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观庄严52笔记
1、科判
中观庄严论释=初义(顶礼+立誓)+论义(甲一+甲二)+末义(结文)
=顶礼(1,1课)+立誓(2,2课)+甲一、所说支分(4,2-32课)+甲二、所说论义(5-194,33-128课)+结文(195,128课)
甲二、所说论义=乙一、讲述开显二谛真如之此中观庄严论真实分析所说论义+乙二、如是分析之必要
乙一、讲述开显二谛真如之此中观庄严论真实分析所说论义=丙一、名义(7,33课)+丙二、译礼(8,34课)+丙三、论义+丙四、尾义
丙三、论义=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丁二、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
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己一、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己二、宣说世俗中有实法存在
己一、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庚一、立根本因(14-21,34-38课小结)+庚二、建其理
庚二、建其理=辛一、建立宗法+辛二、建立周遍
辛一、建立宗法=壬一、建立离实一+壬二、建立离实多
壬一、建立离实一=癸一、破周遍之实一(28-40,39-49课小结)+癸二、破不遍之实一
癸二、破不遍之实一=子一、破实一之外境(42-52,49-52课)+子二、破实一之识
子一、破实一之外境=丑一、破粗大之实一(43,49课)+丑二、破微尘之实一(44-52,50-52课)
丑二、破微尘之实一=寅一、阐明破微尘之理(45-49,50-52课)+寅二、说明以破彼微尘而破多有实法(51+52,52课)
寅一、阐明破微尘之理=卯一、宣说对方观点(46,50+51课)+卯二、驳斥(47-49,51+52课)
卯二、驳斥=辰一、说明若无分则粗法不成(48,51课)+辰二、说明若有分则微尘不成(49,52课)
寅二、说明以破彼微尘而破多有实法=卯一、安立因(51,52课)+卯二、建立遍(52,52课)
49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一卯二辰二、说明若有分则微尘不成:
若许朝余尘,面另居他处,极微如何成,无分唯一性?
51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一、安立因:
微尘成无性,故眼实体等,自他说多种,显然无自性。
52甲二乙一丙三丁一戊一己一庚二辛一壬一癸二子一丑二寅二卯二、建立遍:
彼性彼组合,彼德彼作用,彼总别亦尔,彼等与彼聚。
2、辰二、说明若有分则微尘不成:若许朝余尘,面另居他处,极微如何成,无分唯一性?
上一个科判已经说过,若承许为无分微尘,在积聚成粗法时所有的微尘只能朝向一个方向,如此一来,则无法组成粗法;
如果转而承许:朝向其他微尘的一面各自另外居于其他处,也即朝向东方和朝向西方的面各自分开。由于十方的微尘围绕而有不同的方向,既然存在这么多的方向,无分微尘已经成为有方分。
也就是说,承许只朝一个方向或者根本没有方向,都不合理。
3、所谓的有分和无分,关键就在于是否进行剖析,而对无分进行部析时,若以名言量剖析到最后不能再分时,只要让无分微尘自然安住就可以了;但以胜义量继续剖析,则所谓的无分微尘根本不可能存在。
剖析可以分为以分别念剖析、以语言剖析和真实剖析三种。如果是通过分别念和语言进行剖析,微尘可以分析成无穷无尽。如果是以名言量进行观察,名言中必须承认一个最细微的量,这一点无有任何妨害;而通过胜义量观察时,名言量所承认的微尘也是根本靠不住的,要么承认它是有分微尘,要么无分微尘也成为无有。
4、上师如意宝在讲述《文殊大圆满》和《杰珍大圆满》时都说过:修行大圆满的时候,首先将外境的粗大部分抉择为细微,再将细微抉择为有分微尘,有分微尘再抉择为无分微尘,到最后无分微尘也如同虚空一样根本不存在;反过来,从自己的心识或是执著外境的角度进行观察,心识根本不成立的道理也可以如是抉择。
所有的法都需要依靠微尘而成立,如果了知了微尘不存在的道理,内外等一切诸法会很容易通达为空性。如果按照《大圆满心性休息》的观点,首先抉择万法唯心,最后对心识进行抉择,这样也很容易证悟空性。
5、卯一、安立因:微尘成无性,故眼实体等,自他说多种,显然无自性。
微尘无有自性的缘故,眼耳鼻舌等根以及外道所承认的实体等,自他所说的各种各样的法显然无法成立。
为什么整天跟微尘过不去呢?实际上,如果通达一切万法都由微尘组成而微尘也不成立的道理,那么,我们所执著的粗大法的来源已经不存在了。如果将微尘抉择为空性,自他所说的一切法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抉择为空性.
6、卯二、建立遍:彼性彼组合,彼德彼作用,彼总别亦尔,彼等与彼聚。
佛教承认的粗大之法和外道所说的功德、作用、总相、别相等都是依靠微尘成立的,如果已经通达微尘无有自性或者微尘根本不存在的道理,上述所说的一切法都会随之消失,自他宗派证悟空性也不会出现任何困难。
6、1《俱舍论》中按照有部宗的观点,五根五境等全部是微尘聚合的自性,这就是指颂词中的“彼性”。
6、2“彼组合”的意思则是说,外道承认具足多个微尘的有支是一种实体法,这样的有支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由微尘组合在一起的。
6、3按照胜论外道的观点,除声音是虚空的功德以外,色、香、味、触均是四大的功德显现。此即指“彼德”。
6、4抬放、伸缩等事宜需要依赖身体,而身体当然是许多微尘的聚合,正是由于微尘的作用,身体可以作出伸缩、抬放等动作,颂词中说“彼作用”。
6、5前文已经说过,外道认为“有”是存在的,它属于大总,而牦牛、树木等是小总,还有特殊的地等别相法,“彼总别亦尔”就是指微尘的总法以及别法也与微尘之间存在着一种密切的关系。
6、6“彼等与彼聚”,外道认为:所谓的微尘与另外的有实法积聚在一起,这中间如同两只牦牛用绳索联系着一样,全部与微尘存在着一定的关系。