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楞严

民俗学-楞严1卷3-5笔记

创建日期:2022-12-28

  民俗学-楞严1卷3-5笔记

  精修《楞严经》进度2卷一=梦参法师释+宣化禅师释+索达吉堪布释

  卷一

  2结夏圆满,佛开法会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 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 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属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一、梦参法师义:

  第03课:最后部分,六成就之前四:“如是”,“我闻”,“一时”,“佛”。

  佛者觉也,觉有三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有时候讲本觉,讲始觉,讲究竟觉。咱们现在大家都是始觉,开始觉悟,一点一点修,修达到了,究竟觉,成就了。我们本俱的就是本觉,人人都是佛;但是你不觉了,开始觉;觉完了,你修成了,究竟觉,叫三觉圆明。觉悟什么?觉悟一切法不生不灭。

  第04课:六成就之后二,至本节结

  “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超诸尘累”。这八句话,赞叹这千二百五十人他们的德和用。

  二、宣化禅师义:

  第06课:从15分钟后开始。六成就之前四:“如是”,“我闻”,“一时”,“佛”。

  1、四类不同的“我”:类似索达吉堪布义。

  2、信成就+我成就:6息一切诤论,比梦参法师义详细。

  第07课:六成就之后二:“室罗筏城”,“大比丘众”。至成就威仪。

  第08课:4个阿罗汉的美德,6个上首阿罗汉。

  8句4个阿罗汉的美德:与索达吉堪布义有分类差异。

  1、从佛转轮, 妙堪遗嘱:赞智慧美德。

  2、严净毗尼,弘范三界:赞持戒美德。

  3、应身无量,度脱众生:赞慈美德。

  4、拔济未来,越诸尘累:赞悲美德。

  第09课36分钟:聚佛开会

  三、索达吉堪布义:

  第03课:极乐法会作业,制作法王法宝,六成就之前五,印度佛迹

  1、六成就: “如是”,即信成就;“我闻”,即我成就;“一时”,即时成就;“”是主尊,即主成就;地点“室罗筏城”,即舍卫城(给孤独园),这是处成就;“大比丘众”,即众成就。总共六种成就,很多内容与“五圆满”极为相似。

  2、关于“我”,按佛教诸经典教义,有凡夫“俱生所执”之我(执著我),外道“遍计所执”之我(神我),圣者“假立”之我(假我),以及修行“最终成就”之真我,此四类不同的“我”。

  3、现在虽然处于和平时代,但其他宗教及文化并非都像佛教所提倡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此,佛教徒仍然要做好面对危机和挑战的准备。

  第04课:六成就之六,大阿罗汉功德,舍利弗目犍连

  1、大阿罗汉功德

  1、1无漏:皆是无漏大阿罗汉,摧毁一切烦恼、无有漏法的大比丘众。

  1、2传承:佛子住持,善超诸有。即是将佛法代代相传的菩萨,他们既要继承佛的传承,又要如如不动地安住于正法,不断地弘扬如来的教法,功德超越了三有。既要“安住”境界,又要“受持”、“修持”以及弘扬佛法。

  “诸有”即指三有。三有再细分,有二十五“有”——欲界有十四“有”,色界有七“有”,无色界有四“有”。

  1、3威仪:能于国土,成就威仪。在不同的国家、城市中,不同的人类、众生前,显现出各自不同的庄严、寂静、调柔的威仪,断除众生的烦恼。

  1、4智慧:从佛转轮,妙堪遗嘱。随顺佛陀转法轮,将真正的智慧一代一代灯灯相传。

  1、5戒律、弘法:严净毗尼,弘范三界。戒律非常清净,是弘扬正法的三界的导师。“毗尼”是戒律。

  1、6悲心: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超诸尘累。示现各种各样的身相,来度化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众生。“尘累”即指轮回的痛苦和烦恼,众生未来流转轮回感受痛苦时,这些圣者们能令其超脱轮回之苦。

  2、缘起咒: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它的梵文版本就是缘起咒)

  2、1《佛说初分说经》马胜比丘对舍利弗答道:“我的老师是释迦牟尼佛,他所宣说的‘若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是生灭因缘,佛大沙门说’就是我修的法。”

  2、2在《毘奈耶经》里讲的偈颂是:“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第05课:密宗课程,四阿罗汉,聚佛开会

  1、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

  十方菩萨为了询问、解决心中的疑惑,也都前来承侍慈悲、庄严的佛陀,渴望求取佛法的甚深奥义。

  2、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

  这时,佛陀安然寂静地端坐于法座之上,为与会大众广宣佛法的甚深妙义。“法筵”,即佛法之筵席。“清”,即罪过已除,清净无染之意。在场的有缘众生同沾法喜,从未品尝过如此胜妙的佛法盛宴。

  3、迦陵仙音,遍十方界。

  佛陀为大众宣讲正法的梵音,就如同迦陵频伽之音一般微妙动听、听者无厌,遍于十方世界(即东南西北四方、四隅、上、下)。“迦陵频伽”是一种仙鸟,在佛经中常被提及,其音和雅、悠扬动听。据说,此鸟在蛋壳中时,妙音便已超越了其他众鸟。

上一篇:民俗学-楞严1卷1+2笔记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