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法华4信解品23上
《妙法莲华经》 第二十三课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师念藏文传承)
(师清嗓)嗯今天,啊今天嗯我们在国庆期间的话,也有很多嗯佛教徒啊,嗯因为中间有一些时间可能来朝拜啊就比较多,还有一些不是完全信佛教的但是对佛学呢有一些兴趣的人嗯,那么今天我们在在场也可能有一部分啊,嗯好像前两天在喇荣山谷里面,就是人特别特别多,人山人海。我说可能九寨沟有没有这么多人(师笑,众笑)那天一直排队。
其实他们很辛苦就是,坐好长时间的车然后在这里拍两三张照片就回去了(师笑,众笑),就也很累的,(师笑)就坐车十几个小时然后在这里呆一两分钟,或者是就就有些人这个不去好好地转坛城,就是就左转、就是逆转一次就回去了(师笑,众笑),这样也有点不太不太好。呃这样的话,嗯我的这里是,今天你们有些刚学佛或者是对佛教有好感有兴趣的人呐,希望以后多看一下佛学方面的一些道理,其实佛学对你们的人生应该会有帮助的嗯。
因为我们现在呃人类的问题呢,很多都并不是物质来解决的,有些都是是依靠心理来解决,依靠心理来解决其实宗教啊,嗯就是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就是知道是我们这个宗教啊对我们生活带来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所以说嗯,在座的各位呢当然你们就是拍一些照片就是,比如说红房子蓝房子或者是蓝天白云,但是这个照片太多了,然后就你拍完了以后,就手机里面又要删出去又要删出去又要拍又删就,就这样也是重要的。
但是不如自己的心里面真正是得到一些慈悲啊利他啊,还有那个开心呐,嗯安静呐,禅修啊,就这样的一些呃内心的照片是可能保存的话更好的,如果你们有兴趣到青藏高原,或者说呃现在对这个藏传佛教很有兴趣的,但是大多数人就是喇嘛辨论的这个照片呐就是,这些照片上现在是很多上用不上的,所以说最好是心里多学一点啊就这是一个。
然后还有我们这边一些老师啊就是发心的老师,最最近的话呢部分的回来了,部分的可能还在一些学校啊就这样的,也特别感谢你们就是。我这边呢就是因为嗯因为不同的原因,就是有不同的一些发心人员吧,包括这个工程啊就很多方面的,做慈善呐等等等,就所以说呢也是因为依靠你们的努力的话呢,就是我们这个藏地也好、汉地也好很多一些没有知识的人、没有这种财富的人都大家的这个努力呢,呃真正是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嗯。
虽然是一个人呐可能在一个地方呆一两年呐,或者说做一些看起来是比较普普通通的事,但实际上做起来的话呢呃,确实是非常伟大的,非常……。也许可能它就不一定是记录在我们的历史的蓝本里面,但是呢实际上是这就是对整个人类的这种呃这个呃可以说是是最最意、最有意义的。这个呃这个大传当中的话呢就是有记载的,就所以我觉得呢也这次啊就是特别就是感谢我们这边的很多这个呃发心人员,嗯老师啊就是等等,就是凡是做这个发心人员的这些人呐,也是特别感谢就是,然后我这边本来也是想那个单独跟你们就是就见见面呐说说话啊,但是一直是时间都比较比较这个忙,就是所以说不知道,到时有的话呢就是我也跟跟大家一起说说话谢谢你们。嗯(师清嗓)。
然后呢,呃同时呢我们讲《妙法莲华经》的整个过程当中的话呢,也有很多发心人员啊就是非常地努力地一直呢,呃在这个发心着。因为没有大家的这个,包括网络上的一些没有这个发心人员的话,我们这么多人呢,大家一起这个享受法、呃法这个呃佛法的这个美食呢就是也是有一定的困难啊,就所以说今天在这个时候呢,就是也同时嗯特别感谢你们。
下面呢我就简单地讲这个《妙法莲华经》第四品当中的最后一、一段内容啊。(师清嗓)
呃,我呢就是就简单的这个字面上啊,就是其实是我今天都是在想:呃,我们很有福报啊就是,《妙法莲华经》都从头到尾……,也许呢我们可能全部在字面上基本上是能过就是,这就是我们的一种福分。就是我们诸根具足的、我们这个获得人身的、遇到佛法的,还有呢就是遇到呃这个善友道友就是这么一个因缘的这种呃聚合啊。就是我们如果真正是把这个《妙法莲华经》从头到尾全部呢就是呃,至少也是能字面上解释的话,我觉得是人生是很有意义的。啊就这么殊胜的这个佛法呢,我们都有,哪怕是这个听闻呃的话呢就是这也是是不可思议的。
嗯那么我们今天呢就是也是嗯比较嗯,怎么讲啊?我就、就呃不广说吧就是。(师清嗓)
呃,嗯,我看前面呢我们就讲到这个呃有一个长者啊,就是他的话呢就是他为了就是呃让他的这个孩子呢就是接受,他呃一辈子所积累的这种财富。本身是他自己的孩子,但是呢因为中间就是五十多年的一个,他们的父子的相离,呃所以呢就互相都不认识。当时他如果直接就是说是“我就是父亲,这、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你的”话呢,那因为他的这个心力就是特别的这种低、呃就是呃怎么说啊,就是很低劣就是,这样的原因呢就是他就根本没办法接受。
所以这个父亲呢非常非常的聪明,就是他、他最后他自己扮演、扮演成什么呢?就是是像那个乞丐一样的,就是底层人物,然后呢跟他一起呢就是做了很长时间的这种生活。最后的话呢他基本上就是能接受的时候呢,把他的这个家产就是在临终的时候呢就是全部都交给他了。
这就是是说明什么呢?我们很多人就是只重视这个故事啊,就这个老、老头子很可怜呐。我那天也说开玩笑,我也好几天没有睡觉,其实我是开玩笑的。呃就是我们大家都可能很关心这个。但是实际上呢我们在这个比喻的背后,也就是说,它引申出来的意思什么呢?我们每一个人、大乘佛子的话呢就是,也扮演出这个老长者的这个角色。我们以后在度化众生和随顺众生的时候呢,也应该自己也会扮演就是这样的这种呃这个角色就是,这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因为我们现在自己、有、有些人呢就不善巧方便的原因,本来都是我们可以就是帮助这些众生的,但是因为自己呢可能有时候是语言太直了,有时候是我们这个心呐就不会这个转弯就是,这样的原因的话呢就是好多就是本来是该成的一些事情的话,最后呢就是搞砸了。就是这个是我们这个生活当中也好、弘法利生也好,就很多过程当中呢就是会有这样的就是。
所以呢我们在这个当中,这个尤其是信解品当中就是这个比喻是非常著名的就是,然后我们也时时刻刻都是想到,这个《妙法莲华经》里面有这么一个老长者。但这个老长者呢就是他是怎么做的?所以我们在这个不同的这个人群接受的时候呢,啊就是先就是要了解就是,我们没有他心通,有他心通是当然是最好的,如果没有他心通的话,那么跟人交往的时候,其实很容易的跟人交往的就是,大概是跟他交往就是一、这个呃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时候,基本上很多人的这种性格啊、爱好啊就是都可以呃指出来。
就是我原来也说过,我们身边的人其实是都是,你、你关系好也好,不好也好,都是警察一样的,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当警察,在度化众生、度化众生的过程当中呢就是,看这个人喜欢什么,这个人学的什么,这个人这个呃需要的是什么就是,这个时候呢,我们可以通过这个佛法的这个特别多的这种这个、这个精神财富当中呢就是,拿一部分适合他的就是可以做对症下药,啊就这是很重要的。
【子念昔贫,志意下劣,
今于父所,大获珍宝,
并及舍宅,一切财物,
甚大欢喜,得未曾有。】
那么我们今天就紧接着讲完,就是就前面呢就是,这个、这个孩子啊,就是他心里想我以前呢,呃就是子念昔贫穷,意志意呃下劣,就是那个地方。
呃就是说这个,因为我们刚刚前面呢就是,老、老这个老长者要接近死的时候呢,把他所有的这个财富啊,这个呃这些人人们呐就是,全部都是交给这个、呃这个孩、这个儿子了就是,那个时候。呃那么,呃这个时候的话呢就是,他就就心里面就是想啊,就是我是以前呢就是就如此的这种贫穷,并且的话呢就是,我呃的这个性格啊,就是特别,也就是说是他的志向呢就是,没有想到就是他有今天这么的这种成功就是,他一直呢就是,可以说是像像现在这样的生活是他完全不敢奢望的就是,呃这样的。
然后,他今天呢就是,因为父亲呐就是,呃对他啊就是,给了就是这么大的这个无上的这个珍宝,啊就,而且呢,就还有很奢华的这个舍宅啊就是,丰富的这些财物啊等等等。所以呢就是,他这个惊喜万分就是,非常的这个欢喜,这种欢喜心呢就是,前所未有就是,他呃这个因缘啊就也不可思议就是。
原来是一个很贫穷的人就是,一下就是他就变成一个特别富裕的,其实他自己拥有的就是,我们如果一旦认识了自己心的本性的时候,其实都是这样的就是。比如说,我们讲密法的时候呢就是,给大家就直指心性。在直指心性的时候,原来呢,我们在生活当中非常的痛苦啊就是,每天都是被烦恼就是控制着,就是非常的痛苦。一旦我们就是如果就是依靠这个密法的这种修行方法,或者是禅宗的一些修行方法,真的认识了你的心的这个如意宝的话呢,那从此之后呢就是,不会跟其他人一样的就精神有贫寒的。呃就这也是是从另一个方面就是,呃我们都知道是很多大德啊,就是他在开悟的时候呢,有不同的一些这个欢歌,有不同的一些在觉、觉悟当中就是、觉性当中流露出来的就是许多金刚语的道歌,就这也是这样的(师清嗓)。
【佛亦如是,知我乐小,
未曾说言,汝等作佛,
而说我等,得诸无漏,
成就小乘,声闻弟子。
佛敕我等,说最上道,
修习此者,当得成佛。】
那么,呃这个呃佛也是是如此的就是,他,就是这个,当时是迦叶尊者说的嘛就是,说是佛也是是如此的就是,知道就是我们呃这些小乘根基的众生的话呢就是,他,呃都是是这个喜欢的一些这个小法,啊就是,从来呢就是,呃没有就是说是你们就是将来就是一定会是作佛啊就是,在这个声闻群当中呢就是,佛陀都基本上没有提“菩提”两个字就是,就没有这样的。而我们就是,呃而说我们呢,就我等的话呢就是,已经得到这个无漏的,啊就按照小乘自宗的这个观点的话呢,就是已经获得了这个灭尽的、无漏的,就成就这个小乘就是,成为这个声闻这个弟子就是。也就是说是,佛陀就是也是从来呢就是,没有说是我们就是将来菩提的就是,将来在自己的这个小乘的范围当中呢,获得这个声闻弟子阿罗汉,啊就这样的。
然后佛呢就是,呃就是,可以教我们啊,就是教我等的话呢,就是说这个最上的道,嗯就呃,实际上呢就是,呃就是许、佛陀呢就是,也就逐渐逐渐根基成熟的时候,就是说我等就是,就说这个最上的道。而且修行,就是这种大乘佛法的修行这个的话呢,那么一定会是获得这个成佛,啊就获得、获得这个成佛就是。这是佛陀跟那个部分的,嗯就阿罗汉呐,就部分的这些呢就是,也是是会、会讲过的。
比如说,这个《大智度论》的呃67(76)卷当中的话呢就是,也说过就是舍利弗啊,就舍利弗呢就是呃他在这个六十个劫当中呢,就是已经这个受这个菩萨行,后来呢就是因为种种原因就是,虽然就是舍了这个呃大乘法,但是呢就是他还是这个讲经说法就是,讲这个大乘的法就是也有,也有这样的这个例子。还有这个须菩提的话呢就是获得了这个无诤三摩、三摩,就是无有诤论的这种,这种三摩、三摩地就是,然后他也是讲一些这个无常无我的就是这些法法啊,就是也、也是讲了很多的这个大乘佛法啊。还有呢就是比如说这个迦叶尊者,就是迦叶尊者的话呢,就是他在这个鸡足山呢就是到最后啊,就是因为这个把佛法呢就是交给阿难尊者,然后他自己呢就是入于这个呃这个灭定,就是入于灭定,一旦这个弥勒菩萨出来的时候呢就是,弥勒菩萨出世的时候呢,他从这个山体就是,就划开就然后就是自己呢就是也显现这个出定,显现出定的时候呢,当时也会呃这个很多人都就是说是这个释迦牟尼佛,啊时候的这个声闻呐,就是释迦摩尼佛声闻、声闻,然后这个时候呢就是显现上是入这个大乘啊就是等等。就是所以说,啊这个迦叶尊者的话呢也讲过很多大乘,也显示过一些大乘的这个涅槃,啊,然后其他的这个声闻缘觉呢也是这样。
【我承佛教,为大菩萨,
以诸因缘,种种譬喻,
若干言辞,说无上道。】
就是所以呢,啊说是这个我们呐就是承这个佛教啊,就是承着这个,呃依靠这个佛教的话呢,就是为这个大乘的呃这个大菩萨呐就是也是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种种这个言辞呢就是也说过这个无上道。就是所以我们呃这个声闻缘觉的话呢就是实际上是是他们也是、也是已经就是得过就是许多的这种大乘法,而且他们也是讲那个大乘佛法,啊就是讲大乘佛法(师清嗓)。
【诸佛子等,从我闻法,
日夜思惟,精勤修习,
是时诸佛,即授其记,
汝于来世,当得作佛。】
那么嗯这个所有的这个佛子等等呢,就是这些也是在我们这个从我们这个声闻,啊就是阿罗汉面前呢就是也听闻这个佛法,听闻佛法以后呢就是他们也是日思夜想,也就是说日夜呢就是思维就是精进就是当时这个声闻缘觉他们给他们讲的这个大乘佛法,他们精进地这个修行,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佛陀也是呃这个授记啊,就是佛陀授记。你看声闻缘觉还没有授记的时候呢因为声闻缘觉给大乘佛、佛子呢就是讲这个大乘佛法,这个时候呢就是如来呢就是给他们就是授记,就授记的话呢就是说是你在未来的时候呐,就是在某个剎土当中就是变成就是某某某佛,那么那个时候的你的佛号是什么啊、你的这个眷属是多少等等,这些呢就是作了这个一一的这个授记,啊就这样的话呢就我们这里呀,就是声闻乘的话呢就是实际上是也不单单是一个只、只讲这个声闻。
就是在古代的时候,原始佛教里面的话呢也可以说是声闻、声闻乘的话呢就是他会讲那个对大乘菩萨呐就是讲那个大乘佛法,当然这个大乘的这些佛子的话呢就是不仅是讲那个大乘的佛法,还要会讲那个三乘的就是不同的这个声闻乘的佛法。所以呢就像我们现在有些人呢就是叫作这个显密双修吧,就是显宗和密宗呢,既要学显宗又要修、修这个密宗的,同样的这个大小乘的话呢实际上是并不是是这个像那个水、水火不容啊,不是这样的,就是在原始、《妙法莲华经》的观点当中的话呢,很多阿罗汉就是他们显现上呢就是现的是这个声闻相,就是佛陀的这个小乘弟子,但实际上呢就是他们修的也是大乘佛法就是现在、现在这个声闻缘觉。
那天我们开那个世界青、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的时候呢,有一个叫作,嗯有一个这个南传佛教的和、和尚啊,就是叫和尚还是叫那个尊者,啊就是叫玛热儿,我们经常说是玛热儿是吧?玛热儿是吧?啊就是那个他呢就是说是他说已经看了这个藏传佛教的六七十本书就是,我说你很好啊,就很了不起。我们藏传佛教的有些和尚的话都是没有看就是这么、这么多就是,他说一边学南传佛教一边呢就是学藏传佛教就是,所以说,呃,他们当中的话呢就是有相当一部分是学这个汉传佛教的这个大乘。
我在那个99年时候去过,呃有一个和尚那个和尚的名字也忘了,当时他邀请我的,我去第、第一个去泰国的,我当时写《泰国游记》的时候呢就是在他的道场里面大多数的内容完成的,他的名字叫什么忘了(师笑),已经过了就是这么多年啦,呃但是他也是是这个又学南传佛教也学汉传佛教,就是然后呢他来过学院,就是他又学藏传佛教,但是学,藏传学、呃藏传佛教学的不是很深,就是只是会念“嗡玛尼巴美吽”,(师清嗓)呃(师笑)(众笑),呃,因为我没有提他的名字,所以我在这里说也没事(师清嗓、师笑),呃这样的。
就是所以就是也有这个显密双修一样的,就是大小乘就是。现在的一些南传佛教当中的话呢,他们也是既学这个南传佛教、北传佛教、藏传佛教这样的也有,然后我们这个藏传佛教当中都是当然是大家都非常清楚。就其实这个所有的这个三大佛教的传承呢就是全部都有,包括这个戒律啊、包括行为啊、包括啊所有的这些这个见修行果呢,就是都有一一阐述的,那么这是那个就是汝呃就是呃汝汝呃于来世当得啊作佛,就是这个意思,嗯(师清嗓)。
【一切诸佛,密藏之法,
但为菩萨,演其实事,
而不为我,说斯真要。】
那么一切诸佛啊,这个秘藏之法呢就是所有的这个佛的这个密藏的甚深的这个秘密的法啊,秘密的法呢就是就是大乘佛法,那这个大乘佛法呢实际上就是呃只为呃跟这个大乘的这个菩萨呢就是演说就是它的真实的实相、啊就真实的事实,而不是呢就是为我等呃声闻缘觉就是说它的这个真理或者是真实的要点,啊就是真实的要点。
【如彼穷子,得近其父,
虽知诸物,心不希取。】
就是所以小乘呢他们自己呃觉得啊,就真正的这个佛的精华的部分的话呢就是他们在他们的这个言教当中呢也说,实际上是是这个大乘佛教究竟的,比如说中观思想啊、密宗当中最甚深的意思的话呢,实际上是它的所化所化弟子针对是大乘佛教的而并不是这个小乘佛教,所以跟小乘佛教、佛陀也是并没有就是特别详细地讲讲最了义的佛法,啊就最了义的佛法。
就像这个穷子啊就像穷子的话呢虽然他得到了跟这个父亲呢就是亲近了二十多年,但是呃同时呢就是他也知道这个他家里的就是所有的、到后来的时候啊、刚开始的时候的不行,就是这个他父亲也是是装扮成这个扫地的人就是然后就是换衣服啊等等就是跟着他来的,那么后来的话呢就是他也知道是所有宝库的钥匙也在他手里就是然后呢就是他也知道,但是呢那个时候的话就是他没有这个心就是希望获得啊、就是没有获得。同样的道理就是这个大乘佛教的话呢就是实际上跟声闻也是讲了很多的道理,但是呢大乘、这个小乘尊者的话呢就是很多都是是只是了解、只是学习,并没有呢就是自己想获得啊、自己想修行呐,并没有这样的。
【我等虽说,佛法宝藏,
自无志愿,亦复如是。
我等内灭,自谓为足,
唯了此事,更无余事。】
然后这个呃声闻乘也是这么说的就是,我们呢就是虽然说这个佛法的这个宝藏,但是自已呢,从这个信愿上面的话呢就是并没有就是想获得啊,就是虽然就是他们可能说啊、他们可能会讲啊、他们可能会修,但是真正的这个呃这个大乘的这种“我要度化众生啊,我要成佛啊”就这样的这种理念呢就是是没有的。而他们的话呢就是我等是这个内在这种寂灭啊就自认为就已经满足了,就是那么这个完成了以后的话呢就是没有更多的。
啊就是呃如今的有些南传佛教的话呢也是这样的,一般修行呢他们特别特别强调强调就是涅槃两个字,啊就寂灭或者是涅槃,在很多很多这个一些南传佛教的法师呢就是在上面演讲的时候呢,就是有一个法师的他就讲了涅槃,就是他的这个时间呢就是十五分钟,然后他就讲了涅槃的话十一次就是,所以就是说我在下面悄悄地数一数说了一个涅槃然后又说了一个涅槃就是,然后我想就是是不是十十五分钟完了以后他也涅槃了就是,嗯(众笑、师清嗓)他没有就是。所以说他们还是很重视这种这个涅槃了,就是很涅槃就是很重视的就是,但是呢呃实际上是是真正的一些,就比如说度众生呐、菩提啊就这些的话呢并没有呃并没有这样的。就所以说呃他们呢呃就是内在的这种寂灭涅槃呢就就是很重视的,这个完了以后的话那就就已经可以了。就像《声闻经》和这个《别解脱经》里面所讲的一样的嗯(师清嗓)。
【我等若闻,净佛国土,
教化众生,都无欣乐。】
然后啊就我等这个这些呃声闻呐就是如果就是听到了这个大乘佛教里面所讲到的那样的这个清净佛刹,比如说我们现在都是修这个呃这个像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一样的,就将来就是净化他的国土啊,就是将来要这个修成就是他什么庄严的这个国土啊,还有呢我要成佛以后要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我得菩萨以后度化无量无边众生等等这些理念的话呐,就是他们都没有这个什么兴趣啊,就没有什么这个欢喜心,就是这是从根本上的话呢就是一般是因为这个教义的理念不同就是,就对小乘的话呢没有。
【所以者何?一切诸法,
皆悉空寂,无生无灭,
无大无小,无漏无为。】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这个原因是这样的:一切诸法呢就是悉皆都是是空性的,无生无灭的,无大无小的,呃就无漏无为的。就是他他们认为呢一切诸法都是是就像偏空比较单空的,那么就是一切都是是空和寂灭的啊,就没有生的没有灭的没有大的没有小的,也是他是这个就像《俱舍论》里面讲的是无漏的就是涅槃的啊。就是我们抉择灭和非抉择灭当中呢,就是通过抉择以后,就是把这个什么呃业和烦恼呢就是已经灭完了就是,那么就是它是一种无为法。
【如是思惟,不生喜乐。
我等长夜,于佛智慧,
无贪无著,无复志愿,
而自于法,谓是究竟。】
那么如是思维之后的话呢,就是“不生喜乐”呃就是没有什么啊就是度众生那,我成佛以后如何如何去去度众生那就没有这样的。所以我们现在修行过程当中也是,如果是把这个学的中观学学最后呢把一切诸法都是离戏的、空寂的、也没有什么的,就是最后呃好像就是呃没有什么就是去去度众生呢,就是这样的话呢,可能就是跟这个发心就有点接近。
还有些比如说学学藏传佛教的有些人往生极乐世界嗯或者学净土宗的有些是想往生极乐世界,但我自己就是获得一个寂灭,获得一个快乐,获得一个平安,就这样的一个目的,就是念佛啊、修行呐,这样的话其实这个目标的话呢也并不是很好的。所以,大乘佛教的究竟思想呢,应该说是让我功德圆满,让众生也是是功德圆满,最后的话呢我们还是是利乐有情就是。利乐有情呢,就是他们这个呃最重要的就重中之重吧就是是最最主要这种这个目标。
呃那么就是下面呢呃就是说是这个“我我等长夜”嗯,嗯,(师清嗓喝水)嗯,嗯,(师清嗓)嗯,那么这些小乘、小乘这个声闻那嗯。其实汉文上的这个字啊比较好懂,就是藏文上确实比较难懂。我都是是特别开心的话呢我懂得汉语,不然的话藏文上完全把这个字面上解释有些地方的话我看半天都是看不懂。嗯就这样的。就所以说,你们应该很很幸运的啊,嗯你们不懂藏文很幸运嗯。(众笑)哈哈哈(师笑)藏文《妙法莲华经》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好多地方都是不是很好懂。
嗯(师清嗓)嗯这样的,就是就我等这个在在轮回的长河、就是长夜当中啊,就是呃就或者说是这个呃呃,在这个长期以来、就长期以来的话呢,对佛的智慧啊,就是对佛的智慧呢就是没有什么贪著和执著。就是意思就是说呢好像就是声闻缘觉呢,就是他没有求这个佛智啊,就是没有没有这个获得这个菩提这么样,就是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或者是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这样的啊,这个功德圆满的这个智慧啊,就是没有贪求没有呃。藏文当中就是没有兴趣吧。
就是意思是,没有去没有去羡慕、没有去去向往就是、没有去贪著啊,没有去贪著。也没有呢就是志志愿就、没有这个愿意那就是去。而对自己的法呢,啊就是就认为是很究竟的,啊就对自己的法就认为呢就是这是特别的这种究竞。
【我等长夜,修习空法,
得脱三界,苦恼之患,
住最后身,有余涅槃。】
那么那我们呢就是在这个、呃在这个长期以来的话呢,就是修行的是是这个声闻当中所讲到的这个单一的这个空性啊,就是诸法这个空性的。那么通过这样的这个修人无我的这个空性呢,就是最后要想得到,得到的是什么呢?就是在三界当中就是把所有烦恼的忧患呢就是全部都是得以解脱,然后呢就是住这个最后有者,啊就是最后有者,在轮回当中呢就只有最后一次呢,就以后以后再也不用来了就是,最后有有最后有者的这种身份,最后那么就是这个有余的这种涅槃。
就是先刚开始呢,就是获得这个有余涅槃,然后呢就是再进入这个无余涅槃那等等,就是也也有这样的就是。所以呢就是他们的这个小乘的这个目标的话呢,就是实际上是对佛的这个智慧呢,并没有去希、并没有去希求啊就是。他们很多这个修行当中现在也是这样的。就是他们呢就是只是说是涅槃呐,只是说是一些这个寂灭啊、安乐、阿罗汉果位啊等等这样的,但并没有就是说是我要得佛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这么这么说的。
【佛所教化,得道不虚,
则为已得,报佛之恩。】
嗯,(上师清嗓)然后佛陀这个所化就是呃,呃得道的话呢就是他们认为是这个佛陀,就是所教化的就是转这个法轮呐,就是然后呢所教化就是得到的这个不同的这个道呢,就是实际上就是是不会有任何的这个虚妄之处。那么自己已经得到了这种涅槃的果位的话呢,就是认为呢就是报了这个佛的这个恩徳,啊小乘一般都是都都这样认为。
有一个叫做是诸法什么这个勇士呃诸法呃什么法王勇王经吧,《诸法勇王经》吧,《诸法勇王经》里面就是说是这个报恩这个佛的话呢就是有两种就是,第一呢就是获得这个啊无漏的法,啊就是获得无漏的法;第二个呢就是发这个三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三菩提就是。
就是那么也就是说我们这个报答佛的恩呢、恩的话呢,就是按照这个声闻乘所讲的那样的,这种无、无漏的这种这个最后、最后的涅槃的这个果位,就是这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的话就是我们嗯讲的这个大乘的这个佛法。就是所以这个声闻乘的话呢就是他们认为呢他们已经这个按照佛陀所说的这个四谛,啊就是四谛的这个修行呢就是不断的,最后呢就是呃在烦恼当嗯、就在三界当中就是离开了所有的这个烦恼障,获得了这个涅槃的话呢,这就是是报佛的恩德,就是他们这样认为的。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