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解宝灯论(五问二谛何主247-253)笔记
1、《定解宝灯论》=甲一、初善首义+甲二、中善论义+甲三、后善末义
甲二、中善论义=乙一、依教理广说+乙二、以殊胜窍诀略说+乙三、宣说造论方式。
乙一、依教理广说=丙一、见解无遮或非遮+丙二、声缘证二无我耶+丙三、入定有无执著相+丙四、观察修或安置修+丙五、二谛何者为主要+丙六、异境何为共所见+丙七、中观有无承认否。
丙五、二谛何者为主要=丁一、遮破他宗+丁二、建立自宗。
丁二、建立自宗=戊一、总说二谛+戊二、别说密宗如何承许+戊三、遣除邪念建立无垢自宗+戊四、摄义。
戊三、遣除邪念建立无垢自宗=己一、遣除显密见解无别之邪见+己二、诸续见解无别则有过失+己三、说自宗无垢观点。
己一、遣除显密见解无别之邪见=庚一、破析轮回不净之观点(249)+庚二、于此区分实相现相(250)+庚三、见修相异则有过失。
庚三、见修相异则有过失=辛一、彼修仅成道之形象(252)+辛二、外道亦应断除烦恼(253)
249、甲二乙一丙五丁二戊三己一庚一、破析轮回不净之观点;
假设未知此法理,认为轮回不清净,同时观为净天尊,亦如吐物瓶涂香,
修持等性金刚乘,如画灯火真可悲!
250、甲二乙一丙五丁二戊三己一庚二、于此区分实相现相;
现相虽现不清净,然为迷乱所立宗,实相净见量之义,称为无上金刚乘。
252、甲二乙一丙五丁二戊三己一庚三辛一、彼修仅成道之形象;
若想器情能所依,本来非为清净性,反观清净之修法,暴露抵触之本相,
彼道仅是道形象,如洗黑炭不变白。
253、甲二乙一丙五丁二戊三己一庚三辛二、外道亦应断除烦恼。
本非清净假观净,依此若能获得果,无有实空之定解,外道太阳派诸众,
离开显现观空等,亦应能够断烦恼。
2、庚一、破析轮回不净之观点:假设未知此法理,认为轮回不清净,同时观为净天尊,亦如吐物瓶涂香,修持等性金刚乘,如画灯火真可悲!
“此法理”,一切器情世界在空性方面如《般若经》中所说皆为空性,远离一切戏论;显现角度则如第三转F轮所讲一样,从明分而言是光明不灭一切现分的。自心的明分即是诸佛菩萨,虽然显现上诸佛形象各有千秋,实际于如来藏光明分上却是无二无别的。
这样的法理若根本没有通达,认为器情万法原本不清净却强行观为清净,如此一来,即使观想能力非常好,也只是一种表面功夫而已,无有很大意义。就好像瓶子里面装满了不净呕吐物,瓶子外面以种种饰物作为妆点,实际对于内在所盛装之物起不到丝毫改善作用,同理,本来不清净的法观为清净的话,根本无有意义。
口头虽说要修习无上大圆满、观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灌顶、传法时,对别人自称为“密宗金刚乘”,但实际还根本不具足一切万法皆为清净这一殊胜见解,心中对它的真实教义却根本未能了知,如此修行,就如同高明画家绘画灯火一样,即使画得异常逼真,但能否以此遣除黑暗呢?根本不行。同样的道理,器情万法本来不是清净的反而观为清净,这只是一种形象的密宗修法。
3、观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时,一定要了知一切万法本来就是清净的。密宗与显宗的不同之处,即是“清净见”。
不论修任何一种法、观修任何一位本尊,先决条件是要了知自己实际就是这一圣尊,只不过被迷乱习气所迷惑,现在需要重新认识而已。凡夫众生前显现的各种迷乱相,虽然如是显现,但从本质来讲,根本不是如此,
修行人观天尊时一定要了知如来藏的明分,于修行还未达到究竟时,如来藏明分暂时就是圣尊之相,究竟时即成为法界光明分。比如外续部在修生起次第时,先是将圣尊观在自己的前方,这是因为自己的见解、修行等还没有究竟;见修稍微稳固时,自心与圣尊无二无别;真正到达无上大圆满的最高境界,圣尊与法界无别一体,除认识自心觉性以外,根本没有另外的一个圣尊相。
对于上述甚深的道理一定要细心思维,深深生起定解。尤其修学密宗的人,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心就是文殊菩萨,一切器情世界本来就是清净的,若认为文殊菩萨完全是他相续的,自己在其面前努力祈求悉地,这仅是事续部的一种修法。
4、庚二、于此区分实相现相:现相虽现不清净,然为迷乱所立宗,实相净见量之义,称为无上金刚乘。
4、1现相虽现不清净,然为迷乱所立宗,
显现虽然不清净,但切莫以为这些显现是最究竟的,凡夫众生由无始以来的烦恼障、所知障导致,才将一切显现都见为不清净,由此建立了自己的宗派。
4、2实相净见量之义,称为无上金刚乘。
真正的实相应是净见量前的显现,也即诸佛菩萨所见才是究竟的,这才是无上金刚乘需要修持的真正义理,“净见量”是密宗非常独特的特点。
5、从现相上,凡夫众生六根识前所显现的万法确实是不清净的,密宗也承认凡夫众生前所见到的山河大地皆为不清净,上师、道友只是普通凡夫而已。
如同具眼翳者见海螺为黄色一样,凡夫众生相续中存在眼翳般的无明习气,将原本清净的一切法均见为不清净。再比如一碗水,原本是法界明分,但人类将之见为水,地狱众生见为铁水,这也只是人类的业障较地狱众生轻微,所见相对清净而已。
凡夫众生对于一切万法的本质虽然未能真正见到,但业障越来越清净时,自己面前所现的万法会渐渐清净,这一点可以由净见量得到,也就是密宗金刚乘的独特修法。
并非释迦牟尼佛如同幻化师一般,将一切刹土变为清净,实际它的本来面目即是清净无染的,所享用的四大本来即是佛母的本性。但凡夫众生以迷乱习气导致,根本未能真实现见,虽如此,但仍可通过比量进行推知,一切显现其实就是清净的,因诸佛菩萨净见量前所现皆为清净,自己的业障越来越清净,所见也就会越来越究竟,比如获得一地时,可以见水为玛玛格佛母;获得佛果时,一切都成为不可思议之明分。麦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依靠许多推理对这些道理进行了论证,依靠上述推理,即使凡夫众生也可以认识。
6、庚三(见修相异则有过失)分二:一、彼修仅成道之形象;二、外道亦应断除烦恼。
前文对“显宗密宗见解无有差别”之说法已经破斥完毕,以下即对“见解不一定观清净,但修行上需要观清净”这一观点详加辨析,这种说法也不合理。
7、辛一、彼修仅成道之形象:若想器情能所依,本来非为清净性,反观清净之修法,暴露抵触之本相,彼道仅是道形象,如洗黑炭不变白。
能依所依的器情一切万法,从本性上或者名言净见量面前都是清净的,对本来清净的法若未能认识,认为万法实际不清净反而观其为清净,如此观修绝对自相矛盾。为什么呢?见解上并不认为一切都是清净的,但修持时,却观想一切皆为清净,就好像把原本黑色的煤炭硬观为白色,这怎么能合理呢?
8、麦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说:对狗生起畏惧,即使将自己观为狮子也一无是处。同样,自己原本不是文殊菩萨,却观想为文殊菩萨,如此又有何用处呢?
对于此理应该善加了知,自己原本即与本尊无二无别,但以迷乱现相遮障了实相本义,这时需要通过种种方法遣除其上的障碍,由此方可显露自己的本来面目。众生需要精进修持的目的也是如此,密宗之所以说观修本尊等修法十分重要,即因一切凡夫众生本是清净本尊,但以无明习气遮障之故无法了知,故需精勤修习以使本来面目无余显露。
尔等之修法却恰恰相反,认为原本不是清净的,却一定要观为清净,这不是十分相违嘛!如此修法已经成为一种道之形象,于本论缘起中也讲到,具足定解和不具足定解的两种修行,一者是真正之道,一者仅为形象之道。
9、诸位修行人在修习时,一定要首先认识万法的究竟本义,将诸法抉择为清净,对这一点应该生起甚深定解。若本来不是清净,即使念诵咒语、观修本尊也是不合理的。实际上,念诵咒语的声音与金刚声无二无别,分别念与智慧无二无别,对上述道理若未通达,即使观想、念咒语也是百无一用。就像一块黑炭,如何洗刷也无法使之变成白色,同样,自己本非清净反而强行观为本尊,如此观修根本是徒劳无益。
10、辛二、外道亦应断除烦恼:本非清净假观净,依此若能获得果,无有实空之定解,外道太阳派诸众,离开显现观空等,亦应能够断烦恼。
对于本来清净有所认识,之后如法观修是非常合理的。依靠“本来不是清净却观想为清净”的假象观修方法,根本无法获得究竟佛果。若非如此,不具足实空定解的外道太阳派,离开一切显现仅仅观修空性,这样也应该能够断除一切烦恼了。
但绝对是不可能的,如此修法虽可暂时压制烦恼,最终却无法将之真正断除。
11、对于“自己本来即是本尊、万法皆为清净”等相关道理若仍然心存怀疑,一定要仔细阅读诸如《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之类的殊胜论典,对于观修本尊之真正含义从胜义、世俗等各个角度进行建立,通过理证、教证在相续中生起真实定解。
比如观修九本尊,自心原本就具足九本尊的一切功德,为使本具的功德如是显现从而精勤念修,了知念诵咒语的音声唯是远离一切过患之金刚声。对于有关这方面的道理必须生起真实定解。
定解宝灯科判
247、甲二乙一丙五丁二戊三(遣除邪念建立无垢自宗)分三:
248、甲二乙一丙五丁二戊三己一(遣除显密见解无别之邪见)分三:
249、甲二乙一丙五丁二戊三己一庚一、破析轮回不净之观点;
假设未知此法理,认为轮回不清净,
同时观为净天尊,亦如吐物瓶涂香,
修持等性金刚乘,如画灯火真可悲!
250、甲二乙一丙五丁二戊三己一庚二、于此区分实相现相;
现相虽现不清净,然为迷乱所立宗,
实相净见量之义,称为无上金刚乘。
251、甲二乙一丙五丁二戊三己一庚三(见修相异则有过失)分二:
252、甲二乙一丙五丁二戊三己一庚三辛一、彼修仅成道之形象;
若想器情能所依,本来非为清净性,
反观清净之修法,暴露抵触之本相,
彼道仅是道形象,如洗黑炭不变白。
253、甲二乙一丙五丁二戊三己一庚三辛二、外道亦应断除烦恼。
本非清净假观净,依此若能获得果,
无有实空之定解,外道太阳派诸众,
离开显现观空等,亦应能够断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