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8-111讲讲记记之哲学名著经庄严3
[注1]《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
革夏巴救度沉迷情欲者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一国王种姓者,名为革夏巴,他精通世间一切论典,又长于言论,说话非常得体。革夏巴长大后常想:生存于人世间,我当以何种营生过上清净生活,且对众生有利益?登上王位是产生使人骄慢等烦恼之根源;而商人又不得不造作说妄语等不善业;生为农夫必然要与鞭打牦牛等恶业连在一起……,如此看来,我还是当医生为好,既能生活清净,又可利益众生。思前想后,革夏巴打定主意立志行医。
他既留心于医术后便精研深思,加之又言谈得体、善慰人心,心中又时常发愿要帮助利益他众,故而多有众生从其手中彻底摆脱疾病折磨。
后有一次在某一地方,有一女人于丈夫生病且去世后心生极大痛苦,她整日哀号并大叫丈夫姓名喊道:“你去哪里?”自从遭遇丧夫变故并因此着魔后,她精神日趋癫狂、错乱,从外边疯跑回家后竟胡说道:“我丈夫根本未死,他已复活。”然后就不再哭泣,只拥抱丈夫尸身,并对尸体倾诉说:“你为何沉默不语?若你喜欢其他女人,我不会阻拦你,你尽可前去与她相会,你快快睁开眼吧!”每每说到此处,她都会边胡言乱语,边伸手拨开尸身眼皮。
某日趁家中亲友半夜三更均酣梦不醒之时,她扛起尸身就跑到旷野郊外,并翻山越岭奔波不已,又在尸陀林中四处游荡。她把尸体认作真正丈夫,给他讲种种话语,并行各种夫妻间礼仪。久而久之,尸体腐烂变质,到最后只剩一副骨架。她依然不舍骨架,对它同样珍爱异常。天气酷热之时,她自言自语:“我丈夫太过劳累。”于是就以水为骨架沐浴,还用鲜花装饰。癫狂女人即如是日日对丈夫骨架言说爱语,且对之彬彬有礼,一如丈夫存活之时。她对骨架温存体贴时,经常对它言说丈夫往日最喜听闻之语。白昼时如此抱着尸身到处漂泊;夜幕降临,她就在野外以花草做成卧具、垫子,用沉香薰染过后,即把骨架抱至薰染过之卧具上,说过“好丈夫,请歇息”后,就与骨架同榻相拥而眠。
精神错乱女人此种可怜行为渐渐为人所知,革夏巴与众弟子也早有耳闻。革夏巴了知女人境况后悲哀说道:“呜呼!被邪分别念迷惑之女人,我实在应设法救度。”把想法告诉弟子们后,诸弟子同声说道:“具智者无有不能成办之事。”他们纷纷赞叹他慈悲发心。
革夏巴对女人生出强烈悲心后,就于晚上带众弟子来到所言所行令人顿感恐怖之女人所在尸陀林。他一到此地就发现这里遍布众多可怕魔女,为保护弟子,他将咒语书于他们所盘发髻中。革夏巴同时心想:世间人贪执之女身分明就是尸陀林中这被人遗弃之丑恶尸骨,若有人贪执尸骨且拥抱尸骨,真乃可悲、可叹、可笑之极至。他边想边遏制不住地对女人再度生出悲心。
第二日黎明时分,他要求弟子先行返回城中,并对他们解释说:“城中多有病人需有人疗治,对这女人,我要想出稳妥办法进行救度。”弟子们依言返回城中,革夏巴独自一人留下来。当他寻找苦行女人时,这女人刚刚起床,她拿起丈夫尸骨就向河边走去。革夏巴来到她露宿之地,一见她所用之卧具等物就知她常住此处。再一路搜寻而来,就发现她已来到河边。革夏巴顺手在尸陀林捡起一具女尸,扛起它就开始追随女人踪影。
女人此时把尸骨拴于河边一树上说道:“好丈夫,你暂且呆在此处,我到河边取水为你洗脸,我还要用可爱饰品装扮你。”就这么边说边来到河边,女人一低头就看见映现于水面上之自己身影,她不由想到:此美女会将我丈夫夺去。想到这,她立刻就以种种污言恶语狠狠诅咒水中女影,越诅咒越起嗔心,她又用石头猛击水波上所现女身,但那影子无论如何都不舍离。看到这,女人只得说:“你既不走,我就把丈夫带走,如此一来,你休想再睹其容。”她边对身影唠叨不止,边扛起骨架向别处进发。
到另外一地时看见背一女尸之革夏巴,她不觉暗想:此人为何带一女人到处乱跑?我应问个清楚。于是她就上前询问:“我和丈夫欲往别处,你为何见到我们就心生怀疑,以致逃跑不已?我非魔鬼,你俩大可不必怀疑。”革夏巴对她说:“妹妹,我并非怀疑你,我带着自己妻子是要去其他男人找不到之地。因我女人非常漂亮,天人见之也赞叹欢喜。我是害怕你丈夫夺走我妻,故而才躲避奔跑。她原先并不喜欢其他男人,但见到你丈夫却显露羞涩之态,眼睛也不敢张开。我要把她带到山后去,在那里长期定居。”
女人听罢安慰革夏巴说:“大圣者,你无需忧虑,你妻子性情沉稳,不会喜欢其他男人;我丈夫同样人品亦佳,绝不会爱上其他女子。我们理应成为好友,可共同生活、一致行动。”看到女人心态已放松下来,革夏巴就答应说:“你既遵规守矩,我们即可在河边共同生活。”他说完即将那具女人尸骨放于河边树下,并开始装饰骨架。女人把丈夫尸身也置于旁边,亦为“他”梳妆打扮起来。
当女人后来放心入睡时,革夏巴将两副骨架以绳子捆在一起并扔进河中,同时大声惊叫“哈哈”等语,又痛哭哀嚎。女人醒来后,革夏巴涕泪纵横哀叫道:“你丈夫将我妻子拐带走了,现在一切都已毁于一旦。”此时两人都看见紧紧相拥之两骨架被急流冲走,他们边哭边紧追不舍。女人泪流满面哭诉说:“我时刻思念你、疼爱你,谁料你今日却跟别人妻子弃我逃跑,将我所有情感毁灭尽净,你真是从来都不曾考虑过我感受与心情。”她瞬间嗔心大起,转瞬又痛苦哭泣。革夏巴趁机劝慰她说:“你失去亲人再这样哭天抹泪亦无济于事。你还说你丈夫素不喜其他女人,孰料他竟将我最可爱、妍丽之妻从我们眼皮底下拐带而去。我所有之一切都已毁弃无遗,你马上赔我妻子!”
革夏巴边哭边说之时,女人用衣物包住脖颈,羞愧说道:“大圣者,我无法再令丈夫返回,而我兄长恰有一贤妻,我可想办法让他把妻子送与你。”革夏巴一口回绝道:“我只要我美丽妻子,除她而外,天女我都不欲娶。若你今日不能将我妻子交还,我马上用大石块砸烂你脑袋。”言毕即举起石块,气势汹汹向女人扑来。
女人战战兢兢跪于他脚下顶礼道:“我又无钱财又无亲友,孤身一人可怜度日。如今我已知错,并在你面前忏悔,祈请你千万勿夺我性命。”革夏巴立即抓住机会说:“你既如此恳请,若你真能听我吩咐,我既不会打死你,还能让你获得快乐。”女人急忙应允愿依他所言实行。
革夏巴这才谆谆开示道:“从今日始,你务必放弃怀抱丈夫尸身之恶念,因携带他骨架原本就为最愚痴之举!众人皆赴死,山海如意树,人天诸财富,一切均无常。如是一切有为法尽皆无常,人们理应对世间生厌烦心。贪执亲友定会引生痛苦、忧虑,并致人堕落,真希望你能从沉迷情欲中清醒。”
待革夏巴说完,女人癫狂思维即回复正常。她感慨万千说道:“奇哉!你所说明灯般教言已完全遣除我恶劣分别念之愚痴黑暗,……”言罢如是赞叹语,她已完全变成思维正常女人。
革夏巴将她又送回她亲戚家中,当地人众及革夏巴弟子均赞叹他聪慧做法。
[注2]《大方便佛报恩经》,大正藏No. 0156,失译人名在后汉录,卷第七:
云何菩萨至心听法。听法有四。一者至心。二者一心。三者一切心。四者善心。是名菩萨勤求十二部经。所以者何。念佛重恩。为欲流布诸佛正法。为欲增长诸佛法故。为令世问信佛法故。为令一切无量众生悉得无上菩提道故。是故菩萨念十方无量诸众生故。为报诸佛之重恩故。是故菩萨所以勤求十二部经。菩萨何故勤求佛法。欲令众生生信心故。
是故求于因论。为知诸过罪故。为破外道恶邪论故。为知方便调众生故。为欲分别如来语义世语义故。是故菩萨求于因论。
菩萨何故求于声论。为令言辞净庄严故。不净之言不能宣说明了义故。为欲解知一切义故。不坏正语憍慢心故。破于邪见为知方便调众生故。是故菩萨求于声论。
菩萨何故求诸医方。为令众生离诸恶不善四百四病故。为怜愍一切众生。为令生信心故。既得离患心生欢喜故。以得欢喜。心常念诸佛大悲。度众生故。是故菩萨求诸医方。
菩萨何故求世方术。为易得财利众生故。为众生生信心故。为知世事破憍慢故。调伏众生故。知一切法调闇障故。
若有菩萨。不能如是求五事者。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智。为得无上菩提故求于五事。
[注3]《瑜伽师地论》,大正藏No. 1579 ,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卷第十三至十五:
本地分中闻所成地第十之一
已说有心无心地。云何闻所成地。谓若略说。于五明处名句文身无量差别。觉慧为先。听闻领受。读诵忆念。又于依止名身句身文身义中。无倒解了。如是名为闻所成地。何等名五明处。谓内明处。医方明处。因明处。声明处。工业明处。
云何内明处。当知略说由四种相。一由事施设建立相。二由想差别施设建立相。三由摄圣教义相。四由佛教所应知处相。
。。。。。。
云何医方明处。当知此明略有四种。谓于病相善巧。于病因善巧。于已生病断灭善巧。于已断病后更不生方便善巧。如是善巧广分别义。如经应知。已说医方明处。
。。。。。。
云何因明处。谓于观察义中。诸所有事。此复云何。嗢拖南曰。
论体论处所论据论庄严
论负论出离论多所作法
当知此中略有七种。一论体性。二论处所。三论所依。四论庄严。五论堕负。六论出离。七论多所作法。
。。。。。。
云何声明处。当知。此处略有六相。一法施设建立相。二义施设建立相。三补特伽罗施设建立相。四时施设建立相。五数施设建立相。六处所根栽施设建立相。嗢拖南曰。
法义数取趣时数与处所
若根栽所依是略声明相
。。。。。。
云何工业明处。谓于十二处。略说工业所有妙智。名工业明处。何等十二工业处耶。谓营农工业。商估工业。事王工业。书算计度数印工业。占相工业。咒术工业。营造工业。生成工业。防那工业。和合工业。成熟工业。音乐工业。
[注4]《叩问我们的时代·对话》,作者:索达吉堪布,出版社:天津博集新媒科技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23-11-23,来源:微信公号语清净,佛法与科学是殊途同归:
1 当物理学家发现“色即是空”
索达吉堪布:
朱教授,见到您很高兴。我前几年看到您说的一句话,“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待多时了。”据我所知,这句话不管在学术界还是文化界,影响都非常大。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您作为一位科学工作者,也曾多年担任大学校长,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说出这句话的?
朱清时教授:
我十年前开始跟随南怀瑾老师学习佛学,先后学过《楞严经》《楞伽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
学了这些经论后,我发现现代物理学的很多观念,实际上和佛经里的观念非常接近。这就使得我发愿写了一篇文章,叫《物理学步入禅境》。希望将现代科学里最深奥的知识讲得深入浅出,让大家能够听懂,自然而然就能发现,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很多科学理念与佛经的重要观念,越来越接近一致了。
比如物质,过去我们都以为物质世界由一块块“砖头”组成,都是实体的。进一步分析,“砖头”越来越小,最后小到分子、原子……但再小也还是实体的小“砖头”。
现代物理学发现,将这些“砖头”一直分析下去,得到的是一种没有任何实体形状的东西。它像什么呢?像水面上的波浪,像一根弦上的振动。也就是水面上的波,或者弦上的波。
这种波不是实体,是振动的能量。能量越大,粒子的质量就越大;能量越小,粒子的质量就越小。由此而言,我们眼前的物质世界实际上就是一场大交响乐。若用佛经里的话说,它不是海洋本身,而是海洋上的波涛。
索达吉堪布:
波涛就是海洋,海洋就是波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朱清时教授:
物理学发展到这一步,实际上已经非常清晰地将佛学所讲的宇宙本质表达出来了。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把个人所理解的科学发展的历史、物质概念的认知变化写了出来。从一开始认为物质是实体,发展到认识到物质不是实体,而是一种波、一种振动、一种能量,是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存在。写到最后,我就产生了这种感慨:科学家千辛万苦地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佛学与科学一样,目的都在于认识宇宙的真理。佛学不像科学用的是做实验的方法,它靠的是禅定。
进入禅定之后,人的智慧提高了,常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禅定者很容易就理解了。就像孩童看到世间很多事情都会觉得稀奇古怪,不理解,但是等他长大成人后,一下子就理解了。再比如,我们眼中的世界与动物眼中的世界就不一样,动物不会理解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但人类很容易理解。这就是智慧提高之后的结果。
佛学靠禅定认识世界,而科学认识世界的方式是通过做实验。所以科学家很辛苦,他要通过各种仪器来做实验,要通过很多判断、分析、推理,才能得出实验结果。一个一个地实验,一个一个地试,直到试出真理。
科学为了认识宇宙,一路发展演变到今天,突然发现,现代科学的认识与佛学大师通过禅定在两千多年前认识到的宇宙本质是一致的,即缘起性空。也就是,物质世界实际上是一种假象,是本体的变现。
索达吉堪布:
这句话是您做的一个总结,也可以说是您的证悟,或者说是一种深层次的智慧。虽然文字不多,但我能感觉到,其中确确实实蕴含着一种力量。当我读到它的时候就在想,您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了如此震撼的语言?您确实是站在非常客观的立场上,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一点非常令人赞叹!
朱清时教授:
我是学自然科学出身,做了几十年科学研究,所以对科学方法很熟悉。学了佛学之后,我也开始了解佛学认识世界的方式。
我觉得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其成功之处,比如现在世界的物质财富都是由科学方法创造的。但它也有局限性,有很多做不到的地方。科学强调“可重复性”,比如做实验,在严格的相同条件下,任何人去做,都应该得出一样的结果,这叫做“可重复”。
但是佛学正好相反,《楞严经》里有一句话叫“循业发现”,也就是遵循你的业力,你会发现一些东西,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发现同样的东西。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业力有差别,能够认识到的东西就有差别。这个佛学原理与科学正好相反。
学科学的人在很长时间里不理解佛学,认为佛教就是迷信,是无稽之谈,是靠不住的。他们不理解的“循业发现”其实是对的。我相信佛学与科学两者是不矛盾的,它们都在认识宇宙的真理,相辅相成,佛学可以作为科学的补充。所以,佛学不应该贬低科学,科学也不应该贬低佛学。
从佛学角度来讲,世间法都是佛法,所以科学也是佛法。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哪种宗教能够跟科学相辅相成,那就是佛学。”当时爱因斯坦还没有看到科学最新的发展,要是他看到了,会说得更准确。
索达吉堪布:
确实,爱因斯坦没有看到科学的最新发展,尤其是量子力学后期的发展。再加上他当时所处的时代,很多佛学经典还没有译成英文,他对佛教更深层的道理不一定有机会了解。
朱清时教授:
我看过那些译成英文的佛经,一旦翻译过去,就不行了。有很多词是无法翻译的。
索达吉堪布:
比如说“Buddha”,英译只是把梵文发音直接翻译出来,其实无法把这个词汇里最深奥的佛学含义表达出来。
朱清时教授:
是的,我看过《成唯识论》的英译本,也是一位很著名的翻译家的作品,但翻译后意思都变了,就像隔靴搔痒一样,隔了很厚的一层文化障碍。所以我相信,爱因斯坦不懂中文,不懂梵文,他无法了解这些佛经的真实含义。
比如“空”这个词,就很难翻译成英文。“空”翻译成英文,就是一无所有。
索达吉堪布:
“现即是空,空即是现”这种非常深奥、远离一切言说的境界,完全没办法表达出来。
朱清时教授:
学佛一定不能只读书,必须要亲身去实践。只有实证之后,你才能真正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
4 用物理学证实轮回转世
索达吉堪布:
佛教中有前世后世的说法,西方也有很多人在研究前后世,他们通过催眠等方法,使人回忆起前世。前后世的观念,在藏地受到普遍认可,但在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大部分都不承认前后世的存在,坚定地认为人死如灯灭。
我相信意识是一直不断循环存在的,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朱清时教授:
您指的是轮回转世吧?这也是我非常想搞清楚的一个问题。现代科学发展至今,物理学已经发现了类似于阿赖耶识的存在,人与万事万物都是这种存在的变现。它把我们过去、现在、未来的所有信息都储存了起来。
阿赖耶识又被称为藏识,收藏了我们的所有信息。
索达吉堪布:
对,又叫普基识,就像U盘一样收藏了我们的所有信息,也叫如来藏。
朱清时教授:
如果这个物理理论被证实,人就可以知道自己过去世的事情,也就是说,轮回转世的说法就有了依据。
如今,对轮回转世的研究,都停留在心理学家的催眠层面。通过催眠,可以使实验者回想起前几世的状态。但很多人并不认可这种研究方式,因为通过催眠术回想起来的记忆无法确认真伪,有可能只是大脑被催眠后出现的幻象。
现代自然科学发现,宇宙有一个本体,用物理学的术语来说,宇宙本体就像全息摄影的底片,所有信息都储存其中。如果有一天,人类可以直接从中提取信息,就能看到过去未来的所有事情,轮回转世也就能够被证明了。
关于轮回转世的问题,我要下功夫好好写一篇文章出来,这样大众就可以了解现代科学已经走到哪一步了。
不知道我回答了您的问题没有?
索达吉堪布:
非常好,很珍贵的回答!在这个问题上,我也希望未来大众都能认清一些真相,不要把佛教看成迷信。
如果佛教真的是迷信、真的不合理,我们也不会固执己见。但我已经研究佛教近三十年了,可以说每天都在不断学习中。在此过程中,我觉得佛教和科学在一些地方可以形成非常好的互补。正如您所说,这对大家都有非常甚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