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极乐愿文31-35笔记
民俗学-极乐愿文35笔记
1、往生极乐世界需要四个因:明观福田、积资净障、发菩提心、发清净愿。
2、任何苦乐果报都有近缘和远因,我们的肉眼只能看到眼前的近缘,看不到隐藏在背后的远因。比如一个人发财了,我们看到他通过努力做生意而发财,却无法看到他前世曾经积累过福德。正因为凡夫根识的能力有限,对因果法则存在短视,所以导致在现实中经常出现各种偏差。由于这些因果的道理非常深奥,不是凡夫现量的境界,所以我们主要以教证和公案抉择。
3、佛经中讲得很清楚,“施心无所逆,于财无吝惜,信解诸佛法,生生获财富”,如果前世不违逆求乞者的心意,并且对所施物不生吝惜,后世自然会获得财富。如果前世没有积累资粮,父母再好,领导再关心你,政策再优越,自己也不可能获得财富。
民俗学-极乐愿文34笔记
1、在没有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之前,每个人都有要清净的业力与习气,都有需要获得的上上功德,因此精进积累资粮是不可或缺的,积累资粮的最好方法就是供养三宝,以清净的意乐作供养非常重要。
2、“对治吝啬或贪心之供养支”,既然供养是对治吝啬或贪心的,反过来说,吝啬和贪心就是供养的违品。
如果想拥有财富,与其向外驰求,不如向内积累福德。无有福德者不可能拥有财富,即使偶尔得到一些财富,很快就会以种种因缘耗尽,而以福德力所感召的财富是坚固的,可以自在地享用。
民俗学-极乐愿文33笔记
1、欧洲文学作品中有著名的四大吝啬鬼: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果戈理小说《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中国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吝啬鬼,著名的如《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这些吝啬鬼对钱财有强烈的占有欲,同时吝啬心也非常强,活得非常可怜。
2、有些人虽然拥有许多财产,但这些财产不得不和怨敌盗贼共同享用,或者成为引发争论之因。佛经中说:“须知世上有为财,水火盗贼俱可夺。”钱财是众矢之的,强者会强行掠夺,卑者会悄悄偷走,损耗鬼等鬼神会伺机损坏。
此外,财产还有最初积累的痛苦,中间守护的痛苦,最后无常毁灭的痛苦。
3、《佛说诸德福田经》中说:“毁形守志节,割爱无所亲,出家弘圣道,愿度一切人。五德超世务,名曰最福田,供养获永安,其福第一尊。”出家僧众因为具有五种功德而成为最殊胜的福田:一、毁形,在家人化妆打扮,追求华丽的服饰,而出家人剃除须发,身著坏色衣。二、守志节,出家人远离一切非法的行为,一心一意行持善法。三、割爱无所亲,出家人舍弃了亲朋好友,这种看破放下的精神非常可嘉。四、出家弘圣道,出家人一心弘扬佛法,虽然有些在家人也能弘扬佛法,但跟出家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五、愿度一切人,大乘的出家人都是发了菩提心的,他们都发愿要度化一切众生。
民俗学-极乐愿文32笔记
1、前面我们讲了真实供养、意幻供养和自成供养,今天着重宣说要尽己所能供养三宝之理。
2、每一个修行人都想积累广大的资粮,怎样才能积累广大的资粮呢?如果能把握住几个要点:一、随时随地作上供下施;二、在传法善知识前作供养;三、对僧众共修的法会作供养。
3、首先,欲求广积资粮者应当在一切时处精进供养。对想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来说,见到任何悦意的对境时,都要将其供养阿弥陀佛,并发愿令自他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4、在传法善知识前作供养,我们在善知识前求法时,不应两手空空,什么供养都没有,这样的求法是不合理的。尤其是为了显示佛法的珍贵,也为了表明对佛法的尊重,弟子应该慷慨供养。
这里讲应该对上师作供养,但如果上师不愿意接受供养,弟子也没必要强迫上师接受,为了一个供养,给上师增添了许多麻烦。其实,在这种事情上,弟子应该随顺上师。法王如意宝曾说,如果上师不愿意接受钱财,弟子也没必要供养这些有漏的财物,只要内心作意幻供养就可以了,这同样可以积累资粮。
5、接着讲在僧众共修的法会中作供养。
在举行大规模的法会时,因为法会中有密宗的仪轨(此为藏地的情况),具有前行、正行、结行(即三殊胜),并且僧众当中有许多高僧大德,所以行持善法具有巨大的变数,功德能成百上千倍地增上,因此尤其要在这样的大法会中精勤作供养。
我们学院每年都开极乐法会,每次都有成千上万的僧众参加共修,这些都是清净戒律的出家人,在极乐法会中要修持密宗的仪轨,而且有前行发菩提心,正行的念修,结行回向往生极乐世界,因此,如果能对极乐法会作供养,功德确实非常大。
民俗学-极乐愿文31笔记
1、每天在用餐前念一遍供养偈:“无上本师即佛宝,无上救护即法宝,无上引导即僧宝,供养皈处三宝尊”
2、轮王七宝。这七宝是转轮圣王拥有的宝物,所以叫“轮王七宝”。
轮王七宝有殊胜的功德,它们能满足转轮王的一切所欲,可以出生无量财富和资具,也能顺利成办各种事业。许多佛经中都提到过轮王七宝。《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华严经》、《宝积经》和《佛说轮王七宝经》等经典,《俱舍论》及有关论典中都对轮王七宝有所介绍,在《丹增意吾布美传》中也有轮王七宝的故事,尤其在《正法念处经》中,对轮王七宝介绍得比较细,大家可以翻阅。
佛经和论典里讲得很清楚,轮王七宝只有在转轮王出世时才出现,现在的五浊恶世没有转轮王出世,因此见不到轮王七宝是很正常的。
以稀有难得的轮王七宝作供养能积累巨大的福德,如今正处于五浊恶世,虽然没有真正的轮王七宝,但我们可以将它们的模型供在佛堂里,并将其观想成真正的轮王七宝作供养,这样也能积累巨大的福德。
3、下面我们依次介绍轮王七宝。
一、金轮宝。昔日,转轮王于十五日清晨沐浴清净,换上洁净的衣服,并受持斋戒,站在皇宫顶层说谛实语。以其福德力所感,东方的虚空中忽然出现自然所成的轮宝。此轮宝具有千辐,光明灿烂,殊胜微妙,以轮宝的威力,其余六宝也随之而至。依靠轮宝,转轮王和眷属能随欲周游四大部洲和天界。依靠轮宝,还可以慑伏一切人民,各地的小国王见到转轮王乘轮宝到来时,都主动献上珍宝以示归顺。
二、如意宝。如意宝的颜色碧蓝,内外毫无瑕疵,它的光芒可照亮八十由旬,其光芒能遣除一切寒热之苦,夏天能遣除酷热,冬天能遣除寒冷。如意宝能遣除众生的贫穷,赐予众生一切饮食,在旷野无水之处能出甘泉,在无有饮食之处能出饮食。如意宝还能遣除百由旬内的一切疾病和横死,而且它所在之处,龙王不会降下恶雨,若降雨都是好雨,并且当地的人众不会互相杀害,甚至连旁生都不会互相残害。总之,如意宝具有许多不可思议的功德。现在虽然没有如意宝,但某些高僧大德出世后,依靠他的威力,给世间带来了种种吉祥,而且在他的道场里,弟子之间很少有嫉妒竞争、打架斗殴的现象,我想这样的高僧大德也是一种如意宝。
三、玉女宝。玉女相貌端庄,令人见而生喜。玉女的身体能自然发出旃檀妙香,口中能发出青莲花的香气。玉女的身体十分细柔,触摸后可以产生安乐,就像迦陵伽鸟的羽毛一样。玉女的身体夏天凉爽,冬天温暖,能给转轮王带来悦意的感受。具有三种特殊功德——口无绮语、心无邪见、不为欲妙左右。此外,一切男人见到玉女都不会产生烦恼,只会生起善良之心。
四、大臣宝。大臣宝的福报巨大,他的财富犹如多闻天子一样圆满,如果转轮王下令以黄金铺满三千大千世界,他一瞬间就能办到。大臣宝非常随顺转轮王,转轮王有任何想法,他都知道并且会立即去做。此外,大臣宝还具有慷慨博施的贤善品德,他经常对众生作广大的布施。
五、大象宝。大象宝是肤色雪白的大象,它有六颗灰白色的牙齿,头顶有红色的顶髻,身上覆盖着珠宝和璎珞。大象宝身体高大,具有一千头普通大象的力量,像天界的护地大象之子一样威力巨大,能在陆地、水中、空中作战,善于降伏敌人,而且是以不流血的方式降伏敌人。虽然具有如此威力,但大象宝性情温和,妇女和小孩见了也不会产生恐惧心。大象宝非常驯良,转轮王想去哪里,它不需要吩咐就会主动到那里,而且行走时神速无比,一日内能绕南赡部洲三圈。
六、骏马宝。骏马宝的身色湛蓝,就像孔雀颈羽般悦目,它的身体无有任何疾患,发出的嘶鸣声可以传遍整个南赡部洲。骏马宝也能了知转轮王心中所欲,当转轮王需要时,它会立即来到面前。骏马宝奔跑起来迅疾如风,一日内可绕南赡部洲三圈,就像巴拉哈马王一样。
巴拉哈马王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释迦牟尼佛广传》中记载,往昔佛陀成为桑嘎拉商主时,曾经和众商人到大海中取宝,结果不幸误入罗刹洲,众商人与当地的罗刹女结婚成家。后来,桑嘎拉发现了罗刹女的真面目,准备和众商人逃离罗刹洲。当时观世音菩萨化现为巴拉哈马王,每月十五日到罗刹洲享用自然成熟的庄稼并返回南赡部洲。众商人恳请马王将他们带回南赡部洲,马王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当商人们骑在马王背上即将离开罗刹洲时,罗刹女们带着与商人所生的子女赶来,她们哭哭啼啼地喊道:“诸位大哥,求求你们将我们当作家属,我们没有任何家人,只有你们是我们的怙主、投靠处、亲人。这是你们的饮食、妙衣、右旋海螺……”其他商人由于生起贪执之心,结果全部相继落马,众罗刹女顷刻将他们吃光。只有桑嘎拉商主没有产生任何贪执,乘着马王安然返回南赡部洲。
七、将军宝。将军宝具有坚韧的毅力,擅长武艺,有指挥作战的善巧方便,与他随行的有象马步车四大军队。将军宝如同帕吉波国王那样威风凛凛、势不可挡,不待真正开战,仅以挽弓射箭的表示便令敌军胆战心惊、望而却步。将军宝也能善巧了知转轮王的意图,转轮王怎么想,他就怎么做,从不违背国王的意愿。在行事的过程中,将军宝远离一切非法,总是依正法而行。将军宝在行事时无有任何苦恼,而一般人不是这样,他们在给上师或者领导做事时,经常产生烦恼和痛苦。如果有将军宝那样的下属该多好啊。
以上介绍了轮王七宝,了知它们的功德后,大家应经常观想它们来供养三宝。
4、己三、自成供养:
所谓“自成”,是指由人类共同业感所显现的供品,即器世间最初形成时,由众生共业而自然形成的三千大千世界,这其中有百俱胝数的须弥山、日、月等以及五种自然供品。
五种(或六种)自然供品是指东方日月明灯、南方旃檀妙香、西方雪山食子、北方清澈甘泉、下方遍地金花以及上方苍龙妙音(即雷声)。以前上师如意宝在古屋神山给我们传《六中阴引导文》时,曾赞叹那座神山具有六种自然供品。
在作自成供养时,首先以心缘取上述种种自成供品,以及上方天界的受用、下方龙宫的受用、地上人间的受用,将这些供养阿弥陀佛及其眷属,内心观想:虽然您们没有接受供养的执著,但为了我和一切众生暂时往生极乐世界、究竟获得佛果,祈请您们以大慈大悲心接受,并且以欢喜心享用。如果有些人无法想象天界、龙宫、人间的所有财富,也可以观想一百万元钱,之后再供养阿弥陀佛,这跟真正拿出一百万元作供养没有差别。
自成供养没有任何限制,大家可以自由运用想象力观想广大的财富作供养,不仅是财富,一切悦意的东西,都可以心缘取来供养三宝。
自成供养是一种非常清净的供养,因为供品是由众生的共业形成的,没有执为你的、我的,任何人都可毫无吝啬地供养。
有人可能会怀疑:以观想来作供养,诸佛菩萨到底能不能享用?其实这种怀疑是多余的,只要你有观想的能力,诸佛菩萨绝对有享用的能力,自己会以此而圆满成佛的资粮。
心的运作是最重要的,大家在作供养时,心一定要猛厉虔诚,这样得到的加持和功德才大。
在供养时,最好以胜义空性的见解摄持。应当认识到:供品本身是世俗缘起的游舞,仅仅以名称而假有,并非真实存在,因此内心观想的供品和外境的供品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对诸佛菩萨来讲这两者是平等的,所以供养如幻的供品可以圆满如幻的资粮。从真实道的角度来说,供养时执著实有是一种过患,因此,如果在供养时安住于无缘的境界,即供养者、供养的对境和供物都像虚空一样了不可得,这种供养就是最殊胜的供养,能获得超越分别思维的无量智慧,如《大方广宝光明经》云:“了知供谁如虚空,何者无缘亦无执,彼为最胜之供养,尽获超思无量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