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观庄严5笔记
一、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结文(195,128课)
甲一、所说支分=乙一、总说著论五本(2课)+乙二、分说由谁所造(2-5课)+乙三、分说为谁而著(6课)+乙四、分说属何范畴(6课)+乙五、分说全论内容(7-22课)+乙六、有何必要(22-32课)
二、释义
1、今天继续讲《中观庄严论释》造论五本当中的第一个——作者是谁。对于作者静命论师,并非普通人,从他的智慧、戒律、成就以及弘法利生的事业等方面,可以了知其不可比拟的事业和发心。首先对作者生起极大的信心,然后对他所造的论典,一定会生起信心。
2、菩提萨埵在世时,藏地的佛教的确称得上纯净无垢。但是他说:“我圆寂以后,佛法如果遭到其他宗派的危害,你们实在无能为力的时候,一定要迎请我的弟子——嘎玛拉西拉来制伏这些人。”
后来,菩提萨埵圆寂不久,汉地的摩诃衍来到藏地弘扬所谓的和尚宗。他认为:善和恶都不用执著,只要坐禅就可以了,这些人几乎完全放弃了积累资粮等世俗方面的善法。
对于这种状况,尊者早已作过授记:在藏地佛法出现混乱时,应该迎请印度的莲花戒论师,让他来制伏这些邪说谬论以清源正本。
尊者在圆寂之前专门写了一封信:“以后如果佛法受到损害,就将这封信交给我的弟子莲花戒。”这在《莲花生大师广传》(由洛著嘉措翻译成汉文本。)当中有详细讲述,另外,《巴协》当中也有相关的一些历史记载。
3、对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尤其是显宗方面,从大乘来讲,主要是八大菩萨进行大力弘扬;从小乘来讲,主要是十六阿罗汉,就像《十六罗汉祈祷文》中所说一样,乃至佛法住留之间,他们住在不同的地方护持佛法。
4、无论是藏地还是印度,广泛流传着静命论师不可思议、非常精彩的故事,但真正文字上记载的比较少。虽然《印度佛教史》中有,但篇幅不是很多;《桑耶寺详志》有一部分,也不是特别多;另外,《莲花生大师广传》中也有少量的记载。除此以外,几乎没有什么文字上的记载。麦彭仁波切在这里,依据方方面面的历史资料,对静命论师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5、对静命论师的赞叹文,就像宗喀巴大师从缘起空性的角度赞叹佛陀一样,麦彭仁波切也从中观宗和唯识宗合二为一的角度,对静命论师的无上功德作了赞叹。
6、依怙佛陀善说法,广大行宗无著释,甚深见派龙猛诠,共称二祖如日月。
佛陀亲自授记的无著菩萨开创了广大行派,建立了地道功德的唯识宗;而龙猛菩萨则开创了甚深见派,宣讲了《中观六论》为主的第二转的究竟密意。
7、护彼法理诸菩萨,善说百川遍各方,于佛胜乘大海宴,尚未圆满得品尝。
龙猛菩萨和无著菩萨开创了甚深见派和广大行派,护持其法理的诸位菩萨、诸位论师的善说,就像百川一样非常多。比如,弘扬龙猛菩萨观点的月称论师、寂天菩萨等中观论师着力弘扬中观宗;法友论师、世亲论师、唐玄奘等,则着力弘扬唯识宗。
8、您以锐智之一口,饮尽二理之汪洋,尔时您如碧蓝天,大乘法云作装点。
将龙猛菩萨的胜义理和无著菩萨的名言理全部汇集于一处的此汪洋大海,静命论师您以敏锐的智慧全部一饮而尽。
9、证如虚空胜义智,具德月称饰三界,名言似虹无杂见,法称周遍此大地。
整个三界当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具德月称论师证悟空性的智慧,他如虚空般的胜义智慧无与伦比。不管是大圆满的祖师,还是第三转、他空派的祖师,只要宣讲空性,就必须按照月称论师的《入中论》进行宣说。无垢光尊者讲《七宝藏》时,经常引用月称论师抉择空性的道理。
一般来讲,他空派论师讲如来藏光明时,当然不提月称论师;但讲到如来藏空性时,一定会提及月称论师。因为在整个三界当中,只要讲到如虚空般的空性智慧,没有人能与月称论师相比,他的智慧是至高无上的,可以称为整个三界的庄严。
在名言方面,法称论师的《释量论》,没有任何人能与之相比。
抉择胜义空性的时候,月称论师是无与伦比的;抉择无杂的名言谛时,法称论师是无与伦比的。而将这二者结合起来,唯有依靠静命论师您老人家的智慧,其他任何人也是无法相比的。
10、开显此理诸智者,纵驾妙论之乘骑,无垢二量辽阔处,一时测度力微弱。
在藏地和印度,对月称论师的《入中论》作解释的智者非常多;对《释量论》作解释的智者也非常多。虽然他们已经驾驭着殊胜妙论的乘骑,但讲中观的人一直讲中观,对因明一点也不观察;讲因明的人一直讲《释量论》,对中观也根本不去探索。因此,这个世界上,在这两个宗派无垢广阔的大地上,同一个时间当中,将二者融会贯通、结合起来修持或者研究的大德几乎没有。但是,单单修持其中任何一派的力量都是非常薄弱的。
11、您以观察之三步,跨越二谛之大地,尔时您如广袤原,众多理证作庄严。
名言依靠唯识和因明来抉择;胜义谛,暂时以相似胜义进行抉择,究竟则以真实胜义进行抉择。
此处将名言、相似胜义和真实胜义比喻成观察之三步。静命论师您用敏锐的智慧观察之三步,跨越了胜义谛和世俗谛的整个大地。
12、是故二理宗轨道,合而为一大宗风,佛胜乘教妙津梁,此三余派不容有。
在这个世界上,无著菩萨的唯识宗、龙猛菩萨的中观宗,以及中观和唯识合二为一的静命论师的宗派,这三者完全是趋入佛教的津梁、趋入佛教的阶梯。要解释释迦牟尼佛的密意,除了这三个宗派以外,不需要其他的任何宗派。
如果真正要了解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尤其是大乘显宗教法,必须要依靠龙猛菩萨、无著菩萨和静命论师的宗派,这三个宗派已经把所有大乘的教义全部融合在一起。
13、诸佛教法结集您,于此胜乘理智摄,深要精髓一红日,摧散世间诸迷雾。
结集诸佛菩萨教法的、您老人家的甚深智慧———此《中观庄严论》,就相当于一轮璀璨的红太阳,依靠本论能驱散世间上所有的迷雾。心里的各种疑惑,以及对大乘的误解等各种各样的迷雾,一定会全部驱散。
14、不可思议胜乘要,依简理证一幻变,轻易明示此宝论,我知金刚大密咒。
对于佛陀不可思议的甚深教言,依靠非常简单的理证智慧的幻变、轻而易举得以明示的就是这部论典——《中观庄严论》。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以及龙猛菩萨、无著菩萨所说的中观和唯识的无数教义,就像幻变一般,通过这部《中观庄严论》——仅仅97个颂词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明示。
虽然本论文字不多,只有九十几个颂词,却完全能开显释迦牟尼佛的究竟深义,以及龙猛菩萨、无著菩萨宣说的一切教义,这部论典与金刚大密咒没有任何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