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落万念迹 > 略略结

《前行广释》1-144课小结

创建日期:2021-08-14

  《大圆满前行广释》1-144堂课小结    (2019-05-23 11:34:10      记录于后半生点滴的新浪博客)

  一、《大圆满前行广释》缘起

  第一轮读经,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藏传佛教经论。

  听了索达吉堪布《大学演讲系列》,其中堪布对《大圆满前行》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到很多藏地修行人+一些大成就者,终身随身带着这本书时时翻阅,并且堪布倾注极大的心血做了《大圆满前行广释》,课程已布施于网络。我决定把堪布《大圆满前行广释》列入第二轮读经论计划。

  计划得以执行,历时大半年,1-144堂课全部听完。

  二、对堪布的信心

  按《大圆满前行》的教意案例,徒弟考察老师要八年,老师考察徒弟再要N年,才能建立师生关系。

  因《大学演讲系列》,我对堪布有了信心,从而接受《大圆满前行广释》。因《大圆满前行广释》,我对堪布有了不退转信心。

  1、佛教对堪布是不退转、纯情的信仰。

  2、堪布有大成就者法王晋美彭措的传承,至少能够见识到藏传佛教的最密意区域。

  3、在大成就者肉眼范围内+精进僧团几十年,偷懒是不行的了,实修是必须的。我相信堪布的实修次第也是很高的,虽然没听堪布说到过其真实境界,但这属于佛令不可说+不可问的内容,反正我有信心。

  4、堪布深入经藏,听了《大圆满前行广释》,我才悟到佛教内有着无量多的经论,是必须要有“藏经楼”安置的。就如同有大学就有图书馆,正规佛寺确实有“藏经楼”,标准配置决非饰品。堪布熟读无数经论,背诵无数谒颂,我觉得堪布人的专业知识库存达到院士级别,佩服!佩服!

  5、堪布对非佛教知识的库存,至少也达到文科教授对非研究专业的级别。知识非凡的广度+深度,需要从无量书中获得,堪布曾经对记者说过,他喜欢书,外出弘法,带回去最多的就是书。

  以上五点,我觉得是堪布不共的极优资源,使我对堪布有了不退转信心。当然,堪布还有其他优质资源,如接受过现代科班教育+口齿清楚+汉语流利+富态喜庆+亲和近人等等,使他的讲课容易听下去,这些优点,其他法师也可能具备。

  实修+深入经藏+丰富知识,每项都需要花费无穷时间+精力,堪布都达到了很高的层次,说明堪布具有很高的佛商+智商,普通人根本达不到的。著书+讲课,也都是累死人的活,堪布肯定是出世间的拚人,敬仰!敬仰!

  当然,我这一世的习性是欣赏勤奋努力干活的人+敬仰钦佩出类拔萃者,堪布绝对属于这类人,所以即使我没学佛,对堪布也会起“欢喜心”。在学佛的背景中,自发生起了不退转信心。

  三、听课状态

  定位《大圆满前行广释》是泛听了解即可,不作为主修项目。

  基本是一边电脑视频听课,一边做其他事=食后散步+打扫摘菜+扣手机休息+手工活。只有特别关注的地方,才会盯着屏幕认真听看。

  视频制作品质极好,图音清晰,字音合拍,堪布口齿清楚,汉语流利,深入浅出,单“泛听”就能了解大意了,对陌生难懂的地方,“盯看”字幕基本就能明白了。当然,是“外行看热闹”层次的“明白”。

  一个月就能讲完的《大圆满前行》,堪布讲了三年,以我之漫不经心对应堪布之呕心沥血,实在有愧。也实在没办法,优等资源都分配给禅修了,日常也已很累,实在没有时间+精力正襟危坐洗耳恭听,见谅见谅!

  四、《大圆满前行广释》一级内容

  1、课程分布

  1+2+3+4(密宗与显宗与禅宗的关系)+5(上师=三宝全体的方便显现)+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菩提心+1人

  身难得+2寿命无常=完)+40(开始3轮回过患)+41+42+43+44+45+46

  +47+48+49+50+51+52(人死苦密宗中阴技巧最详细)+53+54+55+56+57+58(轮回过患=完)+59(4因果不虚开始)+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4因果不虚完,四加行完=1人身难得+2寿命无常+3轮回过患+4因果不虚,见解要空性,行为要四加行)+73(开始5依止善知识)+74+75+76+77+78+79+80+81+82+83(5依止善知识完,以清净心+恭谨心对上师对+善知识。共同五加行=1人身难得+2寿命无常+3轮回过患+4因果不虚+5依止善知识)+84(1皈依开始,不共同六加行=1皈依+2发心+3百字明(忏悔)+4供曼茶罗(积累资粮)+5上师瑜伽+6往生法)+85+86+87+88+89+90(1皈依三/四宝结束)+91(2发心开始=舍+慈+悲+喜+菩提心)+92+93+94+95+96+97+98+99+100+101

  +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2发心结束)+114(3金刚萨埵百字明修法开始)+115+116+117+118(3金刚萨埵百字明修法结束)+119(4积累资粮供曼茶罗开始)+120+121+122+123+124(积累资粮古萨里开始)+125(积累资粮供曼茶罗与古萨里结束)+126(5上师瑜伽开始)+127+128+129+130+131

  +132+133+134+135+136137+138(往生法开始)+139+140(死亡过程)+141+142(正文结束)+143(结文部分,全书的总结,一概貌全论)+144(谒言、全书完)

  2、 一级内容

  A共同五加行=1人身难得+2寿命无常+3轮回过患+4因果不虚+5依止善知识

  B不共六加行=1皈依+2发心+3百字明(忏悔)+4供曼茶罗(积累资粮)+5上师瑜伽+6往生法

  “共”是相对于大+小乘佛教而言,“共同”是大+小乘佛教都需要修行的内容;“不共”是大乘佛教需要修行的内容。

  大乘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大圆满前行》中的大乘佛教不是强调藏传佛教或汉传佛教,而是强调“菩提心”。没有“菩提心”就是小乘佛教,可修五加行;有“菩提心”就是大乘佛教,要修五加行+六加行;《大圆满前行》是以修“菩提心”为基础。

  加行,就是修行方法的意思,共11个具体修行方法。

  144多小时的课程,被我泛听,只理出这一级科目的内容,心确实太“大”了;二级科目仍至到末级的内容,实在是一点也理不清,记不明,很不好意思了。

  五、明白了N个问题

  1、藏传佛教属于“佛教”

  泛听了《大圆满前行广释》,基本搞清楚了藏传佛教是怎么一回事,确定“藏传佛教”肯定属于“佛教”范畴。

  藏传+南传+汉传佛教,同一师受水乳,勿生诤讼。

  藏传+南传+汉传佛教,都有大成就者,证明传法正确;不论哪传方法,得道者,都需拚命。

  2、藏传佛教有着正规的专业训练体系

  《大圆满前行》就是一部修行次第专业工具书+字典,类似的教课书和修行次第,好象南传也有。进了藏传+南传僧团,就象进入了全日制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博士后的教育体系,开始了科班修行。

  汉传佛教没有非常明确严密的修行次第,因为不必要,均为随缘自学成材。进了汉传僧团,大部分时间必须生产劳动,基本靠业余时间+睡觉时间修行。禅宗当老大的时期,因为没有任何修行方法能保证“得道”或“不得道”,所以无所谓次第;后净土宗成老大,四个字“阿弥陀佛”一路送到家,更不需要次第了。

  3、见解要空性,行为要四加行。

  日常修行要脚踏实地,从最基本的“菩提心”意念开始训练心,使佛教教义成为心之本能+自发的流露。

  在佛教教义的知识理解上,要闻思佛法,直至明了最终的空性真理。

  两者为实践与理论的关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前者为第一性,实修的好,能够证悟后者;

  后者是第二性,只能辅促前者。没有强劲的实修,后者顶多得到“知识空性”,但空性真理不能成为心之本能+自发流露。

  前者比后者更更更更更更+N更难修。

  4、理解了藏传佛教中“上师 ”

  上师,听了《大圆满前行广释》,我才确定,就是老师的意思。我觉得,藏传佛教中的上师有N层意思:

  A有“三人行,必有我师”之师意,把比自己强的人作为上师,学习那一点强处。

  B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之师意,上大课小课时,讲课的老师,都是自己的上师。

  C“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被访者,凡是对自己修行有过帮助的善知识,都是自己的上师。藏地有的前辈大成就者,有100多个上师。

  D法脉相承,相处N十年的老师,更是自己的上师,堪布经常说:“我的根本上师法王晋美彭措。。。”

  E自已受过法义的凡人、大成就者、阿罗汉、菩萨、释迦牟尼佛,都是自己的上师。

  F佛法僧三位一体方便示现成上师相,上师=佛+法+僧。

  5、理解了第四皈依之皈依上师

  堪布在依止善知识、皈依、上师瑜伽时宣讲了几十小时上师+皈依上师的问题。堪布经常说:“三皈依或四皈依。。。。”可能是藏传佛教中,这两种皈依都认可,不一定必须是“四皈依”,说“三皈依”就是不行;也可能是堪布用汉语传法,顾及汉地修行人的感受有意并列而说。

  我是听明白了,不需要那么复杂的理论,按俗人最朴素的逻辑推理就能明白。僧团是集体概念,集体内至少存在“好僧”+“坏僧”两个亚团体,我认可的上师肯定属于“好僧”。我既然愿意“皈依僧”,当然更愿意“皈依好僧”,即更愿意“皈依上师”。藏地很多人把莲花生大师作为“皈依上师”,我不“认得”莲花生大师,但我“认得”六祖慧能+虚云长老,让我“皈依”他们,我一点意见也没有。

  如果不愿意“皈依”僧团中的优秀成员,那还说什么愿意“皈依僧”?难道是乐意“皈依坏僧”吗?这又与“皈依佛”+“皈依法”背道而驰,更谈不上“皈依僧”。

  把“三人行,必有我师”之师当成上师进行“皈依”可以吗?当然行,谁能保证那个人不是佛的化生呢?以清净心视他为佛而皈依当然可以。如果觉得“就这么一点点恩惠,就让我皈依”太便宜他了,那当然也可以不选他为皈依上师。

  选择相处数年的传道授业解惑之师,当成上师进行“皈依”,当然可以;如果觉得是他是凡人,不够档次,那就选择大成就者莲花生大师进行“皈依”;如果觉得莲花生大师的官位还不够高,那就把释迦牟尼佛当成皈依上师。修行者拥有充分的选择权,只要“老实观修”就好。

  我觉得,藏传佛教的前辈大成就者创造出“皈依上师”,很可能与修行方法有关,这是为了利于修行的方便方法。

  藏传佛教主要的修行方法是观想,且是对与佛法僧相关的图象进行观想,内容非常丰富具体。

  佛+法+僧,是三个集体概念,没有具体形象,或者说无量佛集体合影+无量法集体合影+无量僧集体合影的形象,没有独个佛+独个法+独个僧的形象更容易作为观想的对境;而独个佛+独个法+独个僧的三个形象,又没有一个形象更容易作为观想的对境;将上师观想成佛法僧三位一体,以其图象作为观想的对境最方便。对这种上师对境,给予最高层次的“皈依”信心,肯定能获得最高的加持和修行效率。

  更重要的是,佛法都是可以印证的,藏传佛教的前辈大成就者,肯定在他们各自“得道”之时,印证了佛+法+僧+上师四位一体,融通无二。所以,对“皈依上师”具有无上的信心,将此法传给弟子,弟子依法+印证+传法,形成了藏传佛教“皈依上师”的传承。如果前辈大成就者得道印证的结果是佛是佛+上师是上师=水火不融,那么根本不会对“皈依上师”起信心,谁还会把妄语传给弟子呢。从这点上说,我相信前辈大成就者是真语者,“皈依上师”是真语。

  这些都是我的粗俗思维,而堪布不可能在上课时用如此“没文化”的表达方式,堪布引经据典+实修体证很“高端大气上档次”很“文化”地宣讲了无数次道理,成本太高。

  以后再遇到“四皈依”+“皈依上师”,我就把六祖慧能观想成上师而皈依,心甘情愿,不会再起分别念了。

  6、禅宗和密宗具有神似

  《大圆满前行广释》说到少量密宗的法义,其观清净心的很多内容与禅宗很相似,我甚至觉得,密宗与禅宗是“桔生江南逾淮为枳”的关系,但密宗知识量太少,还不能肯定。

  堪布精通密宗,宣讲了《六祖坛经》,列为第三轮读经论计划。

  7、素食在藏传佛教也是正法

  《大圆满前行广释》多次说到,荤食在小乘佛教里有特别开许,而在大乘佛教里没有任何开许,所以藏地除非是大成就者的密意示教,其他食荤现象+血肉贡养也是不合理的。汉地食素传统非常好,藏地以前或许不具备食素的自然条件,现在尽量努力吃素+避免血肉贡养,就是每月一天或每周一天为素食日也好。

  8、藏传佛教对死亡过程+中阴过程研究深入

  最后部分的往生法,就是为死得舒服+去向光明而专门的修行法,很详细,可操作性强。以后念佛时期,必定要认真研读。

  六、光阴的感悟

  《大圆满前行广释》听了近10月,期间一直在精进禅修,虽然啥名堂也没修出来,但知道观“心”了。已经风风火火度过了体力+智力+能力综合素质最佳的生命黄金期,那期间,很多份外事均被低调+能者多劳+理所当然而高率快捷处置。现在观想那期间的“心”,发现是有“我慢心”在维持“为人民服务”的,嫌年老者做事太慢+方法太笨,嫌年少者认知太少+品质太差,就自已做得比他人都好。当时,真没发现“我慢心”,一直以为自己好心任劳任怨而为之。过了黄金期才觉知那时是有“不善心”的,现在这个“不善心”已经随着光阴流失灭去,慢+笨+少+差,也是很好的风景。

  在学佛前的几十年,均处于“博览群书”的状态,对佛教信息没有特别关注。很久很久以前,网闻东北一位苦行僧的老方丈给一个年青藏传喇嘛磕头行礼,那个年青人没有及时等规格还礼。当时我觉得,尊老爱幼应当是人类共同的准则,老人不应当先给年青人磕头。还有一次,网闻一个藏传喇嘛在上课时,把古人的经书改写了。当时我觉得,这也无所谓,既然认为自己有金刚钻,当然可以勇揽瓷器活,但不能傍大款用古代名人著名,这事不到半年,这个藏传喇嘛就放弃了修改本,事态平息。

  这两件久远无痕的记忆,在《大圆满前行广释》期间,悠悠再现了,好象“藏传喇嘛”就是堪布,我不敢十分肯定,也无心考证了。如果是的话,那我与堪布的缘分还能追溯很多年,观心,真有早已傍上大款的“欢喜心”。

  《大圆满前行广释》历时约3年,堪布在第144节课中的法像比起第1节课,更加圆润亲和,如同弥勒佛一般喜庆。

  《大圆满前行广释》讲完已经很多年过去了,堪布肯定还很想念他的妈妈,在与母亲有关的特定日子,堪布都会新写文笔。

  现在的堪布肯定更怀念他的根本上师法王晋美彭措了,在2019年每一天的微博上,都有法王晋美彭措的影像和语录。

  七、未来心

  1、《大圆满前行》的确是上好书,修藏传+南传+汉传都可以做为终身修行的工具书+字典。《大圆满前行广释》以后还会再细听的,其中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依止善知识、皈依、发心道理“简单”,随缘听听;百字明(忏悔)、供曼茶罗(积累资粮)、上师瑜伽是藏传特有修行法,还很陌生,有时间时仔细再听一下;往生法很殊胜,在以后的念佛期+死期将至,必定认真研修。

  2、仍然以禅宗为主修,对堪布所讲的《六祖坛经》肯定认真听受。堪布所宣讲的五部大论,与禅宗有关的部分,有时间时也听听。

  八、感恩

  1、感恩堪布呕心沥血宣讲《大圆满前行广释》!

  2、感恩师父师兄以菩提心制作《大圆满前行广释》视频!

  3、感恩播放《大圆满前行广释》视频的网站和互联网众生!

  乔迁随语:

  此小结,看一次笑一次,哈哈哈,藏白期的思路是粗俗了一些,但毕竟已经是老江湖了,大的取舍(二)+(五)+(七)肯定是正确的,为后续“愿解禅宗真实义”穷追不舍找对了方向。

  对第(六)中“傍大款用古代名人著名”判断错误,现已听了师N百课,知道师都是选择一个版本当教材,同时会根据众多其他版本,对教材版本进行必要校对,这是很普通的职业习惯和操作;并且对校正信息也作了充分披露,完全符合职业规范,根本不存在“傍大款”的问题,就像《坛经》现存二十几个版本,但是版权只能属于六祖+法海。哈哈哈,当时是吃瓜群众,虽然没有什么坏心思,但关键信息全无,当然不可能做出正确判断,不好意思,也算是结上“吃瓜”欢喜缘吧。

上一篇:第二轮看书进度

下一篇:第二轮看经论小结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