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前行备忘

前行备忘录23课2布施

创建日期:2022-01-20

  前行备忘录23课2布施

  《前行备忘录》【第二十三课/第二节】

  2)法布施

  前面财施很容易了解,但是像法布施就相对更宽泛。并不是对佛法有所了解就可以作为导师,这方面历代高僧大德也有很多教言。往昔有很多弟子问阿底峡尊者,“什么时候可以摄受弟子、行持利他之事、救度一切众生?”就是说,在行为当中什么时候可以为众生作事业,超度亡者的灵魂。阿底峡尊者说:证悟了空性并且具备神通的时候,就可以摄受眷属。证悟了空性,就是说登地之前虽然摄受弟子也起不了切实之作用。往昔惹琼巴在离开米拉日巴要到印度去打坐之前问米拉日巴:“我何时可以召集弟子传法?”米拉日巴说:“你先到印度在幽静山林当中去精进修法,到达一定的时候,你就能悟到一种清明之见解,这时候你会对我这位老人生起与金刚持无二的信心,这时候你已经开悟,就可以摄受弟子了。”我们必须要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行持为妙,在没有圆满证悟到见解之前,在完全不具备资格的时候,为他人传讲可能会造下了极大的罪业。即便你具备有资粮道与加行道的功德,但这时候摄受弟子的话,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功德传授给他,那自己就变成什么都不具有了。就如同我只有一杯水,把水倒给别人之后,再想给他人倒水也没办法,就是说完全没有利益,还会造下极大的罪业。

  喇嘛仁波切平常也讲解,为众生讲法期间若讲错一句共同法,如同挖三界众生眼睛之罪,若要讲错一句不共同法,如同杀三界众生的罪过。想想这个过失有多大,所以自己内在不具备功德的时候,为他人传讲很多佛法是不理想的。即便你站在资粮道与加行道的立场之上,稍许有些功德,如同你只有一杯水,当把水倒给他人的时候,自己的杯就会变空。所以,我们平常在行持一切善法过程当中,具有的见解乃至当时的一些感受不要见到谁都讲,这样对自己的见解的增上有很大的违缘。记得之前,我们修顿超的时候有一个和尚,初次修顿超期间他的感受乃至境界应该算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当时他见到谁就说这些境界,过一段时间就什么都没有了,从那天开始,几年当中连个圆空光都不呈现。这些就是资粮道与加行道的见解,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资粮,但是你把这个给予别人的时候自己就变空了,一点都没有意义。

  那什么时候才可以摄受弟子传法?已经达到证悟的时候。就如同你有一个奇妙的杯子,即便给他人倒多少,你自己杯里还会自然满,到达这一时刻,既可以拯救众生,又可以利益自己。在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之前,传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所以阿底峡尊者说:在没有证悟到空性之前不要摄受弟子,当证悟到空性并且具备神通神变的时候,方可摄受眷属。在饶益他众的时候,自私自利之心断尽之时才可以为众生作事业。比如说当你为众生传讲一些佛法的道理时,若含有一些谋取自利的心态,那这种讲法没有丝毫之利益。当然,行持这样的善法,站在世间八法的立场之上已经圆满了你的心愿,但站在对众生有利益乃至成办解脱之上,没有丝毫之利益。所以,我们在座的弟子们都要铭记心中。当我们见解达到一定的时候,完全具备有慈悲心,为他人传讲是完全可以的。当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讲法的目的是否含有一些谋求私利,若要有,那就起不了什么作用。不管是心态上还是行为之中,都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为妙,以夹杂私心成办的一切善法,都起不了丝毫之作用。

  之前我们在讲共同外前行时了解到:发心总分为三种——恶念发心、无记之念发心和善念发心;善念发心分为小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目的就是为了在心态上断绝谋求私利,在饶益众生的时候若要是具有谋求私利之心的话,对成办出世间的见解没有丝毫之利益。

  像有些导师仅仅依靠天堂和地狱来控制一切眷属,我想此时还是含有一定的谋求私利。若要是具备这样的显现,对导师自身没有利益,对弟子更没有利益。所以阿底峡尊者说:在谋求私利的心态之上不可能饶益他众。在行持一切善法之前,我们会说为了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均能证到佛果而行持这样的善法,从心态当中我们必须要具有些种发心。行为当中能否做到,也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获得见道之后方可超度亡灵,因为救度亡者的灵魂也要有一定的见解。《普贤上师言教》中说:中阴界的神识如同一个漂泊的游子,这时候若不具备一定的禅定者是很难救度这些神识的,所以要有一定的智慧才对。要记住,从法的角度来布施一切众生必须要有一定的资格,也就是说一定的见地,若要是不具有的话,光在表面上作一个法布施的形象,起不了切实的作用。

  是的,我们初次开始进入佛门乃至今天,修学一切是为了令自己圆满并且度化一切众生,不仅仅在心态之上,行为当中也应该做到。那先要做到的是什么?就要消尽自己的烦恼,时时要断绝谋求私利的这种心念。当然,救度三界六趣一切众生的责任就在我们的肩上,现前作为救度一切众生的怙主,自己必须要具备这些条件方可对众生起到意义。若要是不具备的这些条件,光在表面当中乃至文字角度说自己救度众生是远远不够的。刚才已经说过,在没有达到见地以上,即便摄受眷属乃至在行为上救度他人,都不理想、不圆满。要记住自己要好好修学,这一点非常重要。发心我们时时得有,行为当中的事业先搁置一旁,先把自己成熟以后再说吧,不要太急。因为众生永远度尽不了,可能会越来越多,你要是真正具有智慧的话,真正具有刚刚所传讲的这些功德,更多的众生都等待着你,所以不在提前几天或延后几天,应该先把自己成熟了才对。这上面都要细致一点。刚刚所传讲的是在法布施时,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若要是不具备前提的条件之下,即便作一些法布施,就如同一个庸俗者般由于自己本身不具备功德,即便为他人布施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但这里头还有一点点疑问,像有些道友说自己在上师身边已经修持了一段时间,有些非常好,非常谦虚,而且这种谦虚也不是一种伪装。在身旁的一些道友问一些佛法的道理时,自己能否给他们讲解一些?共同法完全可以。因为龙树菩萨在《初学悦耳宝藏库》中说:一座很洁白的塔到冬季的时候还会显得更加洁白,若要是精通一些佛法的道理者,在完全没有私利的前提之下奉献给他人的话,还可以增长自己的功德。但要记住,前面共同法完全可以,传讲过程当中也不要含自私自利,比如这样讲过之后就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位导师,从此以后你得叫我上师等等,这些真没有什么利益。即便叫你大师,也就是这么回事。因为我们现前为他人传讲佛法乃至自己修学,并不是为了求这么一个名誉,这个名誉起不了什么作用,面对阎王爷的时候即便多少人叫你大师也就是那么一回事。所以你可以为身边的一些人讲解一些进入佛门、修学佛法的条件等等,道友之间作一些讨论也非常好。那什么时候可以作为导师为呢?必须要达到见地以上,因为当你还站在凡夫的立场之中,即便口中会说一些佛法名词理趣,但由于本身并不具备功德的缘故,在传讲过程当中大部分都依靠比量的见解,所以即便传讲,可能也会有很多漏洞,这种漏洞会造下很大的罪业。所以,凡夫为凡夫当导师是不合理的。

  即便这位导师具备有资粮道与加行道之功德,但要记住,很多深明的见解能否传授给别人还是要谨慎一点。比如说,当时站在自己的立场之中你可能有一定的功德,但是你把这些功德传授给他的时候,就如同一杯水倒给他人一般,自己就会变空。有些修行者说,我前两天给他讲解的时候,也讲解了一些资粮道当中的境界、资粮道当中的一些感受等等,但是后面从文字的角度当中我还是知道,但是境界已经消失了。这就是资粮道与加行道当中的弟子们,要是为他人传讲很深奥的见解是不理想的,除非你已经证悟到见地以上,这时候手中的宝瓶是一个很神奇的宝瓶,为他人倒后自然会满,达到这个的时候,当然可以救度众生,这也是我们的使命。必须要具有见地,非常重要。

  现前我们该做的是,时时要调伏自己的内心来成办这种境界,如同米拉日巴为弟子惹琼巴的教授:先自己好好修学,当自己的见解达到圆满的时候再为众生作事业,那时候是最合理的时间。所以当前我们在座的弟子要记住这一点。这就叫做法布施。

  3)无畏布施

  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在轮回苦海之中遭受很大的痛苦,现前我们不畏惧这样的显现,度化一切众生证悟究竟果实,这里头已经含摄了无畏布施的一切功德。当然在财法布施的时候,也含有无畏布施。

  【座间阶段身体力行,开始的时候,行为上从小到大,逐渐逐渐来修学。

  座间阶段身体力行,开始的时候,行为上从小到大,逐渐逐渐来修学。

  【上供下施这两者都属于布施度。先以财物之类的东西为例,当看到乞丐前来,作为菩萨,内心感到无比欢喜,当听到乞丐的呼唤声“行行好吧、给点东西吧”,要喜不自禁地拿出自己一样要布施的东西给他。

  上供下施这两者都属于布施度。先以财物之类的东西为例,当看到乞丐前来,作为菩萨,内心感到无比欢喜,因为自己今天遇到修学布施度的一个所缘对境,应该是一个欢欣之境。当听到乞丐的呼唤声“行行好吧、给点东西吧”,要情不自禁地拿出自己一样要布施的东西给他。

  但现前在汉地有这么一种借口,说像有些乞丐他本身家庭很好,现前却跑到街上来要饭,要不有什么样的一个组织,所以他自己也得不到。我再举个例子,比如说你把一个大鱼放到河中时,它可能会吃无数个小鱼,若要是仅仅想到后面的这件事情,你可能永远不会放生。我们在修自他交换、自他平等和自轻他重的时候,完全为了他人。但是我们为了他人并不等于他人从此以后再不作恶业了,若要是做恶业,因此我必须要放弃她,也不能这样的是吗?我想这些都是一种借口,因为当时不想给乞丐,就说这些都是有组织的。以前我在北京的时候,看到冬天街道上跪着几个老太婆,若说她们家庭条件非常好的话,会在冬季这么冷的天气下跪在街道上吗?不要说是冬天,现前让我们在那边街上跪着也不可能,因为人人都执著一个颜面,那好们跪在那边决定有一些说不出来的苦衷,所以以后不要找什么借口,在条件具有的情况之下还是布施给一些,这是非常好的。

  我们作这种布施,不是想到布施给他以后他去做什么,而是为了自己修学,我们依靠这个布施来消尽一切烦恼来成办解脱。小小的东西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实际上我们得的利益比他更大,我们可能给他的只是几块钱而己。是不是这样呢?都知道。因此,作为一个行道菩萨时时要铭记这些,面对乞丐的时候,不能像其他人般轻视乞丐,因为乞丐内心当中非常自卑。我初次到五明佛学院以及亚青寺,在四五年当中一直都是讨乞过来的,那时候心里是非常非常自卑的。当感受他人的讥笑乃至虐待时候,心里更加痛苦,但当时由于条件乃至多方面的缘起不具有的缘故,只能去遭受。我想世上没有一个人喜欢当乞丐,因为乞丐要遭受非常大的痛苦。记得有一次我在甘孜要饭,在甘孜街头上完全跟一个乞丐睡在一起,当时有一些小伙子过来了,就对我们两个人踢过来、踢过去的。想想这些场面,乞丐是非常痛苦的。所以不要找什么借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我们应该要更加欢欣布施才对,要情不自禁地拿出自己一样要布施的东西给他。根据自己的条件,当然不是说见到乞丐我们都能布施得了的,因为我们并不是像多闻天王般的具备那么好的条件,天天布施不大现实,但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即便当时只能给一分钱的话,也应该满怀喜悦地赐予给一分钱,这是最好的。不要把乞丐当作是人间当中最低贱的人,绝不能有这种心态。

  【当时,如果有吝啬的苗头出现,就要想到吝啬的过患,

  当时,如果有吝啬的苗头出现,就要想到吝啬的过患。若要是当时条件允许,还是不想给他的时候,就要想到这些过患。比如细致观待对面这个要饭的众生无始时来也是我们的母亲,现在母亲跪在儿女的边上,说能不能给她赐予一点东西的时候,你还有这个吝啬心,细致想想是多么可耻的行为啊!当然条件不允许的时候,我们现前由于人我和法我还没有断绝的缘故,完全付出一切暂时可能做不到,但是有时候应该要想到这些。行持布施度的目的就是为了成办解脱,因此这些都要细致了解一些也非常好。

  【忆念“吝啬转生饿鬼处,投生为人亦贫穷”[8],这样对治了吝啬之后慷慨解囊。

  忆念“吝啬转生饿鬼处,投生为人也是贫穷”。吝啬的后果是什么呢?若要是很严重的话,就会投生到饿鬼道之中,即便获得人身的话,也会很贫穷。比如当今很多乞丐乃至条件不好的人,就是由于前世太吝啬而成熟这样的显现,因此见到遭受这种痛苦的父母时,应该更加可怜他们才对。刚刚已经说过,完全付出一切,可能由于我们的我执还没有断绝乃至很多条件不成熟的缘故,可能做不到,但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要找什么借口。当看到这些可怜的众生之时,我们应该要知道这就是无始时来自己的母亲,根据当时自己的条件布施一些非常重要,这样对治了吝啬之后慷慨解囊。

  【如果自己所布施的食品等有优有劣,施舍其中劣质的物品,那很明显违背了布施戒。所以,不管物品大小,都要以一颗纯净的心施舍优质的东西。

  如果自己所布施的食品里有好和坏的话,那应该要把好的布施给众生才对,有时候吃完饭锅底剩下的一些饭倒到外面说让这些野狗吃,这就叫布施吗?当然不叫布施,即便没有这个野狗,你不也是把它倒出去吗?所谓的布施应该是最好的,应该带着以上所讲解的心态布施给众生。当时还要知道所布施的对境、布施者、布施物、布施的心念以及布施的行为,这些条件都具备才称之为布施度,具有功德性。要不平常倒出去的东西不能叫做什么布施,比如说一个条件允许的人在看到一个乞丐时,只是给予一些剩饭剩菜,即便对这位众生起到一些作用,但也起不到布施度的作用,也就是说起不到消尽自己的烦恼、功德增上之作用。所以,以后我们在布施过程当中都要铭记这一点。布施其中的劣质的物品,那很明显违背了布施戒。所以不管物品大小,都要以一颗纯净的心布施优质的东西,应该是这样的。像比如平常见到一些乞丐的时候,把身上的一些零钱赐予给他的时候,应该要带着一个纯净的心态,不要带着一种轻视乞丐的心态。

  当时我在乞讨的时候,见到一些年轻人的时候心里非常非常恐惧,因为年轻人看到乞丐的时候会非常排斥,有时候说:“你们这些乞丐,要是这样的话,还不如回到自己家乡,就不需要这样讨乞。”我们跑到这边并不是为了乞讨,而是为了求法,由于当时交通不方便的缘故,家里给准备的吃的不能及时送到,所以中间不得不去乞讨。要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当时父母也健在,即便父母不健在,还有那么多的亲朋好友,也决定不需要到外面去乞讨。但是在年轻人面前时时都会遭到一些讽刺,所以平常我们在乞讨的时候,只要看见一个老年人出来,心里就非常非常欢喜,就好像见到自己家的亲人一般;若见到一些年轻人拿着一些布施品出来,心里可恐惧得不得了,给是给了一点东西,但后面还有很多很多讽刺的话,非常非常难受。要记住,我们以后在为他人作布施的过程当中,应该要带着纯真的心,不要再讽刺他。由于宿因的缘故,现前已经得到了这样的人身,我们现前不需要去乞讨,但是谁知道在未来当中会不会变成一个乞丐。若要变成这样一个乞丐,很多人都在你面前讽刺你,你内心有多么痛苦,多么孤独呢。还要想到,前面的这个乞丐无始以来也是自己的一位父母,现前父母跪在我们面前,我们应该更好地帮助他,绝不能讽刺和轻视这个乞丐。因为并不是他自己愿意当乞丐,而是无始以来罪业太重的缘故,所以布施的时候一定要有一颗纯真的心,说一些温雅柔和的话。这些都非常非常重要,要记住这些,因为我们是行菩萨道的修行者,应该要知道这些道理。

  前两天在讲解四无量心和发殊胜菩提心的时候已经讲过,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包括现前所布施的这个对境乞丐,也是无始时来自己的一个父母,只是往昔为了我们而造下了极大的罪业,现前轮到我们来回报她的时候。虽然我现前的物质条件并不算那么丰盛,但是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条件赠予一些。我还要站在法与无畏的立场当中进行布施,来拯救这个众生的痛苦,这也是我们的使命,因为我们是佛子。要记住这些。

  【把自己财物中的某件东西放在完好无损的容器里,心想:虽然现在我只有这件物品,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可布施的,但以后再将身体受用及善根奉献给这个乞丐为主的一切有情。

  把自己财物中的某些东西放在完好无损的容器里,心想:虽然现在我只有这件物品,除此以外再没有什么可布施的了,但以后再将身体受用及善根奉献给这个乞丐为主的一切有情。这种纯真的心态时时都得具有。之前我在汉地看病遇到一些乞丐的时候,有些人就会说:上师这些人不要给,因为这些人可能也不是那么穷。要是真不穷的话会跑到街上来要饭?这个人没事找事,跑出来听别人的讽刺话?我想不会有这样的一个人。比如先反观一下自己,你会做这样的事吗?什么事情都反观一下自己时,就能知道他人做这些事情也可能是形势所逼,条件允许的人都不想做这样的事。

  【在心态上调整母子之想的动机,先面带微笑,再双手奉送。

  在心态上调整母子之想的动机。从心态当中想到这是自己唯一的度母,先面带笑容,再双手奉送。不要像给狗扔个东西一般,直接甩过去,这些都是布施行为不圆满的一种表现,应该要慈祥一些。你在面对自己生身母亲的时候,也会像给狗扔馒头一般在老远的地方给她扔过去吗?当然不是的,现前这个乞丐无始以来也做过我们的母亲,现前我们依靠这种布施的力量来消尽自己的烦恼,对众生对自己都是有意义的,我们必须要圆满这个布施度,从心态乃至多角度当中都必须得圆满。

  【如果对方再次乞讨,要心平气和,假设条件允许,就根据经济状况施舍;倘若经济条件不允许,就实言相告、以诚相待。

  如果对方再次乞讨,要心平气和,假设条件允许,就根据经济条件作一些布施;倘若经济条件不允许,就实言相告、以诚相待。像类似这样显现的人有吗?有的,有些乞丐连你自己想不到的一些事情可能他都会说出来。即便他怎么说,我们作为菩萨道的修行者,时时都要断绝嗔恨心,不要说一些不好听的话。即便他这么做,但是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生身母亲一般,以诚相待。

  【之后,应该像母牛后面跟着牛犊一样,把布施的因果回向给接受者为主的一切有情并发愿。

  之后,应该像母牛后面跟着一个小牛一般,把布施的因果回向给接受者为主的一切有情并发愿。即回向给当时所布施的这位对境为主的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并发愿,虔诚地祈祷三宝,愿三宝加持令这些众生迅速从这个苦海之中获得解脱。回向和发愿在作布施当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供养时,仅仅把佛像作为所缘境,明明了了观想如海的皈依境,哪怕只是供一盏灯,都要具足加行、正行、后行作供养。

  在供养的时候,仅仅把佛像作为所缘境,明明了了观想如海的皈依境,哪怕就是供一盏灯,都要具备加行、正行、后行作供养。不论是上供还是下施,都必须要做到加行发心正行无所缘,结行回向三殊胜之法。无垢光尊者说:三殊胜法多了不需要,因为里面已经含摄了成办解脱之一切,少了不圆满,若要是超越这三殊胜法之外,即便临时你有多么好的感受,自我感觉到多么满足,也起不了作用,因为它并不是成办西方极乐世界之因。要记住,不管是上供下施,什么时候都要具备三殊胜法。

  【正行,引生出所布施的对境、布施的事物、布施的目的三轮现而无自性空性的定解。

  正行,引申出所布施的对境、布施的事物、布施的目的三轮现而无自性空性的定解。这个当然叫作布施等持,也可以叫做布施度,这个度的智慧达到彼岸的时候,从等持的立场之中超越一切戏论之法,依靠意念造作的一切戏论称之为智慧在此岸,因为这种智慧是有限量性的,消尽一切戏论之法的超越智慧,叫做智慧到达彼岸。从另一个名词来说,布施是在此岸,布施的等持叫做布施度,到达了彼岸。

  【作这些上供下施,都要是在不求自我今生回报和来世报应的情况下进行,

  作这些上供下施,都要在不求今生回报和来世报应的情况下进行,若还要得到更多的回报,这种想法应该要放弃,还要把得到的一切回报都上供下施,绝不能留予自己耽著,这些都是布施乃至行持一切善法的过患。

  【怀着慈心、悲心,以悦耳温和的话语来布施。布施成为吝啬的对治,不求回报的财施是在资粮道的阶段;

  怀着慈心、悲心,以悦耳温和的话语来布施。布施成为吝啬的对治,不求回报的财施是在资粮道的阶段。五道当中的资粮道为初步基础,即便在这个时候也要有不求回报的发心,这个必须要知道。追求回报当然不能成办解脱,所以我们在初次进入资粮道的时候,都要做到不求回报,那么资粮道当中的这种布施称之为财施。依靠自己当前所具有的一切财物作布施,为资粮道。

  【大布施在加行道;

  大布施在加行道,就把自己身旁最心爱的骏马、要不自己的儿女布施给他人,这就叫作大布施,在加行道当中。在释迦牟尼佛的传记当中,往昔不是也有类似这样的显现吗?资粮道当中只能做到一般的布施,比如我们给别人一些财物资具等,在加行道当中,由于已经逐步断绝我执,所以布施更大一些,能把自己身旁最心爱的东西都布施给他人,称之为大布施。

  【极大布施是在见道的阶段。

  极大布施是把自己身体,比如头、眼睛乃至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现量布施给他人,这就叫作极大布施。如在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往昔的传记当中就可以得知。极大布施在见道的阶段,见道称之为大觉第一入定之境界,完全断绝我执的缘故,所以能做到这一点。

  【作为初学者,对于身体,要在心里观想布施,行为上加以保护。

  作为初学者,对于身体,要在心里观想布施,从资粮道开始把身体观想布施。我们在上面说过,身体、受用和三世积累的一切善根,从心里布施给三界六趣一切众生,从心态上面作布施,行为上面加以保护。要是不保护身体,可能当时还会产生极大的嗔恨心,形成成办菩提之违缘。所以,做什么样的布施要以当时的见地来定,在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之前做这种事情是不合理。

  之前我和你们也说过,我在汉地遇到过很多初次进入佛门的修行者,在第一次见到一位高僧大德时候就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供养给导师,但由于还没有断绝我执的缘故,烦恼等两天还会呈现。为什么我会让他们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原因就在此上。不符合实际及见地的布施,都会形成极大之违缘障碍。

  现前很多修学者,有时候他也会这样去修学,就自己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不管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但有时候我还会告诫他,你还是先问问自己的家人,再看看自己的工作方面有没有这方面的违缘,若要是没有的话,你呆在这个地方,我非常赞同。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你能做到这一点也是一件好事,但是初学者很多事情都是冲动的,完全不考虑后果,但是后果他真的能面对吗?面对烦恼的过程当中,仍旧像往昔一样还会遭受极大的痛苦。要是这样的话,何必还要遭受这样的痛苦,这种痛苦会导致放弃一切修法,放弃对三宝的信心,过失就更大了。为什么有时候我会询问你们,家里和工作方面有什么违缘吗?若要是没有的话,多呆几天也非常好;若要是有的话,我还是建议你们早点回去。可能有些导师并不是这样的,不管三七二十一留下来为好,可能有些是这么说的。当然,站的立场不同,因为有些导师的讲解让人觉得佛法超越世间的缘故,能多做一天当然是最好的事情。但是我所说的让你们先回去一段时间的原因是,因为我们都是初学者,当烦恼和痛苦降临在你身旁的时候,你还会像庸俗者一般不想修法,乃至放弃对三宝的信心都有可能性,为了避免产生这样的过失,所以不得不讲解一些类似这样的事情。

  【受用方面,凡是对治吝啬心的受用尽可能布施,还要施舍善根及果报。

  受用方面,凡是对治吝啬心的受用尽可能布施,还要布施善根及果报。在受用方面,凡是贪执财物方面的一切都可以作布施,还要把自己三世积累的一切善根都回向给众生,把所得的果报也回向给众生。这么回报可能有些会想,连果报都要回向给众生,那我不白干了一场的吗?我修了那么长的时间连个果报都没有,那是否有点说不过去。但先要问的是,成办果位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当然要断绝一切烦恼。不能成办果位的最大违缘是什么?就是这个执著,当具有执著,不管是执著善还是恶,都形成不能成办果位之违缘。所以,我们把善根乃至果报全部回向给众生,就是为了断绝这个执著,不是说对你没有什么利益,要知道这些道理。要是不知道这些道理,可能会想,我上供下施了那么多,又不能求回报,那我所成办的一切不都是亏本的买卖了吗?站在正法与非法的立场之中我们讲解亏本的买卖不做,但今天是站在正法的立场之中成办果位,必须要抛弃一切执著方能成办果位,从意义上面完全没有丝毫之区别。当然,表面上由于站在不同立场的缘故,比如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人的长相时会有所不同,但实际当中就是在描述一个人,要懂得这些道理。

  行持善法者必须得有智慧,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当中去理解一切法义,但是教义当中没有丝毫之区别,就像八万四千个方便道,只是站在八万四千个不同的根机上树立的一些方便,教义没有丝毫之区别,都是为了成办解脱。

  【法布施的界限:以法布施直接饶益众生是从一地菩萨开始,在这之前,无力做到以法布施直接利益有情,

  法布施的界限:以法布施直接饶益众生是从一地菩萨开始。我们刚才不是已经说过吗?众弟子问阿底峡尊者:何时可以召集眷属?何时可以行利他之事?何时可以超度亡者之灵魂?尊者说需要登地以上。因为这样才会对众生起到切实之利益。即便前面为众生作一些利益,都必须要站在慈悲心的立场之中,完全抛弃自私自利谋求私利。若要是能抛弃这个观念,即便当时不具备圆满之功德,也可以令自己的见解乃至智慧增长。若具备这些过失时为众生作利益,比如召集众多弟子传法或者是超度亡者的灵魂等,都起不了切实之作用。在这之前,无力做到以法布施直接利益有情。

  【就去往高高的山顶等处,调整清净的发心,诵经、烧熏烟焦烟、

  就去往高高的山顶等处,调整清净的发心,诵经、烧熏烟焦烟。在五明佛学院的日常念诵集当中,好像有荤素两种烟供仪轨,比如说若供一些素烟供的话,可令中阴界的众生能闻到这个烟香的味道,以慈悲心、仪轨和心咒的加持力,可令这些中阴身的众生脱离这种痛苦,获得三善道乃至西方极乐世界之果位,所以这个烟供非常好。晚上的话供一些荤的烟供,里面烧一些血肉乃至脂肪类的物品,饿鬼道当中有一种时时取他人生命而养护满足自己的一批饿鬼,所以依靠这种荤烟,可令他们暂时得到安乐,究竟可以证悟到佛的果位,能起到这个作用,平常做一些也很好。但是又要知道的是,在高原地方做烟供非常好,由于是全民族信仰佛教的缘故,即便你怎么做都不会产生疑问。但是到了汉地城市之中,有时候做什么事情随顺当地是最好的,要不由于佛法的行为而起很多烦恼也有可能性。

  【修施身法,以这些作为随法布施,观想使不可估量的鬼神相续得以解脱,这就代表初学者的法布施。

  修施身法,也就是断法,以这些作为随法布施,观想使不可估量的鬼神相续已得解脱,这就是代表初学者的法布施。所以初行者要是作法布施的话,就作上面的这种,比如诵一些经文、观音菩萨心咒、莲花生大士心咒等等,因为谁能听见这种法音都可以播下成佛之种子,究竟证悟西方极乐世界。据说往昔当中有一位大德在家里天天诵经,在窗子的上面的一个鸟窝,里面有很多小鸟,在诵经的过程当中,这些小鸟一直都在鸟窝里。这些小鸟死后都转生到三十三天,最终证悟佛果。就是说只是听到这些法语,功德都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每当我们在做布施的时候,在众生面前念诵各式各样的经、咒、仪轨、佛号等,原因就在此上。所以,平常我们就这么去念诵也称为法布施吧。这以上就是布施度。

  要记住,单单就是一个布施度也并不像我们平常拿一个东西赐予他人般,这样叫做一般的布施。若要圆满布施度可不是这样,先要知道布施的对境、布施者、布施的功德、布施的心态和布施的行为等等,样样都得齐全,要不会不会形成布施度的违缘,也有可能性。当前我们布施的目的,是为了临时减缓这些众生的痛苦,另一方面依靠这个布施的力量,消尽自己的烦恼而成办解脱。所以在做的过程当中应该得圆满一些,比如说在家的时候,佛堂面前供一些供品都应该是最好的,即便是供一些花,也并不是颜色不好看、不鲜艳的,甚至花上面有一障碍的都是不能供的,也就是说即便是布施也要选最好的。

  来源:微信公号囊加花海

上一篇:前行备忘录23课1布施

下一篇:前行备忘录23课3持戒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