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量理宝藏9品观现量54-60科判颂词388-459
第九品 观现量
388、甲二乙二丙二(抉择各自事相之义)分二:
389、甲二乙二丙二丁一(现量)分三:
390、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真现量)分三:
391、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一(法相)分二:
392、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一庚一、破他宗;(第54课)
谓领受断增益错。
393、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一庚二、宣说自宗合理性。(第54课)
现量不误离分别,分别名言义执著。
394、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二、名相之分类;(第54课)
不错乱彼有四种,由从对境及所依,
补特伽罗现量分。四种现量经部许,
有部三类唯识二。
395、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事相各自之义)分四:
396、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一(根现量)分三:
397、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一辛一、法相;(第54课)
分开而立法相误,是故根识不错乱。
398、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一辛二(建立彼)分二:
399、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一辛二壬一、建立由根所生;(第54课)
根即取境之能力,随存随灭决定成。
400、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一辛二壬二、建立离分别不错乱。(第54课)
明现成立无分别,取自相故不错乱。
401、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一辛三、决定共相。(第54课)
根即不共之因故,称谓根识如鼓声。
402、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二(意现量)分三:
403、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二辛一、认识本体;(第55课)
对境根识此二者,无间所生即是意,
依之而不错乱识,乃意现量之法相。
404、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二辛二(抉择自性)分二:
405、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二辛二壬一、生之方式;(第55课)
意现量虽有多种,犹如根识一自证。
406、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二辛二壬二、作为量之合理性。(第55+56课)
无错乱故是正量,无相续故非决定。(第55课)
从有色根而生根,是故根识具相续,
意根中非生意根,
是故彼者无相续。
轮番以及相续际,二者悉皆有能害。(第56课)
是故根者乃根识,不共之因成意缘。
即自证故非他续,
由此现量三步同。
407、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二辛三、遣彼诤论。(第56课)
缘取他境观待根,是故此中无二过。
408、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三(自证现量)分二:
409、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三辛一、法相;(第56课)
证知自之本体识,即是现量智者许。
410、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三辛二、遣诤。(第56课)
自生前所未有生,自证唯遮无情法,
是故自证及自生,无有相同之时机。
411、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瑜伽现量)分三:
412、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一(认识自性)分三:
413、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一壬一、法相;(第56课)
分开安立法相妄。
修生无误真现量,所有迷乱似现量。
414、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一壬二、分类;(第56课)
三种圣者三现量,有学无学分为五,
彼等有现及无现,各有二类共十种。
415、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一壬三(内容)分三:
416、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一壬三癸一、智慧之因;(第57课)
善修方便及智慧,互为因缘将成就,
如所尽所有本智。
417、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一壬三癸二、彼究竟之时;(第57课)
三世以及一百劫,三大劫中彼究竟。
418、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一壬三癸三、观待方便果之特点。(第57课)
方便薄弱二解脱,具习气故非本师,
修习方便明万法,断习气故即遍知。
419、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二(成量之理)分二:
420、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二壬一、建立现量;(第57课)
已决识及决定识,乃分别故非现量,
所有瑜伽之现量,皆现量故成立量。
421、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二壬二、依此量进行取舍之理。(第57课)
异生凡夫之正量,由决定性行取舍,
离分别念诸圣者,由等持行经论说。
422、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能立之量)分三:
423、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建立本体)分二:
424、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一、建立过去未来;(第57课)
不可思议智慧者,彼之智慧无法测,
言词特征若决定,亦能推知前生也。
串习圆满明了彼,遮他边定而证实。
425、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建立所依能依)分二:
426、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建立宗法)分二:
427、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一、破他宗;(第58课)
于此有谓依所依,识之初始最终二,
以火及灯作比喻,凭借现量可成立。
无尽自证不证实,灯火作喻非应理。
428、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说自宗合理)分二:
429、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一、建立前际无始;(第58课)
心不观待他因故,依因前际无始成。
430、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建立未来无终)分二:
431、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一(建立具有我执之明了无终)分二:
432、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一辰一、以因建立;(第58课)
因聚齐全无障碍,依因后际无终成。
433、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一辰二(抉择意义)分二:
434、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一辰二巳一、破他宗;(第58课)
谓业身心轮回因,为断二者经苦行。
无力无益无需故,尽业灭身非正道。
435、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一辰二巳二(立自宗)分二:
436、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一辰二巳二午一、认清转生轮回之因;(第58课)
生因无明由其中,亦起烦恼业轮回。
从此处中生他处,彼之贤劣业所为。
437、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一辰二巳二午二(分析彼之对治)分二:
438、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一辰二巳二午二未一、片面压制;(第58课)
慈等与我不相违,因非能断轮回根。
439、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一辰二巳二午二未二、全面根除。(第58课)
无我与我相违故,现见无我彼即除。
种子虽非有初始,然为火焚见后际,
如是轮回虽无始,然见无我成后际。
440、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二、建立无有我执之光明无终。(第59课)
生起明心因已齐,无障碍故决定起。
441、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一癸二子二、建立周遍。(第59课)
串习畏等生明受。
442、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二、建立法相;(第59课)
无二取故成无谬。
443、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三(遣于成立义之诤)分二:
444、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三癸一、遣断圆满不合理之诤;(第59课)
有谓不能不知晓,不稳故无断解脱。
非自性故有方便,及除因故解合理。
445、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三癸二(遣智圆满不合理之诤)分二:
446、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三癸二子一、遣因修道不合理之诤;(第59课)
谓以跳水熔金喻,成立串习非容许。
观待勤奋不稳固,复生起故不堪喻。
447、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己三庚四辛三壬三癸二子二、遣果遍知不合理之诤。(第59课)
谓由修习空性悲,变成彼性虽可能,
然诸所知无有边,建立遍知实困难。
主要之义不欺惑,乃是遍知如众聚。
了达一切必要义,诸智者称一切智。
悉皆云集而听闻,黄牛虽无非过失。
抑或凭借比量者,成立彼为一切智。
448、暂停偈:(第59课)
纵经劫间有所说,然于镜内顿时现,
如是所知无止境,佛智刹那即彻知。
449、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二(似现量)分二:
450、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二己一、法相;(第60课)
所有错乱之心识,即承许为似现量。
451、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二己二、分类。(第60课)
彼有分别无分别,无分别亦根与意,
分别有三说六种,为除邪念而分说。
452、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三(现量之果)分二:
453、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三己一(真说)分三:
454、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三己一(真说)庚一、陈述他说之不同观点;(第60课)
见与决定立量果,接触证境许量果,
说彼差别差别法,有许根识为量果。
455、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三己一(真说)庚二、安立合理之自宗;(第60课)
所立能立之因果,承许此二为量果。
456、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三己一(真说)庚三、彼与四种宗派相对应。(第60课)
彼者自证量果者,立识宗派多数同。
境证派依各自见,分别安立量果理。
457、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三己二(旁述)分二:
458、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三己二庚一、境证派之观点;(第60课)
诸位智者承许说,火之自相为所量,
烟生遣余识即量,证知彼者乃为果。
459、甲二乙二丙二丁一戊三己二庚二、自证派之观点。(第60课)
现火习气精藏中,生起现烟之习气,
是故于士不欺惑,称谓比量智者许。
量理宝藏=甲一、入论分支+甲二、真实论义+甲三、造论究竟之事宜。
甲二、真实论义=乙一、从总反体抉择所知(1-7品)+乙二、决定能知量之自性。
乙二、决定能知量之自性=丙一、法相之安立(8品)+丙二、抉择各自事相之义。
丙二、抉择各自事相之义=丁一、现量(9品)+丁二、比量。
丁一、现量=戊一、真现量+戊二、似现量+戊三、现量之果。
戊一、真现量=己一、法相+己二、名相之分类(394)+己三、事相各自之义。
己一、法相=庚一、破他宗(392)+庚二、宣说自宗合理性(393)
己三、事相各自之义=庚一、根现量+庚二、意现量+庚三、自证现量+庚四、瑜伽现量。
庚一、根现量=辛一、法相(397)+辛二、建立彼+辛三、决定共相(401)
辛二、建立彼=壬一、建立由根所生(399)+壬二、建立离分别不错乱(400)
庚二、意现量=辛一、认识本体(403)+辛二、抉择自性+辛三、遣彼诤论(407)
辛二、抉择自性=壬一、生之方式(405)+壬二、作为量之合理性(406)
庚三、自证现量=辛一、法相(409)+辛二、遣诤(410)
庚四、瑜伽现量=辛一、认识自性+辛二、成量之理+辛三、能立之量。
辛一、认识自性=壬一、法相(413)+壬二、分类(414)+壬三、内容。
壬三、内容=癸一、智慧之因(416)+癸二、彼究竟之时(417)+癸三、观待方便果之特点(418)
辛二、成量之理=壬一、建立现量(420)+壬二、依此量进行取舍之理(421)
辛三、能立之量=壬一、建立本体+壬二、建立法相(442)+壬三、遣于成立义之诤。
壬一、建立本体=癸一、建立过去未来(424)+癸二、建立所依能依。
癸二、建立所依能依=子一、建立宗法+子二、建立周遍(441)
子一、建立宗法=丑一、破他宗(427)+丑二、说自宗合理。
丑二、说自宗合理=寅一、建立前际无始(429)+寅二、建立未来无终。
寅二、建立未来无终=卯一、建立具有我执之明了无终+卯二、建立无有我执之光明无终(440)
卯一、建立具有我执之明了无终=辰一、以因建立(432)+辰二、抉择意义。
辰二、抉择意义=巳一、破他宗(434)+巳二、立自宗。
巳二、立自宗=午一、认清转生轮回之因(436)+午二、分析彼之对治。
午二、分析彼之对治=未一、片面压制(438)+未二、全面根除(439)
壬三、遣于成立义之诤=癸一、遣断圆满不合理之诤(444)+癸二、遣智圆满不合理之诤+暂停偈(448)
癸二、遣智圆满不合理之诤=子一、遣因修道不合理之诤(446)+子二、遣果遍知不合理之诤(447)
戊二、似现量=己一、法相(450)+己二、分类(451)
戊三、现量之果=己一、真说+己二、旁述。
己一、真说=庚一、陈述他说之不同观点(454)+庚二、安立合理之自宗(455)+庚三、彼与四种宗派相对应(456)
己二、旁述=庚一、境证派之观点(458)+庚二、自证派之观点(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