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脱噶法的脉、气、明点观修《藏密脉、气、明点观修》
音流瑜伽研究微信公号
第十章 脱噶法的脉、气、明点观修
作者:邱陵
第一节 现见功能
被宁玛派誉为“九乘佛法之巅”的大圆满心髓,极重脉、气、明点的运用和观修。贡噶上师所传的《大圆满最胜心中心引导略要》(又名《仰兑》)特别隐密的口授不共前行,就是专修脉、气、明点,包括学习气色、气形、气数、气之来去及学习金刚诵、宝瓶气,明缘三脉五轮而修拙火等。在其共同经论义理前行中,身、语、意清净法更进一步观修吽字明点的出入运行及心气无二等。趋入正行彻却(立断)和脱噶(顿超)后,其脉、气、明点观修尤具特色,而脱噶更把脉、气、明点观修发挥到极致。
脱噶修法之所以殊胜,在于依靠彻却的定力,运用脉、气、明点的观修的特殊技巧,得以现见由两眼发出的智慧明点光彩与虚空结合后所显岀的种种变化光图,包括各种形状的五色明点、金刚链、佛像、坛城等。这并非观想、冥想所得的景象,而是由脉、气、明点综合构成的五色光图,其本质也如上述幻身一样,只能以镜中像、水中月、天空中的彩虹等比喻来形容。
这种殊胜的现见功能之得以显发岀来,与密宗有其理论根据有关。密宗认为,从本以来,人体肉团心中就存在着本觉智光,从未离开过,人们不过因被虚妄及无明所遮障,不能显发出来。这种本觉智光即是本觉智慧,具足体性本空、自性光明、大悲普遍三种特性。体性空者,即从本空寂,喻如灯体;自性明者,喻如灯明;大悲普遍者,喻如灯光遍照。空为体,明为相,大悲为用。修持脱噶行者依据此理及上师指示口诀,就能依靠智慧的脉、气、明点将内心智慧光明在虚空中显现出来。
密宗认为,心轮八脉(瓣),中有脉如水晶管,透明细致而内空,经两耳后通两眼,直达眼珠,称为白柔脉光和远通水光脉,能发智光及远射。我们在本书“论脉”一章中曾谈到心轮八脉各走向身上不同的地方, 脉内含有明点,其中有脉外伸尖端走到双眼。心轮八脉各又分出三脉,成为24脉,配24处坛城。心轮八脉为区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八识的根本。贡噶上师在《大圆满灌顶及修持方法讲解记录》(昆明妙高寺记录本)中说:“天然圆满具足顶上58忿怒(饮血)本尊武坛城,心上42寂静本尊文坛城,便从此根本上反映显现出生了据说,《甚深内义》一书作者第三世大宝法王让炯多杰在打坐中看见整个宇宙在他的身中。龙清巴尊者在《四法宝鬘》一书中也说:“万法均显于一坛城中,此即为佛性的显现,亦为自心所造。”
这些都是密乘从脉、气、明点角度,对修脱噶为何能现见五色明点、佛像、坛城等所作岀的带有宗教色彩的解释。迄今还不能对此不可思议的现象作岀较为科学的解释。
密乘认为,心轮的智慧气脉所隐藏的本觉智光 (又称为肉团心宝光),把经过两耳后通两眼的智慧脉(称为白柔脉光)作为通途,把眼根作为门户,与界清净光相结合,依之作为背景,就能将明点空光显现出来。本觉智光就是明点空光的原体,明点空光能变现种种景象和光图。贡噶上师在《大圆满最胜心中心引导略要》一书解释能显的根要时指岀:“谓此智慧实在心中,犹如瓶中之灯,光明灿烂遍诸脉内,故为显现四光之所依。此光与明点之本然,由眼脉相联,如白丝线,如日照窗。以显现而生智慧之脉道,如水晶,住于心中上达支分。两眼由此二道而岀,依两眼根而显。”但两眼射出的智光能在虚空中以明点空光显岀,还得靠外界光明的引导,有四种引导,即依太阳白光来修持,称为白色引导;依月亮黄光来修持,称为黄色引导;依灯光红光来修持,称红色引导;依黑纱蒙眼杂色光修持,称为杂色引导。以上四种引导,以白色引导为最主要。有此四种引导,加上黑关修持,则随时随地均 可修脱噶了。
此外,脱噶法还有七门要仪,明体才能显现。这七门要仪是:
(1)身要仪,采取法身狮子坐、报身象坐、化身仙人坐三种坐姿;
(2)口要仪,口离言说;
(3)心要仪,心不散乱;
(4)门要仪,眼睛的看法;
(5)境要仪,选择无风、雨、阴霾、云雾之高处修持;
(6)气要仪,鼻孔不出气,但由口出入;
(7)明要仪,用白、黄二种引导交换而修,可调和眼球。
此中精义在于“不动”二字,因为身不动,则脉不动;脉不动,则眼不动;眼不动,则气不动;气不动,则心不动;心不动,则断除能动分别相续, 得明体自住的利益。所以,贡噶上师说:“心犹如镜,镜若摇动,不能照物;镜若不动,始能摄相。心如得定,能见明点空光。故修脱噶,必须先将彻却修好者,即此故也。”
第二节 观光四阶段及其特征
修持脱噶,从开始观看明点空光直到得证圆满成就,共分为四个阶段,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高,一步比一步接近成就。根据前人的修持经验,把观看明点空光变现岀什么形象,来作为每个阶段的标志和究竟。
这四个阶段的划分及其特征是:
一 现见法性显现阶段
在这一阶段得见五色微细明点:如孔雀翎眼形之翠色虹霓;如石投水中所起五色波圈;闪动甚快的如马尾串珠,弯曲的金刚链等。以得见金刚链为本阶段的标志和究竟。
二 觉受增长显现阶段
在此阶段各种明点纵横显现,如半璎珞、莲花、格网、宝塔等形状;明点三、五个集团渐增大如碗、如盾;金刚链初走动如流星之快,渐缓如蜂采花蜜之盘旋; 显出半身佛像集团。佛像显现为本阶段的标志及究竟。
三 明体进诣显现阶段
在这第三阶段明点空光增大,现出全身、双身佛像,乃至尽法界遍虚空均是。观佛像心光如日光,融入行者心间;佛像眉间白毫光照耀行者之顶。行者智慧气脉所形成的42尊寂静文坛城及58尊忿怒武坛城, 均在虚空显现。得见遍满虚空均是全身、双身佛像,为本阶段的标志及究竟。
四 穷尽法性显现阶段
这是第四阶段,外面一切显现,尽收归自心,行者圆满修成光明虹体。
以上观光四阶段区分的特征,也不一定如此严格,其所显现景象或有交叉。某些特殊根器或有宿根的行者,还有可能越级行持得证,如见第一步境界,随即行持,不经二、三步,即入穷尽法性阶段者亦有。
在这四步显现中,最重要的是得见金刚链和佛像。《金珠经》云:“欲了诸佛密意,即观金刚链之身。欲获诸佛功德,勿离金刚链。欲知一切法之总相与别相,应观金刚链之所在。欲尽悟一切密智,应观金刚链之光。欲见戒定无解无间不散乱,应观金刚链之身。”密乘认为,由明点空光中见到金刚链,已属登菩萨地境界,且功夫不再退失,其后见到全身、双身佛像境界就更高了。
至于第四阶段穷尽法性显现,几乎所有大圆满心髓法本,都将此步境界比喻为农历卅日之月亮,由于十方刹土光明,一起收摄在内心,外虽无所见,而光体内明,至此能显所显,无二无别,内外一体,心境如一,身化虹光,证得圆满佛身,大圆满现前成就。
本法如得明师指点,上等根器只要三年,中根只要五年,下根最长七年,就可得到成就。历史上不少修习大圆满心髓的成就者,获得了长寿和虹化的奇迹。
第三节 空色的生起与收摄
空色,意为行者得见的“空性中虚空的光彩”,或“空性中虚空五色光明”。行者开发中脉时所见烟、阳焰、萤火、灯光、无云晴空、日、月、电光、虹霓、光点等十相,都属于空色。修脱噶时所见明点空光、金刚链和佛像,也属于空色的范围。脱噶可说是通过脉、气、明点的观修,生起空和收摄空色的修法。行者丝毫看不到空色,谈不上修脱噶;看到空色,但无法收摄,修脱噶也难以得到圆满成就。
陈健民上师在《大手印教授抉微》一书中,力主必先得见明体,方可进修大手印四瑜伽,为藏密大手印的修持添一异彩。这里所指的明体,必须具备明相、无念、心离能所、气离岀入四个条件,其中得见明相者,已如戴水晶眼镜,见山河大地一切事物,非常洁白,触处皆明。脱噶比大手印法门还高,并以明体进诣的修持为中心,故趋入脱噶之前,必须先得见明体;不但如此,应先在明体的轮廓上能生起一点空色。陈健民上师在《事业手印教授抉微》一书中指岀:“此空色一点者,殆即忽然离垢之初光耳,修行人对此必慎重保持之,发扬之,光大之,圆满之,直至成佛。”他还指出,《时轮金刚证分六支法要不共口诀》处处皆就此空色而修,“依此空色为道,证此空色为果。”这说明了观修空色的重要性,对修持脫噶也是如此。
陈健民上师又在《曲肱斋文四集•密宗造命论》中总结了大圆满心髓脱噶的修法,也是秉着“依此空色为道,证此空色为果”的精神。他提岀:
1 先请得普贤王如来灌顶,得到上师加持之金刚链光,此即初步之空色。
2 配合九次第定,使空色日见稳定,不如前狂奔乱显。
3 就天上无云晴空之空,心理上之性空之空,气脉脱噶远通水光之空,加上三空合成一体,而习大圆满本来清净定,可于野外或海边无大风处修之。
4 务必能见空色,不分黑暗或黑夜,或开目或闭目皆能见之。
5 有此空色,然后置一黑石于关房中,试将空色先观在黑石上,再由黑石上试想移入本人自身中,如其可能引入,则可在暗室中点一小灯,长期修之,使体内空色放大。此即红关,盖指灯光也。
6 如此可按七日成佛法,按部就班,以观体内诸脉诸目,发出互相感通之诸光。
以上所述,不但指出了修脱噶首先要得见以金刚链光为主的空色,而且在整个修持过程中,还要善于收摄空色入于自身。尽管根桑上师所传《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证次第》曾指岀,行者修脱噶如能如如不动, 不起分别之念,就能把空色收入法性,但是经常运用有效方法收摄空色入体,仍是不可或缺的。陈上师提岀了运用黑石法来收摄空色,这个方法岀自《时轮金刚证分六支法要》,称为引空色入体内法。此外,该书还有睡时持睡光引空色入自心法、修金刚诵、宝瓶气引空色入体法等。可见如何收摄空色入体,确是成就脱噶四步显现的重要修法。因为收摄空色、意味着收摄宇宙无穷的能量和实现天人合一的问题,直接关系到行者光明虹身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