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现观庄严

现观庄严论1品遍智17(212-232)笔记

创建日期:2021-11-02

  现观庄严论1品遍智17(212-232)笔记

  1、《现观庄严论》=甲一、论名(1)+甲二、译礼(2)+甲三、论义+甲四、末义

  甲三、论义=乙一、宣说入造论之分支+乙二、所造论体之自性+乙三、造论圆满之尾义

  乙二、所造论体之自性=丙一、略说现观之自性+丙二、广说彼之分类+丙三、如是宣说之摄义。

  丙二、广说彼之分类=丁一、别说对境三智法相——三智+丁二、略说彼相加行——四加行+丁三、广说所得果之功德——法身。

  丁一、别说对境三智法相=戊一、相无生之现观遍智+戊二、道无相之现观道智+戊三、基无我之现观基智。

  戊一、相无生之现观遍智=己一、宣说意乐发大菩提心+己二、宣说加行遍智道之分支+己三、宣说本体实修之现观

  己三、宣说本体实修之现观=庚一、取舍所知支修行所缘+庚二、究竟修行所为+庚三、宣说实修现观修行之相

  庚三、宣说实修现观修行之相=辛一、意乐方便智慧双运之披甲修行+辛二、趋入对境圆满道果之趋入修行+辛三、加行二资双运之资粮修行+辛四、所修断证圆满之定生修行

  辛三、加行二资双运之资粮修行=壬一、总说+壬二、别说难以通达之理

  壬二、别说难以通达之理=癸一、后得资粮之修治——地之资粮+癸二、入定智慧清净对治资粮修行

  癸一、后得资粮之修治——地之资粮=子一、以修治而宣说九地+子二、以果而宣说第十地(218)

  子一、以修治而宣说九地=丑一、分析说明一地之修治+丑二、说明其余地之修治

  丑二、说明其余地之修治=寅一、二地之修治+寅二、三地之修治+寅三、四地之修治+寅四、五地之修治+寅五、六地之修治+寅六、七地之修治+寅七、八地之修治+寅八、九地之修治

  寅八、九地之修治=卯一、本体+卯二、分类

  卯二、分类=辰一、本体特有波罗蜜多之差别(215)+辰二、形相获得自在之差别(216)+辰三、实修十地修行方式之差别(217)

  癸二、入定智慧清净对治资粮修行=子一、本体+子二、分类(221)

  辛四、所修断证圆满之定生修行=壬一、本体+壬二、分类+壬三、摄义(232)

  壬二、分类=癸一、总定生修(225)行+癸二、别定生修行

  癸二、别定生修行=子一、别说大心(227)+子二、别说大断(228)+子三、别说大证。

  子三、别说大证=丑一、果(230)+丑二、因(231)

  215、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八卯二辰一、本体特有波罗蜜多之差别;

  无边诸誓愿。

  216、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八卯二辰二、形相获得自在之差别;

  了知天等语,辩说如悬河。

  217、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八卯二辰三、实修十地修行方式之差别。

  入胎最第一,种姓族圆满,眷属及生身,出家菩提树,圆满诸功德。

  218、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二、以果而宣说第十地。

  超过九地已,若智住佛地,应知此即是,菩萨第十地

  221、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二子二、分类

  见修诸道中,所能取分别,由灭除彼故,说八种对治。

  225、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四壬二癸一、总定生修行;

  所为…

  227、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四壬二癸二子一、别说大心;

  …及平等,利有情无用

  228、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四壬二癸二子二、别说大断;

  超二边出生,证得相出生。

  230、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四壬二癸二子三丑一、果;

  一切相智性。

  231、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四壬二癸二子三丑二、因。

  道有境出生。

  232、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四壬三、摄义。

  当知此八种,是出生正行。

  2、修治是断证圆满的一种功德,如果用读书来比喻,初中一年级的修治是什么呢?就是已经去除了不了知初中一年级知识的过患,该掌握的知识都掌握了。

  3、寅八(九地之修治)卯一、本体:

  九地修治的本体就是能圆满九地后得福德之断证的殊胜方便智慧。

  4、辰一、本体特有波罗蜜多之差别:无边诸誓愿。

  第1法、为了利益所化众生,具足无边誓愿波罗蜜多。第九地菩萨愿波罗蜜多圆满,所发的大愿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到九地的时候,不需要特意去发愿,只要心里面一起念头,所想之事就会成就。

  5、辰二、形相获得自在之差别:了知天等语,辩说如悬河。

  第2法、能诠的词无碍解,了知天等语言获得自在。九地菩萨已经获得了四无碍解——词无碍解、义无碍解、法无碍解、辩无碍解。其中第一种就是能诠词语方面的词无碍解,即精通天人、非天、罗刹、夜叉等世间各种众生的语言,

  第3法、所诠义无碍解,法义智慧辩才犹如河流般获得自在。义无碍解就是对一切法的法相等意义完全通达;法无碍解就是对胜义谛和世俗谛的法全部了如指掌;辩无碍解就是能在不同根机的众生面前以种种方便演说妙法,赐予他们暂时与究竟的利益。九地菩萨对此三者也都无余通达,运用自如。

  6、要想获得无碍的辩才,大概要具足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勤奋努力,这不可缺少;还有就是心态的调整;第三是祈祷,经常以发自内心的恭敬和虔诚对文殊菩萨、本师释迦牟尼佛等智慧圣尊以及传承上师进行祈祷,这样也可以开发智慧,无碍辩才不一定完全从苦修苦行而来。历史上有些大德虽然显现上已经年龄很高,可是其智慧非但没有衰减,反而变得更加敏锐清晰,辩才也可以自然流露,这就是依于祈祷的不可思议缘起。

  7、辰三、实修十地修行方式之差别:入胎最第一,种姓族圆满,眷属及生身,出家菩提树,圆满诸功德。

  本来是讲九地的修治,为什么又谈到十地呢?因为九地的果是十地,而十地又是佛地的因。佛陀的十二相是从第十地开始示现,这些都要由九地的功德来引生,所以把这作为九地的修治。

  这里总共讲了九种功德,其中前五种相是与在家有关的,中间四种相是与出家有关的,最后三种相是获得佛果之后的,因为九地实修的果是十地,所以这里只列出十地所摄的前九种相。

  第4法、从兜率天降下入于母胎,入胎堪为第一。菩萨在兜率天依五种观察决定投生人间,然后以大象的形象入于母胎。

  第5法、释迦王族的种姓圆满。在印度,刹帝利、婆罗门是高贵的种姓,因此菩萨选择了刹帝利种姓的释迦王族。

  第6法、净饭王姓氏圆满。这是从家族姓氏来说的,当时印度最著名的两个姓氏是日亲和甘蔗,净饭王的姓氏就是甘蔗。

  第7法、摩耶夫人的母系血统圆满。母亲摩耶夫人这一系的血统在印度也是极为高贵的。

  第8法、登巴之类的眷属圆满。登巴是释迦牟尼佛出家时跟随着他的一个人的名字,佛陀的眷属都像登巴一样具足恭敬、虔诚、能干、智慧、精进等许多功德。

  第9法、以这样的方式受生身体诞生相。佛陀在印度蓝毗尼花园降生时,大地六种震动,天上出现微妙的光芒,无数天人来作沐浴、赞颂等,有许多的殊胜相。

  第10法、成年以后喜享眷属,执掌国政,最后出四门目睹老病死与沙门的景象而生起出离心显现出家相。

  第11法、接着在尼连禅河畔历经苦行,前往菩提树下,初夜降魔。

  第12法、圆满功德的本体于黎明时分现前真实圆满正等觉。

  这样的十地菩萨此等相成就之因的加行修行有九种修治,再加上前面本体特有波罗蜜多与形相获得自在的三种修治,九地菩萨总共有十二种修治需要修持。

  8、子二、以果而宣说第十地:超过九地已,若智住佛地,应知此即是,菩萨第十地。

  前面是以修治来讲菩萨的九地,现在是以果来宣说第十地。表面上看来,超过九地是住于十地的,但这里并没有说住于十地,而是说住于佛地,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会讲。

  8、1超过九地已

  我们先要明白所超过的是哪九地。

  根据哦巴活佛的释论来讲,第一个叫做种姓地,即声闻的加行道;第二个叫做第八地,即预流向,是从阿罗汉果往前逆推算第八个;第三个叫做见地,即预流果,因为小乘得预流果时现证十六行相,断除了所有见惑;第四个叫做薄地,即一来果,因为此时断除了欲界九品修断中的六品,转生欲界的种子有所削弱,所以叫薄地;第五个叫做离贪地,即不来果,此时完全离开了对欲界的贪心,还会投生到色界、无色界,但再也不会来欲界;第六个叫做证所作地,即阿罗汉果,此时完全通达了人无我,断尽烦恼障;第七个叫做声闻地,前面已经讲了声闻乘四果四向中的四果和第一预流向,那么剩下的一来向、不来向、阿罗汉向这三向就是这里的声闻地;第八个叫做缘觉地;第九个叫做菩萨地,即将一地菩萨到九地菩萨之间的这九地算成一个。

  所以,颂词的意思是说:超过了声闻八地,也超过了菩萨的前九地,这时圆满的智慧便住于佛地。

  8、2若智住佛地,应知此即是,菩萨第十地。

  既然十地仍然跟佛地有一定差别,我们并不能承认它完全等同于佛地,那么《般若经》中有时称之为佛地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安立又有何必要?

  原因有两种:一是十地与佛地相比,尽管习气种子还没有断尽,最细微的智慧还没有通达,但是差别法——这些地的断证功德已经圆满;二是十地菩萨利益众生的方式与佛陀基本相同。

  必要有三种:第一,总的从超胜声闻菩萨九地之果的角度来说,圆满三乘所摄的断证;第二,分别从超过菩萨九地之果的角度来说,能证悟声闻、缘觉、菩萨三地一一都有因与果;第三,尤其从圆满下地修治之果的角度来说,能使所化众生对菩萨乘产生兴趣,也令十地菩萨对修道更有欢喜心。我们应当了知,源于这三种必要,所说的住于果位佛地的这一地实际上命名为菩萨第十地的阶段。还有一个观点,是说十地特有的波罗蜜多智慧,从与佛陀无碍智慧相似的角度安立十地为佛地。

  9、癸二(入定智慧清净对治资粮修行)子一、本体:

  入定智慧清净对治之资粮修行的本体就是能圆满入定智慧之断证的殊胜方便智慧

  分类有见断对治之资粮修行与修断对治之资粮修行两种。

  10、子二、分类:见修诸道中,所能取分别,由灭除彼故,说八种对治。

  这个颂词经常为《现观庄严论》的学者们所引用。

  什么是见道呢?前所未见的法性义在证一地时得以现见,这叫做见道。什么是修道呢?不断地在自相续中串习一地时所见的境界,这叫做修道。

  见道和修道都要以智慧断除障碍,所断障碍总的分所取法我之分别和能取人我之分别两类,这在前面已经讲了。其中所取法我之分别又分为清净所取分别与染污所取分别两种,清净所取分别是指对涅槃法的执著,染污所取分别是指对轮回法的执著;能取补特伽罗之分别又分为实有能取分别与假有能取分别两种。这样一来,就共有四种执著的类别,见道、修道各有四种,总共就是八种执著。

  为了将这八种分别一一断除,就要从能断的智慧方面安立八种对治,即断除见断四种遍计部分之见道对治的四种资粮修行以及断除修断四种俱生部分之修道对治的四种资粮修行。见道时断除的是四种遍计的人我执和法我执,修道时断除的是四种俱生的分别念,其中一部分属于很细微的种子。按照个别大德的观点来讲,二地和三地菩萨还有烦恼障,而所知障更是在十地所有阶段一直具足,只是在七地之后变得非常细微。

  11、下面讲实修现观四种修行的最后一种——定生修行,法尊法师译本中翻作“出生修行”,某些辞典中也作“定离修行”、“出离修行”。

  “定生”的字面意义就是决定产生。

  12、辛四(所修断证圆满之定生修行)壬一、本体:

  定生修行的本体即是定生所修断证圆满无生的修行。我们修行最后决定能产生的,就是断证圆满的佛果。

  13、壬二(分类)癸一、总定生修行:所为…

  第1法、总体来说,所定生果就是佛地的三大所为定生。修行之后一定会产生什么呢?产生佛果,而佛果的特征就是三大——大心、大断、大证。

  14、癸二(别定生修行)子一、别说大心:…及平等,利有情无用。

  第2法、本体的差别:以大智慧于证悟诸法等性中不动摇即是等性定生。所谓“平等”,就是以智慧通达万事万物一味平等的真相,并安住于此真相中不动摇,这是佛陀大心的本体。

  第3法、以方便大悲利益一切有情即是利有情定生。自己通达一切万法的实相之后,自然而然就会对没有通达此理的众生生起极大的悲悯心,然后无偏袒地施予利益,这是大心在慈悲方面的特点。

  第4法、作用的差别:无勤任运行持事业即是无用(无勤)定生。佛陀由三大阿僧祇劫积累资粮之故,利益众生的事业无勤便能成功。

  以上就是佛陀大心的三种差别法——智慧本体、大悲方便、无勤作用。

  15、子二、别说大断:超二边出生,证得相出生。

  对于颂词,我们还是沿用法尊法师的翻译。“出生”这个名相。颂词注释里面我翻译成“定生”,因为藏文中这个词有决定的意思,“出生”似乎表达得不够完整;再者,从法相来讲,是说佛地时决定能产生大心、大断、大证三种功德。基于以上两个原因,我决定译为“定生”。

  第5法、本体的特点:断除烦恼障、所知障而不住轮涅常断之边即是超二边定生。证佛地时,完全断除了人我方面的烦恼障和法我方面的所知障,因此既不会住于涅槃寂灭的边,也不会住于轮回常有的边。

  第6法、作用的特点:断除了声闻、缘觉、菩萨三道的障碍而证得三乘的一切功德即是证得相定生。从字面上看,“证得相”似乎是在说证德,但这里是以断除三乘障碍的间接涵义为主,所以安立在大断当中。

  16、子三(别说大证)丑一、果:一切相智性。

  第7法、果位解脱道的智慧现量了知所知一切相,即是遍智定生。十地末尾的无间道过后,解脱道便是真正现前佛果,这时的智慧现量照了万事万物,所以叫做一切相智。这是从果方面来说证悟。

  17、丑二、因:道有境出生。

  第8法、作为因的无间道智慧的究竟有境即是道有境定生。无间道智慧在名相上是因,但实际上跟佛陀的智慧极其接近,因为无间道只有一刹那,就像种子马上就要变成苗芽一样。

  用以上两者来说明佛陀所证的无上智慧。

  18、壬三、摄义:当知此八种,是出生正行。

  具有此八种体性者就是定生修行。

  19、所谓现观,指的是佛菩萨的无生智慧之行境,我们要完全依靠自力来通达它有一定困难,唯有借助从弥勒菩萨不可思议智慧中流露的这些不同的行相和名词,才能稍加抉择。

  《现观庄严论》总共有八品,前面是三智,中间是四加行,最后是法身。对于这八品的内容如何归摄,藏地高僧大德有摄为八种现观、六种现观、三种现观等不同说法,哦巴活佛讲义中对此也做了介绍。

  20、心想:文殊菩萨如何发愿,普贤菩萨如何发愿,前辈大德们如何发愿,我也随学他们如是发愿。以这样的心态来念一遍《普贤行愿品》,也令这个人身具有实义。

  现观庄严科判

  212、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八(九地之修治)分二:

  213、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八卯一、本体;(这个科判没有颂词)

  214、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八卯二(分类)分三:

  215、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八卯二辰一、本体特有波罗蜜多之差别;(第17课)

  无边诸誓愿。

  216、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八卯二辰二、形相获得自在之差别;(第17课)

  了知天等语,辩说如悬河。

  217、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一丑二寅八卯二辰三、实修十地修行方式之差别。(第17课)

  入胎最第一,种姓族圆满,

  眷属及生身,出家菩提树,

  圆满诸功德。

  218、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一子二、以果而宣说第十地。(第17课)

  超过九地已,若智住佛地,

  应知此即是,菩萨第十地。

  219、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二(入定智慧清净对治资粮修行)分二:

  220、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二子一、本体;(这个科判没有颂词)

  221、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三壬二癸二子二、分类(第17课)

  见修诸道中,所能取分别,

  由灭除彼故,说八种对治。

  222、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四(所修断证圆满之定生修行)分三:

  223、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四壬一、本体;(这个科判没有颂词)

  224、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四壬二(分类)分二:

  225、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四壬二癸一、总定生修行;(第17课)

  所为…

  226、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四壬二癸二(别定生修行)分三:

  227、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四壬二癸二子一、别说大心;(第17课)

  …及平等,利有情无用。

  228、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四壬二癸二子二、别说大断;(第17课)

  超二边出生,证得相出生。

  229、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四壬二癸二子三(别说大证)分二:

  230、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四壬二癸二子三丑一、果;(第17课)

  一切相智性。

  231、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四壬二癸二子三丑二、因。(第17课)

  道有境出生。

  232、甲三乙二丙二丁一戊一已三庚三辛四壬三、摄义。(第17课)

  当知此八种,是出生正行。

上一篇:现观庄严论1品遍智16(190-211)笔记

下一篇:现观庄严论1品遍智5-17课(11-232)小结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