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前行备忘

前行备忘录10课1寿命无常

创建日期:2022-01-04

  前行备忘录10课1寿命无常

  《前行备忘录》【第十课/第一节】

  顶礼三宝!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脱离六趣痛苦及痛苦之因,当证一切种智大觉果位,故听闻无上密法《前行备忘录》而发心。

  共同要义

  1、共同前行的重要性

  解脱是我们每一个人所追求的终极目标,然而要证悟到解脱,如我等导师无垢光尊者曰:“教法乘次无量,入乘之门众多,演说之词聚亦广大。”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针对八万四千不同的根机而传授了八万四千个法门,当今我们在行持一切善法当中,所依止的导师乃至所依止的法有很多种,有些导师着重弟子念诵各式各样的心咒、经文;有些导师着重弟子们做一些闻思;有些导师着重讲解多做一些功德……我们当前所传讲的,主要以实修为主当中理解从因地成办果位的整个理趣。因此,法虽有不同的方便道,但当今我们在行持一切善法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知道,八万四千个法门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都得尝一尝,而是要通达一切法之根本。那一切法之根源是什么呢?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教的宗旨,是调伏自己的内心。华智仁波切曾经也传讲过:“若能调伏自己的内心,身和语也在调伏之中。仅仅改变身和语,并不代表调伏自己的内心。”因此,心才是支配一切法之根源,我们必须在调伏内心上面下功夫,遵照我等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行持。

  要成办解脱必须要具备四个条件:通达方便、认识智慧、善巧运用和具清净之传承。这两天所传讲的一切法义,都称之为通达方便,比如昨天所传讲的观人身难得。前两天说过,当今我们在从事一切善法,那么这些善法能否迅速成办解脱,完全取决于共同前行的基础之上,若没有一个很好共同前行之基础,即便现前我们对法的理解有多么深刻,所通达的法有多么多,但今生成办解脱是非常困难的。第一、不具备一切法之基础,第二、行持善法当中并不在根本上用功,所以要记住刚刚所传讲的这些道理。无垢光尊者云:“胸中虽持十万多之法函,临终之时亦难获真实利益”以及“口头空言之了知境界,故不得菩提胜果”,所以我们必须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时时调伏自己的内心。尤其作为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弟子,共同前行必须当作胜义见解来行持为妙。

  复习:密宗方便教授之三相圆满人身

  昨天以上所传讲的法,是共同外前行当中的内容。第一、观人身难得,在讲解人身难得的过程当中,我们主要站在十八种珍宝人身之上,但是对于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弟子来说,由于数量太多的缘故,有时候很难铭记于心。所以,我们就站在密宗方便教授的立场之中而讲解三种圆满:第一、外相圆满——获得上师的圆满摄受,当今我们都在从事善法,但是否已经得到一位具德上师的圆满摄受?还需要细致观察为妙。光说自己在导师面前亲近过,乃至平常也在导师面前也求过一两句法,这是远远不够的。昨天已经说过,要成办解脱,必须要具备从因地成办果位的一切理趣,导师已经开许传授给你并且在传授之中,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圆满摄受。当今常在亚青寺居留的弟子们不用说了,已经具备这个条件,但刚从汉地上来的信众们要记住,我们上山的目的,若要完全是为了旅游观光乃至凑个热闹,可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当今我们具备这么好的缘起,如无垢光尊者曰:“在具备这么好的缘起之下,切勿无义虚度人生,当作清净究竟意乐为妙。”我们必须要珍惜这个缘起,当今在我们的面前,渴了有喝的,饿的有吃的,若还让自己渴死、饿死,是不值得的一些行为,所以我们在行持一切善法当中要记住这个道理。当今我们所具备一切成熟的条件,若让自己空手进入未来之中,那太不值得了!所以共同前行非常重要。

  第二个缘起是五根圆满,那现前我们在座的弟子,千里迢迢来到这儿,那当然五根圆满。

  第三要具备出离心和信心。至于出离心,前两天已经讲过,出离心总分为世间乘之出离心、声闻缘觉乘之出离心和大乘之出离心,分为三种。大乘之出离心还要分为小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出离心。当前我们反观自己的内心,我们所具有的出离心是站在哪一等层次之上?我等大恩上师喇嘛仁波切时时教诫我们:“初行者修法并不重要,先要知道该怎么去修法。”也就是说,当我们对出离心等一系列缘起不通达的前提之下,即便行持一些善法,就如同在汉地很多显宗的弟子,刚一入门的时候就请回几本书,《阿弥陀经》《地藏经》《楞严经》《金刚经》《般若心经》等各式各样的经文乃至一些心咒,回去就开始修行,说这就是显宗必办的一个功课,必须每天都念完一定的量才称得上是居士。但今天我们已经知道,行持一切善法,光靠口中念诵是远远不够的,阿底峡尊者说:他的一位修无上瑜伽部的弟子,见解已堕入小乘之中。这就充分地说明了,初行者修法并不重要,先要知道该怎么去修法。因此,历代高僧大德曰:“法不依正法而行持,法反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那么,现前反观自己的内心,我们现前所行持的一切法是否仅仅树立在表面之上,若要是表面上的一种修学,可起不了切实之作用。如同无垢光尊者曰:“自心与法不能融契,仅具道貌之相,则无实义可谈。”那现前我们是否堕落到这个地步之中,若是这样,那即便行持多些善法,最多也就是追求世间福报,非为解脱之因。当前我们的愿望是为了迅速成办解脱,那么在行持善法的过程当中,与愿望完全背道而驰的话,成办解脱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出离心非常重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为妙。

  第二、信心。当我们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时候,自己会对某些导师乃至某些的教法有信心。现前在汉地的一批居士,对汉传佛教的当中的净土宗及禅宗没得说,但对藏传佛教乃至其他的一些教派,比较没有什么信心乃至有一些不当的言词。那么这些不当的言词是在完全通达其教义下说出的吗?不要说是其他的教派,连自己所行持的净土和禅宗,事实上也不一定能搞明白,那还怎么去说其他教派呢?这种不具备信心者,都是业力习气沉重的标志。当前我们到汉地的时候,也见到一些非常糟糕乃至业力沉重的人,天天都在说这个好、那个坏,阿弥陀佛好、莲花生大师坏等等,没有丝毫之利益。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时候,可能依止的导师并不圆满,甚至没有依止过一个具德上师而形成的一种过失。当前我们在行持一切善法当中,时时都在讲解,平常手中虽然有各式各样的书籍,不管是汉传佛教的净土、禅宗,乃至藏传佛教五大门派的各类书籍,但是光凭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堪布昂琼告诫我们,应该要借助上师的窍诀方能成办解脱。

  我们刚才已经讲到信心,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时候,可能对自己的导师乃至自己曾结依止的法会有信心,但是这个信心还是随着自己的情绪在飘动。初次的信心我们称之为净信和欲信,因为对导师和法的理解还不够,所以即便当时有些信心,还很容易退转。因此,为了让自己的信心形成诚信,当然要阅读历代传承祖师的传记及其教言,并且平常从事一切善法,目的就是为了消尽自己的烦恼而增长信心。所以,若要是具备:外相——上师圆满摄受;内相——五根圆满;密相——出离心和信心圆满,称之已具备十八种珍宝人身。获得这样的人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在讲解难得之因、难得之喻和难得之数时就能知道,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并不是人人都能具备的,比如,我们在座的来自于各地地方,细致观待一下你所居住的城市中有多少人口,真正信仰佛教的又能占多少人口,具备以上这些条件的又有多少。那现前我等已具备这么好的缘起,这就充分地说明了是几千劫几万劫修善得到的果报,应该更加珍惜这个人身才对,若要是不珍惜这个人身的话,那无常随时都会降临在我们的身旁。

  今天开始讲解观寿命无常,非常重要,要时时观待这一点。若要是不观察人身难得与寿命无常,即便现前我们所从事的法,为远道法相乘、近道金刚乘和捷径之道光明大圆满,都无济于事。为什么这么传讲呢?就是刚刚所说的,若没有一切修法之基础,那么即便对法有所了解,绝不会精进修学;若不精进,烦恼不会减少,信心和慈悲心功德不会增上,那么我们所谓的解脱,离自己也极其遥远。因此,为了迅速成办这样的果实,观共同外前行非常重要。平常我们也在讲,不管是直断还是顿超,乃至各式各样的教、证之法时,都要讲解一遍共同前行,因为共同前行对我们现前来说,是非常相应乃至不可缺少的一部法门。

  2.法与根机相应之必要

  无垢光尊者曰:“自心与法不能融契,则无法调顺烦恼怨敌。”也就是说,当我们的根机与法不相应的时候,即便所从事的法有多么高尚,也起不了丝毫之作用。往昔达摩祖师初次到汉地的时候,传讲的也非常深奥,但由于当时法与根机不相应的缘故,弟子们并没有得到丝毫之效果。当前不是也有很多居士,在高原地方乃至在汉地各个法师面前,都在求学很高的法。尤其是禅宗,想能不能像慧能大师一般,听到《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即能开悟,乃至像禅宗一花开五叶般,呈现以表示传承而开悟者。所以,现前很多人都在追求这样的法门,能否在短短的时间当中就能开悟,不需要像我们平常所说的,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修学,方能成办这样的果报。因为觉得这么修学非常累,能否在一两天即能开悟。但要记住的是,若与你根机不相应的话,即便你所行持的善法有多么深奥、多么高尚,对你今生成办解脱没有丝毫之利益。时时要了解这一点很重要。平常我们行持的法就是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华的无上窍诀大圆满,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为了针对八万四千不同的根机,而传讲小乘、大乘和金刚乘,金刚乘也就是密宗,当中还要分为外三部和内三部,无上窍诀大圆满是一切因法所得到的果位,叫大圆满。那现前已经行持多少年了,当今反观自己的内心,仍旧是站在世间的禅定上,要不稍许在出世间的禅定之中,还是无法圆满赤裸心的本性。这意味着什么呢?就是法与根机不相应的缘故所致。要记住这一点啊!我们在座的弟子,由于长时间讲解的缘故可能有所了解,但是在汉地如是宣传、做广告的人,比比皆是啊!我在汉地也遇到过不少的居士跑到我面前来做广告,说他的导师有多么殊胜,七天绝对让你开悟。我说:“释迦牟尼佛做不到的事情,你导师能做得到吗?”他虽然不敢直接回答,但意思也就是这样的,释迦牟尼佛比他导师还是矮一层。释迦牟尼佛针对八万四千个根机而传讲八万四千个方便道,但他的导师七天之内,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根机,都能开悟。能吗?最终还是呈现出他的原形,这些都是假的。

  前面已经讲过,法与根机相应是非常重要,知道这些道理以后,那么必须要注重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与业之因果。

  今日讲法要点

  二、寿命无常

  【共同外前行 二 寿命无常

  【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如果一味慢慢悠悠,也达不到目标。

  下面我们开始讲解观想寿命无常。

  要实现人身的价值,如果一味慢慢悠悠,也不能真正达到目标。就是说难得的人身我们已经得到了,但是无常随时都会降临在我们的身旁,要让我们这个人身实现他的价值,那必须要精进修法才对,绝不能慢吞吞的。里面所传讲的,就是懈怠和拖延时间等一系列的过失。那应该怎么断绝这样的过失呢?当然要时时观想人身难得与寿命无常,这两点非常重要。所以要记住啊!我们有些可以长时间居留在高原地方修学正法,乃至有些居士还要回到自己的家乡从事自己的事业,但都要记住,若没有共同前行之基础,即便你现前对显宗、密宗有所认识,但永远实现不了你的愿望,所以共同前行非常非常重要,绝不能轻视。

  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六年苦行,乃至米拉日巴一生当中都在幽静山林精进修法,以及汉传佛教历代高僧大德进入茅棚之中独自修法等一系列行为,是什么原因能让他们做到这一点呢?当然是共同外前行,观人生难得、寿命无常……我们把共同前行称为今生精进修法的精神支柱,没有这个支柱,即便现前对法的理解有多么深奥,也达不到永远恒常的精进。所以时时要记住,共同前行非常重要。

  【现在我们拥有的人身不会常存,它必然走向死亡。

  现在我们拥有的人身不会常存,他必然会走向死亡,这是谁也逃脱不了的。因为无常是客观的定律,不管我们现前信任他、不信任他,理解他、不理解他,他一样在我们面前生效。从古至今,世上有多少相信他的、不相信他的,至今无有一人还存在世上,说明他是客观的定律。那么现前对于我们来说,不管你现在观想得多么好、还是多么差劲,他一样在我们面前生效。也就是说,等这种无常降临在我等身旁的时候,若要是观得好的人,就在这时候可以获得解脱,若要是观想不好的人,那永久在轮回之中漂泊。

  (一)外器世界无常

  【寿命无常的引导分七个方面,首先讲这个外器世界的形成,器世界是从下向上形成的,内情世界是从上到下形成的,

  寿命无常引导分为七个方面,首先讲这个外器世界的形成。现前我们总觉得这个外器很坚固,但是到达一定的时候,他也会消失成空。器世界是从下向上形成的,内情世界是从上到下形成的。因为内情的众生,是从很细微的这个识逐渐变成很粗重的烦恼,所以我们平常按照唯识乃至禅宗的方法讲解八识的时候,先从第八识开始入手。当前对八识中的前五根识、第六识和第七识,从文字上面有所了解者比比皆是,但是真正知道他的境界者非常稀少。

  前两天我为何赞叹我们亚青寺的一些弟子,因为那时候我在汉地看病,有些居士到了亚青寺,回来的时候说他见到一位出家人,当他问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是这样回答的,我觉得非常好,应该这样。光从文字上面了解,若没有经验的话,那这些都是一篇空话,没什么实际作用,所以下面我们会讲得非常细致。

  【思维此理时要分为入座与座间来修,就像观修暇满难得时一样。

  思维此理时要分为入座与座间来修,就像观想暇满难得时一样的。当前我们讲解这些法的目的是什么呢?就依靠这个教法,来让自己的心相续与教法融合到一起,而达到这样的功德称之为证法。所以绝不能把他当作一个像老年人为小孩子讲故事一般,全都当作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情,绝不能这么想。我们在行持乃至学这些法的时候,时时要把里面所有的理论都纳入心相续之中去体会,这样才会成为真正的法。

  【入座的正行:静心思维,起初这个世界,从一个劫毁坏到变成一个空空荡荡的虚空,中间整整经过二十劫,直到现在这个世界形成的开端。此劫的所有众生由共同的福报感召,下基清净的意空形成一个带有又蓝又亮法源形的虚空,在它的上方是风轮,

  入座的正行:静心思维,起初这个世界,从一个劫毁坏到变成一个空空荡荡的虚空,中间整整经过二十个中劫。八十个中劫才是一个大劫,所以需要二十个中劫。直到现在这个世界形成的开端,此劫的所有众生由共同福报感召,下基清净的意空形成一个带有又蓝又亮法源形的虚空,在他的上方是风轮。下面就先讲解这个外器世界,也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再讲解当众生的福报消尽乃至后面开始坏灭的时候,他是怎么消尽的。先讲解外器的无常,因为在我们的感觉当中,不要说外器,甚至自己前面的一个杯子乃至一个碗,都会觉得是永恒的。实际当中观待一切都是无常的,不要说我们身边的这些小小的物品,乃至外器世界终有一天也会消尽。

  【东风刮向西方,西风刮向东方,南风卷向北方,北风卷向南方,形成带有墨绿色辐围的十字金刚杵状,从它上面的金藏云中降下雨水,由此形成了带有白亮辐围白白亮亮的圆形水轮。在它的上方,依靠上等分辨界的风形成须弥山,依靠中等分辨风形成金山,依靠下等分辨风使四大部洲以及具煤的铁围山得以形成。

  先讲解这个外器是怎么形成的。在他的上方是风轮,东风刮向西方,西风刮向东方,南风卷向北方,北风卷向南方,形成带有墨绿色辐围的十字金刚杵状。在我们讲《普贤上师言教》乃至其他前行教言方面,也都是如是传讲的。从他上面的金藏云中降下雨水,由此形成了带有白亮辐围白白亮亮的圆形水轮,在它的上方,依靠上等分辨界的风形成须弥山,依靠中等分辨风形成金山,依靠下等分辨风使四大部洲以及具煤的铁围山得以形成。这是讲解外器的形成,我们先大概讲解一些,现前我们正在讲解无常,先从大概当中知道这个外器的形成,再细致讲解无常是怎么消失的。内在的有情都是从上至下形成的,也就是说像一个很细微的神识,逐渐变成越来越粗大。

  辨析八识

  我们平常在讲解八识的时候也是如是传讲的。比如说,当第一次我把手这么拿过去的时候,我没有说我手里拿什么,什么都不说就这么拿过去的时候,你们心目当中什么感觉都没有,因为并没有着重我的手。这时候可以说你们的五根都已经遮止了,没看见什么,这就叫做第八识。第二次来的时候,由于前面的影响,第二次过来的时候,好像五根已经起作用,好像有什么。但是由于我们也并没有特意讲这上面是什么东西,并没有专注、没有形成意识,称之为前五根识。再来第三次的时候,前面有一个什么东西开始对外境产生执著,称之为第六识耽著。后面再过来的时候,“哦”手里拿的是一个纸头,可能这个上面有什么字?开始做分析的时候,称之为分别心,也就是末那识。当然,第六识和第七识在汉传佛教乃至藏传佛教当中,有时候会颠倒,把第七识末那识当作耽著,把第六识称为分别心。但是按照藏传佛教细致传讲当中,认为意识是耽著、烦恼障才是分别心,所以第七识末那识称之为烦恼障,也就是分别心。大概知道一些,我想对你们以后修学禅定能起到切实之作用。

  为什么这么传讲呢?因为前两天我们在讲解外道教三百六十个门派其中之一禅定的时候,很多人心目当中不是产生很多疑惑的吗?当前自己的禅定会不会是这样的等等。这就充分地说明了,可能你对八识在字面上的理解可能会知道一些,因为你们都是来自很多学院,但是从境界方面由于不认识到的缘故,很容易把前五根识、第六识、第八识与见解混为一谈。所以要记住,我们不仅仅从文字上面知道他,并且还要知道各自之特征和境界,要不只能说第八识好像就是在讲解外面的世界一般,没有什么意义,应该要知道当下的境界。

  【内在的有情都是从上至下形成的,也就是说从有顶到地狱之间,分别念越来越粗,逐步产生第一个地狱有情,这期间历经二十中劫,接着就是住劫的开端。

  内在的有情是从上至下形成的,也就是说从有顶到地狱之间,分别念越来越粗,逐步产生第一个地狱有情,这期间经历二十个中劫,接着是住劫的开端。

  【从所有众生的寿量达到无量岁一直递减到十岁之间的时期,是劫初长时,此后逐步递增,增长到八万岁,又再度减少到十岁之间为一个往返。

  从所有众生的寿量达到无量岁一直递减到十岁之间的时期,是劫初长时,以后逐步递增,增长到八万岁,又再度减少到十岁之间为一个往返,形成这个世界中间需要十八个往返,再加上前面形成和后面消尽两个劫,就是二十个中劫,称之为一个大劫,从初次开始形成乃至后面形成空性之间,有这样的一个过程。

  这里头需要了解的是,当人岁达到十岁的时候,为什么又开始增上了呢?前两天上师在讲《如意宝藏论》的时候,里面也在传讲当人寿十岁的时候,那时候烦恼非常沉重,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从事善法者。当时诸佛菩萨化现为一位和一般人完全不一样者,当开始往上增长的时候,这个人就从一个幽静山林当中出来面对这些人。这些人一看到这个人,表面长相、身高以及力气和他们完全不一样,就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是完全断绝杀生的缘故。这些人都觉得自己需要断绝杀生,要形成他这样的身体,都开始持这个戒。逐渐他们的身体开始越来越高,寿命也增长了一点。后面又问,你这个身躯为什么与我们不同?他说是断绝妄语而得到的功德。如是行持善法,众生的寿命越来越往上增。到了上面所说的八万岁,到了顶界,众生的烦恼又开始沉重,又开始往下减,减到十岁。这样十八个往返,再加上初次开始形成和后面坏空的时候,称之为二十个中劫,就是整个地球形成的过程。

  【这样增减满十八次以后又上增到无量岁,随后又递减一次时,人寿到了八万岁,胜解佛出世,是转短时期,这期间历经了二十个中劫。

  往返这样增减满十八次以后又上增到无量岁,随后又递减一次时,人寿到了八万岁,胜解佛出世,是转短时期,讲法就很短了,这期间历经了二十个中劫。

  【从人寿八万岁开始,即是坏劫的开端,在这个世界的地狱,没有一个新生有情转生到这里,而投生到其余世界的地狱,

  从人寿八万岁开始,就是坏劫的开端,在这个世界的地狱,没有一个新生有情转生到这里。当这个地球开始坏灭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众生,再不会投生到这里。因为像这样的世界在整个宇宙当中也比比皆是,可多得不得了,可能会投生到另一个星球上乃至另一个世界当中,没有一个新生有情转生到这里,而投生到其余世界的地狱。

  【所有已经转生地狱的众生业力逐渐减轻,越来越升到上界,除了个别造无间罪、舍法罪和密宗金刚上师之间破誓言者下堕到金刚地狱以外,所有的地狱空无一物。

  所有已经转生地狱的众生业力逐渐减轻,越来越升到上界,除了个别造无间罪、舍法罪和密宗金刚上师之间破誓言者下堕到金刚地狱之外。因为即便当时的劫末火,就是说这个世界毁灭的时候,这个火有多么大的威力,但是他决定烧不尽金刚地狱。为什么?因为造这种金刚地狱恶业众生烦恼太沉重的缘故,其外的一切无间地狱以上全都可以烧尽,但是唯一金刚地狱烧不尽。违犯这种罪过的众生是谁呢?就是依止导师后,对导师生起诽谤的;违背导师的教言;金刚道友之间产生矛盾;乃至出现更大的一些事情的人,就会堕落到这样的地步。因此以后时时要铭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如是守持誓言为妙,因为即便这个地球消尽的时候,金刚地狱的众生仍旧还要在这个地方遭受痛苦。即便当时的这种火的威力有多么大,像须弥山也会依靠火的力量而烧毁,但金刚地狱还是无法烧尽,就是业力太沉重的缘故。所以我们以后在行持善法的过程当中,护持誓言非常重要,当今我们行持善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迅速成办解脱,那么在行持善法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时时持戒,绝不能违犯一丝毫之戒。有时候可能为了顾自己的颜面,会犯一两条戒也有可能性,但即便这时候是由于烦恼习气沉重的表现,必须当下做忏悔为妙。

  【渐渐地,所有的饿鬼和旁生也都同样化为空无。接着便是人类,有一个人到了寂静的地方获得二禅的心,于是他感慨地把“寂静所生的喜悦和安乐愿是如此这般”传播开来。

  渐渐地,所有的饿鬼和旁生也同样化为空无。接着便是人类,有一个人到寂静的地方获得二禅的心,就是说有一个一禅以下人,到寂静的地方去修持禅定,获得了二禅的心,于是他感慨地把“寂静所生的喜悦和安乐愿是如此这般”这个传播开来。人们听到这一件事情,都觉得很有意思,所以都去修禅定,全都获得二禅的境界,都投生到二禅。

  为什么一禅之下会被火烧尽呢?一禅的时候,他的禅定具备有什么特点?要记住这个内外之缘起啊!现前我们都在行持三摩地,说行持三摩地可以获得解脱,那么现前看看,解脱是超越一切因缘之法,若现前我们的禅定仍旧被四大毁灭的话,如同外器一般,我们的这种禅定也不堪一击,当面对死亡乃至烦恼的时候,这种禅定可能也会毁灭。因为初禅的时候,由于心及心所之感受如火一般强,比如说当我们修持禅定的时候,贪嗔痴烦恼乃至心的感觉非常炽盛,像火一般。这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在修法的时候,对法的执著乃至在修法过程当中各式各样的感觉,这些都是心和心所之感受,都是心在造作,这种感受非常强烈,像火一般。行持禅定者在行持禅定的时候,没有粗大烦恼之现象,但这些都是临时之感觉,由于当时他具备这方面的过失,所以外在的缘起被火烧尽的缘故就在此上。现前反观我们的内心,平常也在行持这样的禅定,看看我们现在行持禅定的时候,心与心所之感受是否还是那么炽盛,就是像火一样强烈,很多都是这样的。

  当今很多修行者都在说,昨晚上自己做了一个梦,这个梦代表着什么意思,平常打坐的时候突然间有什么样的感觉,看见什么样的境界等等,当时这些都是靠心及心所法而感受的。那么若这种心与心所法的感受如同火一般炽盛,那么即便能在初禅无念之状态当中安住,但最终仍旧被四大毁灭,初禅以下会被消尽的原因就在此上。内外缘起必须要搞清楚,外面为什么会消尽,这就说明当时他内在的禅定具备有这方面的过失,所以他就会消失,要记住啊!我们先是知道外器初禅以下被火烧尽,但是现前反观自己的内心,我们的这个身心,会不会被火烧尽、被四大毁灭呢?就要看看当时禅定的境界,因为初禅以下具备有这方面的过失。

  【人们知道这一点便开始修行,结果得到二禅心,逐渐转生到二禅光明天。后来四大天王、三十三天、依于虚空的四处(指欲天其余四处)众天人依次像人一样得到了二禅心,全部升到二禅天,一禅天的众天人迁移到二禅天。自此,二禅以下到地狱底层之间,

  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一切人都到幽静山林去打坐,最后都获得二禅之境界,得到了二禅心,逐渐转生到二禅光明天。后来四大天王、三十三天、依于虚空的四处众天人,依次像人一样得到二禅心,全部升到二禅天。一禅天的众天人,迁移到二禅天。自此,二禅以下到地狱底层之间的众生没有一个从鼻中呼吸,因为业力很沉重的地狱众生,已经移到其他地处的地狱当中去,业力不是很沉重的就修行到二禅,后面的这些众生业力逐渐减轻升到上层,上层的通过修持获得二禅之境界。

  【没有一个众生是从鼻中呼吸的,以致天上滴雨不降,所有草木森林通通干枯,空中依次升起七个太阳,

  没有一个众生是用鼻呼吸的,以致天上滴水不降,所有的草木森林统统干枯,空中依次升起七个太阳。但这个七个太阳,有些说法是有七个太阳,有些说是一个太阳具足七个太阳的威力。

  【须弥山四大洲连同天趣均遭火焚,形成熊熊的一大火焰,被风席卷向下蔓延,烧尽了空空如也的三恶趣,随之遇到地狱火,首先地狱火向上焚烧劫末火,由于业力强大,势不可挡,劫末火向下烧地狱火,焚毁了上面的所有地狱,在烧毁无间地狱的同时,那里的一切有情在一眨眼的瞬间,就转生到其他刹土的无间地狱中了。随后,火舌调转势头,向上直冲,烧毁了所有上层天界的空空之处,从二禅天以下空无一物,成为一堆灰尘。

  须弥山四大洲连同四大天王和三十三天等等天趣均遭受火焚,形成熊熊的一大火焰,被风席卷向下蔓延,烧尽了空空如也的三恶趣。随之遇到地狱火,首先地狱火向上焚烧劫末火。也就是说当时烧尽一切外器世界的这个火,由于业力强大的缘故,势不可挡,劫末火向下烧尽地狱火,焚毁了上面所有的地狱,在烧毁无间地狱的同时,那里的一切有情在一眨眼的瞬间,就转生到其他刹土的无间地狱当中了。随后,火舌调转势头开始往上烧,向上直冲,烧毁了所有上层天界的空空之处,从二禅天以下空无一物,成为一堆灰尘。刚刚已经说过,为什么一禅之下被火烧尽呢?原因就在行持禅定的过程当中,具备有如是般之过失的原因造成。

  所以我们不光要知道外器被火烧尽,更要知道内外之缘起,要不光知道这么一个故事也起不了切实之作用,现前我们不让外器乃至自己的世界被烧毁,那要靠什么呢?当然要靠三摩地。若你的禅定已经消尽刚刚所讲解的这些过失,那么你面前所有的一切永远烧尽不了,即便已经达到末法时代,这个地球已经到达坏灭的时候。但你的境界永远坏灭不了。为什么说四禅以上不能毁灭?就是禅定具备如是原因所致。

  【所有二禅天的众天人迁移到三禅天。

  从二禅天以下空无一物,成为一堆灰尘。所有二禅天的众天人迁移到三禅天。第二禅的人,又开始进入幽静山林当中去修法,都获得三禅天的功德,所以都投生到三禅天。第三禅天以下,就形成一个空无一物、什么都不存在的地方。

  为什么说二禅会被水淹没呢?因为二禅在行持三摩地的时候,他所具有的欢乐如甘露水般,当前不是很多修持禅定的弟子们都在说,他平常打坐的时候感觉非常强烈,身上有这样的感觉,心中有这样的感受,眼前能看到这样的境界等等。若要是被这种欢乐的感觉束缚住自己的心相续,那即便当时你的禅定感觉到有多么清净,但还是在第二禅。三禅以下,为什么被水淹没的原因就在此上。

  在平常行持禅定的过程当中,有时候具有一种非常轻安、舒服的感觉,若要是贪执这种境界,那你的这种禅定乃至呈现的一切境界,都会被水淹没,因为他并不是出世间的禅定,对四大来说不堪一击。现前反观我们的禅定即知,外器世界能不能毁灭,内在禅定会不会退转,就要看看当时禅定的过失。从一个角度来说,行持三摩地的时候,轻安之感觉是见解逐渐增长之标志,但若要是对轻安的感觉产生执著的话,形成的即为第二禅之境界。所以,外在之显现乃至内在之禅定,他都会有退转乃至毁灭,原因就在此上。要记住啊!内外缘起必须得懂,要不光知道外面是这样的,那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二禅天处形成了云雨藏,轭木、箭矢大小的瓢泼大雨从天而降,结果前面的灰堆被水冲散,变成灰汤,三禅天的天人都获得了四禅心而迁到四禅天。

  二禅天处形成云雨藏,轭木、箭矢大小的瓢泼大雨从天而降,结果前面的灰堆被水冲散,变成灰汤,三禅天的天人又开始修学禅定,都获得了四禅的心,而迁到四禅天。因为三禅的禅定还不是很稳固,四禅具有庸俗之地和圣者之地,所以四禅天的境界不被四大毁灭。为什么在外器消尽的过程当中,有情众生会逐渐达到高一层的禅定,直至到第四禅,原因是因为四禅是毁灭不了的。

  那三禅为什么会被风吹掉呢?原因是,在三禅的时候,飘动神识的这个气非常炽盛,所以我们天天都在传讲,平常调伏内心的时候,既要控制这个识、又要调伏好这个气。什么叫气?鼻孔呼吸的也叫做气,但是我们所说的这个气与风指的是飘动一切业力之气,就是飘动一切识聚之力量为气。比如说,前面是嗔恨心后又变成贪心,前面的妄念转变成另一个妄念,这个飘动之力就叫做气。所以平常在行持三摩地乃至行持一切善法时,调气的重要性就在于此上。在第三禅的时候,他也具备有很高的禅定,可以临时压制粗大之烦恼,但当时只是一种压制,由于没有调好这个气的缘故,当气识合为一体的时候,还会产生粗大之烦恼出来。由于三禅时,这个呼吸之气以及飘动一切业力之气如风一般炽盛,所以被风消尽的原因就在此上。因此我们现前在执受三摩地的时候要记住,光临时依靠禅定的力量压制一切烦恼,暂时没有什么可烦恼的,心非常清净,但若要是没有调好气,那就会形成什么过失呢?当因缘和合、气和识聚合到一起的时候,粗大之烦恼即在眼前。就如同到春天的时候,我们拿着一块石头把上面的草盖住,暂时我们的眼前看不见绿色的草,但是当因缘和合的时候,这个草它还要从另一个地方长出来,因为由于它还有根。所以三禅以下的过失就在于此上,临时他可以压制粗大之烦恼,但是由于当时这种执著还是很炽盛的缘故,仍旧没有从四大乃至一切过失当中超越。

  我们现在在行持三摩地的时候,主要修学的是直断与顿超乃至上师瑜伽导修或者是本尊,修持禅定的人都要记住,持风乃至调气非常非常重要。我们在修顿超的时候,现前有些人能看得见圆空光金刚链乃至各式各样的一些境相,但是仍旧是飘动性的,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气没有调好的原因。

  还有很多人说,他平常行持三摩时妄念太多、昏沉太多。这又是什么原因?还是气没有调好的原因。我们把气和识做比喻来理解,气就像是没有眼睛的一个马,这个识就像没有脚的人,当你没把这个马调伏好,临时在没有遇到违缘时它可能会蹲在一旁,但是由于没有拴好的原因,当他与这个没有脚的人合到一起的时候,它就开始四处狂奔,什么地方都会去。也就是说,暂时依靠世间的禅定压制粗大之识,没有什么粗大的耽著和烦恼,但是由于没有调好气的原因,当气和识碰到一起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妄念。这个心,要不散乱、要不昏沉,时时都在昏沉和掉举之中。也可能暂时没有昏沉和掉举,但你不一定已经完全断绝,因为压制和清净完全是两个概念。那我们平常持风做得怎么样呢?历代高僧大德曰:“通达方便、认识智慧、善巧运用和具清净之传承”乃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那我们现前气调得怎么样?这个调气称之为什么,当然叫通达方便,方便与智慧结合到一起,才能成办更高的境界。那方便调伏得如何?绝不能懒惰,觉得这些都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在汉传佛教乃至其他的教派当中没有这些。是的,其他的教派当中没有,但这也正是无上窍诀大圆满具足殊胜方便之处,他可以在短短的时间当中成办解脱,原因就在此上。前两天不是一直都在传讲显密之差异吗,所以绝不能轻视啊!绝不能觉得这样呼吸很累,还不如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呢。地狱众生就是按着自己习气走的,现在已经回到他的归宿地狱了;饿鬼道的众生,在往昔当中贪执很强,总觉得贪执很好,现前也都回到自己的家乡饿鬼道。有些人想,天哪!修法很累,还不如天天睡觉,所以时时在痴心当中,现前也已经回到自己的家乡旁生道。现前反观我们的内心,还是顺着自己的习气而走,若习气偏重于恶业,那三恶趣就是我们的家乡,没说的,等两天还是归于这个地方。当然若要是偏重于善业的话,可能趋向的地方是三善道,但终究没有离开过轮回。要记住这些,绝不能轻视啊!

  现前很多人都在说:“上师,我的禅定没有多大的进展,该怎么办呢?”可能在讲解成熟口诀法乃至以上窍诀法的时候,你很多地方已经漏掉了。是否是这样?无上窍诀大圆满修法总分为三不动摇和四直定,主要是三不动摇。身不动摇稳如大山,平常做得怎么样呢?五根不动摇清如大海,平常情绪高涨乃至精神能提起来的时候,可能就遵照这个法而行持,但有时候是这样的吗?意识不动摇净如虚空,至于调顺烦恼方面,我们天天都在讲解法与根机相应,虽然当时讲解意识不动摇,但是不动摇根据各人的根机来树立,剖析调伏妄念、直视调伏妄念、安住调伏妄念都是一种不动摇的修法。我们把这三个阶段,总分为意识转为道用和智慧转为道用,他还是针对自己当时的修行境界乃至实践来树立的,那现前你在调顺烦恼的过程当中,是否已经做到意识不动摇净如虚空呢?若要是没有做到,时时都在高攀之中的话,那只能说你的见解现前是这样、到十年以后可能也是这样。

  以前我不是给你们说过一个笑话,我在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老师天天骂他说:“今年你是小学一年级,明年是一年级,胡子白的时候可能也在读一年级。”那我们的禅定可能就会变成这个例子般,今年是这么一个状态,明年也是,十年以后甚至我们面对死亡的时候也就是这样。到时候你对阎王爷说:“你先等我一下,看看我能不能安住到禅定中?”那时候阎王爷绝不会等你把这禅定修好再带你走,是不可能的。阎王爷在从事善法的人面前是非常慈悲的,若要是时时作恶的人面前,阎王爷可不是那么慈祥的人啊!谁见谁都会害怕,不要说给你一段时间,连一秒钟的时间都不会给你,所以要记住刚刚所传讲的这些道理。

  三禅之时就是由于没有调好这个气的原因,所以他呈现的外界形象也会被风消尽,那禅定自身也被四大毁灭,这就不用所言。所以必须要获得第四禅。

  【下基十字架风呼呼狂啸向上腾越,三禅以下的灰尘似乎已被风吹散,直到变成一个空无所有的虚空,这期间历经了二十中劫。此后处于空空荡荡虚空的阶段,经过二十个中劫,劫的成住坏空的时间,取名“八十中劫一大劫”。这以上是从修法角度来讲的,对此还有其他解释方法。

  初次开始形成这个外器的时候,下基十字架风也逐渐开始往上腾越,三禅以下的灰尘似乎已经被风吹散,三禅以下全都消失,直到变成一个空无所有的虚空,这期间经历了二十个中劫。此后处于空空荡荡的虚空阶段,经过二十个中劫,劫的成住坏空的时间,取名“八十个中劫一大劫”。因为成劫时,形成这个外器需要二十个中劫;住的时候二十个中劫;坏的时候二十个中劫;空的时候二十个中劫,八十个中劫为一个大劫。这以上是从修法的角度来讲的,对此还有其他的更细致的讲解方式。

  为什么四禅的时候不会被下面的火、雨、风消尽呢?原因是在第四禅的时候,他没有伺察所成心与心所的这个粗念。比如说,当行持这种禅定的时候,初禅心及心所之感受在四禅时已经不存在了;也没有二禅般对禅定感觉的贪执,禅定必然有一种感受,他不会贪执这样的感受;甚至在调伏气的过程当中,他没有这种飘动一切妄念之气,由于调气调得非常好的缘故。由于四禅当中不具备这三种显现,所以不会被四大毁灭。总的来说,四禅也要分为世俗地和圣者地,当四禅具备有刚刚所传讲的这些道理,所以他不会被外缘毁灭,当时呈现的外境也不会消失的原因就在此上。

  那么现前我们都在行持禅定,所以时时要观待好自己的内心,乃至在行持三摩地的时候应该要细致一点。可能有时候会觉得应该怎么细致呢?当前自己在修的过程当中,与这种禅定相似的时候还是挺多的。该怎么办呢?要记住,我们现在行持禅定的时候,与刚刚所传讲的这些可能有相同的地方,但是这种境界可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他只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不能去贪执这种境界,必须要断绝执著。前两天在讲解邪魔加持,乃至世间空行母考验修法者的能力,能不能消尽一切,完全取决于断绝贪执之上,一旦要是对他产生耽著,那就如同刚刚所传讲一般,均为过失。

  来源:微信公号囊加花海

上一篇:前行备忘录9课3暇满难得

下一篇:前行备忘录10课2寿命无常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