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备忘录14课1皈依
《前行备忘录》【第十四课/第一节】
顶礼三宝!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脱离六趣痛苦及痛苦之因,当证一切种智大觉果位,故听闻无上密法《前行备忘录》而发心。
共同要义
我们这次所传讲的这部前行,是遵照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堪布昂琼的教授而宣讲的,以上已经大概把共同外前行讲完了,今天开始要进入不共同内前行的传讲当中。
1.共同前行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我们现前开始要进入到不共同内前行中,但前面的共同外前行非常重要,之前已经讲过很多遍了。我们不论行持什么善法,即便是无上窍诀大圆满直断与顿超,若没有共同前行之基础,也不容易了悟。
前两天说过,由于两种不同的根机而传讲两种不同的教授,方便教授与真实教授。若为上等根机,在印证真实教授的过程当中,前面也不需要走那么多的次第道,在短短的时间当中就可以证悟究竟果实。但是末法时代由于众生烦恼沉重,乃至根机也不像历代传承祖师般具有上等根机,因此我们现前不得不依靠方便教授来成办真实见解。在这个过程当中,若要是缺乏共同前行之基础,那即便现前对不共同内前行有多么深奥的认知,但想在即生中成办解脱、获得成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们在座的所有一切信众都要铭记心中,共同前行非常重要。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在六年当中苦行,一年只食用一粒米和一滴水,能坚持六年的时间。是什么样的一股力量支撑他做到这一点的呢?当然是共同外前行的力量。所以我们把共同前行称之为精进修法的精神支柱,若要是不具备这个精神支柱的话,由于我们现前是次第根机,烦恼习气沉重,乃至情绪低落的时候,对佛法的信心乃至多方面都会退转。因此为了见解日益增上,共同外前行非常重要。米拉日巴尊者乃至诸多高僧大德,能在一生当中过着朴素的生活、精进修法,当然都是依靠共同前行作支撑。我们现前能在这样的环境之中精进修学佛法,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具备共同前行基础的缘故。当然共同前行的基础,想在几天、几个月短期当中稳固是不太可能的,应该时时培养下去做到坚固为妙。共同前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时时都要铭记在心中。当前我们能行持这样的善法,也是由于具备共同前行的缘故,可能在你们旁边的很多居士对佛法的信心也算不错,但对于这样艰苦的环境为什么无法接受呢?就是由于共同前行没有扎实的缘故。当然,另一方面身体也可能无法支持。因此,我们应该要时时修学共同外前行为妙。想要恒常精进修法,共同前行不可缺少。
2.依止善知识
依止上师时,要细致观待为妙。历代高僧大德曰:“即生要成办解脱,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传承法脉清净,第二、导师功德圆满,第三、自己信心圆满,方能成办解脱。”前面的两个条件都归纳在外境之上,所以初次依止导师时应该要细致观待为妙。先观察这位导师的传承如何。当然一切导师都不会说自己没有传承,我们一方面当然要听从导师的教言,另一方面还需要多方面去观察传承是否如其所讲般清净。第二,再观待导师的功德。因为导师若不具备功德的话,即便他站在佛法的立场之中能用文字诠释一些佛教的理论,但是由于本身功德并不圆满的原因,因此在救度众生之上仍旧还是有一定的障碍。所以我们必须要观待好自己所依止的导师,是否是一位成就者。因为只有成就者才能摄受弟子,才能对弟子起到利益。这个昨天在讲米拉日巴的公案当中已经说过了。因此要记住这些特点,非常非常重要。
3.修法的目的
当今我们行持善法的目的,不是为了凑个热闹,也不是由于我们在生活当中受到了打击,想用佛教调适自己的情绪,并不是这样的。我们现前已经认识到了六道轮回的痛苦,当今行持善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求永恒不变的快乐,不仅仅要自己获得这样的快乐,还要形成救度三界六趣一切众生之怙主,这是我们信仰佛教乃至从事善法的最终目的。需要先懂得这些道理为妙。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曰:“作为初行者,初次修法之时修法并不重要,先要知道该怎么修行。”像这些道理已经讲了很多遍了,必须要铭记心中为妙。绝不能顺着自己往昔的习气而行走,顺着习气漂泊,不是圣者的行为,而是凡夫的行为,归宿当然是三恶趣。当今我们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依教奉行,最终的归宿当然是西方极乐世界获得解脱。两者在行持乃至多方面的认识之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应该要知道这些,非常非常重要。
4.禅定
(1)依教奉行 不能高攀
在具备以上这些道理的基础之上,现前我们在座的多数弟子都在行持三摩地,也就是禅定。在行持禅定的过程当中,我们现前针对你个人的根机,按照方便教授的方式,传授并印证从有相定到无上窍诀大圆满本来解脱之法。那么在调伏自己的内心乃至树立见地之上,必须要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绝不能高攀。初次开始进入有相定和无相定,这并不是说这两种禅定太高尚,而是由于次第根机在初次行持三摩地时候,若没有前面有相定和无相定的基础,在后面的禅定中如实证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先讲解有相定和无相定。如同华智仁波切所传讲般:“心在散乱时期,印证见解亦不可了悟,故首先澄清粗大之妄念,从有相定和无相定入手。”那么初次开始进入无上窍诀大圆满方便教授的弟子,都是从有相定开始入手的。但是要记住,不要觉得有相定只是基础禅定,因此搁置一旁去寻找更高的见解。当时即便走个过程,现今对你调伏烦恼乃至成办解脱起不了切实之作用,所以前面的这些禅定应该一一修学为妙。在修持有相定和无相定的过程当中,按照上师瑜伽导修乃至华智仁波切的教言而论,主要是以剖析调伏妄念为主。不能把剖析调伏妄念只是当作初次调顺烦恼的一种方便,自认为当今行持善法时间已经不短了,所以要按照直视和安住的方法行持等等。即便行持这些见解,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2)细直视调伏妄念和妄念本身规律的辨别
在汉地时,我也见到过不少居士,当问及禅定的情况,从圆满次第的角度而论,好像都是靠细直视调伏妄念的方式在调顺。但要记住的是,细直视调伏妄念和妄念本身的规律“相似相似易错乱”。妄念本身的规律是:当后念生起来的时候,前念自然会消尽。这是第六识本身之规律。但现前很多人对这个规律并不知道,总觉得是后念的力量而消尽前念。若是这样的话,那就会出现很多笑话。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前面是贪念,后面是嗔恨心的时候,难道是嗔恨心的力量消尽贪心的吗?若是,那就是说嗔恨心是一种功德、一种正见。当然不是,贪嗔痴本身都是烦恼。这就说明,妄念本身的规律就是这样的,当后念生起来的时候,前念会消尽。也就是说,当我们现前行持禅定的时候,有起心动念乃至昏沉之时,这时候把心提起来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前念自然会消尽,这是妄念本身的规律。
我们天天都在传讲,若没有一个很好的见地之前,绝不能只走一个过程。我们当今行持善法,目的就是为了迅速成办解脱,那么光走个过程起不了切实之作用。在座的弟子大部分都在行持三摩地,那么平常在行持的过程当中,要记住这些特点。前面的有相定和无相定,虽然只是一切禅定之基础,但是对成办后面的禅定是不可分离的,非常重要。
这两天我已经答应几个出家人和居士,为他们传讲成熟口诀法。在行持这些法时,要铭记心中的是,绝不能高攀。觉得上师只是按照次第方式为我传授,但是自己认为修后面的法比较重要。但要记住,即便当下行持后面的法,最终对调伏烦恼、见解增上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当今很多人说,自己往昔曾经求过龙萨派的成熟口诀法,后面又求了宁提派的成熟口诀法,但是当今仍旧还是站在时好时坏的状态之中。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可能在初次修持三摩地的时候,认为只要追求到后面的时候可能就会成就,所以前面只是走了一个过程。但要记住,既然传讲了前面的这些法,那就说明前面的这些方便道都非常重要,若没有前面的方便道,即便行持后面的见解,可能也起不了一定的作用。若要是有作用的话,历代传承祖师绝也不会让我们去办一些无益的事情吧,所以这些都要铭记心中。
(3)觅心法的重要性
先从有相定和无相定开始,有相定多一些,无相定少一些。当然,专讲无相定只有一步法,紧接着胜观的时候,都是从在无相定当中产生。无相定总分为迷惑和清明两种,当然我们现前所追求的目标是清明无相定。从清明无相定开始入手,逐渐开始形成胜观,当时也称为剖析调伏妄念,逐渐开始进入直视调伏妄念当中的粗直视调伏妄念——觅心法,这一段时间都已经讲过。刚来亚青寺的弟子,即便往昔你求过成熟口诀法、觅心法的修法方式,我想可能只是走了一个过程而已。长时间在亚青寺修学的弟子们都知道,觅心法是成办一切见解不可缺少之法。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昌根阿瑞仁波切曾经说过,要将觅心法的力量纳入心相续之中。华智仁波切曰:“直视瞬间融空性,故无多观之时也。”在没有达到这种见解之前,修习觅心法非常重要。前两天说过,前面的观想就是为了达到更坚固的信念,因此在以后起现散乱乃至昏沉的时候,再不需要走个过程,当妄念一生起来的时候自然落入到见解之中,前面的这种观想方式,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点。
前两天我们不是举过例子吗?比如说哪一位导师第一次为你取了个名字的时候,你可能要反复去记忆这个名字。最初有人叫这个名字的时候,你可能还反应不过来是在叫自己。这就说明了你还没有把名字完全铭记心中,自己和名字还没有融合到一起。但是后面自己和名字完全融合到一起的时候,谁一叫这个名字,你就能在第一时间当中反应过来。
觅心法也是同样一个道理。初次开始观想过程当中,我们需要走个过程,目的就是为了断绝这种妄念来成办心性。但是紧接着以后在起心动念的过程当中,当下消尽烦恼,落到这么一个见解之上,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要记住,刚刚所传讲的这些。只要你能把觅心法修到很坚固的时候,后面即便有昏沉和掉举,这时候就不走这个过程,当下会落到一种说不出来的见解之中。我们现前需要的就是这么一个见解,因此觅心法非常重要。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为什么要修学六年时间的觅心法呢?原因就在此上。
〖昌根阿瑞仁波切觅心法的修学经历〗
喇嘛仁波切的根本上师是昌根阿瑞,昌根阿瑞仁波切的叔叔是德钦活佛的前世,叫卡逊穆,是非常有名的一个伏藏师。昌根阿瑞仁波切曾经在他叔叔面前得到过圆满的成熟口诀法。后面他叔叔圆寂了,他就开始料理圆寂后的一些事情,这样大概耽搁了一年的时间。当事情全都结束再开始打坐的时候,心就无法安住在清明的状态之中。当时在整个多科下区,最有名、见解最高的是觉巴安吉这位大德。昌根阿瑞仁波切就去谒见这位大德,并祈请说:“往昔我在我叔叔面前得到过一次成熟口诀法,但是由于在一年时间内承办叔叔圆寂的后事,一直没有时间打坐,今天一打坐的时候心非常散乱,怎么也安住不下去,该怎么办呢?”当时觉巴安吉说“还是要从觅心法开始修”,这就是历代传承祖师为后一代弟子留下的遗教,我们应该要时时遵照为妙。
现前也有很多弟子说,成熟口诀法虽然已经修过了,但现前清明之见解仍旧和往昔没有多大之区别。情绪高涨的时候感觉还可以,一旦情绪低落乃至有一些违缘的时候,好像这个见解永久不在自己的身边一般。这该怎么办呢?要记住,从觅心法开始入手。但是觅心法也不仅仅是走个过程,说所观的心没有来住去,能观的心也没有什么实体,因此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心不可得,一切都是空性的。这就算圆满了吗?当然不圆满。这样的见解不需要我们在座的弟子去观待,这并不是我们实修得到的最终见解。因此都要铭记心中,觅心法应该要细致一点,修学佛法绝不能粗糙。
〖密言与谛语〗
当然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时候,都有这样一种概念,就觉得佛法很难,什么觅心法、粗直视调伏妄念、细直视调伏妄念,安住调伏妄念当中的裸露解脱、自我解脱、显现解脱、本来解脱……天哪!那么多个名词,那么多个境界,自己何时能证悟到这样的境界呢?算了吧!还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念阿弥陀佛,据净土法门的导师说,若要是一心修学阿弥陀佛的名号,即便不去观待很多道理,一样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这样的吗?当然有。前两天我们学习过什么叫做密言,不仅仅是念诵一遍阿弥陀佛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门上写“嗡叭嘛阿那卡叭嘛谅吽呸”这么一个心咒,“只要从下面经过一次,就可以断绝一千劫当中的一切恶业”,这个是释迦牟尼佛在《白莲花经》当中传讲的。有些对密意不了解的人,会想自己可以做个摇篮就拴在自己头部的上方,过去一次一千劫的罪业消尽了,过来一次一千劫……一天就这么摇几下,至少也会形成登地菩萨。这么容易的话,历代传承祖师为什么不多做几个摇篮,到哪里都可以摇来摇去。所以要记住,密言和谛语是“相似相似易错乱”,口中说出来的词句虽然相似,但是密言中含有很多密意,谛语才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两者必须得区分。
藏传佛教教言当中说:“啊”是表示不生不灭的意思,谁若能认识到“啊”字,即不会堕入到三恶趣之中。这个“啊”字,我想在座的弟子没一个人不认识,想让全天下的人都认识到这个“啊”字,也非常容易办到,就在大街上多贴几个“啊”字,谁多看几遍都能记住。难道就都不会再堕入到三恶趣之中吗?那行持善法就非常容易了。像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六年中苦行,米拉日巴尊者一生精进修学佛法,汉传佛教历代高僧大德一生住于茅棚,这些都是多余的事情了。不就是认识几个“啊”字、做个摇篮吗?现在物质条件都可能具备。即便没有这种条件,你也可以在自家的门楣下面天天走来走去,一天不能登地,十天可能就会登地了。但要记住,密言是密言,谛语是谛语,必须要分开为妙。
往昔据说有这样一个心咒,若念诵三遍吹到大指拇之上,即便雪狮向你扑来,只要向雪狮一指,雪狮也会掉转头。就说这个心咒力量大得不得了。据说有一个和尚有一天去牧区化缘,有一家养了几条很大的藏獒,当时拴藏獒的铁绳正好被拉断了,这个和尚就急忙念了几遍那个心咒,然后往狗面前指,狗跑过来就把他的大指拇给咬断了。可能很多人又开始起疑问,“难道历代传承祖师所讲解的法是假的?”当然不是假的,因为它含有密意,这就是我们不懂的地方。为什么这两天一直都在传讲,即便像藏传佛教五大门派,各派的教言都非常殊胜,但还需要借助上师的窍诀,原因就在此上。很多上面都含有一些密意。刚刚所传讲的这些道理,都要铭记心中为妙,绝不能轻视。
(4)修法要细致
我们平常都在修持三摩地禅定,在禅定上面应该更加细致为妙。绝不能以我现前不懂为借口,现前可能有些地方不懂,尤其是刚到亚青寺来的弟子,像讲解密宗六别法,要不讲解什么基跃自显、差异分别、分别解脱等等,一听到这些名词就觉得非常陌生,自己从初次开始进入佛门乃至今天,这些名词好像一句都没有听说过。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难道自己现前又要从“幼儿园”开始学起吗?当然,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时候,都会有这么一个过程。原因是什么呢?如我们平常在从事世间事业的时候,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那么现前我们所成办的这番事业,是获得生生世世永恒不变快乐,那在行持这个善法当中,付出一点点代价,都很正常。我们初次开始求学这些善法的时候,当然有懂的时候和也有不懂的时候,不懂的地方多去问问旁边的金刚道友,即便当时不具备智慧,就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下来。现前自己在行持禅定方面,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现前过不了这一关,要及时把它记录下来,等两天自己见解达到的时候,我决定要超过这一关。应该有这样的力求心和心力,要是不具备这种心力,在求学佛法当中只是能听懂多少算多少,在听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与业之因果的时候,由于往昔看过、讲过,所以每次一听到这个法的时候就觉得很好。但是其外一讲到关于禅定方面的内容时,就会觉得非常陌生,又要坐两三个小时,听又听不懂在说什么,所以心里可能会产生一些疑问也有可能性。但要记住,第一次听法听不懂这都非常正常。
〖上师初次到亚青寺听法时的公案〗
记得我初次到亚青寺之前,先去色达谒见了色拉阳智活佛,他是喇嘛仁波切的一位上师。当时就祈问色拉阳智活佛,我即生中的根本上师是谁?色拉阳智活佛说:“你去亚青寺找,你的根本上师就是喇嘛仁波切。”并且给喇嘛仁波切也带了不少东西。我们到亚青寺的时候,上师正在给二十多位远道而来人及亚青寺的一些出家人讲《金刚精要初学悦耳宝藏库》的前行部分,此时已经讲了一天。当时跟随着我们一起去的有个老和尚,他就带着我们去谒见了上师,把色拉阳智活佛带来的东西全部供养了,并把授记也一一汇报给上师。上师非常高兴的说:“我虽然今天已经讲了一天,但明天早上我还要重新讲解,就是为了你们这几个弟子。”第二天早上,上师又从头开始讲,解了七天的法。当时我就觉得上师多么慈悲,已经讲了一天,第二天又从头讲起。但是即便讲与不讲,对我来说一句都听不懂。到了第七天的时候,老和尚就召集我们家乡的这些出家人,说:“我们已经求了七天的法,你们听懂了多少?”有个和尚说:“我听懂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我在下面想:“天哪!这个人真会打妄语,我听了七天,怎么没听到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这样的名词呢?”还有很多他听见的话……后面我就一句都没有听懂。那个老和尚问我:“你听懂什么了?”我说:“我没听懂什么,只听懂一句话,上师好像有一天问我们有没有吃的,没吃的就到他这边来拿。”可能也就是由于太饿的原因吧?因为那时候没什么好吃的。初次到亚青寺的时候,我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学着走的,第一次不要说是前行当中的一句话,七天当中只是蹲在那边,没事这边动一下、那边动一下,总觉得上师的讲法时间有多么长,能不能短一点,要不一天就把它念完多好。
可能刚来的一些弟子心目当中也会有这样的显现,尤其我们讲到关于禅定方面,往昔没听过的可能会有这样的显现。但不要紧,慢慢来、慢慢来,我们平常吃饭的时候也需要一口一口地才能吃饱,总不能说前一口好像没感觉,算了我就不吃饭了。我们不能抛弃,这样的话永远饱不了肚子。所以要记住刚刚所传讲的这些。
〖上师讲《前行备忘录》的原因〗
这次我们为什么要讲解《前行备忘录》呢?因为我们知道,在亚青寺有很多导师为我们传讲各式各样的教法,恩德非常非常大。但是专注于一部很深的不共同教言传讲的机会很少,所以这也是为了常在亚青寺居住的弟子而传讲,回去的时候应该要多看几遍。对于成熟口诀法行持禅定方面,由于很多导师都在指导,所以这个都知道一些,另一方面还要看自己的见地、福报乃至信心等等。从总的角度来说我们知道一些,但从不共同教理当中,有些细节部分还不是那么细致。为了让所有的弟子在行持善法的过程当中,从细节乃至粗糙多方面都能有所认识,所以我们开始讲解这部法。应该要细致一些。下面我们开始讲解不共同内前行。
本日讲法正文
不共同内前行
【不共前行实际上是四摄中的利行。】
不共前行实际上是四摄当中的利行。
一、皈依
1.皈依是一切道的基石
【不共前行分为六个部分,第一是一切道的基石——皈依引导,“一切道”是多数词,它是指什么呢?是指显宗密宗的一切道。显宗和密宗的一切道首先都必须皈依。如云:“虽众皆可受戒律,然未皈依不可得。”】
不共同前行分为六个部分,第一是一切道的基石——皈依引导。
“一切道”是多数词,它指的是什么呢?是指显宗和密宗的一切道。要记住,所谓的皈依不仅仅是我们密宗的基础,一切佛教的基础都是皈依,若要是不具备皈依,即便行持什么样的法,都不能称之为内道教。显宗和密宗的一切道,首先都必须要皈依。如云:“虽众皆可受戒律,然未皈依不可得。”就是说即便其他的宗教也有这样的戒律,但是由于没有像佛教般的皈依,所以不能称之为内道教。要记住这些道理啊!
2.内道和外道的区别在于皈依
【尽管在所有外道中也都有受一分戒的情况,】
尽管在所有外道中也都有受一分戒的情况,外道教当中也要受戒,有这样的现象。去过印度的人,可能在印度能看得见各式各样的外道教,他们平常也是非常严谨地守持自己的戒。像有一种外道教,平常到外面在行走的过程当中即便口中有多么渴,若没有得到当地人的开许,遇到溪流也绝不会去饮用。因为这是他们的戒律,只要去喝水的话就会犯戒。因此外道教也要守持自己的戒律,与内道教不同的区分就在于皈依之上。
【可是没有皈依,就不具备真正的善戒,】
尽管外道教他也要受一分戒,有这样的一些现象,可是没有皈依,就不具备真正的善戒。所谓的善戒,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办解脱之因。外道教也从事自己的戒律,虽然依靠自己戒律能获得三善道人天界的果报,但是由于这种戒律并不是一种善戒的缘故,所以非成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办解脱之因。要记住这一点。
来源:微信公号囊加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