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前行备忘

前行备忘录24课3安忍精进

创建日期:2022-01-20

  前行备忘录24课3安忍精进

  《前行备忘录》【第二十四课/第三节】

  2.安忍

  下面我们讲解安忍。忍辱分为忍辱他人习性之安忍、忍辱求法苦行之安忍和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分为三种。

  比如说忍辱他人邪行之安忍,当他人对你起嗔恨心乃至殴打你说一些不好听的话的时候,那必须要忍辱,因为若没有引发嗔恨心的缘,哪来安忍的对治法呢?是不具有的。所以当出现这样显现的时候,应该要忍辱。这是第一个,忍辱他人邪行之安忍。

  忍辱求法苦行之安忍,像历代高僧大德一般,在行持善法的过程当中应该苦行为主,即便是一种苦行,也应该安忍。修行者前面以痛苦开始,后面结尾是快乐的。现前依靠苦行的方式来成办快乐,所以我必须安忍。

  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指的是在求学无上窍诀大圆满、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等这种深奥的见解时不产生畏惧。

  安忍功德和嗔恨心的过失

  【安忍的本体是心不烦乱,嗔恨是一种心所,它是在心上安立的,忿怒是在身语中表露出来。世间俗人的口里常说“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资。”《入行论》中所说的“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到底能被什么焚毁呢?能被嗔心焚毁。焚毁的是什么呢?是随福德分的善根。而具足三殊胜的善根不能被摧毁。

  安忍的本体是心不烦乱,嗔恨心是一种心所,五十一心所法之一,它是在心上安立的。忿怒是在身和语言中表露出来。安忍的本体就是心不烦乱,内心当中不烦乱,这是它的自性。若内心有嗔恨心者,他的忿怒之相就会在言谈行为当中显现出来。世间俗人口中常说:“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资。”《入行论》当中所说的“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到底能被什么焚毁呢?就是能被嗔恨心焚毁。要记住,在具有嗔恨心的时候,以上不具备三殊胜法摄持的一切善法都会消尽。嗔恨心的过失是非常大的,在一切恶业之中莫过于嗔恨心。焚毁的是什么呢?是随福德分的善根。而具足三殊胜的善根不能被摧毁。就是说以上所从事的一切善法,前面有加行发心、正行无所缘、结行回向所成办的一切善法,圆满后即便起个嗔恨心,除嗔恨心本身有过失之外,它摧毁不了以前的善法。它所摧毁的是随福德分善根,既没有发心和正行,又没有回向的一切善法,只要起一个嗔恨心就全部消尽了。

  想想我们从小直到现在,从事过多少善法,所从事的一切善法不具备三殊胜的有多少,在我们起一次嗔恨心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了。还有一点,像有些弟子口中时时挂着一个口头禅,好多年做的一件善事还会念念不忘。且问问,当时是否有发心正行和回向,若没有的话功德早就没有,何必现在还挂在口中呢?要记住,从事一切善法时都要具备三殊胜法。

  【世间的所有善根,甚至对柴烬起嗔心就会摧毁掉。

  世间所有的善根,甚至对柴烬起嗔恨心就会摧毁掉。所谓的嗔恨心,不管对谁,就是对前面的一朵花起一个嗔恨心,也能消尽以上不具备三殊胜摄持的一切善根,就这么可怕。刚刚说过,一切恶业当中莫过于嗔恨心。尤其脾气不好的弟子要记住,我们从事的善法虽然不少,但是当嗔恨心生起来的时候,前面的一切善根可能全部消尽也有可能性。这时候很多人说,可能是当时习气烦恼沉重乃至着魔的原因,不把这个嗔恨心发完,怎么都回不了头。虽然是这样,但很多善法早已消尽。我们行持善法的目的,就是在恶业出现的时候要立即铲除,才是一个修行者的行为;当烦恼过去以后再起个对治,已经迟了。

  以前有一个老和尚到个牧区去化缘,牧区家家门口都拴着一条很大的狗,这我们都知道。这位老和尚从外边来要进门,这个狗拉断了绳子就往老和尚身上扑,这时候家人跑出来把这个狗拉开,老和尚吓得趴在地上发抖。当他们家人把老和尚迎进家中的时候,老和尚说“可能是由于见解的缘故,现在不怕了”,怕早就过去了,狗在外面拴着,你还怕什么呢?我们从事善法乃至断绝妄念,不要等到全部过去以后说“我现前好像不生气了”,早已经生完气了,还生什么气呢?我们修行者与一般人不同的区别就是,当嗔恨心生起来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要铲除它,这就是修行者。当嗔恨心全都发完以后,你说你是修行者,比庸俗者还庸俗。光知道是远远不够的,平常应该要做到。

  【小乘随解脱的善根,声闻缘觉相互之间,如果一者对另一者嗔恨,将焚毁善根。假设声闻缘觉对普普通通的凡夫心生嗔恨,不会毁灭善根,会使善根衰损。

  小乘随解脱的善根,声闻缘觉相互之间,声闻和缘觉本来是平等的,相互之间如果一者对另一者起嗔恨心的话,就会毁灭所有的一切善根。假设声闻缘觉对普普通通的凡夫生嗔恨心的话,不会毁灭一切善根,只会使善根衰损,就是使善根减少之外,不能完全消除他的善根。

  【如果菩萨对声闻缘觉生嗔,单单是衰减善根,而不可能毁灭,就好比草坯不能砍断铁。如果菩萨对菩萨生起嗔恨,那就像以铁断铁一样,将摧毁一切善根。倘若资粮道、加行道的菩萨对得地的菩萨起嗔心,所有的善根将焚毁无遗。

  如果菩萨对声闻缘觉生嗔恨心的话,单单是衰减善根,而不会完全毁灭,就好比草坯不能砍断铁一般。见解越来越高,嗔恨心当然越来越少了。如果菩萨对菩萨生起嗔恨心的话,就会像以铁断铁一样,会摧毁一切善根。倘若资粮道、加行道的菩萨对登地以上的菩萨起嗔恨心的话,所有的善根都会消尽无余。所以在消尽自己善根当中,有见解高低的区别。但是从总的角度来说,嗔恨心本身就是过失。刚刚说过,一切恶业当中莫过于嗔恨心,六道众生地狱的因也是来源于嗔恨心,因此我们必须要断绝嗔恨心。

  当前行持善法是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提到地狱的时候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要记住,若要是具备地狱之因嗔恨心的时候,那地狱近在眼前。当你呼吸一停止的时侯,当时圆满之法若是嗔恨心和话,那只有到地狱去。

  【再有,资粮道一开始要发心,因为“罪恶莫过嗔……”。那么,嗔心能摧毁什么呢?摧毁千劫之中所积累资粮的布施持戒的善根。《入中论》中说(“若有嗔恚诸佛子,百劫所修施戒福,一刹那顷能顿坏”,)焚烧百劫期间累积的布施持戒的一切善根。

  再有,资粮道一开始要发心,因为“罪恶莫过嗔……”。那么,嗔心能摧毁什么呢?能摧毁千劫之中所积累资粮,布施持戒的善根,就是不具备三殊胜法的所有一切善根都会被摧毁,千劫当中啊!所以以前我们不具备三殊胜法的一切善根都已消失。从现在开始,所成办的一切善法都必须要具备三殊胜法,要不前面善事刚做完,后面紧接着被嗔恨心消尽的话,那就会像猴子掰苞谷一样,掰一穗,丢一穗,没什么意义。《入中论》中说:“若有嗔恚诸佛子,百劫所修施戒福,一刹那顷能顿坏”,焚烧百劫期间积累的布施持戒的一切善根,会被一念嗔恨心烧毁。

  【嗔恨心能将菩提心驱逐出境并斩草除根,就如同一个容器里水火不容一样,有了嗔心,就不会有菩提心,如果菩提心存在,嗔心就荡然无存。嗔恨自身的果报终趋地狱,安忍自身的结果终得佛果。因此,我们认识到安忍的功德和嗔恨的过患以后一定要修安忍。

  嗔恨心能将菩提心驱逐出境并斩草除根,就如同一个容器里头水火不容一样,有了嗔恨心,就不会有菩提心,如果菩提心存在,嗔心就荡然无存。嗔恨自身的果报终趋地狱,安忍自身的结果终得佛果。因此,我们认识到安忍的功德和嗔恨心的过失以后。一定要修安忍。

  忍辱他人邪行之安忍

  不管面对的是自己的家人、同事,或者修学之人面对自己的道友,都时时要以安忍为主。站在小乘的立场之中它有过失;菩提心的立场之中讲解,起嗔恨心所缘的对境乃自己的母亲;从密宗的立场之中,净观他人即为男女菩萨,从多角度当中都要断绝嗔恨心,嗔恨心的过失非常大。刚刚也说过,认识到嗔恨心的过患和安忍的功德以后,一定要修安忍心。这时候有些会说“太丢自己的颜面了”,一点都没有丢,暂时在他人面前丢颜面,但是你已经得到更大的利益——在阎王爷面前没丢你的颜面。现在我们要的就是这个,在他人面前丢不丢颜面都是一回事。比如说,在家里打仗的时侯,你在对方面前败下来,但是在阎王爷面前了脱了生死,已经胜于他了,两者对比的话,当然安忍功德更大。要记住这些,都非常重要。这些也并不是我们往昔不了解,了解可能了解,但是凡夫可能这样讲解一次,面对时还是忍不了,第二次、第三次后,永远可以忍辱下去。

  【(《入行论》中说:)“罪恶莫过嗔,难行莫胜忍,故应以众理,努力修安忍。”安忍是一切难行当中位居第一的,修安忍,首先必须要消灭嗔恨,当遇到不称心、不悦意的事时[10],就要千方百计修安忍。

  《入行论》中说:“罪恶莫过嗔,难行莫胜忍,故应以众理,努力修安忍。”安忍是一切难行当中位居于第一的,修安忍,首先必须要消除嗔恨心,当遇到不称心、不悦意的事时,就要千方百计修安忍。

  【在座间的阶段,观修安受苦忍、安受害忍、谛察法忍等所有类别。修行安忍的界限,就是遇到不称心、不悦意之事的时候。

  在座间的阶段,观修安受苦忍、安受害忍、谛察法忍等所有类别。修行安忍的界限,就是遇到不称心、不悦意之事的时候,应该要安忍。我们在讲解三种安忍时,已经说过这种邪行之安忍,面对这样的场面当中时应该要起安忍。

  忍辱求法苦行之安忍

  第二、在求法苦行之中的安忍我们必须要学习,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和米拉日巴尊者、汉传佛教历代高僧大德以及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在行持善法过程当中是怎样忍辱而修学佛法的。那么我们现前在修法的过程当中,可能也会遭受很多痛苦,那必须要生起喜悦心,自己现前遭受的痛苦,是成办更加快乐的因,在不久的将来我能获得永恒不变的快乐,并且我还要令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能获得这样的安乐,在行持善法当中把苦行转变成喜悦心为妙。所以有时候要阅读一下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不管是汉传佛教的还是藏传佛教的,多阅读一些,看看历代传承祖师是怎样修学的。像往昔无垢光尊者,在求学佛法过程当中,不论白天还是夜晚就只有一个麻口袋,白天的时候把它当坐垫,晚上就钻到袋中当被用,依靠这种方式求学佛法;像祖师华智仁波切这些高僧大德,在行持善法乃至依止导师过程当中,完全比一个乞丐更为乞丐般;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在依止导师的过程当中,从传记上看都是经历过很长时间的苦行。我们现前虽然生长在这样物质丰盛的时代,但要记住的是,修行从身口意三门当中都要经历一些苦行,这时候必须要忍辱,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行持。

  世间人在追求世间事业的时候,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成办暂时之事业,那自己作为一名修学出世间法的弟子,在行持善法的过程当中当然也需要苦行。因为自己成办的事业是今生、临终和未来获得永恒不变的快乐,乃至还要把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安置在这样的快乐之中,这个事业乃至责任非常大,那当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苦行。这时候应该要咬紧牙关,绝不能后退。有些弟子在高原地方说他的这个身体不好等等,有时候我听到真的非常可怜这些弟子。是的,无始以来就是因为一直想得到暂时之快乐而漂泊于今生,现前具有这么好的缘起之下,怎么还找这么多个借口呢?即便我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时候,我在《普遍胜利》当中也稍许讲了一些,但这些绝没有一点点的虚妄,全都是真实的。虽然与历代传承祖师的足迹对比,我这个算不上什么苦行,但总的来说也经历了一点点苦。在座的有些弟子可能经历过的苦行比我更大,但有些可能一直生长在自己父母的膝下,天天都是好吃好穿过来的。但要记住,成办解脱仅仅站在这么一个立场之中是很难得到的,应该要遵循历代传承祖师的足迹。在行持善法的过程当中,乐因乐果和苦因苦果时时束缚着自己,这时候更加要按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方法去调伏。历代传承祖师在调顺烦恼当中,还要遭受很多不好的因缘,比如物质条件不具备,吃的穿的都不具有,那现前我其他的条件具有,为什么这方面我不能苦行呢?应该更加要咬紧牙关,绝不能当作一种儿戏、走个过程,就觉得反正都是这么度日的,我也就这么度日,比人家自己现前还会好一点,总之在很多高僧大德的面前听了佛法,就这样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但这份力求心不会退转。如果现前这样下去,等两天真的面对死亡的时候你想想怎么去面对,这时候内心当中仍旧占据着一种痛苦,那就说明我们现前并不具备力量。所以现前应该更好寻找这个力量为妙,等两天我们必须要面对这个事实,就像世间人现在不停地在挣钱做事业一般,目的就是怕以后他会变成没吃没穿的人,像有些人把以后看病、吃穿所需现前都提前做好准备,现前从事的一切都为了一点。那我们现前从事善法的眼光比这个看得更远,所以付出一定的代价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应该咬紧牙关。要知道这些道理。听起来没什么不懂的,但是有时侯由于我们轻视这些理趣,现前可不能这样,让它再溜掉,应该把它捡起来为妙。这以上就是修行当中的忍辱。

  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

  第三、是无畏之忍辱。在修学无上窍诀大圆满时,现前很多弟子都非常好,见解无论是教法方面还是证法方面,都有很好的理解和经验,但有些一听到无上窍诀大圆满的法,从理论乃至经验当中认为自己现前好像达不到这样的境界,因此就退缩回去说自己行持其他的善法就够了等等。要记住,这时候必须要更加忍辱。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就是听到甚深法义的时候不产生恐惧。历代高僧大德如是行持善法而成办解脱,我当前已经遇到这样殊胜的法门,应该更加珍惜为妙,绝不能因这个而产生畏惧。

  3.精进

  【精进,包括本体和分类。

  下面是精进,精进包括本体和分类两种。

  【精进的本体,就是所谓的“进即喜于善”。对尘世间的不善琐事,兴味盎然、满怀欢喜,属于懈怠,所以喜乐善法才是“喜于善”的含义。将身体、语言的一切下等善法抛开,以最大的欢喜致力于心的善法,就是精进。

  精进的本体,就是所谓的“进即喜于善”。对尘世间的不善琐事,兴味盎然、满怀欢喜,属于懈怠,像这样的一切都称之为懈怠之事。所以喜乐善法才是“喜于善”的含义。将身体、语言的一切下等善法抛开,就是抛弃一切不好的念头,以最大的欢喜致力于心的善法就是精进。

  【发起精进的方法,需要念念想到善法的功德和罪业的过患。有关善法的功德,诸如《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的功德利益能使无间罪业得以清净、不被嗔恨所毁等等功德利益,还有皈依的功德、菩提心的功德。如果生起了这样的菩提心,那么名称、意义都有所转变,而且通过护送勇士的比喻说明它能压制定罪,以劫末火的比喻说明能根除不定罪,以妙树果实的比喻说明其果不尽,这是愿菩提心的功德利益,不仅果增上而且因也与日俱增,是说明行菩提心的利益,想到诸如此类的功德,必然会精进不懈。

  发起精进的方法,需要念念想到善法的功德和罪业的过患。有关善法的功德,诸如《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的功德利益能使无间罪业得以清净、不被嗔恨所毁等等功德利益,还有皈依的功德、菩提心的功德。如果生起了这样的菩提心,那么名称和意义都有所改变,而且通过护送勇士的比喻说明菩提心能压制定罪,以劫末火的比喻说明能根除不定罪,以妙树果实的比喻说明其果不尽。前两天一直都在传讲这些道理,先要知道修学佛法的功德利益,这是愿菩提心的功德利益。不仅果增上而且因也与日俱增,是说明行菩提心的利益,想到诸如此类的功德,必然会精进不懈。先要知道诸法之功德,还要知道一切罪业之过患,从两个角度当中去理解。所以要阅读一些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这是很有意义性的,它是令我们精进修学,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精进的分类有披甲精进、加行精进和不满精进。

  精进的分类有披甲精进,也就是铠甲精进,加行精进和不满精进。

  【首先发起世人谁也不曾想过的广大意乐,心想:我把佛菩萨在尽恒河沙数大劫之中所行持浩如烟海的圆满(功德)、成熟(有情)、修行(刹土)这一切合而为一,在每一刹那间修行,这种心愿就是披大盔甲精进。

  首先发起世人谁也不曾想过的广大意乐,心想:我把佛菩萨尽恒河沙数大劫之中所行持的浩如烟海的圆满功德、成熟有情、修行刹土这一切合而为一,在每一刹那间修持,这种心愿就是披大盔甲精进。我们时时要披上这个铠甲,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若要是不具备这个的话,那烦恼就不会减少,功德不能增长,我等所期许的境界永远不会实现。因此为了达到这样的境界,前面的这个披甲精进是很重要的。

  【“一切事情即模仿”,佛菩萨是怎样行持圆满、成熟、修行的,我也要依此修行,当听到前辈持明者是如何历经苦行等感人事迹时,心里暗想:我纵然不能更胜一筹,也不该更为逊色。在一切众生没有证得佛果之前,我要为众生一一宣说大乘法,千方百计使他们发起菩提心,行持菩萨学处,即使经久历劫兢兢业业,也不生起一刹那厌烦之心。这就是自轻凌懒惰的对治法。

  “一切事情即模仿”,佛菩萨是怎样行持圆满、成熟、修行的,我也要依此修行,当听到前辈持明者是如何历经苦行等感人事迹时,心里暗想:我纵然不能更胜过他们一筹,也不能更为逊色。在一切众生没有证到佛果之前,我要为众生一一宣说大乘法,千方百计使他们发起菩提心,行持菩萨学处,即使经久历劫兢兢业业,也不生起一刹那的厌烦之心。这就是自轻凌懈惰的对治法。

  【这一切综合起来,即是《普贤行愿品》中所说的所有海(如:“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动海……普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修行无倦经劫海。”)以及“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广大等同虚空际,相续久远乃至轮回未空前渴求修行的意乐就是指的这一点。

  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是《普贤行愿品》中所说的所有海(如:“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劫海……”)这些在原文当中是不具有,在这里面加上去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在行持一切善法时必须先要知道修学佛法的功德,若要是不认识到佛法的功德,那精进很难增上,可能时时都站在一个懈怠的立场之中。不仅仅在《普贤行愿品》当中讲解如海之功德,在历代传承祖师、高僧大德的传记教言当中,也讲了诸多之功德,因此就会越来越精进。“普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修行无倦经劫海。”以及“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广大等同虚空际,相续久远乃至轮回未空前渴求修行的意乐就是指的这一点。像上面所传讲的这些非常重要,我们平常虽然在讲解这些教法,但圆满通达的话,一切教法都在其中圆满。即便有时候还会觉得有些不圆满,还要听从其他的一些教言,当然很好,多阅读一些各式各样的教言,让我们更加理解到修学佛法的功德。

  【如果有人认为:在三有没有空无之前一直修行实在无能为力。

  如果有人认为:在三有未空无之前一直修行实在无能为力,就是觉得,要是像前两天所传讲愿行菩提心的方法去行持,那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佛,这个真无能为力。

  【其实那并没有痛苦,诚如寂天菩萨所说:“福德引身适,智巧令心安,为众处生死,菩萨岂疲厌?”依靠有现的福德资粮暂时获得如娑罗树般的国王种姓、婆罗门种姓、施主种姓等增上生高贵种族、荣华富贵的果报,身体无有痛苦,得到痛苦转为安乐的禅定。凭借证悟无我的智慧,在三有胜义离戏、世俗如幻的自性中照见一切生死苦乐,因此内心没有自相的痛苦,为了利他纵使住在轮回中也不会生厌烦悲伤之情。

  其实那并没有什么痛苦,不需要起这样的心。诚如寂天菩萨所说:行持福德可以引生身达到舒适,智慧善巧令心安乐,为众处于生死当中,菩萨们永远不会疲倦。当你见解越来越增长的时候,你就不会出现那样的心念。现前具有这样的心,是由于对佛法不了解乃至烦恼沉重的表现。依靠有现的福德资粮,暂时获得如娑罗树般的国王种姓、婆罗门种姓和施主种姓等增上生高贵种姓、荣华富贵的果报,身体无有痛苦,得到痛苦转为安乐的禅定。就是说修学这样的佛法,可以得到这样的果报。凭借证悟无我的智慧,在三有胜义离戏、世俗如幻的自性中照见一切生死苦乐,因此内心没有自相的痛苦,为了利他纵然住在轮回中也不会生厌烦悲伤之情。

  就是在解释前面的这个无能为力。初次开始修法的时候,由于修学善法的功德能获得这样暂时之果报,这时候你只有快乐,不会有痛苦。按照这种方式日日增上,最终获得究竟果实的时候,痛苦转变成它的妙力,永远再也找不到痛苦,如同到了金州不得土石一般,永远不会生起厌烦悲伤之情。

  【加行精进,(包括恒常加行精进和恭敬加行精进。恒常加行精进:)在没有证得究竟佛果之前,还有上上的所证需要证悟,仍有上上的所断需要断除,为此,必须修学六波罗蜜多。我们要以这样的意乐和行为,白天不闲、晚上不眠,身语意三门一刹那间也不停留在没有正法的状态中,时时刻刻修行善法。

  加行精进,包括恒常加行精进和恭敬加行精进。恒常加行精进:在没有证得究竟佛果之前,还有上上的所证需要证悟,仍有上上的所断需要断除,为此,必须修学六度波罗蜜。我们要以这样的意乐和行为,白天不闲、晚上不眠,身语意三门一刹那间也不停留在没有正法的状态中,时时刻刻修学善法,这就是恒常加行精进。应该要这样,刚刚已经说过,要让自己披甲精进,那必须先要认识到修法的功德和罪业的过患,这方面我们从共同外前行开始一直到现在都在讲解这些道理,应该要多阅读一些。我们讲完这部法回去每人至少看五遍,遵照上师的教言者回去可能会再阅读五遍,不尊重者可能不会去看。不看的后果是什么?是什么都不懂。要记住,不懂的前提之下你可能还会犯戒,也有可能性啊!虽然我没有说过是你们的最根本的上师什么的,从来都没有说过的,但是我平常在给你们讲解成熟口诀法,虽然成熟灌顶的这个形式我很少做,但是这个殊胜灌顶之见我天天都在为你们传讲,至于续部我也给你们讲过,所以自然就形成一种师徒关系。若形成师徒关系,共道密乘十四条根本誓言在我们之间已经立起来了,这时候若违背上师的教言,有没有罪过你们自己回去看吧。因为我说有过失,你们会觉得:“这位导师自以为是我的导师,我都没把你当导师”,当然,我只是开个玩笑。但有些人心目当中如是想也有可能性,这也很正常,作为一个凡夫出现这样的心态很正常。但是要记住的是,已形成师徒关系之后,必须要奉行导师的教言。

  我为你们传法完全没有私心,你们回去看与不看与我有什么关系呀,只要我把我自己的法修好。即便你们堕入金刚地狱,也是你们去堕,又不是我堕,所以这里头不含有一点点私心,我想还是应该遵照为妙。尤其我们已经自然形成了师徒关系,共道密乘十四条的第二条是违背上师教言,如理依止导师真有功德,违背上师的教言罪过也很大。叫你们回去看,因为在课堂上我把一些重点给你们说出来的时候,看的弟子心目当中都非常欣喜,不看的弟子又开始要抠头了,好像有一点点印象,就是由于不看书的缘故。我们可不能捡一个丢一个,就像前面跟你们开玩笑一般,我们在讲四无量心的时候,慈悲心生起来了,但是出离心已经消失了,不能这样。你平常到哪里去修学,一个法得到了,另一个法已经消失掉,绝不能这样。即便你这两天在从事一些善法,但是《前行备忘录》的要点没有掌握,又丢失了这个。

  《前行备忘录》唯一一次这样去讲,你下次再想求这个,在亚青寺可能没有这个机会了,这是你们都知道的。也许你们想,这个法自己以后会去阅读。我想你在听闻这部法当中都这么懈怠,以后再拿出来阅读,你真的能做到吗?所以要记住,在听闻的过程当中要铭记心中,非常非常重要。虽然以前我也在导师面前听过很多教法,但此次在讲解的过程当中,有时候我还是把汉文版和藏文版作了比较,多数还是按照汉文版在讲解。平常自己看的时候也是这样看。以前我在上师面前听过这部法,现在还没有丢失当时上师告诫我们的教言,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一句一词浮现出上师当时的解释,现前都具有。但这当然不是说我的记性有多么好。要是说到记性,现在糟糕透了,早上做的事情,下午就忘了,像昨天晚上看书时有些要点全都写在上面了,但讲法全都忘了没有讲。一方面可能是时间的缘故,另一方面就是记性差劲得不得了,你们应该比我记性更好才对。所以要记住,不能学什么丢什么,学什么丢什么,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修完圆满呢?你总不能一辈子都在亚青寺,我想不可能,即便你有这样的信心乃至力求心,但是我们以后的身体乃至多方面条件也不会成熟,到了那时候,那你又到哪里去求法。所以要记住这些都非常重要。身口意三门一刹那间也不停留在没有正法的状态中,时时刻刻修行善法。

  【恭敬加行精进:我们要对外摄持的上师善知识、他所开示的大乘法以及自相续的菩提心,油然生起恭敬之心和喜悦之情。

  恭敬加行精进:我们要对外摄持的上师善知识他所开示的大乘法及自相续当中的菩提心,油然生起恭敬之心和喜悦之情。应该这样,上师为你传讲的一切大乘教法,以及自相续中的菩提心,都应该要生起恭敬和喜悦之情。谈到这一点可能你们会觉得,初次我们在依止导师的时候,上师只要说一句话,我们即便经历什么样的苦行都决定要做到。平常有时候我告诫旁边的一些人说:“你我做比较的话,可能最大的区分就在于信心之上。我初次依止导师乃至今天,一天都没有觉得上师是一个凡夫。”可能有些人会想:“要是没想到是凡夫,上师口中所说的一切你时时都在奉行吗?”“那倒没有”,“那就说明你还是把上师当做凡夫,觉得上师的话他并不是那么真实”。但是我从初次谒见导师大伏藏师色拉阳智,他授记我到这边来谒见上师,从那时候开始,虽然当时不懂什么佛法,但在我的心目当中永远没有一丝一毫把上师当作凡夫,上师口中所说的一切,永远没有产生过一个疑惑。可能有些人说:疑惑谁敢啊?但是听从上师的教言,这可能还是做不到。这不就是疑惑吗?所以若要是探讨到你我不同之处,可能就在此上。要不我再也找不出一个什么功德出来。

  要记住信心非常重要,当你不具备信心的时候,决定会诽谤导师,也会违背上师的教言,那金刚道友之间就更不用谈了,连对自己导师都没有信心的人,对道友还会生起男女菩萨之敬信吗?不可能。那时候,要不嫉妒、要不轻视,天天都在贪嗔的烦恼之中。要记住这些,非常重要。令我们现前见解不增上的最大过失,我想也是没有信心的缘故吧,是否是这样?你们可能都知道,在讲这部法当中,我非常希望大家能把自己的事情搁置一旁来听授这部法,回去后不间断地复习五遍,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知到什么叫佛法。不要这次求了法,过两天什么都不懂,那这样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啊?总不能说导师为我们天天传讲法。可能这个法好说,等两天上师可能要讲顿超。真不知道能不能讲出,无常我们谁都会感受,虽然有讲这部法的心念。但这两天你们也都看到了,不同的医生在这边针灸、那边打针等等,就是为了中午这几个小时让我提起精神,用不同的方法,但这样的事能延长多久,你们能知道吗?即便我希望能为你们传讲顿超,但能不能讲得成,真的不知道。所以不要等待着后面能得到什么,当前讲解的法应该一一铭记心中才对。当然有些弟子非常好,是的圆满通达很困难,但是从总的角度来说已经把重点抓住了,这就是我最大的喜悦。但也有很多不负责任的弟子,前面的法过去后,就完全像翻书一样也过去了,汉地有一句口头禅,就是说“把以前学过的一切全都还给老师了”,可能就是你们还给我的原因吧?要记住,绝不能这样。

  【所谓的“加行”就是不离开的意思。换句话说,如果在传法的过程中产生厌烦之心,那就要发挥舍弃助缘的作用。助缘包括恭敬的助缘、稳重的助缘、欢喜的助缘和舍弃的助缘四种。其中的舍弃,有暂时放下和永远舍弃两种,这里指的是暂时放下。永远舍弃,是指暂时所行持的法已经完成,诸如传法已经完毕,对此,上师和弟子,上师已经完成正法,而弟子并没有完成,因为他还需要依照所讲的法义加以修行。

  所谓的“加行”就是不离开的意思。换句话来说,如果在传法的过程中产生厌烦之心,那就要发挥舍弃助缘的作用。助缘包括恭敬的助缘、稳重的助缘、欢喜的助缘和舍弃的助缘四种。就是说当出现前面这种厌烦之心的时候,就用这种舍弃的助缘来断绝。其中的舍弃有暂时放下和永远舍弃两种,这里指的是暂时放下。原因是什么?因为初次开始修法的时候很多文字言谈,他都需要长时间的经历才能圆满达到他的教义,所以前面的这个虽然是个方便,但需要长时间去修学。永远舍弃,是指暂时所行持的法已经完成,诸如传法已经完毕,对此,上师和弟子,上师已经完成正法,而弟子并没有完成。因此他还需要依照所讲的法义加以修行。

  【不满精进:对于布施等不能怀有满足感,在没有获证佛果之前,所断还有待于逐步断除,功德还有待于逐渐生起,所以在这期间要持之以恒长久发起勇猛精进。

  不满精进:就是对布施等不能怀有满足感。这一点非常重要,尤其是对法有所了解、修行上面也有一些经验的这些修行者,有时候由于他人赞叹你的缘故,可能很容易放弃你自己的修法。在《普贤上师言教》中也有如是之说:别人为了讨好你,说你老人家肯定不需要顶礼念咒等积累资粮以及净除罪业等,这时很多人一听到就觉得是这样啊,自己已经在高原地方呆了很多年,在五明佛学院呆了七年,到亚青寺又呆了十年,加起来十七年。这是举的例子,例子不一定全都是真的。所以就觉得像这个人所说般,自己什么修行也不需要了。如同成就者塔波仁波切所说:自以为不需要修行的人,说明他更加需要修行。要记住,这时候自己很容易被迷惑呀。在高原地方居住的男女众出家人,也有很多居士敬佩你们,但别人崇拜你的时候要时时关注自己的内心,绝不能顺着他人的语言而漂泊。当前我们行持善法的目的是成办解脱,有时候由于烦恼习气乃至魔障的缘故,当他人一赞叹你的时候,你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自己不是在宣讲我自己的功德,从初次上师认定我的见解有多么高,因为当时亚青寺的范围并不是很大,这时候上师初次带着我向法王如意宝汇报亚青寺讲法的特点,乃至我初次开始修法直到当时的境界。我在法王如意宝身边汇报过很多次,当时法王如意宝因为我这种汇报风格吧,曾经还问我是五明佛学院的堪布吗?在那时候也印证过很多见解,但这些也用不着我们在这边讲,因为我自己的见解有多少我也知道。虽然高僧大德这么授记我,甚至喇嘛仁波切也授记过很多很多,最后认定我为囊加活佛的化身等等,但当时在认定活佛乃至印证见解所生起的喜悦,现在早就记不得了,从那时候起到后面我永远没有想过自己是一个活佛,也没有说因为高僧大德印证过我,所以自己现前什么都不需要做也可以,我一天都没有想过。尤其是站在活佛的立场之上,有时候完全记不得我是不是活佛,真的是这样,完全没有一点点虚假。所以平常行持善法时,还是观待着自己的内心在行持,像比如平常念诵的功课,乃至只要有时间就打坐等等,这些都是我必做的一些事情。我永远没有想到过,因为囊加活佛在母亲胎中的时候,被伏藏师翁则青美多吉授记为莲花生大士的意化身,当囊加活佛要圆寂的时候亲自到莲师刹土当中,这个在《精要明镜》的前行开示中我也稍许讲过这个故事,当时莲花生大师也如是授记了这一世。这一世喇嘛仁波切、法王如意宝、贝诺法王等很多高僧大德同时认可,但我一天都没有想到过自己是莲师意的化身,所以我什么都可以做。我想这也是一种功德吧,应该这样。是的,在修学生圆次第的时候坚固佛慢不可缺少,但要是过于极端的话,这个佛慢会形成一个狂言或狂行。讲解这些道理并不是在赞叹我自己,而是要告诫在座的弟子们都要铭记心中,我们由于现前修学的缘故,可能有很多居士敬佩你,这个时候可能很多人容易流向于这种言谈之中。这样的情况现前已经有了,当然我们不需要说是谁,因为有这种预兆,若要是这样下去非常不好。以上我就没有认定谁的见解高、谁的见解好,我想我这样做也非常好,非常圆满,万一我这样一赞叹这个人的见解,顺着他人的一些敬佩而流转下去的话,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就不敢再想了。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现前在座的很多居士和出家人行为非常好,很多居士赞叹你、依止你,但这时候绝不能顺着他人的言谈而飘动,我刚才所讲解这些都是在指这一点。就像天天念诵的这个功课,当一天不念完就会觉得自己又搞忘了一件事情,晚上睡觉的时候也要起来,不把它念完心里不舒服一样,都是依靠这些念诵乃至打坐等不同的方法来消尽自己的烦恼。我永远没有觉得是莲花生大师意之化身,等两天我圆寂的时候可能直接融入到莲花生大师的心中,以上的这些只是一种幻化,一天都没有想过。

  在没有获证佛果之前,所断还有待于逐步断除,功德还有待于逐步生起,在这期间要持之以恒勇猛精进。这时候,绝不能因自己稍有一点功德乃至他人的赞叹而变成满足,开始胡作非为,绝不能这样,时时要铭记心中。讲解这些道理的目的,就是要自己时时提防着这些恶念。

  对共修的开示

  在精进的过程当中必须要记住的是,独自一人打坐非常好,完全符合历代高僧大德的教言。在汉地也有很多居士祈请我,说他们在当地做共修怎么样。当时我告诫他们的是:一个月当中共修一两次完全可以,但绝不能再多。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过多,可能还会导致更大的烦恼出来。一两次的目的,是想让懈怠的人看到精进者后,可能会引发出一些精进,为了这一点。还有由于长时间没有导师引导的缘故,所以互相讨论一些可能把自己的一些疑惑解开,也有必要性。但是过于太多的话没有意义,如寂光大师曰:“独自一人修佛果,道友二人修善缘。”两个人聚集在一起修的时候,成佛果很困难,只能做一些善缘。“三四以上贪嗔因”,因此,独自一人修学是最好的。要知道,虽然现前很多汉地信众也有打禅七,但这也是间断性的,并不是一辈子这样下去。所以我们平常在修的过程当中,都要铭记:一人修学修佛果,二人修行只能趋入善因,三四以上那就是在造贪嗔的因,因此为了成办解脱,应该独自修学为好。要记住这些道理,这都是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

  当然,有时候在一个月当中几个很好的道友召集在一起修一两次也非常好,但是过太多的话,可能还会招来一些不方便的事情出来。多数人在一起的时候,一次两次见面非常友好,三次四次见面可能就会开始产生一些矛盾的事情,等两天这个好好的团体也会散掉,类似这样的现象也很多。除非有一个很好的领头人,但在汉地非常稀少。这个知道一些也很好,我讲的这些是按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证理证为依据而传讲,以后在行持过程当中要记住这些道理,非常重要。

  我想往下面再讲点禅定,但已经到四点钟了。今天讲的内容并不是很多,按这个速度下去再过十天我们决定讲得完。有时候我在想,要是想讲完的话一天也能把它讲完,虽然我小时候读书的时间不长,但由于你们的恩德,我现前也认识几个字,所以要是直接念下去,一天也可能念得完。但是这种传承可起不了什么作用,当我身体稍许允许的前提之下,我们就这么往下讲,等两天实在不行的时候再说。这两天中午我克服病痛而讲解,但是一到下午的时候你们也能看到,要是继续这样下去的话晚上连觉都睡不着,第二天早上一点精神都没有,这样一来,对这个法会导致成一种违缘。也不是什么很大的病,主要是感冒,这个感冒已经很长时间了,一直都不好。虽然很多好心的居士乃至出家人都带来不少药,我也吃了药,但是这个病仍旧存在,这两天正在打针,下面可能还要针灸按摩。

  这边有一批从很远地方来的弟子,我真的非常愿意给这些弟子讲,其他的先到其他的上师面前去,可能你们又会产生烦恼。实际上师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传承,讲解的法也同样一个道理,没有丝毫之区别。说这样的话,可能你们会觉得上师有分别心。有时候我想,并不是说我的言语表达能力强,但是由于长时间为你们传讲佛法的缘故,所以对于成熟口诀法乃至把上面的教理全都结合到一起传讲,尤其是我身体好点的时候。我想你们自己看着办吧,能住一段时间的弟子,那就即便多修一天就多修一天吧,不要紧的,因为我们修学并不是以时间来限制,到了时间就成佛了,不可能的,从今天乃至菩提之间都得修学着走。只不过是在修的过程当中,遵照历代传承祖师的时间就这三天五天。有时候我自己也觉得这一点都不是什么慈悲,但是又看到这些人的颜面,有时问问你在汉地坐过禅的吗?说坐过,那好吧,本来是七天那就缩短一些,修个三天四天就可以。有时候我想这真正是叫慈悲心吗?实际上真不是慈悲心,你们可能以为是慈悲心,有时候我非常非常内疚。为什么这么说呢?但是见到你们的面,好像我的这个神识全被你们控制着一样,不说不行,就不敢跟你们说,虽然也知道你们不会给我一拳一耳光,但是这时候就想着,好了好了,这些人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算了时间短一点,但这么一短,完了,见解没增上,走了个过程。但我天天口里强调不能走过程,但是自己也在走过程一般,完全是口是心非。所以即便你们的时间长一点,我想和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一点都没有违背,因为我的时间本来是十天,我可能给你说成三天四天,所以你即便多两天的话,和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还少一天,所以你可以再修一天都行。我讲这个,就让你们心中要平衡一些,就觉得我现在想在上师面前求,不想在其他导师面前求法。但这个当然我也不会逼迫你必须得去求,这个还是要根据个人的信心来定,没办法。像比如说,让我在上师之外其他的上师面前长时间呆着,可能我也呆不下,这很正常。不是其他导师不具备功德,一样具有功德,可能是站在恩德乃至缘分之上吧,所以有时候有些弟子如是树立一种缘分,这个能理解。反正只要我身体稍许好一点,我决定第一念会想到你们的。下面我们就开始做回向。

  此时所听闻的一切善法和过去所成办过的一切善法,以及未来即将要成办的一切善法,与众生所造的有漏功德和诸佛菩萨所造的无漏功德聚集在一起,愿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均能证得佛果。

  因此,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与法王如意宝,以及历代传承祖师如何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

  并集体念诵回向文。

  来源:微信公号囊加花海

上一篇:前行备忘录24课2持戒

下一篇:前行备忘录25课1禅定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