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升万念云 > 入行论

行为学-入行论8品静虑111-152笔记(8-9)

创建日期:2022-10-06

  行为学-入行论8品静虑111-152笔记(8-9)

  行为学-入行论8品静虑128笔记

  1、寅三、以比喻说明过患:贪欲生众苦,害多福利少,如彼拖车牲,唯得数口草。

  此处用比喻来说明,贪欲的危害相当多,利益相当少,就像正在拉车的牲畜,吃几口路旁的草一样得不偿失。

  2、寅四、空耗暇满:彼利极微薄,虽畜不难得,为彼勤苦众,竟毁暇满身。

  依靠钱财、不净行而带来的快乐微乎其微,轻而易举即可成办,不要说具有高超智慧的人,连低等旁生也不难办到。可是,无知的人们竟然为了这些而奔波受苦,糟蹋了如意宝般难得的暇满人身。

  3、寅五、痛苦无义:诸欲终坏灭,贪彼易堕狱,为此瞬息乐,须久历艰困。

  一切贪欲之乐最终必将坏灭,并具有使人堕落等过患,为了那瞬间的享乐,要在千百万劫中于地狱里受折磨。

  4、彼困千万分,便足成佛道,欲者较菩萨,苦多无菩提

  世间的妙欲一点意义都没有,若把为它付出辛劳的千万分之一,用在修持正法上,足以成就无上佛道,即便没有成佛,最低限度也不会堕入三恶趣。然可惜的是,人们日日夜夜、兢兢业业地寻求世间快乐,用于学佛的时间微不足道。

  5、寅六、痛苦无法比拟:思维地狱苦,始知诸欲患,非毒兵器火,险地所能拟。

  如果细细思维贪心的果报,它所带来的地狱、饿鬼、旁生之痛苦,时间极其漫长,程度也极其惨烈。如《亲友书》所言,一日之中不断感受三百短矛猛刺的痛苦,与地狱中最轻微的痛苦相比,连它的一分也不及。因此,贪欲所带来的伤害,是任何灾难、祸害都无法相比的。

  行为学-入行论8品静虑127笔记

  1、寅一、获得身苦:或人为谋利,因愚卖身讫,然利犹未得,空随业风去。

  有些人为了妻子、生计等出卖自己的身体,本想谋求一些利益,但最后得到了什么呢?可以说是空手而归,一无所得,只有随业风不由自主地漂泊在轮回中,今生来世都极为痛苦。

  2、或人自售身,任随他指使,妻妾纵临产,荒郊树下生。

  有些人的身体出卖给别人当奴仆后,自己一点自主权也没有,服服帖帖地任由役使,如同主人手中的工具一样。

  3、欲欺凡夫谓:求活谋生故,虑丧赴疆场,为利成佣奴。

  被贪欲所欺惑的愚夫,口口声声说:“为了生存,我必须要去战争,这样才能养家糊口。”于是一边担忧送命,一边赴往战场。还有些人为了谋利,情愿去做他人的奴仆。

  4、为欲或丧身,或竖利戈尖,或遭短矛刺,乃至火焚烧。

  有些人为了自己的贪欲,或被杀身亡;或被穿在利戈的尖端上;或遭到短矛的刺杀;或被投入火中活活烧死。

  5、寅二、阻碍解脱机会:积护耗尽苦,应知财多祸,贪金涣散人,脱苦遥无期。

  积累财产、守护财产、耗尽财产的过程中,充满着痛苦及苦因。财产是无边祸害的根源。一个人不管有没有名声,积财、护财时肯定痛苦,不是担心被别人偷了抢了,就是一直舍不得用,但死了以后什么都带不走,一生中几乎没有享用的机会。

  行为学-入行论8品静虑126笔记

  1、寅三、喜彼不应理:自迷痴狂徒,呜呼满天下!

  作者看到世间上很多可怜人,饮用无明烦恼的毒水,陶醉其中不能醒悟,以致被实执、贪心等魔王控制着,全部都是精神癫狂者,从而发出了“呜呼”的悲叹。

  众生以四颠倒――常乐我净而遭束缚,他们把无常执为常有、痛苦执为快乐、不净执为清净、无我执为有我。正如《中观四百论》所言,四颠倒一直迷惑着众生,使他们执迷不悟,不识万法真相。

  2、寒林唯见骨,意若生厌离,岂乐活白骨,充塞寒林城?

  在尸陀林里,只是见到不动的骨架,就会使人害怕而心生厌离。既然你害怕不动的骨架,那怎么会喜欢住在充满活动白骨的城市里呢?二者除了是否有生命之外,本质上无有任何差别。

  3、癸三(观察因有害)子一、略说:复次女垢身,无酬不可得,今生逐尘劳,彼世遭狱难。

  如此污浊不堪的女人,无有资本也是得不到的,为了她要奔波积财,即生中忙得团团转,来世还要遭受地狱、饿鬼、旁生等痛苦。

  4、丑一、无有享用欲妙之机会:少无生财力,及长怎享乐?财积寿渐近,衰老欲何为?

  孩提时代,自己没有能力赚钱,所以不具享乐的条件;壮年之时,为了积聚钱财而忙碌,故没有享乐的时间;老态龙钟的时候,精力不充足,因此没有享乐的能力。

  5、多欲卑下人,白日劳力竭,夜归精气散,身如死尸眠。

  那些欲望强烈的卑下之人,白天忙着工作,疲惫不堪,晚上回家时困顿至极,身体就像死尸般倒在那里,根本无法享受欲乐。

  6、或需赴他乡,长途历辛劳,虽欲会娇妻,终年不相见。

  有些人为了生计,要长途跋涉地远赴他乡,尽管渴望与娇妻欢聚,朝朝暮暮在一起,却一年也难得见上一面,更何况说享受欲乐了。

  行为学-入行论8品静虑125笔记

  1、皮表迸裂尸,见者生大畏,知已复何能,好色生欢喜?

  去了尸陀林以后,光是外表上看一看不行,一定要让天葬师把身体划开。否则,有些尸体依靠装饰化妆,也不见得那么恶心,但是真正剖开身体,让内脏流出来后,身体里除了尿屎、脓血、脂肪、黄水等以外,找不到一丝一毫清净的东西。这样一来,你定会生起强烈的厌恶、怖畏之心,觉得人身没有什么可贪执的。

  “喜欢”跟“贪执”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如果去“贪执”,依靠贪心会造很多恶业,其他烦恼也随之而生,最后让自己堕入三恶趣。而仅仅是对诸佛菩萨或众生有“欢喜”心,也没什么不对的。

  2、寅一、以他功德贪身不合理:涂身微妙香,旃檀非她身,何以因异香,贪著她身躯?

  若在身体上涂抹妙香,如旃檀香、沉香、麝香,这种扑鼻的芳香,闻起来很惬意宜人。但实际上去观察,香水并不是真正的身体,身体是血肉、骨架等物质组成,而香水是另外一种物质,既然如此,为何因不相干的香气而贪著异性的身体呢?

  身体和香味是一体还是他体?如果是一体,那每个人不用买香水了,只要身体存在,就会自然发出芳香,但这是不可能的,因此肯定是他体。既然是他体,身体和香味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为什么因喜欢香味而贪爱身体呢?你既然如此喜欢檀香、沉香等香味,那将它涂在蛆虫、猪、狗等身上,你为什么不生贪心?这是什么样的执著在作怪啊?

  3、身味若本臭,不贪岂非善?贪俗无聊辈,为何身涂香?

  从因、果、本体等方面剖析后,身体非常肮脏、臭恶不堪,不贪恋它就不会有嫉妒心、傲慢心、嗔恨心,这是最好不过的。那些无聊的庸俗之辈,整天为了打扮身体,花了无数的精力、财力、人力,有没有这个必要啊?

  4、若香属旃檀,身出乃异味,何以因异香,贪爱女身躯?

  妙香来自于旃檀,身体的味道与此完全不同,何必为了不相干的香气,而贪爱女人的身躯呢?有些人虽然不喜欢遍体不净的身体,然而通过香水、花鬘打扮之后,即认为这是清净可爱的身体,由此而生贪著,这实际上如同傻猫一样非常愚痴。月称论师也说:“愚人极贪著,香花鬘所饰,污秽不净身。”

  5、寅二、身体本性不应贪执:长发污修爪,黄牙泥臭味,皆令人怖畏,躯体自本性,如伤己利刃,何故勤擦拭?

  假若对身体的本来面目丝毫不做修改,任其自然生长,那就会变成蓬散脏乱的长发、又长又尖的指甲,到时候谁还会对之生贪心呢?身体的本性若是清净,即使长期没有清洗打扮,也应该依然美丽动人。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不管是头发、指甲、牙齿,如果任其自然,过不了多久,那种臭味会令人闻而生畏,谁都不敢靠近。装饰打扮自身、涂香抹粉,唯是伤害自己的愚蠢举动。人们越是努力去做,就相当于将伤害自己的武器磨得越锋利,这样的后果也就可想而知。

  行为学-入行论8品静虑124笔记

  1、世间上最脏的应该是不净粪,而不净粪的来源就是身体,所以从因的角度来观察,身体没有什么可贪的。从果方面来讲,身体也是不清净的,因为它是不净物中所产生的果。

  2、若谓厌不净,垢种所孕育,秽处所出生,何以搂入怀?

  有些人特别讨厌不清净的东西,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你所贪爱的人,身体是清净还是不清净?

  众所周知,从最初的因来讲,人的身体是父精母血、精卵结合,由不净种子中孕育出来的;入胎之后,于住胎九个月间,在母亲的腹腔内,周围的环境不外乎是污秽不堪的膀胱、大肠、小肠;最后降生的地方,也是从产门出来。从始至终,不管是哪一个环节,都是又腥又臭,没有丝毫的清净可言。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将不清净物形成的身体搂入怀中呢?

  清朝的《欲海回狂》一书中,也通过几个方面,用教理阐述了人身不净:一切凡夫,皆从情欲生,是“种子”不净;本为精血和合,是“受生”不净;住腹中生藏之下、熟藏之上,是“居处”不净;在胎唯饮母血,是“所食”不净;足月之后,从阴道出,是“初生”不净;身内脓血,九窍常流,是“举体”不净。月称菩萨说:“此身从出胎,皆为不净性,无法令彼净,如同不净粪。”因而,无论从果方面或因方面来观察,整个身体没有一个干净的地方。

  3、粪便所生蛆,虽小尚不欲,云何汝反欲,垢生不净躯?

  粪便中长出来的蛆虫,虽然很小很小,但你也不愿去触碰它,那为什么反而特别贪爱不净胎中所生、本体恶露不净的躯体呢?从果方面、因方面、本体方面来观察,人完全是一个臭皮囊。

  4、卯二、呵责贪彼:汝自不净身,非仅不轻弃,反因贪不净,图彼臭皮囊。

  明知自己身体不净,却不但不轻视、厌弃,反而欲求别人的臭皮囊,这是何等愚痴啊!

  5、寅二、以作用决定不净:宜人冰片等,米饭或蔬菜,食已复排出,大地亦染污。

  从作用上来讲,人体也是不清净的。怎么不清净呢?无论是宜人的冰片、红花等香料,还是可口美味的米饭、蔬菜和水果,吃进身体之后,经过火大的腐烂作用,精华部分被身体吸收,而无法吸收的糟粕,则变成粪便排泄出来。这样的不净粪不管洒在哪里,整个地方都被熏臭染污了。你是美女也好、俊男也好,倘若拉肚子,在院子里到处染上不净粪,最后连自己都不愿意呆在那里,一定要搬出去。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身体具有不净性,就像火的作用是燃烧事物一样,而身体的作用,就是将清净的东西变成不清净。

  6、寅三、以比喻决定不净:垢身浊如此,亲见若复疑,应观寒尸林,腐身不净景。

  通过因、果、本体、作用等方面的分析,身体的污浊是显而易见的,只要是正常人,对人体的不净,确实可以现量了知。

  行为学-入行论8品静虑123笔记

  1、卯三、破贪身肉:若谓喜彼肉,欲观并摸触,则汝何不欲,无心尸肉躯?

  你一定要搞清楚,你所贪执的对境,无非是骨肉组成,如果你喜欢女人的细嫩肌肤,所以要看到并抚摸,那你为什么不贪求那已离开神识、躺在尸陀林或棺材里的无心尸肉呢?不管是活着的身体、死了的身体,除了皮肤、血肉、骨架、五脏六腑及粪尿等以外,里里外外找不到一处干净的地方,你到底在贪执什么呢?

  2、所欲妇女心,无从观与触,可触非心识,空拥何所为?

  前面已经分析过,你喜欢的不应该是身体,否则,刚死不久的尸体与生前无有两样,放在棺材里对之敷酒、化妆,因为长时间没到外面“打工”,尸体可能更漂亮白皙,但你根本不会对之生贪,既然如此,那你所喜欢的,肯定是她的心。

  但是所谓的心,你看不见,也摸不着,如《弥勒请问经》云:“心者无形无色无住,犹如虚空。”《华严经》也讲过:“心不在内外,心亦无所有。”这样一来,身体也不是,心也不是,除此二者以外,你贪恋的究竟是什么呢?除了石头、木头、瓶子,你想拥抱接触的事物绝对不可能存在。

  所以,若用智慧来观察,人们生贪爱的对境,除了身体和心是不存在的,既然身体你不喜欢看、不喜欢摸,那肯定是心,可是心没有颜色、形状、来源、住处,纵然你有通天的本领,也不可能见到、摸到。除非具有他心通的人,知道心是怎么样的,但这并不是我们所贪的对境,不可能依靠这种心来满足欲望。如此一来,自己也完全了知:贪心没有丝毫实质。

  3、寅二、谴责具迷乱者:不明他不净,犹非稀奇事,不知自不净,此则太稀奇!

  我们不明白别人的身体不清净,这倒不值得大惊小怪。毕竟每个人的相续不同、身体不同,接触的时间也不长。对于别人的身体,很多人没有专门研究过、分析过,以至于迷迷糊糊地爱上了对方。但若连自己身体不干净都不知道,那就太稀奇了!

  从小到大,身体与我们朝夕相伴,我们对它是最熟悉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自己应该明白自己的一切,既然这样,我们对不净的身体为什么如此贪执呢?假如没有认识到身体的本质,修行再好也没有用,对身体有执著的话,肯定会产生情爱淫欲,如果不能断除这些,智慧和禅定再殊胜也无法获得解脱。佛陀在《楞严经》中说:“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4、汝执不净心,何故舍晨曦,初启嫩莲花,反着垢秽囊?

  假如你喜爱色香味俱全的东西,那在晨曦中刚刚开启的香洁莲花,你为什么不去爱乐,反而贪著充满污秽的臭皮囊呢?

  5、寅一(以因果决定不净)卯一、真实宣说:若汝不欲触,粪便所涂地,云何反欲抚,泄垢体私处?

  如果你不愿意接触粪便等涂过的地方,那为什么反而乐意触摸排泄粪秽的身体呢?

  行为学-入行论8品静虑122笔记

  1、卯一、破贪口水:粪便与口涎,悉从饮食生,何故贪口液,不乐臭粪便?

  有些人喜爱异性的口水。其实粪便与口水都是由饮食消化产生的,你为何单单贪爱口水,却不贪爱臭粪便呢?

  2、卯二、破贪所触:嗜欲者不贪,柔软木棉枕,谓无女体臭。彼诚迷秽垢。

  如果你非要贪执光滑柔软的东西,那不如贪著柔软的木棉枕,它们比女人的身体更加清净。

  他们反驳道:“木棉枕虽然很舒服,但没有女人身上的味道,女身有些不共的味道,所以我贪执她。”那你不是贪执所触,而是贪执味道,这也是不合理的,完全是把不清净看作清净,痛苦看作快乐,纯属颠倒迷乱的分别念。

  3、迷劣欲者言:棉枕虽滑柔,难成鸳鸯眠。于彼反生嗔。

  痴迷愚笨的具贪者这样说道:“木棉枕虽然光滑柔软,可它毕竟是无情物,放在床上的话,不能与之作不净行,难以交合成鸳鸯美眠,不能满足我的贪欲。所以这些无情物对我来讲无济于事。”甚至贪欲强烈的人,因得不到所爱的人,会讨厌憎恨木棉枕。

  4、若谓厌不净,肌腱系骨架,肉泥粉饰女,何以拥入怀?

  如果说,你厌恶不清净的粪便等物,那么女身哪有干净的地方,你为何要紧紧拥入怀中呢?

  5、汝自多不净,日用恒经历,岂贪不得足,犹图他垢囊?

  你自己身体的不净物已经够多了,而且时刻都要伴着这个臭皮囊,下完课后要带它回家,用一些东西喂饱它,晚上还要用被子盖好,从小到大整天为它所拖累,难道这些脏东西还不够你享受吗?为何还要贪图其他女人的臭皮囊呢?

  行为学-入行论8品静虑121笔记

  1、丑三、以嫉妒保护不应理:昔日他眼窥,汝即忙守护,今鹫食彼肉,吝汝何不护?

  昔日,其他男人只是偷偷看一眼,你就以最快的速度将她遮掩起来。而如今,她死后被扔在尸陀林,秃鹫正在撕食她的皮肉,吝啬的你为什么不去保护她呢?

  2、丑四、恭敬供养不应理:既见此聚尸,鹫兽竞分食,何苦以花饰,殷献鸟兽食?

  眼见这堆不净物所聚成的尸体,为众多鹰鹫、豺狼等竞相吞食,你又何苦以花鬘等装饰这些鸟兽的食物呢?

  3、丑五、欣喜接触不应理:若汝见白骨,静卧犹惊怖,何不惧少女,灵动如活尸?

  见到尸陀林的白骨时,即使它静卧不动,也会令你惊怖不安,那你为什么不怕现在被灵魂所带动的活尸呢?生前的身体跟死后的尸体,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别,现在由风大带动的身体,就是“起尸”。

  4、丑六、以贪拥抱不应理:昔衣汝亦贪,今裸何不欲?若谓厌不净,何故拥着衣?

  从前,你连穿着衣服的女身都要贪爱,而今为何不欲求那裸露的女尸?如果你厌恶不净的尸体,那为什么要拥抱衣服包裹的身体呢?

  行为学-入行论8品静虑120笔记

  1、这一品主要讲断除贪心。众生相续中有贪嗔痴三种烦恼,《入行论》用了三品分别对治:以《安忍品》对治嗔心;以《静虑品》对治贪心;以《智慧品》对治痴心。

  欲界众生,对财物的贪执比较厉害,但最严重的就是对异性的贪执。

  2、丑一、无有所贪之法:月老媒婆前,何故屡恳求?为何全不忌,诸罪或恶名?

  按照印度的传统,男人若对某个女人生起了贪爱,往往恳求媒婆牵线搭桥、撮合因缘。她们的身份原本非常低贱,但有些高贵的男人为得到所贪爱的女人,甚至跪在她们面前,低三下四地再三乞求。只要能得到那个女人,他们不顾名声,不惮造罪,不惜花费一切钱财。

  3、纵险吾亦投,资财愿耗尽,只为女入怀,销魂获至乐。

  为了得到女人,哪怕危机重重,自己也愿冒险尝试;就算为此荡尽财产,自己也是心甘情愿,只因为女人的投怀送抱,能带来莫大的销魂喜乐。

  4、除骨更无余,与其苦贪执,非我自主躯,何如趣涅槃?

  对于女人的身体,只是一堆骨架而己,全身由三百六十块骨头组成,骨肉和皮肤相连,中间充满不净物,里里外外没有一分干净的。这样肮脏的身体,男人们却要拥入怀抱、贪恋不舍,完全是无始以来的串习不能放下,其实你所贪执的对境,不管是自己的妻子还是别人的妻子,都不是你能自由主宰的。

  5、丑二、以贪而视不应理:始则奋抬头,揭已羞垂视,葬前见未见,悉以纱覆面。

  按照印度中部和卓那城市的风俗,女人平常要用纱丽蒙面,在没有结婚之前,即便是自己的丈夫,也无法一睹芳容。有了这种神秘感,男人对自己所贪爱的女子,因无法见到面纱后的脸容,往往日思夜想、惆怅不已。初次见面时,男人揭开女人的面纱后,为了看清她的容颜,努力使她向上抬头,女人则娇羞地低头垂视,不敢抬头。

  “葬前见未见”一句,在有些讲义中说,是指结婚之前,男人对女人见过或者没见过;而有些讲义中说,指没到尸陀林之前,男人对女人见过或者没见过。不管怎样解释,见过也好,没见过也好,印度女人一直用面纱覆着自己的脸。

  6、昔隐惑君容,今现明眼前,鹫已去其纱,既见何故逃?

  往昔你非常渴望见到那张迷惑你的面孔,但是女人死了以后,尸体扔在尸陀林,秃鹫和豺狼已扯去了她的面纱,你为什么反而惊慌逃走呢?同样都是骨肉皮肤组成,为什么现在你对它的态度截然不同?

上一篇:行为学-入行论8品静虑111-152笔记(7-9)

下一篇:行为学-入行论8品静虑111-152笔记(9-9)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