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法华2方便品10下
【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
刻雕成众相,皆已成佛道】。
然后下面呢就是讲那个佛像,就是造佛像的这个功德,就是这个造佛像。如果有些人呢就是为了就是建立这个佛的这个形像啊,就特意地刻一些这、刻雕的这个各种不同的像啊,就是什么这个药师佛的像啊、就是然后,呃,什么呃阿弥陀佛的像啊、观音菩萨的像啊、释迦牟尼佛的像啊、不动佛的像啊等等等。就是一般这个南传佛教呢,就是就唯一的这个佛陀,和还有舍利子和目犍连,除了这几个像以外呢,就是很少很少的。呃,但这个藏传佛教,和还有这个,呃,汉传佛教的话呢就是像就比较多,就是有不同的这个佛啊。比如说,呃,有这个千劫佛啊,就是还有这个万佛、万佛城的就是有各种不同的,有些是一种佛,有些是不同的这个佛的这个,呃,各种这个造像啊,那么造像。那么有这样的这个造像,就是也就是说建立这个佛的这个像的话呢,实际上呢就是也“皆已这个成佛道”,就是那么都也可以这个依靠这种因缘来,就是将来这个成佛道的。
【或以七宝成,鍮鉐赤白铜,
白镴及铅锡,铁木及与泥,
或以胶漆布,严饰作佛像,
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那么这些造造佛像的这个材料是什么呢?也是呃,跟前面就是基本上是相同的,也有这个上等和中等、这个下等的吧。那么上等是什么呢?就是以七宝就是造的,就是现在造佛像的话呢,就是也有呃,这个以七宝,呃,这个做成的。就是比如说这个,呃,金、金的这个佛像啊,银的这个佛像啊,嗯,我都有些好的佛像啊。嗯(师清嗓),做了一些我们(师清嗓,喝水)。嗯,嗯(师清嗓),金、银、嗯、对,玛瑙、砗磲等等,就是还有呢就是鍮鉐,就是还有这个,呃,赤白铜,就是这个铜像,呃,还有呢就是白白镴,是吧?就是白镴,白镴是指的是那个金和,铅、就什么铅和那个锡呢就是合合合合成的,就是合锡,就是它就合金的就是这样的这种像。还有这个铅,就是铅和锡,呃,然后铁啊、就是木头啊、以及这个泥土啊、还有这个胶漆布啊,
就是胶漆布有些大德说是,胶漆布做、造这个佛像的话呢,按照戒律里面是不开许的,因为它有一个臭味,就是也有这种说法的。但不管怎么样呢,就是可能、嗯、造像呢,就是有各种不同的这个材料,就是现在尤其是一些、现在、就是现在一些特殊的这个材料吧,就是我们这个有些、有些这个佛像呢,就是很便宜很便宜的。然后,但是呢,质量不太好就是,造完了以后稍微戴、戴、就戴的时候呢,就、就马上这个有些出问题啊,就是质量、质量不太好。
我们如果要做的话呢,就是一个是庄严,就是这个很重要的。要造这个佛像的话呢,要、要庄严。然后自己在经、各方面的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呢,当然是这个越、越来越珍贵啊、越来越这个昂贵啊,就这样也是是很好的。就是凡是有各种、啊、珠宝啊,各种这个珍宝就是制成的,庄严的这样的这个佛像。如果人呐就是这样这个做的话呢,那么这些呢就是也会、呃、会成、成这个佛道啊,啊就是也会成佛道(师清嗓)。这是这个造像啊就是,造像的话呢就是有很多功德就是。
【彩画作佛像,百福庄严相,
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
那么下面呢就是画像。可能前面是那个真正的我们造的这个像,就是佛像啊。然后下面是画像,就是所谓的这个唐卡啊,就是我们这个藏传佛教的这个唐卡呢,也很出名的。呃现在世界上的不管是哪一个国家去的话呢,实际上国家的这个、呃、每个国家的这个文物馆,或者是展览馆当中的话呢,就是藏传佛教的唐卡呢,都已经收集在里面,就是我们这个藏地就是从来看不到的一些这个很古老的这些唐卡的话呢,都看得到,就是,包括这个荚国的博物馆呐、然后法国的博物馆啊、还有这个、呃、意大利的博物馆呐、然后,呃、什么这个,新西兰的就是、就等等,就是这些国家的博物馆里面(师笑)都看到我们的藏传佛教的唐卡都全部是卖到这个全世界去了,就是。如果要想收回来的话呢,就是,应该就从这些博物馆里面就是、呃、想办法对吧(众笑、师清嗓)。
不过原来八国联军的时候呢,就是,其实藏地的这个、还有汉地的很多的珍贵的东西的话呢,就是都带到这个欧美去了。就是你们有知道,到了外面以后的话呢,“哇”,就是原来是、呃、这些地方、这个是人世间呐,就是人世间的互相都是抢、互相都是斗,就是这个是,呃、就自古以来都是比较这个严重的,只不过是现在算是、算是比较和平年代了。否则的话那个时候就是抢来抢去、就是斗来斗去,还是很可怕的。就是一到那个、那些地方的话呢,就是都感受得到,啊,就是原来历史就是这样的,那么现实就是这样的,将来的这个梦想也是如此的,就是。(师清嗓),呃,怎么讲啊,就是,不能讲得太深了对吧(师笑、众笑)。
我每次、每次出去的时候去一些博物馆,然后一些,呃、图书馆,就是然后就,其他地方也没什么可去的。呃、(师清嗓),过程当中呢,还是感受比较深的。呃、然后我们的这个唐卡呢,就是全部都是在、在那边就是一些旧的唐卡啊,就有些是、甚至这个唐卡的一半都没有了,就是、但是他们把它很重视的,其实这样的话好像感觉到更珍贵一样的感觉(师笑)。我回来以后,我有一些旧的唐卡,我就、原来好像不重视就是,然后,这几年就是出去以后的话,我想,噢,就是这个如果是在一个国家的这个博物馆里面的话,肯定很贵的,(众笑、师笑、师清嗓)
呃、啊,呃、下面、下面就是说什么,就是这个彩画啊,就是这个、我们用这个各种不同的这个笔呀、就是颜色啊、做的那个、呃、就是彩、彩做的就是这个佛像,那么它呢,就是实际上是有、具有这个百福的这个功德所庄严。呃、那么这样的这种唐卡和画像,就是佛的这个画像的话呢,自己做也好或者是让别人做的话呢,就是都可以这个,呃、成、成佛道啊,就是成佛道。呃就因此呢,呃、的确也是,呃、造这种佛像也好,或者说是,呃、(师清嗓),呃、供养这个唐卡和佛像的话呢,也有很大的这个功德。
呃、佛、什么《大乘造像功德经》就是也有,也有佛经里面有个《大乘造像功德经》,《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就是讲过,就是说是,如果我们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就是做、造这个佛像的话呢,将来这个、这个弥勒菩萨出世的时候,也就是说是弥勒这个、这个、就是初轮会,就是初会,就是弥勒菩萨的这个初次的这个眷属当中呢,也是是得以这个解脱的,啊就是得以、得以解脱的,就是一个是这样的。还有一个呢,如果我们造像的时候,就是有这个发菩提心来就是造像啊,就是如果以发菩提心来造像的话呢,那么就是很快的时间当中获得这个成就,啊获得这个解脱的。
或者说是如果我们有清、清净的心就是,以信心来造这个佛像的话呢,除了极少数的定业就是可能会感受,除此之外呢就是,一般的业都不会、不会感受的就是。所以,你们方便的时候也看一下那个《造像(这个)功德经》呐就是。《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呢,也讲了很多我们这个造像的一些,呃这个功德。甚至我们没有、没有时间就是真正去造或者没有这个机会呢,有时候是看到一些唐卡啊,就里面的有些,呃比如说有些缺漏的地方呢,我们去弥补的话呢,也有很大的功德。
呃原来我们看过那个吧,就是那个《法苑珠林》当中呢,也是讲过就是,当时金色比丘尼为什么是即生当中那么好看呢?她以前在毗婆尸佛的这个时代啊,就是实际上是那个时候她是一个乞丐就是,她乞丐呢,好不容易有一次找到了一点金子,然后这个金子本来想自己好好地用,后来呢,她看到有一尊佛像呢,有点就是他的这个金色的脸呢就是,有一点点缺、缺、缺憾就是、缺漏。就这个时候呢就是,她找另外一个金、金匠就是,那个金的那个画家就是,然后跟他一起合作呢,就是把原来那个脸上缺补的就这部分呢,就是她自己,呃就是那个乞丐女就是,她自己找到的这个金子来把他补上了。补上之后的话呢,她后来就是生生世世当中都身、身色金色啊就是,感得这个非常美的这种果报就是。所以我们这个(师清嗓),当时这个工匠跟那个,呃就这两个呢,也同、同样发了愿就是,后来好像他们关系比较不错了就是(众笑)。呃然后呢,然后发了愿之后的话呢就是,后来就变成那个呃迦叶尊者和金色比丘尼就是,然后生活呢,也、也比较复杂就是,后来大家也知道这个故事。呃(师笑,众笑,师喝水)。
【乃至童子戏,若草木及笔,
或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
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
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
但化诸菩萨,度脱无量众。】
呃(师清嗓),嗯下面就是讲到什么呢就是,说这是造像啊就是,这以上是主要讲造像。还有呢就是,这个我们如果下等的这些造像的话,乃至这个孩童嬉戏的时候呢,用这个呃草根啊,就是用木块就是,或者是用笔来就是画的,在地上随意就是,或者是墙壁上就是画的这个佛像啊,呃就是呃或者呢用铅笔画的,或者是用手爪,就是手、手、手指甲就是用画的,那么这些做画像的话呢,我们呃就是。
现在那个有些学校就是允许的话呢,我们也让孩子们这个画一些佛像啊,就是画一些,给他种下一个善根就是,其实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用铅笔啊,用、用这个。我们一些喇嘛学校啊,或者是一些其他世间的学校。因为现在唐卡呢就是,把它作为一种,呃唐卡是就是,国家也是相关的这个,呃部门的话呢就是,都很那个,就把它当作一种文化,就是文化。我们这个炉霍的话呢,就是叫“唐卡之乡”就是,现在这个,唐卡的故乡是哪里呢?就是我的家乡(师清嗓,师笑,众笑)。宣传(师笑,众笑)。
呃这样的这种这个人呐,就是渐渐渐渐呢就是,积累更多的功徳,然后呢,具足这个大悲心就是,并且呢就是成这个佛道,呃而且呢就是,度化这个呃诸菩萨呃就是,度、度、度脱无量的众生。他这里“只化诸菩萨”、呃“但化诸菩萨”,“但化”的话,有些大德解释的时候用,把它用转折词就是,转折词就是,这样的话可能不太合理。他这里“但”呢,也不仅……藏文当中是并不是只、只、只度化菩萨,不是这个意思,他是度化就是一切菩萨就是,他这里……所以这个“但”,这个“但”字呢就是,一般我们解释的时候,呃就没有什么意义的话,也可以吧就是。就有时候是它有一种,叫这个叫什么词啊就是(师清嗓),叫,好像,以前有个汉文老师他叫,叫有个叫什么词,嗯?形象词?嗯?虚词?嗯?
没有任何意义的词,也不叫虚词。嗯,叫什么词啊?不叫助词。嗯,不行,你们也不行(师喝水)。
我以前学过的有个汉文老师,他说有一个很、比较适合的词,都忘了现在。
嗯(师清嗓),这以上是讲的这个佛像啊就是,讲的这个佛像。
【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
以华香幡盖,敬心而供养。】
那么下面呢就是,讲的这个供养。呃就讲个,呃如果人这个塔庙当中就是,呃在这个寺院,或者是庙里面的话呢,主要是讲这个供佛吧,呃就是宝像,就是珍宝做成的这个佛像,呃或者呢就是,这个我们刚才前面讲的这个画的这个像,或者说是佛塔,在这些面前呢就是,以这个,呃供养。供养什么呢?就是供养花啊、香啊就是、幡盖啊,还有一些其他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这个供品,我们经常说的是五供等等,呃就。那么这些呢,用恭敬心来这个供养,并不是好像那种很勉强的这个心来。现在有些人这个供养的时候都特别不愿意的方式来就是作供养(师清嗓)。就以恭敬心来就是作供养。
【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
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
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
那么,如果,呃就还有呢就是,在这些佛像和佛塔,呃还有这个佛殿里面呢就是,不仅仅是用这个花香幡、呃幡盖等这些供养,还有就是做一些这个乐器啊就是,做一些音乐,呃然后击、击这个打鼓啊,就是击鼓,呃吹一些这个海螺吧就是,角贝啊就是,然后吹、吹一些呃什么,呃这个箫啊、笛啊就是。那个箫是那个吧,就是竖着的就是,呃然后笛子呢就是,是那个嗯。(师清嗓、师笑、众笑)
以前我们读中学的时候喜欢吹,但是我不太会,然后只是,当时的几个有有几种比较出名的歌吧,就是有会一点点就是不是全部会。
呃然后还有那个琴呐,就是然后箜篌,还有琵琶啊,呃还有嗯嗯铙,还有那个什么呃铜钹,就是铜、铜钹是吧,就是就现在我们这个维那师“啪、啪、啪、啪、啪”,(众笑)嗯“堂、堂”,(众笑)(师清嗓)如是这各种妙音啊,就是都尽心地去这个供养。
原我们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就尤其是前面就是做那个,呃就供养七支供的时候呢,就是经常就是原来我们学院也是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就是什么这个,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花供、水供、灯供还有这个乐器啊,就有些有些都是现在都是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就是他们呃放一些这个西方的一些摇滚、摇滚那个乐(众笑),就是就不是很好的,不过呢就是也可能与时俱进吧,就是(众笑)(师清嗓),呃他们(师笑)(师清嗓)。呃因为很多人就,尤其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古、古代的很多这个音乐呢都不太喜欢,就是他们、他们所喜欢的就是也是是这样的,因此这个佛菩萨的话不知道喜欢哪一种。(众笑)
【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
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师清嗓)还有一些欢喜心来就是唱呃唱一些梵呗,啊就赞颂这个佛陀的功德,呃乃至一些这个很微小的这个音来,呃这个供养啊就赞颂啊,就是有时候是稍微这个。呃我们有些道友都是以前就是歌唱啊,就以前这样的话呢,即使已经出家了的时候,(师模仿道友唱歌),就他还是哼一下,(师笑)就或者是就唱一点呐,就是也有这样的就赞佛的歌啊,就是甚至有时候不小心就是露出来一些世间的这个歌啊,就是有时候也、也、也这样的。然后有些、有些道友就是有些出了家以后,就是还要唱一些以前就是喜欢的歌,然后就、就唱完了以后“嗡班札尔萨埵吽,嗡班札尔萨埵吽”,(众笑)(师笑)(师清嗓)也有这样的。(师清嗓)呃是这样的,就所以说就是乃至一小音,啊就是都是成佛道。
【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
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
他这里呢,就对,呃然后若人这个散乱心,就是下面就是这个讲的是刚才就是供养,啊就是供养是什么呢,供养这个乐器,供养花鬘,供养呢就是各种这个赞颂的这个功德,呃“赞佛功德时,令人烦恼薄”,就是应该在《大智度论》里面讲的吧,就是赞佛功德的时候呢,就是让人的这种烦恼呢就是会很薄弱,啊就是“以此功德故”,诸结、呃什么呃结尽诸,呃什么嗯诸、诸、诸垢灭,呃就是以此功、呃以此功德故,呃“结尽诸垢灭”(原文:赞佛功德时,令人烦恼簿,以此功德故,结尽诸垢灭)。就是意思就是说呢,呃就我们这个赞佛陀的功德的这个人呢,就是他会烦恼会薄弱的,以这个功德的缘故呢,就是“以此功德故”是什么呢,“结尽”,就是“结”是我们这个“团结”的“结”,就是那个“三结”吧,啊就是那个烦恼的意思就是有种障碍吗,就是《入中论》里面就是讲的“三结”嘛,就是“结”、“结”呢就是全部灭尽,并且呢就是一切垢染,诸垢呢就是就一切垢染呢都会灭尽的。就所以我们呃赞这个佛陀的功德,赞这个菩萨的功德,赞这个上师的这个功德啊,就这样的话呢,一切这种烦恼呢就是也会灭的,一切垢染呢也会灭的。
呃如果你经常这个诽谤这个佛陀,诽谤菩萨,诽谤僧众,诽谤这个所有的这个周围的人。呃昨天我说的一样的,有些人都是这个“诽谤专家”,就是就只要说别人的过失的时候呢,就是他的专业就是就特别特别会说,要一讲功德的时候呢,就是他就不吭声了,就嗯不想讲功德,就是呃所以我们凡夫人呢就是有很多毛病呐,就是这个跟可能跟人的前世跟这个因缘呢也有一定的关系,就是大家也应该注意一下。(师清嗓)我们尽量地就是要相信、相信这些这个因果吧,
就是“如人散乱心,乃至”呃就就这是刚才就是讲的,如果这个用散乱,我们刚才前面是这个以一种清净的心,啊恭敬的心,欢喜的心来供养,有不可思议的这种功德啊,就是功德非常大的,那么我们有、有这个散乱的心,就是乃至供一个花,就是对这个佛像面前的话呢,实际上就这个呢也是渐渐就是成、成这个佛果的,呃就呃功德非常大的。(师清嗓)呃应该是在不团、呃不退转经就是不退转经,就是不不退转经,就是有一个呃《不退转(法)轮经》嘛还是什么的,就是有一部经典啊,就这个经典里面就是说的,呃是这个在佛塔面前呢就是做一朵供养、这个一朵花啊,就是做供养这个一朵花的话呢,就是实际上是也是获得这个不退转的果位。就是,当然这个佛语呢就是有时候也有不同的这个解释就是。实际上是我们就是在路上看到这个佛塔的时候呢,我们就是采一朵花就是,去去供养,表面上看呢这是一个很简单的这个事情,就是但是在根据这个不退转这个,不退、《不退转轮经》当中呢就是也是这样讲的。
还有《不退转轮经》里面就是讲的一个是什么呢,如果我们在这个旁生的这个耳边就是念这个佛号,啊就是,念、念佛号的话呢,这个众生呢就是不堕落,就是逐渐就是获得了三藐三菩提,就这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这些众生呢,不要说这个有恭敬心和欢喜心,就是他们都、都没有,就是,就是用一种散乱心呢,就是供个花。有时候呢我们这个比如说,旅游的人呢,朝拜的人呢,就是这些人呢,啊,就是,有时候是用一种这个散乱心来让他就是做供养啊,就做一些功德的话呢,就是也有很大的这个功德。啊,就是,同时我们呃就念一些佛号的话呢,啊,就是有些人可能没有信心,就是,这辈子让他真正要信仰佛教和让他学佛都没有、没有办法的,啊,就没有办法的。
啊然后,啊,有一个居士说,她的这个家人呢就根本就是不信佛教,就根本没办法的,她,不管怎么样努力的话呢,已经努力了好多年了,没有办法的。但是他特别喜欢就是,听、听就是她唱的歌就是,然后呢,就是她就不小心的,就然后边唱歌就是,然后中间呢,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她就这样唱,这个时候呢就是他很就是愿意听,就是你再唱一个、再唱一个,然后她就经常呢就是给他唱这个阿弥陀佛的歌。(师清嗓)她的目的呢就是要给他只有这个念佛号,来就是给他种、种下善根,就是这也是,是很好的就是,我们度化众生的方便方法都是不同的吧。
【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
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
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
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
入无余涅槃,如薪尽火灭。】
嗯,下面就是讲有人呢,啊,以这个,下面就是我们讲的这个,嗯,对,就是讲,讲什么啊,就是讲,嗯,讲这个顶礼合掌吧,对吧,就是这,佛像面前,刚才是供养,就是,现在讲的这个顶礼。那么有些,有些人呢就是,在佛陀和佛像面前就是做这个礼拜,呃,呃,有些可能直接就用我们用这个磕头啊,就是这样的方式就可能不方便或者是不愿意,但是呢,就是去合掌。啊有些领导一般都,一般、一般都那个呃,就是到这个佛寺啊,就这样的话呢因为身份的原因就是,各种原因都不太方便,但有些呢就是穿着藏装,因为藏装的那个袖子比较长,就是所以呢就他那个袖子里面,就是这样子,这样一下,也有这样的,就是,这个也可以。(师清嗓)嗯,(师笑)他合掌不是很明显的,所以他,他要去寺院的时候一定要穿一个就是袖子比较长一点的这个,嗯,就合掌。还有一些呢,就是但,就是只是举举一手,就是,就这是一手合十啊,一手合掌啊,就是这样的。还有一些,有些呢就是,就是低这个,呃就是低头啊,就是小低头。就,呃,日本人就是到寺院里面去,即使没有寺院也是就是这样的。(众笑,师清嗓)嗯,日本人有没有今天,(众笑)肯定网上肯定有,嗯,这样很好的,有恭敬心,就是,意思是不是不好。嗯,啊,这样做供养,啊就是,这样一次做供养这个佛像呢,渐渐都是见到这个无量的这个佛陀啊,就是自己呢就是成为无上道,并且就是度化无量的众生,逐渐逐渐呢就是入于这个无余的涅槃呐,就像是这个薪尽这个灭火一样的。就是薪尽了的话火已经灭了,就是粗大的这个五蕴的话呢,获得这样这个无余涅槃的时候呢都没有。所以我们一般就是做这样的这种合十啊,就是做,做合掌啊,顶礼啊,啊就这些非常、非常重要的。
啊,《观佛三昧海经》,《观佛三昧海经》里面好像我以前讲过吧,就是有一个叫做是那个金幢王子,啊,他呢呃就是很傲慢的,就是具有邪见的,他一般都不学佛的,但是这个人呢,就是很好的,就是很好的一个人。啊,然后有一个比丘叫做是,顶、顶礼自在么,嗯,礼自在还是顶礼自在我忘了,反正有一个比丘,啊,这个这个比丘呢就是很想度化他,就后来给他说是在某个地方有个寺院, 就是这个寺院里面呢,有各种不同的七宝的这个呃、这个呃装饰品就是很妤看就是,要不要王子去看一下,然后王子呢就是去了、就是带他去了。去的时候他看到这个佛像,看到佛像的时候呢就是,满、这个满月般的非常的这个庄严呐就是。然后呢他就就产生一种欢喜心,然后这位比丘呢,就是也比较善巧就是,他没有要求就是你给我磕磕头就是就。
我们现在有些有些居士的话呢,就是稍微有点那个时候呢就是,“你给我磕下来头,不要头抬起来,你头抬起来,磕磕还要再磕、再磕。”最后都就开始这个生、生邪见了,就是就这样。(师清嗓)
但是这个比丘呐很有善巧方便的,他说:“你可能磕头就是不方便的,但是呢你可以就是作个合掌,就是你你说一下‘就是南无佛、就是南无佛’就这样很好的,就这是一种善的这个结缘。”然后这个王子呢,就是刚才那个金幢王子呢就是做了这样的就是,也是就是作个合十,呃没有顶礼也没有要求就就怎么样,就是什么供养啊就是没有这么说啊,这是。
其实我们观察人啊还是很重要的,就有些特别特别的吝啬的人,“把钱拿出来、钱拿出来,还要拿、多多拿多多拿,全部给我拿出来,全部供养。”也不能这样的,就就这样的话呢,可能他就别人面前也不好意思就是,呃(师清嗓)然后他这样供、就顶礼、就合掌合十和这个“南无佛”,呃然后之后呢就是他回去了,回去之后呢他做梦就是就,好像在他脑海里面就是就一直显现就是这个庄严的这个佛像啊、就庄严的佛像。后来呢就是他可能善根因缘都已经成熟了啊,就是然后,就后来就去除了他的邪见和傲慢就是。然后,真实这个皈依佛陀不断地这个修行将来就成为,他好像这个修行当中很有成成就的,就成就了这个呃楞严三昧、就是楞严三昧。就是他叫叫一个菩萨,叫什么就是这个首呃首财菩萨吧,就首财菩萨很很了不起的菩萨就是。所以,其实他刚开始的这种因缘呢也很简单就是。看到庄严的佛像的时候啊就是,庄严的佛像的时候结上善缘。
所以我们呃有些人呐就是,跟这个家人也好身边的人呐,呃就如果你直接让他就皈依啊、佛、学佛啊,就这样不太方便,你也可以就,“我们要不要去一下五台山呐,啊我们要不要去一下某个寺院里面去看看,你不用学佛,你跟我一起都可以。呃你做你的事情,你去去玩就是,我只是有时候方便的话拜一拜佛啊。”就这样的话有些善根具足的人呢就是,通过一些外在的这种这个庄严的佛像啊,或者是寂、寂静的这种寺院啊,呃就是清净的这个僧人的威仪啊,还有一些呃动听妙音的这种这个佛号啊,或者说是一些梵呗啊,慢慢慢慢就是自己原有的那种这个善根啊,习气啊,就开始这个苏醒过来,就是也有这这种现象,(师清嗓)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于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后,
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
嗯那么嗯呃就下面呢就是讲这个呃就是这种呃这个顶礼的话呢,就是也是是嗯怎么讲啊?就是若人这个散乱心,我们经常也是念这个吧,就是呃入于这个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呃如果呃就当然有恭敬心和清净心是最好的,即使你没有,以散乱的心呐就是在这个佛塔和这个寺院当中的话呢就一称就是南无佛,啊就一称南无佛。那么这个呢也也是这个成佛道,当然这里呢就是皆已成佛道,很多、有些有些大德呢就是在解释的过程当中,啊,就是只要这个供养佛啊、就是念个佛啊,就这样就马上成佛了就是皆已、皆已成佛道,就不需要发菩提心啊,不需要做出、发出离心啊,就是也有一些人这样解释。
其实这个呢呃也可能需要值得这个观察啊就是,因为佛语的话呢就是它有很多的这个内外密的这个解释方法。就是逐渐呢就是对你的这种相续呢就是结下一种这个因,就是然后呢就成为这个成佛的因。而并不是说呢我们只是这个供养一朵花就马上成佛了。呃因为我们的这种发心和我们的这个呃对、对治烦恼的这个力量啊就根本就不足够的、不足够的。所以说呢,我们只是这个教证的一句话来这个所有的呃这个道理去解释的话也是是不合理的,啊就是应该是大乘佛教的整个的这个呃思想呢,就是需要用教证和理证来就进行解释。当然这个教证的话呢,就是在某些时候跟这个呃真正的这个佛教的大乘教义有有相违,或者说是不太这个呃就是这种合理解释的时候呢,用另一种方式来这个解释,这是也是很重要的。
啊所以我们也不能说是啊,只要这个呃以散乱心来就是然后呃这个说一句南无佛就马上成就了。这样的话呢,连净土宗的话呢,我们这个“南无佛”,就是其实有很大的功德,非常大的功德。但是你仅仅是依靠这个来就是马上就是获得这个佛果的话呢,也有一定的困难。
不过呢就是佛的这种加持力是非常非常的不可思议的,啊,就是我们光是表面上看来,就是“南无佛”啊、就“南无佛”是很简单的一个善根,啊就“南无佛”是很简单的一个善根,但实际上真的呃,就是如果我们经常念这样的这个佛号的话呢,即使用散乱心呢,就是也有很大的功德。
以前我用过很多这个佛经里面讲的,有一个人就是被这个老虎追着,然后再爬到树上,就是他称念“南无佛”的这个功德啊。就是在其他地方也讲过很多次,我在这里呢都不讲。啊就是有一个要想这里跟大家说的,尤其是人要接近这个死亡的时候,自己就是能,呃,就是念这个“南无佛”的话呢,就是这个人根本不会堕落的,或者说是别人对他念呢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这一点是《那先比丘经》呢,《那先比丘经》以前我们用过,就是它这里面怎么、怎么讲的呢,比如说我们这个石头啊,石头就是扔在河、海里面的话呢就直接沉下去了,如果把石头就是放在这个船里面,然后就是在海上这个行的话呢就是不会这个沉下去的。同样的道理就是,我们人就是如果是凭自己的分别念死的话呢,就是很有可能就是造的业、造的恶业的话堕入这个恶趣的。如果我们就是临死的时候有这个佛、“南无佛”的这样的加被,就是这、这、这只船来就是保护的话呢,那他不会就是堕入这个三恶趣。
就这种比喻来说明的话呢就是非常非常重要,就因此我们有些人呢,可能境界很高了,“哎哟,南无佛啊,就供养呀、供水啊,这些都是是啊不合理的,就没必要就是去做,就是世俗的这些善根全部弃舍。”有些人的话,“啊,只做一个世俗的善根,就不用发菩提心,也不用修空性,就是,那么就是‘皆已成佛道’,啊,没问题的,就是我只要一朵花就,我我就已经入于这个保险柜了,就是没有什么了。”就是这种说法也不对的。
就是因此应该这个,呃,为什么叫精通这个佛经的意义的话呢,实际上从胜义和世俗两方面来去这个学会观察,就这样呢,就是才能通达佛陀的真正的这个密意。
就是所以说呢,我们(师清嗓)很有必要啊就是讲,那个尤其是在、呃在这个临死的时候啊,就是这样,就是这个称这个“南无佛”的话呢,这个呃功德很大。就是有一部经,就是台湾《大藏经》里面有,但是这个名字很长,什么弥勒、弥勒菩萨就是讲讲什么、什么就是一个经,它那个经里面呢就是讲的是我们这个所谓的这个“龙华三会”,啊,就是弥勒菩萨呢,就是这个出世的时候呢有这个三种这个大的这种这个会啊。呃那么就是第一个会呢就是呃能这个解脱,就是解脱呢,就是九十六亿这个人,然后第二会是九十四,第三会呢就是九十二。呃,那么第一会的呢,就是实际上受持这个、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受持五戒的人,啊,受持五戒的人;第二会呢,就是受持这个三皈依的人;那么第三会,就是参加第三会,也就是说是获得这个解脱的就是九十二亿的这个众生的话呢,就是在佛陀的这个教法下呢,就是称称念过这个“南无佛”的这些呢,就是在弥勒佛的第三会的时候呢,也这个获得解脱,这是佛经当中就是说的金刚语就是。
所以我们有时候呢就是也不能忽视,啊,就我们即生当中遇到的佛陀啊,就是就念佛啊,就是这些、这些功德吧,就是我们不能忽视,就是一定要、要这个想起来,就这样的话呢,就是,那么就是通过这个念佛呢,呃,就是嗯,什么,嗯,(师清嗓)呃,就获得这个就是解脱,就是除除一切痛苦。
呃若人散心念佛,毕竟,呃就是乃至毕苦,就是呃就那个《万善同归集》里面的讲的吧就是,呃若人、若人善心念佛就,就刚才是散乱心吧,(原文:若人散心念佛,乃至毕苦,其福不尽)那么这里就是说的是若人善心念佛的话呢那么就是乃至毕苦就是,意思就是说是这个所有的苦呢就是可以这个穷尽,就是其福不尽就是他的这个福德呢,就是永、永远,呃没有这个穷尽的啊,啊就没有穷尽的。
【于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后,
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
那么这个是就我们讲的这个念佛的这个功德啊,就是那么最后呢做一个总结,呃,于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后,若有闻思法,皆以成佛道,呃就不管是这个过去佛已经灭度了啊,已经这个在世了,就是这些过去佛,凡是听到《妙法莲华经》,听到这些佛的佛法的人呢,就是都逐渐逐渐就是成佛道。好,今天讲到这里。
索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