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如意宝藏

《如意宝藏》下部1+2章前行+入座前行笔记

创建日期:2021-09-14

  《如意宝藏》下部1+2章前行+入座前行笔记

  1、如意宝藏=甲一、序+甲二、引言+甲三、上部+甲四、下部+甲五、附录+甲六、跋

  甲四、下部正行上师瑜伽=乙一、第一章前行之前行+乙二、第二章入座前行+乙三、第三章共同外前行+乙四、第四章念诵仪轨及禅定初阶+乙五、第五章回向+乙六、第六章座下修持

  乙一、第一章前行之前行=丙一、修行时间+丙二、修行地处+丙三、入座前准备

  乙二、第二章入座前行=丙一、身要(七支坐法)+丙二、语要(排九节风)+丙三、意要(发菩提心)

  2、三清净=地处清净+身清净+心清净。

  往昔历代传承祖师皆依三清净而成办解脱,因此,修法要具备三清净——地处清净、身清净和心清净。

  地处清净乃修行之地,若清净不为外缘所扰,可成办修行良好之外缘:

  身清净乃持身之法,身心相依,身若轻安堪能,则成调心之助伴;

  心清净乃解脱之果实,一切勤做皆为成办心清净之方便。

  3、修行时间

  依传承法规为晨起、上午、下午和晚上一日四座瑜伽,每座2小时左右。

  每天不少于一座(每座不少于1.5个小时),若能多修几座则更为善妙。应誓愿只要气息尚存,每日决定不能少于一座禅修!

  清晨为贤劫千佛成道之时(如释尊睹启明星而悟道)——光明时,具胜妙之加持,故最适修法。

  4、修行地处

  不必强求外在形式,因调伏内心、成办庄严自心佛堂才是佛教之宗旨。内心佛堂,才是生生世世与己不离之坛城。

  5、入座前准备

  为了摒除外缘干扰,顺利圆满禅修,入座前尚需做如下准备:

  先处理好一切琐事;2. 食勿过饱,衣勿过暖;3. 如果感到身体有些僵硬,可以适当活动肢体后再入座。若感昏沉,可用冷水洗脸等方法先令清醒后,再入座;4. 准备坐垫;5. 入座前应立下二种誓言:第一、即使父母等至亲来见,亦不中断入座而随顺迷乱;第二、纵遇命难亦不舍弃上述誓言。如此发誓则可遣除修行过程中一切人与非人的违缘(如修法中的昏沉、掉举等),此与生圆次第修法中的修护轮含义一如。

  6、身要=身不动摇稳如大山+五根不动摇清如大海

  三不动摇→→身不动→→脉不动→→气调顺→→心安稳

  三不动摇=身不动摇稳如大山+五根不动摇清如大海+意识不动摇净如虚空

  7、毗卢七支坐法=解脱七支坐法+方便七支坐法

  两者最主要之区别在于是否做到自然,方便七支坐法注重强制,必须符合一定的坐姿标准,于方便中成办解脱,乃生圆次第以下之修行坐式;而解脱七支坐法则遵循自然,于自然中成办解脱,乃自宗大圆满无上窍诀法之修法坐式,亦为即生成办解脱之殊胜方便。

  8、身要七支坐法的要点

  8、1双足跏趺坐:若能双盘最佳,因双足跏趺坐身体自然形成安适、稳固、端直等状态。若暂且不能,单盘及散盘亦可。因大圆满法重在调心,应尽量保持坐姿的舒适自然。

  8、2.双手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拇指轻抵置于脐下(男女相同)。亦可将双手覆置双膝之上,称为休息印。

  8、3身体端直如箭:身体端直,不倚不靠,不松不紧自然端坐。若身体坐式过紧,如用力挺腰等,则易生胸闷、背部不适等现象,且易起现诸多妄念(掉举);若身体坐式过松,易现不清明或昏睡(昏沉)。

  8、4舌抵上腭:上座时应舌抵上腭;若心已安住,则不必动念观察自己是否舌抵上腭,而以护持修行所缘对境为要。

  8、5.眼睛自然平视:眼睛平视前方,自然睁开,既勿太大或太小,亦勿过于专注于某个目标,应如平常视物般自然而广阔地目视前方。睁眼过大或过小、紧盯目标或反复伺察自己睁眼是否恰当,会令心气炽盛。有者感觉睁眼修法易导致眼睛疲劳、发胀、流泪等等眼睛不适,乃执著眼根、未做到自然所致。

  本传承要求睁眼修行,原因如下:第一、睁眼修法有助于保持禅修之明分。闭眼虽临时感觉无外缘干扰,妄念减少,但易导致五根内收。五根内收乃昏沉之前兆,尤其出现细微昏沉等亦难以觉察,故修法应睁眼为妙。第二、睁眼修法有助于在显现中获得解脱。大圆满为明空不二之见解,行道时也应于显空双运中修持,如是方能行、果相应。

  起初,眼睛睁开可能感觉自心易受外境束缚,不易安住,此时当以五根不动摇清如大海调伏,如是习以为常,随着见解深入,即能显现光明之大坛城。睁眼修法亦有助于呈现神通神变等功德。因我等眼根乃四大合成,仅能看到山河大地等人间粗陋色法。随着修行功德增上,眼根逐渐转为莲花眼及法性眼等,呈现大光明之境界,故应睁眼修法为妙。

  9、语要(排九节风)

  上座之初先排除垢气,可去除烦恼,即成修持正行之法器,于正行中易将自心安住,具足如是利益。故行者务必提起正念如法行持,切勿流于形式。在此依龙钦派传承宣讲排除九节风,具体操作如下:
       右中指按住右侧鼻孔→→嗔心→→灰白色
       左中指按住左侧鼻孔→→贪心→→暗红色
        两侧鼻孔→→痴心→→黑色

  9、1.左手大拇指压住无名指的指根握成金刚拳,置于左侧大腿根部动脉(依照生起次第之教授,无名指根和大腿动脉乃飘动业气之通道,故以金刚拳压住,不令业气飘动有助于断绝贪嗔痴烦恼,并创造智慧增上之缘起),

  右手中指直立,将大拇指、食指和无名指三指置于中指周围形成三股金刚杵(龙萨派为结契克印),

  以中指按住右侧鼻孔,由左侧鼻孔以初缓、中快、后缓之方式呼气(呼气如小麦形状:两头细中间粗)三次,

  同时观想无始至今由嗔心所造一切罪业、病魔、昏沉及掉举,以灰白色之垢气排出,获得清净。

  9、2.复右手结金刚拳置于右侧大腿根部动脉处,左手结三股金刚杵,以中指抵住左侧鼻孔,由右侧鼻孔排气三次,观想无始至今由贪心所造一切罪业、病魔、昏沉及掉举,以暗红色之垢气排出,获得清净。

  9、3复次双手结金刚拳置于左右大腿根部动脉之上,两侧鼻孔同时排气三次,观无始时来至今由痴心所造一切罪业、病魔、昏沉及掉举,以烟渍黑色之垢气排出,而得清净。

  10、意要(发菩提心)=慈悲缘有情+智慧缘正等菩提

  广大意乐菩提心具二种要义:慈悲缘有情,愿一切众生远离苦因及苦果;智慧缘正等菩提,愿众生获证圆满佛果。若仅具为了利益众生之慈悲,但未意愿将其安置于佛地,仅为相似之慈悲;若仅愿求证佛果,但未具对众生之慈悲,则无有实益,二者均非圆满之菩提心。

  故先从自己之亲生母亲开始观修菩提心,再逐步扩展到遍布虚空际之有情。

  10、1慈悲缘有情

  思维:1.知母;2.念母恩=生身之恩+赐命之恩+施财之恩+教授之恩;3.报母恩;4.生起慈悲心

  10、2智慧缘正等菩提

  思维:我如何能令母亲远离痛苦之因,而获得恒久安乐?故唯有佛陀果位方为究竟安乐之地。生起难以堪忍之慈悲心,意愿一切有情证得佛果!为使一切众生证得佛果而虔诚祈祷上师三宝,精进修持上师瑜伽!

  按照本传承正行上师瑜伽(即成熟口诀法)的修法,上座完成身要、语要之后,以智慧发菩提心:祈愿遍空一切众生,与其俱生之天神、同行之天魔、鬼王、女妖、地祇等,尤其障碍修行菩提之一切厉鬼怨魂,证得本具之智慧、自然之法身、本觉双运胜义之上师——吉祥本来怙主普贤王如来之果位,故我修持捷径胜道光明大圆满之妙法。

上一篇:《如意宝藏》上部5章不共殊胜笔记

下一篇:《如意宝藏》下部3章共同外前行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