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备忘录23课1布施
《前行备忘录》【第二十三课/第一节】
顶礼三宝!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脱离六趣痛苦及痛苦之因,当证一切种智大觉果位,故听闻无上密法《前行备忘录》而发心。
共同要义
《前行备忘录》总分为共同外前行和不共同内前行两种,共同外前行以上已经讲完,现前讲解的是不共同内前行。
一、今生欲求成办解脱者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
平常在行持善法当中时时都要铭记的是:今生欲求成办解脱者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传承法脉清净,第二导师功德圆满,第三信心圆满。
1.传承法脉清净
当我们初次进入佛门的时候,要观待所依止导师的传承是否清净,这点非常重要。若导师传承不清净、本人也并没有证悟到究竟果实,那么对我们今生成办解脱会形成很大违缘和障碍,因此首先要观待这个传承,非常重要。
当前在汉地众多行持善法弟子,由于长时间得不到过导师教言的原因,进入佛门后觉得只要会说两句佛教的教理,就已经圆满了,但事实上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作为希求解脱者,时刻都要铭记,即生成办解脱必须要具备这三个条件。
2.导师功德圆满
第二,还要观待导师功德圆满。导师功德若不圆满的话,即便有多么贤善和慈悲,但对今生成办解脱必然形成很大的违缘。为了避免产生这个过失,一定要观待这位导师是否具备传承祖师所传讲的一切功德,在《普贤上师言教》《菩提道次第广论》等诸论典中,对于导师应具有功德有细致的讲解,我们应该遵照这些教言来如是观察导师,这些都非常重要。天天都在传讲,今生在寻找人生伴侣的时候都需要长时间谨慎观察对方,那么作为修学佛法希求成办解脱者,所依止的导师会关系到生生世世的幸福,所以必须要再再地谨慎观察导师,寻找到一位具备法相的合格善知识,非常重要。
如果这位导师身在远方,那么就用不同的方法去打听,像平常自己所听到的一些传言,这位导师是否真正如此?第一,导师的传承法脉是否清净;第二,功德是否如实具备历代传承祖师所要求的一切功德。导师若要是在近处的话,那自己就亲自去谒见这位导师,通过多方面去观待这位导师,非常非常重要,因为他关系到我们今生能否迅速成办解脱。
当然,有时侯即便导师具有一切功德,但由于个人与导师的因缘不和合,就像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虽是圆满功德的殊胜化身,但是对于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来说,也无法依止。若要是没有宿世因缘,即便依止,也可能在依止过程当中产生一些现象。为了避免产生这样的过失,先要选择好这位导师,还要看能否对其生起坚定的信心。
3.信心圆满
这两天我们一直都在传讲,想要成办解脱,信心是不可缺少的,历代高僧大德都是依靠信心而成办解脱。若要是不具备信心,即便你能通达多少经论,行持了多少善法,但是成办解脱是绝不可能的。前两天已经说过,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在释迦牟尼佛身边亲近了二十五年,信心之外的一切条件都如实具备,但是由于缺乏信心的缘故,还是没有成办解脱。现前我们作为后一代的修行者,解脱的因就是圆满的信心,所以说信心是不可缺少的。为了树立好的因果缘起关系,细致观待是非常重要的。
二、成熟口诀法与解脱窍诀的真正要义
当前我们所行持的无上窍诀大圆满的修学方式,总分为成熟灌顶和解脱窍诀法两种。成熟灌顶也需要如同解脱窍诀法般如实行持,非常重要,除非你在得受成熟灌顶的当下证悟到究竟果实。这样的公案在传承导师之中当然具有,但是非常稀少。所以平常在行持教法时,还是需要像《白莲花论》当中所传讲般的,比如当要得受宝瓶灌顶的时候,首先要了解一些相关的内容:比如说灌顶需要在什么样的场面当中,给予灌顶导师的应具备的功德,接受灌顶弟子需要具足的条件等,这些缘起都要圆满具备。在接受灌顶的时候,要知道什么呢?得到灌顶之后要守持三种三昧耶戒:饮食三昧耶戒、执受三昧耶戒和护持三昧耶戒。像宝瓶灌顶当中的饮食三昧耶戒,就是从灌顶那天开始就要享受五肉和五种甘露,但是这些都聚集在甘露丸之中,平常多吃一些甘露丸这也是我们的誓言。在执受三昧耶当中,还要执受各式各样的一些法宝。在护持三昧耶戒当中,分为入座和座下两种,入座的时候要护持什么样的见解,座下的时候要护持什么样的见解等等。若要是不精通这些道理,光在一位导师面前得到灌顶是远远不够的。前两天已经讲过,我们在座的弟子,平常不管是接受灌顶还是修学解脱窍诀法,从因地成办果位的整个过程必须得通达,要不仅仅走个灌顶的形式,说有加持,加持在于何处呢?连这些基本的条件都不懂,那叫什么灌顶呢?尤其在得到灌顶之后若心相续没有稍许改变。这个戒体已经得到以后,我们应该要护持什么样的三昧耶戒呢?比如从宝瓶灌顶乃至句义灌顶当中,饮食三昧耶戒、执受三昧耶戒和护持三昧耶戒,护持三昧耶戒还要分为座上和座下两种,平常行持什么样的禅定等等,一切都通达吗?当然,这么说起来可能很多人都觉得非常陌生,但实际当中已经包含在解脱窍诀法当中,就是当前我们所行持的成熟口诀法,里面已经含摄了整个成熟灌顶的内容。这些缘起必须要搞清楚,要不仅仅说什么法好,走一个形式,能起到多么大的意义真不知道。 成熟灌顶和解脱窍诀法的真正要义是什么呢?就是调伏自己的内心,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自净其意,此乃佛教。”我们在行持一切善法当中,能否切实起到这方面的作用,若要是没有起到的话,那只是走个过程而已。要记住,仅仅走个过程对我们今生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三、寿命无常
前两天在讲解无常的时候说过,若要是在贤劫众生福报大的时候,即便懈怠些时间,可能还来得及,因为当时众生的寿命非常长。但现前是末法时代,由于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人人的寿命都非常短暂。我们现前所行持的善法,若没有形成解脱之因的话,那无常降临到我们身旁时该怎么办呢?我们总不能说,等到未来的时候再投生到人间再做修行吧。前两天已经说过,暗劫那么多,光明劫是多么难能可贵,尤其现前是末法时代,佛教也逐渐开始趋向于衰败,未来的时候即便投生到人间,那时候有没有佛教谁也不敢所言。
四、人身难得
另外,想要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需要具备很多条件:第一,守持戒律,从小乘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到密宗的誓言都要守持。平常戒律守持的如何呢?第二,行持六度波罗蜜。从今天开始,我们讲解行菩提心的学处——六度波罗蜜,那么平常六度波罗蜜行持的怎么样?你行持的六度可能还没有到达彼岸,还在此岸。若在此岸的话,那能否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呢?非常困难。第三,发愿获得十八种珍宝人身。我们现前反观自己的内心,这三种条件是否具有?若不具有的话,未来想获得这样的人身非常困难。虽然我们在前面说过,获得一次人身并不是很困难,只要去做大一点的善事未来就可以获得人身,但这并不等于是珍宝人身。当前在世上的所有众生,像没有进入佛门的我们把他称为无利益或者是没有价值的人身,这样的人身凭一种善法可以得到,但是他不一定能进入佛门。这些道理对我们今后修学非常重要,要记住这些观念。
成熟灌顶和解脱窍诀法在后面护持三昧耶戒当中,成熟解脱法当中所传讲的一切方便道已经含摄了从宝瓶灌顶乃至句义灌顶之间的一切方便道,从座上和座下两方面都得了知,若要是不精通这些道理,解脱是难以成办的。这两天说过,成熟灌顶的目的是为了成办心的自性,解脱窍诀法的目的也是为了达到心的自性,两者成办解脱的目标是一致的,成办的方便各有不同。成熟灌顶以四种方法来印证见解,解脱窍诀法根据个人的根机,像比如说次第根机按照方便教授的方式印证见解,真实教授是针对上等根机当下印证见解,实际当中也是为了成办心的自性。那么,在接受灌顶的过程当中若不为上等根机,即便当时已经得到灌顶,但是见解并没有丝毫之进展,那这时候必须要通达刚刚所讲解的三种三昧耶戒,尤其是护持三昧耶戒当中的座上的见解和座下的护持之方法,必须得通达。要不灌顶是有功德,但不守持誓言的过失可就大了。我们之前也说过,进入成熟灌顶和修学解脱窍诀法的弟子,如同把一条蛇装进一个竹筒一般,这条蛇要不往上、要不往下,若守持誓言者即生可以成办解脱,若不守持誓言者即生必定堕入金刚地狱之中,此二道之外没有地方可去。为了避免产生这样的过失,这些道理都得通达。
两年前我们在亚青寺讲解《白莲花论》的时候,众多弟子已经听过,当时我们已经讲解过,在什么样的场面当中灌顶是合格的,在什么样的场面当中灌顶不合格,灌顶的导师要具备什么样的功德,接受灌顶的弟子要具备什么样的缘起,两者聚集的时候能达到什么样的见解,尤其在接受四种灌顶的过程当中一一灌顶时要如何观想,得到这样的戒体之后要护持什么样的戒律等等,往昔都已经讲得非常细致了。当然,刚到亚青寺的弟子对于这部论并没有细致学习过,以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向自己身边的道友借阅一下这本书,了解到这些内容非常重要。我们平常行持善法时,绝不能像什么都不懂的人一般,说修这样的法就可以有功德,完全不懂得这些理趣,只是盲目信任会有大的功德,真不敢所言。这些道理都要记住,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就开始讲解行菩提心的学处——六度波罗蜜。
本日讲法正文
一、行菩提心的学处——六度波罗蜜
1.布施
【入座的正行,修施舍心,所布施的事物,是身体、受用、三时所积累拥有的一切善根。】
第一讲解布施。入座之正行,修施舍心,所布施的事物是身体、受用和三世所积累拥有的一切善根。布施总分为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但不管站在哪个布施的立场上,都没有离开身体、受用和三世善根的范围。一般来说对身布施和受用布施还有所了解,但是对善根的布施执著还是非常强大的。当前有些成办过大量善根的人说,什么样的善根自己修了多长时间,平常在修的过程当中时时执著产生的觉受,甚至有些弟子连多年之前的事情仍旧挂在口边,这些都是执著善根的表现。在行持菩提心的时候,我们要守持它的学处,不仅仅布施身体和受用,还要把三世积累的一切善根都布施给三界六趣一切众生,也不希求什么回报,即便有回报的善根,也一并把回报的善根都回向给众生,这些非常重要。
【首先,对一切众生,修知母、念恩,生起想要报恩的念头。】
首先,对一切众生就如同之前讲解四无量心般,修知母、念恩,生起想要报恩的念头。布施从财、法和无畏三种布施当中观待。对于布施的对境,若要是没有想到是无始以来至今所依止过的父母的话,那么即便当时依靠慈悲心布施,但由于不具备前面的这些缘起,后面的慈悲心也不会圆满。要知道,所布施的对境无始时来曾做过我们的母亲,还要想到做母亲期间的恩德,要具备报恩之心。如同讲解愿菩提心学处般的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等,修法完全一致,只是角度不同而已,目的都是为了断绝人我和法我,来成办心的自性。当前由于我们对身体、受用乃至积累的善根执著太强的缘故,所以无法赤裸心的本体,现前行持善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断绝对这三者的执著,平常通过上供、下施的方式来断除。我们一直都在传讲,执著是漂泊轮回之根本,不管所执著的对境是什么。
【再思维:我从今天起到没有获得究竟佛果之前,把这个一寻四肘之躯、受用及一切善根合而为一、综合起来施舍给老母有情,成为成办他们暂时究竟乐因及乐果的顺缘、遣除一切痛苦的顺缘。这是布施,是回向。】
再思维:我从今天起到没有获得究竟佛果之前,把这个一旬四肘长的身体、和一切受用乃至无始时来至今的一切善根合而为一、综合起来施舍给老母有情,成为成办他们暂时究竟乐因及乐果的顺缘、遣除一切痛苦的顺缘。这是布施,是回向。在做布施的过程当中,也如同刚才所传讲般的,所布施的对境必须要想到是无始以来所依止过的一个母亲,从母亲的角度念母亲的恩德,再生起回报之念。再以殊胜菩提心的本体,用悲心缘有情众生和智慧缘正等菩提,来成办母亲的一切愿望。上面所传讲的这些都非常非常重要,像四无量心和殊胜菩提心的观想绝不能轻视,后面果实能否如实做到,完全取决于前面的因。要不光凭意识当中的慈悲心能做多好是很难说的,尤其是平常仅依靠间断性产生的慈悲心,即便做一些上供下施,也是局限性的。我们应该把这种局限性布施转变成无量之布施,那么前面的这个过程非常非常重要。
【布施给谁呢?布施给一切众生。布施什么呢?布施身体、受用及善根。】
布施给谁呢?布施给一切众生。布施什么呢?布施身体、受用和善根。为了什么要布施呢?因为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在做我们父母的时候,如同今生的父母一般,对我们的恩德从世间和出世间两方面观待,都具有非常大的恩德,现前该轮到我们回报了。当前遭受这些痛苦的众生,无始以来也做过我们的母亲,现前自己依靠财物、身体乃至受用和无始以来所成办过的一切善根,都布施给众生,愿依靠这种因来成办暂时与究竟之快乐。这个布施应该要广大一些,绝不能变成一种局限性的。
1)财布施
比如完全不懂佛法的人,平常也会向乞丐布施,但是他在布施过程当中只是暂时想到这个人可怜。但是我们在布施过程当中,要记住刚刚所传讲的这些条件——布施的对境、布施者、布施的功德,乃至布施的发心等等,应该具备一系列完整的缘起,不仅仅是单调的概念。
【为了什么目的而布施呢?为了获得暂时增上生和究竟佛果。以怎样的方式布施呢?以不求今生回报和来世果报的方式布施。】
为了什么目的而布施呢?为了获得暂时增上生和究竟佛果。暂时能获得人天福报,暂时能享用世间的一些物质,究竟依靠它而获得佛果。这个过程非常重要。以怎样的方式布施呢?以不求今生回报和来世果报的方式布施。当前我们依靠不同的方法布施给众生,但绝不能想到要回报,我现前给一个乞丐这么多,可能会能得更多倍的东西,现前很多人都是这样去想的。比如说在汉地很多做生意的人,当然现前也站在佛法的立场之做很多善事,但是时时想到这个回报,自己现前虽然付出很多,收回的可能会更多,因为我的福报在增长。一名真正修学佛法的弟子,绝不能这样去想,我们说即便有回报的话,也要回向给三界六趣一切众生,绝不能耽著自己享用,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是刚刚所讲解的这些过失,当前是否有人具有呢?当然具有,很多人都具有,平时在上供下施时,都带有一个企图回报之心,企盼暂时和究竟的回报。现前,我们要把这种回报都回向给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布施给三界六趣一切众生。
【不管是对我的身体进行殴打等心怀恶意、行为粗暴,以贪嗔痴结恶缘,还是对它信心十足等,以信心清净心结善缘,但愿凡是结缘者全部受益。】
不管是对我的身体殴打等心怀恶意、行为粗暴,以贪嗔痴结恶缘,还是对它信心十足等以信心清净心结善缘,但愿凡是结缘者全部受益。一个行菩萨道的修行者,时时要为众生着想,不论众生对自己怎么样,时时都要想着这些众生。甚至有些时候,对自己更坏的众生要更加生起慈悲心,因为无始以来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而且为了我造下过很严重的罪业,现前仍旧随习气漂泊着,时时都造着业及烦恼,最终可能得到更大的痛苦,因此我们更加要可怜他。
【入座里要在心态(即意乐)上反反复复修施舍心。】
入座里在心态上反反复复修这个布施心,非常重要,我们在座的弟子们都要铭记这一点。即便是一个布施,也不是把这个自己拥有的一点东西赐予他人就叫做布施,当然它也可以称之为布施,但是不能称之为布施度。我们要令这个布施变成度。就像刚刚所讲解的,布施的对境、布施者自己、布施的功德、布施的心态和布施的行为,都必须要一一了知为妙。当前我们所成办的一切,都是为了获得解脱,乃至对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有益而成办的,所以绝不能形成一个局限性的善法,这是非常重要的。平常自己具有财物、法和无畏布施的能力时,愿现前正在遭受痛苦的众生都能获得佛的果位。
来源:微信公号囊加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