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法华15从地涌出品48上
《妙法莲华经》 第48课
(师清嗓),呃等一会儿,嗯念完《普贤行愿品》以后,我们学院这边的人呃后面还要听一下啊,有一些事情(师清嗓)。
酿杰钦布作丹涅咪样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荣内门蓝钦波锕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锕灿图穴么夺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杰坚拉香擦洛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内钦热卧贼诶样康色 自大圣境五台山
蒋华特杰辛拉叶拉门 文殊加持入心者
晋美彭措压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恭杰多巴颇瓦辛基洛 证悟意传求加持
(师念诵藏文传承)
哇,今天藏文好多。为什么?啊?我都睡着了。你们也睡着了,是吧?有没有?啊?没有啊。真的没有还是假的没有?
嗯(师喝水),啊(师清嗓)呃今天我们嗯继续讲嗯《妙法莲华经》啊。然后明天也是讲《妙法莲华经》。
嗯(师清嗓),呃那么,今天的内容呢就是说,我们前面刚刚讲了第十四品了,呃今天是讲那个第十五品,也就是说这个《(从)地涌出品》啊,就是这个这一品(师清嗓)。
在这个之前呢,就我简单嗯讲一下那个呃公案啊。就是《法华经》呢就是有很多很多的呃公案,就是其中一个呢,呃读《法华经》的人,那个遣除一切邪魔外道。嗯,嗯以前那个唐代,那个嗯智者大师的一个弟子,他经常诵《法华经》,就然后嗯就诵,呃修三、这个法华三昧。嗯后来有一次晚上的时候呢,他看见那个从地里面呃就出现那个嗯九个头的那个龙啊,就是然后腾到空中去了。然后后来这个他就当时很惊讶,问那个智者大师的时候呢,智者大师就是说是,这是说明呢,呃就是调伏那个六道,或者是九道众生,呃那么呃就是呃说明呢,呃就这些众生就是从这个无明当中破除而来,然后呢就是入于这个虚空当中,啊就是证悟空性的意思。
后来这个弟子呢也不断地这个修行,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好像那个经常有一些魔众啊,就是来干扰他就是,晩上睡着的时候都是开始敲门呐,就是有各种情况。那后来呢(师笑,众笑),后来呢,呃就他就如如不动地,啊就一般修般若的人、修《法华经》的人呢,对那个魔众啊、对违缘呐,对这些呢一般都不会怕的。我们很多人在一种这个恐惧、怀疑、得失的这个状态当中啊,就是患得患失的这么一个状态当中。但一般来讲,真正这个修行这个般若空性的人,呃证悟般若空性的人更不用说了,呃即使没有证悟,就稍微有一些理论上的这样的境界的话都是,就没有任何这个问题的。所以呢,呃就从此之后呢,就是这些魔众的话呢,就是也赞叹就是他,就善哉啊,就是经常就是对他安慰,呃就不会带来这个违缘(师清嗓)。
还有一个,呃也是那个公案呐。就是说是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僧人就是到北印度那边去了。然后他得到一个《法华经》的梵文本,然后他到处呢、就是自己读诵,然后到处呢就是去讲,可能到了那边就学梵语了吧。然后嗯就后来呢,就他没有回来就是,在那里就是已经这个死了就是。死了以后呢,就是他就经过中阴到这个阎罗王那里去。阎罗王问:“你在活着的时候有没有什么作功德?”他说:“别的没有作功德,我就经常读《法华经》。还有呢,就经常给别人讲。”然后当时这个阎王呢就是说是:“你读《法华经》是是自己读的还是不错的,但是给别人讲的话,这是一个分别念讲的就是,这没有什么功德,有什么功德啊。呃就分别念讲的,就是它就虚、虚妄的,就是不、不真实的。”然后当时那个就是人呢就是他说是:“呃我读、读《法华经》是是自利的,应该这个给别人讲呢就是用智慧来布施的就是,你怎么说是它没有功德呢?就是应、这个应该有功徳。”
后来那个阎阎王呢也是他很惊讶,就是他自己的这种这个宝座上下来,就是要求让他上去讲讲那个《法华经》(众笑)。然后然后这个僧人呢就是上宝座就是讲,讲着讲着呢,就是好多这个三恶趣的这些众生呢就是就纷纷都解脱了,就是他们那种这个、这个枷锁的话呢就是自然解开啊等等等。后来呢,就是他可能阎罗王也是比较担心他的这个眷属就没有了(众笑),让他就是停止,啊就是不要、不要讲了,可以了。他说是:“你本来你的寿命还没有尽,你可以回到人间就是。”然后呢这个僧人呢就是过了三天以后就就回来了,就是呃就就没有死,回来了。
后来呢就是他就讲了这些公、这些经历的时候呢,好多这个他的弟子都是特别就是生信心呐,后来都是一直学、学这个《法华经》的。
所以在汉传佛教当中确实有特别特别多的一些这个公案呐,就是关于《法华经》的一些这个今生和来世有利的这些呃这个公案吧,就比较多。就所以我们呃(师清嗓)大家也应该会明白的,尤其是汉传佛教确实是这个在一段时间当中这个法华的这个弘扬是非常成功的。(师清嗓)
【从地涌出品第十四】
【尔时,他方国土诸来菩萨摩诃萨,过八恒河沙数,于大众中起合掌作礼,而白佛言:“世尊,若听我等于佛灭后,在此娑婆世界,勤加精进,护持读诵,书写供养是经典者,当于此土而广说之。”】
那么下面呢我们就讲这个《法华经》啊,就是呃那么就是在这个时候呢就是他方的这个国土来了很多菩萨摩诃萨埵,那么他呢就是数目、数目是非常多的,就是已经胜过这个八个恒河沙数,那么在这些大众当中的话呢就是呃就是大家就合掌,就是顶礼啊。就是也就是说这些呃就是他方来的这些特别特别多的菩萨呢就是,呃他们就合掌,就是然后合掌就是白佛言,那么他们说:这个世尊呐,就是请您,呃请听我们这个就是……因因为这些菩萨呢就是在佛面前就是说,他说:我、我们就是如果在这个佛灭度以后,在这个娑婆世界当中呢,就不断地这个精进地修行,还要呢就是护持《法华经》,读诵《法华经》,书写这个和供养这个《法华经》的话呢,那么就是在这个刹土当中,啊就是我们就是可以广弘这个《法华经》。
意思就是说呢,呃就是这些外来的这些菩萨啊,就是在释迦牟尼佛面前就是说:您这个灭度之后呢,就是我们就是会好好地这个弘扬。就然后释迦牟尼佛呢就是显得有点不高兴,然后还没有灭度的时候,怎么来这个就是说是我们要这个继承你的这个什么什么就,而且与他不相干的就是这些(师清嗓)。
【尔时,佛告诸菩萨摩诃萨众:“止,善男子,不须汝等护持此经。】
那么这个时候佛呢就是告诉这些菩萨摩诃萨,就是说不用了,就是“止”。就是说是不用了,就是“善男子,不须汝等”,就是不用你们来这个护持我这个呃这个经典呐,就是《法华经》呢不用你们就是,因为刚才来得特别多就是。
所以有时候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就是在佛、就很多人说是佛的这个,佛教徒有什么自己和他啊,就有什么……呃其实呃有啊,就自宗和他宗是佛、佛、佛在世的时候也有。比如说有些人经常是:“啊我为什么是在这个上师面前发心的话,给那个上师也可以发心,一切上师都是一样的,所有都是佛法的,所有都是佛菩萨的化现,对我来讲是没有什么呃什么这个分别啊。”就其实,呃佛都应该说是不会有分别的,但是呢,佛也是在他有这个自宗和他宗。
【所以者何?我娑婆世界,自有六万恒河沙等菩萨摩诃萨,一一菩萨各有六万恒河沙眷属,是诸人等能于我灭后,护持读诵,广说此经。”】
就是当时来这么多的这个八万恒河沙数的呃这个菩萨来,就是准备这个弘扬《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呢,佛都已经制止了,就是说是你们呢就是不用这个护持,就是他说为什么呢?呃我的这个娑婆世界当中,我自己有这个现成的六万恒河沙数(师笑)菩萨摩诃萨呢,就是我自己有很多的,你们到到这里来干嘛?还没有圆寂的时候你们跑到这里来(师笑,众笑)。
他说我这个我自己呢就是有这个恒河沙数这个菩萨的这种啊,就每一个菩萨呢就是都各自都有六万这个恒河沙数的这个眷属。啊就这个藏文有点点不同的,就是它藏文当中的话好像六十万,然后下面五十万,还有这个四十万、三十万就是,最后的话呢就是六万到十万。可能这个数字、颂词上就是印、印度可能梵本上是有一点点不同吧。藏文跟有点点不同,就下面的这个数字。(师清嗓)
那么佛陀当时告诉他们就是,说是是:我们这里呢就是有这个六万恒河沙数的眷属,而且我有这个六万恒河沙数的这种菩萨,每一个菩萨的话呢,有、也有这么多的这个眷属,那么这些菩萨呢就是可以就是,我灭度之后的话呢,不该你们这个这个弘扬就是,应该如果要、要这个他护持的话呢就是,那么他们来这个护持啊、读诵啊、就是广说这个《妙法莲华经》。
呃就是所以,呃就有时候呢,在这里我们应该就是要、要、要明白,啊就是,佛陀都是呃他并没有说是,凡是你们都是菩萨就是你们都是、做的是好事就是。《法华经》是很好的,你们也来弘扬,我这边也有,你们就加入我们的团队啊就是,并、并没有这么讲就是。就然后这些菩萨呢就是,当时可能弄得比较尴尬就是。显(众笑)、显现上啊就是,因为他们、他们都是来到这里,而且在释迦牟尼佛面前转绕顶礼就是,然后说是:我们来这个,呃这个弘扬,啊就是受持您的这个教法。
啊其实受持我们这个教法的话呢就是非常重要的,啊就是不管是我们现在也好未来也好。呃就《大般若经》当中也是讲了,就是说:佛这个赞叹的,功德不可思议的呢,就是有三种法,哪三种法呢就是?第一个是这个发菩提心就是;第二个呢就是啊护持正法,啊就是;第三个呢就是如教修行,呃就是如理如法,如教修行。也就是说发菩提心和还有这个护持正法,啊就护持正法,还有呢就是如教修行就是,那么这个呢就是,是这个如、如理如法地修行。这三者的话呢,呃就是诸佛菩萨也是在赞叹的,而且它的这个功德呢就是,也是至高无上的。所以我们呃这个,呃在这里啊,就是像这些这个菩萨这个发愿也好,佛陀他自己说是我有这个读诵和弘扬者和守护者一样就是,我们也应该呃就是,呃一直呢就是发愿,而且中间呢就是不退转,最后呢真正要这个护持正法,就是这个很重要的。
呃“三时守护法,初中及最后”,应该手、《华手经》里面讲的嘛,常为佛所、呃佛呃所赞,呃能大利、利益众吧就是说。呃就是《华手经》里面就是说是,我们护持正法的话呢就是,应该是呃这个三时当中,也就是说初时和中时和最后的时间就是,三个时间当中要这个护持正法。如果这样的话呢就是,那么就是佛陀、佛陀的话呢就是,常常为、为、为这个赞叹的,而且呢就是对众生也是得到它的这个利益啊。(《华手经》三时守护法,初中及最后,常为佛所赞,能大利众生)
就啊我们不应该,刚开始呃出家啊,刚开始发菩提心的时候,我要弘扬佛法啊,这个弘扬正法,两天三夜都是不睡觉就是,什么听光盘呐就是,特别认真呐就是这样的。然后到了中间的时候呢就是,那个新鲜期时间都已经过了就是。然后到了最后的话呢就是,可能呃,不反对佛教还算是可以的,有些甚至呢就可能,不要说是弘扬就或者是保护佛法,就是可能会摧毁佛法。就是现在有些人的心态呢,的确也是是,特别特别的这种可怕啊就是。
所以说呢,我们呃就是、就像这些菩萨一样的,就是要、要这个发愿,发愿什么呢?就发愿就是有生之年当中呢,就如果我有真正能力,就是这个弘扬正法的话呢,我好好地这个弘扬和护持正法。啊就因为在所有的功德当中,你看发菩提心和这个呃是什么,呃那个呃就守护,呃就是那个保护正法,还有呢,啊就是,我们刚才就是所讲到的,啊就是如理地这个修行,这三个功德也是无上的。那么就这样以来呢,我们也应该就是尽量的就是这样去做。(师清嗓)
那么这是讲到,刚才那个佛陀也在说,啊就佛陀也在说就是,不用这个你们就是,我自己有这个菩萨就是,呃来这个护持正法,和还有读诵啊,还有广说啊,这样的也有。
所以,在这个上面的话呢,我也呃希望呢,我们很多的,这个各教各派的这些呃高僧大德也好,还有一些佛教徒的话呢,虽然从广义上讲呢,所有的众生都是具有如来藏,所有的这个佛法呢就是都是这个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没有什么辨别也是可以的。但某种意义和某种、某个缘起上面讲的话呢,它各自有各自的就是一些这个传统。此如说我们藏传佛教当中呢,也有很多很多派,就是也有很多派,然后汉传佛教当中也有很多派。那么我们本人的话呢就是,某一个派就是为主,或者是某一个学院的某一个上师的法脉为主的话呢,也许对你的相续呢就是,应该是是有这个,呃特别的这种这个呃就证悟也好,特别的这个转变的一种因缘吧。啊就如果你是非常笼统地,呃就没有没有任何的这种所谓的宗派也好,我们现在西方很多人呢就是说无宗派主义,无宗派主义一方面就是这是很好的,但是这是一种这个呃西方这个自由学派的一种这个说法而已,啊就西方自由学派的说法而已,而且它是有一种学术界的这个说法。
所以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呢,可能我们修行呢要这个观修师本师释迦牟尼佛,观修每一个这个某个这个上师瑜伽,某一个派、派的那个仪轨你要念诵的话,那你终生当中呢没有必要就是变来变去就是。否则的话呢就是可能到时候自己什么都抓不到,啊就是你就所谓的表面上看起来,就是好像你呃、呃喊的口号也是很好,什么平等啊,自由啊,啊然后这个呃就洒脱啊,就是一切都是是随缘呐、啊等等等就是。说起来是很好,但实际上自己没有什么约束,没有什么呃这个具体的这个修行,就是这方面呢一定要就是注意啊。
就是呃就所以有些我们这个发心人员的话呢,应该是着重这个发心就是,某个这个专业就是,这样的话可能好一点就是。否则的话原来我们很多那个发心人员的话,就是这里也发心那里也发心,最后的话呢就是就双方都得不到这个真实的这个利益啊。最终自已的话呢就可能什么呃这个有意义的事都没有做成,就是也有这样的。(师清嗓)
【佛说是时,娑婆世界三千大千国土,地皆振裂,而于其中有无量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同时涌出。】
那下来呢就我们讲那个就是当时这个佛呢,就是说说这样的时候呢,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的这种整个这个大地的话呢就是,开始这个震动啊,就是然后裂开。那么在这个当中呢就是有无量的这个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呢,就是同时涌现就是。这个呃其实我们从那个现在的这个呃一些宇宙世界来讲的话呢就是,地球、地球这个以下的话呢,地球本来是在空中吧就是,所以说这个无数个世界当中的话呢,就是拥有也是可以。而我们的这个分别念来讲的话,可能是大地就是一个特别大的东西就是这样的。但不管怎么样呢,就是当时佛陀这样一说的时候呢,就是那么这个大地已裂开就是,那么千万个菩萨呢就是从大地当中就是涌现出来。
【是诸菩萨,身皆金色,三十二相,无量光明,先尽在此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
那么这些菩萨呢就是身色金饰啊,就是三十二相,啊就这些菩萨的话呢,就像跟这个佛没有什么差别的,三十二相有无量的这个光明。那这些菩萨呢就是先前都是都往在这个我们这个整个大千世间的娑婆世界的这个呃,也就是说这个娑婆世界的这个下方的这个虚空当中,他们本身是那个住在呢,就是这个我们这个现在这个娑婆世界的下方的这个虚空当中。
【是诸菩萨,闻释迦牟尼佛所说音声,从下发来。】
而这些菩萨呢就是当时这个听到释迦牟尼佛的这个声音啊,就是来很多菩萨来“抢位置”就是。所以说(众笑)就他们就很着急就赶快就、就、就出来了,(师笑)然后从下面呢就是就开始呃就、就这个呃就从、嗯从下呢就是就发、呃发来就是。也就是说是从那个就是因为在这个其他的这个世界当中呢,就是说是这个呃释迦牟尼佛说我有很多的这种菩萨的话呢,就是他们都就直接来了。来了以后的话呢就是……(师笑)原来我们有“上师来了,上师来了”就是,所以这“菩萨来了,菩萨来了”。(师清嗓,众笑)
【一一菩萨皆是大众唱导之首,】
那么这些一一的菩萨呢就是,都是是、这些每个菩萨呢就是都是很了不起的啊,就“大众唱导之首”,也就是说是都是能引领很多这个呃其他这个众生的、其他菩萨的就是这些大的这个呃领导者就是,大的这种这个大、大、大菩萨、大法师、大引导者。
【各将六万恒河沙眷属,况将五万、四万、三万、二万、一万恒河沙等眷属者,况复乃至一恒河沙、半恒河沙、四分之一乃至千万亿那由他分之一,】
那么他们就是带领了六万这个恒河沙数的这个眷属,呃他这里就是况啊呃就何况就是,他藏文当中也是有况什么什么,其实“况”的话呢就是,那么就六万就是还有就是,或者有的就是可以这么讲吧。就是他们这个有的菩萨呢,就是有这个六万个恒河沙数的眷属。有的呢呃就他带领了这个五万的,有些是四万恒河沙数,有些三万、两万和一万恒河沙数的这种眷属,啊就是一个菩萨。这个也是跟藏文有点不同,他前面就是就加个零就有点不同的,但这些差别不是很大的。
那么呃乃至呢就是有一个恒河沙数和半个恒河沙数,还有这个恒河沙数的四分之一,乃至千万亿那由他就是,呃这呃这个洹河沙数以上的话呢,就是用恒河沙数来比喻。
【况复千万亿那由他眷属,况复亿万眷属,况复千万、百万乃至一万,况复一千、一百乃至一十,况复将五四三二一弟子者,况复单己乐远离行。】
那么下面呢就是用这个千万亿的那由他分之一,还有呢就是有这个千万亿那由他的这种眷属,还有有的话呢就是,有这个一万这个眷属,有些呢就是千万眷属,百万眷属,以至一万,还有这个有些菩萨是一千、一百、乃至这个一十,还有的眷属呢就是有呃带着这个五个眷属来的、四个眷属、三个眷属,然后两个眷属,就是弟子和那个呃就是菩萨两个一起来了就是。然后有的呢就是只带一个了就是,就有的的,有的的话呢就是那么就是呃“单己乐、乐远离行”就是,有些呢就是他就可能不合群吧,就是怎么样(众笑),呃反正可能自己喜欢那个独行的就是。
我们有些道友也是经常就跟一些、一些人就是一起走的话呢就是都都合不拢就是,居士里面也有就是独来独去的。其实独行呢有两种情况:有一种呢就是特别、特别修行特别好就是,不愿意跟别人这个,有自己呢就是在这个独自的这个修行呐、念诵啊、参禅呐就是这些;有些的话呢就是性格特别不好就是,看别人也看不惯,别人也看不惯你就是,只、只有最后的话呢就是只有独行就是,没办法的就是。也有这个有一些的话呢就是喜欢这个独行啊就是,远离远离其他的这种这个群体而而独行的,也有这样的。
【如是等比,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那么就刚才这些菩萨呢就都、都来到这个前面啊就是,这些呢就是呃“如是等比”啊,就是如是这些这样的这种刚才从地里面涌现出来的这么多的菩萨的话呢就是无量无边就是,他的整个这个总、总、总嗯什么总数要算的话呐,就是很难就是用比喻、比喻来说的话呢都没办法,啊就是完全就是说得特别清楚的,啊就是。这是这个佛教当中的一种特别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形容方式吧。
【是诸菩萨从地出已,各诣虚空七宝妙塔多宝如来、释迦牟尼佛所。】
那么这些菩萨从地当中就是出来,出现以后呢就是各自都呃全部呢到到这个虚空当中的那个七宝呃七宝塔,就是我们前面前一品当中专门讲了这个七宝塔当中呢有多宝如来和释迦牟尼佛吧就是,那么就是这个多宝如来的这种佛塔,啊也就是说七宝这个嗯的这个多宝如来和释迦牟尼佛的这个佛、呃就释迦牟尼佛和七宝啊什么多宝如来,都是在一个这个多宝啊多宝的这个塔里面吧就是。
【到已,向二世尊头面礼足,及至诸宝树下师子座上佛所,亦皆作礼,右绕三匝,合掌恭敬,以诸菩萨种种赞法而以赞叹,住在一面,欣乐瞻仰于二世尊。】
那么就是到了那里,然后到了以后的话呢就是向这两位这个佛陀呐就是,他们这个这些无数的菩萨的话呢就是就开始进行顶礼啊,然后呢还有这个释迦牟尼佛的这个化身的,就是很多佛呢就是也坐在这个呃整个当时的这个世界当中啊,就是有、有整个当时世界的所有的这些呃这个器情世界的全部都清空,呃就那个有情世界全部清空。然后这些无边无际的地方呢就是全部都有宝座,宝座上面呢有这个佛的这个化身,有无量无边的也是坐在法、法座上。就是当时我们前面前一品当中讲过吧。
那么这些宝树下的这个师子座上的这些佛呐,也是一一的作这个顶礼,并且呢就是右绕三匝啊就是。藏文当中是呃就是成千上百地这个转绕就是,这个差别有点……
呃那么他们呢就是合掌啊、恭敬啊,呃那么以这个菩萨的种种的这种语音呐就是进行这个赞叹,啊就,然后呢就是住在一面,他们非常欢喜的这种姿态就是看着这个两位佛陀。
所以他这里呢就是讲到了什么呢?就是说呃这个一方面就是菩萨呢就是赞叹呐,就是赞叹这个佛陀的这个功德,还有呢就是右绕三匝。右绕三匝是很重要的,我们很多道友都现在还是不太懂,呃比如说我们呃在某个地方呢就是看到佛塔的时候呢就是,至少也是你右绕、右绕这个三匝就是,或者说是有一些寺院呐,呃有一些经堂啊、有一些佛像的话呢就是,最好是右绕这个三匝。
呃我有一次看那个有一些领导吧,就有一些领导的话呢,他们本来想是转那个大、那个坛城,那个佛塔,呃然后他就绕、绕了一次,绕了一次呢就是,就呃说是:“嗯我们为了学院看更加清楚,再再去转一下。”(师笑,众笑)这说法还可以的。然后因为第一次转一次的时候好像看、看不清楚,意思是我们为了看清楚这个状况是怎么样,呃再再看,为了看清楚再转一下。
呃(师清嗓)所以右绕三匝就是我们,呃好多好多佛教徒好像现在还不是很明白的,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佛塔的时候呢,当然如果实在是没有时间就没办法,但如果有时间呢就是,至少也是呃这个绕、绕、绕三圈啊就是,这个很重要的。或者是看到佛像、佛塔的时候呢,你有、有时间呢就是顶礼,啊就是顶礼三拜啊就是,这个是佛教里面一直是常用的就。如果我们没有这个时间转这个一百圈呐,或者一百零八遍呢、一千遍,就是这样转绕的,没有这个时间的话呢,至少也是是呃转绕这个三遍。但是我看你们好多人都是就好像不是很重视,这个是呃不懂就是,可以说是就轻……就因为佛经里面明明说是右绕三匝就是,说得特别,很多经当中都是这样的,但作为一个佛教徒,其他人不懂情有可原的,但是我们经常佛教徒,而且学得比较好的有些人的话呢,好像到一个圣地的话,绕个佛塔呢就、就要么不绕,就要绕的话呢转一圈就走了,明明是,如果你转、绕一圈的话呢,两圈三圈应该是有的。但是好像这是说明呢就是有、有些、有些确实对这个佛教的个别的这个行为呢就是不太懂就是。这个也是有原因的啊就是有、有这样的。
所以我们(师清嗓)一个呢就是呃这个见到这个佛塔也好、佛像也好、寺院也好,这个转绕很重要的。还有呢就是赞叹就是很重要的就是。“佛赞是功德,令一切欢喜,以此功德故,世世常端正”就是那个,般若,呃应该是《大智度论》里面讲的就是,佛呢就是呃这个赞叹一切这个功德的原因、呃就是赞叹这个佛的这个功德的原因呢,那么我们人们都、都非常欢喜,因为这个功德呢,世世这个代代或者说生生世世,自己都变成这个庄、庄严的、相貌端严的。
我们现在人呢就是特别喜欢就是长得这个好看一点。但是你这个长得好看也是这个并不是无缘无故而来的。如果你想下一辈子长、长得好看的话呢,最好不要就是说很多别人的过失就是,天天都是用这个一些蔑视的眼光来侮辱别人的话呢,那你的今、今生当中你要发脾气的时候经常有皱纹就是。所以说你下一辈子的话呢肯定会难看的。所以你,如果要、要这个相貌庄严的话呢,一定要就是经常赞叹佛陀,那么就是供养这个佛陀,还有呢就是随喜就是其他这个人的功德。
那么这个《大智度论》里面呢就是也是经、经常赞叹佛陀的话呢,人们就特别喜欢你,就是也是这样的。经常赞叹佛陀的话呢就是,生生世世自己呢就是得到就是很多的这个财富啊、就是还有呢辩才无碍啊等等。有很多的这个偈颂啊。我刚才用的只有一个偈颂就是,意思就是说呢就是赞佛的这个实际的功德的话呢就是,让很多人欢喜。就像以前呢我们的这个就是什么天神赞(《胜出天神赞》)呐就是,还有佛的这个《如意宝树》(《如意宝籐》)啊就是这些当中的话呢就是经常赞叹这个佛陀的功德。
那么这样一来呢就自己也是生生世世就是变为这个相貌庄严者。就所以呢,我们就不相信因果的话呢,就是那就我们就不提了,如果你是真正相信因果的话呢,即生当中的很多的这个恶业呢,尽量地去制止,不要去造作。那么善法的话呢就是应该自己去做,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做的一定会是自己感受,那这样的这种呃这个行为呢,如果我们没有做的话,也许可能确实自己是个特别特别的愚蠢的人。所以这方面就是应该要记住。(师清嗓)
所以刚才呢就是这些菩萨都是就是在这个两位佛,还有那个其他的整个佛世界当中的话呢,对他们就是进行这个顶礼啊就是进行对他们顶礼。
来源:非官网,“终校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