所讲的所有恶作也可包括在恶作堕罪中。因此,如果是恶作,不一定是别解脱中所总结的(一百一十二条定数)恶作。
第一、他胜罪:持戒比丘无论犯四他胜中任何一种,一刹那隐瞒,所有清净戒律也全部毁坏无余,由于没有根本堕罪的违品对治力来摧毁,因而称为四他胜。
基支堪能男根入,成熟女人之密处,
意乐无惭畏贪心,加行之时互摩擦,
究竟获得乐感受,彼者失毁梵净行。
一、不净行,她基之支分:身体已达到一半以上,完好无损并能享受的口、肛门或者阴道三处任何处;自基之支分:无病堪能的男根。意乐支:无有观待自方的惭与观待他方的畏,想感受乐触的贪心。加行支:相互摩擦。究竟支:通过三门交触,身体感受快乐,心里执为我所,此四支分如果圆满,则彼人已失毁梵净行。萨嘎拉尊者云:“男根入三门,则犯他胜罪,外触则相应,粗堕或僧残。”
盗基即是他人财,意乐为自得生存,
境时价值已足量,加行之时行盗取,
究竟自盗令他窃,抑或争论而获得。
二、不与取,基:不属于自己而是另外人所属的财物以及烹调好的饮食,并不是尸林中那样低劣的物品。意乐:明明知道或者怀疑是他人的财物,为了自己维生而想盗窃之心,观待当地当时能盗所盗二者分析留存财物与分配财物的差别,价值具足。加行:一时间盗取。关于价值量,《沙弥五十颂》中云:“盗取五玛夏,或四分之一,嘎夏巴货币,据己有破戒。”所谓的嘎夏巴,人们共称是莲花王时期所造的一种金币,相应于八十个海贝的价值。《根本律》中说中等嘎夏巴的量是五个玛夏嘎。为此它的量并不完全是固定的,但一般共称是一两银子的价值量。究竟:无论是自己盗取或让他人窃取,或以争论的方式使财物离开主人而据为己有,生起得心即已犯盗戒。不仅如此,以咒诛、压伏、勾召、不还押金、借后不还而盗或者故意丢失装饰品而取物,不交车、船费等,总应当详细分析戒条之分支而了知。
杀生之基识他人,意乐杀心知所杀,
加行杀始终未退,究竟断绝彼命根。
令杀随喜赞叹等,以此为缘亦复然。
三、杀生,基:无误地认识自相续不同有感受等的他人或胎儿。意乐:非以殴打之心而是以杀心杀害,确定所杀的是某某人或者有合理怀疑的想法。加行:以密咒或兵器等杀,自始至终未有退失。究竟:在对方未死之前采取行动,无论所杀众生当时死亡或他时命根灭绝,均犯根本戒。《戒律三百颂》中云:“具有自他学处者,知是他人知是人,杀心无误而杀害,除未死梦毁戒律。”或者让他人杀,即便随喜赞叹杀人等,只要具有杀心,并且对方已死,就犯根本戒。而且,许多比丘共同协商杀人,所有比丘均犯他胜罪。《俱舍论》中云:“军兵等为同一事,一切人均如作者。”
妄基知言解意人,意乐转想生说心,
加行神通等功德,虽无说有上人法,
究竟他懂彼妄语,则已失毁根本戒。
四、妄语,基:所说的对境是除了自己以外的他相续、能知言解义、精神正常、非石女与两性,具此五种名相的人。意乐:为了改变对方想法而生起要说欺人之谈的心。加行:超越欲界的一禅至佛果之前的神通等世间出世间的功德明明知道自己本来没有反而谎称为有,说上人法妄语。萨嘎拉尊者云:“于此五障碍,得诸人之法,尽彼许上法。”究竟:虽然自己所说的谎言未能转变对方的心意,但当听者已明白妄语之义,比丘已经失毁了自己的戒律。这里所说的妄语必定具足是语言、是自己所说的语言、是与自己有关的语言、正确、明了、当面而说此六种法相,并且所说之人在无有增上慢的情况下自己说或者由他人来说,比丘在接受别人所说话语的过程中,我们如果详细分析,以观待果、坐垫(坐在花垫上等)以及本体的方式可以了知也有犯妄语戒的。若有人想:此等加行与正行支分如果未具足,那是否犯根本戒呢?加行之加行仅仅想做并从坐垫上站起等,只是恶作,为了此事而前往等为加行粗堕,正行时虽未真实生起堕罪,但与之相类似,诸如没有杀心而以必致人于死地的利刃击中人,是加行粗堕。正行虽已究竟,但四支中任何一支不具足,诸如以杀心杀非人,是正行粗堕。剩余的所有堕罪均应依此类推。这些在犯单堕等其他罪业时均成了恶作。仅是在心里思维,即是所守恶作;身语中表现出来,则是所忏恶作。
犯此四何比丘败,故佛说为四他胜。
此四种罪业各自四种支分都已具全,无论犯任何一戒,那位比丘就已败于罪业的足下,因而遍知佛陀说叫四他胜。《别解脱经》中云:“诸比丘无论犯彼等中任何一堕罪,自始至终均成他胜。不可与诸比丘同住,不得享用僧财,当摈除。”
共称十三僧残者,于非行处出精液,
以贪触女身部位,明说淫语贪女赞,
撮合男女相互遇,为自过量大小屋,
无故诽谤假故谤,破僧随顺破僧违,
污家摈除而诽谤,现堕时劝恶性拒。
第二、僧残罪:因为要恢复此堕罪必须依靠僧众,并且清净的戒律只剩余少许,数目共有十三种,为此共称为十三僧残罪。
。。。。。。
以上四种是因违谏而犯的僧残。《别解脱经》中所说的“有遮静处坐”讲了二不定,比丘在无有人陪同的情况下在有遮掩的静处与女人坐在一起,根据行淫与否的差别,这位比丘犯他胜、僧残、单堕三者其一,或者僧残与单堕二者以及最终将做何事均不一定。因此,仅仅同女人坐在一起就犯单堕,它的结果包括在他胜与僧残中,因而未单独宣说。
第三、堕罪分为舍堕罪与单堕罪两种。
其一舍堕罪,无论谁人出现堕罪,都必须要舍弃犯罪之物来还净。如若未经还净,其果报将是堕入恶趣,数量共有三十种,分为三类。
。。。。。。
其二单堕:如果犯这些堕罪,则将堕落到恶趣中,忏悔时不必先舍离其物,因而称为单堕。数量共有九十整。《根本律》中云:“明知与种子,未差与辗转,水俗家故犯,同行与说法。”正如这里的总结偈所说,单堕有九个十条。
。。。。。。
第四向彼悔:由于要以悲哀的形象分别忏悔,因而称为向彼悔。此类罪依靠出家、在家而犯各有两种,共有四种。
向彼悔罪有四种,于城化缘尼食享,
俗家尼派未遮食,羯磨戒施主受食,
森林畏处未察贼,化缘而食此四类。
。。。。。。
第五、恶作罪:由于罪业细微,因而称为恶作。数量如总结偈中所说共有一百一十二种,分为九类。
。。。。。。
[注3]《大宝积经》,大正藏 No. 0310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卷第十二/密迹金刚力士会第三之五:
于时,密迹金刚力士,以宝华香、幢盖、缯幡,周匝绕佛,以偈叹曰:
“广法普自在, 法藏不可尽,
晓了分别法, 导利益众生。
以付授我义, 常乐以法施,
极奉行正法, 住道愿自归。
智慧能清净, 明了所行业,
其名闻三世, 功勋度无极。
其智通三处, 能仁无所著,
以度众挂碍, 班宣快济厄。
清净犹月净, 颜貌甚鲜明,
斯曜极远照, 喻于日火光。
其音殊妙好, 和声喻梵天,
宣布于愍哀, 稽首众生宝。
自显现其身, 示有形寿命,
唯愿班宣法, 演布文字音。
虽讲说经法, 亦无有法想;
度脱于众生, 亦无有人想。
世尊所开化, 谁能报佛恩?
设一切众生, 积行无量劫,
唯启受佛教, 志不在余业,
己身能奉行, 复化他人众。”
[注4]《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大正藏 No. 0754 ,萧齐沙门释昙景译,卷下:
佛告王曰。甘露法者。精妙难量。济无粗细。非天世人福德之力所能报也。唯有一事。能报佛恩。何谓为一。常以慈心。以其所解。一切善法。展转开化。乃至一人。令其信心成就智慧。展转教化。无有穷尽。譬如一灯燃无量灯。如是行者。乃名为报师徒重恩。大王当知。欲报师徒解脱恩者。以还智慧。解脱众生。如是行者。则为供养三世诸佛。非但供养报一师也。
***************************************************************************
附:《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胜乘甘露喜宴》麦彭Rinpoche著Khenpo Sodargye 译
第五、如仆之喻:
成熟诸有情,恒常具精进,
真实说出离,安忍诸邪行。
能施二圆满,善巧彼方便,
五事诸佛子,犹如众生仆。
1、菩萨对成熟众生恒时具有精进,从不懈怠,如同世间中如理听命的仆人无有懈怠欢喜力行主人的事一样。2、菩萨对一切众生无误讲说真实出离苦谛集谛之道,如同善良的仆人将自己所见所闻如实向主人汇报一样。3、菩萨安忍众生所作的种种加害、恩将仇报的一切邪行,如同仆人对于主人殴打恶语谩骂自己也忍受并接受他的言语一样。4、菩萨将世间出世间两种圆满施予众生,如同仆人依照主人所吩咐如其心意而行事并奉献一样。5、菩萨善巧使一切众生获得世出世之圆满、圆满福慧资粮的方便,如同善良的仆人善巧迅速成办主人所吩咐之事的方便一样。以这样的五种事,佛子菩萨犹如一切众生的仆人。
第六、如轨范师之喻:
欲求令获得,无生之法忍,
宣说一切乘,成就瑜伽行。
相貌妙庄严,不求报异熟,
五事诸佛子,如众轨范师。
1、菩萨于八地获得无生法忍,想令一切有情获得无生法忍,如同轨范师自己广闻博通而摄受其他弟子一样。2、菩萨相应所化相续宣说一切三乘法,如同有智慧的轨范师宣说弟子所希求之法一样。3、菩萨修行能成就止观的瑜伽,如同贤善的轨范师不拖时间迅速教导弟子一样。4、菩萨对一切有情恒时不现怒容,不作恐吓行为,和颜悦色,相貌庄严,如同轨范师对弟子常常面带微笑、言语柔和一样。5、菩萨虽然利益众生,但也不求回报饶益自己及利益之异熟果成熟于自己,如同轨范师以慈心为弟子说法也不图财物一样。以上述五种事,佛子犹如一切众生的轨范师。
第七、如亲教师之喻:
利生极精进,令圆满资粮,
积资速解脱,能断诸违品。
世间非世间,圆满皆令行,
五事诸佛子,如众亲教师。
1、菩萨极其精进利益一切众生,令没有圆满二资粮的众生圆满资粮,如同亲教师赐予弟子出家沙门学处使其出离一样。2、菩萨令积资粮者迅速解脱于果地,如同亲教师使弟子出家后受近圆戒一样。3、菩萨能调伏众生令他们断除获得解脱涅槃之道六度的一切违品,如同亲教师为弟子宣说他胜僧残舍堕等学处违品并令其断除罪过一样。4、菩萨令一切众生行持世间出世间圆满,如同亲教师以财物、正法饶益弟子一样。就像亲教师的五种所行之事一样,以这五种事饶益有情的佛子犹如一切众生的亲教师。
庚五、报恩:
不贪诸受用,戒律悉无失,
具有报恩者,复令行持故,
如是行六度,一切诸有情,
于诸菩萨众,如是报恩德。
菩萨将众生安置于波罗蜜多来利益他们,那些众生不退失修行波罗蜜多回报菩萨之理:菩萨施以诸资具令众生具足资具,那些众生对菩萨报恩,就是具足受用的那些众生不贪一切受用而能同样作布施,以这些来饶益有情就能报菩萨恩。同样,由菩萨安置于戒律的那些众生不失坏戒律,虽对菩萨进行种种损害但菩萨无有损害的意乐,想到“以此作为安忍之因来饶益我”,具有报恩心安住于安忍。由菩萨安置于安忍的众生也这样安忍。由菩萨安置于行持精进、禅定、智慧的众生报菩萨恩也是再令其他众生行持精进、禅定、智慧,如此能报菩萨恩。这是《注释》中解说的。实际上,如是行六度的所有众生,各自蒙受菩萨利益,回报菩萨恩德,同样这般行持波罗蜜多会令菩萨喜悦,而以财利回报等其他方式是菩萨所不欲求的,那些众生也以报菩萨恩的心态同样修行波罗蜜多,菩萨也念及了知这些众生是利益我。这也是菩萨的殊胜功德,是无染的希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