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备忘录6课3暇满难得
《前行备忘录》【第六课/第三节】
本日讲法要点 (接上节课)
4. 三殊胜法
(2)正行无缘珠胜
2)嗔心消尽善根
【二、假设你生起了嗔恨之心,那就像(《入行论》中所说的)“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
我们紧接着往下看。第二、假设你在修法过程当中乃至没回向之前生个嗔恨心的话,就像《入行论》之中所说般,就是起一个嗔恨心,它能把千劫当中所积累的,像布施、供养等一切福善都消尽。千劫啊!一个嗔恨心。那我们先反观一下自己以前的修学,我们初次开始从事善法乃至今天,已经做了不少的善法,不管是口念诵、身做礼拜,还是放生、建寺院塔庙,帮助养老院、孤儿院等等善法。那么你在从事这个善法之时,是否时时都在做回向?若要是没有做回向之前起个嗔恨心的话,那千劫当中没有回向过的一切善法当场消尽,一个功德都没有。
就比如说,我们现前在听闻佛法时的这个院子比较小,以前上师都在讲,说在建寺院乃至道场的这段时间内可不能想无常,因为要是想到无常的话,本来是要建大一点的,可能就觉得没必要而建成小的了。以前也不是我无常观念太强的缘故,那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已经够大了,但现前看来已经太小了。所以,现前大家在听法的时候都要挤着坐,在挤着的过程当中,还没有回向之前,可能会有人压到你的脚。嘴里虽然不敢说什么,但是心里面有没有起嗔恨心也未可知。大家也都知道我平常不会给你们什么忿怒脸,但在说话的时候可能会说一些带刺的语言,因此怕上师又会说这种(带刺的话),虽然在笑着说,实际当中可能也会刺到自己的心,几天都反应不过来。心里若一直起嗔恨心的话,要记住,刚刚听闻善法的功德乃至千劫中没有回向过的一切善法就消失了,一个功德都没有了。
当然,我们在懂得这些道理的时候不会(再起嗔恨心),即便你把我的腿压扁,我也不起嗔恨心。但是以前不懂的时候,可不会这样,起个嗔恨心非常轻松,就好像天天没有嗔恨心可起般,只要有这么一个缘,高兴得不得了。因此,我们平时从事善法之后,必须要当下做回向,做完回向之后再起嗔恨心,除嗔恨心本身有过失之外,它并不会消尽这个善因。所以,以后要是起嗔恨心的话,先告诉对方说:“你先等等,我们先回向完以后再打行不行?要不你也不划算,我也不划算,我们都挺了那么长时间了,每天讲两三个小时。在汉地只上四十分钟都算很长的时间,这边还要遭受两三个小时,所以我们都不划算。因此,先等等行不行呢?等我们先回向完以后再去打。”
要记住,嗔恨心的过失非常大,一切恶业当中莫过于嗔恨心,以后时时要知道这个嗔恨心的过失,所以,应该要生起忍辱。因为当我们生起嗔恨心的时候,于对方可能起不到什么损害,但反损害了自己。往昔不懂的前提之下若不起嗔恨心,觉得好像已经向对方服输了一般,但细致站在出世间的立场之上,损失的并不是对方,而是自己。要知道这些过失,因为嗔恨心的后果就是地狱,那我们现前在起嗔恨心的时候,就在造地狱之因。所以,一点都不划算,时时都要记住这些。
我在汉地的时候见到一些居士,全家都是信仰佛教者,平常我就告诫他们“你们非常好,应该这样”。为什么呢?当今你们没有更大的福报出家,现前成办家庭不就是图幸福快乐吗?当前世上很多众生由于缺乏佛教教育的缘故,没有佛法背景的生活完全是一场赌博,是不是这样,你们可能也会知道。就是即便面对自己的生活,现在在汉地多少家庭,从早到晚不停地在起现大大小小的战争,这个战争持续几年之后就变成一个很不好的后果。若是信仰佛教者,由于具备佛法的背景,所以两者之间时时在调伏着自己的内心,即便遇到一个很大的事情,也不会那么计较的。应该得这样,形成一个家庭乃至从事一切,不就是图个幸福吗?活在世上短短的这么一段时间当中,若没有快乐,时时都在烦恼之中,那太不合算了。因为当今我们能获得这样的一次人身,是千百万劫当中修善而得到的果报,即便没有从事一些很高的福报,但在享受(善果人身)的过程当中,也绝不能仅仅让他在痛苦之中,那太不合算了。因此,应该这样。
当然,我身旁的很多居士家庭都非常和睦。有时候我想:“是否缘于我在的缘故,两者之间才这么和平,平常会不会也是这样?”有时候我和长时间接触的居士,可能也就变成很熟识的缘故,就在旁边打听,(我不在的时候他们是不是也这样和睦),都说我不在的时候他们也是这样,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一个家庭。(听到这些)我心中也非常高兴。因为我作为你们的导师,平常所讲解的就是调伏自己的内心,说明你们已经调伏了自己的内心,而从事乃至享受这样的快乐,应该是这样的。
那作为一个出家人就更不用谈了,天天都在传讲,我们已经把红尘搁置一旁追求释迦牟尼佛的足迹,那么现前在行持善法的过程当中,当然由于无始时来烦恼习气的缘故,有时候难免产生一些贪嗔痴烦恼,但这时候应该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尤其是有嗔恨心的时候,必须要用忍辱来调柔嗔恨心,应该这样。当时即便有人实在调伏不了而给你说一些不好听的话,那你就忍辱的呗!因为他的这些话,也不会让我们变瘦,即便变瘦,现在不也是很流行吗?所以,那是最好的事情。而且实际中也变不了瘦,对你也没有什么可损害的,但你对他产生嗔恨心的时候,就觉得一直放不下,但一旦放下的时候,那这句话对你有什么损害呢?
比如我们举个例子,你一直想着这个话筒放在前面多烦哪,后面的时候,不把它拿走放到别处,你可能就要发疯,但是你把它当作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那对你会有什么损失?它就是它,你就是你。所以,我们时时都得学会这样的和谐、平等,有时候要想到这一点。当然在情绪高涨的时候,今天一讲到的时候,觉得好像是这样的,以后自己必须要做到这样,但是一旦有人要是给你一点红脸的时候,那可能刚刚所讲解的教言已经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可不能这样,时时都要观待为妙。
【一千个大劫当中积累布施持戒所生的一切善根,能毁于相续中嗔心生起的那一刻。】
一千个大劫当中积累布施、持戒所生的一切善根,毁于相续中嗔心生起的那一时刻,所以时时要观待这一点。我们平常在从事一切善法之后,应该当下做回向,做完回向以后,在具备三殊胜法之中的这个善根,即便后面有多么大的一些恶业、恶缘,也不会摧毁这个功德。当然这个恶业本身有过失,这不用多言,但不会摧毁这个善根。所以,我们时时要培养自己,不要顺着这个嗔恨心乃至一切恶缘行走。这是第二个,要铭记心中。
有时候若觉得像《前行备忘录》这么厚的书天天翻阅很难的话,当然里面一句一词没有一个不殊胜的法,但是像有些纲目乃至最关键的地方做个笔记也非常好,时时去看看这些,把这些都铭记于心中,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两天我们也说过,亚青寺的弟子现前最缺乏的就是这样细致地传讲,虽然你们往昔都来自于各式各样的禅院乃至佛学院,往昔虽然也学过很多很多法,但到了高原地方,缘于很多高僧大德的恩德,虽然平常也能得到各式各样的法,但是由于缺乏细致传讲的缘故,有时候我就觉得亚青寺常住的弟子们从细节上面可能和其他地方会有一点点不同,我最怕的就是这一点。我不怕你们的禅定不如其他地方,最怕的是在佛法细节上面,可能由于我们平常讲得少的缘故。有时是拿一个一两页的教言讲一下,要不平常你问什么我就答什么。那我们平常的智慧也是很有限的,能问出多少呢?上师也只是跟随着你这个解答一些,但这个远远不够。当然,当时对消除自己的疑问能起到切实之作用,但还有很多深奥的道理就没法去了解。像这种细致传讲,尤其是这本书的作者乃是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堪布昂琼,离我们非常非常近,是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上师的上师,因此应该要细致了解一些,非常重要。
像对于出家人来说,我们乃本传承的继承人。很多人说“上师的心子才为继承人”,什么叫心子呢?能完全摄持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者——教法和证法两方面已经圆满,此外还有继承人吗?普贤王如来是哪一个授记他就是佛教的教主继承人?所以要铭记心中,我们何时圆满教、证二法之时,即为这个继承人。现前就在成办这个继承人,并且也是救度三界六趣一切众生之怙主,现前也在发愿为救度一切众生均证得佛果,所以,我们把三门都投入到修法之中——平常身做礼拜、口里念诵乃至为众生讲各式各样的道理,那么我们必须要把这些细节部分都得通达,若不通达,传讲可是一门过失啊!我等大恩根本上师曰:“讲错一句共同法,如挖三界众生眼睛之罪;讲错一句不共同之见,如杀三界众生之罪。”罪过是非常大的。为了避免产生这样的过失,现前我们可以细致去观修这样的法,可以完全消尽这两种过失。所以,应该要细节一些。但在家的居士,不能因为自己是所谓的在家居士,所以就觉得只要懂得一些就搁置一旁。当前在汉地很多在家的居士,总认为教法不需要细致学习,比如说自己是一个老太婆,也讲不了什么法,所以自己行持这种证法就可以开悟了。开悟不是这么一件容易的事情,教证二法摩尼宝若不同时圆满,是永远达不到解脱证悟的。所以,即便我们暂时为了自己,但也发愿以后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之下救度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所以还是要细致一些。时时要记住这些道理。
3)后悔心消尽善根
【三、倘若你心生后悔,善根也会穷尽。】
倘若你心生后悔,善根也会穷尽。比如说你去年做了一件善事,今年就开始后悔——去年这个做得太大了,应该只做一半才好。若要是回向以后再起后悔心的话,后悔心本身有过失之外,消尽不了去年所做的善事功德;若要是没有回向的话,那今天在后悔去年的善事之时,后悔的一切善根都已经消尽。这一点不管在汉地乃至在高原地方,我们讲回向的时候天天都在传讲。
【比如,以前自己作过上供下施,后来懊悔不已,心里盘算:以前的那个东西,当时只供养一半或三分之一就好了。萌生后悔之心,就会耗尽善根。】
比如,以前自己作过上供下施,后来懊悔不已,心里盘算:以前的那个东西,当时只供养一半或者是三分之一就好了。萌生后悔之心,就会耗尽善根,就会消尽以前所成办过的一切善根,这是第三。
像如是般显现具不具有呢?你们可能也听说过,由于汉地不是全民族信仰佛教,我的身体也不是很好的缘故,所以我即便到一个城市也不会大面积地传讲佛法、开法会、放生等,不会这样去做,可能是由于环境的缘故。但是有时会从外面居士口中听到,说有些居士即便去从事这样的一些善法,后面就开始显现后悔等。所以当时我在想,真的缺乏一位导师,若要是有一位真正的导师为他们传讲这种过失,他前面可能绝不会盲目去成办这种善事,后面又开始后悔,这种显现是不会具有的。那现前我们已经知道,以后从事善法要具备什么条件,我想这样的罪业是不会犯的吧!这是第三个。
4)傲慢心消尽善根
【四、如果炫耀善根,也会使它灭尽,】
第四个,如果炫耀善根,就是时时赞扬自己所做的功德。比如说我今天在家的时候,放了一千条生,在没有回向之前,完全被傲慢心束缚自己的心态,想宣扬自己的功德给他人听,这时候,你刚刚所成办的一切善根都已经消尽。所以我们平常都在讲,一个完全不懂佛法的人,平常从事一些善法的时候,觉得能把自己的名字留下来,甚至在佛像的边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等,觉得这些都非常好,因为世世代代中都会有人知道这个佛像是他捐供而造的。站在世间的立场之中,你这个名誉已经得到了,但要是纯粹站在出世间的立场之中造这个佛像的话,那没有丝毫之善根了。
往昔达摩祖师初次到汉地的时候,梁武帝问:“我现前从事了这么多善法,有多少功德?”达摩祖师曰:“无功德。”后面,梁武帝又问另一个导师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见到谁都说这个寺院是我建的,这个和尚是我供的,这个经书是我抄的。”所以,用藏地的一种俗语来说,在步行者面前蹲着说,在骑马者面前站着说,不管见到谁都说这件事情,时间长了,功德也就消失了。我们从事善法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解脱,可不是为了什么世间的事情,若要是纯粹为了世间,那你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比佛像还大一点的碑上也可以,让后一代人都知道你。知道你又有什么意义呢?知道你,(你)也已经变成一堆骨灰和骨架了,总不能说知道你,你就可以从里面站出来又和他们享受快乐,不可能的,这些都是一种虚伪。
以前昌根阿瑞讲过这么一个故事。因为那时候昌根寺里面活佛很多,世间的俗事也多,因此昌根阿瑞离开这个寺院去了桑耶寺,想到拉萨幽静山林当中打坐。在路上就遇到这样奇迹的一件事情。当时他路过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有一个名气很大的黄教格西,是个很大的堪布,在还没有坐床典礼之前就得了一个疾病,圆寂的那一天告诉旁边的人说,明、后天他圆寂以后,他们必须要抬着他的法体,前面必须要立一个这是哪一位大堪布的标识,并且还要广传这是大堪布的遗体,决定不能忘失这一句话。昌根阿瑞说:“人都已经死了,留下一个大堪布的名号有什么意义呢?即便世上所有的人都堆集在你面前,说‘哦,大堪布就在这儿,我们今天才发现’,你能感受得到吗?没必要的事情。”我们可不能这么去做。当前我们行持的一切善法是为了成办解脱,为了救度一切众生,这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话题,也是实实在在的一件事情。其外的这些不切实际的话,乃至不现实的一些理想,没有什么意义。
之前我不是给你们举过例子吗?当时我从香港到新加坡的时候,在那边也看到不少的道场,里面也建了很多很多佛像。现在不仅在汉地,即便在高原地方也是这样。汉地很多寺院里面佛像的下面都写着很多居士的名字。天哪!这是居士的行为吗?居士是不应该在后面写名字的,要不一个真知佛法的人,会疑惑这是居士的行为吗?居士应该是通达佛法、行持善法者,还要留下名字,真的是一种可笑的事情。因此,我们以后必须要记住这一点。行持善法是为了成办解脱,并不是为了一个名,若要是仅仅为了名,这倒也可以。
【比方说,不管念没念完观音心咒一亿遍,都在念珠里穿上一个珠贝,口口声声说“我还没有念完一亿遍观音心咒”,说完把念珠向众人卖弄。】
比如说,不管念没念完观音心咒一亿遍,都在自己的念珠上穿上一个珠贝。这是藏族人的一种习惯——念珠上带着这么一个珠贝,就代表他已经念了一个亿的观音心咒或是其他的咒。但有些人为了让很多人知道他已经念完一个亿了,就在上面穿上这么一个珠贝,口口声声说“我还没有念完一亿遍观音心咒”,说完把念珠向众人卖弄,上面你明明已经挂着这个标志。所以,像这种没有丝毫之利益。刚刚已经说过,还会把当时的善法乃至千劫没有回向过的一切善法,都会消尽。我们行持善法时,应该时时铭记与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符合。
【只是办了一件微乎其微的善事,也是在走路的人前坐着讲,在骑马的人前站着讲,】
只是成办一件微乎其微的善事,也是在走路的人前坐着讲,在骑马者面前站着讲,在一件小小的善事还没有完全办完之前,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你在办这件事情,这可就没有多大的意义。要记住,我们是从事解脱者,不是为了世间的利益,若要是像汉地一些个别的老板,在做了一些扶贫的善法之后,就拉着几个希望小学的学生拍一些宣传片,就是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些事情是他做的,(这可没有什么意义)。
前一段时间我在北京的时候,也见到各式各样的所谓的明星吧。见到这些人的时候,有些说虽然他对佛法并不是很了解,但也从事过很多很多善法。当时,我为了随顺大家,当然也会说“非常好、非常好”,但实际当中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也不一定完全是。他们从事善法的目标是什么呢?因为现前知道世上所有人都希望像他们这样的名人能多从事一些善法,所以有一些做善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以后更加支持他,可能有这个企图。他并不一定说是完全为了这个希望小学,若要是真正为了希望小学的孩子们,这些学生冬天在外面光着屁股时,他可能会去看他们的。做善法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虽然他付出了一些,但是为了之后得到更多的东西。这叫善法吗?当然不叫善法。
就像我们前两天所讲解的,一个穿着袈裟的人在里面还套着一支枪去打猎,看到的时候,“哇,天哪!是一个比丘啊!”但是外面在干什么呢?在打猎。这叫善法吗?当然不叫善法。所以,我们不是仅仅讲解他人的过失,他们能从事这样的一些善法,站在世间的立场之中也非常好,像(资助)希望小学、养老院、孤儿院非常好,我们平常在具备条件的前提之下,也在讲解尽量多做一些这方面的善事。但要记住,我们从事善法的意图和他们完全不同,他们是活在当下,并且还想把自己更扩大一些、做成更好一些;而我们从事善法的目的是为了让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均能成办解脱,即便我们当时所付出的代价并没有那么大,但是我们的内心是非常清净的。应该做到这一点,这才是真正修行者的象征和标志。所以,这些都非常非常重要。
所以,像我刚才所说的,像这样的人可多得不得了。刚开始在见到他的时候,我当然不能说他“你建的这个,不就是为了后面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吗?”难道佛教真的应该这样去行持吗?不是的。当时也只能随顺着说:“当然好,太好了。”没办法,就像你们汉族人所说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时候不仅仅身不由己,口还不由己,所以只能说这么一句话,没办法。这真是心里话吗?不是的,完全就是在他面前说说而己,实际当中当然不是这样。我从事善法已经二十多年,难道对于这样的事情一点都不懂吗?不可能,所以以后要记住。
这并不是讲解他人的过失,因为初次开始行持善法时如是去做我们也不排斥,虽然我们在行持更高的法,但也不排斥下面的这些行为。我们天天都在讲解,我们这个传承要做到什么呢?在行持更高法的同时不轻视下面的善法,从事下乘善法的弟子也不诽谤上面乘法,时时达到上下和谐,这才是我们的教义。但是在行持善法乃至体现出更高境界的时候,当然要知道上、下不同的区别,要是不这么讲解的话,你怎么知道你现前从事的善法的高低呢?因此需要了解,但了解不等于诽谤,这一点要做到。
诸佛菩萨为了救度众生无所不在,即便在晴天的时候天上飘过一朵云遮止太阳,让众生得到一些清凉,也是诸佛菩萨的加持乃至事业。那么想想,像这些人能从事这样的一些善法,虽然和出世间见解没有多大的关系,但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应该这样去理解。但我刚才这么讲解的缘故,是要体现出我们现前从事善法者的功德有多么殊胜,就做了一些比较,但比较并非是在诽谤和排斥他人的行为等等,应该要做到和谐,这才是具有智慧者的行为。
之前我在汉地也听到很多导师说“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不能完全这么说的,要针对根机来树立如何行持善法。像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时候,有些居士说他平常从事的就是杀生,像他这种情况能不能修行呢?当然可以,以前释迦牟尼佛时代也有很多渔民是释迦牟尼佛的四众弟子之一。渔民是靠什么生存?靠打鱼为生,也就是说时时以杀生为主。但是他即便需要靠这个杀业为生计,那他也可以不做其他的一些恶事,像不要打妄语,不偷东西等等,那这也是一个居士的行为。所以,我们绝不能排斥。
前一段时间,在汉地有一个音乐家对我信心非常大,已经接触了有两三年的时间,平常他对我非常好,但也就这么聊聊天之外,一直都没有说过他要求什么法。有一天我就说:“冒昧地问一句,你为什么直到今天并没有求一点法呢?”他说:“师父,我怎么能求法?第一,我平常不喝酒不行,而且抽烟也已经变成习惯,年龄也这么大了,烟也戒不了。很多人说喝酒、抽烟的人,绝不能当居士的。”谁说的?天哪!完全是自己想象,就是说即便当时你只能做到这样,但其他的一些恶行可以消尽,甚至可以从事一些善法,甚至等这种力量达到一定的时候,你的这种恶业也会消尽。慢慢来、慢慢来,不是说一下就都会变成像释迦牟尼佛一般,谁能做得到?做不到的,做不到的。
【这样一来,善根就会灭尽。】
这样一来,善根就会灭尽。
【要想使善根不被这四种毁坏的因所穷尽,就必须证悟基大中观、道大手印、果大圆满的见解。如果生起与之相似的见解,引发出三轮现而无自性、如梦如幻、如乾达婆城、如水月般现而无自性的定解,也可代表初学者的正行无缘。】
要想使善根不被这四种毁坏的因所穷尽,就必须证悟基大中观、道大手印、果大圆满的见解。如果生起与之相似的见解,引发出三轮,三轮指的是什么?回向的时候,回向的境、回向者和回向的功德此三者为三轮,现而无自性,在执受这种禅定时现而无自性,如梦如幻,如乾达婆城。乾达婆城就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寻香城,它可以在一个小小的碗当中变成一个很大的城市。它真是一个有他相续的城市吗?不是的,它只是一种因缘和合,如同天上呈现的彩虹一般,因缘和合时呈现出来这么一个城市,就叫寻香城。城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宫殿,各式各样的人在行走,但这些众生并不是具有他相续实实在在的众生,他只是一种因缘所呈现出来的虚幻现象。如水月般现而无自性的定解,也可以代表初学者的正行无缘,就是说初次行持善法时,还没有证悟到大中观、大手印和大圆满之见解,即便是相似具有刚刚所说的,认识到一切法之自性为无实虚幻的道理,那即便是知道这么一些道理乃至行持这样一些善法,他也可称为正行无缘。但这个无缘,虽然他不是了义之无缘,但相对来说他也可以称之为正行。就是说,常在亚青寺居留的弟子们,我们平常从事的是直断与顿超,所以对于正行无缘之见解应该有所了解,但初次到亚青寺来的弟子,及平常对自性并不认识者要记住,我们平常在从事善法时,应该时时认识到一切万物的自性是虚幻的,在无自性如虚幻当中行持一切善法,里面也含摄了般若波罗蜜的一些成分,功德不可思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初学者,一开始达到正行无缘有一定难度,就好比把鼻子往口里放一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初学者,一开始通达正行无缘有一定难度,就好比要把鼻子往口里放一样。但假的鼻子可以直接放在口里,这倒很容易。有的鼻子很尖的也可以放。在某地有个居士,他鼻子非常尖,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也就在别人面前称他为尖鼻子。后来被那个人听到了就过来问:“上师,你为什么叫我尖鼻子?”天哪!把我羞得。我说:“因为我想问你在哪里,也不知道怎么叫你,所以就叫你尖鼻子。”
【所以诚如寂天菩萨所说:“紧系念法柱,已拴未失否?”】
诚如寂天菩萨所说:“紧系念法柱,己栓未失否?”意思是,若要是把正法真正拴在一个很坚固的柱子上,他就永远不会脱离。就像上面所传讲般,在具备如是般正行的前提之下,过失永远不会在你身边呈现,不会有这种恶缘,各式各样的过失。
【在观修暇满难得等引导时,要么是观察修,要么是安住修,要么是观察、安住轮番来修,这一点至关重要。】
在观修暇满难得等引导时,要么是观察修,要么是安住修,要不观察和安住轮番来修。我们天天都在从事这样的善法。在闻思的时候要先做观想,后做实修,在行持直断、成熟口诀法乃至上师瑜伽导修时,要一边观想、一边修止。因为初次行持三摩地者,很难做到观和止合修——止中有观、观中有止的见解,很难做得到,即便当时有相似这样的禅定,但实际上还是一种觉受,很难做到实相。因此,在见解没有达到坚固之前,应该要把观想和修止分开来做。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堪布昂琼,也是这本书的作者,曾经说:“有希望的弟子在行持三摩地当中,同时观是最好的。”比如说,在修上师瑜伽导修的时候,一边安住、一边观想和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是最好的。但是要记住,有希望者就是见解已达到一定的时候,若要是不具备这种见地者,那观想和修止应该分开行持为妙,观、止、观、止。所以,我们应该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平常行持一切善法时应该分开来做,这些都是有传承的,并不是我们想怎么做,就叫你们怎么做。要记住这一点,如是修学至关重要。下面所传讲的是结行回向殊胜。
(3)结行回向殊胜
【能使善根与日俱增结行回向殊胜:《慧海请问经》中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
能使善根日益增上,称之为结行回向殊胜。《慧海请问经》中云:“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回向菩提善根,如同以上的例子般,在没有证悟到菩提之前,这个功德绝不会消尽,还会增上。意思是说,我们前面有菩提心、中间有正行、后面有回向的一切善根,在没有证悟佛果之前,这个功德永远不能消尽,甚至还会越来越增上。今天是一个,明天、后天就变成十个、二十个、一百个、一千个……功德越来越加倍。仅仅依靠一个小小的善根,也可以趋向于菩提道。所以要记住——三殊胜法乃至三清净法,功德不可思议。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此是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的三要义。”要记住这个特点。
【一滴水放在大海里,在大劫期间它也不会荡尽,同样的道理,回向一切智智佛果大海的善法,即便暂时令你荣获如娑罗树般的婆罗门种姓、如娑罗树般的国王种姓、如娑罗树般的施主种族也就是种姓功德财富庄严的果位,】
一滴水放在大海里,在大劫期间它也不会荡尽,同样的道理,回向一切智智佛果大海的善法,即便暂时令你荣获如娑罗树般的婆罗门种姓,如娑罗树般的国王种姓,如娑罗树般的施主种族,也就是种姓功德财富庄严的果位,但他永远不会变化。比如说往昔得到这样的暂时果报者,从得到果报乃至究竟永远没有转变过,这些都是由于三殊胜法摄持得到的果报,称之为无漏功德。即便是能暂时成办他的功德,也不会有转变。有很多转变的,因为是有漏功德的缘故,所以时时要铭记这一点。我们当今所追求的目标——解脱,不用所言,即便是暂时的一些福报,也应该是永恒不变的福报。那么,在从事善法当中,具备三殊胜法是不可缺少的。
【但是直到究竟大菩提之间它不会变朽,不会腐烂,不会唐捐,而会使你渐渐证得圆满佛果。】
但是直到究竟大菩提之间它永远不会变朽,不会腐烂,不会唐捐,而会使你渐渐证得圆满佛果。就是一个小小的善事,只要具备三殊胜法的话,要记住这一点。要是知道这一点,就能知道三殊胜法的重要性,所以平常从事一切善法时都要记住这一点,若不具备这一点者,一旦出现以上的四大过失。当场就会把一切功德消尽。
1)具毒回向
【这样的回向包括两种,一是具毒回向,《般若摄颂》中云:“如吃杂毒丰美食,佛说缘白法亦尔。”】
这样的回向包括两种,一种叫做有毒回向,也就是具毒回向。《般若摄颂》中云:“如吃杂毒丰美食,佛说缘白法亦尔。”缘白法亦尔,指的是缘善法也同样的道理。比如我们从事善法后,若是以有毒回向做结行的话,最终得到的也是人天福报。
要记住,回向非常重要。回向不是说把所有的一切功德回向给三界六趣一切众生,不好吗?听起来你把所有的功德都回向三界六趣众生,但实际当中由于实执的缘故,称之为有毒回向。说得再细致一点,往昔我们从事一切善法之后都在做回向,那我们平常是怎么回向的呢?“愿所有的一切众生,以我今天所成办的一切善根均能获得佛果,愿上师乃至所有的一切善知识都能长久住世”,我们平常做的回向都是这样的吧?大部分决定是这样的,具有这种回向的已经不可思议了。但这种回向叫什么呢?叫有毒回向。
天哪!这也叫有毒回向,那什么叫无毒回向呢?有毒回向即是我们实执三轮,把三轮当做实有之相——所回向的众生是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回向者是我、回向的功德是我刚刚所成办的一切善事,如同我把这个东西交给你们一般,这么做回向,三者已经成为实体,就叫有毒回向。平常我们很多人回向时,都是“我把功德回向给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里面已经是有毒回向了。
【比如,丰美的食品掺杂了一点点毒,在吃的时候感觉味道绝好,可是一旦吞到肚里吸收营养时,毒性就会发作,造成痛苦。】
比如一个丰美的食品掺杂了一点点毒,在吃的时候感觉味道绝好。我倒没尝过毒,但据有些人说毒的味道是非常香的,比如说很多人都说放点罂粟花在饭里,味道会特别特别好,但若要是放得太多的话就会丧命,就会死人的。所以,就如同这个道理般,一个很好吃的饭里头放上一点点毒,在吃的过程当中还好,但毒性一旦发作的时候,那就得丧命。就是说,有毒回向暂时可以得到人天福报,但是功德一旦消尽时还要遭受更大的痛苦——三恶趣,就是这个意思。做是做了善事,暂时可以得到人天福报,最终还是要遭受更大的痛苦,就像一个美食里头放上一点点毒,吃的这一短短的时间里非常好吃,毒性一旦发作就要开始痛苦,这样的一个比喻。
【同样,即使获得了增上生安乐的善果,可是以耽著三轮的实执无法从轮回中得解脱,因此必须弃舍这种回向。】
同样,即使获得增上生安乐的善果,可是以耽著三轮的实执,所以无法从轮回中得解脱。就是因为有三轮实执的缘故,叫有毒回向。要记住,以前若要是从事这样的善法,今天就得改变一些了。因此,我等大恩根本上师曰“初次修法不重要,先要知道如何修法”的原因就在此上。以前,我们已经从事过很多善法,也做了很多回向,但今天一看,天哪!全都是有毒回向,那不就是以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天福报?那多不值得啊!天哪!完了,可能今天睡不着觉了。尤其是从事过很多很多善法的人,那不是等于打了水漂,没有一点意义,太糟糕了。是的,这都说明我们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时候,没有遇到善知识,即便遇到也没有为你细致传讲教法所致。
常在高原居留的弟子们,由于平常导师在传讲一切法当中都会传讲一些这方面的内容,所以我想你们平常在从事善法的时候,即便从事善法的时间有长短,有些懒惰的一天两个小时,有些精进的一天七八个小时,但总之你所成办的一切善根都已形成获得解脱之因,这一点都不会错。但是,若没有听到如是般教言者,以前所从事过的很多善法,今天一看,天哪!全都形成追求世间福报之因。虽然你心里是没有这么想,但是你已经这么做了,没办法,即便你到阎王爷面前也辩别不了什么,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就是这样的。因此,必须要弃舍这种回向。
2)无毒回向
【二是无毒回向,它又包括真正的三轮清净回向以及相似的三轮清净回向两种。
真正的三轮清净回向,如《般若摄颂》中云:“无分别智行诸事。”就是以现空无别、慈悲菩提心、回向、发愿等见解摄持。】
二是无毒回向,它又包括真实三轮清净回向及相似的三轮清净回向两种,也叫真实回向和随顺回向。真正的三轮清净回向,如《般若摄颂》中云:“无分别智行诸事。”在执受这种见解当中,并不是单调的一种空性,在执受见解当中,妙力呈现一切慈悲与空性分不开的状态当中,称为悲空双运,可以从事一切善法乃至从事一切事业。就是以明空无别、慈悲菩提心、回向、发愿等见解摄持,主要有见解摄持的缘故,称之为真实回向。但现前我们具备吗?现前我们不具备,虽然我们现前正在从事这样的功德,但现前正在路途之上,还没有圆满,所以我们不具备真实回向。那我们现前在无毒回向当中要怎么回向?
【相似的三轮清净回向,我以往已经积累的善法、未来将要积累的善法、现在正在积累的善法、佛菩萨的无漏善法、一切有情的有漏善法,】
相似三轮清净回向,也就是随顺回向。我以往已经积累的善法——以前所积累的一切善法,和未来将要积累的善法,就像我们课堂上面所说,以后我们还要做很多善法,但现前还没有做,在没有做之前,也把未来要做的一切善法功德,聚集在今天所回向的功德之中。后面的功德即便还没有做成,也如同做了一般得到这样的福报。因为我们天天都在讲解随喜他人的功德,具备如同你亲自成办这种善事般的功德,原因就在此上。现前正在积累的善法,比如像今天的话我们就在听闻这个教法。佛菩萨的无漏善法,刚刚已经说过,从了义的角度来讲解是悲空双运,即为胜义菩提心,也是圆满正行,也是真实回向。那即便不是了义,在不了义之见解当中就是讲解刻意改造之三殊胜乃至三清净法所从事的一切善法,称之为无漏善法。一切有情所造的有漏善法,就是既没有发心,有发心也不圆满;也没有正行,即便有正行也不那么真实;也没有回向,即便有回向也是有毒回向,像这样的从事善法都称之为有漏功德。还要把自己的身体,无始时来直到现在我们已经投生过各道之中,若把当时的身体都堆积一处的话,可能比须弥山还高。像以前这种身体只是在一生享受过程当中起到一些利益之外,死了以后就变成土石,一点利益都没有,现前我们把无始以来所呈现过的一切身体,也聚集在今天所回向的功德当中做回向的话,你以上所得到过的一切身体,也包括自己现前的这个身躯,也形成有利益之身躯。为什么说在很多寺院里,很多佛像雕得庄严又有加持呢?像平常很多人一见到佛像的时候,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清净心。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诸佛菩萨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即把自己身躯回向给众生,当圆满果位的时候,身体就可以为众生作事业。当然以后你们成佛的时候,也可以雕你们的这种塑像放在佛堂之上。现前在行道的过程当中,就要把从无始时来直到现在所有的身体都要回向给众生,聚集在今天所回向的功德之中。
还要把无始时来至今吃过的一切都回向给众生。现前不是很多人都说做会供的功德不可思议吗?请问今天你在做会供的时候,会供的资具有多少呢?一千块钱、一万块钱,那已经不可思议了,一次有那么多。但无始时来至今我们所吃过的一切,都作为布施和供品的话,那有多少啊!可能比须弥山还高,已经无法计算了。现前我们把这些都回向给众生,那这个福报可大得不得了。为什么密宗在短短的时间当中,可以成办解脱,在大乘佛法以上,原因就在此上,他具备有殊胜方便道。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但现前从事这样的善法,他具备有很强大的力量。
即便是禅宗也在讲解“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我看到过有些善知识的解释,就是说,把所有的一切回向给众生的缘故,当自己福报圆满的时候,看见的石头也会变成金子。那也不是告诫你们出去的时候,就开始堆积石头了。所以,我们在回向的时候,要把这些都要聚集在所回向的功德之中。
还要把从无始时来至今所穿过的一切衣服,也纳入到回向之中。无始时来至今所穿过的衣服若能堆积在一起比须弥山还高,以前只不过在身体享受的过程当中可能感觉到好穿之外,现前己经全都消失、过去了,现前我们把所有的一切衣食回向给众生的话,那这个福报和功德,可就不可思议了。像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法王如意宝乃至历代传承祖师身上的法衣,带在身上可以避邪,还起到消尽一切烦恼之作用,为什么一个小小的衣服能做到这一点呢?因为这些高僧大德在行道之中把衣、食回向给众生的缘故,当功德圆满的时候,他的衣服就可以做加持品了。这样一来,都已经高兴得不得了,自己家里还有几个破裤子也不能丢掉,等两天自己成佛的时候不就是加持品了吗?实际上就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在回向的时候,不仅仅把书面当中所传讲的这些,还要把自己的身体、口里所吃过的一切、身上所穿的一切,都聚集在所回向的功德之中,回向的对境是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回向者是自己。回向的功德就是刚刚所说的这些。
发愿和回向要分开一些,一个是获得圆满果位的渴求,是发愿;一个是回向,完全达到悲空双运之境界,这两者要分开。前两天我不是给你们讲过《涅莫问答录》吗?听过《涅莫问答录》的应该知道发愿和回向的区别,不懂的人我想你们还是去找找这些资料吧,什么都不懂不行哪!因为我们从事善法是为了成办解脱,解脱可不是什么都不懂,就像瞎猫碰到死耗一般就得到解脱了,不可能。所以,去年学过《涅莫问答录》的弟子,应该要知道发愿与回向的区别。那平常我们说“愿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暂时能心想事成、消尽一切疾病,所有的一切高僧大德长久住世,究竟获得圆满果位”,叫什么?发愿。那回向的方式是什么?紧接着我们说“因此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与法王如意宝,以及历代高僧大德如何回向,我即如是回向”,这个就是相似回向。前面的发愿和后面的回向不要搅杂在一起,现在应该懂了吧?再不懂的话,那就没办法了。
像刚来的弟子们若不懂也不要搁置一旁,因为我们从事这么大的一番事业,必须得懂。要不从事一切善法,光是表面上做一点,这谁都在做的,外道教有三百六十个门派,可能你们有些也去过国外,尤其是印度边境上有很多很多外道教,他们平常也从事一些善法。但他们若要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话,我等历代传承祖师乃至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还要立一个佛教干嘛?我们总不能说“释迦牟尼佛天天过星期天,没事找事”吧?所以要铭记这些道理。不懂的地方,你们可以问问常在亚青寺居留的弟子。有时候我也赞扬过你们,因为汉地的一些居士说:“原来在高原时,平常不懂的地方有些出家人会帮助解释。”我听了心里非常高兴,有些解释得非常好、非常圆满,应该这样。当然,有些在解释的过程当中凭自己的感觉来讲解。要记住,自己的感觉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我们所谓的是否为真实,必须要以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教证为依据,绝不能以自己的感觉为依据,要是以自己的感觉为依据的话,那我们每天有多少个感觉,这就是佛境界的一种表现吧?不是的。
【合而为一,综合起来,为了一切有情远离三有三界轮回的苦因及苦果、获得佛果而回向。】
像刚刚所讲解的,所有一切功德,合而为一,综合起来,为了一切有情远离三有三界轮回的苦因及苦果、获得佛果而回向。
【回向的方法:心里想,佛菩萨怎么以三轮清净的方式回向,我也那样回向。念诵“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和“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愿得普贤殊胜行”两个偈颂可以代替真正的三轮清净回向。】
回向的方法:心里想,佛菩萨怎么以三轮清净方式回向,我也那样回向。我们平常就是这样回向,现前已经知道。念诵“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和“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两个偈颂,可以代替真正的三轮清净回向。
【大乘显密的一切实修法都超不出三殊胜的范畴,想修成圆满佛果,只需要这三殊胜,多了没有必要,少了不能包括。圣龙树菩萨曾说:“圆满福慧资,福慧所出生,二身愿获得。”】
大乘显宗和密宗的一切实修法都没有超出三殊胜的范畴,都在这个三殊胜法里,不管是了义还是不了义,都在无漏善根之中,要时时记住。想修成圆满佛果,只需要这三殊胜,多了没有必要,少了不能包括。就是说多了就不需要,少了不圆满,说明这三殊胜法,三要法就是三关键的一个法。龙树菩萨也曾经说过:“圆满福慧资,福慧所出生,二身愿获得。”
课后开示
已经四点钟了,那就讲这么多吧。今天所传讲的这些法,都要铭记心中,对初次进入佛门者乃至长时间在高原居住的弟子们,都非常非常重要。一方面自己成办解脱不可缺少,另一方面我们以后度化众生时更需要,因此像刚刚所讲解的这些殊胜道理,回去的时候多做一些笔记。我想,我们手中虽然有《前行备忘录》,在讲解的过程当中你可能也会细致阅读几遍,但等两天你可能就会把它放在书架上,在没有放书架上之前,我们必须把其中的一切精华铭记于心。那刚来的弟子们就更不用谈了。
我这两天也说过,我在这边由于身体虽然比往昔好一点,但也并不是算非常非常好,所以能讲的时候我就给你们讲一些,讲不了的时候,亚青寺也有常住的一些僧众,你们可以在他面前乃至于一些学的好的居士面前问问都可以。即便不这样,也可以去问一些高僧大德。但要记住,各个高僧大德功德不可思议,但有时候因为语言方面的一些障碍,有时候可能无法为你解释的很详细的时候,还是要问一些能够沟通者。为什么这么讲呢?以前印度有一位很大的班智达,功德不可思议,就带着一个翻译想到藏地去度化众生。因为他母亲去世以后堕落到三恶趣之中,为了救度母亲乃至度化藏区的这些边界众生,所以就带着一个翻译到藏区来救度众生,但在途中翻译得病死了,这个高僧大德独自在藏区漂泊。当时由于无法沟通的缘故,他也没有办法,只能在一家牧区放牛,天天就跟随在牛和羊的后面,直到圆寂。后来阿底峡尊者进藏后听说这位高僧大德在这个地方圆寂,阿底峡尊者非常非常伤心,说:“你们藏族人的福报怎么这么小呢?他在印度是守持四门的班智达之一啊!在印度,再也找不到比他更殊胜的导师。”但在藏区由于无法沟通的缘故,即便是这么大的一位班智达,也无法救度众生。若要是听不懂也能救度众生的话,我想这位高僧大德决定不会跟随在牛、羊的后面跑。可能就在众生面前,不管听得懂、听不懂,就这么念念印度的话走个过程。但这远远不够。但这也并不是说,我们不能亲近这些导师,必须要亲近这些导师,但细节的地方我想还是要细致一点。
现前懂汉语的导师也挺多的,可以在这些导师面前细致问问。我这两天也说过,我在这边可以解答一些问题,但等过两天,我就抽个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来给你们回答。但是一个一个在我房间里头回答,你想想每天我要接触那么多的藏族人,又有各式各样的汉族人,再加上我身体本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所以实在受不了。但总的来说我们必须要把这些道理都搞清楚,这就是今天以上所传讲的法。
前两天本来想在二十五号会供的时候放一天假,但是今天上师说即便是二十五号早上,上师还是要上课。上师要是上午上课,下午做会供的话,那我现前下午讲不讲法也就没办法定下来,我想还是继续,我们这个课太多了,所以尽量还是多讲一些。尤其是到高原时间不长的弟子,都一直期盼每一天都能得到一些法,可能也会这么想。但即便是长在高原地方居住的弟子,也应该多多益善,得到的法越多越好,是吧?就这样,因为心里有一些计划,那你们就会知道下面自己需要办的事情怎么去安排,但现前还没有完全定下来,到时再说。
下面我们就开始做回向。愿现前所成办的一切善事和过去所成办过的一切善法,未来即将要成办的一切善事,与众生所造的有漏功德,和诸佛菩萨所造的无漏功德聚集一起,愿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均能证得圆满佛果,因此,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与法王如意宝及历代高僧大德如何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并集体念诵回向文。
来源:微信公号囊加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