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备忘录4课1暇满难得
《前行备忘录》【第四课/第一节】
顶礼三宝!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脱离六趣痛苦及痛苦之因,当证一切种智大觉果位,故听闻无上密法《前行备忘录》而发心。
共同要义
1、调心为根本
历代高僧大德曰:“今生要受持一切教法,教法并不在外面而在内心,若要是很好地调伏自己的内心,即为涅槃之果位。”因此,为了更好地调伏自己的内心,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针对八万四千种不同根机,而宣讲了八万四千个不同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总摄于十二部经当中,十二部经又聚集在三藏之中,三藏的真实含义即是教法和证法。当今我们所传讲的法乃至平常所行持的一切教法,都没有离开过教法和证法,因此时时要铭记这一点。
当然华智仁波切在《屠夫真言》中说过:“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所传讲的三藏之法,若圆满通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若要是能精通我们当前所学法中的一句词,也称之为教法。历代高僧大德所传讲乃至所证悟到的三学,圆满行持也是不可得的。因此,当今我们所行持的一个善法即为证法。”也就是说,在行持善法的过程当中,时时要铭记教法和证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同历代高僧大德行持教证二法而成办究竟果实,当今我等作为历代传承祖师的后一代弟子,当然要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足迹行持,这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有时候就要反观一下自己,不管你在高原地方住过多少年,还是刚到高原地方来,时时都要观待一下自己的内心。因为,我们当今所追求的目标解脱,他并不在遥远的地方,而在于调伏内心之上。调伏内心逐渐成办解脱的象征,也就是他的标志,就是贪嗔痴烦恼逐渐减少,信心和慈悲心日益增上,这其中已经含摄了一切。不管我们平常所行持的善法是身做礼拜,还是念诵不同的咒语、经文,还是所从事其他的一切善法,所做的一切能否称之为妙法,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
《功德藏》之中曰:“只顺善恶意差别,不顺善恶相大小。”也就是说,当前我们所行持的善法不管做了多少,但若没有调伏自己的内心,只能说没功德。即便以上所从事的善法并不是很多,但是贪嗔痴烦恼明显减少,信心和慈悲心明显增长,那就说明你所行持的正法具有功德。
所谓的功德和魔障只有一线之隔,表面上做个修法的形象,他并不一定就是正法,因此历代高僧大德为后一代弟子曰:“法不依正法而行持,法反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也就是说,即便当前我们所行持的是善法,但是由于不知很多调伏内心之方便,因此即便从事多少年甚至多少天,但最终没有丝毫利益。所以,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非常重要。
这两天,我们一直把无垢光尊者所传讲的《精要明镜》作为我们的教证,作为依据,原因在何处呢?当前,我们所修学的一切法,都来源于无垢光尊者的教言。昨天讲解了龙钦心髓,龙钦心髓的根源是什么?是两个母(心滴)和两个子(心滴),最终聚集在《甚深心滴》当中,《甚深心滴》的精华就是龙钦心髓,也就是当前我们所修学的法。那么,当前所修学法的教授者是谁呢?即为我等导师无垢光尊者。所以,我们把无垢光尊者的教言——《精要明镜》,时时作为讲法的依据,原因就在此上。无垢光尊者在《精要明镜》中也说,即便你今生能遇到他的话,也没有比这个教言更殊胜的法为你传讲。这就说明,《精要明镜》是无垢光尊者的全部。当前,我们即便在全世界转三圈也找不到无垢光尊者,这谁都知道,因为无垢光尊者已经离开我们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在世上去寻找无垢光尊者是不可得的。即便有善根的人能见到无垢光尊者,但尊者也说没有比这个教言更殊胜的法为我们传讲。这就是说,当今我们能遇到这样殊胜的法义,就如同见到无垢光尊者般,应该要更加珍惜。所以,平常在讲解一切法当中,把《精要明镜》中的一句一词作为我们修学的依据,原因就在此上。
《精要明镜》中曰:“自心与法不能融契,仅具道貌之相,则无实义可谈。”就是说,贪嗔痴烦恼没有减少,信心和慈悲心没有增上。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你的性格乃至很多行为都没有改变,仅仅说平常在行持善法过程中有多少感觉等等,凭感觉并不能代表一切。当然,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时候,有时候有些人会凭感觉去寻找导师等等。这个感觉可能会为我们进入佛门带来一些机会和空间,这是一门好事。但要记住的是,感觉并不代表功德,我们天天都在传讲。《大圆胜慧》中曰:“感觉有很多种,就如同邪魔加持之感觉,还有无明贤脉之感觉。”就是说,魔在加持你的时候,也会出现好的感觉和坏的感觉。你若很有善根,也就是说你根机很好的话,也会出现一些好的感觉和坏的感觉。但是感觉并不代表功德,因此,我们初次进入佛门依止导师乃至行持善法的时候,不要仅仅以感觉作为标准。那以什么为标准呢?天天都在讲解,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教的宗旨乃至我们所修学法的根本,就是调伏自己的内心。天天都在传讲。因此,不管在我们身、语上成办的善事有多么多的天数,但若没有调伏自己的内心,起不了丝毫作用。因此,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是非常重要的。
不管你在高原地方修学,还是过两天回到自己的家中,都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因为,我们当前信仰佛教成办解脱,他并不在一个据点乃至一个空间之中,而在于调伏内心,心的自性之中,称之为解脱。那么,不要到外面去寻找,应该反观自己的内心去创造为妙。所以,这些都是我们这两天时时在传讲的一些法义。
前两天我们已经讲授过《上师瑜伽导修》,细致所言,这两天所传讲的一切法都没有离开过上师瑜伽导修。从初次开始进入佛门时,乃至现在修持上师瑜伽导修的时候,都在讲解不能忘失(正念)。不管是通达方便,认识智慧还是善巧运用,都不能忘失正念。“忘失正念者,即便金刚萨埵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都不赐予给加持。”所谓的加持,当然是在正念当中才能获得,忘失正念者永远得不到加持。下面所传讲的很多很多道理,都是在讲解我们在修上师瑜伽导修当中如何提起正念,有很多方便道。当然,其中也讲述了一些禅定方面的一些教言,也称之为认识智慧。总的来说,不管是教法还是证法,应该都要树立在平常自己所修行的一座之上,应该是这样。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时时教诫我们:“能不能称得上有智慧者,就看看你平常对理论的通达是否会散着去理解?实修时能不能全都收聚在一法当中去行持?若具备这样的行持者,即称之为具智慧者,也称之为具缘者,也称之为善知识。”若光会散不会收者,那即便他对理论有多么通达,但在调顺烦恼之上对治力并不是很强。光会收不会散的人,若要是上等根机的话就不用所言,像禅宗第六祖慧能大师,乃至我等历代传承祖师仁增嘎绕多吉和榜麦彭贡波老人一般,像他们可就不需要前面的过程,当时印证见解之时即能开悟。
但是末法时代,我们不要光说末法时代烦恼沉重,反观自己的内心即知,看看我们的信心从初次开始进入佛门乃至今天,信心有多么大的进展。当然,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是具备有信心。信心共分为三种,第一称之为净信,第二称之为欲信,第三称之为诚信。在没有获得诚信之前,前面的这两种信心,在情绪高涨的时候或者平常有时候会有,但是他很容易转变乃至退转,所以还需要培养这个信心。上面的这些道理绝不能忘失。我们前面所讲解是总说,就大概讲这么多。
现在就回到我们所传讲的法当中来。这两天刚来的一些居士和出家人手中还没有《前行备忘录》,但我想最多就在今天或明天就能到达,到时候就会发给你们。今天没有的,先和旁边的金刚道友一起看下。
本日讲法要点
1、总述共同前行的重要性
【第一是前行引导,分为共同前行与不共前行。】
今天以下,我们开始传讲共同外前行。第一前行引导,分为共同前行与不共同前行。为什么在不共同前行前面还要分为共同前行呢?说明共同前行是成办不共同前行之根源,也就是他的基础。即便我们现前所修学的法是无上窍诀大圆满,但是基础绝不能忘失,基础必须要坚固。所谓的基础,也就是共同外前行——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与业之因果。
平常我们在讲解一切法之前,不管是教法乃至证法都要传讲一遍,说明共同前行非常重要。以前我在汉地的时候,可能有些人也会(有疑问),为什么在传讲一切法之前都要传讲一遍共同前行呢?平常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在传讲一切法之前,都要传讲一遍共同前行,可能是这种传统传讲习惯的原因吧,即便我在汉地传讲一些法的时候,都要把共同前行作为重点传讲。
有一天有一位老居士说:“上师,你今天能不能传讲一些更深的法?因为平常见到你一面乃至在你面前听一部教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于共同前行方面应该说有所通达。”此时我就给这位老居士开玩笑说:“你知道我今天为何讲共同前行吗?就是由于你在场的原因,所以不得不传讲共同外前行。你想想你现前年龄已经这么大了,才开始进入佛门,乃至在进入佛门的过程当中还有些选择性。我再问问,你平常行持善法的时候是否能把二十四个小时都趋入善法之中?若没有做到,说明共同前行的基础并没有坚固,所以我今天必须得讲,明天你再来听法我还得讲。”听起来好像在说这位老居士的过失,但实际当中我们可以反观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你从今天早上一抬头乃至现在直到晚上睡觉之前,是否时时在善念之中?有没有懈怠?有没有拖延时间?比如说以我这两天身体不好找个借口,要不我这两天因为高原地方的很多条件都不成熟,等过两天我回到家的时候,就找一个保姆给我做饭,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修法之上。往昔历代高僧大德说过:“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时候,已经追求世间福报,在没有创造功德之前已经着魔了。”现前我们这种修学方式,是最好的一种修行方法和机会,因此绝不能拖延时间、不能懈怠。至于有没有懈怠和拖延时间,反观自己的内心,反观自己平常的行为即知。若要是具有的话,我们只能说你还是如同这位老太婆一般。共同前行在你面前,不是导师天天为你传讲,自己作为自己的导师,自己应该天天为自己传讲共同外前行,因为共同前行对你来说,非常重要。
昨天已经讲过,站在法的立场之中,无上窍诀大圆满乃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华,所以他是最高的法、最殊胜的法。但是针对个人的根机来说,与自己根机相应的法,是最殊胜的法。当前我们在行持一切善法之时,由于平常懈怠和昏沉时时束缚着自己的身心,这就充分地说明了我们现前最适应、最相应的法就是共同外前行,所以绝不能轻视。不管你现前所修学的法是直断还是顿超,文字上面的直断和文字上的顿超只要你多看几遍,把里面的一些词句背诵下来,自然就像一个修直断和顿超的人,但光在文字上去了解直断与顿超(还不够),就是说当时的文字般若并不圆满,必须要借助上师的窍诀。这一点不仅仅是我们这个门派,其他的教派如黄教(新派)也叫做新译,也是如是行持。新译指的是什么呢?因为藏传佛教从印度传入后翻译过两次,前面翻译的叫旧译,后面翻译的就叫新译,前面的旧译用藏话来说叫宁玛派,就是当今的红教,新译就是当今的黄教。所以不管是宁玛派还是格鲁派还是萨迦派,虽然在各个教派当中都具备很殊胜的法义,但光凭这些教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借助上师的窍诀。历代传承祖师,没有一个是依止书本而成办解脱者,不管是藏传佛教五大门派,还是汉传佛教各式各样的传承,没有一个不依止导师而成办解脱者。用禅宗的话来说,六祖所传讲的《六祖坛经》是来源于《金刚经》,《金刚经》早已经在世上流传,但是光有这本书,就能像禅宗第六祖慧能大师般开悟,并能讲出这么殊胜的法义吗?不可能的,这就充分地说明了,借助上师的窍诀不可缺少。当前我们在座的弟子们,也已经知道这方面的一些教诫,所以不管有多少经历,都要依止导师,亲近导师精进修学一些教言。并且在依止过程当中也要铭记,绝不能加上一点点私心,私心绝不会让我们见解增上。刚刚所传讲的就是共同前行的重要性。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天天讲解,共同前行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上师昌根阿瑞以上,在初次进入佛门讲完共同前行时,必须得闭关一百天之后方能修学其他的法门,这就充分地说明了共同前行的重要性。但是从昌根阿瑞开始,为什么就不需要这么一个过程了呢?我们从初次开始进入佛门到现在,也并没有闭关过一百天的共同外前行。这是由于当时时代的缘故,时代变化的原因。弟子有空导师没有空,导师有空弟子没有空,两者都具备时间的时候,其他方面的条件又不会允许……由于多方面条件不成熟的缘故,所以从昌根阿瑞开始把共同外前行和不共同内前行契合着修行,但这并不意味从昌根阿瑞开始轻视共同前行。想想历代高僧大德乃至贤劫,也就是说越往上众生的烦恼越清净,越往下众生的烦恼越沉重。往昔众生烦恼不是很重的时候,共同前行都要这么重视,现前是烦恼最沉重的时候,那当然共同前行需要更加重视才对。所以,要记住共同前行非常重要。在高原地方,我们平常看得见的、听得着的都在修法,都在讲法,可能由于长时间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下,所以我们也会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修法之中。但是,由于我们福报不够的原因,可能还有离开这样的环境的时候,在离开后的时段中,更加需要修共同外前行,如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与业之因果。下面也讲得非常细致,继续往下看。
2、前行引导
(1)共同外前行
【这里首先讲共同前行。所谓的前行,就像起初要改良田地一样,要想求得正行法,必须要凭借共同前行来净化相续。依靠共同外前行使自己变得调柔。】
首先讲共同前行。所谓的前行,就像起初要把一个田地改变成良田一样,要想求得正行法,必须要借助共同前行来净化自己的心相续。因为初次若没有共同前行净化心相续,那么即便行持再高的法可能也无法消化。所以,我们必须要按照次第性的方式来成办究竟果实。因此,前两天在讲解《上师瑜伽导修》的时候,为什么着重讲解共同外前行?就是因为不共同内前行乃至密相上师瑜伽并不是初始就能办得到。其次,共同前行若没有很好的坚固基础,即便修学以上的法可能也起不了切实之作用,因此需要依靠修学共同前行来净化自己的心相续。
依靠共同外前行使自己变得调柔指的是什么呢?烦恼越来越少就叫调柔。在修持上师瑜伽导修乃至我们平常修成熟口诀法的时候,前面有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身要七支坐法,语要排除九节风,意要发菩提心;共同外前行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与业之因果;不共同内前行观上师瑜伽,接受四种灌顶,最终与上师无二当中安住等等。这些能起到什么作用?就是为了起到自心调柔的作用。依靠上面的前行,初次可把粗大的烦恼压制乃至清净,在进入正行的时候就会形成很好的法器。所以,前面的这个过程绝不能轻视。
以前我在亚青寺的时候,初次也有这方面的一种不好的习惯。是什么呢?当早上一开始起床的时候,因为当时还是非常昏沉,所以前面很多需要意念改造的法就不想去做,直接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反正那时候能称之为禅定,还是不能称之为禅定,总之就在这么一个迷迷惑惑的状态当中,早上几个小时就过去了,然后就该吃早餐了。天天都是这样过去的,最终才悟到这种修法没有丝毫之利益,完全是混时间,还不如早上好好睡个觉,睡到六七点钟再起来修法。
所以,我们当今在修持上师瑜伽导修、修持成熟口诀法的弟子都要铭记心中,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前面的共同法绝不能轻视。前两天我们不是说过吗?身要七支坐法,也就拿一个枕头放在外面靠着它,用大氅把头蒙上;再进入排除九节风的时候,反正姿势也并不是那么很合格,就在那边哼哼哼、哼哼哼,这就是排除九节风;在发菩提心的时候,为了众生都能证得佛果而修这个法。就这么走个过程,下面就开始安住了,眼睛也闭上了。要记住,平常打坐的时候,当眼睛一闭上的时候,由于我们平常的习惯,所以五根很容易内收。五根内收的初始,很多人都以为自己的禅定非常好,眼睛一闭,当时比前面的这种明了还更明了一些。因为前面的这种明了仍旧含有一些耽著和分别,当我们的眼睛一闭上什么样的景象也看不见,所以这时候的明了就没有那么粗的耽著,分别心就更不用谈了,连粗糙的耽著都不具有。当时感觉这个禅定有点像明空不二,觉得非常好,但是紧接着时间一长就开始“点头”了。因此,这都是进入昏沉之前的一个预兆,绝不能把它当作什么禅定来对待。所以说,共同前行非常重要,要调顺自己的烦恼,必须要按照前面共同法来行持,让共同外前行很好地调柔自己的心。
(2)不共同外前行
【皈依等不共前行就如同种植庄稼及打捶庄稼一般,是不共同的法。】
皈依等不共同法就如同种庄稼和打庄稼,把这个粮食打出来一般是不共同的法。也就是说,先像农民般的把这个土翻起来,没有种庄稼之前的一切都称之为共同前行,紧接着在上面开始播种种子、施肥、浇水等一系列的事情称之为不共同法,因此他是一个圆满次第道,所以我们绝不能超越着修。比如说,不修共同前行,直接进入不共同前行等,是起不了切实之作用的。因此,是不共同的法。
(3)正行引导
【到了该享用庄稼的时候,就相当于是正行引导。】
在亚青寺常住的弟子们都知道,我们初次开始进入佛门,按照传统修法先从加行开始修学。比如,前面加行分为共同外前行和不共同内前行,共同外前行和不共同内前行两者结合到一起,总之先把加行修完。按照以前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先把共同外前行闭关一百天之后,再开始修学不共同内五加行等等。但现前是把前面和后面两者结合到一起共同修行一段时间,最终修完以后再开始进入正行。对于常在亚青寺居留的弟子来说,因为有很多时间,所以可以按照传统修法行持。但是有些由于福报不圆满的原因,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亲近上师,那我们当前所修学的上师瑜伽导修,是非常好的一部法。因为其中已经含摄了前行、正行乃至所有的一切法,(这些)都在上师瑜伽导修当中圆满。至于如何圆满?并不是口中说圆满般,而是在讲解前行之前行的时候,已经讲得非常细致。前两天在没有开金刚法会之前,我们已经讲过一遍《上师瑜伽导修》。当时前行之前行,应该算讲得非常细致,讲了两三天的时间,但是后面部分由于时间太紧迫的原因,所以一两天就把他讲完了。但这个我们可以看看零八年讲的《上师瑜伽导修》。总的来说,先要把前行之前行明白,这也是不可缺少的。
【正行引导也分为实修引导与信解引导。】
今天要知道,我们现前行持善法当然是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而行持。刚开始入门的弟子乃至等两天要回自己家乡的弟子们都要记住,我们在从事善法的时候,应该要怎么去求这样的法?因为求法的方式有很多种,当前当然也有很多导师负责任地传讲佛法,也有些导师可能是多方面条件不成熟的缘故,所以也按照一些简单的方式传讲,可能也不能叫完全打发弟子。导师在简单的过程当中,可以在短短的时间里把法讲完,但是弟子由于根机不够的原因,短短的时间乃至很简单的法对于调伏心相续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要知道,行持善法之前,要怎么在导师面前去求法?
1)实修引导
【关于实修引导,按照布玛莫札的《螺文字论》阶段性的引导来讲,有阶段性传授窍诀和次第性传授窍诀两种。其中阶段性传授,就像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依止上师格玛燃匝六年,圆满引导的同时究竟道位,由此达到了本来清净的法性尽地与任运自成的觉性如量境界。全知大师无垢光尊者曾经教诫说:“以后凡是随行我的人必须长期依止上师,长期听受教言。”这一遗教保存在《誓言次第解脱海》中】
正行引导分为实修引导与信解引导两种。关于实修引导,按照布玛莫札的《螺文字论》阶段性的引导来讲,有阶段性传授窍诀和次第性传授窍诀两种。其中阶段性传授,就像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依止上师格玛燃匝六年,圆满引导的同时究竟道位。圆满在导师面前从因地成办果位的整个过程,在六年的时间当中圆满修学了。莲花生大师依止西日桑哈二十五年,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依止他的根本上师四十四年。这么长的时间充分地说明了,想要追求一个圆满的佛法,尤其是成熟口诀法,所谓的成熟并不是走一个过程,也不是从文字上了解一部教言就可以了,而是要反观自己的内心,要把自己的内心变成成熟。要成熟自己的心相续,可不是一两天就能办得到,可不是一两次接触导师就能精通一切法义。像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这样的上等根机,还需要在导师身边亲近那么长的时间,那作为我们后一代弟子,根机为下等根机乃至次第根机的行道之上,依止导师当然不可缺少。这并不是在一两次期间,在导师面前听闻一两个问题,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要记住这个道理。下面堪布昂琼也讲得非常细致,所以他在六年的时间里,在上师面前求学佛法而究竟证悟佛果,由此达到了本来清净的法性灭尽地与任运自成之觉性如量境界,就是圆满证悟到佛果。
全知大师无垢光尊者曾经教诫说:“以后凡是随行我的人,必须长期依止上师,长期听闻教言。”这就是无垢光尊者对后一代弟子的遗教。无垢光尊者如是依止导师而成办究竟果实,那当今我们作为后一代弟子,依止导师亲近上师的时间绝不能太少。即便由于很多福报不够的原因,不能长时间待在上师的身旁,先在导师面前求学一段时间,又回到自己的家乡修一段时间,再来依止一段时间,再学修一段时间……总之亲近上师是不可缺少的。并不像当前的一些居士,到高原地方虽然经历了很多很多苦行,但完全就是为了旅游观光,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
前两天我们在耍坝子期间,也有很多居士过来问这两天能不能讲法?我就说:“像你们这些居士,这个季节完全为了佛法而到高原地方来的话,但这两天并不是(适宜求法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在金刚法会期间,我们可以谒见上师的导师。当然我并不是因为是上师的弟子而赞扬自己导师的功德,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是所有一切信众共同认可的导师,乃至很多高僧大德授记过的导师,当前具备所有的功德,可以说近代时期没有一个导师呈现过这么多殊胜的瑞相。从这些角度说,你们从老远的地方来,能谒见导师一面,功德当然不可思议。但是我们昨天已经说过,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即便你能依止释迦牟尼佛,但释迦牟尼佛还是为后一代弟子传讲:“我为你指一条解脱之道,当知解脱还是依赖于你们自己。”在释迦牟尼佛的众多经典当中曰:“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这就充分地说明了,要成办解脱,上师当然是一个辅助,但是还是要借助自己长时间修行消尽烦恼、功德增长,才能成办这样的果位。
因此,以后去求见导师乃至依止上师当中,绝不能在有自私心的角度觉得上师非常贤善,说话非常慈悲,所以依据这样的标准而依止。因为你所谓的慈悲只是满足了自己的心愿,要是不满足你的心愿,即便这位导师功德有多么圆满、多么高尚,你也不会觉得他多么慈悲和贤善。我们现前所谓的慈悲,完全是站在自私的立场之中起了一个慈悲的名词。比如说你今天要到外面去玩,导师说好,就开着车带你到那边去玩,明天你说怎么怎么,导师就跟随着你而走……如此这样,就觉得这位导师太好了、太贤善了、太慈悲了。但是光凭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
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依止他的根本上师六年期间,并不是这样度日,而是在导师面前接受众多教言而如实成办,最终证悟到究竟果实。我们作为后一代弟子,当然要遵照导师们的足迹行持,这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刚刚所说的这一句话,决定不能轻视。
因为当前行持善法的很多弟子都是这样,说以前自己依止过一个导师,但当今己有五、六年的时间没有见过导师。天哪!这个够吗?当然在这里头,还要分为虔诚的弟子和刚入门对佛法有所信心的弟子两种。刚开始入门的弟子由于很多道理也不懂,为他讲解很多教言可能也听不进去,这时候即便一段时间见不到导师也就是那么回事,因为由于你个人不具备福报的缘故。这不是说你不需要教言,而是由于你很多地方的条件不成熟。但是对于一个虔诚弟子来说所谓的虔诚,就是想今生成办解脱者为虔诚。那这样的弟子,光凭前两年见过一面上师,见上师的时候问过自己家以后有没有什么灾难,自己在修行的路途之上有没有什么障碍等等,问过这些事并且念过一些经,这是远远不够的。依止导师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问这些事情,而是要让我们知道,在修行的路途之上该怎么去成办解脱?该怎么去消尽烦恼?因此无垢光尊者说:“以后凡是随行我这个教派的弟子们,应该要长期依止上师,长期听受教言。”这一遗教保存在《誓言次第解脱海》中。否则单单加上信解引导,成办解脱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上面不是说过,引导有两种——实修引导和信解引导,实修引导如无垢光尊者依止导师六年时间,乃至在修学过程当中是怎么去行持的,并且遗教后一代弟子如何依止导师等,这种引导方式称之为实修引导。
2)信解引导
【否则,单单加上信解引导、七日引导、一月引导之类的名称,走马观花的上师表面引导,弟子稍稍听听,那真应了“头还没熟先尝舌、床还没热先伸脚”的说法。如果上师没有空闲培养弟子,弟子没有时间依止上师,光是一味声称“正行正行”好高骛远,而将前行法丢在一边,那就像所说的“头从高处系,颈从低处断”,自以为是修行人,事实上,口头所说与实际所行背道而驰,表里不一,自相续与正法南辕北辙,只是改造身姿、眯着两眼,这样一来,自相续不会有丝毫长进。】
还有一种叫信解引导。否则单单加上信解引导,比如七日引导,给你讲个七天的法就算圆满了。要不一个月的引导之类名称,像这种是远远不够的。当前很多很多都是这么走个过程,比如我们初次开始进入佛门乃至今天依止过不少的导师,在依止导师的过程当中,这位导师为你传讲的法超过多少天,可能最多也是见一次几十分钟,要不一两天的时间。若要是住在你家的话,可能就是七天甚至半个月的时间,但是只是住在你家,并没有传讲半个月的法吧。像这种信解引导法,对修行者起不了切实之作用。想迅速成办解脱,那就更难办得到,要记住这一点。如走马观花般的上师表面引导,就是说只是走个过程,表面上导师做个引导,比如拿一本书递交给你,并且也教一些各式各样的心咒乃至各式各样的一些方便道,比如说什么身要七支坐法,语要排除九节风等等,所以就觉得这里头已经含摄了一切,因为往昔没有听说过,当听到这些新鲜法的时候,就觉得非常圆满,实际上称之为信解引导。
单单几日的教导是远远不够的,导师也在表面上做这么一个引导,弟子也稍稍听听,那就会成为什么呢?汉地可能也是这样。比如说煮牛头也好、猪头也好,头还没有熟之前,你把里面的舌头取出来吃是不可能的,因为外面的头还没有熟。就是说你连共同前行的法基础还没有扎实,就在一位导师面前说自己在修直断和顿超,要不像口耳传承太多了,讲这个教法讲那个证法太多了,还不如表示传承和心印传承。心印传承是一切法之王,非常高,没有比他更高的法,但是你能接受这样殊胜的法义吗?若不具备前面的一切基础,即便你能遇到这样的导师,这样的导师为你传讲这样的法,也起不了切实之作用。前两天我们不是举过例子吗?达摩祖师初次到汉地的时候,梁武帝召集全国的僧众来听印度喇嘛的教言,当时达摩祖师上座后并没有传讲什么,打坐一段时间就起来离开了。实际上达摩祖师所传授的法就称之为禅宗最高的境界——见性,但这种见性,讲经不用口也不做表示,心对心的方式印证见解。达摩祖师具备有高尚的功德,法殊胜得可不得了,但是由于弟子根机不够的原因,法与根机不相应,因此即便为弟子传讲这么殊胜的法,最终还是没有得到丝毫之利益。当今我们也在追求最殊胜的法,但要记住,无上窍诀大圆满乃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华,要去寻找一个比大圆满更殊胜的法,世上是决定没有的,不仅仅世上,整个法界当中也找不到比无上窍诀大圆满更殊胜的法,因为他是诸佛菩萨的密意。但是要行持这样殊胜的法义,必须要具备如是般之根机。
有这么一种传说,说雪狮的奶必须要靠金和银这样的器才能接得住,一般的铜(器)去接的话,铜自然会破裂,里面的奶也就会洒掉。也就是说,最殊胜的法义不具备上品的根机去接受,很难接受这样的法,对你起不了丝毫之利益。所以初次我们到高原地方,不管是在亚青寺、五明佛学院乃至各个导师面前,都在寻找这样殊胜的法。不仅仅这一点,在汉地很多人也在宣传这样的一些殊胜的法义,说他的导师有多么多么殊胜,若依止七天准能让你成就等等。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为佛教之教主,连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都做不到的事情,难道世上还有比释迦牟尼佛见解更高者?不可能的。即便有些人说,也是一种狂言,绝不会有这样的实际现象,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应该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行持为妙,以后必须要时时反观自己的内心。所以说,前行部分基础没有扎实之前,即便你修学其他的法门也起不了切实之作用。用我们上师瑜伽导修的话来说,若没有外相上师相应法之基础,即便修学内相上师相应法和密相上师瑜伽,对你起不了切实之作用。
当然走个过程可以,可以打发时间。比如说,我今天开始打坐,修内相上师相应法甚至修密相上师瑜伽两个小时乃至三个小时,总之这么修着,时间自然会走的,所以时间是可以打发。但是,反观自己的内心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有时候问问自己。有些说往昔自己在哪一位导师面前得到心印传承,当今我就在行持这样的善法。请问你这种安住是怎么安住的?说把心安住在与上师分不开的状态当中。什么叫与上师分不开的状态?分不开有几种呢?比如说,当你们看着这本书的时候,当下哪以外是这本书?哪以内是你想书的这个心呢?从这儿分?还是从这儿分?还是从你前面分呢?分不开的。这就叫做最了义之境界吗?不,妄念本身的规律,境心本来就是一如的。难道这就叫做究竟果实,了义之禅定吗?当然不是。所以,我们需要通达这些理趣。连妄念之规律都不懂的人,你怎么树立禅定呢?所以当前很多修行者说,只要在能知道的这个心,能观的心之上自然安住的话,当时所得到的用禅宗的话来说,不管叫疑情还是叫明心见性,不管你怎么树立,说这就叫禅定。要记住,当观想能知的心的时候,前念乃至当时的一切妄念即消失。但有时候一不注意,可能就会变成妄念本身的规律,只不过是我们走一个过程,实际当中妄念本身就是这么一个特点。我们只能说,这只是观与不观的区分之外,实际当中他本身就是这样,用不着我们去观他也会这样。所以,修行上面必须要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行持。
我们天天都在讲解人身难得,难得的人身我们今生已经遇到了;难得遇到的上师,我们今生已经遇到了众多具德上师;难得把自己的身心投入修法之中,但我们现前已经做到了;尤其很难闻到的无上窍诀大圆满,我们今生已经遇到了。在具备这么好的缘起之下,再不能让自己虚度一生,要不太不值得了。因此,在行持善法的过程当中,也要时时观待自己。
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出有价值有利益的事情出来。当今我们信仰佛教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在你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时候,有多少旁边的人在诽谤你,天天指责你,但是你把这些都搁置一旁而自己进入佛门,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们若把平常修学佛法的时间用在追求世间之上,也能做一番事业,但是我们都把它搁置一旁而进入佛门当中。在行持善法的过程当中,绝不能欺骗自己,那太不值得了。尤其是无常随时都会降临在我们的身旁,我们必须要在短短的时间当中成办解脱,因为来不及了。当我们进入棺材的时候,就没有这个机会再起来修什么无上窍诀大圆满。不要说是修大圆满,连起来吃一顿饭的机会都没有,这个口它也就慢慢变成土石,那时我们去寻找我们的口在哪里,可能都找不到——在边上还是在前面?当到达这一时刻可就晚了。所以,现前在行持一切善法当中,必须要做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一生,必须要。
前两天一直都在传讲,我这两天虽然没有印证你们的见解达到多高的境界,但这是为了什么呢?我们现在先这么去修着,当看到你的性格乃至见解已经合为一体的时候,我决定会宣扬你的功德。我现前最担心的是什么?见解虽然有一点但并不圆满,不圆满的见解他还会堕落。有时候怕你的性格会站在上风,这时候我前面说这个人非常好,等两天你做出一些不如法的行为,那以后我怎么再去调教其他的弟子呢?因此,这个我想也不需要。
我们当前进入佛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寻找一个“密语”,就是让很多人知道自己修行有多么好,我们修学佛法的目的是为了过阎王爷的这一关。现前在世上所有的人面前能不能过关,这都是一件小事,若要是仅仅为了在世上搞一番事业,那何必还要进入佛门呢?我们在世上从事一番事业、一个企业,当你把这个企业搞得很好的时候,再让很多媒体来报道你,你就变成一个名人了。那为什么不走这一条路而进入出世间这一条路?出世间并不是为了世间八法,而是为了成办解脱。所以,并不是为让所有的人知道你修行有多么好多么好。但要记住,若不具备这些条件,乃至有与正法相违的一些行为,时时要知道自己的过失。我们这两天一直都在宣讲,个人有多少的功德,个人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之中,你可以欺骗全世界所有的人,但永远欺骗不了你自己。比如当今天晚上进入梦中时,那梦中能否达到自在?可能第二天早上你说能达到自在,可以欺骗他人,不管欺骗谁都可以,但是决定欺骗不了自己。晚上明明做的是恶梦,第二天早上你却说成在光明境界当中,我们当然不知道,可能就是光明,但是对你个人来说,做了一晚上的恶梦,可能惊吓了一晚上,要不哭了一晚上,但是第二天口中已经变味了,说是一直都在光明境界当中。这些没有丝毫之利益,我们应该要切实一点,实实在在一些,像这种虚妄的做法,没有丝毫之利益。
因为等两天我们都得死,面对死亡的当下,即便你当时说死亡也是空性,阎王爷也是空性,所有的一切都是空性,但是那时候谁也空不了。我以前不是给你们举过一次例子吗?以前我的房子还不是这样,外面是土墙。有一个禅宗的师父来见我,就讲了一些关于禅宗空性方面的道理,说他现前的见解怎么样?与慧能大师所说的《金刚经》中五祖给六祖印证见解般,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什么区别?我说:“我真没有开悟过,所以对你的空性一点都不懂,但是你这个空性是妄空还是真空,我们这里头有个东西可能会辨别。你到下面那个墙上面撞撞你的头,你撞头的时候直接穿得过去,那就说明你这个空性是真空,要是头上长个包回来的话,那还是假空。”所以,这种空性即便你可以骗过多少人,永远骗不了自己的头。你天天拿着个帽子,头上面长了这么个包,拿着个大的帽子天天戴在上面。我刚才说从那边转过去,但是你头永远不会变过去,因为上面还长了这么大个包。意思就是说,我们永远骗不过阎王爷,即便现前能骗多少多少人,所以还是要实实在在一些。所以说,共同前行绝不能轻视。
比如在修内、外、密三种上师瑜伽当中,先从外相上师相应法入手,绝不能轻视外相上师相应法而高攀内相和密相。从五道来说,绝不能轻视小资粮道、中资粮道和大资粮道而高攀见道、学道和无学道之见解。在四相当中,绝不能轻视法性现前相,而追求明智如量相和法性灭尽地相等等,没有丝毫之利益。在调顺烦恼的过程当中,轻视剖析调伏妄念而追求直视和安住调伏妄念。用禅宗的话来说,轻视文字般若而追求实相般若者,若不具备根机的话,没有丝毫之利益。刚刚不是举过例子,俗话说外面的头还没有熟之前,你去拿里面的舌头吃是不可能的。外面还没有熟,里面怎么会熟呢?不可能的。床还没有热的时候去伸腿,尤其在高原地方,因为晚上气候很冷,所以被窝还没有热之前绝不能伸脚。你要把脚伸出来,因为里面还没有热外面更冷。意思就是说,共同前行基础没有扎实之前,即便修学更高的法都起不了切实之作用。
为什么很多人说,他已经修学禅定有多少年,至今禅定并没有增上,有时候连觅心法都修学也就是那么回事。有些说,修学上师瑜伽那么多年,现前观个上师瑜伽导修的皈依境都那么难。这是什么原因?可能就是高攀的缘故。因为你在观的过程当中,并没有细致按照这种方式去观想,可能天天就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有时候一观就观不出来,这些都是不习惯的原因。所以,必须要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而行持。
如果上师没有空闲培养弟子,弟子没有时间依止上师,光是一种称呼就叫做正行,好高骛远而将前行法丢在一边,那就像所说的“头从高处系,颈从低处断”,就是说你即便跑到很高的地方,下面的这个一断,你只有倒在地上。意思就是说,前面前行基础没有坚固之前,即便修学更高的法,对你起不了切实之作用。无垢光尊者曰:“自心与法不能融契,则无法调顺烦恼怨敌。”指的就是法与根机不相应的话,即便我们行持的善法有多么深奥,对你起不了切实之作用。所以,做人要实实在在一些。世间上都在讲解人要实在一些,那修学佛法同样一个道理,更加要实在一些。世间人为了追求一时的快乐而实在,那我们为了追求出世间永恒不变的快乐更加要实在。所以,当前在行持一切善法之时,必须要知道这些过程,绝不能轻视。
绝不能觉得导师虽然是这样讲,但我应该还是修很高的法最好。修是可以修,但见解永久会停顿在这么一个阶段之中。有时候有空,有时候有明,今天好像修行很好,过两天又跑到上师前面哭啊闹啊,自己现在不行啦,现在想回家啦,要不要跳河啦,明天就要死啦!等两天又跑过来说,好像已经好啦,今天修行非常好。天天就是这样,从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直到现在没有丝毫之进展,天天都好一点,坏一点,好一点,坏一点。我们现前可不能这样行持。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基础并没有扎实,所以在行持更高法的时候,见解不会迅速增长。
历代传承祖师所传讲的无上窍诀大圆满,称之为捷径道,他并不需要像远道法相乘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也不需要像外三部——事部、行部、瑜伽部,需要五世、七世、十六世;也不需要像生起次第,一般需要一世证悟到究竟果法,他可以在短短的时间里,几天、几个月、几年就可以成办解脱。但为什么我们在亚青寺已经蹲了多少年,仍旧和往昔没有丝毫之区别呢?难道说历代传承祖师在欺骗我们?不可能的。这一点,你可以完全放一千个心,诸佛菩萨永远不会欺骗弟子。但现前我们不能在短短时间当中成办解脱,可能是我们在修行道上面有一些问题。
这时候有些狂惑者就会认为自己依止的导师是一个具德上师,所依止的法是无上窍诀大圆满成熟窍诀法,平常也遵照导师的教言在行持,为什么说自己的见解不圆满、还有漏洞呢?这一点我们前两天已经举过例子。阿底峡尊者有一位修无上瑜伽部的弟子,当阿底峡尊者在光明境界当中观察到他的见解堕入小乘的时候,告诫仲敦巴尊者这都是一种幸运的事情。阿底峡尊者是印度八十大成就者之一,能找到比他更殊胜的导师吗?我想世上不会有的。阿底峡尊者所传讲的法是无上密法,难道还有比这个更高的法吗?为什么弟子在行持这样善法的时候,见解还会堕入小乘之中呢?并且阿底峡尊者说这都很幸运,若要是修得不好的话,还会堕入三恶趣之中。这就充分地说明了,我们现前所依止的导师、修行的圣地乃至行持的善法和平常修学的一切,都是最高的法,但若要是不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去行持,你所修学的法可能会让你堕入地狱当中也有可能性。
前两天不是有个居士说,他以前有个亲人也是进入佛门者,但前两天问上师他的灵魂在何处的时候,说还在中阴界、还在三恶趣之中。当时非常不理解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亡者已经进入佛门。进入佛门可能对佛法生起一点信心,但这里头还要分为迁转和圆满,我们天天都在讲解。生前所行持的一切法都称之为迁转法,临终一刹那当中的这个概念称之为圆满法。迁转为善法,若圆满是恶业的话,还是会堕入三恶趣之中;迁转是善业,圆满既是善又是恶的话,他就要遭受像在善道当中,有时候快乐、有时候痛苦等等。我们现前所传讲的是,迁转得善圆满也得善。因此要记住,这个非常重要,这些绝不能轻视。
自以为是修行人,实际上口头所说与实际所行背道而驰、表里不一,如同无垢光尊者所讲解:“口头空言之了知境界,故不得菩提胜果。”就是里外不一致,口里说出来的话乃至描述的一些经验非常殊胜,但是由于内在当中不具备如是功德的缘故,仍旧还是凡夫。所以,绝不能因为自己平常行持的是无上窍诀大圆满的法,而觉得非常殊胜,应该要知道这些(道理)。
心相续与正法已经完全成为两边了。在行持善法的过程当中,只是改造身的姿势,眯着两个眼睛,这样一来自相续不会有丝毫进展。所以,我们平常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当然,众多的方便道为成办解脱会形成一个很好的辅助,这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若不能执受根本,仅仅在表面当中行持善法是永远创造不了解脱的。所以,当前很多修持善法的弟子总认为,自己现前已经懂身要七支坐法,语要排除九节风。光凭这一点即能成办解脱吗?解脱并不在身上,解脱并不在气中,而在于心上。若不调伏自己的内心,即便在表面当中做个修法的形象,没有丝毫之意义。以后要记住这些特点。
刚刚已经说过,我们行持善法乃至到高原地方求一次法,非常非常不容易,可能你们把电话一打开的时候,里面来的短信乃至来的电话都在催你们快点回去,还有事情等待着你们。但你们还是把这些事情都搁置一旁,想好好听完这个法,甚至听不了很长的时间,但必须能拖一天就拖一天。我们必须要对得起自己当时的这个发心,所以外和内必须要一致,光在表面上做个修法的形象没有丝毫之利益。下面也讲得非常细致,我们继续往下看。
来源:微信公号囊加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