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万卷书 > 教言宝藏

行为学-教言宝藏18课10-18

创建日期:2022-07-09

  行为学-教言宝藏18课10-18

  (十) 宿世修行之善果 如今已得善人身

  【宿世修行之善果,如今已得善人身

  今生我们所获得的“善人身”即十八种珍宝人身,来自于我们宿世修行之善果。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弟子,都阅读过《普贤上师言教》、《前行备忘录》以及《圣者言教》等前行教言。其中都在讲解获得暇满人身要具备三个条件:持戒、修持六度波罗蜜、发愿。因此这次获得的暇满人身,来自于自己往昔的修行。正如经文中所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今天我们能获得如此殊胜的人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几千劫、几万劫修善而得到的善果,因此应该更加珍惜才对。

  所谓的“珍惜”,世间人认为吃好穿好,就叫做珍惜。作为出世间的修行者,我们要是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就不会这么认为了。试想从小直到现在,谁没有吃过几顿山珍海味,谁没有穿过几件华服锦裳,但和往昔相比有什么区别吗?年轻时穿得意气风发的衣服,现在可能因为身材变形了,已经无法再穿着了。这些享用都已成为历史,与自己不再有任何关系。所以,这并非是我们所理解的“珍惜人身”。

  今生能够得到十八种珍宝人身,是自己前世修行所感得的善果。因此,应该将之用到更有利益的事情之上,精进修法。无垢光尊者在《精要明镜》之中曰:“具缘瑜伽士请谛听,如今我等已圆满获得暇满人身,值遇大乘法宝,具此如法行持正法之际,切勿无义虚度人生,当作清净究竟意乐为妙。”在具备这么好的缘起之下,只有精进修法,才能称之为珍惜人身。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信仰佛教而修行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成办解脱。汉地有一句话叫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就是说,因果永远不会颠倒,种什么因,就会得到什么果。今生欲求解脱者,十八种珍宝人身是成办解脱唯一之因。现前就问问自己,今生是否已经具备解脱之一切条件?

  十八种珍宝人身,从数字上讲解有十八种,分为八闲暇和十圆满。用密宗方便教授来理解,十八种珍宝人身又称为内外密三相圆满之身。外相获得上师圆满之摄受,如今在座弟子们都已经得到了;内相五根圆满,大家也都很圆满,五根没有什么缺陷;密相是出离心和信心圆满,虽然无法长期稳定具有,但相对也都已经具有。

  这样的人身就是成办解脱的因素,我们要时时观待自己的身心,看看是否圆满具备这一系列条件。早上具备就看看下午是否具有;昨天具有看看今天是否具有,这个月具有看看下个月是否具有……总之直到成佛间,时时都应护持十八种珍宝人身。

  (十一) 并遇清净之导师 获得深广之教义

  【并遇清净之导师

  遇到清净导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相信在座每一位弟子初次进入佛门期间,由于不理解很多道理的缘故,多少都曾走过一些偏路。但如今已经越来越清楚地知道进入佛门该怎么对待这一切。

  【获得深广之教义

  现前有一些见解非常幼稚的人,认为自己依止了一位功德圆满的导师,导师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不仅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还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阿弥陀佛的化身等等,因此只要将这位导师作为自己依赖的对境,从此以后无论自己修行与否,命终时导师都会令自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从信心的角度来说,这样的理解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具有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心,也非常好。但除此之外,这样的想法可能还缺乏一些智慧。历代传承祖师告诫我们:“吾为汝说解脱法,当知解脱随自转。”也就是说,你是你自己的主宰,你是你自己最好的老师,因此成办解脱还是需要靠自己。现前我们已经遇到清净的导师,并且在这位导师面前得到很多教言,这是最幸运的事,但想要成办解脱,还有赖于自己的依教奉行。

  现前到汉地度化众生的导师比比皆是,有些对佛法并不很了解的人可能认为,只要导师给自己做一两次加持,成办解脱就近在眼前。但何为加持?如果仅仅认为加持就是导师为自己念诵几个传承或灌一两个顶,我想,这样的理解还有很多不圆满的地方。我时常告诫所有弟子,闻思佛法非常必要,如理如法学习五明佛学院导师传讲的经论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导师为你传讲佛法的理趣,没有语言上的障碍,你可以圆满听懂导师的讲解,并将教言纳入心相续之中。这里一再强调“获得深广之教义”——要理解这些教义,离不开语言这个桥梁。如果不懂导师在说什么,又怎能知道该如何修法呢?

  《普贤上师言教》有一个公案。美德嘉那尊者是往昔印度非常有名的大班智达,他为了度化去世的母亲,开展自己的事业而前往藏区。虽然当时藏地已经有佛教了,但并不是很兴盛,因此他带了一位翻译一起前往藏地。由于印度和藏地的气候差异巨大,这位翻译走到半路就患病去世了。由于语言不通,到了藏区以后,无法顺利开展事业,尊者的余生只能在给一户富贵人家牧牛中度过。当阿底峡尊者进藏时听到这个公案,非常伤心地告诉藏族信众:“在印度的班智达中,没有人能胜过美德嘉那大师。你们藏族人的福报太小了!”由于语言沟通的障碍,尊者无法教授大家佛教的理趣。我相信,他在很多人面前用梵语念诵一遍经文并没有什么难处,但这样做还不够的原因是,听闻佛法的弟子还是不知道该如何修法。所以我们一直赞叹五明佛学院的这些导师对汉地佛教信众的意义有多么广大,原因就在此上。经由这些导师的讲解,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佛教传讲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在求学佛法过程中的传承有两种:一种是圆满通达道理而得到的真实传承:另一种是形式传承,即口里念诵一遍。我们要得到的是真正的传承,因此上师反复强调,在遇到导师以后,要获得深广之教义。

  在座的弟子,有些可能是修学汉传佛教的净土宗或禅宗,有些可能是修学藏传佛教的红教或其他传承,有些正在从前行入手,有些已经开始修正行上师瑜伽,或者已经学过一些理论,开始修护法或本尊等等。总之,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依照哪个传承,首先都必须知道该怎么去修,知道具体的修学方式。

  比如修本尊者,是否知道什么是生起次第?在生起次第修行过程中,什么是四钉?什么是清明形象、提念清净和坚固佛慢等三种要义?这些具体生起次第的修学方法,都要懂一些。若是学圆满次第,还要知道气脉明点等一系列道理。修学无上窍诀大圆满者,要知道大圆满分为真实教授和方便教授。如今虽然有真实教授的导师以及高深的法要,但你还要知道自己的根机是否与之相应。当然,也有很多人非常重视自己的根机,因此修行方便教授者更多一些。在修行方便教授时,有些可能先从前行开始入手,有些已经在修上师瑜伽,但无论修学什么法门都要知道该如何去修。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无论讲解什么法门前,都会一再强调:“初次进入佛门乃至初修一个法门时,直接修行并不重要,先要知道这个法该怎么修。”因此,对一系列方便道通达之后再去做,可能会更圆满一些。要记住,千万不要盲目修行,糊里糊涂地修法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获得深广之教义”。

  (十二) 谨勿懒惰及拖延 发愿速证圣险地

  【谨勿懒惰及拖延

  在圆满具备殊胜的条件后,要时时谨记,切勿懒惰懈怠,拖延时间。无常一旦来临,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们常常会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比如今天没空明天再说;明天没空后天再说;这个月没空下个月再说;今年没空明年再说;现前工作很忙,等我工作稍微轻松一点时再说;年轻时先忙碌世间琐事,年龄大点的时候再说等等。但这些理由真的充分吗?一切都是无常的,即便你心里有这样的想法,又如何保证自己那时还活在这个世界上?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观察,这些借口都不成熟,修行应该从今天、从当下开始做起。

  可能有些人会想:“自己平常工作琐事确实很忙,该怎么修行?”当然,适当的追求必须要有,因为我们不是乌龟,不吃不喝还能长寿,我们必须依靠人间烟火才能生存,所以适当的追求是必须的。作为在家居士,我们还要担负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因此,不得不从事一些世间事业。但过分追求世间名利,把身心完全投入其中,就得细致想想,是否值得。比如当你全身心投入世间追求时,你能否确保自己还有时间静下心来享受它的果?谁都不知道。

  以前在我们家乡,某个人去世的第一时间,家人都会邀请活佛们为他做超度。有一次我去一户人家做超度,亡者是两兄弟中的弟弟,四十岁左右就身患重病去世了。我在为他超度的过程中想:这个人从承担家庭责任开始直到今天,一直忙碌于他的家庭和事业。虽然他的家庭置办得很不错,物资丰盈,牛羊众多,但还没有享福就成了一具尸体,这值得吗?

  如今很多人会说,自己追求这些的目的是为了死后把所有财产留给某人。但细致想想,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如果能将财产带到后世,恐怕你连一根针都不会留给后人。由于实在没办法,就给自己找个借口说要将财产留给别人,其实即便不留给他,他也还是会享用这些财产,因为你一丝一毫都带不走。所以,细致问问自己,将一生都用于追求世间事业,最终真的有时间可以静下心享受这一切吗?若是没有,极端地追求是否值得,这一点真需要深思。

  在座的弟子也同样一个道理,适当的追求大家都在做,但平常也应尽可能抽出一些时间用于修法,这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无常随时都会到来。有些人可能会很幼稚地认为,自己这两天有些忙,等过两天把事情告一段落,再放下一切好好修法。但到时候你是否真的还有这个时间,谁都不知道。即便有这样的时间,到时候你可能又会被另一件你认为很重要的世间琐事缠身。因此从今天开始就要思维取舍,适当放下,精进修法。上师在这里一再强调,不要懒惰,不要拖延时间,因为无常随时会降临。因此,平常要多抽出一些时间修法。

  在座大部分弟子,每天都会抽出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用于座上修法。座下都在念诵《显密甘露心滴念诵集》中的本尊、护法,并做忏悔。与此同时,无论工作有多忙,按照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涅槃前为所有信众布置的功课,每天必须念诵不少于一百零八遍观音心咒和一百零八遍强制往生法。

  现前无论身体有多么不舒服,内心有多么烦躁,事情都有解决的方法。当临终呈现在你面前时,才真的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那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什么是痛苦。所以,尽可能不要拖延时间,多修修法。不要以为自己现在每天修行时间短暂,效果甚微,就放下现在的修行,期待未来有一天可以修很长时间的法,到那时再修。不要这么想。即便现在修法的时间有多么短暂,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天天的时间累积起来,就是很大的功德。所以,现在就要开始精进修法,不要再拖延懈怠。

  【发愿速证圣险地

  心里要时时发愿迅速成办解脱,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人都会忽略这一点,认为自己平常的修行不就是为了迅速成办解脱吗?但细致问问自己,你对解脱的渴求心究竟有多强?试问如果当下抛弃所有一切,今天就可以成办解脱,你内心的欢喜有多大?诚实地观察自心,恐怕出离心还是有所不够。我们都知道解脱是一件好事,但与现实生活相比,内心究竟会如何抉择,还是很难说。我想,口中都会选择解脱,但内心深处是否真的是这种想法,就不一定了。所以,平时还是需要多看一些解脱的功德,并时时发愿速证解脱。

  (十三) 心中持受胜誓言

  【心中持受胜誓言。

  要早日成办自己获得解脱的发愿,就要时时清净守持戒律。相信在座弟子已经求过不少的法,从三皈依戒直到密乘的誓言,也得受过不少,现在就要如同护持自己的命根一般,时时守持清净戒律。

  尤其作为密宗弟子,无论是受过灌顶还是求过解脱窍诀法,共道密乘十四条根本誓言都是必须守持的戒律。共道密乘十四条根本誓言的第一条是不诽谤金刚上师。从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直到今天,由于个人的因缘,我们遇到过很多导师,往昔可能在无知的前提下诽谤过导师,但在了知相关道理以后,也做了不少忏悔,并且从此以后对于往昔结过法缘的导师,无论遭遇了什么事,都绝不能诽谤,这一点必须做到。

  从世间的角度来说,父母时时都会担心,孩子由于不懂事而做错很多事,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就会越来越放心,因为孩子会越来越懂事。从修行的角度来说,我们已经长大了。刚开始入门期间,我们可能会像小孩子一般,在不懂很多道理的前提下,犯过很多戒。但现前已经较往昔更为成熟,懂得更多道理,并且知道该如何对治烦恼,所以在依止导师方面,应该不会如往昔老狗寻食般地寻找导师,见到谁都依止,过几天又四处诽谤等。总之,无论何时,内心都要护持正念,守护一切誓言,绝不能犯戒。

  禅宗惠能大师曾经说过:“善知识,世人终日口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如今这个时代,口中说“般若、空性”的人比比皆是,但真正认识空性般若者则寥若晨星。这就充分告诫我们,对于各种理趣不仅要知道,还要运用到实践之中。比如对于我们心中应该守持的誓言,由于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可能还会在无意中破戒。作为密宗弟子,为了每天能清净持戒并净除无始以来所造的一切罪业,每天必须念诵不少于21遍百字明和108遍金刚萨埵。

  仅仅口中说要守持戒律,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还不够。因为作为初行者,要时时提起正念并非易事。相对而言,独自一人在环境等一系列条件成熟的地方提起正念,可能会轻松一些,但当自己进入到另一种环境,还想如前面一般时时提起正念,恐怕并不容易,有犯戒的现象也在所难免。因此,为了清净一系列触犯誓言的罪业,每天念诵108遍金刚萨埵心咒和21遍百字明,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可能有些人会想:“天哪,虽然自己平常念诵的功课不算很多,但是仅仅完成导师布置的功课已经非常吃力。”但细致想想,这些功课一点也不多。21遍百字明,108遍金刚萨埵心咒,再加上108遍观音心咒和强制往生法,如果念得快一点,十多分钟就够了。与二十四个小时相比,十多分钟的时间还能算时间吗?有时候在某个地方发个呆,几十分钟就过去了;或者吃完饭后开始修行,在没有完全进入睡眠前,半个小时已经过去了。与之相比,这些念诵真的占用不了多少时间,但做到与否就看你是否珍惜时间。依教奉行能做到多少,取决于你自己。

  (十四)若遇欺诈之缘时 应以正念作护持

  【若遇欺诈之缘时

  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被人欺骗的事。对于“欺骗”,我们可以从外缘和内心两个角度来理解。何为外缘被骗?比如很多人抱怨,自己本来是怀着一颗清净的心,但后来发现被人欺骗了。何为内心被骗?由于不知道何为正法,内心被贪嗔痴烦恼所欺骗。如同我们往昔所传讲般,无论修行过程中出现什么相,有什么感受,都不要执著。一旦执著于当时所呈现的相或觉受,感觉就欺骗了自己的内心,成为漂泊轮回之根源。

  但我们暂不谈内在,先讲解外缘。比如我们初次依止导师,就必须要把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作为观察的标准,看看这位导师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平常在外面听到一些言论或者对于所看见的一些形象产生一些是非对错的疑惑,就先看看他是否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法规,我们对于所谓的错与对,都必须以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作为标准。

  【应以正念作护持

  要护持“正念”,首先要知道历代传承祖师是如何传讲的。不符合传承祖师教言的一切行为都是欺诈,皆为非法。这也充分告诫我们,初次修法就必须要学习、懂得一系列教义。若是连诸佛菩萨的教言都不懂,又如何以教证为依据判断对错?所以,还是要多学一点。

  现前也有很多人在闻思,但在学习过程中,却一贯以考试成绩作为自己修行功德增上之标准,这样的理解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同问乞丐富贵人家的财富有多少,无论他回答得多么圆满,也无法改变乞丐的身份。但如果了知富贵家的财富后,以此作为自己以后发展的方向,并开始积极行动,这样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修行也是同样的道理,单纯闻思理解,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

  我也常常告诫很多修行者,闻思修三种智慧必须要并肩造行,不能偏堕一方。很多人会说,自己是一个佛教徒,平常以学理论为主。这样去学当然很好,但要记住的是,学习理论可以对佛法有所认识,但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依靠实修!若没有实修,在遇到烦恼时,见解仍旧与庸俗同道。因为没有内在见地,口中说得多好,也都是在陈述他人的功德,并非自己的真实见解。所以还是要多修修法。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示现涅槃时,赐予弟子的遗教就是:“以后要把一生的时间,都用在精进实修之上来成办解脱。”这也充分告诫我们,修行的重要性。

  闻思当然非常重要,因为它指导我们前进的方向,但我们绝不能只停顿在闻思上。无垢光尊者曾经说过:“胸中虽持十万之多法函,临终之时亦难获真实利益。”堪布昂琼在《前行备忘录》中说:“无论你通达多少教义,但在修行过程中,还需要借助上师亲传之教言。”这也在充分告诫我们,闻思修不能堕入一边。

  “若遇欺诈之缘时,应以正念作护持”,前一句讲解理解(闻思),后一句讲解要提起正念修行,也是在讲解闻思修三种智慧必须一并去做,这一点很重要。

  (十五) 庸俗能所之识聚 尚漂轮回之险处 极细业果作取舍

  【庸俗能所之识聚,尚漂轮回之险处

  凡夫有能所对立的识聚(妄念),故仍在轮回中漂泊。一切痛苦都来自于能所对立:你是你、我是我。尤其是将我执为根本,就会对看见的一切都感觉不顺心,不如意。

  我们说修行能为今生创造很好的条件——今生快乐,主要是指对治我执。如果不反观自己,永远看不见自己的不足之处,不由自主就会形成一种特权意识:一切都要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意志来左右一切。但不同的人毕竟是不同的心识,他人不会永远随顺你的心愿,因此彼此会产生矛盾。正是由于我执太强的缘故,有了特权意识,一切都要自己说了算,别人对我好就高兴;对我不好就烦恼,起嗔恨心;对我不好不坏,内心就在痴心之中。三毒及五毒烦恼,主要来自于我执,即特权意识。因此,我们时时都要观待自己的内心,对治我执。只要还有能所飘动之烦恼,就还在轮回之中。

  【极细业果作取舍。

  做善事,必定会得到善果;做恶事,决定会遭受痛苦。我们要时时铭记因果不虚的真理,细致取舍因果。

  作为信仰佛教者,从某种角度而言,这方面做得非常不错。因为从我们刚入佛门的瞬间,无论对佛法理解多少,内心都开始有了取舍之心,知道在佛法中,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尽量不要做。即便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从事一些不善业,内心也充满忏悔。

  我经常听到一些弟子说,由于工作需要,有时不得不购买烟酒或造作杀生等恶业,但内心非常惭愧,也时时都在忏悔。我想,这就是修行者的功德。往昔释迦牟尼佛身旁的四众弟子中,也有渔民。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以杀生为业。如果条件允许,有其他的一技之长,当然可以逐渐改变自己的事业,但在条件不成熟时,只能以恶业为生。即便如此,除此之外,也可以在其他方面不再造作恶行。

  如同以上所讲解般,从进入佛门起,我们内心时时都有取舍之心,这就是信任因果。懂得因果不虚的道理,就应在平时尽量行持善法,断除恶行。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法再小,也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唯一的因;恶业纵微,也要尽量断除。比如工作虽然忙碌,但中途抽出两分钟念佛诵咒,也有无量功德,不能因为时间短小就轻视这样的善法。

  要记住,只要我们还在能所识聚范围中,就要时时信任因果,不要拿着“一切都是空性、虚妄”来掩盖一切。这些都是诽谤因果的行为。我相信在座弟子无论是学习禅宗或无上窍诀大圆满真实教授的教言,还是学习中观之果中观的教言,口中都绝不会诽谤因果。因为我们已经知道,这些都来自于自己对文字的理解,而内心距离这样的见解还有十万八千里之遥。所以,我们要信任因果,细致取舍因果,不要以“空性”来掩盖一切。

  (十六)倘未护持诸细行 切勿空谈胜见解一

  【倘未护持诸细行,切勿空谈胜见解。

  如果在修行过程中,尚未真正领悟空性见地,就不要仅凭文字上的了解和一些感觉而妄谈一切都为“空性”、“虚幻”等。也就是说,内心没有具备见解时,不要将空性变为口头禅。

  有些人由于经常阅读禅宗或大圆满真实教授方面的教言,对实相见解有所了解,如果就此认为自己已经达到这样的见解,具有“烦恼即为菩提”或如来藏本具有的功德,而疏于取舍善恶,放纵恶习,很容易诽谤因果,造作恶业。实际上,了知与证悟还有很遥远的距离。道理是基,你现前尚在行道过程之中,虽然基道果本就一如,但现前还是不得不从三个方面分别理解。

  比如本来具有的蓝色天空、被乌云遮止蓝色天空的情景以及乌云消尽后所看见的蓝色天空,我们必须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单纯讲解蓝色天空的时候,它对你而言,只是一种概念。因为你不能飞到空中,时时看见蓝色的天空,执受这样的见解。所以,对于还处在乌云笼罩下的我们来说,本具有的蓝色天空只是一种概念。此时我们能看得见的是乌云遮止蓝色天空的阴天,这与前者完全是两种概念。因此,在没有真正认识见解之前,不要空谈自己已达到什么境界,也不要以这个见解来掩盖自己的行为,并去做一些非法的行为,这是不如法的。

  往昔喇嘛仁波切的上师昌根阿瑞仁波切,对世事心生厌离,独自一人离开家乡,准备前往拉萨桑耶寺,一生以修行度日。当他途经某地时听说当地有一位瑜伽士,自称已经证悟空性,所以当地村民过年杀猪杀羊杀牛,都由他来操刀。他对这些信众说,他在杀生的过程中,没有一个被杀的众生,也没有杀众生者,一切都是空性。在这样的境界中,又何来罪障?对于真正具备圆满智慧者而言,不仅本身在杀生时没有罪过,甚至后面享用这份肉食者,由于得到加持,也不会沾染罪业。因此当地的信众对这位瑜伽士的话信以为真,所有的杀生都请他操刀,并且在杀生以后,会供养一块肉作为报酬。

  昌根阿瑞到达这个村庄的时候,这位瑜伽士已经身患重病。当地人请了一位医生帮他看病,医生把脉以后对他说:“虽然脉相很不好,你可能很快就会圆寂,但我们都知道你的见解,已经没有实执,一切都在空性之中,没有生死的区别,所以对你来说,一切都是虚幻的。”这位瑜伽士听到这些,感到非常害怕:“我以前都是在欺骗众生,无论杀牛杀猪,我都会得到一块肉。我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欺骗大家。”但临终已然现前,他感到非常孤独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周围的人告诉他,只有先忏悔自己的罪业才会有所帮助,先念诵《无垢忏悔续》吧。但当这位瑜伽士拿到书的时候,已经断气了。

  无论生前口中说得多好,临终都会现出原形。因此,从今天开始就要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地修行,不要依靠完全没有实践的道理掩盖一切,这样的行为真没有什么意义。类似这位瑜伽士的欺骗行为,往昔有过,以后还会有,我们绝不能去信任这样的显现。比如有人拿着一部教言说,这是第二佛、第三佛度化众生的教言等等。我相信,一个正直的人,永远不会相信这些。

  (十七) 倘未护持诸细行 切勿空谈胜见解二

  如今这个时代,打着佛教旗号而行持非法事业者多如天上繁星,但有很多信众信以为真。其中有些虚伪的人会说,由于自己的导师非常殊胜,所传讲的法也很殊胜,因此并不讲解次第。我相信,在座弟子中有些也遇到过类似的狡辩,声称其他修法以方便为重点,而他们的修法以智慧为重点,方便可以搁置一旁。但至于为什么历代传承祖师会讲解方便,他并不懂其中的道理,而是一贯以法之深浅为自己的修行辩护。但这些高深之法对调伏自己的内心,可能起不了丝毫之作用。

  无垢光尊者曾经说过:“口头空言之了知境界,故不得菩提胜果。”仅仅口中说出“一切皆为空性,都是虚幻”是无法成办解脱果位的,因为在现实面前,你还是会变回原来的你。华智仁波切曾经说过:“即便你现前有多么狂妄,临终之前决定会显现出你的原形。”

  我们周围有很多人声称自己面对任何信仰都不为所动,内心非常坚强。但是某天体检时听医生告知你已经身患晚期癌症,并会不久于人世,你是否还能坦然面对这个事实?很多人都是站着进去,听到这个噩耗以后,像旁生一样爬着出来的。这也充分地说明虽然现在看上去很坚强,但临终前未必能继续保持,因为人都善于伪装。

  我们时时都在讲解无常,因为它是客观的定律。无论你相信与否,它一样在你面前生效。如果现在能如历代传承祖师一般精进修法,不需要他人赞叹自己的功德,临终时自然能够坦然面对。就如同我复次讲解的公案一般,禅院的这位同修和尚在病情非常严重时,内心没有丝毫恐惧和孤独,上师如亲临般呈现在他眼前,如同平常就在导师身边一般。一个人在即将圆寂时,能说出这句话,有多么殊胜!而这才是一个修行者真正的标志。

  (十八)总之一切时处中 心中殊胜菩提心 须臾亦不相舍离 心中誓言永护持 善利回向六道众

  【总之一切时处中,心中殊胜菩提心,须臾亦不相舍离,心中誓言永护持

  无论何时,都要生起菩提心。菩提心要具备两个条件: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愿菩提心是指慈悲缘众生和智慧缘大觉。我们通常发菩提心愿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能证悟佛果,前面是慈悲,后面是智慧转为佛果,这就是愿菩提心。要让众生得到这样的结果,就要依靠我们的精进修法来成办这个愿望,这就叫行菩提心。无论何时何处,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聚众一起,都要观待自己的内心是否具有菩提心。

  【善利回向六道众。

  每次讲解三殊胜法时都会讲解令善根转变成无量为清净之发心;令善根不被外缘摧毁为清净正行;令善根越来越增上,为清净回向。这里就是讲解要将善根回向三界六趣一切众生。

  【远离现前世八法

  无论平常做什么事,都要远离世间八法。在没有菩提心的前提之下,做任何事情都会变成世间八法,所以我们要时时警醒自己远离世间八法,不要期盼自己这么做可以得到更多的名和利。一旦有了世间八法的发心,即便当时从事的善有多大,对于解脱都没有丝毫之利益。

  总之,对于以上所讲解的理论,不仅要铭记心中,还要运用到自己的实修之中。如若不然,即便我们再讲第二遍上师瑜伽或者其他法要,也没有很大的利益。

  今天所传讲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站在共同立场中传讲,虽然是共同部分,但对初次开始进入佛门的信众来说,它是最不共同的法。从法的角度来说,我们以上所讲解的内容可能属于共同法,但对你的根机来说,它可能是最不共同的法。也就是说,这些教言最符合你的根机,依靠这样的法去对治烦恼,是最直接有效的,因此是最不共同的法。

  来源:柯日密咒洲网站

上一篇:行为学-教言宝藏18课1-9

下一篇:行为学-教言宝藏19课1-7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