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法华

《法华经》一年一读句

创建日期:2023-10-07

  《法华经》一年一读句

  一、究竟一乘

  1、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

  2、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3、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

  4、诸佛方便力,分别说三乘,唯有一佛乘,息处故说二。

  5、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

  6、我等亦皆得,最妙第一法,为诸众生类,分别说三乘。

  7、是诸世尊等,皆说一乘法,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

  8、未来世诸佛,虽说百千亿,无数诸法门,其实为一乘。

  9、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

  10、为大众说,甘露净法,其法一味,解脱涅槃。

  11、佛平等说,如一味雨,随众生性,所受不同,

         如彼草木,所禀各异,佛以此喻,方便开示,

         种种言辞,演说一法,于佛智慧,如海一滴。

  12、我雨法雨,充满世间,一味之法,随力修行,

          如彼丛林,药草诸树,随其大小,渐增茂好。

  13、诸佛之法,常以一味,令诸世间,普得具足。

  14、如是迦叶,佛所说法,譬如大云,以一味雨,润于人华,各得成实。

  15、如来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槃、常寂灭相,终归于空。

  16、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17、我虽说涅槃,是亦非真灭,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18、我虽先说,汝等灭度,但尽生死,而实不灭。

  二、方便说法

  19、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众生处处著,引之令得出。

  20、种种因缘,以无量喻,照明佛法,开悟众生。

  21、以诸因缘,无量譬喻,开示众生,咸令欢喜。

  22、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

  23、迦叶当知,以诸因缘,种种譬喻,开示佛道,是我方便,诸佛亦然。

  24、如是诸世尊,种种缘譬喻,无数方便力,演说诸法相。

  25、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入大乘为本,以故说是经。

  26、少智乐小法,不自信作佛,是故以方便,分别说诸果。

  27、令诸众生,知三界苦,开示演说,出世间道。

  28、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是名转法轮。

  29、舍利弗善听,诸佛所得法,无量方便力,而为众生说。

  30、今为汝说实,汝所得非灭,为佛一切智,当发大精进。

  31、汝证一切智,十力等佛法,具三十二相,乃是真实灭。

         诸佛之导师,为息说涅槃,既知是息已,引入于佛慧。

  32、见诸求道者,中路而懈废,不能度生死,烦恼诸险道,故以方便力,为息说涅槃。

  33、诸善男子,如来见诸众生、乐于小法,德薄垢重者,为是人说,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我实成佛已来、久远若斯,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说。

  34、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

         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

         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

  35、因缘及次第,随义如实说,如日月光明,能除诸幽冥。

  36、若人小智,深著爱欲,为此等故,说于苦谛。

         众生心喜,得未曾有,佛说苦谛,真实无异。

         若有众生,不知苦本,深著苦因,不能暂舍,

         为是等故,方便说道,诸苦所因,贪欲为本,

         若灭贪欲,无所依止,灭尽诸苦,名第三谛。

         为灭谛故,修行于道,离诸苦缚,名得解脱。

         是人于何,而得解脱,但离虚妄,名为解脱。

  37、若人遭苦,厌老病死,为说涅槃,尽诸苦际。

         若人有福,曾供养佛,志求胜法,为说缘觉。

         若有佛子、修种种行,求无上慧,为说净道。

  38、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

  39、尔时大通智胜如来、受十方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请,即时三转十二行法轮,若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所不能转,谓是苦,是苦集,是苦灭,是苦灭道。及广说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40、或处人天,转轮圣王,释梵诸王,是小药草。

  41、知无漏法,能得涅槃,起六神通,及得三明,

          独处山林,常行禅定,得缘觉证,是中药草。

  42、求世尊处,我当作佛,行精进定,是上药草。

  43、又诸佛子、专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决定无疑,是名小树。

  44、安住神通,转不退轮,度无量亿,百千众生,如是菩萨,名为大树。

  45、若复行忍辱,住于调柔地,设众恶来加,其心不倾动。

  46、世皆不牢固,如水沫泡焰,汝等咸应当,疾生厌离心。

  47、若是人等,以好心来,到菩萨所,为闻佛道,

          菩萨则以,无所畏心,不怀希望,而为说法。

  48、是佛子说法,常柔和能忍,慈悲于一切,不生懈怠心。

  49、文殊师利,云何名菩萨摩诃萨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心亦不惊,又复于法、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亦不行、不分别,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处。

  50、又复不行,上中下法,有为无为,实不实法,亦不分别,是男是女,不得诸法,不知不见,是则名为,菩萨行处。

  51、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处。

  52、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一切语言道断,不生、不出、不起,无名、无相,实无所有,无量、无边,无碍、无障,但以因缘有,从颠倒生,故说。常乐观如是法相,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亲近处。

  53、一切诸法,空无所有,无有常住,亦无起灭,是名智者,所亲近处。

  54、颠倒分别,诸法有无,是实非实,是生非生。

         在于闲处,修摄其心,安住不动,如须弥山。

         观一切法,皆无所有,犹如虚空,无有坚固。

        不生不出,不动不退,常住一相,是名近处。

  55、若善男子、善女人,种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识,其善知识、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王,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56、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57、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

  三、甚深难解

  58、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

  59、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

  60、佛所成就第一稀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61、世雄不可量,诸天及世人,一切众生类,无能知佛者。

  62、佛力无所畏,解脱诸三昧,及佛诸余法,无能测量者。

  63、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

  64、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

  65、佛无不实语,智慧不可量,所得第一法,甚深叵分别。

  66、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

         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四、“佛菩萨慢”

  67、诸求三乘人,若有疑悔者,佛当为除断,令尽无有余。

  68、我闻是法音,得所未曾有,心怀大欢喜,疑网皆已除。

  69、闻佛柔软音,深远甚微妙,演畅清净法,我心大欢喜。

  70、佛悉知是已,以诸缘譬喻,言辞方便力,令一切欢喜。

  71、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72、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

  73、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正使出于世,说是法复难。

  74、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能听是法者,斯人亦复难。

  75、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深著世乐,无有慧心。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燃不息。

  76、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安隐众生,故现于世。

  77、我为世尊,无能及者,安隐众生,故现于世。

  78、当知如来是诸法之王,若有所说,皆不虚也。于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说之,其所说法,皆悉到于一切智地。如来观知一切诸法之所归趋,亦知一切众生深心所行,通达无碍,又于诸法究尽明了,示诸众生一切智慧。

  79、一切众生,闻我法者,随力所受,住于诸地。

  80、一切诸如来,以无量方便,度脱诸众生,入佛无漏智,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

  81、如医善方便,为治狂子故,实在而言死,无能说虚妄。

         我亦为世父,救诸苦患者,为凡夫颠倒,实在而言灭。

  82、舍利弗当知,诸佛语无异,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

  83、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

  84、以常见我故,而生憍恣心,放逸著五欲,堕于恶道中。

         我常知众生,行道不行道,随所应可度,为说种种法。

  85、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

  五、“经慢”

  86、斯法华经,为深智说,浅识闻之,迷惑不解。

  87、若人不信,毁谤此经,则断一切,世间佛种。

  88、药王今告汝,我所说诸经,而于此经中,法华最第一。

  89、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欲为四众说是法华经者,云何应说。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为四众广说斯经。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后以不懈怠心,为诸菩萨及四众、广说是法华经。

  90、若人说此经,应入如来室,著于如来衣,而坐如来座,处众无所畏,广为分别说。

         大慈悲为室,柔和忍辱衣,诸法空为座,处此为说法。

  91、欲舍诸懈怠,应当听此经,是经难得闻,信受者亦难。

         如人渴需水,窄凿于高原,犹见干燥土,知去水尚远,

         渐见湿土泥,决定知近水。药王汝当知,如是诸人等,

         不闻法华经,去佛智甚远,若闻是深经,决了声闻法。

         是诸经之王,闻已谛思惟,当知此人等,近于佛智慧。

  92、文殊师利,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说,于诸说中、最为甚深,末后赐与,如彼强力之王、久护明珠,今乃与之。文殊师利,此法华经,诸佛如来秘密之藏,于诸经中、最在其上,长夜守护,不妄宣说,始于今日、乃与汝等而敷演之。

  93、若见受持是经典者,当起远迎当如敬佛。

  94、如来有大慈悲,无诸悭吝,亦无所畏,能与众生、佛之智慧、如来智慧、自然智慧,如来是一切众生之大施主。汝等亦应随学如来之法,勿生悭吝,于未来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来智慧者,当为演说此法华经,使得闻知,为令其人得佛慧故。若有众生不信受者,当于如来余深法中、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则为已报诸佛之恩。

  95、宿王华,此经能救一切众生者,此经能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

         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如清凉池、能满一切诸渴乏者,如寒者得火,如裸者得衣,如商人得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医,如暗得灯,如贫得宝,如民得王,如贾客得海,如炬除暗,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

  96、宿王华,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诸水之中,海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如来所说经中,最为深大。

  又如土山、黑山、小铁围山、大铁围山、及十宝山,众山之中,须弥山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经中、最为其上。

  又如众星之中,月天子最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千万亿种诸经法中、最为照明。

  又如日天子能除诸闇,此经亦复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闇。

  又如诸小王中,转轮圣王最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众经中、最为其尊。

  又如帝释、于三十三天中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

  又如大梵天王、一切众生之父,此经亦复如是,一切贤圣、学、无学、及发菩萨心者之父。

  又如一切凡夫人中,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一切如来所说、若菩萨所说、若声闻所说、诸经法中,最为第一,有能受持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于一切众生中、亦为第一。一切声闻辟支佛中,菩萨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

  97、佛告普贤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当得是法华经,一者、为诸佛护念,二者、植众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发救一切众生之心,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必得是经。

  98、若欲住佛道,成就自然智,常当勤供养,受持法华者。

  99、尔时佛复告药王菩萨摩诃萨:“我所说经典、无量千万亿,已说、今说、当说,而于其中,此法华经、最为难信难解。药王,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与人,诸佛世尊之所守护,从昔已来,未曾显说”。

  100、于我灭度后,应受持斯经,是人于佛道,决定无有疑。

       
 20240410点卯       20250503点卯

上一篇:民俗学-法华28普贤菩萨劝发品63下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