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法华

民俗学-法华11见宝塔品+12提婆达多品 42下

创建日期:2023-08-16

  民俗学-法华11见宝塔品+12提婆达多品42下

  【于恐畏世,能须臾说,

  一切天人,皆应供养

  那么于这个恐、恐畏的世间当中啊,就恐怖或、或者具有这个怖畏就是畏惧就是,五浊的这种世间当中的话呢,如果有人呢就须臾的就是短短的时间当中就是,宣说这个《妙法莲华经》的话啊。就我们不能说是是好、多少堂课啊,或者说是一天一天的啊,包括我们现在每天都是讲一个小时啊,就这、不,一个小时不叫须臾吧就是?应该说一个小时就是比较长的了。但是,没有这么长的时间,短短的时间当中宣说《妙法莲华经》的话呢就是,那么这个呢一切所有的这个人和天的这些众生的话呢,都可以就是对他供养。就是哪怕是他脚这个踩下的这些践踏的这个微尘的话呢就是,也会、也会供养的就。

  所以呃一般来讲呢就是这个本身,呃这个不管是大乘佛法也好、小乘佛法也好,呃就是呃就是说法师啊,就是说法师的话,虽然他不是圣者呢,就是对他的这个供养的话,呃这个果报呢就是也是不可思议的就是。好像那个呃在哪里讲的就是,《阿毗达摩》当中啊就是,阿毗达磨这个呃正嗯什么顺正论当中也是讲了就是,“父母病法师,最后生菩萨”,就是一个是父母,还有呃这个病人、法师、还有最后生菩萨,呃“设非呃证圣者,呃施果亦无量”就是,虽然他们呢就是不是、不是圣者就是,但是呃就是对他作供养和布施的话呢就是,这个功德是无量无边的。(父母病法师,最后生菩萨,设非证圣者,施果亦无量--《阿毗达摩顺正理论》)

  这个我们以前《俱舍论》讲的时候也、也讲过吧就是,(师念藏文偈颂)呃就是应该呃在那个俱舍、是《俱舍论》的语言是吧?(问众,众答)呃,是哦。几品?第四品?没错吗?啊?(问众)真的吗?可以。(师喝水)

  哦呀,嗯,那么这个父母不是那个圣者的话呢,对他供养也功德很大。然后病人不是圣者,就是,然后……我那个引、刚才引用的是玄奘法师的那个,呃就是《阿毗达摩顺正理论》的这个呃就译、译法吧就是。以前我们译的可能译法有点不同,但实际上是一样的,就是父母虽然不是圣者、病人不是圣者、这个法师也不是圣者。有些人说,“我对于我的法师实在是生不起来、生不起信心,他可能不是大成就者,我觉得是他烦恼挺重的(众笑、师笑)。”但是(师笑)法师的烦恼很重的话呢,他说的法呢就是应该是、是正法就是,所以你对他这个有信心。

  虽然他说是这个,呃假设说他不是这个证、证那个圣者的果位的那样的人,但是对他的施果呢就是也是功德无量的啊就是。否则你,不然你经常观察这个,有些人跟我讲:“哦,好像比较而言的话呢,我的烦恼少一点就是,我们法师、法师有时候是很痛苦的,您不知道,上师,我们的这个法师呢有时候是脾气也有点儿大,但是呢他一直忍着,我知道他心里很痛苦,但他还是一直忍着(师笑)……”

  有、有些人这该观察的不观察就,不该观察的地方(师笑)就,就他的正面不观察就是,一直是……因为有些、有些人是他只是,他自己是一种,怎么讲啊?就像呃一些显微镜的话呢就是,它的特定是只有这个一些小的这个东西;有些望远镜的话,远方的东西它就可以收回来。有些、我们有些人的眼睛呢就是只、只能看过失方面的,有些人是就看功德方面的。

  比如说一个人,他有功德方面的、过失方面的,但是有些人的这个心眼呢就是只能观察过失就是,不会观察功德的就。所以有些这个佛教徒呢真的是,呃就他自己就是也是是很痛苦的就,每次都是他吸收很多很多的负面的东西就是,哪怕是一个很小很小的东西。但是呢对他来讲是特别大的事情,然后一些正面的、正、正能量方面的话呢就是很大的就是一些事情的话呢,他根本没啥感觉就是。比如说他得到了如何的这种快乐啊,就是这些的话呢,他没什么关、感觉就是。然后痛苦方面稍微有一点点的话呢,他不断地这个扩大、扩大、扩大,最后自己的话就是有时候受不了就是,就一直这样的。这我们可能人的真的这个烦恼啊,就前世的因缘呐,这些都是有很多很多这个差别吧。

  啊呀不管怎么样呢,你这个法师的烦恼这个重不重也好,就是也不要和经常观察吧就是,有时候是观察一下功德就是。(师清嗓,师喝水)我们的法师的烦恼挺大的所,嗯(师笑)……我知道他很痛苦(师笑)……(师笑)法师不一定都是成就者嘛、都是圣者嘛,所以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也并没有说是,所有的法师都是一定要获得阿罗汉果位以上的,他的这个上师法相里面也没有这么讲就是。所以法师有一点这个烦恼的话呢也是正常现象,知道吧?呃……(师笑)

  下、(师笑)下面讲那个就是我们这个《提婆达多品》呐就是,只是藏文当中的话呢就是是,中间没有分开就是,它是两层内容,就是。所以说下面讲我们这个《提婆达多品》。(师清嗓)嗯(师清嗓)嗯……(师喝水)

  嗯,《提婆达多品》就是,其实这个嗯功德也是很大的。嗯,我看那个,也是有一个公案里面就是这样讲的:以前,有一个富贵的人就是,他有两个呃这个可以说妻子吧,就有两个妻子。然后,呃,嗯,他的那个,嗯大老婆的话呢实际上特别爱读那个《法华经》的这个《提婆达多品》,就、就特别特别喜欢修。然后那个小老婆呢就是就比较懒惰就是,然后也不喜欢这个看书,嗯还有呢就是,就很、很对这个他大老婆就是有嫉妒心。嗯,她有一次呢就是,这个大老婆不在家的时候呢就是,她就趁这个机会就是去把这个《法华经》的这个《提婆达多品》呢就是,用脚就是把它踩、踩,就是踩、踩、踩毁吧就是,就特别不恭敬的这样的。

  后来呢,呃这、这是那个,呃因为小老婆做的吧就是,做做了以后呢,她很不高兴,产生嫉妒。后来呃她们那个,她后来好像三天当中就死了,就死了以后呢,她们家人觉得是她的这种行为很过分的就是,没有很快的时间把尸体处理。就最后呢就是那个,她、她跑到那个、这个阎罗法王那里,然后阎罗法王呢就是发现就是,她呃也有做了一些坏事就,但是呢又发现的最重要的是,她的这个脚下呢就是有这个金光色的那种光啊,就是特别,因为她以前踩那个佛经就是。然后,呃而且这个佛、呃这呃这个、阎罗法王呢就是赞叹她说是:你在人间的时候还是接触佛经,就是很有福报的。(众笑,师笑)

  然后,然后呢就是让她呃就回来了就是回、就回来了以后呢就是,她就特别后悔就是,也赞叹就是她、她的这个她自己的这个行为啊特别后悔、就是忏悔,然后呢就是她对这个以前的嫉妒心呢就是也特别惭愧就是。从此之后的话呢就是她就开始这个就恭敬心地读经呐,然后就出家了,就是然后就呃出家为尼就是。最后的话呢,好像不知道怎么这个成就,或者,后面都没有写就是。

  但这个从这个上面看的话呢,呃即使我们没有这个善心吧,有时候是无记的心,或者甚至恶心呐,就是对人可能是当时她有嫉妒心,对《法华经》倒没有,但是一般的有些这个女人的嫉妒的话呢可能会、会这样的。看到很多这个电视、电影的话呢也是、也是是这样的吧。就尤其是这个以前那个中国的很多这个历史的话呢,就是比如说一个人有几个呃妻子的话呢,就是那中间呐,就是在宫廷里面的一些嫉妒心呢就都会这样的。那么这个时候,她对人产生嫉妒心,但对《法华经》呢就是呃就当时她用脚就是踩、踩、踩踏的话呢,实际上后来就就产生这个功德啊就是。

  我们呃前面的《方便品》里面也讲:“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呃然后南无一称佛,呃也逐渐就是成这个佛道,啊就是,呃皆、皆能入佛道”是吧?(《法华经.方便品》: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就这、这、这个道理呢,实、其实散、嗯就散乱心就是,散乱心的话呢,它呃、我们这个散乱心的话呢,可能嗯有些解释的时候呢就是比较有嗔恨心呐,比如说就是有、有这个嗔恨心呐、有、有、有这样的这个心的话呢,就是对这个法结、结上善缘的话,也有很大的功德。还有说有些这个孩童的话呢为了这个游戏,就是用、用什么树枝啊、木、木块啊就是,或者说做一些这个呃像佛像那样的,或者说是抄写这个《法华经》的话呢,也能这个入佛道就是,也有这个。所以我们这些功德的话呢,就是的、的确是有时候是很难这个想象的,就是不可思议的。

  因此说呢,这个下面这个《提婆达多品》的话呢,就是我们呃看起来是《提婆达多品》有点害怕就是,呃就我刚开始想啊《提婆达多品》就是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就是要会说,我学的话呢好不好?就结果呢就是学了以后,还是很多意思是我们一定要明白的。那么这个《提婆达多品》呢,就是下面怎么讲的呢?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天人四众:“吾于过去无量劫中,求《法华经》无有懈倦。于多劫中常作国王,发愿求于无上菩提,心不退转。为欲满足六波罗蜜,勤行布施,心无吝惜,象马七珍,国城妻子,奴婢仆从,头目髓脑,身肉手足,不惜躯命。

  就是佛陀,在这个时候呢,呃就佛陀告诉这个很多的菩萨和天人啊,就是四众弟子,说是我在过去无量劫当中呢就是求这个《法华经》就是无有这个疲、疲倦、就是无有、无有厌倦啊、就是无有厌倦。那么于在这个劫当中的话呢,就是经常做这个……因为在过去的无量劫当中呢,他经常呢就是很多劫里面就是做那个国王。有一次呢就是他做国王的时候,发了这个愿,就是求这个无上菩提,并且呢就是心里面就是想就是不能这个退转。

  那么为了就是这个原因的话呢就是想获得了这个呃六波罗蜜多,呃还有呢就是进行布施,就是没有、没有吝啬的心,而且呢就是他用这个大象啊、骏马啊等等就是用这个七宝轮、呃就七轮宝,呃还有这个国家的整个国政啊、城市啊,还有呃包括这个他的妻子、儿女、奴仆等等。就是就自己的头目脑髓啊,还有这个自己的这个身上的这个血肉啊,呃这个手、手足啊,就是这些不惜地就是全部呢呃就是放弃。就也就是说是他为了这个求法的话呢就是连这个、不惜一切代价吧就是。

  《大宝积经》当中也讲了,就是“为求法故,不惜身命”,呃什么“修诸善根,心无厌足”就是,呃就为了这个求法的话呢,就是不惜自己的这个身体和生命,那么为了行持善根的话呢,就是日日夜夜、千百万劫当中的话,从来没有满足心、从来没有厌倦过,就是这是佛陀的这最崇高的、最伟大的、最呃了不起的这个精神吧。(为求法故,不惜身命。修诸善根,心无厌足。--《大宝积经》)

  我们现在凡夫人呢就是求法也好、做很多事情的话呢,两三天就是还可以的,然后过了以后呢,就是那个呃就是喜新厌旧的心态呢,就是不能这个再长期下去。那么佛陀是他是经常做国王就是,而且呢发了这个呃无上菩提的心就是,并且呢就是为了圆满这个六度的话自己做过这么多的布施,就是外面的财物方面的,包括里面的自己的这个身体、血肉等等就是,这些呢就是从来都是就是不、不在乎、就是不、不顾及(师清嗓)。

  【时世人民寿命无量。为于法故,捐舍国位,委政太子,击鼓宣令,四方求法:‘谁能为我说大乘者,吾当终身供给走使。’

  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那么那个时候啊,就是人们的这种寿量的话呢就是特别特别长,就是应该是无量岁。那么为了这个、呃这个佛法的话呢就是他就舍弃了。就是他有一次,这个国王的话呢就是他为了就是获得佛法就是,他把自己的国位呢,就是呃国家的这个王位呢就是,就舍弃,然后呢就是委托给这个呃国政就是、国政就是、整个整个国政的话呢就是委托给他自己的这个太子啊。就举行了,藏文当中说举行了这个仪式就是,灌顶就是,他那个,哦、哦太子上台的时候呢就是必须要灌顶。

  然后呢就是他击了这个呃鼓啊,就是然后宣布,呃就是在所有的这个民众当中,他把自己的王位就是让给、让给他的太子就是。然后呢,就是他对这个呃所有的民众当中宣布,就是对四方,他说是:我要这个从现在开始呢就是四方求法,如果我们的整个国家的人当中就是,能、谁能就是为我说这个大乘佛法的,如果这个人给我说大乘佛法的话呢,我身为、作为国王的话呢,就是我也可以跟他就是做呃什么这个当这个,随顺他啊,就是或者说是呃这个做牛做马,就是他做很多这个他的仆、仆使吧就是,做、做、做他的事情就是。

  所以,呃我们有时候呢,呃不管是法师也好,就是我们的有些人呢以前在可能世间的这种文凭呐、就是世间的这种才华啊,就是比较颜值高一点的,或者各种人啊,就是有时候觉得是,“哎我很了不起的就是,我为什么是这样就是”,自、内心当中有一个特别就是大的傲慢心。就这样的话呢身体就自然而然就是僵硬了就是,就是也不愿意顶礼、也不愿意恭敬听法就是。尤其是世间的一些学问就是,有、有时候我都看到那个就是西方人,就是西方人的话呢就是跟这个呃就是亚洲人有点不同,亚洲人就是日本稍微冷清一点,但其他地方还算是可以的。我亚洲去得不太多,但是可以的。西方人有点傲慢就是,就听法的时候呢好像没有啥这种恭、恭敬心,当然他们信完了以后还是很认真的,就是这样的就是。

  所以,像为了这个佛法的话呢,就是确实也是呃就是呃怎么讲啊,就是远离这个舍弃一切的这种事情呐,就是也就是说就是终身都是为、给别人呢就是做仆人都是呃是可以的,就是这样的。那么这个时候,就是刚才国王呢就是说是:我为了这个求得这个佛法的话呢,就是可以说是将我的所有的这些地位呢就是全部放下来就是。

  【时有仙人来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华经》。若不违我,当为宣说。’

  那么,这个时候有一个仙人呢就是,他在这个国家当中的有个仙人就是,他陈白给国王说是:我有大乘佛法就是,这个大乘佛法的名称呢就叫做是这个《妙法莲华经》啊,如果你不违背我的呃这个意愿的话呢,我可以给你宣讲啊。

  现在这个时代的话如果国王要求法的话,很多上师都是“啊我给你传,我给你,我有传承。”没有传承的都可能会说是。因为就变成国师吧,就是国王的国师的话很多人是这样的。但是那个时候呢,有一个仙人呢他说是我会有这个呃……你看这里的话呢,直接呃,自然呢,就是也有这个传承的这个间接的那种啊。

  就我们这个《大藏经》当中的话,我有这个法就是我有这个法的话,说明是他有这个传承。不然的话呢,光是有个法本就是可能不会说是我有这个法,就是不会这样的,因为他有这个接上呢就是上面的这个传承啊。有时候我们有些的话呢,就是也可能对传承有点这个……那这样的话,古代的这些求法的人呢就是他他说是我有这个法呢,他一定会是讲到就是我上面呢得过这个法。而且得过这个法一脉相传地传下来的话呢,这就是一种传承,就是这个很重要。

  现在有些人觉得是这个传承到底是什么样的,传承实际上是在这每一个经典里面都有就是。比如说,佛陀在因地的时候也是是经常说是我有这个法,我有这个法是不是指的是法本呢?就是肯定不是法本,法本都很多人都有。现在流通处到处都,你买的话我有这个法我要给你国王讲的话,那这国王也不一定听就是。你有这个法的意思是什么?就是你你卖这个法本的话,我难道一个国王就是我买不起这个一、一本《妙法莲华经》吗?就不可能的。就是所以,我有这个法的话呢,说明就是他有这个传承啊就是。因此,你们以后呃(师清嗓)也是遇到一些国王的时候呢,也是说这个我有这个法就是然后,(师笑)这嗯你没有传承光是这个得呃得一个法本的话呢,就是这个国王不一定很嗯很开心的就是。

  所以说,呃去年这个非洲的话呢就是、他们去年非洲的话呢,有好多小国、小国家就是有些国王的话呢,好像也比较随意吧就是。然后他们就是,去年我去的时候有一个国王他要求法就是说的。然后然后我说为了缘起就是到时我可以给他讲一点,但是《妙法莲华经》肯定没时间讲那个,(师笑)到时候给、给他念个“嗡嘛呢叭咪吽”。呃(师清嗓)(师喝水)所以那个,(师清嗓)以后有一些小的国家的一些国王的话呢,就是大的国家的国王不一定听你的课就是,但是呢就是有些小国的国王的话呢,你们觉得有必要的时候呢就是也可以给他讲那个呃大乘。

  【时有仙人来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华经》。若不违我,当为宣说。

  你看这里这个仙人也是不是他,我有大乘法,这个大乘法的名字呢就是叫做是这个《妙法莲华经》、啊《妙法莲华经》,然后《妙法莲花经》呢呃就我可以给你宣说。

  【王闻仙言,欢喜踊跃,即随仙人供给所须,采果汲水,拾薪设食,乃至以身而为床座,身心无倦。

  当时那个国王听到这个仙人的话之后呢,非常非常的这个欢喜踊跃啊。然后呢,就是马上这个呃在这个仙人面前自已所有的这些呃这个物资的话呢就是全部就是供给给他、就是全部这个供养给他。并且的话呢就是,他用这个呃什么这个采一些水果啊,就是打水,“汲水”的话应该是打水吧就是,有些讲义里面挑水,挑不一定吧。“汲”的意思就是可能呃就是那个就是井里面的这个水就是打。然后还有就是捡一些木柴啊,就是给他安排一些这个饮食啊就饮食,乃至呢就是自己的身体就是。

  藏文里面说是还做门卫就是,呃就是跟这个仙人可能是还是比较了不起的吧就是门卫就是。那么还有这个身体呢就是做这个床榻和坐那个啊坐骑啊就是,身体和心呢都没有呃没有没有厌倦之心啊,就没有厌倦之心就是。所以依止这个善知识的过程当中的话呢,就是应该呃要自己的这个所有的这个侍奉都很需要就是没有厌倦心的。

  【于时奉事经于千岁,为于法故,精勤给侍,令无所乏。”

  而且这样的这种侍奉的行为的话呢 ,实际上是他经过这个千、千年啊,就是因为当时是人们的这个时间呃这个呃时间也长。那么为了这个法啊,就是也就是说精勤地这个做、做他的这个侍者吧就是。那么没有任何的这个匮乏,没有任何的这个所乏就是。他他只是没有什么其他的条件就是,只是为了就是得到法就是,千、千万年当中的话呢就是为了这个法呢一直很努力的啊就是。

  呃“有智亲智人,当舍什么这个离无无智,呃以智德修养,斯人嗯甚希有。”呃应该是在那个《诸法集要经》里面讲的。作为智者的话呢就是,他会依止一些智者就是,然后远离一些就是无智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呢能这个修身养性呐就是。也可以说是这种人呢在我们这个人类历史上也好,就是在这个世间上是非常稀罕的、非常稀有的。(有智亲智人,当舍离无智,以智德修身,斯人甚希有。--《诸法集要经》)

  就我们人呢有时候是需要还是依止这个善知识,依止智慧的人啊就是,依止智慧的人的话呢,那么你能就是得到就是智慧的这个功德啊就是。也就是说,呃,(师清嗓)那么呃、呃、就是这个,呃……(师喝水、师清嗓)呃这个是,刚才就是大家都应该知道啊就是在为了求法时是什么样的这个精神。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念过去劫,为求大法故,

  虽作世国王,不贪五欲乐,

  椎钟告四方,谁有大法者,

  若为我解说,身当为奴仆。

  那么当时这个释迦牟尼佛把这个道理呢就是重宣此义啊。呃就是我过去就是呃在这个很多劫当中呢,为了求佛法的缘故呢虽然做国王啊,当时呢就是没有贪一些这个五欲啊,就是没有贪五欲,色、色、色声香味就是的五欲、欲妙,就是没有贪欲。那么当时呢就是我开始这个击这种鼓啊,就是告诉这个十方的所有的人,谁有大乘佛法,如果有大乘佛法的话呢就是为我解说,我这个身国、身为国王的话呢,也为当他的这个仆人啊。就是你看就是“身当为呃奴仆”啊就是,呃“若为我解说”。

  嗯所以,呃我的意思呐我们以后这个求法的时侯呢,大家应该就是把自已的这个以前的一些傲慢心,以前的一些身价就是,或者说是自己的就很了不起的想法呢,就是全部卸下来就是就。应该自己就是做一个很虔诚的,很恭敬的,这样的一个人就是,这种人现在也特别多。

  就包括我们现在呃听课的这些人当中的话,有些很了不起的一些教授啊,科学家啊,就是有些对人类社会非常有贡献的这些人呢,在这个听课的时候就是特别认真的就。我也看到就是包括一些北京呐,上海啊,就还有一些国外的一些确实就是他们在这个学校当中也好,他们在这个自己的工作的范围当中的话呢,就是应该说是世间的智慧是特别特别的超越。但他们自己也知道啊,呃出世间的一些道理的话呢就是可能还是要啊系统地学习。如果没有系统学习的话,光依靠一个世间的这样的学问呐,呃就无法这个解脱的就是。所以呢,将把这个世间的就是这些所有的这些地位也好,就是财富也好,他们都并没有就是特别因、因为而生起傲慢就是。而是自己放下一切,就是然后恭恭敬敬地,欢欢喜喜地,就开始呃就是听受这个大乘佛法。

  我也希望我们很多人呢就是也是应该就是有这样的。就是我都有时候出去的时候呢,有些这个教授啊就是就特别就是在世间的学问特别高就是。自己也觉得有点惭愧,但是呢为了恭敬佛法的话呢,我们互相对谈也是是呃很合理的就是。我有时候也看到,噢,就是这些人是有这么多的学生呐,就是这些人的话呢就是对对学校和对世间当中……就是我经常去的学校比较多啊,去去学校的时候呢,就经常有一些这个很多的这些教授已经听听这个、呃学法就是十几年。就是而且从来没有间断,就是特别认真地学。呃尤其我们现在正在这个就是听课的这些人当中的,就是可能是呃大、大学的一些这个学生呐和老师的这个占占的这个的比例呢就是比较比较多的就是。

  可能原因是我们也经常讲一些比较系统性的吧,就是不管是从世间上面也好,从很多方面的话呢,我们很真诚地给大家就是呃提供一点就是这个解脱法就是。就是并不是呃,就背后就有、因为先做很好的一个宣传,就是背后的话什么都是空洞的啊,不是这样的。就是我们这个唯一的目的呢,就是大家都是受益,就除此之外的话呢,什么都就是没有目的就是。所以,也许可能很多人也是基本上这个清楚我们这个所讲到的这些道理吧。就是所以呐,你看这个为了求法的话作为一个大国王的话呐,他也是把自己呢就是身体都是当作仆人一样来这个求法。

  【时有阿私仙,来白于大王,

  我有微妙法,世间所希有,

  若能修行者,吾当为汝说】

  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刚才就是因为颂词里面的内容啊,就是刚才那个仙人的名字叫做是阿私,啊就是阿私,阿私仙儿啊,呃这个仙儿。东北那边有很多仙儿、仙儿、仙儿、仙儿。呃就是这个仙儿跟那个仙人有点不同就是,黃仙儿、常仙儿什么呃等等对吧?(师清嗓)

  呃,就是这个阿私仙人面前的话呢就是,这个陈白就是呃,于大王就是说是,我呢就是有这个微妙这个甚深的法,就是世间当中都是稀有,如果能修持的话呢我给你可以这个传、传授就是。当时、当时那个阿私仙人呢,就是给这个大王就是这么说的,就是:大王你好。(师笑)

  【时王闻仙言,心生大喜悦,

  即便随仙人,供给于所须,

  采薪及果蓏,随时恭敬与,

  情存妙法故,身心无懈倦。】

  嗯,嗯然后那个大王的话呢就是呃,这个大、大王啊就是听到这个仙人的话以后心里极大的这个欢喜心。那么呃并且的话呢,呃就是他呃就随着这个仙人呐,就是可以给他就是供养就所、所有的这个,呃就是需要的这种这个资具,还有呃,包括就是讲、呃刚才前面讲的一些这个呃,水果也好、这个薪柴也好、还有这个果、果蓏是吧?就是这个读“蓏”吧,就、就是我们这个呃,草、草、草、草、植物方面的一些果,就是像草莓啊,就是还有这些吧就是,呃,就果蓏啊。就还有随时都是恭敬呃,心情呢,呃就“情存妙法故,身心无疲厌”。他、他是什么呢?就是因为唯一的这个心,就是我们这个,呃这个国王的话呢就是心里面就是存着的是什么呢?就是妙法。就是所以呢身心都没有疲厌。就这一点很重要的,我们很多人也可能这样的。就是因为心里面有这个妙法的话呢,好像你时间再长那也没什么,呃不要紧的;你再累了也没有办、没有、没有,不要紧的;天气再不好的话也不要紧;身体即使有一些痛苦的话呢就是也不要紧。

  就是原来我那个,去年吧就是我当时做手术不、不久的时候呢,因为我发愿那个马上要讲《妙法莲华经》就是,后来听那个我们一个老喇嘛那里就是听那个《妙法莲华经》的传承吧。当时听传承的时候我那个伤口还没有好就是,有点儿痛,但是呢我一想起来这里面有很多的功德就是,为了《妙法莲华经》的话呐即使伤口就是不好啊,或者说是怎么样都可以,那个老喇嘛说是:不管,不要紧你实在不行就躺着就是,但我说躺着肯定不行的,我一定要就是好好地坐着就是。一辈子当中就是可能是听《妙法莲华经》还没有死,听、听完这个是很不容易的就是。所以说心里面如果有法的话呢,可能是很多事情呢就是并不是很难的,就是说实在的。就我们在座的人也应该清楚的。(师清嗓)

  【普为诸众生,勤求于大法,

  亦不为己身,及以五欲乐。】

  那么(师清嗓)就是为了就是普度这个众生的话请求这个大法啊,就是也不会就是对自已的这个身体啊,就是这些方面就是贪执的,啊就是。呃就是因为如果我们这个呃,身心都呃,就贪执一些这个五欲的话呢就是,那这个呃,可能就很痛苦的。啊就“若人于五欲,常生其呃可爱”好像在那个《诸法集要经》里面也讲了,就是说是“由彼心动乱,诸恶此随转”呃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的就是以这个我们的心如果动乱,啊就心如果动乱的话呢就是,那所有的这个恶啊,就是所有的恶都就、就出现了。(若人于五欲,常生其可爱。由彼心动乱,诸恶此随转。--《诸法集要经》)

  就是所以我们呃,这个禅宗呃,什么净土宗当中经常呢就“一心不乱”就是,那么心如果,就一心一意的求法的话呢,那所有的这些困难都不会就是让你的这个心会动乱的。如果我们的心呢就是专注在外面的这个色声香味上啊,那这样的话天天很苦恼的就是。我想心里有法的人呢就是生活也过得很快乐的,啊没事儿就是这个是为了求法什么都可以。

  就是就很多人,我觉得你们现在很多人都真的是,呃这个不需要苦行就是。像我们以前在学院当中的这个很多的一些苦行的经历想起来的时候呢,我想我们很多人呢就是打开电脑就是,的确是这个网络的这个方便法啊,就是这一点是不可思议。否则的话呢,呃一般来讲我们可能有些在家人的话这辈子都根本得不到就是正法。因为你的这个生活和家庭的琐事一直缠着你,就是紧紧地捆着你就,那么你要想出来求大法的话呢,就是哪有这个时间?我们这里每次都是来,这到学院来的这些人的话呢,就是我呆一天就是,待一天,那转个108遍,转坛城就马上要回去呃,孩子要读书啊,就又要上班啊、挣钱呐,哪有在,待在学院的。

  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大多数的人来讲、讲到一些寂静地方去,就安心求法是就很有困难的。所以我们现在网络的话呢就是就第一时间当中就是,现场的这样的一个直播给大家的话呢,我觉得是你们也许可能是不懂这个什么叫做是,这种快乐吧?就是呃,因为你如果是为了就是部分的法就是,比如说你到两年去就是,所有的工作全部辞去,就是然后你再求法的话可能这个是很大的困难。但是呢,只要我们调一下时间的话基本上在自己的家里啊,就是主要这样,这个呃有这种方式来听受是应该是这个生欢喜心的。

  【故为大国王,勤求获此法,

  遂致得成佛,今故为汝说。

  为了这个求佛法你看这个国王的话呢,就是作为一个国王的话就是勤求这个获得此法,就他是如此的这种这个下决心就是,把王位都不要了就是,而且在一个仙人面前就是得到这个法的话如此的重视,啊就如此的重视。所以就是国王呢就是这个呃,为了这个获、获得这个这样的妙法就是,然后精进修持之后逐渐呢就是获得这个成佛啊。所以这样的这种道理的话呢,就是佛陀说是我今天呢就是告诉你们。

  【佛告诸比丘:“尔时王者,则我身是,时仙人者,今提婆达多是。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

  那么下面呢就是讲佛告诉诸比丘啊就是,那么那个时候的呃,这个国王呢就是实际上就是我,呃然后那个时候的仙人呢就是现在的这个提婆达多,啊就是提婆达多。但提婆达多呢你们不要认为是他是个坏人就是,提婆达多呢是个善知识就是,为什么呢?就是释迦牟尼说我具足的这个当前的六波罗蜜多也好、慈悲喜舍也好、三十二相八十随好、还有呢就紫金、金色啊,就是也可以说是紫,这个紫磨金色就是,佛陀的这个身体的紫磨金色啊、还有十力和四无畏、还有我们前面刚刚这个《经庄严论》里面讲的四种这个四摄、十八不共神通力以及呢就是正等觉的所有的这些功德,广度这个众生的,这些因缘的话呢,就是全是是因为依靠这个提婆达多而这个成、这个出现的。就是如果没有提婆达多的话呢没有这个现在呃……

  就是原来有一个人给我发信息:我现在很了不起了,没有当年的您的话呢没有今天的我。(师笑,众笑)所以、所以她自己也很有信心的就是。呃,嗯,嗯也是一个上师的侍者啊,就是一个、一个女众就是这样讲的,就是她自己:我现在很了不起了。她说是:我是这个某个上师侍者就是很了不起了,没有当年的我呢就是,就没有今天的我,很感恩您。(师清嗓)

  所以释迦牟尼佛也说是没有当年的提婆达多的话呢就没有今天的我。呃,(师清嗓)嗯……嗯那就明天讲吧,好吧。就具体怎么样的话,时间。嗯,嗯。

  索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嗡啊吽 班扎格热班玛色德吽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

上一篇:民俗学-法华11见宝塔品 42上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