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学-入行论5品正知正念47-69笔记(1-6)
入菩萨行论=甲一、论名+甲二、论义。
甲二、论义=乙一、入造论之理+乙二、所入之自性+乙三、圆满结尾。
乙二、所入之自性=丙一、入者所依补特伽罗+丙二、入者之意乐(1-3品)+丙三、趋入之方法。
丙三、趋入之方法=丁一、戒律+丁二、安忍+丁三、精进+丁四、静虑+丁五、智慧
丁一、戒律=戊一、不放逸(4品)+戊二、正知正念
第五品 正知正念
戊二、正知正念=己一、护戒之方便法――护心+己二、护心之方便法――护正知正念+己三、教诫结合相续而精进(292)
己一、护戒之方便法――护心=庚一、略说(208)+庚二、广说。
庚二、广说=辛一、需护心之理由+辛二、护持方法(226)+辛三、如是护持之功德(227)+辛四、需精勤护持之理(228)
辛一、需护心之理由=壬一、未护心之过患(211)+壬二、护心之功德+壬三、摄义(225)
壬二、护心之功德=癸一、略说(213)+癸二、广说
癸二、广说=子一、遣除怖畏+子二、修持善法。
子一、遣除怖畏=丑一、真实宣说(216)+丑二、依据(217)
子二、修持善法=丑一、布施度(219)+丑二、持戒度(220)+丑三、安忍度(221)+丑四、精进度(222)+丑五、静虑度(223)+丑六、智慧度(224)
己二、护心之方便法――护正知正念=庚一、教诫护正知正念(230)+庚二、未护之过患+庚三、护持之方法。
庚二、未护之过患=辛一、未护正知正念之过患(232)+辛二、未护正知之过患+辛三、未护正念之过患(236)
辛二、未护正知之过患=壬一、失毁智慧(234)+壬二、失毁戒律(235)
庚三、护持之方法=辛一、护持正念之方法+辛二、护持正知之方法。
辛一、护持正念之方法=壬一、护持方式(239)+壬二、生起之因(240)+壬三、护持之果(241)
辛二、护持正知之方法=壬一、正知之前行(243)+壬二、一同趋入+壬三、略说护持正知之法相(291)
壬二、一同趋入=癸一、观察三门状态+癸二、观后当控制+癸三、控制后作修心之行+癸四、成圆满学处之支分
癸一、观察三门状态=子一、观察身体所做(246)+子二、观察心之动态(247)+子三、开许放松之时(247)
癸二、观后当控制=子一、中止非事+子二、行持应事(257)+子三、修未如是行之对治
子一、中止非事=丑一、断除贪执散漫(251)+丑二、断除无义之事(252)+丑三、断除烦恼引发之事
丑三、断除烦恼引发之事=寅一、略说(254)+寅二、广说(255)+寅三、摄义(256)
子三、修未如是行之对治=丑一、思维暇满难得(259)+丑二、已得当取实义
丑二、已得当取实义=寅一、身体无有所贪精华(261)+寅二、依身当修法(262)
癸三、控制后作修心之行=子一、一切行为中当具正知+子二、主要宣说修心(283)+子三、净除成为心之障碍(284)
子一、一切行为中当具正知=丑一、总说一切时分所作之行+丑二、尤其趋入善法之行+丑三、断除成为世间不信之行(281)+丑四、护持睡眠对境之理(282)
丑一、总说一切时分所作之行=寅一、平时行为寂静(266)+寅二、必定随顺他众(267)+寅三、善行自己之事(268)
丑二、尤其趋入善法之行=寅一、自己修行之理+寅二、饶益他众之理
寅一、自己修行之理=卯一、宣说所修有力善法(271)+卯二、修行方法(272)+卯三、宣说胜劣取舍(273)
寅二、饶益他众之理=卯一、略说(275)+卯二、广说
卯二、广说=辰一、以财饶益+辰二、以法饶益(280)
辰一、以财饶益=巳一、施衣食之方式(278)+巳二、施身之方式(279)
癸四、成圆满学处之支分=子一、精勤修学学处(286)+子二、修学多种知识(287)+子三、刻意修学利他(288)+子四、依止善友善知识方式(289)+子五、为了知学处而参阅经典等(290)
206、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正知正念)分三:
207、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一(护戒之方便法――护心)分二:
208、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一庚一、略说;(第47课)
欲护学处者,策励当护心,
若不护此心,不能护学处。
209、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一庚二(广说)分四:
210、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一庚二辛一(需护心之理由)分三:
211、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一、未护心之过患;(第47课)
若纵狂象心,受难无间狱,
未驯大狂象,为患不及此。
212、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二(护心之功德)分二:
213、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二癸一、略说;(第47课)
若以正念索,紧拴心狂象,
怖畏尽消除,福善悉获至。
214、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二癸二(广说)分二:
215、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二癸二子一(遣除怖畏)分二:
216、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二癸二子一丑一、真实宣说;(第47课)
虎狮大象熊,蛇及一切敌,
有情地狱卒,恶神并罗刹,
唯由系此心,即摄彼一切,
调伏此一心,一切皆驯服。
217、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二癸二子一丑二、依据。(第48课)
实语者佛言:一切诸怖畏,
无量众苦痛,皆从心所生。
有情狱兵器,何人故意造?
谁制烧铁地?女众从何出?
佛说彼一切,皆由恶心造,
是故三界中,恐怖莫甚心。
218、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二癸二子二(修持善法)分六:
219、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二癸二子二丑一、布施度;(第48课)
若除众生贫,始圆施度者,
今犹见饥贫,昔佛云何成?
身财及果德,舍予众生心,
经说施度圆,故施唯依心。
220、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二癸二子二丑二、持戒度;(第49课)
遣鱼至何方,始得不遭伤?
获断恶之心,说为戒度圆。
221、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二癸二子二丑三、安忍度;(第49课)
顽者如虚空,岂能尽制彼?
若息此嗔心,则同灭众敌。
何须足量革,尽覆此大地,
片革垫靴底,即同覆大地。
如是吾不克,尽制诸外敌,
唯应伏此心,何劳制其余?
222、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二癸二子二丑四、精进度;(第49课)
生一明定心,亦得梵天果,
身口善纵勤,心弱难成就。
223、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二癸二子二丑五、静虑度;(第50课)
虽久习念诵,及余众苦行,
然心散它处,佛说彼无益。
224、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二癸二子二丑六、智慧度。(第50课)
若不知此心,奥秘法中尊,
求乐或避苦,无义终漂泊。
225、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一庚二辛一壬三、摄义。(第50课)
故吾当善持,善护此道心,
除此护心戒,何劳戒其余?
226、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一庚二辛二、护持方法;(第50+51课)
如处乱众中,人皆慎护疮,(第50课)
置身恶人群,常护此心伤。
若惧小疮痛,犹慎护疮伤,(第51课)
畏山夹毁者,何不护心伤?
227、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一庚二辛三、如是护持之功德;(第51课)
行为若如斯,纵住恶人群,
抑处女人窝,勤律终不退。
228、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一庚二辛四、需精勤护持之理。(第51课)
吾宁失利养,资身众活计,
亦宁失余善,终不损此心。
229、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护心之方便法――护正知正念)分三:
230、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一、教诫护正知正念;(第51课)
合掌诚劝请,欲护自心者,
致力恒守护,正念与正知。
231、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二(未护之过患)分三:
232、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一、未护正知正念之过患;(第51课)
身疾所困者,无力为诸业,
如是惑扰心,无力成善业。
233、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二(未护正知之过患)分二:
234、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一、失毁智慧;(第52课)
心无正知者,闻思修所得,
如漏瓶中水,不复住正念。
235、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二壬二、失毁戒律。(第52课)
纵信复多闻,数数勤精进,
然因无正知,终染犯堕垢。
236、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二辛三、未护正念之过患。(第52课)
惑贼无正知,尾随念失后,
盗昔所聚福,令堕诸恶趣。
此群烦恼贼,寻隙欲打劫,
得便夺善财,复毁善趣命。
237、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护持之方法)分二:
238、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一(护持正念之方法)分三:
239、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一壬一、护持方式;(第52课)
故终不稍纵,正念离意门,
离则思诸患,复住于正念。
240、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一壬二、生起之因;(第53课)
恒随上师尊,堪布赐开示,
畏敬有缘者,恒易生正念。
佛及菩萨众,无碍见一切,
故吾诸言行,必现彼等前。
如是思维已,则生惭敬畏。
241、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一壬三、护持之果。(第53课)
循此复极易,殷殷随念佛。
为护心意门,安住正念已,
正知即随临,逝者亦复返。
242、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护持正知之方法)分三:
243、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一、正知之前行;(第53课)
心意初生际,知其有过已,
即时当稳重,坚持住如树。
244、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二(一同趋入)分四:
245、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一(观察三门状态)分三:
246、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一子一、观察身体所做;(第54课)
吾终不应当,无义散漫望,
决志当恒常,垂眼向下看。
苏息吾眼故,偶宜顾四方,
若见有人至,正视道善来。
为察道途险,四处频观望,
憩时宜回顾,背面细检索。
前后视察已,续行或折返,
故于一切时,应视所需行。
欲身如是住,安妥威仪已,
时时应细察,此身云何住。
247、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一子二、观察心之动态;(第55课)
尽力遍观察,此若狂象心,
紧系念法柱,已拴未失否?
精进习定者,刹那勿弛散,
念念恒伺察,吾意何所之?
248、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一子三、开许放松之时。(第55课)
危难喜庆时,心散亦应安,
经说行施时,可舍微细戒。
思已欲为时,莫更思他事,
心志应专一,且先成办彼。
如是事皆成,否则俱不成。
随眠不正知,由是不增盛。
249、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二(观后当控制)分三:
250、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二子一(中止非事)分三:
251、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二子一丑一、断除贪执散漫;(第56课)
无义众闲谈,诸多赏心剧,
临彼境界时,当断意贪著。
252、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二子一丑二、断除无义之事;(第56课)
无义掘挖割,于地绘图时,
当忆如来教,惧罪舍彼行。
253、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二子一丑三(断除烦恼引发之事)分三:
254、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二子一丑三寅一、略说;(第56课)
若身欲移动,或口欲出言,
应先观自心,安稳如理行。
255、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二子一丑三寅二、广说;(第56+57课)
吾意正生贪,或欲嗔恨时,(第56课)
言行应暂止,如树安稳住。
掉举与讽刺,傲慢或骄矜,(第57课)
或欲评论他,或思伪与诈。
或思勤自赞,或欲诋毁他,
粗言并离间,如树应安住。
或思名利敬,若欲差仆役,
若欲人侍奉,如树应安住。
欲削弃他利,或欲图己利,
因是欲语时,如树应安住。
不耐懒与惧,无耻言无义,
亲友爱若生,如树应安住。
256、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二子一丑三寅三、摄义。(第58课)
应观此染污,好行无义心,
知已当对治,坚持守此意。
257、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二子二、行持应事;(第58课)
深信极肯定,坚稳恭有礼,
知惭畏因果,寂静勤予乐。
愚稚意不合,心且莫生厌,
彼乃惑所生,思已应怀慈。
为自及有情,利行不犯罪,
更以幻化观,恒常守此意。
258、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二子三(修未如是行之对治)分二:
259、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二子三丑一、思维暇满难得;(第59课)
吾当再三思,历劫得暇满,
故应持此心,不动如须弥。
260、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二子三丑二(已得当取实义)分二:
261、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二子三丑二寅一、身体无有所贪精华;(第59+60课)
秃鹰贪食肉,争夺扯我尸,(第59课)
若汝不经意,云何今爱惜?
意汝于此身,何故执且护?
汝彼既各别,于汝何所需?
痴意汝云何,不护净树身,
何苦勤守护,腐朽臭皮囊?
首当以意观,析出表皮层,
次以智慧剑,剔肉离身骨。
复解诸骨骼,审观至于髓,(第60课)
当自如是究,何处见精妙。
如是勤寻觅,若未见精妙,
何故犹贪着,爱护此垢身?
若垢不堪食,身血不宜饮,
肠胃不适吮,身复何所需?
贪身唯一因,为护狐鹫食。
262、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二子三丑二寅二、依身当修法。(第60+61课)
故应惜此身,独为修诸善。(第60课)
纵汝护如此,死神不留情,
夺已施鹫狗,届时复何如?
若仆不堪使,主不与衣食,(第61课)
养身而它去,为何善养护?
即酬彼薪资,当令办吾利,
无益则于彼,一切不应与。
念身如舟楫,唯充去来依,
为办有情利,修成如意身。
263、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三(控制后作修心之行)分三:
264、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三子一(一切行为中当具正知)分四:
265、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三子一丑一(总说一切时分所作之行)分三:
266、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三子一丑一寅一、平时行为寂静;(第61+62课)
自主己身心,恒常露笑颜,(第61课)
平息怒纹眉,众友正实语。
移座勿随意,至发大音声,(第62课)
开门勿粗暴,常喜寂静行。
水鸥猫盗贼,无声行隐蔽,
故成所欲事,能仁如是行。
267、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三子一丑一寅二、必定随顺他众;(第62+63课)
宜善劝勉人,未请饶益语,(第62课)
恭敬且顶戴,恒为众人徒。
一切妙隽语,皆赞为善说,
见人行福善,赞叹生欢喜。
暗称他人功,随和他人德,
闻人称己德,应晓知德者。
一切行为喜,此喜价难估,(第63课)
故当依他德,安享随喜乐。
如是今无损,来世乐亦多,
反之因嗔苦,后世苦更增。
268、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三子一丑一寅三、善行自己之事。(第63课)
出言当称意,义明语相关,
悦意离贪嗔,柔和调适中。
眼见有情时,诚慈而视之,
念我依于彼,乃能成佛道。
269、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三子一丑二(尤其趋入善法之行)分二:
270、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三子一丑二寅一(自己修行之理)分三:
271、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三子一丑二寅一卯一、宣说所修有力善法;(第64课)
恒依强欲乐,或依对治引,
以恩悲福田,成就大福善。
272、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三子一丑二寅一卯二、修行方法;(第64课)
善巧具信已,即当常修善,
众善己应为,谁亦不仰仗。
273、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三子一丑二寅一卯三、宣说胜劣取舍。(第64课)
施等波罗蜜,层层渐升进,
勿因小失大,大处思利他。
274、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三子一丑二寅二(饶益他众之理)分二:
275、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三子一丑二寅二卯一、略说;(第64课)
前理既已明,应勤饶益他,
慧远具悲者,佛亦开诸遮。
276、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三子一丑二寅二卯二(广说)分二:
277、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三子一丑二寅二卯二辰一(以财饶益)分二:
278、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三子一丑二寅二卯二辰一巳一、施衣食之方式;(第64课)
食当与堕者,无怙住戒者,
己食唯适量,三衣余尽施。
279、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三子一丑二寅二卯二辰一巳二、施身之方式。(第65课)
修行正法身,莫为小故伤,
行此众生愿,迅速得圆满。
悲愿未清净,不应施此身,
今生或他生,利大乃可舍。
280、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三子一丑二寅二卯二辰二、以法饶益。(第65+66课)
无病而覆头,缠头或撑伞,(第65课)
手持刀兵杖,不敬勿说法。
莫示无伴女,慧浅莫言深,
于诸浅深法,等敬渐修习。
于诸利根器,不应与浅法,(第66课)
不应舍律行,经咒诳惑人。
281、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三子一丑三、断除成为世间不信之行;(第66+67课)
牙木与唾涕,弃时应掩蔽,(第66课)
用水及净地,不应弃屎尿。
食时莫满口,出声与咧嘴,
坐时勿伸足,双手莫揉搓。
车床幽隐处,莫会他人妇,
世间所不信,观询而舍弃。
单指莫示意,心当怀恭敬,
平伸右手掌,示路亦如是。
肩臂莫挥摆,示意以微动,(第67课)
出声及弹指,否则易失仪。
282、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三子一丑四、护持睡眠对境之理。(第67课)
睡如佛涅槃,应朝欲方卧,
正知并决志,觉已速起身。
283、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三子二、主要宣说修心;(第67课)
菩萨诸行仪,经说无有尽,
然当尽己力,修持净心行。
284、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三子三、净除成为心之障碍。(第67课)
昼夜当各三,诵读三聚经,
依佛菩提心,悔除堕罪余。
285、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四(成圆满学处之支分)分五:
286、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四子一、精勤修学学处;(第68课)
为自或为他,何时修何行,
佛说诸学处,皆当勤修习。
287、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四子二、修学多种知识;(第68课)
佛子不需学,毕竟皆无有,
善学若如是,福德焉不至?
288、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四子三、刻意修学利他;(第68课)
直接或间接,所行唯利他,
为利诸有情,回向大菩提。
289、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四子四、依止善友善知识方式;(第68课)
舍命亦不离,善巧大乘义,
安住净律仪,珍贵善知识。
应如吉祥生,修学侍师规。
290、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癸四子五、为了知学处而参阅经典等。(第68课)
此及余学处,阅经即能知,(第68课)
经中学处广,故应阅经藏。
首当先阅览,虚空藏经部,(第69课)
亦当勤阅读,学处总集论,
佛子恒修行,学集广说故。
或暂阅精简,一切经集论。
亦当偶披阅,龙树二论典。
经论所未遮,皆当勤修学。
为护世人心,知已即当行。
291、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二庚三辛二壬三、略说护持正知之法相。(第69课)
再三宜深观,身心诸状态,
仅此简言之,即护正知义。
292、甲二乙二丙三丁一戊二己三、教诫结合相续而精进。(第69课)
法应恭谨行,徒说岂有益?
唯阅疗病方,疾患云何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